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准備金如何用貨幣乘數
『壹』 怎麼計算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貨幣乘數的確定方法:
假定活期存款為D,流通中的現金為C,則一定時期內的貨幣供應量M1為:
M1 =D+C(1)因為M1是流通中的貨幣量,是最重要的貨幣層次,我們在這里考察M1的貨幣乘數決定問題。
假定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總額為A,它由法定準備金和超額准備金E兩部分組成。假定活期存款准備率為rd,定期存款准備率為rt,定期存款為T,則:
A=D*rd+T*rt+E(2)
假定流通中的現金C 與活期存款D、定期存款T 與活期存款D、超額准備金E 與活期存款D分別維持較穩定的比例關系,其系數分別用足k、t、e 表示,則:
C=D*k (3)
T=D*t (4)
E=D*e (5)
基礎貨幣B 由商業銀行的總准備金和流通中的現金兩部分構成,即:
B=A+C (6)
若將(2)、(3)代入(6)式中,則基礎貨幣公式為:
B=D*rd+T*rt+E+D*k(7)
再將(4)、(5)代入(7)式中,得:
B=D*rd+D*rt.t+D*e+D*k
=D*(rd+rt*t+e+k) (8)
或D=B/ (rd+rt*t+e+k) (9)
其中1 / (rd+rt*t+e+k)便是活期存款擴張倍數。
再將(3)代入(1),得
M1 =D*k+D=D*(k+ 1)(10)
將(9)代入(10),則得出貨幣供應量M1 的一般模式為:
M1=[(k+1)/(rd+rt*t+e+k)]*B (11)
其中,B 為基礎貨幣,假定貨幣乘數為m,則貨幣乘數為:
m=M1/B=(k+1)/(rd+rt*t+e+k) (12)
計算方法分類:
1.簡單乘數模型
簡單乘數模型以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為根據而提出的。在早期的論述中,新古典綜合派進行的是簡單的抽象分析,認為在現代銀行制度下,商業銀行能夠通過其業務活動創造出存款貨幣來。
2.復雜乘數模型
在簡單乘數模型中有兩個假定,即假定商業銀行不保留超額准備金和假定原始存款不漏出存款領域。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兩個假定是不切實際的。
也就是說,實際上商業銀行一般都因各種原因而保留一定的超額准備金,原始存款也在不斷地漏出存款領域。
這兩部分金額如同法定存款准備金一樣因退出了存款貨幣的派生過程,也影響著存款貨幣的擴張效果,因此,新古典綜合派的薩繆爾森又把這兩種因素考慮在內,在簡單貨幣乘數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較為符合實際的復雜貨幣乘數公式。
(1)超額准備金如何用貨幣乘數擴展閱讀
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因素決定:
(1)法定準備金率。
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
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
(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
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
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總之,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超額准備金率、 現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
而影響我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
『貳』 超額准備金計算公式
a、活期存款的准備金比率為rd,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為rt,通貨對活期存款的比率為k,t為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的比率,e為超額准備金率
rd=0.1 rt=0.05 k=0.2 t=0.4 e=0.18
根據貨幣乘數的計算公式:
貨幣乘數=(1+k)/(rd+rt*t+e+k)
計算得出貨幣乘數=2.4
b、狹義貨幣供應量M1=貨幣乘數*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流通中的通貨+商業銀行的准備金
=500+1500(億元)=2000(億元)
M1=2.4 * 2000(億元)=4800(億元)
amigo1212
『叄』 貨幣創造乘數與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以及現金-存款比率有什麼關系
貨幣創造乘數k與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存款准備金率成反比,假設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a,超額准備金率為d,現金存款准備金率為c,
K=1/a+b+c 。
成反比的原因如下:
以法定存款准備金為例,假如法定準備金率為0.2,中央銀行發行了100元的貨幣並且都給了中國農業銀行,農行只能放款0.8×100=80元,假如給了工商銀行,工商銀行又只能發行80×0.8=64元,以此類推,這就是一個等比數列求和,首項為100,比為0.8。等比數列求和為a1(1-qn)/(1-q)
由於qn接近於0,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和為a1/(1-q),貨幣創造乘數為前面的和除以a1,也就是1/(1-q),1-q就是法定準備金率a,因此貨幣創造乘數k=1/a。
同理其他兩個也是這樣,因此成反比。
以下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貨幣創造乘數概念
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而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作用。即中央銀行新增一筆原始貨幣供給將使活期存款總和(亦即貨幣供給量)擴大為這筆新增原始貨幣供給量的1/Rd倍,1/Rd稱為貨幣創造乘數。它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
四大因素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現金漏損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可以從兩個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銀行存款多倍擴大,又能使銀行存款多倍收縮。因此,中央銀行控制准備金和調整准備率對貨幣供給會產生重大影響。
關於貨幣創造和存款派生的問題,是貨幣流通理論的一個基本問題。貨幣創造是現代經濟體系下一個規律性和必然的貨幣現象,它在本質上是必然的和積極的,一個錢當幾個錢用,也是一種效率的表現。但貨幣在投放和創造"過程中的使用質量,決定著這個經濟體發展的質量。如果使用過程中創造了相應的價值或超額價值,這種創造就不會導致通脹,反之貨幣"創造"多而實現價值少,就有可能形成壞賬和貨幣過多,就有可能導致通脹。"
『肆』 什麼是貨幣乘數它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一、貨幣乘數也稱之為貨幣擴張系數或貨幣擴張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
二、具體而言:
(一)概念:
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簡單地說,貨幣乘數是一單位準備金所產生的貨幣量。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金—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金—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二)公式: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三)影響因素:
1、法定準備金率
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超額准備金率
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
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
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總之,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超額准備金率、 現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而影響我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
『伍』 關於貨幣乘數
還是舉例吧,先假設最低准備金率是20%,也就是說當銀行得到100元的存款時它必須留存20元,只能貸出80元。
其次假設銀行會放足80元。
現在有某君A往銀行里存了100元,銀行再將其中的80元放貸給B,如果B把貸來的80元又全部存入銀行,銀行再將其中的64原貸給了C,C又把64元存入銀行,銀行再向D貸出51.2元...依此類推,央行最先向市場投放了100元,市場上最後多的貨幣會是100+80+64+51.2+...
解這個數列的值是500,其實就是100*(1/0.2)=500
也就是實際的貨幣投放量。這里的1/0.2就是貨幣乘數也就是1除以法定準備金率。
另外你也可以考慮如果銀行留有超額准備金或者ABCD等都不把全部的錢存入銀行的時候的乘數,公式中會加入很多新的參數,很有意思的
『陸』 如果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為10%,公眾把存款中的20%作為通貨持有,那麼貨幣乘數是 怎麼算
實際上,只有1-10%-20%=70%的貨幣被銀行貸出,創造出了新的貨幣.而這70%的貨幣存入銀行後,又有70%被貸出,如此循環最終要求貨幣乘數實際就是求數列極限,等比數列,An=An-1*0.7也就是公比q=0.7Sn=A1*;
如果銀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為准備金,居民戶和企業想把存款中的20%作為現金持有,則貨幣乘數是4。k=(Rc+1)/(Rd+Re+Rc)=(20%+1)/(10%+20%)=4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6)超額准備金如何用貨幣乘數擴展閱讀:
貨幣乘數決定因素:
1、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現金比率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准備金率
一般來說,超額准備金率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超額准備金率值越小,貨幣乘數越大。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和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的大小是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的。若准備金率值大,貨幣乘數就小;反之,若准備金率值小,貨幣乘數則大。
3、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
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柒』 定期存款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的關系
貨幣乘數=1/定期存款准備金率。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貨幣乘數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7)超額准備金如何用貨幣乘數擴展閱讀:
一、定期存款准備金率的其他介紹:
在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 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 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超額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准備金而保留的准備金佔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
從形態上看,超額准備金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如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准備存款等。
二、貨幣乘數的相關介紹:
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貨幣乘數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
『捌』 跪求這個計算,基礎貨幣,原始存款,狹義貨幣乘數,現金漏損率以及超額准備金率
基礎貨幣900,原始存款5100,狹義貨幣乘數150,現金漏損率0.02,超額准備金率300億元。計算方式:
基礎貨幣B=100+800=900,原始存款=100+5000=5100
現金漏損率c=100/5000,狹義貨幣乘數=100+5000/100=150
法定活期存款准備金率為10%,活期存款余額D為5000億元,所以法定存款准備金為500億元,因此,超額存款准備金為300億元。
超額准備金率=300/5000.
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原始存款=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
貨幣乘數的基本概念
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以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簡單說,貨幣乘數是一單位準備金所產生的貨幣量。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金—存款比率決定。
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金—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貨幣乘數的計算公式
完整的貨幣乘數的計算公式是:m=(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貨幣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m=M/B=(C+D)/(C+R)=(Rc+1)/(Rd*D+Rt*T+E+C)*DM=C+DB=C+RRc=C/D其中,M為貨幣供應量、B為基礎貨幣;Rt為定期存款准備率、T為定期存款、E為超額准備金、D為存款貨幣、C為流通中的現金;R為存款准備金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