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多發為什麼導致物價上漲
㈠ 為什麼貨幣發行量大物價就會上漲
好多年沒碰經濟學了,回答僅供參考
貨幣和實物一樣,都會形成市場,實物形成的市場叫實物市場,奉行一條准則:物以稀為貴,什麼東西供給少且需求多,那麼就貴。貨幣市場是貨幣形成的市場,也是一樣的道理,貨幣發行量大
,那就貶值了,錢貶值,相應物價就漲了。
金融學里有好多理論模型,有點記不得了模型名字了,但是不管什麼高級的模型,其中的變數,比如利率、收入、實際貨幣供應,等等這些都是描述供需變化的,說到底就是供給模型和需求模型的拓展,而供需模型的精髓就是物以稀為貴,不管是對象是貨幣還是商品。
當然,任何規律都不是絕對的,所有的經濟模型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即模型沒有考慮到的變數是不變的,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經常忽略很多因素,比如匯率,比如正致因素,比如非理性的交易,所以有的時候,貨幣發行增加,不一定物價就漲,我們列舉三個常見的:
1、市場上交易活躍,經濟形勢好,本來就有貨幣需求,這時候加大貨幣發行量,不會對價格有影響;
2、匯率上漲,增發的貨幣正好抵消了匯率上漲帶來的需求,物價就不變了;
3、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跌得厲害,大家紛紛拋售黃金換取現金,增發的貨幣正好抵消了拋售黃金帶來的需求,物價就不變了。
另外,非預期通貨膨脹,顧名思義,就是通脹率和大家預期的相差較大,通脹率有可能過小,也有可能過大,這時候大家都沒有準備,受到沖擊就比較大,拿產品市場做個類比,如果市場上價格大漲大落,那就會引發高價搶購或者低價傾銷,市場就亂了,貨幣市場也是一樣的,通脹率會影響匯率,也會影響資金成本,這些就是貨幣的價格,大起大落,金融就沒有秩序了。
㈡ 經濟學問題。為什麼貨幣發行過多,會導致物價上升求大神解答
舉個例子, 這個世界只有兩個人. 你和另一個人B. 你在樹上摘了一個蘋果, 但是不知道賣多少錢, 於是索性10塊錢一個. 單價即10元/個.
所謂的貨幣印多了, 就是說貨幣供應給市場的額度多了. 本來B去銀行貸款10塊錢正好買這個蘋果. 但是中央銀行覺得你們市場不景氣, 缺錢. 於是就說別10塊了, 多小氣. 只要你這錢是去買蘋果的, 直接無抵押貸款給B 10000塊錢, 而且不用還.
B拿著10000塊錢來買你蘋果, 10塊錢/個, 你摘一個, 他買一個. 你發現這小子有錢啊. 於是你提價到200塊錢/個. 或者再漲價等等, 直到B失去興趣不買蘋果為止.
這裡面B手中的錢, 就是貨幣政策過於寬松導致的, 相當於直接讓市場流動了10000塊錢. 也就是所謂專家嘴裡面說的"貨幣印多了", 因為蘋果市場明明只需要10元, 你卻讓市場流動了10000塊錢.
這個時候, 銀行直接緊縮(不印錢了), 政策是不但要還, 還要有利率. 這個B感覺沒必要借這么多錢出來買一個蘋果, 就馬上把10000塊錢還了, 只借了100塊錢. 你發現B是個窮鬼, 根本買不起, 沒辦法, 降價到50元/個. 賣給他了. 於是, 蘋果物價直接從200降到了50.
通過上面簡單的小例子來說,
1 市場價格是由於買賣雙方的供求博弈決定的, 因此不需要通知, 你貨暢銷, 自然要漲價. 賣不動當然要降價.
2 但是後面有個看不見的手在操作, 即中央銀行控制貨幣流通, 如果他想刺激市場活力, 就會使用寬松的政策, 讓這個市場的人容易貸款或者有錢. 反之就讓他們沒那麼多錢花.
印錢不是真正的印錢, 只是個形象的比喻, 比喻央行採取了比較激進寬松的政策(手段). 現在電子支付這么流行, 根本不需要真的去拿印鈔機去印鈔, 只需要他出個降低貸款門檻, 降低銀行貸款成本, 降低存款利率的公告就行了. 這就是所謂的 貨幣印多了 的秘密
㈢ 貨幣發行過多怎麼導致物價上漲
通膨的定論是流通中的貨幣大於經濟的總需求量
銀行把錢貸給企業就後相當於流入市場了,企業拿到錢後就會提高消費慾望,本來沒錢而想買的設備和生產資料或擴大再生產,現在貸到錢了都能實現了。當大量的企業貸到款,大量的買進設備,生產資料,擴大再生產的時候,就會打破現有市場的供求關系,使求大於供。(如企業本來計劃用5年的時間擴大再生產的,現在貸到錢了就打算一年內完成了,那麼原本要用5年時間來消費的生產資料就會集中在一年內消費,而場市中的商品只有一年的供應量(就算生產商品的企業也貸到足量的錢了,但他不可能短時間內都轉成商品),所以這樣打破了供求關系。
求大於供後,當然價格就會上升,直到達到下一個供求平衡點。
接著是因為商品上漲而賺到更多錢的消費慾望也會增加,本來打算過幾年或明年買車買房什麼的,現提前到現在。然後是賣車賣房的因為現有供求打破賺到更多的錢而多消費,就這樣一級級傳下去,直到傳到市場的每個地方。這就產生了通膨。
通膨影響最大的就像我們這樣只有工資做為唯一收入的人,上面這些都是自己增加收入了而再消費的,而我們收入沒有增加而生活成本上升了。
比如,一家鋼鐵廠計劃用5年的時間增加5條煉鐵生產線(每年增加1條),現在貸到錢了,就在一年內建造完5條生產線了。這樣就多了4條線的鐵礦需求量,這里假設鐵礦老闆也貸到了相應的錢,增加了鐵礦的產量。這里就會存在一個消費和供給的時間差(如鋼鐵廠2月1日貸到錢當天就要買進足夠5條生產線的運作的鐵礦,鐵礦老闆也是2月1日貸到錢當天就投入擴大再生產中,生產是要時間的,到5月1日再生產的增量鐵礦流入市場。)我上面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樓主所說的供大於求的情況是存在的,從銀行貸款的角度來說,對正個市場經濟的影響是求大於供的,因為貸款的企業都是用明天的錢放在今天消費,而生產者不能把明天的產品放在今天出售,而只能增加生產。
樓主還可以想一下,你如果是企業的老闆,你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去銀行貸款呢?只有市場上對你生產的產品是求大於供的情況下,你貸款的慾望是最強的。
我上面那些所說的求大於供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要很清楚的把貨幣的增加到物品的上升說清楚是很困難的,裡面的關系太多,太復雜了。水平有限,只能說到這里的,再說下去就太雜了,自己都收不了場。呵呵,希望對樓主有點幫助。
㈣ 貨幣發行過多為什麼會引起通貨膨脹呢
貨幣超發,市面上流通貨幣變多,假設原本一艘火箭2億,沒人買得起,現在貨幣超發每人都買的起了,火箭從2億漲價到20億,這個漲價就是通貨膨脹。
貨幣超發人民突然變得有錢了,能買得起東西的人多了,但是東西數量不變,當需求上漲供應保持不變,就會導致物價上漲。
央行每年都在印刷鈔票,與其他印刷出來的紙幣相同,如果央行超發,超發的貨幣直接進入國庫,然後給各級政府以及官員發工資,或者進行棚改戶政策進入拆遷戶手裡,拆遷戶或者官員消費,即可進入市場。
(4)貨幣多發為什麼導致物價上漲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
①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
②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③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④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
⑤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才是通貨膨脹。
㈤ 貨幣發行量增加為什麼會導致物價上漲
舉個例子, 這個世界只有兩個人. 你和另一個人B. 你在樹上摘了一個蘋果, 但是不知道賣多少錢, 於是索性10塊錢一個. 單價即10元/個.
所謂的貨幣印多了, 就是說貨幣供應給市場的額度多了. 本來B去銀行貸款10塊錢正好買這個蘋果. 但是中央銀行覺得你們市場不景氣, 缺錢. 於是就說別10塊了, 多小氣. 只要你這錢是去買蘋果的, 直接無抵押貸款給B 10000塊錢, 而且不用還.
B拿著10000塊錢來買你蘋果, 10塊錢/個, 你摘一個, 他買一個. 你發現這小子有錢啊. 於是你提價到200塊錢/個. 或者再漲價等等, 直到B失去興趣不買蘋果為止.
這裡面B手中的錢, 就是貨幣政策過於寬松導致的, 相當於直接讓市場流動了10000塊錢. 也就是所謂專家嘴裡面說的"貨幣印多了", 因為蘋果市場明明只需要10元, 你卻讓市場流動了10000塊錢.
這個時候, 銀行直接緊縮(不印錢了), 政策是不但要還, 還要有利率. 這個B感覺沒必要借這么多錢出來買一個蘋果, 就馬上把10000塊錢還了, 只借了100塊錢. 你發現B是個窮鬼, 根本買不起, 沒辦法, 降價到50元/個. 賣給他了. 於是, 蘋果物價直接從200降到了50.
通過上面簡單的小例子來說,
1 市場價格是由於買賣雙方的供求博弈決定的, 因此不需要通知, 你貨暢銷, 自然要漲價. 賣不動當然要降價.
2 但是後面有個看不見的手在操作, 即中央銀行控制貨幣流通, 如果他想刺激市場活力, 就會使用寬松的政策, 讓這個市場的人容易貸款或者有錢. 反之就讓他們沒那麼多錢花.
印錢不是真正的印錢, 只是個形象的比喻, 比喻央行採取了比較激進寬松的政策(手段). 現在電子支付這么流行, 根本不需要真的去拿印鈔機去印鈔, 只需要他出個降低貸款門檻, 降低銀行貸款成本, 降低存款利率的公告就行了. 這就是所謂的 貨幣印多了 的秘密, 普通老百姓為什麼聽不懂, 是因為這些所謂專家天天滿嘴放炮, 把很簡單的道理非要換N個詞給你講, 故弄玄虛
㈥ 為什麼國家多印鈔票會導致物價上漲
鈔票印多了會引致通貨膨脹,其直接表現就是物價上漲。這道理非常簡單,打比方說,你要沖一杯糖水,糖好比物品,水就好比鈔票,糖不變,水越多,糖水的甜度就越低,你可以稱之為水分膨脹。通貨膨脹的意思也是如此,生產的物品一定,多印鈔票就相當於多摻了水,鈔票(通貨)膨脹了。物價就是鈔票流通數量與物品數量的比例,如果原來其比例為100:100,現在多印了10份鈔票,假設在一個統計期內鈔票只流動一次,那麼,該期間的該比例就變成110:100了,即,物價上漲了10% 。
㈦ 為什麼貨幣印多了 就會導致物價上漲 人們怎麼知道貨幣多就回提升物價 這是還是經濟學研究的范疇嗎
這位同學的疑惑應該是在於,這個由貨幣到物價的傳導過程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我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也有類似的疑惑,盡管有PY=MV這樣的貨幣恆等式詮釋了價格、產出、貨幣量與流通速度之間的關系,但仍然難以從切身體會中去理解,當市場上貨幣量增加時,是如何一步步傳導到物價上的?市場上第一個價格的上漲是如何發生的?作為一個個微觀個體,交易中的人們如何得知整個市場的貨幣量提高了呢?
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有個思路供你參考。
首先,價格是如何決定的?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需求供給曲線決定了產品的價格和數量,即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狀況決定了價格,這個規律貫穿其中。
其次,再看貨幣供給的來源,市場的貨幣供給通常是由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完成,比如,中央銀行通過逆回購(向商業銀行等機構購買有價證券)的方式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在貨幣乘數效應下,商業銀行可供借貸的貨幣多了,貸款的利息自然就會低了。
再次,從商業銀行到實體投資,貸款利率降低時,資金成本下降變相提高了投資收益,於是就會刺激企業主貸款進行投資,所謂實業投資就是購買勞動力和原料、設備等,以勞動力為例,當各企業主增大投資時,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市場上勞動力供給不變,於是形成用工短缺,商人提高工資以招到更多的工人。其他原料類似。這樣,成本上漲了,企業生產的產品價格也相應上漲。
最後,從個人再到消費品市場。每個人工資提高了,根據消費方程,於是也會提高消費檔次,消費更多商品,增加商品消費需求,也會引起消費品商品價格上升,刺激廠商擴大生產。
當然,現實中的傳遞過程要比這個復雜的多,而且並非單一的鏈式因果,而是各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系統。個人覺得,價格傳導通常是從工人工資和生產性資料開始。僅供參考!
㈧ 為什麼市場上貨幣一多會引起物價上漲這之間是怎麼聯系的
貨幣多,簡單理解就是需求多。原來10塊錢的產品,現在對應20塊錢,相對來說產品少錢多了,那麼產品價格自然上漲。就是物以稀為貴的一種不是非常恰當的描述,但也是符合邏輯的。
從供求關系的角度來講,供給和需求成反比關系,供給越多,需求跟不上,物價下跌。供給越少,需求越多,物價上漲。
㈨ 為什麼貨幣發行量過多會引起物價上漲
舉個例子, 這個世界只有兩個人. 你和另一個人B. 你在樹上摘了一個蘋果, 但是不知道賣多少錢, 於是索性10塊錢一個. 單價即10元/個.
所謂的貨幣印多了, 就是說貨幣供應給市場的額度多了. 本來B去銀行貸款10塊錢正好買這個蘋果. 但是中央銀行覺得你們市場不景氣, 缺錢. 於是就說別10塊了, 多小氣. 只要你這錢是去買蘋果的, 直接無抵押貸款給B 10000塊錢, 而且不用還.
B拿著10000塊錢來買你蘋果, 10塊錢/個, 你摘一個, 他買一個. 你發現這小子有錢啊. 於是你提價到200塊錢/個. 或者再漲價等等, 直到B失去興趣不買蘋果為止.
這裡面B手中的錢, 就是貨幣政策過於寬松導致的, 相當於直接讓市場流動了10000塊錢. 也就是所謂專家嘴裡面說的"貨幣印多了", 因為蘋果市場明明只需要10元, 你卻讓市場流動了10000塊錢.
這個時候, 銀行直接緊縮(不印錢了), 政策是不但要還, 還要有利率. 這個B感覺沒必要借這么多錢出來買一個蘋果, 就馬上把10000塊錢還了, 只借了100塊錢. 你發現B是個窮鬼, 根本買不起, 沒辦法, 降價到50元/個. 賣給他了. 於是, 蘋果物價直接從200降到了50.
通過上面簡單的小例子來說,
1 市場價格是由於買賣雙方的供求博弈決定的, 因此不需要通知, 你貨暢銷, 自然要漲價. 賣不動當然要降價.
2 但是後面有個看不見的手在操作, 即中央銀行控制貨幣流通, 如果他想刺激市場活力, 就會使用寬松的政策, 讓這個市場的人容易貸款或者有錢. 反之就讓他們沒那麼多錢花.
印錢不是真正的印錢, 只是個形象的比喻, 比喻央行採取了比較激進寬松的政策(手段). 現在電子支付這么流行, 根本不需要真的去拿印鈔機去印鈔, 只需要他出個降低貸款門檻, 降低銀行貸款成本, 降低存款利率的公告就行了. 這就是所謂的 貨幣印多了 的秘密, 普通老百姓為什麼聽不懂, 是因為這些所謂專家天天滿嘴放炮, 把很簡單的道理非要換N個詞給你講, 故弄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