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醫療什麼時候市值上千億
1. 新華醫療為什麼市值這么低
新華醫療(sh.600587);總市值:75.55億元;兩市而言,該股總市值不算低,但在上交所上市企業算不高的市值,市值取決於幾個因素:1、總股本:該股總股本4.06億股;2、股價:¥18.59(截止3月6日)。綜合來看算合理。

2. 新華保險怎麼樣
新華保險還不錯。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華保險公司或新華人壽),成立於1996年9月,總部位於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壽險企業。2011年,新華保險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步上市,A股代碼為601336,H股代碼為01336。
2014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人民幣1098.68億元,公司總資產規模達到6437.09億元,實現保費收入正增長,繼續保持行業三甲地位,並在2014年首次入圍福布斯世界500強企業。
2020年1月3日,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排名第81。

服務平台
新華保險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完善服務平台建設,為客戶提供便捷、溫馨的服務體驗。
1300餘家標准化客戶服務中心遍布全國,覆蓋公司所有機構網點,為客戶提供便捷、貼心、專業的一站式服務。
95567全國統一客戶聯絡中心可以為全國客戶提供7X24小時全年無休的投保咨詢及理財顧問預約、理賠報案、保單查詢、單證補發、聯系信息修改、回訪等服務。
3. 為什麼新華制葯總市值66億,流通市值45億,可查不到沒有流通的數據
被隱藏。
新華醫療總市值才60多億,這是不可想像的。120億都低,但既然市場只給60多億就說明有問題,市場永遠是對的,不要和市場作對。
山東新華制葯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醫葯板塊的核心子公司,成立於1943年的膠東抗日根據地,是新中國第一家化學合成制葯企業,是全球重要的解熱鎮痛葯生產和出口基地,國內重要的心腦血管類、抗感染類、中樞神經類等生產企業。擁有化學原料葯、醫葯制劑、醫葯中間體、醫葯商業物流四大支柱產業,6個產業園區,14家子公司。
4. 新華制葯這個股票
維賽特財經提供(僅供參考,風險自擔)
新華制葯:品牌優勢突出,新基金建倉目標
■銀河證券
新華制葯(000756)今年發行的18隻股票型新基金日前已經進入建倉期, 哪些品
種能進入新基金法眼成為當前市場焦點話題?我們認為,在今年寬幅振盪為主的市道
中, 醫葯這類非周期性品種在醫改新政助推下形成長期利好,投資價值突出,有望成
為新基金建倉的首選目標.這樣行業中的品牌企業就值得重視了,在此建議關注新華
制葯(000756), 公司是中國及亞洲地區最大的解熱鎮痛類葯物生產與出口基地 ,也
是國內抗感染類, 心腦血管類,中樞神經類等多類葯物重要生產企業.公司感冒葯產
品愛菲樂被推選為"中國感冒葯消費者 滿意首選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感冒
葯"金牌品質"的形象.另外, 公司還擁有乙氧苯柳胺,馬藺子素,吡哌酸,巴比妥, 斯
銻黑克等多個國內獨家醫葯品種, 咖啡因,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多種產品在國內市場
佔有率居第一位,品牌優勢相當突出.隨 著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和完善,像新華制
葯這類國內品牌普葯企業的市場份額將迅速得到提升, 成為新基金建倉的重要參考
目標.
一,樹立起感冒葯"金牌品質"的形象
新華制葯是中國及亞洲地區最大的解熱鎮痛葯類產品生產與出品基地, 還是國
內抗感染類, 心腦血管類,中樞神經類等多類葯物 重要生產企業,年產化學原料葯2
萬噸, 片劑60億片,針劑2億支.公司感冒葯產品愛菲樂被推選為"中國感冒葯消費者
滿意首選 品牌",愛菲樂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感冒葯"金牌品質"的形象,有望成長
為中國感冒葯的領軍一線品牌.在冬春交替之際,感冒流行也使得短線資金往往借題
發揮炒作,二級市場上容易聚集強大的跟風效應,從而推高股價.
二,公司多種產品國內佔有率名列前茅
公司擁有乙氧苯柳胺,馬藺子素,吡哌酸,巴比妥,斯銻黑克等多個國內獨家品種
,"兩氨",咖啡因,阿司匹林,布洛芬, TMP,吡哌酸等主導品種國內市場佔有率均居第
一位,普葯品牌優勢相當突出.今年衛生大部制的設立,醫改新政亮劍都將推進 城鄉
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和完善,給醫葯行業帶來的影響就是擴大了醫療消費市場,毫無疑
問,普葯將受益於市場需求的增加.像新華制葯這類國內品牌普葯企業的市場份額將
迅速得到提升,長期發展趨勢確立,這將是吸引新基金建倉的重要原因.
三,公司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頗豐
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包括交通銀行747.2萬股和太平洋保險500萬股, 公司持
有成本分別只有1422.5萬元和700萬元, 由於持股成本很低,變現後將有望大幅增厚
公司每股收益.同時這部分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將提升公司股價,在二級市場上的估
值水平,投資上具有較高的安全邊界.
走勢上,年線一帶對股價有很強的牽引力,本輪回調後該股在圍繞年線展開振盪
, 等待技術指標的修復.值得注意的是該股流通市值不足10億,在當前市道中這樣的
極小盤很受短線資金的青睞,周二股價以中陽線突破年線壓制,技術指標拐頭向上運
行,顯示資金對此股關注度頗高,值得重點關注.
5. 生不逢時!創業板史上最大IPO邁瑞醫療上市三天就開板 止步千億市值
今日(10月18日)上午,邁瑞醫療打開漲停板。
這僅是其登陸創業板的第三天。作為國內醫療器械領域的龍頭,其上市首秀多少令人有些失望,短期市場表現低於很多投資人的預期。
止步千億市值
18日上午,邁瑞醫療以漲停價開盤,隨後急速下挫,最大跌幅一度超過4%。9點35分以後,邁瑞醫療拉升翻紅,市值一度摸上千億元高位,之後又震盪回落,收盤報80.97元,上漲4.75%,市值遺憾失守1000億元大關。
邁瑞醫療的開板,引起了巨量資金的博弈。
邁瑞醫療創立於1991年,是一家醫療設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營收主要由生命信息與支持產品、體外診斷產品、醫療影像產品及其他產品構成,是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
邁瑞醫療的上市,創造了創業板有史以來最大IPO紀錄。從發行結果公告來看,邁瑞醫療此次總募集金額達到59.3億元,其中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53.22億元,網下投資者認購5.92億元,聯席主承銷商包銷1925.51萬元。根據邁瑞醫療招股說明書,邁瑞醫療將向保薦機構及聯席主承銷商華泰聯合證券和中銀國際證券支付上市發行總費用1.8億元,剩餘的57.5億元將用於光明生產基地擴建等7個項目。
「生不逢時」的新經濟龍頭
作為一家成立27年的醫療器械企業,邁瑞醫療曾有過10年海外上市的經歷。2016年,邁瑞醫療選擇從美股私有化退市,開始籌劃登陸國內資本市場,而同期一起私有化回歸的中概股還有三六零。
與三六零去年6月份借殼上市後連續收獲18個漲停板「驚艷的」表現相比,相隔一年多的邁瑞醫療上市首秀多了一份「生不逢時」的意味。
不過,雖然三六零去年上市後市值一度連創新高,但今年以來,伴隨大盤的震盪回調,三六零的市值距最高點已經下挫接近7成。
除了三六零外,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經濟龍頭葯明康德、工業富聯、寧德時代,同樣在市場大背景下出現了深度回調。葯明康德當前市值較最高點回調45%,工業富聯回調56%,寧德時代回調26%。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指出,邁瑞醫療比預期提前開板,與當前的市場行情有較大關系。當前市場避險情緒濃厚,新股炒作情緒已經大幅降溫。另外,從公司自身資質來看,邁瑞醫療屬於新經濟類企業,雖然有成長和想像的空間,但是確定性不如一些穩定資產強,在當前的節點下,市場對於公司基本面和估值的匹配度要求更加嚴格苛刻。
龍頭效應待凸顯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醫療器械指數整體呈現較大幅度的下挫,截至10月18日收盤,從今年5月份的最高點2261點已降至今天的1428點,累計下挫37%。
從當前納入醫療器械指數的78隻個股來看,剔除市盈率為負的三隻個股,市盈率在10至138倍之間,中間值為31倍。邁瑞醫療當前的滾動市盈率為38倍,處在中游水平附近。
從營收、凈利潤及研發投入指標來看,邁瑞醫療在A股醫療器械板塊都處於龍頭地位。
從業績指標看,今年上半年,邁瑞醫療營業收入68.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3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2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48%。與A股申萬醫療器械同業公司相比,優勢明顯。
除了財務指標領先,邁瑞醫療近年來在研發費用方面的投入也超過同行。
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邁瑞醫療的研發費用分別為9.88億元、9.9億元和10.1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33%、10.96%和9.11%。而在A股同行業上市公司中,去年的研發費用投入最高的5家公司為樂普醫療、開立醫療、理邦儀器、華大基因和新華醫療,5家公司總研發費用之和為9.9億元。
相關報道>>>
上市第3天就開板!邁瑞醫療暫無緣創業板老大 今年有7隻新股連板數低於3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6. 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哪些
中芯國際、新東方、中國鋁業、中海油、玉柴國際、廣深鐵路、中移動、中國人壽、中國電信、中石化、上石化、東方航空、華能電力、南方航空、正保教育、永新視博、英利、中國聯通、日月光半、中華電信、搜房網、諾亞財富、易車網、、晶科能源、大全新能、JF中國基、中國臍帶、中國綠色、博潤、人人公司、網秦、鳳凰新媒、唯品會、西斯班、金馬國際、58同城、汽車之家、AMC院線、樂居、獵豹移動、聚美優品、阿里巴巴、一嗨租車、鉅派、宜人貸、無憂英語、中通、信而富、百世、紅黃藍、搜狗、拍拍貸、趣店、簡普科技、網路、華米 等等....

阿里巴巴集團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
網路
網路(納斯達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1999年底,身在美國矽谷的李彥宏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抱著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他毅然辭掉矽谷的高薪工作,攜搜索引擎專利技術,於 2000年1月1日在中關村創建了網路公司。
「網路」二字,來自於八百年前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句詞:眾里尋他千網路。這句話描述了詞人對理 想的執著追求。
網路擁有數萬名研發工程師,這是中國乃至全球最為優秀的技術團隊。這支隊伍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使網路成為中國掌握世界尖端科學核心技術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人人公司
人人公司向美國證交會遞交的F-1上市申請文件顯示,該公司股票代碼為RENN,計劃在紐交所出售5300萬份ADS(美股存托憑證),預計發行價區間為9到11美元,按此發行價區間中間價計算,此次IPO募集資金約5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在IPO完成後,千橡集團創始人陳一舟將持有約2.7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22.8%,成為第一大個人股東,陳一舟還持有約55.9%的投票權,擁有絕對控制權。此外,SB PanPacificCorporation將持有4.05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34.2%,成為第一大機構股東。根據投行的消息,人人公司已正式啟動上市流程。據推算,人人公司將於5月中旬左右掛牌交易,將有包括摩根士丹利等7家投行擔任此次IPO的承銷商。
由於在上市緘默期內,人人公司未對上市內容做任何回應。
2012年6月人人網邀請比亞迪王傳福接替黎瑞剛出任獨立董事。
(6)新華醫療什麼時候市值上千億擴展閱讀
美股,即美國股市。開盤時間:美國從每年4月到11月初採用夏令時,這段時間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採用冬令時,則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2:30-次日凌晨5:00。
7. 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有沒有前途
醫療器械也分研發崗,銷售崗,生產崗,檢驗崗,售後崗等等,無論什麼行業都一定要在其核心崗位才有前途。整體來說醫療器械行業是朝陽產業,但現在已經不如前幾年那麼容易做了,多學科綜合交叉,要懂法律法規
醫療器械按國家規定總共分一類,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的分別。
一類的醫療器械最是簡單了,這可以直接寫入經營范圍中,不用做任何的審批。
二類有些不同,因為需要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應當加以控制的醫療器械;所以需要到市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的。
三類醫療器械是最高級別的醫療器械,也是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是指植入人體,用於支持、維持生命,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對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所以三類一定要審批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
國內的醫療行業前景非常好,用一個詞來形容是未來可期,但是還是要加大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因為國內起步較晚,大部分產品都還出去被國外壟斷,國內的技術水平還跟不上,所以也就導致了可替代性差。
但是目前醫械行業待遇普遍比同類職位高一些,所以還是可以嘗試入門。
但是醫械行業有一個不好處就是壁壘太深,既需要行業知識又需要醫療知識,所以人才的培養也比較久,也就造成人才的斷層或者延後性。
2020年疫情暴發並蔓延至今,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形成中長期的利好。隨著國內外疫情管控措施更加有效、疫苗接種逐漸普及,新冠疫情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逐漸縮小。沃倫·巴菲特曾言,「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那些「沒穿泳褲」的企業(老產品增長乏力,產品研發能力薄弱),正在焦急尋找解決中長期市場需求的出路。眾成醫械研究院基於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大數據平台,深度分析2020年疫情前後國內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發展成績、業績驅動因素,並對未來發展主線做出預判。
一、2020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發展概覽
01
醫療器械行業指數漲幅達35%
2020年以來(從2020年1月2日始至2021年5月19日止),申萬醫葯生物一級子行業指數上漲41%,二級子行業醫葯器械上漲35%,同期上證綜指上漲13.80%,在申萬一級子行業中,醫療器械漲幅第七。
02
上市數量和市值雙雙破新高
近年來,受益於港交所IPO制度變革、創業板注冊制落地、特別是科創板注冊制的實行,醫療器械企業迎來了上市高峰期。 截止2021年5月19日,已發行上市醫療器械企業達109家;2019-2021年5月,共有46家醫療器械企業上市(科創板31家),占據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42.2%。
從市值分布看,100億市值以上佔比 54%, 千億市值以上有邁瑞醫療(5651億元)、萬泰生物(1433億元)、愛美客(1361億元)、華熙生物(1114億元),漲幅均超過150%,均創新高。
其中愛美客、華熙生物的業務均以玻尿酸為主。受益於HPV與新冠檢測產品的發力,萬泰生物自2020年4月上市以來,一年漲幅超25倍(2522.22%),漲幅位列國內醫療器械上市公司首位。
03
總體營業收入增速達51.91%
2020年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51.91%,較去年增速高26.70個百分點。100億市值以上上市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64.78%,較去年增速高32.62個百分點。
04
疫情相關產品注冊數量猛增
受新冠疫情影響,疫情相關產品注冊如雨後春筍。
從整個行業來看,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統計,2020年醫療器械新增注冊產品中,注冊數排名前五的依次為: 隔離衣、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隔離面罩和醫用隔離眼罩,這五類產品均為疫情防護產品。
從上市企業來看, 2020年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申請注冊的醫療器械產品數排名前五的分別為: 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樣本稀釋液、醫用外科口罩、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均與疫情相關。
二、疫情下醫療器械產業分化程度加深
根據109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可分為7個一級細分行業、30個二級細分行業。
新冠疫情主要利好疫情防護、新冠診斷、新冠治療、新冠疫苗等相關醫療器械領域。 其中,與疫情防護相關的低值耗材增長最為明顯,同比增長達105.3%;其次是與新冠診斷相關的體外診斷行業,同比增長61.9%;與新冠治療相關的醫療設備行業則同比增長25.7%。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推進,亦帶動疫苗注射器等低值耗材市場需求的增加。
新冠疫情對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疫情流行期間醫療機構服務受限,住院患者和手術量大幅減少,使骨科、口腔、心血管介入等高值耗材產品銷售受到沖擊。
01
業績受益領域
(1)疫情防護:醫用高分子耗材、衛生材料及敷料領長
疫情防護涉及的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口罩、防護服、手套等產品,目前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但海外疫情仍處於水深火熱,防疫物資出口需求較大。
醫療器械防疫物資主要涉及低值耗材的醫用高分子耗材、衛生材料及敷料兩個細分行業,2020年同比增長分別高達232%、200%。 主營產品為醫用手套、醫用口罩的英科醫療、振德醫療、中紅醫療、穩健醫療、藍帆醫療、南衛股份、奧美醫療的業績表現,大大好於陽普醫療、拱東醫療、維力醫療等非疫情防護物資生產企業。
其中,英科醫療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564%,按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計算,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一次性手套供應商。振德醫療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457%,為浙江省提供了超過60%以上的醫用口罩供應量。
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數據顯示,振德醫療在2020年注冊了8款I類產品、2款II類產品,其中與疫情相關的注冊產品為一次性使用隔離衣、醫用隔離鞋套。
(2)新冠診斷:分子診斷和POCT齊頭並進
新冠診斷主要涉及的醫療器械產品包括體溫測量、血氧儀、新冠檢測試劑及相關的采樣管、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等。新冠檢測試劑無疑是疫情的長期受益者,新冠病毒可能與人類中長期並存,疫情不消除,檢測產品作為一次性消耗品,將有穩定長期的增量。 新冠診斷涉及分子診斷、POCT、家用醫療設備三個細分領域,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高達165%、158.3%、78%。
從新冠檢測試劑來看,受益於國內外新冠檢測的需求,上市公司的業績取得了爆發增長。 2020年營收增幅排名前五為聖湘生物、東方生物、之江生物、碩世生物、明德生物,收入同比均增長400%以上。
其中,聖湘生物營收增幅更是達到1204%,海外收入由2019年的1814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24.25億元,新冠核酸檢測產品服務全球近16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眾多國家的新冠核酸檢測主導方案,部分國家市場佔有率超過80%,歐洲已成為聖湘生物新冠產品第一大出口地區。
從新冠監測產品來看,測體溫判斷有無發熱是診斷的必要條件之一,而血氧含量更是一個易於檢測且便於判斷肺部病變程度的重要體征指標。 額溫計、血氧儀成為九安醫療2020年業績暴增點,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184%,海外收入由2019年的4.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6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48%。2020年久安醫療額溫計的最高產能加速爬坡,日產能突破5萬,月產能突破100萬支,2020年7月8日,該產品在亞馬遜平台單日銷量突破20502台。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顯示,九安醫療在2020年新注冊了兩款Ⅱ類產品,分別為紅外耳溫計和醫用脈搏式血氧儀,助力九安醫療在新冠監測領域持續發力。
(3)新冠治療: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表現突出
新冠治療涉及的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主要包括心電監護儀、呼吸機、制氧機、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麻醉機等醫療設備,2020年該細分行業上市企業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
在該領域上市公司中,永勝醫療營業收入增長最快,2020年同比增長116%。永勝醫療成功把握冠狀病毒病的契機,轉型成為呼吸領域的全球主要醫療技術供貨商。2020年公司呼吸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85.6%,占營業收入比重上升28個百分點。
(4)新冠疫苗:注射穿刺耗材需求方興未艾
除了疫苗生產商,注射器等低值耗材為新冠疫苗的主要受益領域。 注射器類公司康德萊財務報表顯示,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60%,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注射器類產品受市場需求變化大幅增加,穿刺針類中集采產品受集采中標後執行也有快速增長。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顯示,康德萊在2020年新增了16款注冊產品,包括14款產品為低值耗材產品(其中1款注射器、2款病毒采樣管)和2款醫用口罩產品,未來康德萊還將在低值耗材領域不斷拓寬自身的產品類型和產品線。
02
高值耗材業績受創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正常的診療甚至住院工作受到限制。二級細分行業中業績增速下降前五領域為心血管介入、手術室耗材類、骨科耗材、醫技耗材類、口腔高值耗材, 2020年的營業收入增幅較2019年營業收入增幅分別下滑41%、41%、34%、27%、25%。
上述領域的上市公司中,微創醫療涵蓋心血管介入和骨科耗材兩大領域,業績下降最明顯。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42.33億元,同比去年下降24%。
其中,心血管介入業務較去年下降44.6%,營收佔比由2019年的33.4%佔比下降至22.3%;骨科耗材業務同比下降13.7%,其中國內骨科耗材業務同比增長10.1%,海外骨科耗材業務下降16.8%。
三、後疫情時代醫療器械
業績驅動及發展主線
01
剖析業績背後驅動因素
用營業收入增長率和研發投入佔比分別代表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的業績增長和研發投入情況,以這兩個維度為橫縱坐標,以兩者均值的交點為原點,劃分為四象限,分別代表四種業績增長類型:市場驅動型、技術驅動型、蓄勢待發型和增長乏力型。
(1)「市場驅動型」:未來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指研發投入低於均值,疫情受益程度高於均值的外生型增長領域。市場需求是疫情期間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疫情過後,業績增長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包括以聖湘生物等為代表的IVD領域;以英科醫療、振德醫療和中紅醫療等為代表的低值耗材領域;以魚躍醫療等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領域。
(2)「技術驅動型」:內生增長動力相對充足
指研發投入、疫情受益程度均高於均值的內生型增長領域。研發創新是疫情期間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疫情過後,仍將具備業績增長動力。主要包括明德生物和華大基因等為代表的IVD領域;以大博醫療(骨科)和啟明醫療(心血管)等為代表的高值耗材領域;以邁瑞醫療和理邦儀器等為代表的醫學影像設備領域。
(3)「蓄勢待發型」:將迎來中長期需求釋放
主要指研發投入高於均值,疫情受益程度低於均值的領域,疫情期間市場需求受到抑制,疫情過後,業績將迎來需求釋放的中長期利好。主要包括高值耗材(心血管、口腔、醫美)等領域,如樂普醫療、賽諾醫療、微創醫療等。
(4)「增長乏力型」:亟需實現業績突破發展
主要指研發投入、疫情受益程度均低於均值的領域,由於疫情期間未能把握市場機遇,疫情過後,在尋求業績增長點方面存在較大壓力,如新華醫療在疫情期間全力保障抗疫物資供應,彰顯國企責任擔當。2020年1月30日,新華醫療就已經向疫區發送洗手消毒液24萬余瓶,表面消毒濕巾50多萬片,空氣消毒器2450台,然而其主營的醫用滅菌設備、滅菌耗材等大多為低附加值產品,且新產品培育進展慢,業績增長有限;凱利泰則因其主營骨科耗材產品面臨國家集采壓力,而使業績受到影響。
01
醫療器械發展三大主線
(1)市場擴容:直擊全球疫情新需求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主動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物質和技術援助,有序出口口罩、檢測試劑、制氧機、醫療監護儀等防疫物資。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推特賬號2021年4月底表示,800台制氧機已從中國香港空運至印度首都德里,本周還將運去1萬台。此外,中國新冠疫苗已出口全球10多個國家,出口數量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加大了疫苗注射器械的需求。美國BD公司曾披露,全美庫存的一次性注射器只有1500萬支,如果不加速生產,難以應對新冠疫苗接種的需求。在此需求下,國內注射穿刺器械企業迎來加速向海外市場滲透的機遇。
(2)技術創新:奏響進口替代主旋律
疫情暴露了國內在醫療器械高端產品和核心原材料方面的不足,進口替代仍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國家「十四五」規劃在「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專欄針對高端醫療裝備,提出要突破腔鏡手術機器人、體外胰肺氧合機等核心技術,研製高端影像、放射治療等大型醫療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發展腦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介入產品。除了加大研發投入,並購也是實現技術升級的重要手段,如聖湘生物橫向並購老牌企業科華生物,擴充業務線;邁瑞醫療縱向並購海肽生物(Hytest,芬蘭頂級免疫原料商),加強核心研發能力建設。
(3)消費升級: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擁有超14億人口,作為全球的第二大消費市場,激活民眾的消費需求是打通經濟內循環的主要驅動因素。口腔、眼科、醫美等消費性醫療器械產品逐漸成為強需求,例如消費升級推動角膜塑形鏡等高端眼科器械產品、隱形正畸等口腔器械產品、玻尿酸等醫美器械產品快速發展。
目前醫療行業總體還是不錯的。當然醫療行業下面又細分很多,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市場,售後等等,除外銷售,其餘都是技術性要求很專。目前國內的醫療器械還是以模仿為主,符合當前國內行情。
我和銷售及技術支持接觸最多,現在有線上和線下銷售,兩種銷售方式我都接觸過,但最重要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快捷;技術要求就是有亮點,不能普羅大眾。
首先看你從事的醫療器械行業什麼工作了。我拿我個人經歷來說吧,我原來從事是偏向軟硬體開發的,總體來講,大部分醫療器械軟硬體技術相對其他行業有點落伍了,可能和制度有關吧。此外,整個行業在各種規章制度下比較死板,效率底下。如果你是畢業生,後面從事研發,還是建議你先去其他行業大公司多歷練一下,再考慮醫療行業吧。
只要有人就會得病,得病就得治!所以非常有前途,不過就看自己怎麼做了。如果你大伯或者二叔是醫院的院長,恭喜你,又一個億萬富翁出現了!
醫療器械行業主要上市企業: 邁瑞醫療(300760)、華大基因(300676)、迪安診斷(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魚躍醫療(002223)等。
本文核心數據: 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醫療器械進口產品數量、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排名、醫療器械國產化排名
國內醫療器械進口超兩萬件
受益於經濟水平的發展, 健康 需求不斷增加,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保持著穩步增長。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藍皮書(2020)》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約為6341億元,同比增長19.55%。隨著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技術革新及產業鏈成熟,市場容量將會不斷擴大,加之疫情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巨大推動作用。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大約為7950億元。
不過國內有不少醫療器械依賴於進口。2018年,我國有25606件醫療器械進口。截至2020年底,中國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共計26713件。其中,進口產品Ⅰ類9694件、Ⅱ類9053件、Ⅲ類7966件。
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下滑
從中高端醫療器械細分產品來看,2020年體外診斷試劑進口數量高達4962件,位居第一;無源植入器械進口1639件,排名第二;口腔科器械進口1461件,排名第三。
從進口數量來看,進口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前十位2020年的進口數量均較上年減少,並且減少數量均在百件以上,同時也是2020年國內進口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中進口減少最多的產品。
國產化減少中高端產品進口依賴
從目前國內醫療器械產品發展來看,國產化替代成為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下滑的主要原因。2017年,國內僅有518項二級醫療器械產品國產化率超過50%,到2020年,這一數字達到881項,增長了70%。國內醫療器械國產化程度在不斷加深。
2017-2020年,國內骨科手術器械、口腔科器械、無源手術器械、眼科器械等一眾中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率表現突出,前十類醫療器械產品均有超過10個品類實現50%以上的國產化率。這也促使我國減少對於中高端醫療器械進口的依賴。
不知道你所從事的是那種醫療器械,醫療器械屬於醫療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醫療器械的改進和提升完全可以打開或者是產生一種新的醫療方向,可以大大減輕對應領悟的病人在治癒病情過程中承受的巨大傷害,尤其是一些內科手術,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微創手術,比起以前沒有微創手術的時代,病人在相關手術的過程中感受的痛苦是不一樣的,先進的醫療器械大大減輕了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以及術後的恢復時間,創傷面小了很多,但是手術的效果和精確度提高了很多,你說這不是對病人最大的福音么,所以我感覺醫療器械也是很有發展的一個行業領域,正是由於如此的重要,可能國家會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和更大的關注力,去良性的推動這個方向的發展,與此同時相關的研究機構也在密切的配合推動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改革和前進。一點自己的看法。
估計大型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會好點!醫保局的成立將倒逼醫療改革。葯品醫療機構零差價了,4+7帶量采購已在全國展開;下一步就是醫療器械最遲不會超過2021年。
就看醫療器械的質量,適用性。及從事銷售醫療器械的,推銷能力,把控售價,及售後服務等!
8. 每一輪牛市的10倍股都有什麼特徵
每一輪牛市都會有10倍牛股出現。新一波牛市來臨,不少投資者希望能重倉一次10倍牛股,以完成投資經驗與資產賬戶的雙重升華。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取乎上者得乎中,通過對以往10倍牛股的量化分析,從千差萬別中找出共同特質,仍有助於我們從A股近3000隻個股中發現真正的牛股。
根據數據,從1664點以來(漲幅2008年12月28日至今)在10倍或以上的個股共24隻;最近10年(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價格漲幅在10倍或以上的個股共90隻。雖然大多數投資者包括機構並沒有持股10年以上的耐心,但是為了保證樣本的多樣性,筆者選取最近10年的10倍牛股為分析對象。其間,除去重組股13隻,剩餘分析標的為77隻,這是真正能穿越牛熊的個股。
由於個股情況千差萬別,嚴謹的量化分析無法實現,筆者以量化分析為基礎,試圖採用歸納法得出上述10倍牛股的特質6大特質如下:
一、處在政策支持的朝陽行業。
據不完全統計,這些10倍牛股來自16個行業,其中大部分來自非周期性行業,尤其以醫葯生物、食品飲料佔比最多,電子信息行業佔比也比較大。其中,醫葯生物行業10隻,食品飲料行業6隻。這些公司依靠本身經營能力的持續提升,在市場需求逐步釋放的過程中,不斷開疆拓土,保持穩步增長。以漲幅最大的恆生電子(600570)為例,10年大漲50倍,即是跟上了電商大發展的節奏。
值得注意的是,醫葯生物行業誕生了最多的牛股。比如,中恆集團(600252)、吉林敖東(000623)、雙鷺葯業(002038)、恆瑞醫葯(600276)、國葯股份(600511)、長春高新(000661)等,10年漲幅均在15倍以上,漲幅最大的中恆集團達到21倍。這驗證了多數投資者的經驗:醫葯行業需求並不受經濟周期影響,天然具有穿越牛熊的基因。不過,上述公司均抓住了近年來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如中恆集團的血栓通主攻方向為心腦血管疾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此類疾病患病人數明顯增多;再如長春高新,其對專治矮小症葯物的研發,直指市場空白點,想像空間巨大。
另一個10倍牛股集中地是食品飲料行業,如傳統名酒貴州茅台(600519)、老白乾酒(600559)、古井貢酒(000596)、瀘州老窖(000568),主營天然飲料的承德露露(000848),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漲幅均在11倍以上。
無論宏觀經濟如何調整,上述兩大行業的市場需求來自人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即使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調整、資本市場持續低迷7年,這兩大行業都能獨善其身跑出大牛股。未來,白酒業將進入調整,符合90後需求的新型飲料、符合疾病發展趨勢的創新型葯品,將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
此外,環保、電子信息等新興行業,也是牛股誕生地,如桑德環境(000826)10年大漲19倍,三安光電(600703)10年大漲24倍。
可見,非周期性、契合市場長期需求,是10倍牛股的一大特徵。
二、起步時市值較小,約在20億元—40億元之間,上市時間長。
統計上述10倍牛股,相當部分個股起步時市值較小:約在20億元—40億元之間,如廣晟有色(600259)、隆平高科(000998)2005年市值不足20億元,包鋼稀土(600111)股價爆發時,也才20多億市值。誕生牛股,要有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因此,大行業下的小公司是牛股的另一大特徵。
一般而言,20億元市值對上市公司而言是一個坎,在此以下,說明業務還沒有完全伸展開,盈利能力有待加強,爆發力不足;如果能順利越過去,市值在20億到30億元之間,則是爆發的黃金起點,一方面主營業務有了足夠的技術壁壘,另一方面,說明市場需求空間很可能打開,迅速沖向200億到300億市值便有希望。從20億—30億元到200億—300億元這一10倍增長的過程中,上市公司最有可能充分享受業績提升和股價重估的雙重好處。不過,上市公司市值一旦達到200億元到300億元之間,便很容易進入「估值陷阱」。由於市值增大,增長自然性趨緩,支撐之前的高估值便顯得更加困難。最終,如果沒有出現令市場滿意的業績爆發或外延式並購,將會遭遇用腳投票。
反觀這些10倍牛股,市值均是從小到大,大部分增長均發生在20億元到200億元的黃金增長期,因此,盡管不全面,但這仍可以看作是牛股的第二大基因。
三、業績中高速增長加股本擴張
2005年至2014年的10倍牛股中,凈利潤復合年增長率普遍在20%左右,最低為12%。其中,華夏幸福(600340)達到63%、包鋼稀土50%、山東黃金(600547)55%、瀘州老窖(000568)60%。其中,周期性行業的個股往往處於行業的高速成長期或資源價格爆發期,山東黃金受益於金價在過去10年的整體上漲,包鋼稀土受益於稀土價格的再發現,瀘州老窖則受益於社會消費水平的大幅提升。
對行業而言需要有長長的坡道,對公司而言需要有優秀的盈利能力。據統計,上述個股凈資產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毛利率在30%以上。凈資產收益率持續在20%以上,是長期牛股和階段性牛股所具有的明顯特徵,大盤、中盤或小盤股均是如此。毛利率代表了一個公司的市場定價權,以貴州茅台(600519)為例,95%的毛利率傲視群雄,國葯一致(000028)、康緣葯業(600557)、新華醫療(600587)、雲南白葯(000538)等大部分長期牛股,毛利率也普遍在30%以上。
股本持續性擴張是絕大部分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的共同特徵。此處不再贅述。
四、主營業務市場需求爆發
這些牛股大部分契合了當時經濟發展的熱點。2005年開始,中國經濟發展中,地產、汽車、電力、機械等傳統行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誕生了以中天城投(000540)、中聯重科(000157)、泛海控股(000046)為代表的諸多牛股;近年來,國家鼓勵7大戰略性產業,又誕生了網宿科技(300017)、三安光電(600703)等大牛股;此外,達安基因(002030)的基因測序、天士力(600535)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特葯物,均契合了時代的需求。
以達安基因為例,不計以前的漲幅,該股從2012年底4.54元的低價,一路漲到2014年10月29.98元歷史高點,不到兩年大漲6倍。這得益於達安基因的基因測序新技術受到市場的廣泛期待,因此估值也不斷水漲船高。此外,網宿科技2013年一年大漲近10倍,更是賺夠了眼球,其原因無外乎公司所處CDN領域的爆發性增長。
五、獨有資源優勢
過去10年,山東黃金、中金黃金(600489)、包鋼稀土、鹽湖鉀肥等資源股,雲南白葯、東阿阿膠(000423)、片仔癀(600436)等醫葯股,瀘州老窖、五糧液(000858)、貴州茅台(600519)等白酒股,無疑不是具有獨有的資源優勢甚至壟斷優勢,受益於消費升級、行業景氣度的持續提升,以及主營收入與毛利率逐年穩步增長。目前為止,這些獨有資源股,在A股中大部分已被挖掘,如果出現中期回調,便是買入時機。不過,傳統的獨有資源股已經相當稀少了,新的獨有資源股,則有待於某個特定子行業爆發帶來的需求增長。
萬科A、蘇寧雲商(002024)、美的電器、格力電器(000651)等,盡管不屬於內在的獨有資源股,但其優秀的商業模式保證了它們在競爭充分的行業仍能不斷壯大,充分受益於國民收入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提升,外延式快速擴張讓其他企業難以追趕。這既是外延式擴張的獨有優勢,又是股價能穿越牛熊的獨門秘籍。
六、外延式並購重組
並購重組,是誕生大牛股的便捷途徑。過去10年,13隻10倍牛股便從此誕生。
以三安光電為例,其前身是ST天頤,重組後變成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LED生產商,並快速打造了產業化生產基地,在節能環保政策的推動下,股價一年內屢創新高。
再比如鵬博士(600804),其前身成都工益從事特鋼冶煉,轉型重組後的鵬博士則主要從事電信增值服務、安防監控和網路傳媒等熱門行業,2013年,安防概念股和傳媒概念股受到市場追捧,鵬博士也一躍變成大牛股。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不過,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此類個股缺乏完整的分析邏輯,時間成本較高,把握難度很大。
展望未來,如何尋找大牛股?通過以上分析,大約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要繼續在大消費行業找;二要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7大戰略性新興行業中找,如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三是對目前還處於冷門的行業保持關注,過去10年的大牛股,不少出自當時少人關注的冷門領域。
9. 他們要是拼起爹來,就從來沒輸過!
中國目前已經有近百家保險公司,共同分食著大陸保險市場這塊蛋糕。很多朋友都會對沒聽說過的公司第一反應就是,咦,這是家小公司吧。其實保險公司就沒有小的,他們一旦拼起爹媽來,可從來不輸陣。
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是金融業的三個兒子,關乎國家命脈,必須由國家掌控。如同銀行業有多個銀行由國家管控,保險業也有被國家掌管的保險公司。比如中國人保集團、中國人壽集團、中國太平、中國信保、中再保集團。其中的很多公司,是同時在大陸、香港甚至紐約等地上市的保險巨頭。
一、人保:共和國長子
很多朋友經常會把人保說成人壽,其實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簡稱是人保,也就是PICC。一般代指人保整個集團,就像用平安代指平安整個集團一樣。
人保集團,手裡有萬億資產,是大陸5家巨無霸險企之一,旗下有10多家公司。人保集團手握財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和再保險等牌照,分得「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這塊老招牌的,是人保財險。人保壽險成立於2005年,相對於國壽、泰康這些「老五家」來說,算是晚輩了。
人保的知名度,遠沒有平安、國壽高。這或許和廣告費花得不多有關。據統計,2017年平安、國壽、太保、新華四家公司花了270億元的廣告費,平均每天花掉7407萬元。人保廣告費近4年都沒進過前4名。
二、次子國壽:做虧本買賣老爹兜底
中國人壽,簡稱國壽,就是那個姚明代言的保險。國壽也是做綜合金融的保險公司,手裡握著各種保險牌照。根據中國人壽官網資料,該公司脫胎於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03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重組改制,設立中國人壽集團和中國人壽股份公司。中國人壽集團,承接了剝下來的不良資產,讓國股份公司上市。財政部爸爸補貼了一筆錢,給國壽消化這筆爛賬。
中國人壽的不良資產,要從90年代的高收益保單說起。1997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央行七次下調存款利息。保險公司卻在這個時期,賣了很多高收益保險給老百姓。後來保險公司發現這是賠本的買賣,蒙受了巨大的「利差損」。
三、中國太平:民族品牌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起家於動盪的1929年,擁有將近90年的歷史,是中國最老的本土保險品牌。中國太平的管理總部在香港,目前有24家子公司,經營區域跨越半個地球。根據中國太平的官網資料,1956-1999年之間,太平主要在境外做生意。2001年,中國太平返回大陸創業。
有些朋友會把太平保險和太平洋保險混淆,其實這是不同的公司。
四、中國信保:爸爸給了金飯碗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01年出生,做著國有政策性買賣,比如各種出口信用保險、海外投資保險、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等。他們家的這些保險產品,一般老百姓很少接觸,我們就不在這里多說。
五、中再保:國內再保險一哥
我曾經說過,保險公司也會買保險。再保險公司,就是那些賣保險給保險公司,與保險公司分擔風險的保險公司。實力沒有那麼雄厚的保險公司,賣賠付率高的好產品,怕賠穿,可以跟再保險公司買保險。
國內比較有實力的再保險公司,包括中國再保險集團。這個巨無霸,再保險規模保費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八。中再集團注冊資本364.08億元,大股東爸爸是中央匯金公司,乾爹是財政部。
中再集團在境內外有多家子公司,包括中再產險、中再壽險、中國大地保險等。
在保險圈中,國壽、太保、平安、泰康和新華,被稱為「老五家」。其中的國壽和平安,一直在搶國內保險一哥的寶座,難分伯仲。接下來,我們要講他們的故事。國壽前面已介紹,不贅述。
一、中國平安:發家致富小能手
平安,1988年起家於深圳蛇口,做綜合金融,主業包括保險、銀行和投資。在股東眼裡,平安無疑是個好公司。百萬保險代理人大軍和漲勢良好的股票,給股東賺了大把大把的錢。平安的網很大,賺得盆滿缽滿。僅今年一季度,平安就賺了187.13億元,比國壽還多。
在保險圈內,平安精明出了名。但是,這個精明人也栽過跟斗。上世紀90年代,平安也賣了大量高回報保單,造成很大的利差損;2008年,平安攤上「富通劫」和「增發門」,股票跌停,投資大幅縮水……
不過,給平安帶來最大殺傷力的,要數2000年左右的投連險風波。對於平安來說,這是一場災難,讓平安的名聲受到史無前例的重創。
加上高昂的營銷成本,他們家的看家產品平安福,品牌溢價率這么高,成了大家吐槽的重災區,或許也有難言之隱。
二、泰康:在醫養市場圈地
老字型大小保險公司泰康,創立於1996年。泰康賺錢能力不差,一季度盈利能力排在第一梯隊。
除了保險,泰康也做資管、養老社區業務。目前做養老社區的保險公司,包括泰康、恆大人壽、合眾人壽等。泰康12個養老社區業務,已經在不同平台推售。
上半年,泰康還斥資20多億元,收購拜博醫療51.56%股權,被指有意深挖大健康市場。
三、新華保險:曾經被接管 如今市值過千億
新華保險,成立於1996年,2011年上市,市值過千億。2002-2003年,新華保險瘋狂擴張,曾在一年內籌建25家分公司、105家支公司,迅速完成全國性布局。如今,該保險公司銷售網路幾乎覆蓋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
新華保險也是一家大到不(mei)能(fa)倒的企業。當年高管挪用大額資產,內部管理混亂,新華保險面臨重大危機。保險保障基金「救急」,加上引入外資股東,最終新華保險順利恢復了經營秩序。
每逢一些保險公司出現高管負面新聞,或償付能力低於100%等情況,有些業務員散播這些保險公司要倒閉、破產的謠言時,前輩們總喜歡提新華保險被接管的事情:傳播這種謠言的業務員,簡直是蔑視中國的保險監管體系。
四、太保:爸爸是魔都國企
活躍於老百姓視野的太平洋保險,業內簡稱太保。這家公司起家於1991年,早年的大老闆是交通銀行,現在的大股東是上海國有企業,財力雄厚。
早在1999年,央行接連7次降息時,太保和國壽、平安一樣,賣了太多的高息保單,吃過「利差損」的苦頭。
太保也是上市公司之一。不過太保的上市路,走了好幾個年頭。從起家,到瘋狂擴張,再熬到上市,太保也遭受過償付能力不足、利差損的煎熬。
關於「老五家」,坊間流傳著一個段子:避開平×人壽,相當於避開了30%的坑,避開「老五家」,相當於避開保險業70%的坑……對於這個說法,是言之過甚的。同樣是重疾險,泰康也有樂安心、樂安康、健康有約這些很不錯的產品。壽險的話,人保也有非常優秀的定期壽險,人保精心優選,據說是精算師很心儀的產品。一直被吐槽的平安,子公司平安健康、平安養老也有很不錯的產品。平安e生保、深圳重疾補充醫療險,口碑都不錯。
條款是保險的生命。買保險,還是要多看條款,少看廣告。
注冊一個保險公司,至少要拿出2個億的真金白銀——保險公司哪有小公司。內資保險公司也是如此,股東方常見為雄霸一方的大企業,或者是荷包硬邦邦的國有企業。這些內資壽險公司,注冊資本金動輒過百億,銷售網路遍及全國,產品不賴,常見的如天安人壽、華夏人壽等。
華夏和天安,注冊資本金分別為153億、145億,在壽險公司中排名第6、第7位。注冊資本金,可是股東爸爸投進去的真金白銀哦。能這么有錢,當然和兩個公司背靠大金主爸爸有關。
一、天安人壽:撕下「化骨龍」標簽
天安人壽,2000年成立,起初是個合資保險公司。後來外資老媽和中資老爸「離婚」,天安變成了中資保險公司。
天安人壽,這個18歲的小夥子,一直被外界指責開業十幾年沒賺到錢。保險業有「七虧八盈」的說法,指的是保險公司開業前7年,可能都處於燒錢的狀態,第8年開始可能才賺錢。天安人壽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於2015年進入了盈利周期——已經不做「化骨龍」了。別人養一條「化骨龍」8年就能賺錢,他的股東爸爸一養就是十多年,能耐不是一般的大。
錢沒「老五家」賺得多,天安人壽分錢倒是爽快得很。目前天安的萬能險產品年化收益大約4.0%-5.65%,比不少「老五家」萬能險分得多。
從數據來看,天安人壽的服務也在改進。比如理賠時效方面,一季度天安人壽平均理賠時效為1.2天。3月份,平安人壽北分為1.24天,其他「老五家」比平安人壽北分慢一些。天安整個季度理賠時效,還闊以不?
二、華夏人壽:保險業的黑馬
華夏人壽,2006年成立,2017年時總資產為4405億元。這個公司了不得,用11年的時間,把保費收入做到行業前十名。
華夏人壽名氣沒「老五家」大,但是收益率讓人羨慕。據統計,在壽險公司里,華夏人壽2017年實際收益率排名位居前十。以前靠萬能險賺錢,華夏人壽被人詬病。如今這個公司正在轉型,讓人期待。
三、信泰人壽:江南「富家千金」
信泰人壽,成立於2007年,注冊資本金50億元。一般老保險公司總部喜歡設在京城,信泰人壽總部設在杭州,股東爸爸是民企,我們且把她看做江南富商「千金」。目前,信泰人壽的分公司將近20個,主要分布在沿海經濟活躍的省市。
大陸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一些保險公司,比如恆大人壽、弘康人壽、百年人壽等。
o 恆大人壽出生於2006年,股東爸爸是恆大集團。恆大的房地產項目遍布神州大地,和萬科集團、碧桂園這些公司一樣,是家喻戶曉的大型房企。
o 百年人壽出生於2009年,大股東是萬達集團,也就王思聰家的。
o 弘康人壽,成立於2012年,主要通過電商、銀保和中介渠道做業務。理賠速度又快,單個案件的保額很高,一個很招人喜歡的公司。
中國加入了WTO以後,外資紛紛涌進大陸。根據當時的監管規則,外資公司和大陸的公司一起開設人身險保險公司,持股該公司的總股份,比例不得超過51%。於是,產生了一大批合資保險公司,比如中英人壽、中意人壽、恆安標准人壽等。
初期進入大陸的外資公司,均是各國老字型大小保險公司、金融機構。與這些巨頭「聯姻」的大陸公司,多半又是實力雄厚的國資企業、銀行。
一、銀行系合資保險公司
2009-2012年,中國銀行等五大行,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相繼收購了不同的保險公司。比如交通銀行控股中保康聯,更名為交銀康聯人壽;農業銀行控股嘉禾人壽,更名為農銀人壽。從此,這些銀行不止做貸款,還開保險公司。
1、工銀安盛人壽:中法混血兒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數工銀安盛人壽。這個2012年出生的混血寶寶,基因優良,家境富裕:中資爸爸是宇宙最大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乾爹是中國五礦集團,外資媽媽是全球最大保險集團——法國安盛集團。
2、光大永明人壽:中加混血兒
光大永明人壽,2002年出生,今年16歲。該公司的中資股東,中國光大集團、中國兵器集團、鞍山鋼鐵集團,盡是些世界500強大企業。加拿大永明金融也是一家老牌金融機構,起家於1865年,已有153年歷史。
二、老字型大小合資保險公司
自古聯姻講究「門當戶對」,外資公司來大陸「提親」,亦是如此。
1、同方全球人壽:書香門第的高富帥
同方全球人壽,2003年出生的中荷混血兒。現任老爸是清華大學的上市公司清華同方,專門搞高科技項目,生意遍布全球五大洲。沒聽說過清華同方,你總該聽說過清華大學吧?同方全球的老媽,則是荷蘭全球人壽保險集團,跨國人壽保險集團。
2、中意人壽:老媽入行190年
2002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和義大利忠利集團結婚,生下了中意人壽。中意的老爸中石油,赫赫有名的央企,在2018年世界500強中排名第4位。中意的老媽忠利集團,發家於1831年,專業做保險、資管將近190年。
3、中英人壽:老媽開張300年 家底殷實
中英人壽,股東根基深厚:爺爺是央企中糧集團,家底殷實。中糧集團,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出口公司;老媽,英傑華集團,世界第六大保險集團,一家300年歷史的老店。
4、恆安標准人壽:英資背景 匠心出品
恆安標准人壽,2003年成立的保險公司。該公司經營風格穩健,目前有10家分公司。恆安標准,中資爸爸為天津國企;外資媽媽為英國標准人壽安本集團。標准人壽安本集團,全球最大的投資公司之一,也是英國富時指數公司之一。看一下上證50那些公司,感受一下恆安標准人壽他老媽的實力。
5、瑞泰人壽:值得你重新認識一下
瑞泰人壽,2004年出生,一個14歲的小夥子,爺爺奶奶都是世界500強企業。他爺爺是中國國電集團,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他奶奶是英國的耆衛集團,起家於1845年,現在170多歲了。耆衛集團也屬於英國富時100指數公司之一,大本營在倫敦,為亞非歐美洲提供金融服務。
6、復星保德信人壽:中美混血兒
2012年,復星集團成功牽手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生下了復星保德信人壽。
復星集團,媒體朋友評論:賺得不是特別多,但在每個領域都是爺;一看復星的投資版圖,就犯暈。保德信,美國最大的壽險公司,1875年開始做保險,擁有140多年歷史的金融巨擘。
復星保德信是做壽險的公司,他有個專門做健康險的弟弟,叫復星聯合健康。復星聯合的重疾險,性價比力壓「老五家」產品,連港險都不敢和他比。另外,這家公司的5年期醫療險,在業內口碑較好。
外資保險公司
目前大陸的外資保險公司,常見的如友邦保險、中信保誠、中宏人壽、中美大都會等。
1、友邦保險:大陸有錢人收割機
友邦保險,在港交所上市的一個保險公司,主要活動區域在東南亞。1992年,友邦重返大陸做保險,目前在大陸4個省市有分支。
友邦原來的老媽,叫美亞(AIG),金融大恐龍一隻。友邦對外宣傳的形象是公司經營穩健。但是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友邦原老媽AIG,卻因為賣了太多高風險的債務保險,扛不住壓力,幾近滅頂。美國政府借了AIG一筆錢應急。為了還債,AIG後來賣掉了友邦和其他一些資產。所以現在的友邦總部在香港,和美國沒有了任何關系。
友邦對大陸保險業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其中有兩個事情不得不提:給大陸帶來保險代理人制度,從此打開代理人的「潘多拉魔盒」;2006年,被質疑重疾條款不合理,引發保戶集體訴訟案,倒逼《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出台。從此,保險公司賣重疾險給老百姓,使用規范表中的25種高發重疾時,不敢再出現偷雞摸狗的東西。
友邦保險篩選代理人的機制,意在把「大魚」挑出來。平安等公司,准入門檻低,「大魚」「小魚」通吃。友邦則提高了門檻,篩選出自帶高凈值社交圈的代理人, 便於把包裝好的高溢價產品推出去。
友邦大陸版重疾險要比港版貴20-30%左右。同樣的錢,買同方多倍保這些保障功能更強的產品,可以比買全佑一生(倍呵護)多50%左右的保障額度。
看到這個,友邦同行又要說,友邦是百年老店,同方是小公司容易倒閉之類的話了。AIG當年差點死掉,同方有大陸保險監管體系「護身」。不贅述。
2、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全球救援中的佼佼者
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全球數一數二的保險巨頭。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安聯就通過合資的形式進入大陸保險業。通過合資,安聯目前已獲得壽險、財險、健康險等牌照。另外,安聯和美亞等公司一樣,也是全球救援中的佼佼者。
近期安聯總部回應了在大陸開設獨資保險公司的消息。具體會給大陸保險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拭目以待。
上百家保險公司無法一一介紹。只想以此文說明,在保險公司這個大家庭里,銀保監會才是老子,監管地位不可挑戰。各個保險公司都受到同樣的監管、同等的法律約束力,行業有嚴苛的准入條件、周全的過程式控制制手段,以及有序的清退機制。
各家業務員,沒有必要攻擊別家公司是否安全的問題。保險公司的經營乃至業務員的銷售行為,都在銀保監會的眼皮底下。
小老百姓,與其操心保險公司大小,不如多操心有沒有找到靠譜的人、買的產品是否適合自己,比較重要。
10. 中證國有企業改革指數的成分股有哪些
基本信息
全稱:中證國有企業改革指數;CSI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Index
代碼:H30349
基日:2014年3月31日
基點為1000點
樣本空間:中證全指
樣本選擇方法:
> 首先,在樣本空間內,按照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流動性排名後20%的股票;
> 其次,將全部發生及擬發生改革的國有企業公司作為待選樣本。其中已出台相關股權激勵方案、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等的國企改革公司優先入選,
> 最後,從剩餘預期發生改革的國企中按照過去一年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選取不超過100隻股票構成指數樣本股。
指數計算:
中證國有企業改革指數採用派許加權方法,按照樣本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
指數調整:
中證國有企業改革指數每季度定期審核一次樣本股,並根據審核結果調整指數樣本股。樣本股調整實施時間為:每年 4 月、6 月、每年 10 月、每年 12 月
定期調整指數樣本時,每次調整比例一般不超過30%。當樣本股公司有特殊事件發生,以致影響指數代表性和可投資性時,對指數樣本股進行相應調整。
成份股:
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成分股分屬14個子行業,主要分布在製造業、批發與零售、房地產業等行業。
"成分券代碼
Constituent Code" "成分券名稱
Constituent Name" "成分券英文名稱
Constituent Name(Eng.)" "交易所
Exchange"
000006 深振業A Shenzhen Zhenye (Group) Co Ltd Shenzhen
000028 國葯一致 China National Accord Medicines Corporation Ltd. Shenzhen
000425 徐工機械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Shenzhen
000528 柳工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Shenzhen
000562 宏源證券 Hong Yuan Securities Co Ltd Shenzhen
000581 威孚高科 Weifu High-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000596 古井貢酒 Anhui Gujing Distillery Co Ltd Shenzhen
000719 大地傳媒 Central China Land Media Co Ltd Shenzhen
000728 國元證券 Guoyuan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 Shenzhen
000729 燕京啤酒 Beijing Yanjing Brewery Co Ltd Shenzhen
000733 振華科技 China Zhenhua (Group)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000768 中航飛機 Avic Aircraft Co.,Ltd. Shenzhen
000778 新興鑄管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Shenzhen
000786 北新建材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Public Ltd Co Shenzhen
000800 一汽轎車 FAW Car Co Ltd Shenzhen
000801 四川九洲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000837 秦川機床 Qinchuan Machine Tool & Tool Group Share Co., Ltd Shenzhen
000851 高鴻股份 Gohigh Data Networks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000860 順鑫農業 Beijing Shunxin Agriculture Co Ltd Shenzhen
000927 一汽夏利 Tianjin Faw Xiali Automobile Co Ltd Shenzhen
000960 錫業股份 Yunnan Tin Co Ltd Shenzhen
000973 佛塑科技 FSPG Hi-tech Co Ltd Shenzhen
002051 中工國際 China CAMC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002100 天康生物 Xinjiang Tecon Animal Husbandry Bio-Technology Co.,Ltd. Shenzhen
002152 廣電運通 GRG Banking Equipment Co Ltd Shenzhen
002268 衛士通 Westone Information Instry Inc Shenzhen
002281 光迅科技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Shenzhen
002368 太極股份 Taiji Computer Co Ltd Shenzhen
002419 天虹商場 Rainbow Department Store Co Ltd Shenzhen
002461 珠江啤酒 Guangzhou Zhujiang Brewery Co Ltd Shenzhen
002678 珠江鋼琴 Guang Zhou Pearl River Piano Group Co.,Ltd Shenzhen
300114 中航電測 Zhonghang Electronic Measuring Instruments Co Ltd Shenzhen
600008 首創股份 Beijing Capital Co Ltd Shanghai
600009 上海機場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 Ltd Shanghai
600018 上港集團 Shanghai International Port (Group) Co Ltd Shanghai
600026 中海發展 China Shipping Development CO.,LTD Shanghai
600037 歌華有線 Beijing Gehua CATV Network Co Ltd Shanghai
600050 中國聯通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o Ltd Shanghai
600056 中國醫葯 China Meheco Co.,Ltd. Shanghai
600073 上海梅林 Shanghai Maling Aquarius Co Ltd Shanghai
600085 同仁堂 Beijing Tongrentang Co Ltd Shanghai
600153 建發股份 Xiamen C&D Inc Shanghai
600176 中國玻纖 China Fiber Glass Co Ltd Shanghai
600270 外運發展 Sinotrans Air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600329 中新葯業 Tianjin Zhongx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rporation Ltd Shanghai
600332 白雲山 GUANGZHOU BAIYUNSHAN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Shanghai
600369 西南證券 Southwest Securities Co Ltd Shanghai
600372 中航電子 China Avic 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600395 盤江股份 Guizhou Panjiang Refined Coal Co Ltd Shanghai
600406 國電南瑞 NARI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600418 江淮汽車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Shanghai
600429 三元股份 Beijing Sanyuan Foods Co Ltd Shanghai
600482 風帆股份 Fengfan Co Ltd Shanghai
600483 福能股份 FUJIAN FUNENG CO., LTD Shanghai
600511 國葯股份 China National Medicines Corp Ltd Shanghai
600519 貴州茅台 Kweichow Moutai Co Ltd Shanghai
600526 菲達環保 Zhejiang Feid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600559 老白乾酒 Hebei Hengshui Laogan Liquor Co.,Ltd. Shanghai
600587 新華醫療 Shinva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Shanghai
600597 光明乳業 Bright Dairy & Food Co Ltd Shanghai
600606 金豐投資 Shanghai Jinfeng Investment Co Ltd Shanghai
600629 棱光實業 Shanghai Lengguang Instrial Co Ltd Shanghai
600637 百視通 BesTV New Media Co., Ltd. Shanghai
600639 浦東金橋 Shanghai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600649 城投控股 Shanghai Chengtou Holding Co., Ltd. Shanghai
600675 中華企業 China Enterprise Co Ltd Shanghai
600688 上海石化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Ltd Shanghai
600704 物產中大 Zhejiang Material Instrial Zhongda Yuantong Group Co Ltd Shanghai
600708 海博股份 Shanghai Haibo Co Ltd Shanghai
600729 重慶百貨 Chongqing Department Store Co Ltd Shanghai
600741 華域汽車 HUAYU Automotive Systems Company Limited Shanghai
600754 錦江股份 Shanghai Jinjiang International Hotels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600761 安徽合力 Anhui Heli Co Ltd Shanghai
600776 東方通信 Eastern Communications Co Ltd Shanghai
600787 中儲股份 CMST Development Co.,Ltd. Shanghai
600820 隧道股份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600825 新華傳媒 Shanghai Xinhua Media Co Ltd Shanghai
600826 蘭生股份 Shanghai Lansheng Corp Shanghai
600827 百聯股份 Shanghai Bailian Group Co.,Ltd. Shanghai
600835 上海機電 Shanghai Mechanical & Electrical Instry Co Ltd Shanghai
600839 四川長虹 Sichuan Changhong Electric Co Ltd Shanghai
600850 華東電腦 Shanghai East-China Computer Co Ltd Shanghai
600859 王府井 Beijing Wangfujing Department Store (Group)Co.,Ltd. Shanghai
600872 中炬高新 Jonjee Hi-Tech Instrial and Commercial Holding Co.,Ltd. Shanghai
600879 航天電子 China Aerospace Times 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600893 航空動力 Xi39;An Aero-Engine Plc Shanghai
600894 廣日股份 Guangzhou Guangri Stock Co., Ltd. Shanghai
601158 重慶水務 Chongqing Water Group Co Ltd Shanghai
601238 廣汽集團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Shanghai
601555 東吳證券 Soochow Securities Co Ltd Shanghai
601607 上海醫葯 Shanghai Pharmaceuticals Holding Co.,Ltd Shanghai
601669 中國電建 Power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of China,Ltd Shanghai
601717 鄭煤機 Zhengzhou Coal Mining Machinery Group Co Ltd Shanghai
601718 際華集團 Jihua Group Co Ltd Shanghai
601801 皖新傳媒 Anhui Xinhua Media Co Ltd Shanghai
601888 中國國旅 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Co Ltd Shanghai
601918 國投新集 SDIC Xinji Energy Co Ltd Shanghai
601928 鳳凰傳媒 Jiangsu Phoenix Publishing & Media Co Ltd Shanghai
601989 中國重工 China Shipbuilding Instry Co Ltd Shanghai
601992 金隅股份 BBMG Corporation Shang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