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貨幣強弱如何判斷
㈠ 堅挺貨幣和疲軟貨幣是如何劃分的,有什麼依據
貨幣堅挺和貨幣疲軟是外匯中的術語,即貨幣在與外國貨幣的退還中處於強勢或弱勢地位。假設現在人民幣對美元比價是8:1,從今往後,人民幣比價不斷上升,逐漸達到7:1甚至更高,那麼就說人民幣堅挺,美元疲軟。
拓展資料:
貨幣堅挺一般就是指不貶值,各種因素都對其有影響,主要是國際貿易中的貨幣供求關系,但其根本是國家的經濟實力。
貨幣疲軟是反映資金供大於求、市場利率下跌的一種貨幣現象。實行銀本位制,因為銀本身具有內在價值,銀根疲軟一般不會直接轉化為物價上漲。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貨幣疲軟,是貨幣供給過多的結果,表現為商品供應少,而貨幣比較多,市場物價有上揚的趨勢。
有時,因生產和市場不景氣,經營者負債經營的收益率不高,也會產生貨幣疲軟的現象,此時,就會立即轉化為資金價格 (市場利率) 下跌。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Currency,CCY)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關於貨幣的本質仍然存在大量的爭論。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傳統上,貨幣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購買力的暫棲處;
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實際上,上述6條都屬貨幣的職能定義。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
㈡ 如何判斷外匯匯率的漲跌
判斷外匯匯率漲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標價法,另一種是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外國貨幣為標准,換算為相對數量其他幣種的標價方法。 直接標價方法中特定外國貨幣的數量不變,而其他幣種發生相應變化。如:1美元=1.5960加元變 為1美元=1.6050加元時,由於美元作為特定貨幣數量不變,加元數量增大,則說明美元升值而加 元貨幣貶值。當美元兌加元匯率變為1美元=1.58加元時,則說明美元貶值而加元升值。我國的人 民幣外匯牌價使用的就是直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數量的其他貨幣為標准,換算為相對數量特定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間接 標價方法中其他幣種的數量不變,而特定外國貨幣的數量發生相應變化。如:1英鎊=1.4550美元 變為1英鎊=1.4630美元時,由於美元作為特定貨幣其數量增大,英鎊數值量不變,則說明美元貶 值而英鎊升值。當英鎊兌美元匯率變為1英鎊=1.4450美元時,則說明美元升值而英鎊貶值。
但在實際應用中兩者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標價的形式相反,數值互為倒數而已。由於使用習 慣等方面的原因,國際外匯市場上兌美元匯率使用間接標價法的主要有英鎊、歐元、澳元和新西 蘭元等,其他大多數貨幣兌美元的匯率都使用直接標價法。
㈢ 外匯如何看漲跌 怎麼有效預測外匯漲跌走勢
此類事物有幾種:在外匯交易中,對於匯率漲跌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作為炒匯者除了對於基礎的外匯知識熟記之外,更要對匯率漲跌的判斷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相信部分的炒匯者對於匯率漲跌判斷都存在有一定的疑問,不知道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今天愛死磕就詳細的來了解一下吧!
最推薦的一種:率的上漲情況就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變多了,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種貨幣是上漲了。例如美元兌日元匯率由130變為134,就是美元上漲。相反的情況就是下跌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由0.90變到0.88卻不明白為什麼數值由大變小了,大家卻把這叫做歐元下跌。怎麼樣對匯率漲跌進行全面的判斷呢?造成國際外匯市場上匯率漲跌的原因就是由兩種標價方法造成的,即為直接標價法與間接標價法。
推薦理由:
1.
直接標價法是以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的外國貨幣作為標準的,在換算為相對數量其他幣種的標價方法。在直接標價法中特定外國貨幣的數量是不變的,而其他幣種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美元=1.5960加元變為1美元=1.6050加元時,由於美元作為特定貨幣數量不變,加元數量增大,則說明美元升值而加元貨幣貶值。當美元兌加元匯率變為1美元=1.58加元時,則說明美元貶值而加元升值。2.
間接標價法就是指以一定數量的其他貨幣為標準的,換算為相對數量特定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在間接標價方法中,其他幣種的數量是不變的,特定外國貨幣的數量是做相應的變化的。例如:1英鎊=1.4550美元變為1英鎊=1.4630美元時,由於美元作為特定貨幣其數量增大,英鎊數值量不變,則說明美元貶值而英鎊升值。當英鎊兌美元匯率變為1英鎊=1.4450美元時,則說明美元升值而英鎊貶值。
㈣ 如何判斷分析外匯趨勢走向
外匯交易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外匯走勢來進行做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趨勢交易。但是想要准確的預測出外匯走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預測外匯走勢?下面編者就來介紹一下外匯走勢的預測方法。
外匯走勢預測方法
常見的外匯走勢預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利用基本面數據分析外匯走勢。基本面分析者認為貨幣的強弱反映該國經濟狀況的好壞,其強弱雖可能受其他非經濟因素的干擾而有暫時的波動,或產生與經濟體質相反的走勢,但就長期而言,其價位終將回歸到與經濟狀況相稱的地步。基本面分析比較適合預測外匯中長期的走勢,以基本面分析來預測貨幣中長期走勢,如未來6個月、1年或2年尚稱適當,可是自金本位製取消,國際通行浮動匯率制度後,基本面以外的因素也或多或少會影響貨幣價格。
第二,利用外匯市場波動規律進行外匯走勢的預測。外匯市場的行情總的來說都是有其規律可循的,完全無規則的事情不會有人去做,盡管外匯市場的行情不會重復的走出第二次,但是後市行情的變化規律和之前行情的變化規律卻是相同的。投資者對外匯市場預測的前提是行情變化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的,投資者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來判斷行情則需要投資者能夠具備對實時行情的應對能力。
第三,利用技術分析手段預測外匯走勢。技術分析手段通常在外匯短線或者超短線走勢的預測方面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外匯技術分析手段有很多,常見的如RSI、MACD、移動平均線等等,投資人可以利用這些技術指標來對後市外匯走勢進行推測,例如RSI指標,如果RSI指標處於超賣的水平太的時候說明後市匯價下跌的可能性較高,相反RSI指標低於20的話,處於超買水平,匯價後市上漲可能性較高。需要注意的是,外匯技術分析通常需要結合多種分析手段來進行使用,防止過大的誤差出現。
㈤ 人民幣匯率高和低怎麼看
匯率是指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比價、兌換率。人民幣匯率即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比價、兌換率。人民幣匯率代表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獨立自主、統一性原則基礎上,參照國內外物價對比水平和國際金融市場匯率浮動情況統一制訂、調整,逐日向國內外公布,作為一切外匯收支結算的交換比率,它是官方匯率,沒有市場匯率,其標價方法採用國際上通用的直接標價法,即以固定單位 (如100、10000、100000等) 的外幣數摺合若干數額的人民幣,用以表示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固定單位的外幣數大小須視各該外幣的價值大小而定,除人民幣對比利時法郎和義大利里拉匯率採用一萬 (10000)單位、對日元匯率採用十萬 (1000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外,對其他各種外幣匯率均以一百(100)單位作為折算標准。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2-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㈥ 如何判斷外匯匯率走勢
外匯走勢,很大一部分和美元走勢有關系,如何判斷美元走勢,對其他非美貨幣判斷影響較大。
北約以保衛薩拉熱窩等聯合國「安全區」為由,動用以美國海空軍為主的北約部隊,於1994年8月30日及9月20日連續兩周出動大批飛機對波黑塞族軍事目標及部分民用設施進行猛烈轟炸。1994年的兩個美國主要對外戰爭結束,也是美元企穩見底的主要時間點之一。
2001年10月和2003年5月,美國先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起了曠日持久的「反恐戰爭」,導致政府財政支出再度惡化,加上1999年開始的幾次戰爭,使得美元指數進入下跌周期。
歷史角度看美國中東撤軍對美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