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為什麼貨幣價值

為什麼貨幣價值

發布時間: 2022-07-23 12:56:01

Ⅰ 貨幣的價值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1、影響貨幣時間價值的因素包括時間、收益率或通貨膨脹率、單利與復利。其中,時間的長短是影響貨幣時間價值的首要因素。時間越長,貨幣的時間價值越明顯。

2、價值規律是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貨物的交換必須以價值量為基礎,進行等價交換。

3、商品的供求關系影響商品的價格:當供不應求時,商品價格上漲,買方市場出現;當供過於求時,商品價格下跌,賣方市場出現。

4、價格變動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商品價值越大,商品價格越高,商品價值越低,價格越低。

(1)為什麼貨幣價值擴展閱讀:

貨幣的調控作用

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2、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

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Ⅱ 為什麼貨幣具有價值而紙幣不具有

你把貨幣和紙幣混亂了
紙幣本身只是價值符號
本身沒有價值
但是
它作為價值符號代表了貨幣
因此
也就是代表了貨幣的價值
所以
擁有價值尺度的職能
它不是觀念上的
(你錢包里的是觀念上的啊)

Ⅲ 貨幣為什麼有價值

首先,貨幣具備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價值尺度。
由於每個人對市場都不能說完全了解,也不清楚自己的勞動能換到什麼樣的東西、數量是多少,所以貨幣價格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試探指標』。雖然說理論上我們可以根據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價值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但是這個理論的計量和實踐還是太過困難了。因此,我們仍舊需要用價格來試探某一商品的相對市場地位。
貨幣在這個過程中,就是一個價值的尺度。就像我們物理中的『標尺』需要非常精確和穩定一樣,貨幣這個只能需要其具備穩定的特性,也就是需要不僅有價值,而且價值從宏觀角度來講需要很穩定。
否則的話,也不是不行,只不過市場會混亂。就比如說中國20年來的平均工資從50多上漲到了上千塊甚至上萬塊,但我們能說我們現在的工作時間或者工作質量是20年前的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嗎?顯然不行。即使算上高科技,我們的生產率提高了,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我們對這種說法僅需問:高科技是哪裡來的呢?顯然是上一代人辛苦努力積攢來的,從貨幣的角度來講,人家當初的勞動也是具有時間價值的,也是可以收取高額利息的。但是,由於貨幣本身貶值的厲害,先人的勞動價值被大大低估了。這樣的話,整個市場從宏觀角度來講就不是『等價交換』了。
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說養老問題,如果貨幣價值恆定或者穩定,那麼每個人的勞動成果就足夠自己給自己付養老金。但是現在不行,貨幣貶值的部分全讓政府來承擔了。如此一代一代的承擔(CPI)t次方的政府,很快就會破產的,如果再加上福利支出,政府破產的會更快。你看看歐美就知道了。

另外一方面,由於貨幣還有一個儲藏財富的功能,因此當貨幣比值不穩定的時候,其不穩定的程度會因為『儲藏』這一特性而逐漸的累積疊加。那麼就是說,如果上面的價值尺度的問題還弄不垮整個市場,加上這個『積分器』的累積放大作用,市場的崩潰幾乎是個必然。
由於人們的價值觀念的變化,很多東西的價值也隨之大幅振盪。也就是說今天值錢的東西,明天可能就是廢物了。
當一個市場上有很多沒有生產資料,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的人,那麼他們的生活節余勞動果實就需要依靠存儲貨幣來『儲藏』。
如果貨幣本身沒有價值,就如同當今的信用貨幣,那麼其價值含量就非常不確定。而通貨膨脹率就更不確定。這些不確定的變數是掌握在大金融家、資本家的手裡,那麼廣大的勞動者就非常被動。因為大銀行業巨頭可以通過巨額對沖、過量的發放貨幣而『無償佔有』廣大勞動者們的歷史勞動成果,也會稀釋市場貨幣價值。
因此,偶然幾次的『價值尺度失靈』——比如說漲價,可能不是個問題,畢竟幅度很小,大家還能忍受。但是長久下來你可以看看大家還樂不樂意呢?
當勞動的價值不能被合理的儲存和看待,那麼誰還願意提供勞動呢?誰還願意相信發放這個『無價值紙張』的機構呢?結果只能是政府機構的倒台。可是倒台又能如何呢?如果貨幣依然沒有價值,在市場機制不變的情況下,歷史的輪回只會不斷地繼續再繼續。又或者信用貨幣體系崩潰的結果是金融業的倒退——金銀本位的回歸或者是以物換物。但是我們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可以看出,金銀本位的最大缺陷——存量和產能均不足根本無法滿足現代經濟社會對一般等價物的數量的需求。
這個死結如何來破解,還需要我們共同的思考和努力。

Ⅳ 為什麼世界各國錢幣價值不一樣

因為各國貨幣對應其可以交換的商品不同,或者說對應本位價值不同,各國之間的交易實際上交易的是背後本位價值,人民幣是銀本位,美元是金本位,所以「價值」不同。

各國貨幣會因為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所以各國貨幣價值會浮動。而為了各國之間的交易公平,產生一個關鍵詞即「匯率」。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而在這一系列的調控中,貨幣價值產生差距,匯率也拉開差距,就會導致有每種貨幣對應其背後的商品不同。

嚴格上說不存在哪種貨幣值錢,哪種貨幣不值錢,只是銀行規定的本位價值不同,人民幣是銀本位,銀本位中因為有杠桿的存在所以產生了匯率。

(4)為什麼貨幣價值擴展閱讀:

1.貨幣職能:

價值尺度是用來衡量和表現商品價值的一種職能,是貨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正如衡量長度的尺子本身有長度,稱東西的砝碼本身有重量一樣,衡量商品價值的貨幣本身也是商品,具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不能充當價值尺度。電子貨幣除外。

2.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

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就是把各種商品的價值都表現為一定的貨幣量,以表示各種商品的價值在質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較。

各種商品的價值並不是由於有了貨幣才可以互相比較,恰恰相反,只是因為各種商品的價值都是人類勞動的凝結,它們本身才具有相同的質,從而在量上可以比較。貨幣產生以後,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商品價值的大小就表現為貨幣的多少。

商品的價值量由物化在該商品內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決定。

3.金本位時代

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一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制,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鎔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

4.紙幣時代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

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Ⅳ 為什麼貨幣可以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貨幣是能衡量一切商品的價值是因為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充當商品流通的媒介,本身反映的就是一種使用價值,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有用性。

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包含價值量,比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它的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兩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質上是統一的,即都被約定作為交換媒介, 都存在契約價值。

(5)為什麼貨幣價值擴展閱讀:

貨幣名目論者從貨幣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出發,否定貨幣的實質價值,認為貨幣只是一種符號,一種名目上的存在。貨幣金屬論是貨幣金、銀本位制的產物,隨著20世紀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其影響力正日益減弱。

21世紀,在西方貨幣中,占統治地位的是貨幣名目論,這從西方的經濟學教科書對貨幣的定義中可見一斑。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將貨幣定義為:「貨幣或貨幣供給是任何在商品或勞務的支付或在償還債務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

Ⅵ 為什麼貨幣有價值 紙幣沒有價值

因為貨幣有使用價值和價值,而紙幣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價值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作為價值符號,紙幣只能代表一定的價值,它本身是毫無價值的。在一定的時期,不論紙幣的發行量有多大,它所代表的價值總是一定的。紙幣的發行量越多,單位紙幣代表的價值量就越少,人們視這種情況為「貨幣貶值」。由於國家制幣需要耗費一定人力和物力,如紙這種材料是有價值的,有些同學據此認為紙幣也有一定的價值。這是一個經驗誤區。紙幣是一種價值符號,制幣材料只是這個符號的物質載體,紙幣代表的價值與制幣材料的價值沒有必然的聯系。商店裡的商品用紙幣標價,只是表示用一定量的紙幣作為媒介,可以交換這一商品,也就是說紙幣能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在這里,不要誤認為紙幣有價值,因而能作為價值尺度來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Ⅶ 為什麼國家和國家的貨幣價值不一樣

因為各國貨幣對應其可以交換的商品不同,或者說對應本位價值不同,各國之間的交易實際上交易的是背後本位價值,人民幣是銀本位,美元是金本位,所以「價值」不同。

各國貨幣會因為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所以各國貨幣價值會浮動。而為了各國之間的交易公平,產生一個關鍵詞即「匯率」。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而在這一系列的調控中,貨幣價值產生差距,匯率也拉開差距,就會導致有每種貨幣對應其背後的商品不同。

嚴格上說不存在哪種貨幣值錢,哪種貨幣不值錢,只是銀行規定的本位價值不同,人民幣是銀本位,銀本位中因為有杠桿的存在所以產生了匯率。

Ⅷ 為什麼國家和國家貨幣之間的價值不一樣

外匯匯率的波動,雖然千變萬化,和其他商品一樣。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在國際外匯市場中,當某種貨幣的買家多於賣家時,買方爭相購買,買方力量大於賣方力量;賣方奇貨可居,價格必然上升。反之,當賣家見銷路不佳,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市場賣方力量佔了上風,則匯價必然下跌。 但影響供求關系平衡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由此看來,經濟增長對匯率的影響是復雜的。但如果考慮到貨幣保值的作用,匯兌心理學有另一種解釋。即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外匯供需雙方對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評價的對比就是匯率。而一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則主觀評價相對就高,該國貨幣堅挺。 2.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關於國際收支對匯率的作用早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人葛遜就作出了詳細的闡述,之後,資產組合說也有所提及。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3.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4.利率水平的差異。所有貨幣學派的理論對利率在匯率波動中的作用都有論及。但是闡述的最為明確的是70年代後興起的利率評價說。該理論從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釋了匯率的變動。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5.人們的心理預期。這一因素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匯率政策,突發事件的影響,國際投機的沖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開盤收盤的影響。 這些因素之間也會相互加強或相互抵消。 升值和貶值是與各國所採用的匯率制度相關的。

Ⅸ 貨幣價值由什麼決定

貨幣價值由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以及勞動價值因素決定的。
匯率是一種貨幣以另一種貨幣表示的價格。在沒有其他非市場因素影響的條件下,匯率應遵循商品市場的一般規律,即它是由經濟活動導致的對這種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價格是對價值的反映,通常情況下它是圍繞價值波動的。
長期而言,在接近完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價格與價值基本上是一致的。
貨幣是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媒介物。提供勞務取得貨幣的人擁有要求相應數量的相對勞動的權利。故貨幣就是基於先行勞務而獲得的並用以換取消費品的要求權,或貨幣是基於所提供的先行勞務而獲得的,並用以要求相對勞務的憑證。
拓展資料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通貨 的一種。俗稱金錢。
通貨(Currency,CCY)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貨幣,就其本質而言,是所有者之間關於交換權的契約,不同形式的貨幣在本質上統一的。過去,由於人們對貨幣的本質認識不清,錯誤地從不同角度來將貨幣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分為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兩大類, 根據是否約定貴金屬的兌換比例分為可兌換貨幣和不可兌換貨幣等等。
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包含價值量,比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它的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
兩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質上是統一的,即都被約定作為交換媒介, 都存在契約價值。貨幣的購買力決定於貨幣的契約價值,但實物貨幣的購買力也會受到自身商品價值的影響,通常實物貨幣的商品價值小於其作為貨幣的契約價值。
高中教科書當中,貨幣的本質被解釋為一般等價物。 這個定義僅僅從職能出發,實際上並沒有說明貨幣的本質,也無法回答內在的邏輯問題,即貨幣為什麼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
關於貨幣契約本質的問題可以查看貨幣契約。
以下是過去關於貨幣本質的債務論說法,即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是持有者對發行者的一種債權,這一說法存在明顯的紕漏,無法回答發行者借入的權益是什麼,如何償還等基本問題。
以下內容詳細列出了過往人們對貨幣本質不清楚的情況下做出的各種解釋:債務貨幣就是當今主要發達國家所通行的法幣(FiatMoney)系統,它的主要部分是由政府、公司以及私人的「貨幣化」的債務所構成。


熱點內容
退市整理期的創業板股票代碼 發布:2025-08-21 11:59:48 瀏覽:550
天天基金如何搜人 發布:2025-08-21 11:54:33 瀏覽:538
理財經理核心技能是什麼 發布:2025-08-21 11:16:50 瀏覽:617
華西股票交易官網 發布:2025-08-21 11:15:16 瀏覽:237
怎麼查私募基金備案號 發布:2025-08-21 11:11:05 瀏覽:381
怎麼看基金的贖回數量 發布:2025-08-21 11:06:33 瀏覽:1000
炒股中簽需要什麼條件 發布:2025-08-21 10:48:50 瀏覽:998
股票交易的錢什麼時候到賬 發布:2025-08-21 10:40:19 瀏覽:558
炒股什麼時候下手好 發布:2025-08-21 10:01:28 瀏覽:14
使用數字貨幣如何賺錢 發布:2025-08-21 09:51:27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