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沒有股市內需怎麼擴大

沒有股市內需怎麼擴大

發布時間: 2022-07-23 19:24:44

1. 為什麼要擴大內需怎樣才能擴大內需

1.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國際市場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2.由我國國情決定,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3.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國內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所以,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1、提高勞動力工資
2、繼續實施家電、汽車等消費品的下鄉優惠政策
3、降低基準利率,如第一套房及購車的優惠的銀行利率
4、控制房地產價格的同時增加廉租房等優惠房子的建設比例
5、有規模的開展基礎建設投入,如提高醫療教育等在基礎建設中的比率

2. 中國如何擴大內需

中國總理溫家寶星期一宣布2012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7.5%,並把擴大內需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不過中國經濟專家認為,如果不實行市場化的利率政策,中國很難擴大內需。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長目標定為7.5%引起了普遍關注。這一目標不僅遠遠低於去年的9.2%,也低於政府從2005年以來設定的8%的預期目標。中國經濟過去20年來一直基本上保持了兩位數字的增長。 溫家寶表示,略微調低目標「主要是要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以利於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 感到懷疑 據美國媒體,華盛頓著名經濟研究機構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拉迪雖然也認為,7.5%符合十二五規劃設定的增長目標,即在2011年到2015年期間實現7%的平均增長,但是他對北京能否實現降低增速、改變經濟結構的目標感到懷疑。 他表示:「這是否能實現還有待觀察。一般來說,在經濟增長方面,他們往往會超過設定目標,但是在經濟再平衡方面,他們往往不達標。過去幾年的情況都是如此。」 他還表示,他希望北京調低增長目標是為了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而不是因為經濟無法實現以往的高速增長而不得不設定比較低的增長目標,以降低人們的預期。 受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國內結構性問題的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最近兩年正在逐步降溫,從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1年的9.2%。一些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會出現急劇的減速。 下行壓力 溫家寶在報告中承認,中國經濟面臨新的問題,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物價仍然保持在高位,房地產市場調控正處於關鍵階段。他表示,擴大國內消費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 他承諾增加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方面的開支,來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同時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資。溫家寶還提到其它一些旨在促進人們消費的措施,包括提供更多的帶薪休假、擴大消費者信貸以及增加農業補貼等。 不過,拉迪認為,他在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里並沒有看到促進私人消費支出所必需實施的政策改革。 他說:「如果他們真的想要擴大私人消費支出,他們就應該開始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利率政策。溫家寶在2009年的工作報告中提到這一點。他當時說,我們必需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利率自由化。但是在他做出這一表示的三年時間里,中國並沒有使利率自由化。在他今年的報告里,我也沒有看到使我對中國很快會實施利率自由化有信心的東西。」 拉迪認為,最近幾年,中國的私人消費支出減少的原因在於中國的儲蓄存款利率太低,從而減少了居民的收入,也導致居民存款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增加,從而進一步壓低消費支出在經濟中所佔的比例。他說,除非實現利率的自由化,經濟再平衡的結果將會是令人失望的。 這位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當局之所以沒有實施市場化的利率政策是因為這一改革受到幾方面利益集團的阻撓。他說,財政部、銀行、建築和房地產等行業都從低利率政策中得到巨大的好處,而這一政策的受害者即廣大的儲戶則沒有政治上的代表。

3. 中國擴大內需的原因以及如何擴大內需

中國擴大內需的原因是現在生產力過剩,工業產品過剩,商品物資充足,擴大內需可以激活市場,帶動企業發展。擴大內需的方法有增加基礎建設投資,增加工資,擴大購買力。

4. 什麼是內需如何擴大內需擴大內需對經濟有何影響

(原創)現今中國由出口拉動型經濟向內需推動型經濟轉換。出口型產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但許多行業如:教育、醫療、環保、能源、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供應短缺,這些行業需求旺盛,遠遠沒滿足人民的需求。

如何擴大國內需求?

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擴大國內需求,
諸如:
各個城市交通擁堵,堵車現象嚴重,車多路少,投資修建更多的公路,解決行車難、乘車難問題。修建城市地鐵、輕軌,發展公共交通。
現今中國掀起高速鐵路重大工程建設熱潮。
各城市加大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在城市化進程中,鼓勵小城鎮建設,農民用宅基地換小城鎮住房,同時也要將農民工戶口轉化為城鎮居民戶口。增加農民收入,刺激農民消費,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各地方環境污染嚴重,加強環保,加大治理江湖污染力度,建設垃圾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
四川地震災區災後重建。

另外,刺激消費也可以擴大國內需求。

中國的「三大消費熱點」:住房、家用轎車、旅遊。
還有手機、電腦、娛樂、養老、教育等消費熱點。有人說教育是投資,也有人認為教育是消費,總之老百姓花費在子女教育、自己再學習(成人教育)的學費佔了家庭收入的很大部分。

培養新的消費熱點,諸如:
3G手機技術,可以實現手機上網、手機電視、移動辦公,培養新的消費熱點,科技進步帶來新時尚。等等。
人均GDP與發達國家比較,差距較大。生活水平也剛剛從小康向富裕邁進。國內市場潛在的需求巨大。

擴大國內需求,發展內需推動型經濟,大有作為!

如何擴大國內需求?(2)
――刺激消費,改善民生。

(原創)一般認為:出口、投資、消費三大經濟增長引擎共同發揮作用,帶動中國經濟發展。
現在國際經濟環境是:雷曼兄弟破產,美國華爾街金融海嘯波及全球,全球經濟進入蕭條,金融危機必然帶來經濟危機。西方國家紛紛宣稱經濟增長減速或負增長,全球經濟衰退,西方市場需求降低。
中國企業出口訂單減少,依靠出口的企業生存困難。經濟增長引擎之一:出口疲軟。
但是中國人口13億多,多數人生活水平才剛剛達到「小康水平」,有些人還在「奔小康的路上」,遠遠沒有滿足民眾的物質文化需求,潛在的需求巨大,市場潛力巨大,中國經濟發展迴旋餘地大。
「城市化、工業化、消費升級」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新引擎。
刺激國內消費,擴大國內需求,改善民生,發展內需推動型經濟,目前中國經濟正從外貿拉動型向內需推動型轉換。

如何刺激消費,擴大國內需求?

一、降低存貸款利率,特別是降低用於消費的貸款的利率,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國內需求。

從消費者的角度分析:什麼是有效需求?有購買某種商品的慾望,同時還要有足夠多的錢來購買,就叫有效需求。
什麼叫潛在需求?有購買的慾望,但沒有足夠多的錢,就叫潛在需求。
如何刺激潛在需求變為有效需求?
那就是消費貸款,用低利率和寬松的貸款條件來增加消費貸款,鼓勵消費,提前消費,「今天花明天的錢」。
銀行貸款是典型的「嫌貧愛富」,越富裕的人,銀行越願意貸款給他;越貧窮的人,銀行越不願意貸款給他。畢竟貸款給「三無人員」(無資產、無工作、無固定收入)加大了銀行的風險,銀行擔心窮人無能力償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消費貸款主要針對「四有人員」(有資產、有工作、有固定收入、有信譽)而暫時錢不夠多的人,鼓勵他們提前消費,「今天花明天的錢」。
中國的「三大消費熱點」:住房、家用轎車、旅遊。
還有手機、電腦、娛樂、教育等消費熱點。有人說教育是投資,也有人認為教育是消費,總之老百姓花費在子女教育、自己再學習(成人教育)的學費佔了家庭收入的很大部分,「子女上學學費太貴」也成了焦點話題。

二、提高工資,特別是提高中低收入的工薪族的工資,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國內需求。

中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增加消費的慾望強烈,如果漲工資,增加他們的收入,可以迅速地把潛在需求轉換為有效需求,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
「月光族」:是指把每個月賺的錢都用光、花光的人,月光族一般都是年輕一代,他們與父輩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不同,喜歡追逐新時尚,只要吃得開心,穿得漂亮,花錢花得瀟灑,根本不在乎錢財。「月光族」的口號:掙多少花多少。
「月光族」為擴大國內需求做出了貢獻。

三、鼓勵買車買房,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國內需求。

家用轎車在降價,但養車的費用在上漲,「買得起、還得養得起」,汽油、柴油漲價後,增加了養車的費用,也加重了車主的負擔。在油價上漲的同時,停車費、罰款、保險、保養費用等都在增長。這也增加了「有車族」的消費。

中央政府出台了政策拯救A股市;各省市地方政府也開始出台政策拯救房地產市場。
「政府救房市」也成大家爭議的話題,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救房市的前提:房價要降價,降到合理的價位,放棄暴利,回歸正常價位,擠掉房價的泡沫,讓更多的人買得起房。

刺激國內消費,擴大國內需求,改善民生,發展內需推動型經濟。

5. 怎樣拉動內需

朋友對國家經濟很關心啊。
不過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國人一萬人裡面有六個千萬富翁,平均不到每兩千人里就有一人千萬富翁(還沒算百萬富翁)大概全國有825000個千萬富翁和51000個億萬富翁。

還有現在中國人口是紅利時期。人口紅利時期內一般經濟都還過得去,只有當勞動人口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時,經濟才是比較難以增長。

拉動內需連年都提,要想啟動比較難,大多數的錢都壓在房子上了。

但誰從房子上獲利最大了。我想你也應該有所了解,決對不光是房產商和抄房者。 銀行 政府 應該是最大的贏家。

不過這兩年汽車消費很旺啊,好多車型都買不到。今年已經是汽車產銷第一的國家了。超美國和日本。

我們真正擔心的是人口紅利過後經濟怎樣繼續保持增長。
那個時候,我們國家就和美國一樣,很多低附加值的動西本國不生產全靠進口。
那時誰是世界的工廠,印度,我們試目以待。

很難,國企願意給工人加工資,但國企畢盡是少數。私企,你是老闆,你願意嗎,所以政府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創業,小企業多了,老闆多了,有能力消費的人就增加了。

6. 關於國務院擴大內需計劃和對股市的問題,謝謝!

國家為什麼要擴大內需,刺激經濟。主要是受到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國民經濟的出口增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保證國民經濟的穩定,只有把擴展國外市場轉向擴大國內的市場,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
刺激經濟的方案主要涉及2點
1,寬松的貨幣政策。
對利率敏感性行業相應收益,如地產,機械,銀行等。

2,積極的財政政策,即政府加大投入,直接投入8000億左右,4萬億是帶動的社會投資
鐵路,基建,港口,機場,醫葯類收益
另外增值稅轉型,1200億,減免,收益最大的就是機械

對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個人認為短期內的效果還不會很大,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由於行地產暴力行業,起炒作期間的房價漲幅遠遠大於現在的跌幅,很多人都抱著繼續觀望的態度,沒有購買房屋的意願,間接的影響到銀行的房地產貸款業務。專家預測,房地產的低迷期會持續到2009年底左右,所以短期內銀行,房地產受到這種實惠是很小的,意義不大。
相反,對於第二點刺激內需的作用意義會很大。第一是農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國家歷來一直對農業是十分的重視,所以農業板塊獲得的利益是相當可觀的,而且每年的兩會都會有相關的政策利好扶植農業的發展。第二,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鐵路公路的建設,國家預期投資一共是7萬億的巨額資金,在鐵路公路建設中需求最大的莫過於鋼鐵,水泥,機械和建材,而且都是直接受益者,從最近陸續開工的很多重點鐵路項目來看,國家已經開始行動了。第三,災後重建,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周期是3年,投資數萬億,直接收益的是建材,鋼鐵,水泥以及四川的一些建設企業,比如中鐵二局,四川路橋等,都有很大的獲利面。第四,醫葯改革,醫療和農業一樣,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國家加大在醫葯上的投資,就是為了保障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得起病,這是國家穩定社會的重要手段。
總體來說,國家擴大內需就是為了緩減經濟危機為國民經濟的影響,國民經濟是股市的基礎,只要基礎不倒,股市就不會有根本上的危險。同時拉動國內企業的發展,增強投資者的信心,現在信心比什麼都重要。尤其要關注國企和央企,所以樓主要是投資股票的話,建議多關注鋼鐵,水泥,醫葯等等板塊的國家重點上市企業,龍頭企業。

7. 如何有效拉動內需

為了挽救和刺激由股市崩盤破壞的實體經濟,黨中央和國務院高瞻遠矚,提出了以拉動內需為動力的發展戰略。應該說,拉動內需已成普遍共識,各地一致的表態、步調,著實讓人欣喜。但是,所有的問題還是膠著在一個關節點上:如何有效拉動內需?我們完全可以認為,以拉動內需促發展的戰略是否成功,不僅考驗著我們化解金融危機的能力,更考驗著我們黨和政府科學執政的能力。 我們應該注意到,近來雖然各地、各部門都出台了一些貫徹中央拉動內需戰略的措施,可事實上,一些地方和部門的發展思路卻仍然存在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和發展總量的路徑依賴。一些地方由於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不明,單純地以城市發展、基本建設擴張作為發展的目標等等,錯誤地以為拉動內需就是要靠「大項目」驅動,導致了不符合科學發展的畸形發展。因此,以「拉動內需」為契機,調整發展思路、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顯得非常必要。 一方面,要從思想上正本清源。拉動內需不能成為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借口,不能把中央作出以拉動內需來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經」念歪。要建立符合各地經濟社會實際的發展布局,確保中央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確保在資金流向、項目規劃、審批、實施等方面嚴格把關,財盡其用。國務院就拉動內需制訂的十項措施,從確保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考慮,這指明了各地拉動內需的方向和目標。 另則,要廣泛提升公眾的消費能級。一段時期以來,由於我國勞資分配體繫上客觀存在的「馬太效應」現象(財富向少數人積聚),社會分配的兩極分化不僅未得到縮小,反而有拉大的跡象,這樣一來,老百姓的實際購買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不得不緊縮開支。要大范圍地拉動消費內需,需要先治好公民分配體繫上存續已久的「內虛」現況。所以,諸如「漲薪」等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特別要注意向一線員工傾斜,要制度性制約那些公共權力機構或壟斷高薪企業趁機再狠漲一把的「私慾沖動」,只有讓廣大企業職工、下崗失業者和農民工兄弟的腰包鼓一些,才能真正縮小公民收入落差。也只有這樣落到民生實處的「內需」,才能成為持續支撐消費市場的不竭源泉。 消費疲軟,內需無力,是一筆歷史欠賬。拉動內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筆者以為,這里實際上觸及到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老百姓無力消費,根子在增收不足;而普遍意義的增收,本質上在於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分配體系。因此,有效、長效地拉動內需,決不是一朝一夕的階段性發展策略,而應該是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長久之計。

熱點內容
入股權證青苗如何補償 發布:2025-08-21 15:45:00 瀏覽:827
社保基金用什麼方式賣出股票 發布:2025-08-21 15:36:25 瀏覽:488
中石化股票能退市嗎 發布:2025-08-21 15:22:48 瀏覽:538
房地產股權合作如何退出 發布:2025-08-21 15:22:45 瀏覽:329
股票交易5萬手續費 發布:2025-08-21 15:22:43 瀏覽:912
股票強平對股民的影響是什麼 發布:2025-08-21 15:21:08 瀏覽:726
一人公司如何股權轉讓 發布:2025-08-21 15:18:12 瀏覽:908
股市中的爆量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21 15:17:14 瀏覽:984
如何查封個人的股權 發布:2025-08-21 15:17:11 瀏覽:898
亞歐博覽會對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8-21 14:56:09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