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單位元為什麼說成米
⑴ 現在人把錢的單位都說成米是怎麼回事
這是網路傳下來的!因為那些大網紅還有電商不能在直播間說錢!要說錢就給封號所以他們就把錢說成米!為了不讓管方把號給封了才想起這樣的方法!這是網路傳下來的!因為那些大網紅還有電商不能在直播間說錢!要說錢就給封號所以他們就把錢說成米!為了不讓管方把號給封了才想起這樣的方法!
⑵ 為什麼網路上把元叫作米
早先因為沒有貨幣,人們的交易限於以物換物的形式,大米做為一種通用的商品,人人需要,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物品,所以,以大米為基準的交易就漸漸盛行起來,大米是最早的貨幣,大米簡稱米。
現代人追求時尚,也喜歡復古,回歸自然,所以把多少錢叫做多少大米的人大有人在。
網路上很多人將錢叫作「米」,米成了錢的代名詞,甚至還有「米力」(指購買力)這樣的網路用詞。
我們為何將錢稱為「米」呢?
一個最被大眾接受的說法是,錢的英文是money ,於是諧音叫作「米」。
看起來很有道理。
不過這畢竟是諧音梗,而且是外文的諧音,似乎和傳統文化不沾邊。
那有沒有出自中國文化的解釋呢?
有一種看法認為是出自粵語,廣東人常說「好有米」,指好有錢的意思,還有「有米路」,指有掙錢的門路。
米,指錢,按這個說法也很有幾分道理。
不過根據《明史》記載,在明代有個大太監,就曾用「米」代指錢。
明孝宗時,「太監李廣以左道見寵任,權傾中外,大臣多賄求之」,李廣作了一個賬本,將大臣賄賂他的錢物記在賬本上。
不過李廣也很小心,只寫「某送黃米幾百石,某送白米幾千石」這樣的話。
後來李廣因為用符水治死了一個患痘瘡的小公主,「宮中方歸咎於廣」,不久又被皇太後怒罵,李廣驚懼之下,飲鳩自殺。
明孝宗可能對李廣的神棍伎倆有些興趣,認為李廣「其藏必有奇方秘書」,下令太監去掃搜,這一搜便搜出了賬本,「搜得一帙納賄簿」。
明孝宗看到賬本上寫著「某送黃米幾百石,某送白米幾千石」,計算之下共有米數百萬石。
明孝宗很納悶,要那麼多米幹嘛?
經人解釋,明孝宗才知道這里的「米」是隱語。
「黃米即金,白米即銀。」
黃米指的是黃金,白米指的是白銀。
明孝宗沒想到太監李廣竟然如此斂財,「贓濫如此」,下令「籍沒之」。
看來,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人講金銀這類錢財稱作「黃米」、「白米」了。
我們再談談李廣賬本的後續故事。
但是有關部門從皇帝手中要到賬本,要順藤摸瓜查辦這些人,「凡與名者,惶懼危甚」,這些送錢給李廣的官員都惶恐不安,有人連夜去找外戚求救,「自星夜赴戚畹求救,不期而會者凡十三人。」
當時的景象可謂壯觀,「月下見轎影重重」,甚至有「一人獨乘女轎」。
這事後來被壓下去了,事得寢不究,不過那些上了賬本的大臣名字卻「一一盛傳於朝野」。其中有些人還是位高權重之人,「時若屠太宰滽、徐宗伯瓊、白司寇昂、沈通政祿、陳瑤諸人,為尤著」
當然,這些的人臉皮都極厚,「久而亦安然無復羞愧矣」,時間一長,毫無羞愧。
能當高官,果然臉皮要厚。
⑶ 抖音直播賣號的人為什麼把元說成米
抖音直播賣號的人把元說成米是為了規避風險。
主播說了錢,是很容易被平台察覺,覺得在營銷打廣告或者詐騙,現在詐騙分子越來越狡猾,而抖音流量那麼大,很容易吸引詐騙分子到抖音來。如果錢字說的太多了,就可能被抖音檢測為高危的賬戶,隨時有被切斷直播的可能性,嚴重的話還可能被直接封號。
風險規避簡介:
風險規避表達的意思是在考慮到某項活動存在風險損失的可能性較大時,採取主動放棄或加以改變,以避免與該項活動相關的風險的策略,將風險因素消除在風險發生之前,因而是一種最徹底的控制風險技術。
當項目風險潛在威脅的可能性極大,並會帶來嚴重後果且損失無法轉移又不能承受時,風險規避是一種最有效的風險管理方式,具體可通過修改項目目標、項目范圍、項目結構等方式來實行。
具體方法有:放棄或終止某項活動的實施,即在尚未承擔風險的情況下拒絕風險;改變某項活動的性質,即在已承擔風險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工作地點、工藝流程等途徑來避免未來生產活動中所承擔的風險。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風險規避
⑷ 為什麼叫人民幣為米
米,就是m,即money的字頭
⑸ 為什麼抖音主播一定要把錢說成米
這是一個網路術語,因為平台管控,所以不能直接稱錢為元或塊,又因為money ( 錢 ) 的諧音,所以現在大部分直播平台稱錢為「米」。
出於平台管控和避嫌需要,多數平台對人民幣、元等金錢相關的信息審核比較嚴格,且很多平台害怕直接發生金融類欺詐或者其他非法活動,是嚴謹主播在直播過程中提及相關關鍵詞的。另外,特定行業對錢也有很多約定俗成的叫法,比如題主所說的米,還有美元美金被人叫成美刀或者刀等等。
更多流行的網路術語解釋:
1、 蝦米——什麼 。
2、 介樣——這樣 。
3、 醬紫——這樣子 。
4、 灌水——指在論壇發表文章。
5、 灌純凈水——發表沒有意義的帖子或回帖,如:單一的頂,謝謝或只有表情,符號等。
6、 潛水——論壇里沉默不發帖也不回帖的人。
7、 表——不要 ; eg:表介樣——不要這樣 。
8、 偶——我 。
9、 滴——的; eg:偶滴家——我的家 。
10、 弓雖——強 。
女子弓雖——好 強 。
走召弓雖——超 強 。
11、 粉——很、非常 。
12、 木油——沒有 。
13、 哇咔咔 、咿呀咿呀(表語氣) 。
14、 贊——很好,很不錯 。
15、 斑竹——版豬——版主——斑斑 。
16、 涅——呢 。
17、 銀——人——淫 。
18、 一哈——一下 。
19、 「統一」——「刷牆」,「掃樓」的同義詞。也就是整個版面都是你的回復,一種被譴責的行為。
20、 XXXX的說——一種動詞後置,比如吃飯的說 。
XXXXing——XXXX進行中,正在XXXX。比如上網ing 。
⑹ 為什麼元現在叫米聽著不爽,感覺侮辱了我們中華文化
贊同。
我深有同感,覺得真TM別扭!唉,臟話都出來了(╥﹏╥)
希望採納,謝謝!
⑺ 錢幣市場說的米是什麼單位
朋友,什麼單位都不是,多少米,實際指的是「多少元」,一米即一元。比較含蓄的說法。你的明白?
⑻ 一米是多少錢
米是長度單位,並不是貨幣單位,但是在生活中,有人通常把1元錢稱作1米,10元錢就稱作10米,所以說1米通常代表著是1元錢。
長度常用單位
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飛米(fm)。
(1)公里
公里又稱千米,是個長度單位,縮寫為「km」,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
(2)米
國際單位制的長度單位「米」(meter,metre)起源於法國。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 — 米,1791年獲法國國會批准。為了製造出表徵米的量值的基準器,在法國天文學家捷梁布爾和密伸的領導下,於1792~1799年,對法國敦克爾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進行了測量。1799年根據測量結果製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鉑桿(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桿兩端之間的距離定為1米,並交法國檔案局保管,所以也稱為「檔案米」。這就是最早的米定義。
(3)分米
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4)厘米
厘米,長度單位;英文:centimetre(s),簡寫(符號)為:cm。有關厘米的單位轉換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5)毫米
毫米,又稱公釐(或公釐),是長度單位和降雨量單位,符號㎜。1毫米相當於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為「毫」的字義)。進制關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6)微米
微米是長度單位,符號 [micron],讀作[miú]。1微米相當於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此即為「微」的字義)。換算關系如下:1微米(μm) = 1 000納米(nm) = 0.001毫米(mm) = 0.000 1厘米(cm) 。
(7)納米
納米(符號為nm)是長度單位,原稱毫微米,就是10-9米(10億分之一米)。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樣,是長度的度量單位。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單個細菌微生物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顯微鏡測直徑大約是五微米,也就是五千納米。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一根頭發的直徑是0.05毫米,把它徑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一納米。也就是說,一納米大約就是0.000001毫米,納米科學與技術,有時簡稱為納米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