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貨幣如何知道是不是去中心化
① 去中心化錢包的真假如何鑒別
去中心化錢包的真假數字貨幣,其代碼是公開的。傳銷幣,不開放源碼。產生虛擬貨幣速度和數量完全由平台操控,交易價格和漲跌形勢完全可由組織者自己設定和修改。一種價值的數據表現形式,通過數據交易並發揮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及價值存儲的功能。
但它並不是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法定貨幣的資產存儲在區塊鏈上,用戶是真正的數字貨幣的持有者,錢包只是幫助用戶管理鏈上資產和讀取數據的一個工具。
因此去中心化的錢包很難被黑客集中攻擊,用戶也不必擔心錢包服務商的自我竊取或者跑路,因為只要創建錢包的時候自己把私鑰保管好,你的資產依然在鏈上,換個錢包一樣可以顯示出來的。
去中心化錢包的特徵
去中心化錢包僅作為錢包地址生成工具並提供相應的服務,錢包提供方並不保存用戶的私鑰或者助記詞等信息。
錢包的每一筆數字資產存取、轉賬數據均可在區塊鏈上查詢得到。用戶的數字資產儲存在區塊鏈上,而不是由錢包服務商統一管理。
② 數字貨幣(如比特幣)是如何實現去中心化的
打個比方,一個村裡 我向你借錢,正常情況是如果我怕你借錢不還,可以找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中間人比如村長作為擔保方並簽訂一張欠條,這樣如果你到時候你賴賬了,我可以找中間人證明你確實欠我錢來要錢,但是其中有2個問題 1.萬一村長發現對面是他失散多年的兒子 串通的就是來騙你錢咋辦,2.第二天中間人當場去世咋辦!這就涉及到信任和安全的問題。如果用區塊鏈的手段就是給你做證明人的是全村(分布式),這樣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對方無法賴賬,第二就算有少部分人或者村長否認(部分節點作惡)丟了欠條或者篡改內容還是會有其他人做依據。
以上,解釋樓主的2個問題 1.去中心化因為賬本記錄在每個參與人的手裡沒有中心化 並且你儲存了記賬了自然會得到報酬 2.既然我儲存並記賬可以獲得獎勵,那我只記賬不想儲存可不可以?就有了礦池 你幫礦池一起記賬,礦池幫你儲存這樣你還是可以獲得很好的獎勵 礦池全球就那麼幾個,所以說又是中心化的
③ 央行推行數字貨幣到底是不是依照去中心化
央行推行數字貨幣到底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如果從國內央行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個中心化過程,如果從銀行表外、互聯網金融、美聯儲等角度來考慮,我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去中心化。
但是從美元、國內銀行、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等角度來說,則是一個去中心化過程。長期以來美國用美元的鑄幣稅橫行天下,全球各經濟苦美久矣,而我國基礎貨幣的不斷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元輸入所導致的。
截至今年3月份,我國央行的總資產為36.5萬億元,以當前匯率折算成美元大概為5.16萬億美元。我國央行的資產有大部分都是外匯資產,佔比達到了58%,其次為對存款金融機構的債權,佔比在31%左右。
由於美元輸入導致外匯占款比例較高,因此我國央行的貨幣發行權等於被美聯儲所侵佔,這不僅嚴重影響國內的宏觀調控,還為中國帶來了外匯儲備風險與經濟風險,對國內調控經濟增速、通脹水平、資產價格等等都非常不利,因此央行數字貨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繞過美元的國際支付與結算體系,令我國去美元化,去美元的中心化,這利於央行權力的再集中,也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又是去中心化。
另外,長期以來,由於銀行表外與互聯網金融等不斷抬高貨幣乘數,導致央行的貨幣發行權被稀釋,這不僅對國內系統性安全形成嚴重威脅,同時還令央行的貨幣政策越來越無力,這加大了市場風險,同時也降低了人民幣的信用,而央行數字貨幣會對銀行表外等具有明顯的牽製作用,會加強央行集權。
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有國家信用背書,與法定貨幣等值,具有法償性,所以央行數字貨幣註定不同於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
央行數字貨幣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以國家形式發行的數字貨幣,這是中心化的區塊鏈記賬方式。而目前流行的區塊鏈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等是去中心化,但是比特幣等由於不具備國家信用等特徵而不斷表現出高波動性,這就無法取代等價物,所以中心化的法定數字貨幣更具信用特徵、法律特徵、穩定特徵,才會比比特幣等得到更多的認同,才會有價值基礎,才會做等價標准。
各個國家所研究的數字貨幣,自然都具有主權特性,這必然與比特幣等去中心化不同,只能是中心化產物,與數字貨幣去中心化這一屬性會出現矛盾。 中心化在我,去中心化在他,這恐怕是各國央行數字化貨幣的必然選擇。
嗯,對於央視推出的數字貨幣。很多人有很多爭論,但是國家也是考量了很多方面的原因。才決心推動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從去年就開始國家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是並沒有去太多的實施。由於疫情的突發國家對數字貨幣這一塊更重視,也更快的去真正落地了。一個紙幣容易交叉感染不衛生。由於紙幣有可能會通過造假讓普通老百姓受損。存款取款特別不方便。而今天有了數字貨幣就不一樣了。所有的財富都會在我們的手機裡面。不需要任何數據網路是通過手機碰一碰就可以雙方產生交易。就不會產生太多的金融詐騙之類的。所以推動數字貨幣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它是需要一個過程。
央行推出的,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法定貨幣!肯定不是去中心的!說直白點就是點子版的人民幣!和我們平時花的紙錢性質是一模一樣的!
不同的是數字貨幣簡單化了流程,會更方便,簡單的服務大眾!比如我們要紙錢,我們要去銀行辦理銀行卡,要好多繁瑣的步驟,那如果對於要存一百塊錢的人來說就過於繁瑣了!所以現在全球好多人都還沒享受到金融服務!
數字貨幣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只需要個手機號就能開啟服務!不過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該有的認證還是會一步步加上去的!
有人會說,現在支付寶,微信不是也挺方便的,支付寶,微信背後都必須有銀行卡的綁定,那就又回到之前的那個繁瑣的手續問題了!
所以數字貨幣的推出,會大大降低人們的使用成本,更方便的服務大眾!
沒有一個央行會把自己手中的控制權拱手相讓給予市場,不然央行也無需這樣千辛萬苦地打造自己的數字貨幣,其目的就是在於市場化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沖擊,擔心會把自己的這快大蛋糕給瓜分走一部分。於是,各國央行也准備進行全面反擊,而最重要的各國央行的核心作用地位不能改變,各行央行發行貨幣的邊際成本為零的格局不能改變,央行可以根據政策需要發揮無限制量化寬松的貨幣發行特色不能改變。最後一個最難也是最緊要的,就是貨幣的獨立政策下的區域流動性特色不能改變,除非達到了貨幣全球化的時刻。
接下來,再說說這個數字貨幣的規模情況,我國的基礎貨幣大約在30萬億人民幣,可是紙幣的規模也就在7萬億,而我國3月份的供應量達到了208萬億,2019末的國內債務總規模達到了251.3萬億,是GDP的220%。當數字貨幣全面放開的情況下,估計也不可能會消滅紙幣的存在,而且其規模還是不會太小。因為無論紙幣和數字貨幣其鑄幣稅都是極其高昂,成本也都是可以忽略不計。對於央行來說其實打造數字貨幣和發行紙幣都是沒有太大問題。只要大眾需要兩種都可以發行。假如有一天數字貨幣與紙幣旗鼓相當,也就是3~4萬億的規模,占整個M2208萬億的2%。
這區區2%的數字貨幣又如何能夠達到去中心化,顯然不可能。但數字貨幣的本身就是去中心化,不僅可以通過第三方平台的大數據可以轉賬,通過點對點的無互聯網前提下也可以轉移錢包內的數字貨幣,這就是去中心化。而數字貨幣的移動痕跡是可以尋找到的。這也是央行在發行數字貨幣時必須做到的技術,而紙幣的痕跡比較難以跟蹤。可無論孫悟空的跟鬥打出十萬八千里,總是逃不出央行如來佛的手中心。而這手中就是掌握在幾百萬億規模的總貨幣供應量。
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背景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作為一項去中心化技術,數字貨幣自誕生之日起就有「反骨」,這與中心化的金融貨幣管理和發行機構形成了天然的沖突。中國、瑞典以及新加坡在內的各國央行已經著手開始籌備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
問題也隨之而來。這種由國家政權背書的法定數字貨幣與產生在區塊鏈公鏈基礎上的諸如比特幣、以太幣有哪些區別?能否共存?未來二者的結局走勢又將如何?下面讓我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問題一:數字貨幣與央行數字貨幣的多重差異
從技術定義來看,數字貨幣的表現形式是建立於開放區塊鏈之上的智能合約,其本質是勞動價值共識。因為區塊鏈有分布式賬本這種共享協議的存在,這種價值共識無需通過中介來傳遞和證明。反觀各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從目前的設計角度來看,其角色都是作為現行貨幣體系的補充,直白的說只是將現行貨幣進行數字化,所以本質上仍然擔當著價值中介的角色。
從產生背景來看,嚴重的通脹所帶來的世界范圍內的法定貨幣價值貶值,是數字貨幣產生的重要前提之一。數字貨幣的出現從邏輯層面解決了貨幣貶值和人為操縱價值波動的問題,但同時也必然對現行金融秩序形成了巨大挑戰。央行的數字貨幣正在在這一挑戰下所推出的被動應對措施。
由於各國金融貨幣體系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在設計功能及擔負使命上也有很大差異。
比如,瑞典央行啟動數字貨幣研究的動機簡單而直接,就是為了應對國內現金流通的萎縮,所以直接稱呼為「數字克朗」,即數字現金。加拿大央行的出發點是評估數字貨幣是否比現有零售支付體系更加高效和低成本,所以提出的定義強調其支付媒介功能:「由中央銀行負債發行用於支付的數字價值形式」。英格蘭銀行對其的界定是央行通過特定規則發行的、與法定貨幣等價並且生息的數字貨幣,向公眾授予了一種可以隨時隨地、電子化接入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方式。
相比之下,歐洲央行的理念更為全面宏大而長遠,打算利用區塊鏈技術同時支撐起基於賬戶和基於價值的兩種央行數字基礎貨幣(DBM)模式,並同時認可兩種模式下交易合法性,也是目前包容度最高的體系制度。
問題二:國家法定數字貨幣是否可以替代傳統數字貨幣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從 社會 學層面來進行定位。從種群角度來說,人類作為群體性動物,天然需要中心化的組織。同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種傳統矛盾哲學所帶來的 歷史 經驗也告訴我們,完全的去中心化是做不到的。其實,中心化本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中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壟斷、不平等及欺詐行為的產生。但在公平、自由這種民主文明血液下所誕生的區塊鏈,恰恰沒有受到負面因素的干擾,所以反而產生了制約這種負面影響的技術功能。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再對這個問題產生過多的疑問和糾結。被譽為全球區塊鏈技術「扛把子」,同時也是Steemit公司聯合創始人和CTO的Dan Larime對這一點看的很透徹。他在采訪時就表示:「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去中心化也不是目的,而是反審查、保持網路不被外界權力關閉的一種手段。」
合理預測,傳統數字貨幣與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過程:前期並行、中期互補、後期融合。
原因很簡單,生產力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區塊鏈技術也一樣。同樣的,國家背書的法定公信力與技術背書的共識公信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無法比較的。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現存全球金融貨幣體系暫時還看不到崩潰的跡象,所以可以得出的基本判斷是二者無法相互替代,也無法相互消滅。
不僅如此,二者甚至可能在產生某種程度上的互補。(當然,前提是各國央行能夠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法定數字貨幣的出現一方面會打擊各種假幣、空氣幣的生存空間,推進區塊鏈在金融系統的加快開發和利用,同時也在客觀上聚焦投資,讓有價值的區塊鏈以及ICO顯現出來。
我們可以拒絕選擇,但是無法拒絕未來。破繭成蝶的過程固然痛苦,但之後的展翅高飛更加值得我們期待。
不是,是可溯源的,是以國家本幣為背書的,如徹底完全去中心化,交易管理不可接受,它的最大的功能是交易和管理便利化
要理解具有價值傳遞功能的數字支付工具,那就有必要說說目前我們常用的支付寶、微信、二維掃碼等電子化支付工具。先舉一個簡單的場景,支付寶付款為什麼在無網路(離線支付)狀態下無法使用呢,難得離線就無法聯接嗎,為什麼就不能用藍牙、NFC等點對點連接方式支付呢,背後的原理就在於支付寶僅僅是支付中介手段,是實物貨幣支付的數字化、電子化形式,也就是說,表面是數學化支付、背後實質仍然是實物貨幣在交換。所以必須要聯網,對接實物貨幣過(賬戶系統)結算,否則電子化支付無法完成等價(價值)交換。
對的,去中心化是大趨勢
不是去中心化的,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只是採用了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演算法,並沒有才有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結構 其實就是人民幣的數字化而已
現在還是有中心的,只要是央行推出的,就必然是有中心的,將來可能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
④ 去中心化交易所如何辨別的
去中心化交易所指的是虛擬貨幣交易所,希望投資者謹慎選擇,首先,國內是沒有正規的虛擬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也沒有正規的交易平台,國家就沒有承認虛擬數字貨幣,如果投資者一旦涉及,可能會血本無歸。
⑤ 如何驗證虛擬幣錢包是不是去中心化
中心化錢包就是有政府監管反之不是
⑥ 貨幣去中心化有什麼問題嗎
在Token經濟學裡面,去中心化貨幣並不是唯一的價值流通和度量的客體,所以,一個固定總量的去中心化貨幣並不一定會導致被市場拒絕。
去中心化貨幣中的去中心化包含多層含義:貨幣發行去中心化、貨幣流通去中心化、貨幣回籠去中心化……
就我們現行的經濟系統而言,貨幣的發行是由央行或者其他類似機構進行的,由國家信用進行背書。因此,貨幣的發行顯然是一種中心化的,被政府或機構控制的一種貨幣發行方式。然而在現有的經濟系統中,貨幣的流通是去中心化的。
雖然在我們現在的金融體系中,絕大部分貨幣都已經通過銀行在進行流通,然而這種流通方式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貨幣所有者自行控制的,也就是說貨幣的流通並不受中心化機構的控制。除了因為金融中某些特定的要求,對某些流通進行了監管;或者由司法機關介入,強行對貨幣的流通進行管理。這些的中心化的操作從比例上來看,是極少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現有的經濟系統中,貨幣的流通是去中心化的。
事實上,央行等金融管理機構,正是利用貨幣發行的權力,艱難的對整個市場進行調節,維護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貨幣的穩定性。
我們在經濟學中曾經學習過,貨幣的流通總量是要和當前貿易情況匹配的,換句話說,貨幣的流通總量,是和經濟情況緊密相連的。貨幣的流通需要通過調控,來影響市場;而市場也通過各種反饋,迫使管理機構對貨幣進行調控,以維持貨幣的穩定性。
⑦ 去中心化是什麼的一個特點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點。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同時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
去中心化的應用
1、滴滴打車:世界應用廣泛的公交車與當下熱門APP「滴滴打車」形成了「中心化」與「去中心」的鮮明對比。用戶可從身感知:當乘坐公交車時需前往距離乘坐點最近的(集中點)公交站,且其線路覆蓋也許只能到達距離目的地一定范圍內。
2、以太幣:以太幣是以太坊的一種數字貨幣,被視為比特幣2.0。以太坊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為解決比特幣拓展性不足而誕生的平台。開發者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利用各種模塊搭建應用。而開發者們需要使用以太幣來支撐應用的運行。
⑧ 什麼是虛擬貨幣去中心化
不受任何國家,政府,組織,個人的控制,沒有中央伺服器的,基於互聯網點對點的支付手段,採用區塊鏈技術作為支撐的,未來貨幣的基本形態,就是虛擬數字加密貨幣
⑨ 通俗易懂地解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錢包有何不同
中心化錢包,也稱鏈下錢包(Offchain),完全依賴運行這個錢包的公司和伺服器,存在交易所里的比特幣就是中心化錢包(鏈下錢包)里保存的。私鑰不屬於用戶所有,但在中心化伺服器託管鏈中的錢包項目端,通常資金也委託給伺服器。
私人密鑰和資產被移交給錢包進行集中管理。用戶無需擔心這類錢包產品的私鑰丟失,造成資金損失,通常可以支持密碼檢索;但是,資金風險將更加集中在錢包項目端,集中在伺服器端。當中心化錢包被黑客征服時,用戶將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去中心化錢包,通常被稱為Onchain錢包,私鑰由用戶維護,資產存儲在區塊鏈中。
去中心化錢包通常被稱為Onchain錢包。私鑰被移交給用戶。如果私鑰丟失,錢包將無法幫助用戶恢復,資金將永遠丟失。但是去中心化的錢包很難被黑客集中攻擊,用戶不必擔心錢包服務提供商的自我竊取。
中心化錢包是存資產的地方,去中心化錢包是存私鑰的地方。
中心化錢包除了交易所不建議大家使用,雖然私鑰丟了有可能幫你找回。但是永遠都存在公司跑路的風險。
去中心化錢包相當於一個通道,一個自己掌握助記詞來控制自己在區塊鏈上資產的通道,對於去中心化錢包而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私鑰】的安全。
區塊鏈的應用領域還有數字貨幣、通證、金融、防偽溯源、隱私保護、供應鏈、娛樂等等,區塊鏈、比特幣的火爆,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⑩ 什麼是比特幣的去中心化
比如說,我通過支付寶給你轉了1000塊錢,我這里一發送,你那裡立刻就收到了。這樣看似咱倆直接打交道的金融交易,其實是有的。
第一,轉賬用的人民幣有中心的。人民幣在現實中是一張紙,在互聯網上是一個數字,只有中國人民銀行才能發行人民幣。如果有人自己印一張人民幣,畫得再像也是違法行為,所有的人民幣都離不開中國人民銀行這個中心。
第二,支付寶的轉賬交易有中心。雖然是咱們兩個在手機上轉賬,但背後是通過支付寶的伺服器來實現的,相當於我現把錢交給支付寶這個中心,然後支付寶再把錢交給你。如果某一天支付寶的伺服器出故障了,我們的支付寶也就不通了,所以用支付寶轉賬離不開支付寶這個中心。
以上說的兩個中心,比特幣完全不存在。有沒有一個中心去負責比特幣轉賬?沒有,兩個人之間轉賬就是通過互聯網,只要能上網,沒辦法阻止交易,比特幣轉賬交易是通過使用比特幣的人一起確認的。
在日常的交易中,「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都有各自的利弊,它們都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關鍵是看未來運用的規則誰能佔得先機,更加方便安全的融入市場,我們就拭目以待了。
相關信息
中心化的問題很多,比如央行不需要經過你的同意,就可以無窮無盡地印鈔票,掠奪你的財富;你在銀行的錢,實際上不是你的錢,而是銀行對你的負債。你並不總能從銀行里取出你的錢,銀行有可能一天只允許你取60歐元,甚至有可能強制沒收你的存款。
雖說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人們對此毫無辦法。在比特幣中這些劣行將不復存在,比特幣是一個完全脫離銀行,只依靠互聯網運行的貨幣系統,即使是政府執法部門,也無法查封或沒收比特幣;除非徹底關停互聯網,否則也無法封殺比特幣網路。
在比特幣系統里,你能真正掌握你的錢,而不是通過銀行間接掌握你的錢,比特幣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技術手段保證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