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化有什麼作作用

貨幣化有什麼作作用

發布時間: 2022-12-10 03:22:06

A. 絲綢貨幣化的功能和作用及其歷史演化過程

從公元前4世紀起,通過那些用黃金、象牙、馬匹或寶石交換絲綢的商人,絲綢開始到達希臘世界。在通往羅馬帝國的邊界上,絲綢成了估算不同產品價值的貨幣標准。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欣賞高質量的中國商品,因而不遺餘力地在地中海盆地種植桑樹和飼養桑蠶。薩珊王朝的波斯控制著運往歐洲和拜占庭的絲綢貿易。據第一個得到絲綢的希臘人斯特拉波所說,希臘語中「絲制的」這個詞是"σηρικός"。它來自「賽里斯」(Seres,Σῆρες)這一名稱。希臘語衍生出拉丁語"sericum"、古英語"sioloc",以及中古英語里的"silk"。公元前4世紀以後希臘人以及之後的羅馬人以「賽里斯」稱古代的中國。

B. 什麼是經濟貨幣化,它的作用和影響是什麼

市場經濟體制是指以市場機製作為配置社會資源基本手段的一種經濟體制。它是高度發達的、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大商品經濟,其最基本的特徵是經濟資源商品化、經濟關系貨幣化、市場價格自由化和經濟系統開放化。市場經濟體制(主要是指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職能,只能作為經濟運行的調節者,通過投資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利率、匯率、稅率,對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
所謂經濟貨幣化是指經濟過程通過貨幣來實現和推動。首先,商品生產要以貨幣流通為先導,貨幣是推動生產的重要杠桿。在生產要素商品化的前提下,生產者不首先掌握一定量的貨幣,生產要素的結合就不能實現,再生產就難以進行。貨幣數量的多少,也會對再生產產生重要影響。貨幣供應過少,產品不容易實現貨幣價值,反之,貨幣供應過多,將會助長生產擴張、價格暴漲等。 貨幣供應的結構與流向,代表了經濟財富的分配,影響各類資產和生產要素在各部門的分配比例,從而影響各部門的協調發展。各種生產要素的價值,藉助於貨幣來衡量,這是實現生產要素結合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用統一的貨幣為尺度,才能比較各中生產要素在各部門、各經濟主體投入的效益,從而選擇確定最佳方案,提高經濟效益。其次,在分配方面,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都需要藉助於貨幣來進行。國家、企業、個人,都以貨幣形式參與國民收入的分配。經過分配,在流通領域形成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再次,在流通領域,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聯結著生產與消費。
近年來,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濟貨幣化過程大大加快了,尤其是在流通領域、投資領域、分配領域、消費領域、農村經濟的貨幣化方面,有了明顯提高。貨幣收支結余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貨幣收支的增長速度,反映了實物資產向貨幣資產轉化進程的加快。貨幣資產是流動性最強的一種資產。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可以隨時轉化為其他各種資產。以貨幣形式保存財富最為方便。 接著,再來看看資產貨幣化。資產貨幣化後,資產的自然價值與其社會價值相分離,並使其社會價值所含的財富能量匯入到全社會的總能量之中,更有利它的流動,和發揮它們的效率。從我國現實的實際情況看,資產貨幣化可使閑置的資產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增強資產的流動性,進而促進資產利用率的提高。具體來說:
1、資產貨幣化可以變閑置資產為有用的資產。資產貨幣化,可以刺激人們盈利觀念的興起,刺激人們強化的增殖動機。當社會某一主體,或企業、或個人手中掌握一定量貨幣而不使用時,就意味著社會上有價值相等的商品物資無人購買、利用,從而處於閑置狀態。如果閑置物資超過了社會必要的、正常的應付生產和市場供應之需的物資儲備量,就意味著是一種浪費。資產貨幣化就可以使有使用價值的資產能充分發揮其效用。資產貨幣化,使資產所有者可以隨時把貨幣拋放出去,收取租金或利息。這將有助於帶動閑置物資的運轉。
從金融部門的角度看,通過各種途徑,把閑置貨幣聚集起來,形成巨額的貨幣資財,貸放給一些企業,這些企業可以用貨幣去購買相應的處於閑置狀態的物資,使之作為現實的生產要素發揮作用,由此相對擴大生產規模,進一步增加人們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環。而且,金融部門的這種聚資方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它並不影響企業和個人使用自己的資產。這是因為,客戶在銀行的存款,會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存款余額。存款人是此存彼取,此取彼存,而不會把存款提光。資產金融在不觸動資產所有者的所有權的條件下,為充分利用這些資產提供了可能。
2、資產貨幣化可以促進資產的優化配置。不同企業乃至不同的個人,由於佔有的生產技術條件、環境以及經營管理能力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決定了各自利用所佔有的資產會產生極不相同的經濟效益。由此產生了資產優化配置的要求。按照經濟效益的原則,各資產所有者或佔有者,並不要求直接使用各自的資產,直接使用各自資產有礙整個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
資產的貨幣化,特別是開放金融市場,可以促資產向經濟效益高的部門和企業流動,從而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以股票為例,股票不能還本,如果股票不能買賣,那就意味著股份企業永久地佔用了股票所有者的資產。如果股票所有者想更換自己的投資領域,選擇盈利性更強的資產,就會遇到困難。為了不影響資產所有者調整自己的投資選擇,通過開放金融市場,允許股票的自由買賣,可以保證所有者的優化選擇權。由於形成了投資優化的重要機制。

C. 經濟貨幣化對一國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與影響

首先得了解貨幣的功能啦,三大:1儲值功能2計價功能3交易媒介功能。推動經濟的貨幣化的作用有以下幾點:1可以擺脫自從金本位時代以來以黃金做為交易媒介的弊病,就是攜帶不方便,交易不方便的問題。2貨幣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較容易體現各個國家貨幣的貶損程度,可以反映匯率。因為固定匯率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只有少數幾個金融行業超級發達的國家才能做到。3貨幣化對國家控制金融經濟政策有幫助,可以不斷發行新幣銷毀舊幣,而且可以有效的發揮貨幣政策的功效,比如說增發新幣,可以部分刺激國民經濟。當然還有其他的功能在此就不贅述了,還有點事情得走了。

D. 住房分配貨幣化的作用

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是住房分配製度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其目的是為了逐步實現住房商品化,社會化,從根本上滿足職工合理的住房需求,提高人們的居住水平,改善住房條件。
從短期而言,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是新舊分配住房制度轉換的關鍵環節,有利於停止住房福利分配,減輕政府和單位在住房問題上的經濟負擔,實現住房由福利分配向貨幣工資分配的轉軌。
從中長期看,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將從根本上推動住房商品化、社會化的進程,促進對現行住房分配製度的改革。可以說,這對於進一步增強廣大職工對住房的有效需求,啟動住房消費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整個房地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從長遠看,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將產生影響.

E. 舉例說明貨幣的五項作用

一、貨幣供應、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

(一)貨幣供應

1. 貨幣供應量的內涵和外延

根據傳統的定義,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在現代的意義上,貨幣供應量是一個國家某一時點上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貨幣和執行貨幣職能的金融資產的總和。從統計上看,貨幣供應量包括中央銀行的現金發行和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現金具有絕對的流動性,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的流動性較低。

貨幣層次的劃分:世界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以便中央銀行控制有所側重,具體為:

M0=現金(通貨)

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儲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M4=M3+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

M5=M4+政府短期債券和儲蓄券

M6=M5+短期商業票據

其中,對M1到M3的監測和調節被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所採用,比如美國聯邦儲備體系最看重M2,英格蘭銀行則注意M3,而日本銀行強調的是M2+CDs。

2.決定貨幣供應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是決定貨幣供給的主體:傳統和現代貨幣理論有的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有的認為是內生變數。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承認,貨幣供應量並不僅僅取決於中央銀行的意願和決策,也取決於作為貨幣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的行為決策,貨幣供應量主要是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創造出來。因為,第一,現代的現金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個別國家由財政部發行)。第二,商業銀行本身具有存款貨幣的創造能力;第三,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能力受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銀行直接決定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

(二)基礎貨幣

1. 基礎貨幣的定義

指流通中的現金加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表現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是貨幣性負債總額。根據復式記賬原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是,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凈額+政府債權資產凈額+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其他金融資產凈額。

中央銀行資產總額增減帶動基礎貨幣量增減:在中央銀行的資產中,項目之間此增彼減,基礎貨幣量的變化則取決於各項資產增減變動相互抵消後的凈值。基礎貨幣是社會各金融機構創造信用的基礎,因為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變動制約著銀行信用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增減變動;中央銀行可以借創造基礎貨幣的多少,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2.影響基礎貨幣量變動的主要因素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性負債,並對應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資產。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政府的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其他因素。其他資產與基礎貨幣量反方向變動。

中央銀行對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對外資產負債取決於經濟中各部門對外的經濟活動,如商品的進出口、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等。財政的收支活動與國家預算及財政政策的執行緊密相關,對於這兩個因素,中央銀行只能借其他的政策措施間接控制。中央銀行能夠直接決定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增減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

(三)貨幣乘數

1.貨幣乘數的定義

指中央銀行投放或收回一單位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機制,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即 m =ΔMs/ΔB 其中, m表示貨幣乘數,ΔMs表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值,ΔB 表示基礎貨幣的變化值。

貨幣乘數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即使在短期內也是經常發生變化的。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節和控制影響這些被觀察和預測到的因素。

2. 決定貨幣乘數的因素

包括 通貨比率或現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其中,現金比率c的變化對貨幣乘數有兩方面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上升,則導致貨幣乘數變小,反之則反是。

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的因素:現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現金購買或用支票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多少,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地下經濟規模的大小,社會的支付習慣,銀行業即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眾的資產偏好,銀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眾通貨膨脹預期。超額准備要受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即生息資產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備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法定準備金率為中央銀行決定。所以貨幣乘數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以及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同方向正比例的變動關系。只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個人等的經濟行為較為穩定時,貨幣乘數值的變動幅度和變動趨勢才能保持相對穩定。

二、貨幣政策標的

(一)貨幣政策標的含義

所謂貨幣政策的標的,即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是指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實施中為考察貨幣政策的作用,在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和最終目標之間設立的一些過渡性指標。這些過渡性指標的預期實現值,一般被稱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二)貨幣政策標的選擇及其原則

貨幣政策標的的選擇是制定貨幣政策的關鍵性步驟。適宜的貨幣政策標的,一般要符合可控性、可測性、相關性、抗干擾性和適應性五個原則。

(三)可選擇的貨幣政策標的

1.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穩定幣值之間的較高相關性:基礎貨幣數量變動會直接改變借款主體的金融資產總量及其結構,致使貨幣供給總量發生波動,從而影響市場利率、企業部門和家庭部門的預期及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對比關系,拉動物價水平上升或抑制物價水平下降,從而把物價水平穩定在貨幣政策目標的均衡值域以內。

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作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基礎貨幣的發行要受資產負債表上各科目變動的影響,如資產方的中央銀行對財政和商業銀行貸款,以及黃金外匯占款;負債方的中央財政金庫存、郵政儲蓄存款等項目。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再貸款和再貼現影響對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中央銀行未必能完全控制財政借款,因為財政的先支後收、支大於收透支方式,迫使中央銀行被動地增加貨幣發行,但可以預測財政借款的變動趨勢。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基礎貨幣是較好的貨幣政策標的。

2.利率

選擇利率作為標的的考慮:經濟貨幣化程度較高國家主要盯住以國庫券利率為代表的短期利率。國庫券是紐約、倫敦等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交易對象。政府對它的買賣可以傳導影響整個市場利率。短期利率的另一個代表是再貼現率,它是一種官定利率,反映了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政策意圖。由於中央銀行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觀察到貨幣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結構,而且再貼現率、國庫券利率以及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等本身都為中央銀行自主決定,因此利率具有很好的可測性、可控性。同時,利率為經濟運行所決定,也反過來影響經濟的運行,所以與經濟運行的相關性也很好。

利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不足之處:影響利率的因素很多,除貨幣政策調節外,資本收益率、企業和居民行為預期,甚至某些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成為市場利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所以,人們很難准確判斷和區分利率的變動是金融政策的效果,還是其他偶然外生效果;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中央銀行能夠觀察和控制的是名義利率,而不是實際利率,而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之間又有很大的背離,這就降低了利率作為觀測指標的有效性,這就需要其他指標來彌補利率的不足。

3.貨幣供應量

選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首先,現代信用社會,社會經濟活動可以抽象為實物運動和貨幣運動兩個過程,貨幣運動與實物運動的不相適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其次,貨幣供應量的各層次分別反映在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可以進行測算和分析。第三,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標的比較便於操作,所以它具有相關性、可測性和可控性。

4. 存款准備金

選擇存款准備金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中央銀行能夠容易地從自身的賬目中計算匯總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總量,也能夠從商業銀行的定期報告或特別報告中計算出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數據。中央銀行有權制定和更改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所以該指標可控性和可測性很強。

存款准備金為標的的局限:商業銀行保有多少超額准備金取決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情況和行為決策,中央銀行對其只有間接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同時,貨幣乘數很不穩定,難以准確估測。其可控性和相關性不足。

5. 股權收益率

選擇股權收益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 J·托賓等經濟學家認為,應當以股權收益率替代利率。所謂股權收益率是指投資於企業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率。他們認為,貨幣供給增加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水平,這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主要途徑。現有投資品的價值與股權資本在證券市場中的價格以及股權收益率的變動密切相關,以股權真實收益率的變動作為一個指標的明顯優點,在於它的變動可以隨時捕捉和觀察。方法就是將股權資本的市場價格指數與新投資品的價格指數相比較,如果貨幣政策能使前者的增長幅度大於後者,則說明中央銀行採取了鼓勵固定資產投資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不過,由於股權收益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本身還存在許多未澄清的問題,而且也只適用於以直接融資為主體且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國家,因此迄今為止並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一)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基本問題

指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作用過程,即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各種措施的實施,經濟體制內的各種經濟變數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生活。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能否有效地貫徹中央銀行的意圖、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不但取決於貨幣傳導機制自身的構成和規范程度,也取決於傳導機制所處的外部環境。

貨幣政策傳導過程。貨幣政策作用或傳導過程包括經濟變數傳導和機構傳導。經濟變數傳導的主線是:貨幣政策工具____貨幣政策標的____最終目標;機構傳導的體狀況是:中央銀行____金融機構(金融市場)____投資者(消費者)____國民收入。這兩條鏈條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即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直接或間接調節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和金融市場的融資條件(數量、利率、政策等),進而控制全社會貨幣供應量,使企業和個人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整個國民收入也隨之變動。

四、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應

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控效應,主要是通過中央銀行確定適宜的貨幣政策目標,選擇相應的貨幣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標的,最後作用於與貨幣政策目標相應的實際經濟變數等一系列復雜過程而實現的。

(一)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貨幣政策在其作用空間對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促進程度。其一,貨幣供應總量和結構及其變動與宏觀經濟總量調控和結構優化之間的相關程度,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實質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優化所起的作用是大是小;其二,中央銀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住貨幣供應量。

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即貨幣供應量與實際經濟變數緊密相關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規范、順暢,貨幣政策應該是有效的。但從實踐來看,貨幣政策仍具有局限性。

一般認為,導致貨幣政策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

1.貨幣政策時滯

貨幣政策時滯是指貨幣政策從研究、制定到實施後發揮實際效果全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主要包括認識時滯、決策實時滯和效應時滯。時滯是客觀存在的,其中認識時滯和決策時滯可以通過各種措施縮短,但不可能完全消失;效應時滯則涉及更復雜的因素,一般是難以控制的。時滯的存在可能使政策意圖與實際效果脫節,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2.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

貨幣流通速度變動是貨幣主義以外的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限制貨幣政策效應的因素。他們認為,貨幣流通速度對貨幣政策效應的重要性表現在,貨幣流通速度中的一個相當小的變動,如果未曾被政策制定者所預料並加以考慮,或估算這個變動的幅度時出現小的差錯,就有可能使貨幣政策效果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可能使本來正確的政策走向反面。從而給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帶來限制

F. 公司貨幣化是什麼意思

有關貨幣化的定義比較多,大致有幾種:

(1)是指作為交換手段的貨幣作用大大加強,貨幣的作用滲透到各個經濟領域和環節,隨著轉軌進程的基本完成,貨幣對經濟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2)是指一國國民經濟中全部商品和勞務的交換,以及包括投入和分配在內的整個生產過程通過貨幣來進行的比重和這個比重變化的趨勢。

(3)是指貨幣經濟向非貨幣經濟領域的擴展,即一國生產、流通和消費中通過貨幣來進行交易部分所佔比重不斷提高的趨勢。

(4)自貨幣產生以來,經濟體系便從純粹的實體經濟運行,逐步演變為實體經濟和貨幣經濟的交融運行,這個過程被經濟學家們稱為"經濟貨幣化"。

隨著經濟貨幣化程度的加深,信用的發展以及各種金融工具的出現,整個經濟的金融性日益突出,這就是所謂的"經濟金融化"。

而我國的貨幣化改革是指:

將以前很多的事業機關的福利比如說公車這種改成貨幣補貼,就是自己開私車上班,公司補給你一定的油費,這樣可以節省汽車的維護費用和購置費用,提高效率。這一類型的改革還包括房子的補貼,職務消費等等

G. 2為什麼說貨幣化對推動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貨幣是用來促進社會發展的,不是用來標榜財富的

多一個角度看世界
5天前
[146]貨幣是用來促進社會發展的,不是用來標榜財富的

貨幣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流動的貨幣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

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貨幣,附加了信用的交易等價物,酋長用它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解決以物易物的麻煩。居民們交易的時候,也會遇到麻煩,居民賣的東西換成了貨幣,想立刻把貨幣換成需要的東西,結果那東西賣完了,今天沒有了,於是剩下在手裡,酋長說,你繼續留手裡,明天繼續交易。在酋長的信用下,貨幣在明天可以交易,成為了事實。於是,有了儲蓄。這樣的情況多了,越來越多的貨幣在居民手裡,市場上的貨幣不夠了,沒有辦法,於是,酋長又去哪裡弄了一些貨幣,來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樣的情況越演越烈,酋長只要人在,就保證貨幣可以繼續用;居民也認為只要酋長在,貨幣就可以繼續用;市場上的貨幣按需求,越來越多,居民手裡的貨幣,也越來越多;酋長也尋思著,這樣不對啊,雖然有好處可是也有壞處。

市場需要貨幣,不管居民儲蓄了多少貨幣,市場的貨幣不能少。因為人要吃飯要穿衣要睡覺,電影可以不看,的士可以不坐。人能夠過上看電影,坐的士的生活,那叫社會發展;而後又無法看電影坐的士,那叫社會倒退。抬個杠,有人說「少部分人的生活倒退,不叫社會倒退」,那你總得承認,如果之前有80%的人能夠看上電影坐上的士,現在將到70%,這是整個社會的生活倒退吧;之前有80%的人收入5000,現在這80%的人收入降到了4000,這能不叫生活倒退嗎?工作沒有變,生活水平卻下降了。所以,市場上流動的貨幣不能少,為了將「80%的人能夠看上電影」發展到「90%的人能夠看上電影」,這10%部分的貨幣必須增加,而不是減少。

市場上流動的貨幣數量,從多到少,是一個過程。賣家們只能後知後覺,當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務銷量越來越少,就會懷疑自己的定價是否定高了,試著減低價格,這樣的行為會帶來連鎖反應,大家互相降價,來爭取市場上越來越少的流動資金。因為行情不好,賣家們越來越不想投資了,紛紛倒閉清算過緊日子。這又加劇了市場上流動資金的減少。

市場上流動的貨幣不能少,但是總有居民從市場上流動的貨幣,抽出並放入儲蓄。這樣,市場上的貨幣還是不受酋長控制地變少了。酋長能怎麼辦?要麼增加市場上的流動貨幣,要麼想辦法降低居民的儲蓄意願,而這兩件事情都存在巨大的風險。現在的美國以及歐洲,居民們正在承擔著政府「降低居民的儲蓄意願」政策的果實,是苦是甜?誰知道啊!而增加流動貨幣,恐怕只有新增貨幣才能辦到,這又會導致通貨膨脹。

總之,社會經濟要發展,市場上流動的貨幣只能增不能減。

那麼,市場上的貨幣流動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呢?顯然不是。像我這樣買個蘋果手機iPhone12都需要考慮一個月的人,是無法想像你們只考慮1分鍾的人是這么掙錢的。但是,在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他的現金流得越快,賺得越多,就算是微利,只要一個月流動資金快幾倍,他還是有錢掙的。錢掙了不需要花,就又變成了儲蓄。這無異於像在人體里抽血一樣,從經濟中抽血。市場上的物價定價非常關鍵,物價定高了或者低了,都會引發混亂。有沒有不讓物價混亂的方法呢?目前只有期貨能夠穩定物價,也就只此一個方法。

期貨,其實屬於計劃經濟。計劃經濟能夠穩定物價,能夠計劃好買賣雙方如何分擔風險,是個好方法,可惜目前整個世界的高層都沒有意願在底層實行計劃經濟,所以人們看到的期貨也只有石油期貨等非常少的種類了。居民為什麼會儲蓄?居民是為了在未來買車買房買教育服務,下個月的糧食,明年的糧食等等等,這些都是原因,這些原因跟一個國家為了明年要用石油,而買石油期貨,是一樣的。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為了消除相應的風險。

貨幣不是用來標榜財富的。

社會上有個很壞的風氣,這個風氣整個世界都有,那就是非常喜歡用一個人有多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富有程度,非常錯誤的行為,會毀掉年輕人的貨幣觀點;他們把富人的股票,房產,車輛,等等都折算成貨幣,然後都用貨幣標注出來。可是,你看過哪個富人的財富是只有貨幣的?就整個世界范圍來看,富人們有錢了都會買成房子,股票等各種可以應對未來任何風險的財產,而不會只有貨幣;富人們手裡的貨幣有限,占個人財富的比例是非常小的。這個比例值,勝過大部分不負債的人。反過來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富人學習呢?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像富人一樣的分配財富呢???

貨幣是用來促進社會發展的,不是用來標榜財富的。

2020年10月25日

-----------------------------------------------------------------------------------

原創聲明:所有的原創文章未經本人許可,不得用於商業用途。傳統媒體、網路媒體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屬於侵權行為。本人已實名認證。本人常用網路ID:多一隻眼睛看世界、多一個角度看世界。想讀到更多我的文章的讀者關注我。

H. 什麼叫貨幣化改革

就是發錢不發物。

比如將福利費直接納入工資核算發放,以前講過節物資,以後估計全是摺合成錢放工資裡面一起發,可能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工資水平增加(虛增)以後計提個人所得稅。

將以前很多的事業機關的福利比如說公車這種改成貨幣補貼,就是自己開私車上班,公司補給你一定的郵費,這樣可以節省汽車的維護費用和購置費用,提高效率。 這一類型的改革還保護房子的補貼,職務消費等等。

(8)貨幣化有什麼作作用擴展閱讀:

經濟的貨幣化程度高,意味著社會產品成為商品,其價值均通過貨幣來表現與衡量,商品和勞務均以貨幣為尺度進行分配。貨幣的作用范圍大,推動力和調節功能強;反之亦然。

商品流通需要以貨幣為媒介打破實物交換在時間、空間和對象上的限制,從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場;所有商品和勞務都在市場上用貨幣購買,可以擴大價格的覆蓋面和作用場,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生產和流通的引導、促進及調節作用。

貨幣作用范圍的擴大和功能的強化,使國家可以充分利用貨幣形式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或宏觀調節。

熱點內容
國家對金融失信有什麼辦法 發布:2025-07-05 06:22:06 瀏覽:417
梁宏基金怎麼買 發布:2025-07-05 06:21:59 瀏覽:912
股市大咖怎麼預測 發布:2025-07-05 06:16:32 瀏覽:52
如何鍛煉理財思維 發布:2025-07-05 05:58:13 瀏覽:772
螺紋鋼期貨一天波動多少點 發布:2025-07-05 05:37:53 瀏覽:399
金融學要用數學的哪些知識點 發布:2025-07-05 05:35:39 瀏覽:567
基金紅利再投的份額什麼時候贖回 發布:2025-07-05 05:13:52 瀏覽:753
股票投資分析公司 發布:2025-07-05 04:55:01 瀏覽:958
基金持倉轉出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5 04:54:21 瀏覽:971
微創醫療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7-05 04:39:53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