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政策如何用數據體現

貨幣政策如何用數據體現

發布時間: 2022-08-18 18:22:00

❶ 求2001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的變化及相應數據~~!

近七年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效果評述
——兼評經濟增長模式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決定將我國實施了近七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轉變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從而宏觀政策由「一積極,一穩健」轉變為「雙穩健」。這是繼去年10月29日央行做出加息決定後針對我國當前經濟局部過熱的又一重大舉措,如果說加息是臨時性的急救措施,那麼這次財政政策的轉變則是戰略性的。而討論清楚過去七年來宏觀政策實施的具體效果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為我們以後的政策制定和體制改革提供借鑒。

歷時近七年的「一積極,一穩健」的宏觀政策

至1996年底我國的緊縮政策成功地將當時的高通貨膨脹降了下來,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加上1997年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整體上陷入了通貨緊縮的狀態,在這種內外交困的環境下,中國政府於1998年毅然決定啟動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在建國以後尚屬第一次,同時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至這次財政政策的調整,這一整體上積極的宏觀政策歷時近七年之久,前後能持續如此長時間的宏觀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

(一)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一方面,每年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投資大量的項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了經濟增長。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期間,中央政府每年發行1000億—1500億元的長期建設國債,僅從1998年至2004年7月間,累計發行9100億元。但財政的這種資本性支出的帶動作用更大。在中國,政府資金具有引導效應,比如政府上一個項目,銀行就爭著給貸款,這種「政府投資、銀行跟進」所形成的投資規模是相當驚人的。

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財政政策雖然能直接刺激投資,但往往因為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而使其效果打折扣。這里要指出的是,由於特定的體制原因,中國這一時期的財政政策是幾乎沒有「擠出效應」的。

(二)「積極」的貨幣政策作用相當微弱

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啟動,宏觀政策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相關部門看來,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貨膨脹又能防止通貨緊縮的政策,即適中的貨幣政策。但從事後來看,我們的貨幣政策事實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們名義上採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而在實際操作時違其原意,即貨幣供應量仍加速增長(積極貨幣政策的最重要表現),相反,我們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期間,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的並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穩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實的「穩健」;但近些年來我國的M2/GDP越來越大,尤其是1998年以後迅速增加,粗略估計當前為2左右,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而且,中國人民銀行從1996年以來八次調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後就有五次。

因此,從這些意義上講,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積極」的。而貨幣政策的作用無外乎表現在兩個方面,即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擴大,利率降低,於是居民消費增加,企業投資擴大,但從我國的實踐情況來看,這兩方面的刺激作用都是不明顯的。主要原因仍應從解釋超額貨幣入手,以下僅從兩方面給以粗略概述。

從貨幣需求的角度看。按凱恩斯的分法,貨幣需求可以分為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在一個經濟體中,交易需求的變化是不會很大的,無非是在經濟繁榮時大一點,蕭條時少一點,但並不會相差很大;但在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二者之和與准貨幣相當)方面往往有大幅度的變化,我國的情況即是這樣的。

首先,貨幣的預防需求很大。預防性儲蓄在學界已經有了很多的討論,即處於轉軌時期的中國居民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比如失業、未來養老以及子女教育等需要大量的支出,從而大量儲蓄,邊際消費傾向不斷降低,降息能促進的消費增加非常有限。

其次,很高的貨幣投機需求也許最值得我們注意。眾所周知,中國的股市歷來以投機盛行為其最重要特徵,民間的大量貨幣資金湧入股市,參與虛擬經濟活動,於是新增的貨幣就在證券交易保證金賬戶和企業、居民的活期存款賬戶之間來回運動。有學者估計,2001年進入股市的資金占當年M2的比例為26.32%,虛擬經濟對貨幣的吸收可見是非常驚人的。但由於絕大部分資金重於投機而非長遠投資,因此這部分進入股市的資金對實質性的生產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而且,不僅眾多擁有儲蓄存款的居民參與投機,更嚴重的是許多企業本身也把許多生產性資金投資於股市。我們知道,適度的投機活動固然能活躍股票市場,從而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但過度的投機只能是一種零和博弈,甚至是負和博弈,它只不過是在投機者中間進行財富再分配的游戲罷了,不但對實質性的物質生產不會有直接的促進作用,還可能有大量的負面影響。

從信貸的角度看,信貸政策一直是緊縮性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了中國政府足夠的警示,於是央行對各商業銀行的信貸監管驟然嚴格起來,實施了貸款責任制,自此中國出現了信貸緊縮,自1995年金融體系開始出現的「存差」進一步擴大,至2003年已高達49059億元。雖然國有銀行的信貸結構隨著市場化的進程已有所改變,但並非實質性的。只不過是不再給劣等的國有企業放款,但質量好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資金仍非常富裕,而大量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依然困難。由於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資金一直是充裕的,所以降息對他們的貸款需求不會有太大的刺激,因此降息在這一特定體制下對投資的刺激作用也不明顯。

從以上兩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經濟主體的貨幣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銀行信貸卻出現了萎縮,從而大量的資金沉澱在銀行中不能轉化為投資,即我們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最終使「積極」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以致從表面上看,中國已幾乎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在這時再回頭看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問題,就非常明顯了。由於有大量資金沉澱在銀行體系中不能轉化為有效的投資,那麼增發國債就成為使這些資金通過購買國債而轉化為實際總需求的一部分的途徑,國債投資項目的銀行配套貸款和其他社會資金也具有同樣的性質,因此基本上沒有「擠出效應」。但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很小的「擠出效應」是在我國特定體制下的扭曲結果。

綜上所述,近七年間,我們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確起到了異常「積極」的作用,對保證特定時期的經濟增長具有非凡的意義;同時,雖然「積極」的貨幣政策並不如意,事後效果非常微弱,但「積極」的貨幣政策無疑為積極財政政策有效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異常寬松的貨幣環境,這也是我國目前特定的國有企業體制和銀行體制下積極財政能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央決定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穩健的財政政策無疑是明智的,因為過去的財政政策效果明顯,淡出也有利於有效抑制當前出現的局部經濟過熱。而且由於我們國家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央行在宏觀調控中使用貨幣政策的作用將依然非常有限,所以,財政政策還不能立即全部淡出,否則,經濟很可能導致衰退,重新陷入通縮。而這也恐怕是調整為「穩健」而非「緊縮」的真正原因。由此看來,由「積極」變為「穩健」可謂恰到好處。但中國經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長期性的,即便能做到控制短期的經濟波動,而這種特定體制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能不讓人擔憂。

存在的問題:經濟增長模式仍不夠健康

從前面的詳細分析我們很明顯地能感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所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仍屬於「政府主導型」經濟,行政干預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靠七年的積極宏觀政策才維持住了經濟的增長(其實是穩中有降),這些註定了其增長模式仍不夠健康。

正像有些學者指出的,我們的經濟在1997年以後發生了由資源約束型向需求約束型的轉變,但必須看到,這種進步還是相當有限的,原因在於需求約束還並非市場化的約束,尤其是在投資需求方面,主要是由政府命令下的信貸緊縮而致。且消費需求約束也正是在投資需求約束下形成的,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眾所周知,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經濟告別了短缺,城市居民的基本消費品和耐用品消費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已基本飽和,開始轉向對高檔消費品如汽車和住房等的需求,但這些產品恰恰是市場供給不足的,尤其是個性化不足,而供給不足與信貸緊縮政策直接相關。同時,由於2003年遇上非典,信貸政策突然變得寬鬆起來,這立刻引發了鋼鐵、電力、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及房地產業的投資熱潮,直接導致了經濟的局部過熱。但這並非無緣無故的熱,而是多年被壓抑後的集中釋放,是由強烈的消費需求作為推動力量的必然結果。

另一方面,由於積極財政政策導致了大量國債項目上馬,銀行配套貸款大量參與,但這些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往往被論證得不夠或根本不被考慮。從而使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整體投資質量不能不讓人擔憂。這些效果只能在相當長時間以後才能顯現出來。雖然短期內拉動了經濟增長,但對中國經濟的損害卻可能是長期的。

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雖然有了一定的轉變,但我們現在就來評判其積極意義還為時尚早,相反,在我看來,其存在的問題並不比之前少太多,在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期間,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變得更加嚴重了,其並未從原來的直接干預到間接干預,再到逐步退出,而是又回到了直接干預的軌道上,即經濟增長模式不符合改革的進程。這顯然不是進步。因此,我們不應高估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進步的速度,必須加緊解決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市場化進程,其中,利率的市場化是最為關鍵的一個。

努力方向:利率市場化最為關鍵

應該說,在市場經濟下干預(調控)經濟也是必須的,這對處於轉軌過程的中國來說更為重要。因此,我國當前不是要不要干預經濟的問題,而是我們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干預方式,即市場化的宏觀調控方式,而利率就是市場化調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正是我們目前特定的體制環境造成了央行在宏觀調控時的被動局面和行政干預的必然性。

在我們的利率沒有市場化的情況下,一旦經濟過熱來臨,央行可動用的手段和能力都極其有限,很難防止經濟的大幅波動。具體地說,官方利率並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利率,相當多的時候偏離很大(如民間利率一直在10%以上,我們近幾年屢次降息,官方利率顯然大大低於民間利率,而民間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利率,即真實利率,加上緊縮的信貸政策,從而導致大量資金的體外循環)。官方利率與市場利率偏離太大,一方面使央行對經濟的微調失效,比如兩者相差5個點,那麼你加減0.25或0.5個點是幾乎起不到作用的;這也可以解釋我國的經濟主體在表面上看起來對利率相對不敏感的原因。

另一方面,微調不起作用就會累積成大的經濟波動,而大的經濟波動來臨時央行更束手無策,因為那些手段用來微調時都不起作用,這時再動用那顯然更微不足道,於是,行政的力量必然又出現了,強制叫停項目,把經濟硬是降下來,從而進一步加大了未來的經濟波動。一來,我們的行政力量干預經濟是歷來都存在的,二來,從上面的分析看,行政干預也有必然性,否則經濟會出大問題,這顯然不利於穩定和發展。

利率未市場化和信貸歧視的最嚴重後果之一就是大量資金的體外循環,這不僅相應抬高了中小企業的投資成本,從而壓制了很多本應進行的投資(整體上看,中國的資金是充裕的),更重要的是這給中國的宏觀調控尤其是給央行調控經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從而使行政力量對經濟的干預一直不能退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就很難有實質性的改變。利率作為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價格之一,我們必須盡快在國內促使其市場化,為央行全面發揮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為經濟向更健康的市場化發展模式轉變奠定基礎。可喜的是,目前當局在放開貸款利率方面已有了實質性的動作。

❷ 國家是通過什麼數據發放貨幣政策

主要是通過每個銀行傳輸回來的數據
然後通過大數據對每一個政策的修改

❸ 想知道貨幣政策對一個省市的影響,應該去哪裡看什麼數據,我想從數據上看出政策是否有效,謝謝

貨幣政策的制定者是中央政府,各個省市現在沒有權利制定自己的貨幣政策。中央的貨幣政策對各個省市的影響存在差異,一般考量兩個指標,一是投資,主要有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等指標,用以衡量貨幣需求,二是貨幣供給,主要貸款總額、貸存比等指標。可以考慮投資需求與貸款總額的比例變動、物價變動等因素說明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❹ 2018年我國實施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哪些方面可以體現出來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體現:財政政策—增加投資,刺激消費,優化產業結構;貨幣政策—低利率,低准備金率。

因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當前我國出現了需求不足,投資、出口和經濟增長乏力,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劇等特殊情況下,在政策環境允許的限度內,所採取的一種階段性或暫時性的適度擴張政策。不過目前我過通脹形式比較嚴重,政策可能會轉向。

(4)貨幣政策如何用數據體現擴展閱讀:
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財政政策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制約。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例如減少稅收可以刺激消費,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夠刺激生產,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國家為實現財政政策目標所採取的經濟、法律、行政措施的總和。經濟措施主要指財政杠桿;法律措施是通過立法來規范各種財政分配關系和財政收支行為,對違法活動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運用政府機關的行政權力予以干預。財政政策手段的選擇是由財政政策的性質及其目標所決定的。財政政策的階級性質和具體目標不同,所採取的手段也不同。

❺ 5、 政府的貨幣政策主要使用的哪些工具這些工具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貨幣政策的運用分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總的來說,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通過減少貨幣供應量達到緊縮經濟的作用,擴張性貨幣政策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達到擴張經濟的作用。
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運用的策略手段。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有主要的一般性的工具、選擇性的工具和補充性工具等。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按法律規定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與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真實效用體現在它對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對貨幣乘數的調節。由於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與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存在乘數關系,而乘數的大小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政策,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則限制了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降低了貨幣乘數,最終起到收縮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但是,法定存款准備紀律政策存在三個缺陷:一是當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可以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准備金,從反方向抵消法定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很大,作用力度很強,往往被當作一劑「猛葯」;三是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影響要通過存款貨幣銀行的輾轉存、貸,逐級遞推而實現,成效較慢、時滯較長。因此,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往往是作為貨幣政策的一種自動穩定機制,而不將其當作適時調整的經常性政策工具來使用。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持客戶貼現的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以取得中央銀行的信用支持。就廣義而言,再貼現政策並不單純指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業務,也包括中央銀行向存款貨幣銀行提供的其他放款業務。
再貼現政策的基本內容是中央銀行根據政策需要調整再貼現率(包括中央銀行掌握的其他基準利率,如其對存款貨幣銀行的貸款利率等),當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上升,基礎貨幣得到收縮,反之亦然。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工具相比,再貼現工具的彈性相對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對要緩和一些。但是,再貼現政策的主動權卻操縱在存款貨幣銀行手中,因為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票據以取得信用支持,僅是存款貨幣銀行融通資金的途徑之一,存款貨幣銀行還有其他的諸如出售證卷、發行存單等融資方式。因此,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政策是否能夠獲得預期效果,還取決於存款貨幣銀行是否採取主動配合的態度。
3、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公開買賣債卷等的業務活動即為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開展證卷交易活動,其目的在於調控基礎貨幣,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
公開市場業務是比較靈活的金融調控工具。與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相比較,公開市場操作政策更具有彈性,更具有優越性:一是中央銀行能夠運用公開市場業務,影響存款貨幣銀行的准備金,從而直接影響貨幣供應量;二是公開市場業務使中央銀行能夠隨時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進行經常性、連續性操作;三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可以主動出擊;四是由於公開市場業務的規模和方向性可以靈活安排,中央銀行有可能用其對貨幣供應量進行微調。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比較明顯:一是金融市場不僅必須具備全國性,而且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可用以操作的證卷種類必須齊全並達到必需的規模;二是必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配合。例如,如果沒有法定準備金制度配合,這一工具就無法發揮作用。

(二)選擇性和補充性工具

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都屬於對貨幣總量的調節,以影響整個宏觀經濟。在這些一般性政策工具以外,還可以有選擇的對某些特殊領域的信用加以調節和影響。其中包括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優惠利率、預繳進口保證金等。
消費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主要內容包括規定分期付款購買耐用消費品的首付最低金額、還款最長期限、使用的耐用消費品種類等。
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是中央銀行對有關證卷交易的各種貸款進行限制,目的在於限制過度投機。比如可以規定一定比例的證券保證金,並隨時根據證券市場狀況進行調整。

(三)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額、流動比率和直接干預等。其中,規定存貸款最高和最低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1980年以前美國的Q條例。

(四)間接信用指導

間接信用指導是指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創造。
道義勸告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其聲望和地位,對存款貨幣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經常發出通告或指示,或與各金融機構負責人面談,勸告其遵守政府政策並自動採取貫徹政策的相應措施。
窗口指導是指中央銀行根據產業行情、物價趨勢和金融市場動向等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存款貨幣銀行提出信貸的增減建議。若存款貨幣銀行不接受,中央銀行將採取必要的措施,如可以減少其貸款的額度,甚至採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窗口指導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影響力往往比較大。
間接信用指導的優點是較為靈活,但是要起作用,必須是中央銀行在金融體系中有較高的地位,並擁有控制信用的足夠的法律權利和手段。
[編輯本段]七、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
(1)公開市場業務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2)存款准備金政策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制度是在中央銀行體制下建立起來的,世界上美國最早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繳存存款准備金。存款准備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證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後才逐漸演變成為貨幣政策工具,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1998年存款准備金制度改革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998年3月21日起,對存款准備金制度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有以下七項:
(一)將原各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的「准備金存款」和「備付金存款」兩個帳戶合並,稱為「准備金存款」帳戶。
(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從13%下調到8%。准備金存款帳戶超額部分的總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機構自行確定。
(三)對各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准備金按法人統一考核。法定準備金的交存分以下情況:
1.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投資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由各總行統一存入人民銀行總行。
2. 交通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海南發展銀行、煙台住房儲蓄銀行、蚌埠住房儲蓄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由各總行統一存入其總行所在地的人民銀行分行。
3. 各城市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由其總行統一存入當地人民銀行分行。
4. 城市信用社(含縣聯社)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由法人存入當地人民銀行分、支行。農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備金,按現行體制存入當地人民銀行分、支行。
5. 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由法人統一存入其總部所在地的人民銀行總行(或分行)。
6. 經批准,已辦理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等外資金融機構,其人民幣法定存款准備金,由其法人(或其一家分行)統一存入所在地人民銀行分行。
(四)對各金融機構法定存款准備金按旬考核。
1. 各商業銀行(不含城市商業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當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營業終了時,各行按統一法人存入的准備金存款余額,與上旬末該行全行一般存款余額之比,不低於8%。
2. 城市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社、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法人暫按月考核,當月8日至下月7日每日營業終了時,各金融機構按統一法人存入的准備金存款余額,與上月末該機構全系統一般存款余額之比,不低於8%。
從1998年10月起,上述金融機構統一實行按旬考核。
3. 各商業銀行(不含城市商業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法人按旬(旬後5日內)將匯總的全行旬末一般存款余額表,報送人民銀行。
4. 現在執行按月考核存款准備金的城市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暫按月(月後8日內)將匯總的全系統旬末一般存款余額表,報送人民銀行。自10月份起統一執行按旬(旬後5日內)報送一般存款余額表的制度。
5. 各金融機構按月將匯總的全系統月末日計表,報送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定期對金融機構上報的有關數據進行稽核。
6. 從2001年1月1日起,各金融機構法人每日應將匯總的全系統一般存款余額表和日計表,報送人民銀行。
(五)金融機構按法人統一存入人民銀行的准備金存款低於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額的8%,人民銀行對其不足部分按每日萬分之六的利率處以罰息。金融機構分支機構在人民銀行准備金存款帳戶出現透支,人民銀行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金融機構不按時報送旬末一般存款余額表和按月報送月末日計表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七十八條予以處罰。上述處罰可以並處。
(六)金融機構准備金存款利率由繳來一般存款利率7.56%和備付金存款利率7.02%(加權平均7.35%)統一下調到5.22%。
(七)調整金融機構一般存款范圍。將金融機構代理人民銀行財政性存款中的機關團體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劃為金融機構的一般存款。金融機構按規定比例將一般存款的一部分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存入人民銀行。
(3)中央銀行貸款
一、中央銀行貸款
中央銀行貸款(習慣上稱作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是中央銀行調控基礎貨幣的重要渠道和進行金融調控的傳統政策工具。一般來講,中央銀行貸款增加,是「銀根」將有所放鬆的信號之一;反之,是「銀根」將可能緊縮的信號之一。到2000年底,在中國人民銀行資產業務總量中,中央銀行貸款佔45%。
目前,按貸款期限劃分,我國中央銀行貸款有二十天、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期四個檔次,現行貸款利率水平分別為3.24%、3.51%、3.69%和3.78%。
二、中央銀行貸款的對象
中央銀行貸款的對象是經中央銀行批准,持有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並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提供貸款,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貸款,但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除外。」
中央銀行以金融機構為貸款對象是由中央銀行特殊的職能和地位決定的。與以企業和居民為主要貸款對象的金融機構不同的是,金融機構是社會信用中介,而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發行的銀行,是社會信用的「總閘門」和最終貸款者,具有及時調節金融機構流動性、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特殊使命。因此,在貸款對象上,中央銀行貸款與金融機構貸款是有本質區別的。但是,中央銀行貸款與金融機構貸款的共同點是,借款人都需要按規定的時限和利率及時歸還貸款本息。
中央銀行貸款的增加或減少,會引起基礎貨幣的增加或減少。中央銀行貸款是基礎貨幣的重要投放渠道之一,是中央銀行調控基礎貨幣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亦稱高能貨幣,是指具有使貨幣總量成倍擴張或收縮能力的貨幣。在現代貨幣統計制度中,又將其定義為儲備貨幣。在我國現階段,它主要由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現金發行(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庫存現金)和非金融機構存款(郵政儲蓄在中央銀行的轉存款)等三部分構成。
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賴以擴張或收縮的基礎。這種擴張或收縮的程度,在數量上常用貨幣乘數這個概念來表示。在理論上,貨幣供應量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的乘積,可用公式表述為:
M=m·B
M代表貨幣供應量,m代表貨幣乘數,B代表基礎貨幣。在一般情況下,貨幣乘數是相對穩定的,因而中央銀行主要是通過調控基礎貨幣來調控貨幣供應量。但隨著經濟金融結構和管理體制的變化,貨幣乘數也會相應發生一些變化。
貨幣乘數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方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基礎貨幣供應增加時,貨幣乘數以一定倍數放大基礎貨幣的擴張效果;第二,在基礎貨幣不變時,貨幣乘數自身的變動,同樣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變動。
四、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的負債,但中央銀行創造基礎貨幣是通過其資產業務進行的。對中央銀行來講,是先有資產業務,然後才有負債業務,即資產創造負債。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央銀行依法壟斷了貨幣發行權。與之相反,一般金融機構是由負債業務決定資產運用
主要包括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貸款,同時還包括再貸款,再貼現以及相關票據業務.是貨幣政策工具的其中之一.
根據2003年12月27日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執行貨幣政策的需要,可以決定對商業銀行貸款的數額、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貸款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4)利率政策
利率,是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資金的比率,通常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根據資金借貸關系中諸如借貸雙方的性質、借貸期限的長短等,可把利率劃分為不同的種類——法定利率和市場利率、短期利率和中長期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利率政策是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貨幣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採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調整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包括:再貸款利率,指中國人民銀行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所採用的利率;再貼現利率,指金融機構將所持有的已貼現票據向中國人民銀行辦理再貼現所採用的利率;存款准備金利率,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備金支付的利率;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交存的准備金中超過法定存款准備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2、調整金融機構法定存貸款利率。3、制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4、制定相關政策對各類利率結構和檔次進行調整等。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整逐年頻繁,利率調控方式更為靈活,調控機制日趨完善。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作為貨幣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將逐步從對利率的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利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手段的運用,通過調整利率水平與結構,改革利率管理體制,使利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杠桿。1993年5月和7月,中國人民銀行針對當時經濟過熱、市場物價上漲幅度持續攀高,兩次提高了存、貸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兩次提高了貸款利率,這些調整有效控制了通貨膨脹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針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已取得顯著成效,市場物價明顯回落的情況,央行又適時四次下調存、貸款利率,在保護存款人利益的基礎上,對減輕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利息負擔,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5)匯率政策
匯率政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為達到一定的目的,通過金融法令的頒布、政策的規定或措施的推行,把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比價確定或控制在適度的水平而採取的政策手段。匯率政策主要包括匯率政策目標和匯率政策工具。
匯率政策的目標有:(1)保持出口競爭力,實現國際收支平衡與經濟增長的目標;(2)穩定物價;(3)防止匯率的過度波動,從而保證金融體系的穩定。
匯率政策工具主要有匯率制度的選擇、匯率水平的確定以及匯率水平的變動和調整。
匯率政策中最主要的是匯率制度的選擇,匯率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政府對本國貨幣匯率水平的確定、匯率的變動方式等問題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規定。匯率制度傳統上分為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兩大類。
釘住匯率政策的基本觀點:通過貨幣匯率釘住來引入錨貨幣國家的反通貨膨脹政策信譽,同時公眾通過調整預期通貨膨脹率使得通貨膨脹率與錨貨幣國家的通貨膨脹率相一致。如果本國的通貨膨脹率要高於錨貨幣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那麼會引起本國的貨幣實際匯率升值,本國商品的價格相對來講比錨貨幣國家商品的價格要高,本國商品的需求就相應地減少,經濟活動相應就下降,隨後會使本國的通貨膨脹率和錨貨幣國家的長期通貨膨脹率相一致。

❻ 我國現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效果顯著嗎,什麼數據可以體現

我國從來就沒有使用過緊縮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數據有M2貨幣供應,企業貸款,還有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shibor

❼ 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實現一國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作為一國貨幣當局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取的用於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及利率的各種方針和措施的總和。貨幣政策從內容構成上包括三個部分,即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及貨幣政策工具。
所謂貨幣政策目標,是指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某項貨幣政策所要達到的特定的經濟目標,這種目標就是貨幣政策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其包括:
(1) 穩定物價穩定物價,又稱穩定幣值,這一目標的含義是指社會一般物價水平在一定時期以內大體保持穩定,不發生明顯的波動。一般來說,一些國家的經驗表明,物價上漲率應控制在5%以下,以2%—3%為宜。
(2)充分就業充分就業是反映勞動力的就業程度,是通過失業率高低來體現的。一般來說,中央銀行把充分就業目標定位於失業率不超過4%為宜。
(3)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一般以剔除價格上漲因素以後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來作為衡量指標。 對這一目標不能用量化的統一標准去衡量,只能根據本國的經濟實際與本國的以往某一時期經濟增長的經驗數據為依據,合理確定本國的經濟增長幅度 。
(4)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平衡的含義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對其他國家的全部貨幣收入和全部貨幣支出基本持平。因為各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區別較大,處於經濟起飛階段的國家和處於經濟調整階段的國家,其國際收支狀況各不相同,所以應根據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確定並選擇國際收支平衡的標准。
在採用貨幣政策工具時主要是一般性政策工具 :(1)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作為一種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調高或降低對商業銀行以再貼現形式發放貨款的利率來影響銀行系統的存款准備金和利率,從而控制和決定市場貨幣供應量和整體利率水平的做法。
(2)法定存款准備率法定存款准備率作為一種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以改變貨幣乘數來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從而間接調節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的做法。(3)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作為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主要是買賣政府債券),從而使基礎貨幣發生增減變化,進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做法。
通過選擇性的政策工具進一步實現其的貨幣政策的控制:(1)間接信用控制工具,這類工具的特點是作用過程是間接的,要通過市場供求關系或資產組合的調整才能實現。具體有以下幾種:
• ①消費者信用控制 ②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③不動產信用控制 ④優惠利率 ⑤預繳進口保證金 
• (2)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又稱行政性控制工具,是中央銀行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預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信用業務的一種做法,具體有以下幾種:①利率限額 ②信用配額 ③道義勸告 。
• 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最終實現一國的貨幣政策。

❽ 央行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保持物價穩定(每種貨幣政策工具如何具體運用)

央行: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物價穩定
2011年02月16日 18:04 來源: 一財網 【字體:大 中 小】 網友評論

央行2月16日發布新聞稿顯示,央行副行長杜金富表示,央行將密切監測國內外糧價走勢,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創造貨幣條件。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9%,低於市場預期。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8%。受節日和低溫冰凍天氣影響,1月CPI環比漲幅為1.0%。

杜金富是在央行部署做好金融春耕抗旱、穩定糧食生產的金融服務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杜金富表示,央行將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重點地區抗旱救災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強再貸款地區間調劑。並圍繞當前抗旱救災和春耕備耕,合理調整信貸結構,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三農」,用於當前抗旱救災和促進糧食生產。

杜金富還部署了開展農村信用社支農情況重點調查工作。為了准確掌握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和農村信用社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杜金富要求各分支機構對農村信用社以核實資本質量為重點,進行深入摸底,調查農村信用社在票據兌付後的資本真實性和實際經營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1.7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6萬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為2.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3556.8億元。

❾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松緊搭配,具體數據怎麼體現

1.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經常跟2.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3.均衡性的貨幣政策一起,組成貨幣政策。均衡政策太容易就省略了,以下是本人的理解:擴張政策就是貨幣供應大於需求,價格下跌,東西便宜引起需求增加。緊縮政策就是貨幣供小於求,價格上升,東西貴引起需求減少。四字巧記擴(張)大(緊)縮小

熱點內容
500萬如何投資股權 發布:2024-05-20 03:19:27 瀏覽:874
什麼是金融與理財 發布:2024-05-20 02:50:01 瀏覽:823
霧芯科技2020股票 發布:2024-05-20 02:49:24 瀏覽:624
螞蟻科技股票融資額 發布:2024-05-20 02:07:06 瀏覽:614
處於漲停的股票怎麼買入 發布:2024-05-20 02:02:55 瀏覽:336
股權轉讓中原股東如何實現債權 發布:2024-05-20 01:40:23 瀏覽:680
海正葯業有哪些基金投資 發布:2024-05-20 01:38:02 瀏覽:993
教授如何選擇股市 發布:2024-05-20 01:25:23 瀏覽:38
大科技疊加疫情防控股票 發布:2024-05-20 01:00:28 瀏覽:611
泛珠三角板塊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4-05-20 00:42:58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