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流通貨幣是什麼幣
1. 全球流通的四大貨幣是哪些
美元,歐元,英鎊,人民幣
2016年,人民幣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後的第五大世界貨幣。作為SDR籃子中的新成員,人民幣也是第一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加入SDR貨幣籃子。
人民幣納入SDR的一籃子貨幣,滿足了兩個「硬性」標准。一是貨幣發行國家的出口貿易規模,二是貨幣可自由使用。
從宏觀角度來看,人民幣納入SDR具有廣泛的積極意義。對中國經濟發展、金融體系改革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都有著不小的助推作用。
談及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有兩重積極效應。一是示範效應,SDR是國際公認的「超主權儲備貨幣」,加入SDR意味著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得到IMF承認,名正言順地成為188個成員國的官方候選儲備貨幣;二是倒逼效應,人民幣加入SDR前後,中國已採取、並將繼續採取一系列有利於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的措施,包括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等,反過來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同樣可以從人民幣「入籃」SDR中獲益。長期來看,中國消費者持人民幣直接境外旅遊、購物和投資的夢想或將實現。有過出境旅遊經歷的人對「換匯」都有著不少感觸,遊客不僅要在出發前換算匯率、預約銀行換匯;回國後,還需要再把剩餘的外幣現金兌換成人民幣,其中不僅有匯率損失,而且操作步驟相對復雜,增加了出行成本。
2. 世界五大通用貨幣是哪五種
世界五大通用貨幣: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這5種貨幣所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的當期匯率確定,所佔權重分別為41.73%、30.93%、10.92%、8.33%和8.09%。世界通用貨幣除了美元、歐元、日元之外,還有英鎊、澳元、瑞士法郎、加元、墨西哥比索、人民幣和紐西蘭元。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人民幣也能夠為國際貨幣體系增加一個幣值穩定、匯兌方便的國際貨幣。
2013年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人民幣的日交易量已經達到1200億美元,遠遠高於三年前的340億美元,這使人民幣成為全球外匯市場中第九大活躍的交易幣種。
在2013年的調查中,人民幣在所有交易幣種中佔比2.2%;在2010年的調查中,人民幣在所有交易幣種中佔比0.9%;2007年的調查中,人民幣佔比0.5%。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3. 哪些貨幣是世界流通貨幣
世界流通貨幣是黃金。
19世紀,金、銀都曾是世界貨幣。以後,隨著金本位制的普遍建立,黃金遂取得了主導地位。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在金本位制下,黃金既在國民經濟中發揮國內貨幣的作用。
也在國際關系中發揮世界貨幣的作用。國際收支的差額用黃金來抵補,構成國際儲備貨幣的也只有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而且一個國家的貨幣可以按固定比價自由與黃金兌換。
貨幣的國際流通與國內流通不同。國內流通處於一個國家的主權范圍之內,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由該國法律規定 ,價格標准、鑄幣形態、輔幣和價值符號等都由國家根據本國的經濟情況和傳統習慣予以規定。
(3)世界流通貨幣是什麼幣擴展閱讀
兌換匯率:由於黃金充當了世界貨幣,就產生了貨幣的兌換與匯率以及黃金的國際流通問題。貨幣兌換成了國際貿易中的必要因素。為了在對外貿易中進行支付,就要將本幣與外幣相兌換,或用各種貨幣同充當世界貨幣的黃金相交換。
由於貨幣作為世界貨幣時失去其地方性,都歸結為一定的黃金量,因而一國的貨幣可以用另一國的貨幣來表現。各國貨幣以它們相互的黃金含量之比為基礎,形成一定的兌換比例,即貨幣匯率。一國貨幣對黃金以及其他國家貨幣兌換比率的穩定,是國際貿易正常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
為此要求各國貨幣對世界貨幣維持一個穩定的比價,而且可以自由兌換,即本幣能夠隨時兌換一定量的黃金。
4. 世界四大貨幣
目前全球流通的四大貨幣是:
一、美圓。美圓在新、舊世界貨幣體系中,仍占據主導地位。
二、歐元。歐元已經成功在歐洲登陸,其影響力和加入國會越來越大和越來越多,今後歐元發展的成功與否,對其他地區性貨幣的產生有直接的推動或阻礙作用。
三、英磅,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貨幣,在英聯邦中地位不可動搖。
四、日圓。世界第二經濟體的貨幣。
【拓展資料】
國際儲備貨幣俗稱世界貨幣,即指被各國普遍接受、在國際商品流通中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的貨幣,不僅是商品的價值尺度,還是國際支付手段、購買手段和財富轉移手段。一個國家所發行的貨幣要想成為「世界貨幣」,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即貨幣發行國應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貨幣應具備相當大的穩定性,須通過國際協議取得使用國的一致承認。
定義:
最早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是英鎊,而後則是美元,再後是歐元,然後就是人民幣了。
任何一國的貨幣都可以成為小型的或潛在的世界儲備貨幣。但是要成為世界性的世界儲備貨幣,至少需要佔世界外匯儲備(除黃金之外)的5%以上。
一國貨幣超出本國的流通范圍,變成為其他國家的一定的外匯,其也就變成了世界儲備貨幣。
由於在金幣退出流通之後,世界儲備貨幣除了黃金之外,都變成了紙幣,而紙幣不過是一些不同國家發行的紙片而已。
如果一國的紙幣流入他國,那麼,表明該國紙幣具有了直接的國際購買能力,也就是說其可以用本國貨幣購買其他國的貨物(商品),這樣以來該國紙幣也就滯留到了商品輸出國之中,並形成商品輸出國的外幣(外匯)收入。
如果一國發行的總紙幣量為Mz,處在本國的紙幣量為Mn,處在外國的紙幣量為Mw,則有:Mz=Mn+Mw
在歷史上曾有過一系列「准世界貨幣」,如腓尼基人的腓尼基金銀幣、希臘和羅馬的法定貨幣、中國的銅錢等,它們都具備「世界貨幣」的某些特性,但都不具備條約保證,也不能在全球范圍內通用。隨著各國貿易的發展,中世紀以後,黃金逐漸取得世界貨幣的壟斷地位。19世紀,由於英國國力強盛、貨幣幣值穩定,英鎊成為了第一種非金銀的世界貨幣。
兩次世界大戰削弱了英國的實力,英鎊也被迫拱手讓出了世界貨幣的地位。二戰後《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簽署,確立了以美元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國際金融體系。美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條件,最關鍵的一點是美國必須保持長期逆差,才能使美元流通到世界各地,美國旺盛的購買力和消費水平保證了這一點,使得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維持了很長時間。上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購買力不斷下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但由於美國國力強盛,及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支配地位,國際上大多數結算和外匯儲備仍然是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