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成本和市值
⑴ 求問什麼是持倉成本和市值是個什麼關系
打個比方,2萬元的買入成本,股價上漲市值達到10萬,然後你賣出了相當於市值2萬元的股票,那麼成本為0市值為8萬元。剩餘股票不買賣成本為0不變市值隨股價波動。
⑵ 請問一下證券人士:什麼是證券市值盈虧成本浮動盈虧它們各代表了什麼
證券市值:指的是證券的市場價值,可理解為流通市值,例如股票,即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總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 盈虧成本:是指證券交易時計算盈虧,必須將交易成本考慮在內。例如股票。 1、股票買進的成本:1、傭金0.12%—0.3%,由各證券公司自定標准,最低為5元;2、過戶費。每一千股收取一元,不足一千股按1元收取,以後每多一手加一毛。3、通訊費(很多券商不收)。上海、深圳本地收取1元、外地收取5元。 2、股票賣出的成本:1、傭金0.12%—0.3%,由各證券公司自定標准,最低為5元;2、過戶費。每一千股收取一元,不足一千股按1元收取,以後每多一手加一毛。3、通訊費(很多券商不收)。上海、深圳本地收取1元、外地收取5元。4、印花稅。按賣出金額的0.1%收取。 3、只有清楚交易成本才能真正計算盈虧。 浮動盈虧:又稱持倉盈虧,指按持倉合約的初始成交價與當日結算價計算的潛在盈虧。主要是指證券交易在沒有兌現結果時的「盈虧」,只是賬面盈虧。
⑶ 市值是什麼意思
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
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價格可以高於面值,也可以低於面值,但股票第一次發行的價格一般不低於面值。股票價格主要取決於預期股息的多少,銀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股票市場是一個波動的市場,股票市場價格亦是不斷波動的。
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主要有:開市價,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收市價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場行情圖表採用的基本數據。
(3)什麼是成本和市值擴展閱讀
1、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價值管理基礎上的,是價值管理的延伸。價值管理主要致力於價值創造,而市值管理不僅要致力於價值創造,還要進行價值實現。
價值管理是基於公司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管理體制,是強調價值創造的管理體制。企業集中於股東價值創造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沖突的利益。
也就是說股東回報是首要的,因為只有保證股東能得到足夠的回報,公司才能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獲得維持發展的資金。而其他利益相關者才能從公司的持續發展中受益。
2、市值配售
市值配售是針對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流通市值進行的新股發行方式,即每10000元的股票市值可獲得1000股的認購權,再通過參與委託及搖獎中簽的方式確認是否中簽,如果配號與中簽號一致,且帳戶有足夠的資金,則在扣款時,會在帳戶中扣除中簽金額,直到上市前一天晚上中簽股票會進入帳戶中。
3、市值調整
市值調整:在每個上報數據期限內,如進行季報的月份,根據市值對公司所持有的證券的價值進行測算,並對相應賬務進行調整。
⑷ 市值是什麼意思
您好!
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簡稱 Market Cap)是一種度量公司資產規模的方式,數量上等於該公司當前的股票價格乘以該公司所有的普通股數量。市值通常可以用來作為收購某公司的成本評估,市值的增長通常作為一個衡量該公司經營狀況的關鍵指標。市值也會受到非經營性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變化,例如收購和回購。
希望以上答復能讓您滿意!
⑸ 市值是什麼意思啊
市值:按照現時的市場行情計算的價值。
股票的市值就是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股票市值怎麼算呢?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
⑹ 股票的 成本價 和 市值計算價 分別是什麼意思
成本價就是你買入股票的價格加上費用(手續費、過戶費、印花稅),體現你買入股票的成本。市值計算價是你買入的股票數量乘以股票當前的價格,也就是你的股票在當前時刻值多少錢,這個數值跟著市場價格的變動而波動。
⑺ 現價5.027。成本4.509,市值1005.40,可用100.持倉200.什麼意思呢
成本,買入證券所使用的金額包括傭金,除以證券數量,即為成本;
持倉,持有的證券數量;
市值,即持有的證券按市場當前價格計算的價值,=現價*持倉;
可用,是指可以賣出的數量(當天買入的不能賣出)。
⑻ 股票成本價是什麼意思
成本價是包含買入費用的價格,但不包含賣出的手續費,所以賣的時候要看保本價,以保本價賣才不會虧。以下是手續費的標准:
交易費用分為傭金、印花稅、過戶費、雜費。
傭金最高是千分之3,低的是千分之0.3~~0.5。傭金每筆交易最低收5元。
印花稅是賣出收千分之1。
過戶費是滬市股票,每1000股收1元,最低收1元。深市股票不收。
雜費有的公司沒有,有的公司收1到5元。
⑼ 怎樣可以看出股票的成本價市值又是什麼概念
股票的成本價就是您買入的價格加上買入和賣出的費用
⑽ 成本法估值和市值法估值的區別
成本法是靜態的,市值法是動態的。
市值法就是採用市場估值的方式,我們除了考慮實際的利率回報,還有把市場的價格和價值波動的損益情況,計算進去得出動態的市場估值回報。
從兩種估值方式來看,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採用成本估值法,雖然有確定的逾期利息回報,但是卻不能反映市場真實的價值變化,而市值估值法,能夠反映銀行理財產品真實的回報情況。
一個是靜態的,一個是動態的,而採用市值估值法,更符合當下的資格新規和理財產品和打破剛兌的趨勢。
其次,銀行理財產品新規採用市值估值法,意味著理財產品走向凈值型理財模式,結束剛性兌付。
過去銀行雖然也要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但是很多都是採用成本法計量的,給出的逾期利息回報,也往往會默認剛兌,但這種模式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也會讓儲戶失去基本的風險評估意識。
而採用市值估值法,意味著我們未來的銀行理財產品開始走向市場化,變成凈值型的理財產品,跟著市場機制走,從而降低銀行理財產品的系統性風險。
同時讓投資者形成風險意識,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必然匹配市值估值法,也是對銀行資管能力和理財能力的優化,更加接近市場,也能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通過銀行理財子公司,讓銀行理財產品獲得更多回報空間。
對於個人和家庭理財來說,我們一定要改變過去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慣性思維,根據個人實際風險承受度,做出合理的理財規劃。
目前來說銀行常見的固定收益性存款理財,主要就是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而其他的則是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而不同的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也都有對應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個人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經驗,選擇合適的銀行理財產品,對於保守型和穩健型的儲戶和理財群體,在配置存款類產品,國債之外,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選擇可以是中低風險的定期銀行理財產品,要避開中高風險的信託和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
隨著剛兌的時代結束,凈值型理財時代到來,銀行理財市場風險和機會同時放大,而我們無論何時都要遵循本金安全第一,適度收益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