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擠出效應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擠出效應

發布時間: 2022-10-29 09:40:36

1. 為什麼貨幣政策沒有擠出效應

擴展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得總需求增加,總需求增加呢會增加貨幣需求,從而使得利率水平上升,而利率水平上升,私人投資會減少(因為借貸成本增加了),那就會降低總需求。這就是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貨幣政策沒有擠出效應。

2. 如何計算擠出效應

令I=c-dr??C=a+by??L(r,y)=e-fr令s=1/{1+de/[1-b]f}??s<1財政政策政府支出乘數w=s/(1-b)??至於擠出效應就是(1-s)/(1-b)*△G了至於比例稅率,把1/1-b統統換做1/1-b(1-t)。
擠出效應是指增加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產生的擠占效應,從而導致增加政府投資所增加的國民收入可能因為私人投資減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政府支出增加會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資出現抵消性的減少: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會加劇,物價就會上漲,在貨幣名義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貨幣供給量會因價格上漲而減少,進而使可用於投機目的貨幣量減少。


(2)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擠出效應擴展閱讀
搭配使用:
1、當經濟蕭條不太嚴重時
採用膨脹性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
2、當經濟發生嚴重通貨膨脹時
用緊縮的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降低需求水平,用緊縮的財政政策防止利率過分提高;
3、當經濟出現不太嚴重的通貨膨脹時
用緊縮的財政政策壓縮總需求,用膨脹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財政過度緊縮而引起衰退;
4、當經濟嚴重蕭條時
用膨脹性財政政策增加總需求,用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克服「擠出效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擠出效應

3. 產出效應和擠出效應的區別,怎麼理解

1、 擠出效應會帶來產出效應,比如加大投資力度、投資房地產、投資高鐵、勢必要花錢投資。這樣積極的政府決策刺激了經濟,帶來產出效應,同時市場上流通的錢就多了,會帶來通貨膨脹的預期,銀行利率就要相應提高。

2、產出效應(output effect of money)--指的是貨幣供應量變動對實際產出量發生影響的一種反映。

在短期,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可促進產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卻會導致產出水平的下降。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對就業的影響是清楚的,它會刺激就業、減少失業;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在通常情況下,會減少就業。在長期,上述影響產量和就業的因素都會消失。

3、擠出效應(Crowding Out Effect)--指的是一個相對平面的市場上,由於供應、需求有新的增加,導致部分資金從原來的預支中擠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短期中,當經濟沒有實現充分就業時,擠出效應小於1大於0,但在長期中實現了充分就業時,擠出效應則為1。由此得出,在沒有實現充分就業時,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在中長期,這些政策只會引起通貨膨脹。

(3)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擠出效應擴展閱讀:

擠出效應: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

1、政府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政府債券來為其支出籌資。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貨幣供給不變,政府出售債券相當於收迴流通中的部分資金,則市場上資金減少,從而利率升高,貸款利率上升減少了私人投資,引起了擠出效應,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投資的利率彈性,投資的利率彈性大則擠出效應大。

2、政府通過增加稅收來為其支出籌資。在這種情況下,增稅減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費與投資減少,引起了擠出效應,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大,則稅收引起的私人消費減少多。

3、在實現了充分就業的情況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價格水平的上升,這種價格水平的上升也會減少私人消費與投資,引起擠出效應。

4、政府支出會以下列方式擠出私人投資:由於政府支出增加,物價就會上漲,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會加劇,在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的條件下,實際貨幣供給量會因價格上漲而減少,進而使投機需求的貨幣量減少。結果,債券就會下跌,利率上升,從而私人投資減少。

5、在開放經濟中當實行固定匯率制時,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價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從而出口減少,私人投資減少。

4. 擠出效應的原因

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是指擴張性財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擠占私人投資,抑制總需求增加的現象,稱為擠出效應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 在一個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和勞務需求上升,物價上漲,實際貨幣供給量降低,可用於投機動機的貨幣減少,債券價格下跌,利率上升,私人投資減少,消費減少。政府支出擠佔了私人投資和消費。 [編輯] 擠出效應的影響因素 [編輯] 支出乘數的大小 政府支出增加會使利率上升,乘數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資減少所引起的國民收入減少也越多,擠出效應越大; [編輯] 貨幣需求對產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貨幣需求函數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產出水平增加所導致的對貨幣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擠出效應越大; [編輯] 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即貨幣需求函數中h的大小,h越小,貨幣需求稍有所變動,就會引起利率的大幅度變動,因此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貨幣需求增加所導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擠占效應越多;反之, h越大,擠出效應越小; [編輯] 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變動對投資水平的影響就越大,因而擠出效應就越大;反之越小; 這四個因素中,支出乘數主要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而它一般被認為是穩定的;貨幣需求對產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取決於支付習慣和制度,一般認為也較穩定,因而擠出效應的決定性因素為貨幣需求及投資需求對利率敏感程度。 在凱恩斯主義極端情況下,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彈性無限大,而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為0,因而政府支出的擠出效應為0,財政政策效果極大;在流動性陷阱中運行。 在古典主義極端情況下,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彈性為0,而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極大,因而財政政策毫無效果。 宏觀經濟學認為:短期決定國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是社會總需求。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系中,社會總需求由三部分組成,即:居民消費、企業投資和政府支出。在國民經濟運行的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有不斷下降的趨勢,總需求與社會生產能力之間出現缺口,國民經濟增長受到抑制。政府可以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膨脹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但是在貨幣供給量保持穩定的情形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利率水平上升,從而擠出私人投資,政府擴大需求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應下降。這就是擠出效應的一般理論模型。為了克服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應當把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以便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弱化或者完全避免政府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擠出效應的理論模型表明,政府在對經濟增長進行調控時,一定要注意政策的一致性,避免政策上的矛盾,也就是減少政策的成本支出,增加政策的收益。
財政政策擠出效應的大小,決定於市場經濟中的多種因素,如用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分析,它決定於IS和LM曲線的斜率。斜率主要反映的是市場經濟中私人投資對利率變動的反映程度。由於投資是利率水平的減函數,投資對利率的變動十分敏感,通常所講的投資利率的彈性大,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就大;投資利率的彈性小,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就小。如利率不變,即在凱恩斯陷阱區域,擠出效應為零。如隨著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實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區域,擠出效應將無限大,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應等於零。在一個完全由政府配置資源的市場,擠出效應問題不存在,因為政府支出的變化,不受利率水平的影響。
擠出效應也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考察。從總需求的角度看,政府擴大投資需求,一定會引起利率的上升,反而使私人投資下降,這就減弱了政府支出的擴張效應。我們可以把這種擠出效應界定為需求型擠出效應。從總供給的角度看擴張性財政政策也有擠出效應。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為應對社會總需求的不足,短期內大幅度增加政府開支。如果產出效率很低,必會引起社會物價總水平上升,在名義貨幣供給不變的情形下,實際貨幣供給減少,實際利率水平上升,個人投資需求減少,積極的財政效應減弱。如果社會產出率高,供給型的擠出效應可能不存在。

5.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有擠出效應嗎

1、財政政策有擠出效應。貨幣政策沒有。
2、擠出效應是指增加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產生的擠占效應,從而導致增加政府投資所增加的國民收入可能因為私人投資減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3、在一個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支出增加會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資出現抵消性的減少: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會加劇,物價就會上漲,在貨幣名義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貨幣供給量會因價格上漲而減少,進而使可用於投機目的貨幣量減少。結果,債券價格就下跌,利率上升,進而導致私人投資減少。投資減少了,人們的消費隨之減少。這就是說,政府「擠占」了私人投資和消費。

6.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之中的 擠出效應 產出效應, 是什麼意思啊

財政政策的產出效應是指利用財政政策工具手段引起的一個國家的總產出水平或總收入水平的變化。通俗來說,假定我是央行行長,我通過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和降低利率來促進投資與投機行為,從而達到了增加總產出水平或總收入水平的目的。

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支出的擴張或縮減引起的對私人投資的影響,擠出私人投資使私人投資所佔的份額減少,從而達到抑制或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通俗來說,假定我是央行行長,經濟不景氣,我花錢僱人挖坑然後再把坑填掉,相當於發錢給老百姓,從而達到促進經濟的目的但是同時我也對私人投資造成了影響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後的羅斯福新政就是這樣的。

如下圖表所示,隨著財政支出的擴大,引起的IS曲線的右移,利率水平的升高,導致經濟份額的擴大,但是隨之而來也有一部分市場投資被擠掉了。


結合IS-LM曲線分析會更好理解一點。在圖表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被擠出和新增加的市場。

而且這是可以計算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7.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用AD,AS模型解釋兩種效應

用AD-AS曲線解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案

財政政策有擠出效應。貨幣政策沒有。

在AD-AS模型中,貨幣供給的增加使AD曲線向右移動,在短期內使物價和均衡產出增加,這導致了失業率的降低。相反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使AD曲線左移,在短期內使物價和均衡產出降低,這導致了失業率的上升。這也是短期菲利普斯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即隨著通脹率的上升,失業率降低。因此,在短期中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面臨著權衡取捨。但在長期中,貨幣是中性的。簡單來說長期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隨著短期總供給曲線的上升,均衡產出又回歸到潛在產出,但物價上漲了。再補充一下,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總供給曲線一樣是垂直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表達式:失業率=潛在失業率+a(通脹率-預期通脹率)所以短期中當預期通脹不變時,通脹率的上升能使失業率減小,但長期中隨著預期通脹率的上升,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線上移。當預期通脹率和通脹率相等時,產出回到均衡產出。

短期當中,的確存在通脹和失業的取捨,長期中則不存在。相信你也認識到了「預期通脹率」的重要性,現在美聯儲很大程度就是要向公眾提供一個可靠的目標通脹即穩定預期通脹,這對貨幣政策來說至關重要。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國家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重要工具,但由於二者調控目標、手段與功能的差異而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同時也形成一定互補性,因此,我們應根據不同的經濟形勢和調控目標採取不同的政策組合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累了宏觀調控的豐富經驗,調控藝術日趨成熟,但全球性金融危機無疑向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在我國經濟調整期間,我們首先應理順財政體制和金融體制關系,從制度上保障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內在傳導機制的通暢,然後在目標導向下優化選擇二者的組合效應方式,既要注意防止總體經濟的大起大落,又要保證調控的動態性與市場化取向,只有發揮優化組合拳效應才能順利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走出經濟調整困境,實現保增長目標。

供參考。

熱點內容
如何選基金好還是自選好 發布:2025-10-20 08:28:25 瀏覽:418
股票股利會影響股票價格嗎 發布:2025-10-20 08:17:34 瀏覽:477
期貨鎳的一個點是多少 發布:2025-10-20 08:11:46 瀏覽:386
理財通定期收益怎麼算 發布:2025-10-20 08:04:13 瀏覽:782
如何解決股市身份被冒用的問題 發布:2025-10-20 08:00:25 瀏覽:412
股市最高的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10-20 08:00:23 瀏覽:767
多少基金公司持有寧德時代 發布:2025-10-20 07:44:38 瀏覽:744
如何理解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科普 發布:2025-10-20 07:36:49 瀏覽:443
哪些基金沒有c類 發布:2025-10-20 07:31:13 瀏覽:159
銀行如何判定錢流入股市 發布:2025-10-20 06:51:50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