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一個國家的貨幣是怎麼計算的

一個國家的貨幣是怎麼計算的

發布時間: 2022-09-29 12:18:25

Ⅰ 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是以什麼作為依據的

關於你得問題經過網路咨詢可以獲得以下信息
貨幣發行量是指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總數,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與非流通貨幣。其中,流通貨幣也即現金發行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行的現金數量。其計算公式:商品流通中所需的實際貨幣量 = 商品價格總額 / 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
對應解釋的角度很多,但一個最基本的式子是「貨幣數量論」的數量方程式:MV=PY其中,M就是流通所需的貨幣數量,V是貨幣流通速度(就是一定時期內一張鈔票的轉手次數),P是價格水平,Y是實際GDP。
有統計顯示,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貨幣發行量是全球貨幣發行量的一半。據此,一些人再次站出來指責中國貨幣超發,並將中國GDP增長歸咎於貨幣投放。中國貨幣供應量不斷擴張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市場化改革
參考來源:《不要誤解中國貨幣發行量》 證券日報,2013年2月2日
http://money.163.com/13/0202/02/8MM5GRHN00253B0H.html
綜上所述: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和國家的經濟運行狀態,國際環境以及政策密切相關。
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研究
杭州圖書館

Ⅱ 各國的貨幣含金量是怎麼計算得出的

這是在金本位制結構下的必然結果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 這是建立在各國政府信用的基礎上的,簡單說你只要拿一英鎊給英國政府,他將無條件的嘗還給你,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

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Ⅲ 一個國家貨幣發行量怎麼計算

貨幣發行量是指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總數,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與非流通貨幣。

流通貨幣也即現金發行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行的現金數量。

其計算公式:商品流通中所需的實際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

Ⅳ 貨幣換算時,匯率是如何算出來的

明確二種不一樣貨幣中間的比較,先要明確用哪個國家的貨幣做為規范。因為明確的標准規定不一樣,因此便形成了幾個不一樣的外幣匯率定價方式。外匯匯率換算在每一個稅款中的具體規定各不相同,對於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為人民幣以外貸幣的,按照申辦繳稅申請辦理或者交納申請辦理的上一月最後一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額。年度結束後申辦年度匯算清繳的,對早就按月、按季或者按次預繳稅款的人民幣以外貸幣個人所得,不容易再再度轉換。

換句話說,費率是有銷售市場來確定的。盡管也有著一些人為因素的管控要素,可最後依然會回到客觀。尤其是在貨幣銷售市場全對外開放的經濟發展身體內更為顯出社會化的功效。並且,這類地區還會繼續擴散,就算是一個經濟發展比較落伍且不對外開放的經濟大國,也會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增加和住戶水準的提升而顯得更為對外開放的貨幣現行政策,費率也便會重歸社會化要素來決策。

Ⅳ 一個國家貨幣的發行量以什麼為標准

生產力(決定商品價格總額)決定著一個國家貨幣發行量。

如果國家的貨幣發行機構超量發行貨幣,而生產力沒有相應增加,即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相應增加,這樣的話因供求關系,要用更多的錢買貨物,這樣貨幣在國際上看來就是貶值。

貨幣只是政府控制國家的經濟的一種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實國庫,一種方法是正常的稅收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印刷錢。第二種方法因為生產力沒有相應發展(商品數量沒相應增長),老百姓手上的錢就不值錢的,意思就是第二種方法會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窮了,之後老百姓買不起東西,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商品產量的增加)。

貨幣流通規律計算公式: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必須的貨幣量=商品價格×商品流通量/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5)一個國家的貨幣是怎麼計算的擴展閱讀:

中國的貨幣發行量的原則:

1、集中統一發行。指人民幣的發行權屬於國家。中央銀行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的流通;

2、計劃發行。指人民幣的發行必須按國家規定的貨幣改造發行的計劃進行,發行量由國務院統一掌握。中國人民銀行就年度貨幣供應量作出的決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

3、經濟發行。又稱信用發行,是指貨幣的發行是為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生產增長、商品流通的擴大、貨幣流通量也需要相應增加,堅持貨幣的經濟發行,反對財政發行,即反對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的需要而增加貨幣的發行,反對由於財政向銀行透支,引起銀行過度地發行貨幣。

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數量(Q)×商品價格水平(P)/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V)

這個公式表明了貨幣需求量變動的基本規律。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流通的商品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這是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至於紙幣的流通規律仍是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做基礎的。

Ⅵ 貨幣匯率是如何計算的

匯率是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則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1.76美元;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則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50美元。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與中間匯率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 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 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
有關的細節你參考網站內容。

Ⅶ 一國的貨幣發行量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貨幣發行量,GDP,CPI有什麼樣的關系

你好!
貨幣發行量可能只有央行才能知道確切吧,畢竟貨幣發行量只是影響經濟的一個方面而已,跟貨幣運行的情況也有極大的關系,尤其是現在貨幣國際化現象的存在,更加使得這個問題復雜化。
GDP和CPI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但是CPI的高低確實可能影響實際的經濟發展水平
打字不易,採納哦!

Ⅷ 舉例說明一個國家怎麼計算貨幣發行量

以前中國的保守計算新增貨幣發行量的規矩是:每新增加生產7份商品,才能發行一份貨幣,確保不出現通貨膨脹。即一份貨幣的背後有7倍商品做後盾。

Ⅸ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貨幣匯率是如何換算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確定方法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一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制,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溶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各國規定了每一金鑄幣單位包含的黃金重量與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貨幣間的比價以含金量來折算,兩國本位幣的含金量之比即為鑄幣平價(Mint Par)。例如:1英鎊鑄幣的含金量為113.0016格令,1美元鑄幣含金量為23.22格令,鑄幣平價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鎊約摺合4.8665美元。 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Gold Transport Points),黃金輸送點等於鑄幣平價加上從一國輸出或從另一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一機制,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紙幣流通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產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借貸說是英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慾望。這種慾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制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產說闡述了金融資產的供求對匯率的決定性影響,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Ⅹ 一個國家的貨幣是以什麼來衡量貨幣面值的大小

貨幣面值是貨幣實際代表的價值量,各國鈔票的面值大小是不同的,由商品流通的客觀需要決定的。貨幣面額分等配套,取決於:

1)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商品生產的范圍和檔次。

2)幣值的穩定情況。

3)人民的生活水平,購買力情況,使用貨幣的習慣。

各國根據本國的這些情況確定本國貨幣各種面額的分等,各種面額之間的比例,以滿足金額大小不同的購買支付的需要。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主幣一般從 1到100居多,面額分等為1、2、5、10、20、50、100,大小面值相差100倍。在世界貨幣史上鈔票面額最大的是德國1924年春發行的面額為 100萬億馬克鈔票。這是惡性通貨膨脹的結果。鈔票一般印有阿拉伯數字和大寫面額數字。

熱點內容
通富市值為什麼沒有華天高 發布:2025-08-23 23:29:26 瀏覽:350
大金融版塊有哪些股票 發布:2025-08-23 23:11:27 瀏覽:276
國家為什麼打擊虛擬貨幣挖礦 發布:2025-08-23 23:06:33 瀏覽:589
期貨如何看主動買盤 發布:2025-08-23 22:57:23 瀏覽:288
理財被騙怎麼報警 發布:2025-08-23 22:33:50 瀏覽:120
央行什麼時候發現數字貨幣 發布:2025-08-23 22:12:04 瀏覽:280
春天股市陰冷怎麼回事 發布:2025-08-23 21:44:24 瀏覽:823
如何跟團隊炒股 發布:2025-08-23 21:39:41 瀏覽:557
股票交易總額能反映 發布:2025-08-23 21:36:48 瀏覽:921
炒股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麼 發布:2025-08-23 21:23:57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