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什麼時候當過貨幣
A. 貨幣發展史 | 從貝殼到電子貨幣,你了解多少
貨幣,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貨幣作為一種人們能夠共同接受的價值體化物,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漫長的歲月中,貨幣的表現形式經歷著由低級向高級的不斷演變過程,它不僅是市場上的一個等價物,而且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各個階段的里程碑。
其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
1、最早意識:以物換物
在茹毛飲血的遠古時期,是沒有貨幣這個東西的,人們通過以物易物來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我用我家的兩只羊去換你家的一頭牛,我用一匹布去換你兩把石斧......
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樣物物交換的方式來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這個時候,生產資料過於簡單,交易雙方只要彼此商量好拿多少物資交換就可以了,以物易物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所以, 當時根本沒有「貨幣」這個概念,人們更沒有使用「貨幣」的意識。
可是,經過了漫長的以物易物,我們的祖先逐漸發現,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極易受到物資種類的限制。
總之, 以物易物的受限因素很多 ,效率低,成本又很大,一旦遇到上面這種情況,「交易」就很難達成。
2、原始貨幣:一般等價物
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人類進入農耕時代,所能生產出的物質資料越來越豐富,這個時候,人們很難去衡量到底一隻羊能換多少兜水果,幾只羊才能換來一頭牛......
這樣一來,人們不得不尋找一種雙方都能接受其價值的物品,來充當「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作為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統一表現的特殊商品,牛羊、貝殼、寶石、鹽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作為「一般等價物」來進行交易,這些「一般等價物」就成為了原始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貨幣」都是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加工的,都是純粹的自然產物。作為「自然產物」,它們都沒有經過人工加工,只是被人類的意識賦予了貨幣的功能。
不過,盡管如此, 實物貨幣的雛形已經形成 ,人們的觀念已經從「以物易物」躍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即:承認一般等價物(貨幣)作為支付流通的主要工具。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最早的時候,用的就是自然貨幣,海貝和龜殼,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 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中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〇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貨幣的統一,結束了中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 。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
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 ,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4、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隨著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
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 「交子」的出現,是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北宋時期, 我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世界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中國並不是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內在原因:
1、金銀之於紙幣的劣勢
北宋時期經濟非常繁榮,貿易的往來需要大量的貨幣,這個時候,金屬的缺陷便顯露出來,它們不易攜帶、存在安全隱患,商人們不可能背著一萬兩黃金趕路,一來很重,二來容易被打劫。
2、造紙及印刷術的發達
北宋時期,我國的造紙術、印刷術領先世界,為紙幣的印刷提供了非常堅實的技術支持。
3、紙幣有強大信用背書
最重要的一點,當時處於高度強大且集中的皇權統治,為紙幣的價值提供了信用背書,畢竟紙幣本身並沒有什麼價值,如果沒有強大的信用背書,那麼它只是一堆不值錢的紙質印刷品。
隨著現代信用制度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貨幣形式的發展從有形到無形,逐步產生了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的主要形式為信用卡,它儲藏了持卡人的姓名、銀行賬號等信息,放入電子計算機系統的終端機後,銀行就自動記帳、轉賬或換取現金。
電子貨幣是一種純粹觀念性的貨幣,它不需要任何物質性的貨幣材料。貯存於銀行電子計算機中的存款貨幣,使一切交易活動的結轉賬都通過銀行計算機網路完成,既迅速又方便,可以節省銀行處理大量票據的費用。
電子貨幣現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貨幣流通的主要形式,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由於銀行信用卡的迅速發展,將在相當廣的范圍內取代現金。 當然,貨幣的主要功能仍然存在,變化的只是貨幣的形式而已。
貨幣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金融工具。迄今為止,人類經過了從原始貨幣、金屬稱量貨幣、鑄幣、紙幣,到現在研究應用加密數字貨幣的歷程。這期間,每一種貨幣的使用,都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
B. 古代貝殼錢幣
貝幣是主要的原始貨幣。
中國在殷商時期也以齒貝為貨幣,以若干貝為一「朋」。後來仿製品有珧貝,蚌制貝,骨貝,石貝,陶貝,銅貝等。銅貝是向金屬貨幣過渡的形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幣制,廢貝、刀、布等幣。
雲南長期用貝作貨幣。《新唐書·南蠻上·南詔上》稱:「以繒帛及貝市易。貝之大若指,十六枚為一覓。」南詔初期,「本土不用錢」。以海貝充當貨幣,稱為「巴子」。南詔後期,貝幣已普遍流通。20世紀70年代末,維修崇聖寺三塔時,在千尋塔內發現了貝幣。
其中,較大的貝長約2.4厘米、高約1.2厘米,稍小的長約2厘米,高約1厘米,最小的長約1.7厘米、高約0.9厘米。這些貝均面部紫色,背部微隆,尾部有明顯的結節。
(2)貝殼什麼時候當過貨幣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海貝。海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在夏代紀年范圍內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商周墓葬中,屢有發現,《鹽鐵論·錯幣》中並有「夏後以玄貝」的記載。
海貝是產自南方暖海的遠方外來交換品,是美麗珍貴的裝飾品。它開始起貨幣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國進入階級社會、國家產生的時候。商和西周時已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在商代晚期和西周,還出現無文字的銅仿貝。至東周發展成為有銘文的銅貝蟻鼻錢,形成正式金屬鑄幣,主要流通於南方楚國地區。
C. 古人用貝殼做貨幣,為什麼不去沙灘撿
貝殼是古人用帶做貨幣的,但是由於古時候的交通比較閉塞,生活條件也艱難,很難有人能夠去到海邊沙灘撿貝殼。再有貝殼也不是直接撿到就用來當貨幣的,還要經過專門的加工才行,這樣的加工技術是掌握在極少數管理者手裡的。再有有貝殼的沙灘也是有專門的管理者統治的,在古代各種工具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天然沙灘的環境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撿到貝殼的。
海邊沙灘管理
古時候的生活條件相對落後,交通也比較閉塞。也有生活在海邊附近的部落,但是這些有貝殼的海邊區域也是有專門的管理者來統治,古人只是生活條件落後,又不是沒有頭腦。古人的智慧也是很厲害的,當然也會考慮到海邊貝殼的管理和分配的,當需要用貝殼時,會專門派人看守有貝殼的海邊區域的。也會專門派人去打撈貝殼的,並不是所有人就能毫無顧慮的去到海邊沙灘撿到貝殼的,再這些條件下,才能讓加工後的貝殼用來當成貨幣在市場上使用的。
D. 古代為何把貝殼當錢用
貝是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淺海的貝類,由於它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堅固耐用,具有大小適中、攜帶方便、易於計數等特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社會的形成,天然貝就逐漸充當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
上古皇帝時期沒有貨幣。遠古時候,人類生活主要是進水者漁,近山者獵,穴居野處,茹毛飲血,從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方知熟食,此階段為漁獵時代。至伏羲氏書八卦造書契,神農氏教民種五穀,養五畜的農耕時代,就設立了市場,日中為市,交易而退,以物易物,各得其所。
夏朝開始貨幣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那個時候的貨幣是以貝幣為主,夏之前的堯舜時期,天然貝已由裝飾品變成了固定的錢幣,與珠、玉、刀、布、庫、庤、銅幣並行使用。
此後,一直發展到青銅時代,貨幣就一直以青銅為材料,這時期出現的錢幣大都是青銅鑄造的。進入夏朝的青銅時期,貨幣作為交換、保存、計算財富而隨之產生,至今貨幣問世已有5000年的歷史。
(4)貝殼什麼時候當過貨幣擴展閱讀:
人類的歷史和貨幣的歷史比較相似,都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物換物。也就是實物貨幣階段。這一階段的人類大部分是處於原始社會,因為沒有統一的文化,統一的度量衡,但是卻擁有同樣的生理需求。所以部落和部落之間大概就是以物換物,用我的石器換取你的獵物。慢慢就出現了等價商品,比如貝殼,布帛,衣物,牲畜等等。
第二階段:金銀條塊階段。隨著部落的壯大,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人類之間的交流逐漸變多。他們發現以物換物已經滿足不了日常所需了。因為糧食,牲畜,貝殼等存在著天然的缺陷,要麼就是數量過多,要麼就是不易保存。
人類開始尋找稀有物品作為等價交換物,金子和銀子就是在這個時候確定了自己的歷史地位。這一階段,人類脫離了原始社會,開始逐步形成大型部落,甚至出現了國家的雛形。
第三階段:鑄幣階段。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已經得到了大力發展,並且進入了封建社會階段。帝國把持著錢幣的製造,也把持著經濟的命脈。人們發現金條銀條不好度量,於是帝國鑄造了統一的貨幣,使得交易起來更加公平。人類的文明得以告訴發展。
第四階段:紙幣階段。我國很早就出現了紙幣,不過基本上紙幣流通不開,因為古代沒有防偽技術,所以真正的紙幣出現是在蒸汽革命之後,人類進入了工業階段,徹底從繁重的勞動力之中解脫了出來,從此科技日新月異,從此人類社會進入高度文明的狀態。封建統治和帝制到達末期,最後消失。
第五階段:電子貨幣階段。這是十年以來告訴發展的階段,現在人們出門幾乎都不帶現金了。手機輕輕一點就完成了交易。這在人類的歷史上是有劃時代意義的。貨幣的虛擬化也意味著人類正式進入了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對接的階段。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