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收支赤字為什麼要減少貨幣
Ⅰ 國際收支逆差為什麼會使本幣貶值
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我國對外幣的供給),需求增加(我國對外幣的需求),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
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匯,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政策可以分為資助和調整兩大類:
資助政策
資助政策由減少外匯儲備和國際借款政策組成。資助政策僅適於短期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逆差受貨幣供給和利率的影響,而它們是由基礎貨幣所決定的 基礎貨幣由國內信貸水平和外匯儲備組成。採用資助政策時,金融當局一方面賣外幣,買本幣,使外匯儲備下降,引起基礎貨幣減少;另一方面盡量買本幣資產,放本幣,使國內信貸水平提高, 引起基礎貨幣增加。這樣,在彌補逆差過程中,基礎貨幣的減少和增加互相補償。簡而言之,資助政策通過提高國內信貸水平的補償過程,平衡基礎貨幣的增減量,使貨幣供給和利率保持在原來的水平上,並不改變逆差產生的環境。因此,它並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提倡。但在具備外匯儲備能力和國際借款可能性的條件下,資助政策的執行更加簡易,代價和阻力更小。
調整政策
對於長期根本性國際收支逆差,一般要聯合採取資助政策和調整政策。調整政策有三個組成部分:支出下降政策(包括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支出轉移政策(包括貶值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包括關稅、限額、多重匯率、補貼等措施)。
支出下降政策本身可以彌補逆差。它通過降低國內收入和國內貿易品、非貿易品的總支出,首先減少了進口需求,其次降低了國內價格以提高國內外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支出下降政策成功的關鍵在於將降低國內總支出而產生的剩餘資源用於滿足對國內超額產出的需求。
支出轉移政策是通過改變國內外相應產出的比價,減少進口需求,來提高國內外對本國產品的需求 在不充分就業情況下, 由國內產出價格下降引起的對出口和進口替代的超額需求可以得到滿足;而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如不採取控制資源以滿足這種超額需求,支出轉移政策只會引起通貨膨脹。
Ⅱ 《國際金融學》 國際收支發生逆差時,本國貨幣存量(供應量)相對減少。 為什麼
發生逆差的時候,出口比進口少,也就是說外匯支出比外匯收入要多,這個時候中央銀行就會減少貨幣供應量,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外匯給本國回籠,也就沒必要提高貨幣供應量。相反的,當順差時,外匯收入比外匯支出要大,根據我國出售結匯制度,需要把市場流通的外匯回收,這時就需要發行本國貨幣買入外匯,就這個意思!
Ⅲ 為什麼國際收支逆差時要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
因為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即提高利率,減少投資,增加存款,就會減少總需求,進而減少對進口產品的需求,平緩逆差。
補充:什麼是國際收支逆差
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
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
拓展資料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採用的一種政策手段。這種貨幣政策是在經濟過熱,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時,所採用的緊縮貨幣的政策。中央銀行將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旨在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使利率升高,從而達到減少投資,壓縮需求的目的。總需求的下降,會使總供給和總需求趨於平衡,降低通貨膨脹率。
政策分類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擴張性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調節對象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Ⅳ 國際收支赤字,為什麼會帶來本國貨幣的貶值
國際收支赤字就是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造成了外匯升值而本幣貶值。
本幣貶值的影響:
1、本幣貶值對進出口收入有影響。一國貨幣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
2、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本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推動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3、本幣貶值對國際資本流動也有影響。如果貶值趨勢不斷發展,那麼人們將會把資金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引起資金外流。
(4)國際收支赤字為什麼要減少貨幣擴展閱讀:
貨幣主義分析
貨幣主義者認為,逆差純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在貨幣需求增量小於國內信用水平增量的情況下出現的。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過度貨幣需求應由外匯順差彌補,而過度國內信用創造反映為赤字。如果貨幣需求不變,則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完全反映為外匯儲備的變化。
前者過量對產出和就業的長期影響完全為外匯儲備的流失所抵償。在固定匯率制和存在資本流動的情況下,貨幣供給獨立於國內信貸政策。正是外匯儲備的變化而非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彌補了國內貨幣需求和國內貨幣供給之間的差額,這就是貨幣主義關於補償的原理,即當貨幣需求不變,減少外匯儲備,必然提高國內信貸水平。
貨幣主義者還認為,超過貨幣需求的超額貨幣供給有四條出路:購買國內、國外實物資產,購買國內、國外金融資產。其中只有購買國內實物資產的部分後果,即提高產出,可能改善國際收支狀況.而其餘各種途徑都將導致國際收支的惡化。總之,從整體上看,超額貨幣供給是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
Ⅳ 國際收支逆差為何導致本幣貶值
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我國對外幣的供給),需求增加(我國對外幣的需求),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匯,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應答時間:2021-01-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Ⅵ 國際收支赤字時,為什麼貨幣供應量會下降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由對外經濟往來、對外債權債務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貨幣收支。它有狹義與廣義兩個層次的含義。狹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由於經濟、文化等各種對外經濟交往而發生的,必須立即結清的外匯收入與支出。
Ⅶ 為什麼國際收支逆差能夠迫使某國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當一國決定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買入本幣以融通赤字時,這些國家實施的可能就是緊縮性貨幣政策。它們賣出國際儲備且使基礎貨幣減少,導致貨幣供給減少。
一. 國際收支逆差
對於貨幣主義者來說,逆差就是一種貨幣現象,是因為貨幣的需求增量小於了國內信用水平增量的情況下出現的。在原有的固定匯率制度下,過度的貨幣需求應通過外匯的順差彌補,而過度的國內信用創造會反映赤字。
結構主義者認為,發展中國家出現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一般有三。其一是因為出口產品的不利因素,發展中國家主要的出口商品都是初級產品,收入需求彈性非常低,其價格彈性也非常低。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在不斷的惡化當中。其二是銷售市場不好。市場經濟的緩慢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初級產品的出口增長。其三就是發展中國家的生產低效率造成了過高出口成本,近而影響了出口利潤。
一般可以通過資助和調整兩種政策來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國際借款政策和減少外匯儲備組成了資助政策,但是其只能適用於短期的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逆差是受貨幣的供給和利率影響的,貨幣供給和利率又是基礎貨幣決定的,而基礎貨幣是國內信貸水平和外匯儲備組成的。資助政策是通過提高對國內信貸水平補償的一個過程,其平衡基礎貨幣的增減量,使貨幣供給和利率可以保持在原來的水平上,逆差產生的環境沒有的到改變。所以,它往往是不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提倡。當然如果在具由外匯儲備的能力和國際借款的可能性的條件下,資助政策的執行會簡單容易一下,代價和阻力更小。
調整政策是由支出下降政策,支出轉移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組成的。前者本深就可以彌補其逆差,主要是通過降低國內的收入和貿易品,非貿易品的總支出,先減少進口的需求,再降低國內價格然後提高國內外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支出轉移政策是改變國內外相應產出的比價,減少進口需求,從而提高國內外對本國產品的需求。如果在不充分的就業情況下, 國內產出價格下降會引起對出口,進口替代的超額需求可以得到了滿足;但在充分就業的條件下,如不採取控制資源來滿足這種超額的需求,支出轉移政策只會引起通貨膨脹。
Ⅷ 國際收支逆差為何導致本幣貶值
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我國對外幣的供給),需求增加(我國對外幣的需求),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匯,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應答時間:2022-01-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Ⅸ 為什麼國際收支赤字會導致本幣貶值
國際收支赤字說簡單點就是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造成了外匯升值而本幣貶值。
本幣貶值的影響:
本幣貶值對進出口收入有影響。一國貨幣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
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本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推動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本幣貶值對國際資本流動也有影響。如果貶值趨勢不斷發展,那麼人們將會把資金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引起資金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