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中所需貨幣量怎麼算
1. 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怎麼算
流通中實際所需的貨幣量等於商品價格總額除以貨幣平均流通次數,假設2016年某國的商品價格總額為80萬億元,貨幣平均流通次數為五次。所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就等於16萬億元。
2. 高一政治:流通中實際所需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單位×數量÷速度
3. 計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的計算公式是(怎麼計算)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待售商品總量×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
如:某一定時期內,需要的貨幣量1000億元,假定貨幣流通次數為2.5次(貨幣流通次數是一個均值,指一張紙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次數),那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是1000億元/2.5=400億元
4. 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公式怎麼理解怎麼應用 看不懂,在實際生活中怎麼應用(舉個例子)
需要貨幣數量=待出售商品數量*商品價格/貨幣流通次數
貨幣數量與商品數量和價格正相關 這個比較好理解
貨幣流通次數,換個方法理解就是貨幣流通能力
貨幣流通能力越高,所能承受的商品和價格也越高,則所需貨幣數量就越少
5. 貨幣發行量是怎麼計算的
貨幣流通規律計算公式: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必須的貨幣量=商品價格×商品流通量/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決定因素:
生產力(決定商品價格總額)決定著一個國家貨幣發行量。如果國家的貨幣發行機構超量發行貨幣,而生產力沒有相應增加,即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相應增加,這樣的話因供求關系,要用更多的錢買貨物,這樣貨幣在國際上看來就是貶值。
貨幣只是政府控制國家的經濟的一種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實國庫,一種方法是正常的稅收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印刷錢。
第二種方法因為生產力沒有相應發展(商品數量沒相應增長),老百姓手上的錢就不值錢的,意思就是第二種方法會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窮了,之後老百姓買不起東西,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商品產量的增加)。
(5)流通中所需貨幣量怎麼算擴展閱讀
在中國,貨幣發行權屬於國家。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核准年度人民幣最高發行限額。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務院批準的發行限額,具體辦理人民幣的發行工作,並集中管理發行基金。
中國人民銀行設有發行基金保管庫(簡稱發行庫)保管發行基金。發行基金是尚未發行的人民幣,它不是流通中的貨幣。各專業銀行則設有業務庫,是為辦理日常現金收付而建立的。
它核定現金庫存限額。現金超過庫存限額的部分,應交存發行庫。當業務庫存現金不足以滿足需要時,就得從中國人民銀行的發行庫調入現金。將發行基金調入業務庫,就是貨幣發行。
中國長期以來,要求貨幣發行不用於彌補財政赤字,不用於沒有物資保證的信貸投放,而用於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因此,中國貨幣發行一般來說是經濟發行。但在個別年度,由於各種原因出現了財政赤字,需要發行貨幣彌補部分財政赤字,這種發行屬於財政發行性質。
6. 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是什麼意思那貨幣流通次數呢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就是指一個國家需要發行多少紙幣,是由這個國家的商品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次數來決定的。貨幣流通次數,是流通中的貨幣量循環流通多少次。
7. 解釋一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組成的公式的關系,並舉例說明它的用法。
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例如,一頭牛的價格為500.一頭豬的價格也為500.一頭羊的價格也為500。 甲想買一頭豬,手裡有500塊錢。養了一頭牛。乙想買一頭羊,沒錢。養了一頭豬。丙想買一頭牛,沒錢。養了一頭羊。 甲拿500買了乙的豬,乙拿這500買了丙的羊。丙又拿這500買了甲的牛。 這500塊錢流通了3次,商品的價格總額為1500. 那麼所需的貨幣量是不是等於1500/3 舉這個例子有點離譜,不過應該可以說明問題。
8. 流通中實際所需貨幣量怎麼計算
流通中實際所需的貨幣量等於商品價格總額除以貨幣平均流通次數,假設2016年某國的商品價格總額為80萬億元,貨幣平均流通次數為五次。所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就等於16萬億元。
9. 關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題
公式:貨幣量=(商品平均價格*數量)/流通速度另外,此題與通貨膨脹理論有關,通貨膨脹率=紙幣發行量*流通速度/實際需要貨幣量所以,題中通脹率=6000*2.5/3000=5,,1元紙幣的購買力=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