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貨幣資金凈利潤怎麼變化
① 資產負債表中的凈利潤怎麼算
計算公式如下:
1、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其他各項目=各科目的借方(支出類)或貸方(收入類)發生額
2、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投資凈收益(+其他業務成本)
3、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四)、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1)虛構貨幣資金凈利潤怎麼變化擴展閱讀:
資產的計算公式:
1、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2、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
3、應收票據=應收票據-壞賬准備
4、應收賬款=應收賬款+預收賬款-壞賬准備
5、預付款項=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壞賬准備
6、應收利息=應收利息-壞賬准備
7、應收股利=應收股利-壞賬准備
8、其他應收款=其他應收款-壞賬准備
9、「存貨=材料采購+商品+在產品+半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託貨銷商品等」
存貨=材料材料+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周轉材料+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生產成本等-存貨跌價准備±材料成本差異±商品進銷差價
10、流動資產合計=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款項+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存貨+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其他流動資產
12、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減值准備
13、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資產減值准備
14、長期應收款=長期應收款-壞賬准備
15、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16、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
17、固定資產=固定地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18、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減值准備
19、工程物資=工程物資
20、固定資產清理=固定資產清理
21、生產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准備
22、油氣資產=油氣地產-累計折耗-油氣資產減值准備
23、無形資產=無形地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4、開發支出=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25、商譽=商譽-商譽減值准備
26、長期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減去將於一年內攤銷的部分)
27、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
28、其他非流動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
29、非流動資產合計=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固定資產清理+生產性生物資產+油氣資產+無形資產+開發支出+商譽+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
30、資產總計=流動資產合計+非流動資產合計
② 如果虛增了利潤 和成本 在資產負債表裡 怎麼反映
增加了利潤,則同時增加資產或減少負債。利潤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數字上勾稽關系只有期末未分配利潤-期初分配利潤=凈利潤(當年未分配利潤),增加了凈利潤,則增加相同的未分配利潤,同時增加資產(如貨幣資金、存貨、債權、固定資產等)或減少負債。
③ 無形資產對企業的凈利潤有哪些影響
1、無形資產是指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2、凈利潤是指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金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所得稅是指企業將實現的利潤總額按照所得稅法規定的標准向國家計算繳納的稅金。它是企業利潤總額的扣減項目。
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後公司的利潤留存,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費用。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6-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為什麼凈利潤的構成會變化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⑤ 有個問題不明白。上市公司造假是怎麼虛構貨幣資金的,貨幣資金銀行一查不就知道,是多少錢了嗎,謊言不就
首先你要明白,上市之前需要審計而不是銀行去查。銀行不管這些也和銀行沒關系,你說的貨幣資金應該是資本量,那是根據公司報表和各種合同章程測算出來的。比如存貨量,其他公司占股比例,應收款,應付等太多。不是什麼銀行存款這有本質區別。根據審計的結果銀監會考慮是否通過公司的上市申請,所以你覺得這其中能做假的環節在哪,自己腦補不方便「亂說」。
⑥ 企業常見的財務造假方法
每一家現代工業企業都會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這是做假賬最方便快捷的途徑。
為了抬高當年利潤,上市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進行賒賬交易(所謂關聯企業是指與上市公司有股權關系的企業,如母公司、子公司等;關系企業是指雖然沒有股權關系,但關系非常親密的企業)。
顧名思義,既然是賒賬交易,就絕不會產生現金流,它只會影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決不會體現在現金流量表上。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出現大量「應收賬款」,損益表上出現巨額利潤增加,但現金流量表卻沒有出現大量現金凈流入時,就應該開始警覺: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賒賬交易操縱利潤?
賒賬交易的生命周期不會很長,一般工業企業回收貨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時間太長的賬款會被列入壞賬行列,影響公司利潤,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會在下一個年度把賒賬交易解決掉。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把貨物退回來,填寫一個退貨單據,這筆交易就相當於沒有發生,上一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已經太晚了。
打個比方說,某家汽車公司聲稱自己在某年度賣出了1萬台汽車,賺取了1000萬美圓利潤(當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會註明是賒賬銷售),這使得它的股價一路攀升;到了第二年年底,這家汽車公司突然又聲稱上一年度銷售的1萬輛汽車都被退貨了,此前宣布的1000萬美圓利潤都要取消,股價肯定會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資者必然損失慘重。
在西方,投資者的經驗都比較豐富,這種小把戲騙不過市場;但是在中國,不但普通投資者缺乏經驗,機構投資者、分析機構和證券媒體都缺乏相應的水平,類似的假賬陷阱還真的騙過了不少人。
更嚴重的違規操作則是虛構應收賬款,偽造根本不存在的銷售記錄,這已經超出了普通的「操縱利潤」范疇,是徹頭徹尾的造假。當年的「銀廣夏」和「鄭百文」就曾經因為虛構應收賬款被處以重罰。在「達爾曼」重大假賬事件中,「虛構應收賬款」同樣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可以是委託理財,可以是某種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種無形資產的款項等等。讓我們站在做假賬的企業的角度來看問題,「其他應收款」的操縱難度顯然比「應收賬款」要低,因為「應收賬款」畢竟是貨款,需要實物,實物銷售單據被發現造假的可能性比較大。
而其他應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較容易,而且估價的隨意性比較大,不容易露出馬腳。有了銀廣夏和鄭百文虛構銷售記錄被發現的前車之鑒,後來的造假者傾向於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應收款」則來無影去無蹤,除非派出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調查,很難抓到確實證據。對於服務業企業來講,由於銷售的不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應收賬款」,如果要做假賬,只能在「其他應收款」上做手腳。在中國股市,「其他應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賬的卻少之又少。
換一個角度思考,許多公司的高額「其他應收款」不完全是虛構利潤的結果,而是大股東佔用公司資金的結果。早在2001年,中國上市公司就進行了大規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東挪用資金的結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應收款」的名義進入會計賬目。
雖然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早已被視為中國股市的頑症,並被監管部門三令五申進行清查,但至今仍沒有根治的跡象。在目前中國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東想企業資金簡直是易如反掌;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做假賬,但肯定是一種違規行為。
二、與「應收賬款」相連的「壞賬准備金」
與應收賬款相對應的關鍵詞是「壞賬准備金」,通俗的說,壞賬准備金就是假設應收賬款中有一定比例無法收回,對方有可能賴帳,必須提前把這部分賴帳金額扣掉。
對於應收賬款數額巨大的企業,壞賬准備金一個百分點的變化都可能造成凈利潤的急劇變化。舉個例子,波音公司每年銷售的客運飛機價值是以十億美圓計算的,這些飛機都是分期付款,只要壞賬准備金變化一個百分點,波音公司的凈利潤就會出現上千萬美圓的變化,對股價產生戲劇性影響。
理論上講,上市公司的壞賬准備金比例應該根據賬齡而變化,賬齡越長的賬款,遭遇賴賬的可能性越大,壞賬准備金比例也應該越高;某些時間太長的賬款已經失去了償還的可能,應該予以勾銷,承認損失。對於已經肯定無法償還的賬款,比如對方破產,應該盡快予以勾銷。
遺憾的是,目前仍然有部分上市公司對所有「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按照同一比例計提,完全不考慮賬齡的因素,甚至根本不公布賬齡結構。在閱讀公司財務報表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它是否公布了應收賬款的賬齡,是否按照賬齡確定壞賬准備金,是否及時勾銷了因長期拖欠或對方破產而無法償還的應收賬款;如果答案是「否」,我們就應該高度警惕。
從2002年開始,中國證監會對各個上市公司進行了財務賬目的巡迴審查,壞賬准備金和折舊費都是審查的重點,結果有大批公司因為違反會計准則、進行暗箱操作,被予以警告或處分,它們的財務報表也被迫修正。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無論證監會處罰多少家違規企業,處罰的力度有多大,如果普通投資者沒有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類似的假賬事件必然會一再重演,投資者的損失也會難以避免。
三、最大的黑洞——固定資產投資
許多中國上市公司的歷史就是不斷募集資金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歷史,他們發行股票是為了固定資產投資,增發配股是為了固定資產投資,不分配利潤也是為了省錢行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的陰影里,是否隱藏著違規操作的痕跡?
固定資產投資是公司做假賬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但是這種假賬不可能做的太過分。公司可以故意誇大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借機轉移資金,使股東蒙受損失;也可以故意低估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或者在財務報表中故意延長固定資產投資周期,減少每一年的成本或費用,藉此抬高公司凈利潤——這些誇大或者低估都是有限的。
如果一家公司在固定資產投資上做的手腳太過火,很容易被人看出馬腳,因為固定資產是無法移動的,很容易審查;雖然其市場價格往往很難估算,但其投資成本還是可以估算的。
監管部門如果想搞清楚某家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有沒有很大水分,只需要帶上一些固定資產評估專家到工地上去看一看,做一個簡單的調查,真相就可以大白於天下。事實就是如此簡單,但是在中國,仍然有許多虛假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沒有被揭露,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投資者,對此都缺乏足夠的警惕性。
如果一個投資者對固定資產投資中的造假現象抱有警惕性,他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調查:
上市公司承諾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有沒有在預定時間內完工?比如某家公司在某年度開始建設一家新工廠,承諾在第二年完工,但是在第二年年度報告中又宣布推遲,就很值得懷疑了。
而且,項目完工並不意味著發揮效益,許多項目在完工幾個月甚至幾年後仍然無法發揮效益,或者剛剛發揮效益又因故重新整頓,這就更值得懷疑了。
如果董事會在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中沒有明確的解釋,我們完全有理由質疑該公司在搞「釣魚工程」,或者乾脆就是在搞「紙上工程」。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呈現高額化、長期化趨勢,承諾投入的資金動輒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項目建設周期動輒三五年甚至七八年,僅僅完成土建封頂的時間就很漫長,更不要說發揮效益了。
這樣漫長的建設周期,這樣緩慢的投資進度,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做假賬的充裕空間,比那些「短平快」的小規模工程擁有更大的迴旋餘地,監管部門清查的難度也更大。即使真的調查清楚,往往也要等到工程接近完工的時候,那時投資者的損失已經很難挽回了。
⑦ 凈利潤和實際存的現金不一樣是什麼原因呢
從財務核算的角度來說,現金是資產的一種形式,「資產」是你能夠擁有控制的財富,能為你帶來更多財富的東西。資產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比如你用現金買的存貨,借給客戶的錢(應收款),買的固定資產(汽車、電腦等),這些東西都是你的資產,雖然最初都是現金,但隨著你的經營,已經轉換成其他的資產形態了。當你的公司決定關門,開始清算的時候,就會從其他形態變成現金。
凈利潤相當於你經營過程中賺的錢,這些錢你可能就這么存在銀行了,也可能又去進貨了,還可能去買辦公樓了,也是轉換成資產的其他形態了。
最後,當公司清算完成,有這么個公式大概可以參考:
凈利潤+投資現金=清算後的現金,我估計這是你想的那個意思。
⑧ 如何從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中發現財務虛假數據的可能性
一、與利潤表相關的會計數據異常
1、營業收入增幅低於應收賬款增幅,且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量相背離在公司銷售產品的過程中,一般都會產生應收賬款。正常情況下,應收賬款的變化幅度應與營業收入的變化相一致。如果應收賬款增長速度高於營業收入,可能意味著:
第一,公司放寬信用條件以刺激銷售;
第二,公司人為通過「應收賬款」科目虛構營業收入。此外,理論上來說,雖然隨著應收賬款迅速增加和銷售回款速度下降,經營性現金流自然會隨之下降,但是,如果經營性現金流凈值的增長速度長期顯著低於凈利潤甚至為負數,且應收賬款的增速一直高居不下時,就需引起注意,因為這極有可能是公司虛構營業收入而非放鬆信用條件。
2、營業利潤大幅增加的同時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等增加比例很小公司正常經營產生營業收入時不可避免要產生營業成本和銷售費用,這兩項費用一般與營業收入的增長率是保持一致的。如果當期營業利潤出現了大幅增加,而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等沒有變化或變化很小,則有三種可能:
第一,相關的銷售並不存在;
第二,公司為優化當年盈利水平,已將當期應計費用調至上一會計年度;第三,公司刻意調減當期應計費用來相對提高營業利潤,如將應作為期間費用的無形資產研究費用資本化為在建工程或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等。
3、公司應繳增值稅、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所得稅費用異常低,與收入和利潤增長幅度不匹配公司所得稅一般由公司利潤乘以稅率所決定,如果公司利潤較高,但是所得稅卻低於應有的水平,說明所得稅費用與凈利潤差異較大,在沒有免稅條款的情況下,很可能是報表舞弊的預警信號。
同樣,公司應繳增值稅應與銷售商品增值額對應,營業稅金及其附加與提供應稅勞務等相對應,如果應繳增值偏低,可能意味著營業收入被虛構。此外,如果應稅額與凈利潤差異較大,也可能是公司偷稅漏稅或虛構收入的預警信號。
二、與現金流量表相關的會計數據異常
1、擁有與經營業績不相匹配的現金余額,且現金占資產總額比例過高,多年來變化很小一般而言,公司為了避免負擔額外不必要的機會成本,其貨幣資金余額都會與自身的經營情況相匹配。如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明顯超出經營規模的需要,且多年來無變化或變化較小,則可能是由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現金用途受到限制,如進行質押、設立擔保等,而公司未將相關情況進行披露。
第二,現金資產被控股股東等關聯方佔用。
2、高額現金伴隨著高額短期負債和逾期欠款等如果公司擁有高額貨幣資金的同時還伴有高額的短期銀行借款等短期負債或逾期借款,且高額貨幣資金基本上能夠涵蓋短期借款或逾期借款,那麼該公司背後可能也存在著和上一情況一樣的問題。
3、應收賬款變動不大的情況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與營業收入和增值稅增幅不匹配理論上來說,在應收賬款年初年末余額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當年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增長幅度應與營業收入以及增值稅的增幅相匹配,如現金流增幅大大小於收入和增值稅增幅,則有虛構收入並虛開增值稅發票的嫌疑。
4、應付賬款變動不大的情況下,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與營業成本增幅不匹配同應收賬款一樣,在應付賬款年末余額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當年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應與營業成本增幅保持相當水平,如現金流增幅大大小於營業成本,則公司有可能虛構收入,並相應虛構了相關營業成本。
5、其他與投資活動相關的現金流會計數據異常情況。
第一,某會計年度現金流量表中出現大額的「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而在資產負債表及其附註中的固定資產原值、在建工程以及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項目在年度內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第二,「投資支付的現金」、「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與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科目變動幅度不匹配。
第三,「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與驗資報告中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匹配。
三、與資產負債表相關的會計數據異常
其他應收款或其他應付款數額巨大,與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規模不匹配。
由於公司會計人員將經營活動以外的其他各種應收或應付的款項全部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這使得這兩個科目的核算內容比較繁雜,很容易成為某些單位或個人進行舞弊的工具。
涉及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的舞弊手法主要有:
第一,利用其他應收款科目隱藏短期投資,截留投資收益;第二,利用其他應收款隱藏利潤,偷逃稅款;
第三,利用其他應收款轉移資金;
第四,利用其他應收款私設小金庫;
第五,利用其他應付款隱藏費用。
(8)虛構貨幣資金凈利潤怎麼變化擴展閱讀
產生原因
上市公司質量控制制度的失衡
首先,上市門檻過高是導致虛假財務報告產生的根源。對公司申請上市的制度法規主要有《證券法》、《公司法》和《股票發行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公司要上市必須滿足上市條件,這是監督部門優化上市公司的質量以保護投資人利益的重要措施。
但由於其財務指標的設計過於簡單,一方面造成企業管理層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很容易通過會計處理來調節,公司為了達到上市標准,就千方百計地進行造假,以達到上市籌資目的。
如《公司法》第152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滿足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其次,配股條件、ST的處理制度和摘牌制度也會導致虛假財務報告的產生。中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配股必須符合:公司上市超過3個完整會計年度,最近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上市不滿3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按上市後所經歷的完整會計年度平均計算。
屬於農業、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高科技等國家重點支持行業的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低於9%;上述指標計算期間內任何一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6%;《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均規定,符合以下規定的股票實行ST處理:
(1)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其凈利潤均為負值;
(2)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其股東權益低於注冊資本(每股凈資產低於面值)。
財務狀況異常的公司,在實施ST處理期間內,財務狀況無明顯改善,根據該年度審計結果已構成三年連續虧損的,將暫停其股票交易,並向證監會提交暫停上市的建議。
這些也是監管部門保證上市公司質量的措施,但對企業而言卻構成了無形的壓力。他們為了達到配股和免於ST處理和摘牌,就有動機和壓力去虛假披露企業財務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