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央行發行過多貨幣怎麼辦

央行發行過多貨幣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12-09 08:52:44

『壹』 貨幣發行過多為什麼會引起通貨膨脹呢

貨幣超發,市面上流通貨幣變多,假設原本一艘火箭2億,沒人買得起,現在貨幣超發每人都買的起了,火箭從2億漲價到20億,這個漲價就是通貨膨脹。

貨幣超發人民突然變得有錢了,能買得起東西的人多了,但是東西數量不變,當需求上漲供應保持不變,就會導致物價上漲。

央行每年都在印刷鈔票,與其他印刷出來的紙幣相同,如果央行超發,超發的貨幣直接進入國庫,然後給各級政府以及官員發工資,或者進行棚改戶政策進入拆遷戶手裡,拆遷戶或者官員消費,即可進入市場。

(1)央行發行過多貨幣怎麼辦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

①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

②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③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④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

⑤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才是通貨膨脹。

『貳』 央行大量發行人民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貨幣超發43萬億元「央行加息其實來的太晚了,貨幣超發已經那麼嚴重,早就應該實施收緊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看到包括綠豆、姜、蒜、辣椒在內的農副產品輪番上漲其實都是央行貨幣超發的結果,多餘的錢在市場中亂竄,多年累計起來的過量貨幣已經給中國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通脹風險。」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CPI同比上漲3.6%漲幅創下23個月新高;當月食品價格更是同比漲幅高達8%。那麼,CPI的同比逐步增長是否是由貨幣超發引起的呢?「通脹無論何時何地皆為貨幣現象」——這是貨幣學派創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經典名言。按照貨幣學基本原理,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每增長出1元價值,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也應該供給貨幣1元,超出1元的貨幣供應則視為超發。而在新興市場國家由於市場化改革等原因,資源商品化過程加劇,廣義貨幣供應量適度高於經濟發展GDP增長也是合理的。但過高的貨幣供給卻極易帶來通脹。通貨膨脹與貨幣超發之間存在的關系也得到眾多中國學者的認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家周其仁近日即在其博客中警示「貨幣老虎越養越大」。據統計,2009年底,我國33.54萬億元的GDP規模,是1978年3645.2億元GDP規模的92倍。但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M2,廣義貨幣=流通中現金+銀行活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為705倍。吳曉靈直言:「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根據官方數據,2000年,我國GDP總量為8.9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3.5萬億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萬億元,而到了2009年,我國GDP總量為33.5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0.6萬億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萬億元。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之間的比例在進一步加大。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余額已經達到了69.64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央行操作獨立性不足?有學者認為,近年來的貨幣超發,其最大的誘因,是金融危機爆發後帶給中國的通貨緊縮之憂。2008年12月,時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經濟學家樊綱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曾暗示稱:「央行掌握貨幣發行權的時代,要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也並不容易。」這意味著在經濟危機之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即有通過超量的貨幣發行來托住經濟增長的想法。由此,200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的「爭取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7%左右」目標,最終卻是以增長27.7%表現出來的,高出10個百分點。有學者認為,正是央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過去30年(特別是近10年)央行「積極」推動貨幣超發的情況推向了極致。吳曉靈在解釋原因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過去那麼多年出現貨幣超發的情況,存在央行調控不到位的問題,一方面央行自身有一個成熟的過程,調控技術逐漸成熟的。另一方面,我國的央行操作獨立性還有待與提高。」但吳曉靈也表示,中國的央行不可能在指定貨幣政策的時候有獨立性。「中國的央行是內閣成員,在操作上如果有更強的獨立性,我認為調控起來可能會更好一些。」雖然吳曉靈認為過去30年相當超量的貨幣都被新增商品(資源、土地等等)的市場化吸納,但她仍然無法接受目前央行實行的超高的貨幣供給是「理所應當」、是「合理」的。吳曉靈建議,如果中國政府將「十二五」規劃期間GDP增速下調到7.5%~8%之間,未來幾年的CPI控制目標上調到4%,那麼未來幾年廣義貨幣增長率應該控制在13%~14%以下來應對流動性泛濫。從未來兩年的央行貨幣政策來看,逐步收緊貨幣供應增幅並消化過多貨幣供應是當務之急。如何消化超量貨幣如何消化超量貨幣?這是一個極為復雜而難解的問題。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人民幣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形成從跨境貿易結算的結算貨幣進而成為各國的儲備貨幣,如果這樣的話,從長期來看是否就並不需要擔心超量人民幣的出路問題了呢?此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曾擔心人民幣國際化之後會對央行控制國內信貸規模產生影響。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境外人民幣增多的話,對於央行調控廣義貨幣會產生影響,考驗央行調控能力。」但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國際化來化解貨幣超發既不現實也不可行。吳曉靈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要計算貨幣供應量只能以國內的通貨膨脹目標為主,調控該國的貨幣供應量要通過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如果要加入國際流通因素來衡量或調控貨幣供應量則難以做到。周其仁則在其博客中坦言,根據中國改革的早年經驗——「水多了加面」,比較合理的政策組合似乎應當是:或動員更多的資源進入市場,以消化源源不斷超發的貨幣;或減慢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須嚴格控制貨幣的超發

『叄』 經濟學中原理九當政府發行過多貨幣之時,物價會上升問題。

問題一:導致物價上漲的因素有很多,我國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結構的失衡,也就是高儲蓄率和低消費率。直接原因就是貨幣的超發,據統計我國貨幣對GDP的比率將近百分之二百,是世界第一。
問題二:為什麼要發行貨幣呢?對於我國,發行貨幣有以下幾個原因:1.經濟增長正常的需要,我國經濟增長率那麼高,發行貨幣是必須的,不然沒法增長 2.出口順差太大,外匯儲備太多,而外匯必須要換成人民幣才能在境內使用,那麼央行只能發行貨幣了3.政府實施各種貨幣政策,其中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時需要發行貨幣
問題三:由第一種原因導致的貨幣發行不會帶來貶值,因為有閑置資源消耗這些貨幣。而對於第二種原因,中國的「雙順差」很大,人民幣只會升值。這里說一下,「相對」通脹率才會影響匯率,如果國內通脹率很高,而國外通脹率更高的話,那麼人民幣是升值的。對於第三個原因,那要看政府期望的調控目標了,如果他想讓人民幣貶值而不估計其他,大可發行貨幣。
問題四:政府幹預匯率的手段有很多,總的來說分為需求和供給管理兩方面。具體比如調整利率、存款准備金率、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啊,等等,有很多。順便說一下,很多國家政府都是希望貨幣貶值的,幾乎沒哪個政府喜歡自己的貨幣升值。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點幫助。

『肆』 央行發行過量貨幣 如何產生不良影響

央行發行貨幣主要還是國內流通,貨幣量增多會導致國內物價上漲,存在通脹風險。通脹過程中,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增加,企業紛紛倒閉,失業率上升。
就統計數字講,貨幣總量增加會拉高CPI,GDP。

『伍』 貨幣發行量不是越多越好嗎發行過多會造成什麼壓力呢

央行的貨幣發行量不是越多越好,發行過多是一個感覺,央行貨幣發行不是隨意發行的,需要與GDP增速匹配,物價因素、宏觀調控、匯率政策等多方因素。如果發行過多,必然導致物價上漲,經濟過熱、匯率貶值等多方影響。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用社會,貨幣的發行是有發行、調控、監管等一些列體系來完成的,需要衡量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要考慮物價、匯率、債務、社融等綜合因素,需要科學衡量是否超發。

『陸』 貨幣發行過量,超發的貨幣都去哪兒了


摘要


1貨幣持續寬松,卻沒能推升通脹。日本貨幣持續寬松,嘗試了幾乎所有非常規貨幣政策,但通脹長期保持低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超發的貨幣並沒有流入商品領域。如果比較日本居民工資以及物價走勢我們會發現,日本通脹雖然很低,但是工資漲幅更低,甚至遠遠跑輸了通脹。


2超發的貨幣去哪兒了?雖然日本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貨幣趴在銀行的准備金賬上,流出去的貨幣有一部分被企業存了回來,還有一部分貨幣則流向了日本的股票市場。2010年日本寬松加碼後,雖然經濟沒有很明顯的起色,但股票市場大幅上漲。


3貨幣為何流向了資產領域?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貧富分化。無論從收入角度,還是從財富角度,日本的貧富分化問題都是在不斷加劇的。在貧富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超發的貨幣更容易推升資產類商品的價格,卻很難推升普通消費品價格。而且即使貨幣超發對消費品價格有影響,也存在一定的滯後效應,如果用黃金價格走勢來代表貨幣超發程度,從貨幣超發到通脹回升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1 貨幣持續寬松,卻沒能推升通脹


日本90年代地產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為了應對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不斷調低政策利率,在政策利率降至0後,陸續進行了量化寬松、購買風險資產、收益率曲線控制等幾乎所有非常規貨幣政策。


但對物價的刺激作用卻不明顯,1999年9月政策利率到零之後,日本仍然有一半以上的月份CPI同比是小於0的。


所以貨幣超發是否會推動通脹,還是要看貨幣的流向。在貧富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超發的貨幣更容易推升資產類商品的價格,卻很難推升普通消費品價格。而且即使貨幣超發對消費品價格有影響,也存在一定的滯後效應,如果用黃金價格走勢來代表貨幣超發程度,從貨幣超發到通脹回升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柒』 央行盡可能多的發行貨幣,人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錢,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不對,最起碼是不準確的。
准確地說央行盡可能多的發行貨幣,人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貨幣」,這就對了,而這里的「錢」其實可以理解為貨幣的購買力。
因為貨幣只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貨幣的價值並不在於它本身的價值,而在於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舉個例子來說,一張100元紙幣,只是一張印刷著水性油墨的特殊紙張,所以這張紙本身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這張100元紙幣可以買來20斤蘋果,那麼20斤蘋果就是這張100元紙幣所代表的購買力。
如果央行發行的貨幣量過多,那麼就會導致通貨膨脹,也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超過了市場上商品的價值。例如此時,100元紙幣只能買來10斤蘋果,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也就是我們說的錢「毛」了。
如果一個人的月工資是1000元,通貨膨脹前這個人每個月能賺1000/100*20=200斤蘋果,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他每、個月只能賺1000/100*10=100斤蘋果。人們賺了貨幣是要用他們來支付吃穿住行等花銷的,而人們不能吃貨幣、住貨幣、穿貨幣。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人們用固定的收入所能買到的吃穿住行等商品和服務量就會減少。這時就是說人們賺到的貨幣數量雖然不變,都是1000元,但是這1000元所代表的購買力是完全不同的。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降了,其實是人們得到的「錢」(購買力)更少了。

『捌』 央行向市場投放貨幣過多引起市場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

方法很多,可以提高利率,提高銀行准備金額度,這樣可以降低貨幣的乘數效應,還可以通過發行國債,從百姓手中收回一部分流通貨幣。提高利率是比較常用的貨幣政策...

『玖』 央行發行大量國債,對於社會資金流動有什麼影響

從目的上來看,發行貨幣是為了增加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量,適用於經濟蕭條時期,刺激需求,擴大就業。而發行國債的目的是彌補財政赤字,籌措建設資金,減少市場中的流動資金,抑制消費需求。

從影響上來看,過量發行貨幣會直接引發通貨膨脹。而發行國債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是間接,但減少國債發行量卻能有效抑制通貨膨脹。

從成本上來講,國債肯定要比直接發行貨幣更節省成本。

難或者重大損失時,若無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渠道,則極有可能喪失償債能力。比如新冠狀疫情期間,多家企業倒閉,金融機構受重創。所以企業和金融的違約風險比政府的違約風險大。

而國債是由國家來償還債務。在市場經濟國家,國債是政府發行。通常,國家不容易發生經濟體系完全破壞的情況。所以政府具有較強的清償能力,國債則被認為不存在任何違約風險,幾乎為零風險投資。

熱點內容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怎麼樣 發布:2025-07-04 22:31:50 瀏覽:276
歷史最大成交量的股票 發布:2025-07-04 22:31:39 瀏覽:594
新的科技概念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4 22:03:03 瀏覽:98
807金融學考什麼 發布:2025-07-04 21:56:24 瀏覽:776
債券基金保險哪個好 發布:2025-07-04 21:49:58 瀏覽:689
理財類保險退保扣多少 發布:2025-07-04 21:46:29 瀏覽:350
股市中火雞市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4 21:34:17 瀏覽:386
期貨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4 21:32:26 瀏覽:928
全盛汽車金融超市加盟費多少 發布:2025-07-04 21:25:14 瀏覽:366
貨幣基金從哪裡學起 發布:2025-07-04 21:22:40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