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大賣出現在股市什麼階段
A. 公募基金有持倉限制,還會被平倉嗎
公募基金設置倉位限制是為了避免基金經理重倉買入某隻股票,將股價拉高但未來賣出的時候就會導致股價大跌;其次是基金經理如果持有某隻股票的倉位過重,那麼很難調倉換股。
公募基金的倉位限制即「雙十規定」:一隻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基金資產的10%;一個基金公司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該股票市值的10%。
股票型基金不是保證金交易制度,不會存在強制平倉的情況,只有保證金交易才會存在強制平倉的情況。
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資於股票(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不得低於80%),它以追求超越市場收益為目的,預期收益較高,同時風險也較大,當市場行情較好時,股票型基金能獲得較為可觀的收益。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投資需求,您也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金融-基金,在頁面最上方輸入「基金代碼或名稱」搜索,了解各個基金的詳細介紹。
應答時間:2021-1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B. 基金賣出買入時間
華泰證券基金交易的時間如下:
(1)場內交易時間:場內基金交易時間同股票交易時間;
(2)場內申贖時間:一般基金場內申購、贖回的委託時間為T-1日20:00~T日15:00,分級基金場內申贖建議您交易日8:30之後操作;
(3)場外申贖時間:場外公募基金(非T+0貨幣基金)申購、認購持7×24小時委託,贖回委託時間為T-1日18:00~T日15:00。基金公告暫停申贖的以公告時間為准。
C. 什麼是公募基金什麼是私募基金
基金是一個寬泛的名字,就是為了某一目的而專設的資金。投資者角度說買基金,一般指公募證券基基金。
公募基金是相對私募基金而言,是公開發行的,由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經理管理,用於投資相關法律規定的領域,投資者可以定期查看投資情況,甚至贖回投資份額的投資方式。信息披露也比較公開。在中國主要的公募基金就是指證券投資基金,包括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也有更小分支的分級基金和指數型基金。
公募和私募這東西跟炒股票有什麼關系?
炒股屬於主動理財,是需要你自己去靈活操作,買進賣出;公募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和私募證券基金都會有一定的倉位來操作股票,相對來說是專家理財操作,但因為資金大,操作的靈活性不夠,如果你有一定的技術,可以嘗試自己炒股。
D. 基金熱讓很多人開始投資起了基金,這種狀況還能持續多久
就目前來看,這種狀況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的,比較目前看起來,市場還是挺繁榮的。
E. 公募基金的倉位限制是多少為什麼會有倉位限制
證監會規定公募基金倉位不得低於65%。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穩定股市。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你想,如果股市一旦出現下跌風險,公募基金那麼大的盤子一下子清倉,後果無疑將是股災。但是,私募基金則不受此固定約束
F. 中國的公募基金發展史
1.我國基金業發展14年,基金市場份額呈現階梯型增長態勢:第一階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於市場品種僅限於封閉式基金,基金規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額分別為100億、500億、610億.第二階段是2001年,由於引入了開放式基金,基金規模有所擴大,達到809億。第三階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規模高速增長,2003年擴張規模達到了頂峰。其1633億的市場規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於市場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基金發行規模波動發展。我國基金市場上共有封閉式基金54隻,開放式基金159隻,基金份額3200億。2005年-2007年,基金凈值狂飆至3.2萬億。2007年至今,由於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凈值跌至2萬億附近。
2.2013年4月23日結束披露的一季報顯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隻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貨合約,其中,國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約207張,市值超過1.55億元,對沖其期末股票市值達70%以上。
這意味著,國內基金在股指期貨領域上已開始告別小打小鬧的歷史格局,逐步接軌海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採用的「股票多頭持有+股指動態期貨對沖」策略。繼近年理財產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後,主動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變、嫁接對沖策略,或許將探尋出一條絕對收益的投資新路。
G. 新基金大量的發行,是不是對股市有好處呢
1、新基金的大量發行,理論上對股市的上漲有提振效應。理論上,新基金產品的募集、發行和成立工作完成後,就會有一定數量的資金在未來必須投入股市,這是由目前國內公募基金普遍性質的產品條款決定的。一隻新發基金在成功募集後,必須在最晚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股票買入建倉,這個建倉的比例可多可少,但必須滿足一定的最低限要求。而在新基金發行的高峰期里,一隻爆款新基金的募集金額少則十多億元,多則上百甚至幾百億元。這就意味著一旦新基金發行,則未來一個周期內,一定金額的資金必須在股市裡買入一定種類的股票。從這個邏輯上看,新基金的大量發行,自然會對股市產生整體的上漲推力。
4、因此,任何時候投資者在進行決策時,都不能把單一因素作為買賣的依據,新基金是否大量發行也是這類因素。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這一個道理不僅對股民有效,也對基民同樣有效。
H. 股市崩盤會怎樣為什麼股市會崩盤
股市崩盤的過程可以簡單概括為:短時間內投資者賣出量遠遠大於買入量,使得股價迅速下跌,從而引發恐慌踩踏,大量資金不計成本的逃離股市。
(8)公募基金大賣出現在股市什麼階段擴展閱讀:
崩盤(股市用語)——網路
I. 公募基金還有多大發展空間
近段時間來,有關公募基金規模方面的消息不少。一則是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繼續縮水,規模已經減少到2.33萬億元,而在去年年底時仍有2.49萬億元。人們還記得,在2007年底的時候,其規模曾經超過3.2萬億元,5年下來,基本上就是處於不進則退的狀況。另一則是,時下資產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基金已經有10多個了,按照規定,這些基金如果在半年內不能把規模搞到5000萬元以上,就將被清盤。這就是說,中國的公募基金,第一次遇到了由於規模不足而產生的清盤風險。還有一則是,某公募基金首次募集規模僅2.18億元,其中有2000萬元系是由大股東認購。換言之,如果大股東不掏錢的話,這個基金就達不到2億元的最低成立規模要求,只能宣布募集失敗,有了這樣的先例,也許過不了多久,真有可能出現公募基金因為發行數量不達標而無法成立的事情。 顯然,對於現在的公募基金來說,規模已經成為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對其發展構成了很明顯的制約。有人說,這是因為股市行情不好,基金普遍虧損,所以投資者不願意買。將來如果行情好了,基金能夠給大家帶來盈利,規模還是可以做大的。這樣說當然是有道理的,但似乎並不全面。因為在2009年,股市曾經有過一波翻番的上漲行情,但在這一年,基金規模也沒有什麼增加,相反基金規模縮水到5000億元臨界線的還是不少,發行依然困難。這就表明,基金的規模固然與行情有關,但又不僅僅是取決於行情。更深入地想一想,問題的實質也許在於,基金規模是否與市場總需求有關,從而存在一個階段性的上限,或者說是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只要所處的這個階段不變,其規模的增加就會受到制約,也就不可能做大。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那麼中國的公募基金現在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研究。只是,憑借現在的相關數據,要對此作出一個理性的判斷並不容易,畢竟市場總需求並不那麼容易推算,而且基金的購買者是普通老百姓,在一個「新興+轉軌」的市場中,其投資傾向並不是那麼容易把握的。不過,這里人們可以用海外相對較為成熟的市場狀況作為一個參照。譬如說,中國的台灣也是公募基金比較發達的地區,其規模如何就對中國大陸有比較重要的參考價值。現實情況是,台灣的公募基金規模大約有1000多億元,而其GDP大約是3.8萬多億元。假設這是一個相對成熟市場的一個較為合理的規模,那麼由此來推導中國大陸,超過40萬億元的GDP,按照台灣的比例,其對應的基金規模差不多是1.1萬億元左右,僅相當於現在實際水平的一半還不到。當然,中國大陸這幾年經濟發展快,資本市場成長迅速,存在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投資品超常發展的機會,但一般來說這種超常發展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過頭。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中國大陸的公募基金規模現在已經足夠大了,並且已經超越了正常的發展水平,這樣一來現在遇到規模瓶頸也就一點不奇怪了。換言之,在時下這樣的環境下,公募基金恐怕會有若干年都會遇到規模搞不上去的問題,即便在股市表現較好的時候也同樣如此。也許,對於公募基金的人士未必願意接受這一點,但即便再無奈,這也是一個客觀現實。 搞明白這一點有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當投資者看到公募基金規模做不大的問題時,就應該重新審視對行情的判斷邏輯,比較以前一直是把公募基金作為主力的。這個主力現在不行了,對行情有什麼影響?市場話語權又落到了誰的手裡?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至少,從此以後,人們是不必再太迷信公募基金了。
J. 公募基金指的是什麼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的嚴格監管下,有著信息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范。
第一階段:1998-2000,基金規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額分別為100 億、510 億、610 億。第二階段:2001 年,引入開放式基金,基金規模有所擴大,達到809 億。第三階段:2002-2006,規模擴張達到巔峰。第四階段:2007起,基金發展規模波動發展,2003 年擴張規模達到了頂峰,其1633 億的市場規模比2002 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 年起由於市場調整 等因素的影響,基金發行規模波動發展。截至2005 年10 月20 日,中國基金市場上共有封閉式基金54 只,開放式基金159 只,基金份額已達3200 億。回顧過去十年,整個基金行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基金公司從2001 年的14 家增長到2013的 61 家; 基金數目從2001年的59隻到746 只; 基金的在管資產也從2001 年時的837 億增長到了2011 年3 月31 日時的25564.32 億元。中國基金業發展14年,基金市場份額呈現階梯型增長態勢:第一階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於市場品種僅限於封閉式基金,基金規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額分別為100億、500億、610億.第二階段是2001年,由於引入了開放式基金,基金規模有所擴大,達到809億。第三階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規模高速增長,2003年擴張規模達到了頂峰。其1633億的市場規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於市場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基金發行規模波動發展。中國基金市場上共有封閉式基金54隻,開放式基金159隻,基金份額3200億。2005年-2007年,基金凈值狂飆至3.2萬億。2007年起,由於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凈值跌至2萬億附近。2013年4月23日結束披露的一季報顯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隻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貨合約,其中,國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約207張,市值超過1.55億元,對沖其期末股票市值達70%以上。這意味著,國內基金在股指期貨領域上已開始告別小打小鬧的歷史格局,逐步接軌海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採用的「股票多頭持有+股指動態期貨對沖」策略。繼理財產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後,主動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變、嫁接對沖策略,或許將探尋出一條絕對收益的投資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