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數字貨幣擠兌
1. 數字貨幣為什麼會有價值
數字貨幣原理及各國發展狀況
數字貨幣是貨幣體系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屬於貨幣 4.0 階段。 貨幣是人類發明除了文字之外的另一重要發明,在經歷了物物交換、金銀本位制之後,信用貨幣成為貨幣史上的重要跨越。
其中,最初的以物易物便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制度安排,但是由於交易效率極低,供需耦合難度較大,缺乏統一價值衡量標准,極大限制了人類的經濟活動和貿易范圍,因此逐漸被金銀等貴金屬所代替,這一交易體制在貨幣發展史上經歷的時間較為漫長,由於存在天然損耗、幣價不足額、缺斤短兩、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等現象,以國家信用為背景的紙幣——純信用貨幣開始出現,紙幣不僅節約了發行成本,也克服了貴金屬貨幣攜帶不便等難題,極大促進了近代史的貿易發展,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也成為可能。
如果說紙幣實現了信用貨幣從具體物品到抽象符號的第一次飛躍,那麼建立在區塊鏈、人工智慧、 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基礎上的數字貨幣實現了信用貨幣由紙質形態向無紙化方向發展的第二次飛躍,數字貨幣並沒有改變貨幣背後的信用背書,而是改變了貨幣的存在形式,至此,貨幣完成了商品貨幣——貴金屬充當一般等價物——信用貨幣——數字貨幣的演進,因此貨幣存在形式的演進意味著貨幣體系運行成本更低、更安全、更高效,數字貨幣是貨幣體系從商品貨幣向信用貨幣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
數字貨幣不是電子貨幣的替代,根據發行者不同,數字貨幣可以分為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和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 目前,關於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和定義。按照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定義來看,狹義的數字貨幣主要指純數字化、不需要物理載體的貨幣;而廣義的數字貨幣等同於電子貨幣,泛指一切以電子形式存在的貨幣,包括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和數字貨幣。
根據發行者不同,數字貨幣可以分為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和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其中,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指中央銀行發行的,以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為表現形式的法定貨幣,它本身不是物理實體,也不以物理實體為載體,而是用於網路投資、交易和儲存、代表一定量價值的數字化信息;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亦稱虛擬貨幣,是由開發者發行和控制、不受政府監管、在一個虛擬社區的成員間流通的數字貨幣,如比特幣(Bitcoin)等。
廣義數字貨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完全封閉的、與實體經濟毫無關系且只能在特定虛擬社區內使用的貨幣,如虛擬世界中的游戲幣;二是可以用真實貨幣購買但不能兌換回真實貨幣,可用於購買虛擬商品和服務,如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三是可以按照一定比率與真實貨幣進行兌換、贖回,既可以購買虛擬商品服務,也可以購買真實的商品服務,如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的貨幣發展形態。 2020 年疫情以來,以「新投資、新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為主要特點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雖然第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了 6.8%,而數字經濟領域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其中,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16%和 13.1%,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3.2%,電子商務服務投資同比增長 39.6%。
在經受住了疫情帶來的考驗之後,我國數字經濟進入了提速快速發展時期,亟需實現數據、技術、產業、商業、制度等協同發展,構建數字經濟新型生產關系,通過要素市場改革進一步激發數字生產力,而數字貨幣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是為了迎合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是其具體的貨幣發展形態。數字貨幣建立在復雜網路理論基礎,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充分體現了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點,實現底層數字貨幣,中間層數字金融賬戶體系,覆蓋了央行支付體系、商業銀行、非銀機構等垂直化總分賬戶體系,同時實現了各國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統的互聯互通,頂層數字身份驗證體系等,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實現傳統貨幣體系向數字貨幣體系的轉變。
2. 數字貨幣存在哪些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數字貨幣面臨兩方面的風險。第一是技術層面,數字貨幣依賴於區塊鏈技術和一個系統,這就會使其遭受安全沖擊,比如計算機系統的黑客攻擊,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看到過很多實際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認為,數字貨幣具有匿名性、快捷性和不可撤銷性,加上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在世界范圍內具有高流通性,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將數字貨幣作為新型洗錢渠道。而且,通過數字貨幣洗錢有很多種不同的實現方式,總體而言,新型洗錢方式被發現、查處的幾率比以往更低,很多國家還沒有有效地打擊數字貨幣洗錢的手段和技術。這些因素導致不法分子更青睞這種洗錢方式。
3. 擠兌是什麼意思
北京話:即用不是很難聽的話損你,挖苦你。
一般擠兌人,分為兩種情況:
1.不認識的人,互相有點摩擦,拿話損你,損的你說不出話來。
2.朋友之間,互相開玩笑,對著損,互相擠兌,埋汰。
4. 什麼是擠兌
擠兌就是市面銀根轉緊或銀行信用發生動搖時,銀行存款人都紛紛到銀行里擠著兌現(金幣或銀幣)。在紙幣制度下,為避免銀行倒閉風險而蜂擁提取存款叫擠提。通俗的講,就是怕銀行倒閉,很多人到銀行取錢。
拓展資料:
一般銀行出現擠兌的原因有:
銀行券持有人或存款人對發行銀行的信用產生動搖,紛紛撤回存款。
銀行券貶值,銀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趕快把銀行券拋出,以防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
在銀行業中為固有名詞,是指在銀行券流通的條件下,銀行券持有者爭相到發行銀行券的銀行要求兌現貴金屬貨幣的現象。當一家銀行的信用發生動搖,准備金不足,銀行券兌現發生困難,就會發生擠兌。擠兌可能使一家銀行倒閉,甚至波及整個銀行業。現在一般是指存款戶集中地大量地到銀行提取現鈔。
擠兌往往是伴隨著普遍提取存款的現象發生的,並進一步形成金融風潮。在出現擠兌時,市場異常緊縮,借貸資本短缺,利息率不斷上漲,迫使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倒閉或停業,從而更進一步加劇了貨幣信用危機,引起金融界的混亂。
銀行對擠兌具有較差的免疫力以及由銀行提供的儲蓄契約的本質。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銀行擠兌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如果一個銀行倒閉,它只好收回所有存款,這會帶來兩方面的負面影響,終止生產性投資破壞了存款者之間的最優風險分擔,另外一方面如果銀行擠兌發生,貨幣系統的瓦解以及其他經濟問題都會出現。
存款保險可以有效地防止擠兌平衡,原因在於銀行合同實現了最優化,使得晚期消費存款人不參加擠兌。總的來說,政府存款保險的作用機理主要是在不改變原有均衡的情況下,去除了其中的一個「壞均衡」-擠兌均衡,從而保證了銀行的正常經營狀態。
2014年3月25日,民眾在江蘇射陽農村商業銀行特庸支行門口排隊兌付。從2014年3月24日開始,江蘇射陽農村商業銀行慶豐分理處網點,遭遇近千群眾擠兌現金。這是由一則該行要「倒閉」的謠言引發的擠兌事件。隨著謠言的擴散,擠兌潮仍在持續,且擴至周邊鄉鎮。該行啟動大批量現金供應,確保儲戶兌付到位。同時銀行和警方正在加大宣傳力度,請群眾不要相信謠言。
5. 什麼情況下貨幣基金會發生擠兌風險
如果遭遇大規模贖回,可能會引發幣基金存擠兌風險。此種現象引起了央行了高度重視。央行在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提到,貨幣市場基金存在類似存款擠兌的風險,應加大金融監管協調力度,防範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6. 擠兌他人是什麼意思
擠兌他人,指排擠別人或歧視別人的意思。
擠兌有兩層意思:
1、即用不是很難聽的話損人,挖苦人。一般擠兌人,分為兩種情況:
(1)不認識的人,互相有點摩擦,拿話損人,損的人說不出話來。
(2)朋友之間,互相開玩笑,對著損,互相擠兌,埋汰。
2、銀行業固有名詞,是指在銀行券流通的條件下,銀行券持有者爭相到發行銀行券的銀行要求兌現貴金屬貨幣的現象。
當一家銀行的信用發生動搖,准備金不足,銀行券兌現發生困難,就會發生擠兌。擠兌可能使一家銀行倒閉,甚至波及整個銀行業。
(6)什麼情況下數字貨幣擠兌擴展閱讀
近義詞
1、排擠
讀音:pái jǐ。
釋義:擁擠,推擠;利用勢力或手段使人失去地位或利益。
出處:瞿秋白《亂彈·財神還是反財神?》:「現在各幫的財神又在互相勾結,互相排擠。」
2、排斥
拼音:pái chì。
釋義:使別的人或事物離開自己這方面。
出處:蕭乾《未帶地圖的旅人》:「它(社會主義)同民主自由,同個人幸福,並不互相排斥,誓不兩立。」
7. 擠兌是什麼意思 擠兌是什麼
擠兌的意思是:在銀行業中為固有名詞,是指在銀行券流通的條件下,銀行券持有者爭相到發行銀行券的銀行要求兌現貴金屬貨幣的現象;不認識的人,互相有點摩擦,拿話損你,損的你說不出話來;朋友之間,互相開玩笑,對著損,互相擠兌,埋汰。
1、讀音:jǐ ì
2、例句:銀行仍然對銀行擠兌敏感,因為它們仍然有存款,所以這個系統還是比較脆弱的,因此聯邦儲備金有一系列的法定準備金率。
3、近義詞:排擠、欺負。
(7)什麼情況下數字貨幣擠兌擴展閱讀:
銀行行業中引起擠兌的原因:
1、由於銀行券持有人或存款人對發行銀行的信用產生動搖,紛紛撤回存款。
2、由於銀行券貶值,銀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趕快把銀行券拋出,以防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
擠兌往往是伴隨著普遍提取存款的現象發生的,並進一步形成金融風潮。在出現擠兌時,市場異常緊縮,借貸資本短缺,利息率不斷上漲,迫使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倒閉或停業,從而更進一步加劇了貨幣信用危機,引起金融界的混亂。
8. 數字貨幣的銀行擠兌有哪些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