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全球鐵礦石總市值多少

全球鐵礦石總市值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2-22 12:09:29

① 世界三大礦業集團(bhp\cvrd\rio)的最近的資源儲量

國際上三家鐵礦石供應商(BHP billion、Rio tinto、CVRD)占據了鐵礦石海運市場的大部分市場。

一、 力拓

1公司簡介

力拓礦業公司成立於1873年的西班牙。Rio Tinto 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目前該公司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公司市值523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礦業集團,僅次於必和必拓公司。公司總資產按地區來劃分,89%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北美。該公司與中國的主要業務是雙向貿易。主要向中國出口鐵礦石、銅、氧化鋁、鎳、金、硼酸鹽、氧化鈦原料等。公司為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第一。
二、 BHP

1、公司簡介

必和必拓公司由兩家巨型礦業公司合並而成,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其中,BHP公司成立於1885年,總部設在墨爾本,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公司之一。比利登(Billiton)國際采礦業的先驅,曾經以不斷創新和集約式運營方式而聞名。2001年,兩家公司合並,組成BHP BILLITON礦業集團,BHP持股58%,比利登持股42%。

該公司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合作夥伴超過90個,員工約3.5萬人,遍及世界各地,主要產品有煤、鐵礦砂、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2004/05財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80億澳元,相比去年翻了一倍。同年,公司成功收購西部礦業公司(WMC),奠定了其全球采礦業「龍頭」老大地位。公司市值現在已高達882.74億美元,雄踞澳大企業名單之首。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必和必拓公司與中國關系源源流長,早在1891年就開始向中國出口鉛礦。目前,該公司在北京設有代表處,在上海等地設有工廠。在過去十年中,其在中國的勘探和開發的費用達到2千6百萬美元。
三、 CVRD

1、公司簡介

CVRD是世界上鐵礦石、球團礦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廠家,同時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礬土、氧化鋁、鋁、碳化鉀等生產廠家。

②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介紹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和英國力拓集團,介紹如下:

1、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簡稱「Vale」,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成立於1942年6月1日,該公司的鐵礦石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

2、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簡稱「BHP BILLITON」,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以經營石油礦產為主,成立於1885年,總部在墨爾本,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主要產品有鐵礦石、煤、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

3、英國力拓集團簡稱「Rio Tinto」,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開采和礦產品供應商之一,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成立於1873年,集團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主要產品包括鋁、銅、鑽石、能源產品、金、工業礦物和鐵礦等。

(2)全球鐵礦石總市值多少擴展閱讀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逐步增加了與中國的合作,在中國開展業務。

2010年03月19日,中國鋁業公司宣布與力拓成立合資公司,聯合開發力拓持有的位於西非幾內亞的世界級鐵礦西芒杜項目,該項目每年產能將不低於7000萬噸。2013年3月26日上午,力拓精煉礦亞洲技術中心在中國蘇州園區舉行開業典禮。該技術中心也是力拓集團在中國的首家研發中心。

2008年01月27日,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宣布,在珠海建立一個新的球團礦廠,2016年3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在北京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簽署長期運輸協議。根據協議,在未來的27年中,中國礦運將每年承運淡水河谷發運的鐵礦石約1600萬噸。

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礦產品供應商之一。如今中國是必和必拓鐵礦石和氧化鋁的重要市場,占我們約20%的氧化鋁銷售,約40%的鐵礦石銷售。其它一些重要的產品還包括銅、鎳、鉻、煉焦煤和錳。

③ 鐵礦的發展趨勢

鐵礦石產業主要上市公司:河鋼資源(000923.SZ)、海南礦業(601969.SH)、金嶺礦業(000655.SZ)、大中礦業(001203.SZ)等。

本文核心數據:全球鐵礦石產量、全球鐵礦石進口市場結構、全球鐵礦石價格

全球鐵礦石供給規模波動增長

鐵礦石是含有鐵單質或鐵化合物能夠經濟利用的礦物集合體,鐵礦石是鋼鐵生產企業的重要原材料。2010-2021年全球可用鐵礦石產量呈現波動增長的態勢。2021年全球可用鐵礦石產量達到26億噸左右。

從鐵礦石產地分布來看,全球優質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等地區,中國鐵礦石資源雖然儲量較大但鐵礦資源整體品位較低,2021年澳大利亞、巴西兩國鐵礦石產量佔比約60%;從企業產量來看,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BHP)和福蒂斯丘(FMG)四大鐵礦石供應商對全球優質鐵礦石資源形成高度壟斷,2021年上述四大礦鐵礦石產量佔比在45%左右。

2011-2015年期間,由於全球新增產能逐漸釋放、宏觀經濟增長減緩等復雜因素的影響,鐵礦石平均價格逐年下降,導致全球鐵礦石開采市場規模下降明顯;之後,隨著鐵礦石供需關系逐漸平衡、高品位鐵礦石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響,鐵礦石價格整體增長態勢,帶動全球鐵礦石市場平均價格波動增長。2021年,全球鐵礦石開采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

全球鐵礦石消費市場主要在中國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製造國家,也是全球鐵礦石主要的消費地。近年來,中國鐵礦石進口量佔全球鐵礦石進口總量的70%以上,其次是歐盟、日本、韓國和印度等。

註:內圈2020年,外圈2021年

近兩年全球鐵礦石價格持續高位

近兩年,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鐵礦石貿易、供應鏈穩定性等方面受到重大阻礙。在2020年年中,由於中國需求增長而巴西市場供應持續中斷,導致全球鐵礦石價格一路飆升,並在2021年6月達到最高點214.43美元/噸,超過2019年全年平均價格的2倍,隨後有所下降但整體仍然保持在高位狀態。預計未來隨著全球供需市場逐漸回歸正常,全球鐵礦石價格將進一步回落。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鐵礦石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④ 世界各國資源分布格局是怎樣的

世界各國資源分布格局: 礦產品資源的分布、生產和貿易

礦產品種類繁多,分類方法也不少,但最基本的分類是兩種:金屬礦物和非金屬礦物;燃料礦物和非燃料礦物。世界礦物原料消耗中,非金屬礦物,尤其是砂石料等,所佔的比重最大。這些礦物分布廣泛,價格低廉,大多是就地生產,就近消費,投入國際市場的比例極低,大約只有總產量的5%左右。金屬礦物和某些天然肥料礦物的地域分布則較相對集中,在世界市場上的貿易量頗大,足以引起國際貿易界的重視。

世界上應用較為廣泛的礦物約有80多種,其中的鐵、銅、鋁土、鉛、鋅、鎳、磷酸鹽、錫和錳等9種,具有產值大,國際貿易量較多等特點,地位相當重要。

世界礦物開採的集中性明顯,70~75%集中在10餘個國家裡,特別是少數幾個工業發達國家。前蘇聯和美國是世界上采礦業規模最宏大的兩個國家,前者約佔世界礦業開采值的18%,後者約佔世界的15%。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估佔世界的11%。澳大利亞和南非的采礦業,規模也很大。發展中國家,采礦業發達、規模較大的有中國、智利、尚比亞、扎伊爾、秘魯、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最重要原料。它的開采、冶煉和貿易等,與鋼鐵工業的興衰緊密相連。

全球的鐵礦石資源是相當豐富的,本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鐵礦石資源總儲量8,000多億噸。目前,全世界鐵礦石的探明儲量約為3,500億噸。高度集中是鐵礦石在地域分布上的最大特點。鐵礦資源主要集聚於10多個國家裡。前蘇聯鐵礦石的探明儲量是1,140億噸,佔世界鐵礦探明儲量的30%多,是目前地球上探明儲量超過1,000億噸的唯一國家,比居世界第二位的巴西要多近400億噸,為美國鐵礦石探明儲量的6.5倍。除前蘇聯外,依次排列的順序是巴西、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和波利維亞,以上7國的鐵礦石儲量計佔世界鐵礦石總儲量的90%。另外,法國、瑞典、英國、委內瑞拉、南非、智利、德國和賴比瑞亞等也是世界鐵礦石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

由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采礦技術的不斷提高與完善,世界鐵礦石的產量幾乎是直線上升。本世紀50年代初期,年產量是3億多噸,到80年代,鐵礦石產量增至8億多噸,30年間,增長近3倍。目前,每年的鐵礦石產量超過5,000萬噸的,有前蘇聯、巴西、澳大利亞、美國、中國和加拿大等6個國家。此外,印度、法國、瑞典、南非、賴比瑞亞和委內瑞拉等國的鐵礦石產量也較多,大都在2,000~3,000萬噸。1981年,世界鐵礦石總產量是8.745億噸,其中,前蘇聯生產2.424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7.7%,位居世界第一。巴西鐵礦石產量增長最快,本世紀50年代初為300多萬噸,到80年代已超過1億噸大關,1981年的產量是1.066億噸,佔世界的12.2%,列世界的第二位。澳大利亞居第三位,1981年產量達0.938億噸,佔世界的10.7%。

近些年來,世界鋼鐵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鋼鐵工業的地區分布也有較大調整,使鐵礦石的生產和貿易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目前,投放於國際市場的鐵礦石總量大約是3億噸,佔世界鐵礦石產量的35%左右,在國際貿易貨物結構中,是僅次於石油的第二位大宗貨物。目前,世界上鐵礦石的主要輸出國是澳大利亞,年輸出量達8,000萬噸左右,列世界第一位。巴西的年輸出量約為7,000萬噸,列世界第二位。加拿大、印度、智利、前蘇聯、賴比瑞亞、茅利塔尼亞、委內瑞拉和秘魯等,也是世界鐵礦石的重要輸出國。鐵礦石的主要輸入國是西歐的比利時、法國、德國、英國和荷蘭,以及東歐和中歐的波蘭,捷克等,日本是最大的鐵礦石輸入國之一。美國的鐵礦石資源豐富,年產量亦較多,但由於鋼鐵工業強大,鐵礦石的需求仍得不到滿足,每年要從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和智利等國輸入可觀的鐵礦石以供使用。中國的鋼鐵工業發展迅速,1992年年產量已突破7,000萬噸,本國鐵礦石資源尚富,但品位不高,多貧礦,每年得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和朝鮮等國進口相當數量的鐵礦石。鐵礦石運輸不僅數量較大,而且往往是重洋相隔,距離遙遠,故除前蘇聯往東、中歐諸國的採用陸上鐵路運輸外,大多是由大型船舶通過海運完成的。

錳是工業的重要原料,在鋼鐵工業中的地位作用尤為明顯。世界陸地上的錳礦資源(金屬含量)有30多億噸,探明儲量約達16.2億噸。錳礦的分布非常集中,儲量在1億噸以上的有南非、前蘇聯和澳大利亞。其中,南非是世界錳礦儲量最富的國家,約達7.17億噸,佔世界錳礦探明儲量的44.3%;前蘇聯排行第二,儲量約為6.35億噸,佔世界的39.3%;澳大利亞的儲量是1.45億噸,佔世界的8.9%,居世界第三位。這3個國家的合計儲量超過世界探明總儲量的90%。

錳礦資源高度集中的儲藏分布,導致了生產上的相對集中性。前蘇聯是世界錳礦的最大生產國,雄居各國之首。其次是南非和澳大利亞。錳出口量最多的是南非,澳大利亞排列其後,印度、巴西和加彭等國也是世界上錳的生產國和輸出國。日來、西歐和美國等是世界上錳礦產品的主要進口國。

海洋底部儲存有大量的錳結核,廣泛分布於海面以下4,000~5,000米的大洋底部,厚度可達1米。現已探明,錳結核的分布以太平洋中部北緯6~20度,西經140~180度之間的洋底最為密集。全世界錳結核的估計儲量可達1.5~3萬億噸左右,且以每年大約1,000萬噸的速度增長著。

對於大洋底部錳結核的利用,目前,試制性生產已經獲得成功,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壟斷資本集團,業已組成聯合開發公司,正式進行開采和提煉。從海底錳結核中開發提煉錳金屬,需要高度發達的現代科學技術和驚人的資金,因此,目前這項事業完全被工業高度發達和資金雄厚的少數國家所控制和壟斷。

銅在工業領域里,用途廣泛,是一種重要的原料和材料。世界銅礦資源比較豐富,陸地上的資源儲量(金屬含量)約為16億噸。其中,探明儲量大約為6.4億噸,比較集中地分布於美洲、非洲中部和亞洲北部。以國家論,高度集中在10餘個國家。探明儲量大於5,000萬噸的國家有智利、美國和尚比亞,其中,智利的儲量約為1.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23.4%,繫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擁有世界第一大銅礦—丘基卡馬塔礦(儲量達6,935萬噸)和世界第二大銅礦—埃爾特尼恩特礦(儲量約是6,776萬噸),被稱譽為「銅的王國」。美國的銅礦儲量是9,100萬噸,佔世界銅礦總儲量的14.2%,位居世界第二名。尚比亞銅礦儲量是5,400萬噸,佔全球銅礦總儲量的8.4%,排行世界第三。前蘇聯、加拿大、扎伊爾和秘魯等國的儲量均在2,000萬噸以上。墨西哥,波蘭、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南非和西班牙等國也有較多的銅礦儲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銅礦石的開采有較大發展,開采國家和地區增至40餘個,開采量亦不斷增加,1950年是227萬噸,1981年達到832萬噸,增長接近4倍。目前,銅礦石產量在50萬噸以上的國家有6個,即美國、前蘇聯、智利、加拿大、尚比亞和扎伊爾。長期來,美國一直是世界銅礦石產量最多的國家,從1961年起,年產量持續穩定地超過100萬噸, 1981年達153.8萬噸,占當年世界銅礦石總產量的18.5%,前蘇聯緊跟其後,自1964年起就超過智利,1981年年產量達114萬噸,佔世界的13.7%。智利現居世界第三位,1981年年產銅礦石10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3%。

近30年來,銅在工業上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銅的生產發展很快,1950年,世界精銅產量僅315萬噸,1981年達到965萬噸,增長3倍以上。美國、前蘇聯和日本,年精銅產量都在100萬噸以上。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精銅生產國,自60年代後期以來,精銅年產量一直保持在160~210萬噸之間,1981年是198.4萬噸,佔世界精銅產量的20.5%,居各國之首。但是,美國生產精銅所需的原料,除本國開採的銅礦石外,還得從智利、秘魯和南非等國家進口相當數量的銅礦石。前蘇聯屈居第二,1981年產精銅146萬噸,佔世界的15.1%。同年,日本生產精銅105萬噸,約佔世界的10.8%,列世界第三位,但所用的銅礦石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和扎伊爾等國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精銅生產國。

當今,世界上銅的進出口總量約為300萬噸,進口銅的國家很多,出口銅的國家很少;數量不大,但運銷范圍卻相當廣泛,這就是銅的國際貿易的基本特點。長期來,智利是世界上第一大銅的出口國,目前,年出口量約是80萬噸,主要銷往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尚比亞銅的出口量僅次於智利,列世界第二位,主要輸往「歐洲共同體」、美國和日本,部分運銷到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加拿大是發達國家中銅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每年出口量約為20萬噸,主要輸往美國、西歐和日本。前蘇聯所產粗銅和精銅均自給有餘,約有10%的銅銷往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澳大利亞也是發達國家中出口銅較多的國家之一,年出口量約為5萬噸,主要銷往日本和美國。此外,秘魯、扎伊爾等國也有部分銅出口外銷,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國家與地區。

世界鋁土礦資源比較豐富,總儲量約是400~50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是350億噸左右。與銅礦石一樣,鋁土礦的蘊藏相當集中,主要分布在非洲(以西非為主,約佔世界總儲量的40%余)、大洋洲(儲量約佔世界的21%)、拉丁美洲(主要是南美洲的東北部,儲量佔世界的22%左右)和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國家論,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鋁土礦儲量都為80億噸左右,各佔世界鋁土礦探明儲量的22.8%,兩國並列世界第一。巴西鋁土礦的探明儲量是40億噸,佔世界的11.4%,居世界的第二位。牙買加的鋁土礦探明儲量約為20億噸,佔世界的5.7%,列世界第三位。印度、巴西、馬里、喀麥隆、蘇利南和蓋亞那等也是世界鋁土礦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

鋁土礦是提煉鋁金屬的主要原料。現代社會里,鋁的需要量不斷增加,鋁土礦的產量也隨之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鋁土礦產量是700多萬噸,到80年代初,已增加到8,000多萬噸,30年左右時間即增長10倍多。目前,世界鋁土礦產量是8,700多萬噸。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有澳大利亞、幾內亞和牙買加。其中澳大利亞1981年鋁土礦產量達2,550萬噸,佔世界鋁土礦總產量的30%左右,居世界第一位。幾內亞是世界鋁土礦產量增長最快的國家,50年代中期只有50多萬噸,70年代後期迅速增至1,000多萬噸,1978年更超過了牙買加,1981年達到1,180萬噸,佔世界的13.4%,躍居世界的第二位。同年,牙買加產鋁土礦1,170萬噸,佔世界的13.3%,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鋁土礦產量較多的國家還有前蘇聯、巴西、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

鋁及其合金具有質輕、堅韌、導電、導熱性強、化學性質活潑等特點,適宜作飛機、汽車和火箭等的結構材料,日用器皿亦頗多用鋁製成,還可以作建築材料及冶煉某些高熔點金屬之用。各國對鋁的需求與日俱增,世界原鋁產量也不斷增多。1950年,全世界原鋁產量僅150萬噸左右,1980年增至1,600多萬噸,增長近11倍,成為產量僅低於鋼鐵的第二大金屬。當今,世界上原鋁產量在100萬噸以上的國家有美國、前蘇聯、加拿大和日本。相當時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鋁生產國,1980年產鋁465萬噸,佔世界當年鋁產量的29%左右,在世界各國中雄居首位。同年,前蘇聯的鋁產量約是240萬噸,佔世界的15%左右,名列第二。日本年產鋁109萬噸,加拿大產鋁107萬噸,分別佔世界的6.8%和6.7%,分別列為世界的第三和第四位。

由於鋁土礦、原鋁產量和消費量在地域分布上的不一致性,導致了鋁礦資源、生產和貿易上的嚴重脫節,並使鋁的國際貿易范圍擴大,數量可觀。目前,美國、日本、前蘇聯和西歐大部分國家是鋁土礦石的主要進口國。其中,美國進口量最大,一國即佔世界總進口量的40%左右,主要從牙買加、巴西、蓋亞那、蘇利南等拉美國家進口鋁土礦石。日本鋁土礦的進口量也相當大,約達600萬噸,礦石大都從澳大利亞、幾內亞、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一些拉丁美洲國家輸入。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鋁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但其煉鋁業的原料,大部分要從南美洲的蓋亞那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進口,經冶煉加工後再銷往國外。

目前,全世界鉛礦石資源的總儲量(金屬量)約為2.88億噸,較集中地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亞和前蘇聯3個地區。儲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有美國、前蘇聯、加拿大、墨西哥和南非等6個。其中美國最多,列世界第一位,儲藏量是7,400萬噸,佔世界鉛礦石資源總儲量的25.7%。居第二的澳大利亞,儲量約為3,400萬噸,佔世界的11.8%。前蘇聯的鉛礦石儲量為3,300萬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1.5%,位列世界第三。全球鉛礦石探明儲量約1.27萬噸,大於1,000萬噸的有美國、澳大利亞、前蘇聯和加拿大4個國家。美國鉛礦石探明儲量為2,700萬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21.3%,繫世界鉛礦石探明儲量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探明儲量為1,800萬噸,估計佔世界的14.2%,為世界第二位。前蘇聯鉛礦的探明儲量是1,600萬噸,約是世界的12.6%,排列世界第三。

當前,全世界約有40多個國家(地區)開采鉛礦石,自70年代以來,年產量基本穩定在340~360萬噸之間。前蘇聯、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4國的鉛礦石的年產量均超過30萬噸,名列世界前茅。1980年,世界鉛礦石的總產量是359萬噸,其中,前蘇聯的年產量達59萬噸,佔世界鉛礦石總產量的16.4%,排列世界第一。美國年產量是5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5.6%,居世界第二位。澳大利亞列第三位,年產量為39萬噸,佔世界的10.8%。加拿大年產鉛礦石29萬噸,佔世界的8%,居世界第四位。此外,秘魯、墨西哥、摩洛哥和南斯拉夫等也是世界上鉛礦石產量較多的國家。

世界精鉛產量發展較快,50年代初,只有180萬噸,80年代初已增至530多萬噸,增長近3倍,生產國家也有30多個。現在,年產精鉛在20萬噸以上的有美國、前蘇聯、德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5國。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精鉛生產國,1981年世界年產精鉛531萬噸,而美國產106.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0%多,冠各國之首。同年,前蘇聯年產80萬噸,佔世界精鉛總產量的15%,居第二位。德國年產精鉛約40萬噸,約佔世界的7%,列世界第三位。年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和保加利亞等國家。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世界鉛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大都輸往日本和西歐市場。美國鉛的儲量和產量均較大,但國內需要量大,故仍需要進口部分鉛礦產品。前蘇聯鉛礦產品的生產量亦較大,除滿足本國需要外,尚有少量輸往東歐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墨西哥、南斯拉夫、南非、巴西和秘魯等國也是世界鉛礦產品的重要出口國。日本和西歐諸國則是世界鉛礦產品的主要進口市場。

世界鋅礦資源儲量(金屬量)約為3.25億噸。其中,探明儲量是1.62億噸,較集中地分布在北美、大洋洲和前蘇聯等3個地區與國家。探明儲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前蘇聯和南非。其中,加拿大儲量最豐,約為3,000萬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8.5%。澳大利亞居第二位,探明儲量1,600萬噸,佔世界的9.9%。美國鋅礦探明儲量約是1,500萬噸,佔世界總儲量的9.3%,居世界第三位。前蘇聯和南非的儲量均為1,0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的6.2%,並列世界第四位。再次是巴西,鋅礦儲量約是900萬噸,佔世界的5.6%左右。

當前,全世界開采鋅礦的國家有40多個,鋅礦石(含鋅量)的產量,1980年達617萬噸,比1950年的211萬噸,增長近3倍。1980年,加拿大產鋅礦石10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7.2%,雄居世界第一位。同年,前蘇聯產鋅礦石102萬噸,佔世界的16.5%,排行世界第二。澳大利亞,1980年年產鋅礦石49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7.9%,列世界第三位。秘魯產鋅礦48萬噸,略遜於澳大利亞,佔世界的7.7%,各列世界第四位。

鋅金屬可用於電鍍、鑄造和冶金等多種工業部門,使用廣泛。世界精鋅產量,自70年代起,每年以10萬噸左右的速度遞增,80年代已超過600萬噸。1981年,世界精鋅產量是619.8萬噸,其中前蘇聯生產最多,為106萬噸,佔世界的17.1%。其次是日本,年產是67萬噸,佔世界的10.8%。第三位是加拿大,年產量是61.8萬噸,佔世界精鋅總產量的近10%。其他生產精鋅較多的國家有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秘魯和墨西哥等,它們年產量都在10萬噸以上。

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南斯拉夫、南非、巴西和秘魯等國家是鋅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日本和西歐一些國家是鋅礦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家。前蘇聯的鋅礦產品自給有餘,有少量輸往東歐國家。

世界錫礦資源(金屬量)總儲量約為3,700萬噸,探明儲量接近1,000萬噸。錫礦分布相當集中,且很有規律,主要產於環太平洋錫礦帶。以地區論,東南亞、中國、南美和前蘇聯是世界錫礦的主要儲藏地區,其中東南亞地區的儲量即佔世界儲量的50%以上。探明儲量在100萬噸以上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前蘇聯。印尼錫礦儲量約為155萬噸,佔世界錫礦探明儲量的15.7%,是世界上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中國的儲量約為150萬噸,佔世界的15.2%,居世界第二位。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儲量均為120萬噸左右,是世界總儲量的12.2%,並列世界第三位。前蘇聯和玻利維亞的錫礦儲量亦大致相等,約100萬噸,各佔世界的10%,並列世界第四。

目前,全球有30多個國家生產錫精礦,1981年的產量是20餘萬噸。其中,馬來西亞產6萬多噸,佔世界精錫礦的近30%,獨占鰲頭。印度尼西亞年產量是3.5萬噸,佔世界的17%多,名列世界第二位。泰國年產錫精礦3萬余噸,佔世界的15%多,居第三位。玻利維亞年產量約為2.8萬噸,佔世界的近14%,排行世界第四。

錫具有多種用途,世界產錫國家和錫的產量都有所增加。1981年,世界錫產量達到23.8萬噸。其中,馬來西亞年產7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0%左右,列各國之首。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年產量均是3.2萬噸左右,各佔世界總產量的13.4%,並列世界第二位。同年,玻利維亞產錫2萬噸,佔世界的8%多,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巴西和前蘇聯等也是重要產錫國家。

目前,錫的主要出口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玻利維亞和巴西,以及中國等;錫的主要進口國是日本、美國和西歐國家。前蘇聯產錫量也不少,但國內需要量較大,不能自給,尚得從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國家進口部分錫金屬。

全世界陸地上鎳礦資源儲量(金屬儲量)約達2,067億噸,其中探明儲量5,418萬噸。探明儲量大於500萬噸的,有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前蘇聯和加拿大等,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儲量達1,361萬噸,佔世界探明鎳礦總儲量的25%余,居世界之首。加拿大的儲量是789萬噸,佔世界的近15%,居第二位。前蘇聯列第三位,儲量為735萬噸,佔世界鎳探明儲量的13.5%。

世界鎳礦石產量增長頗快,1950年僅12.2萬噸,1980年增至76.3萬噸,增加5倍多。目前,開采鎳礦的國家和地區有20多個,1981年產量達70.3萬噸。其中,加拿大產量最多,達15.5萬噸,佔世界的22%左右,居世界第一位;位居世界第二的是前蘇聯,年產量14.5萬噸,接近佔世界總產量的21%,新喀里多尼亞(法屬)產量是7.8萬噸,佔世界的11%多,居世界第三位;澳大利亞年產量7.5萬噸,佔世界10.7%,排列第四位。

當前,世界鎳年產量約是70萬噸,主要生產地較為集中。前蘇聯、日本和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等國鎳產量名列前茅。1981年世界鎳產量為70.1萬噸,其中前蘇聯產17萬噸,佔世界鎳產量的24%余,居世界首位;加拿大產量是10.9萬噸,佔世界的15.5%,名列第二;新喀里多尼亞(法屬)年產量約為7萬噸,佔世界的10%,名列第三位。鎳的主要出口國有加拿大、法屬新喀里多尼亞、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尼西亞、古巴、菲律賓、多米尼加等。鎳的主要進口國是美國、日本和西歐等一些國家。

⑤ 澳大利亞鐵礦石純度

56%到62%之間。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的品相是世界上鐵礦石里最好的,尤其是高級赤鐵礦,平均含鐵量在56%到62%之間,鐵品位非常高。
澳大利亞鐵礦石不僅儲量豐富、產量很高,澳大利亞的鋼鐵工業發展歷史較久,十九世紀後半期即建立了現代鋼鐵工業,但是澳大利亞的鋼鐵工業卻發展極為緩慢,1980年生產生鐵730萬噸、鋼790萬噸。原因在於澳大利亞的工業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製造業才有所發展。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的鐵礦石總儲量約1900億噸,其中澳大利亞佔比了25%,約475億噸。並且它們的鐵礦石非常優質,品味極高,所以澳大利亞大概有70%的鐵礦石採集了就可以直接裝走,根本不需求處理使用。

⑥ 世界鐵礦石的地理分布及貨流

http://www.superschool.net/Photo_Viewer.asp?PhotoID=7072
此網址上有世界鐵礦石的地理分布圖。
1.生產狀況

世界鐵礦石儲量

世界鐵礦資源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截止2004年底,世界鐵礦石儲量為1600億t,儲量基礎為3700億t,鐵金屬儲量為800億t,儲量基礎為1800億t。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

世界鐵礦石產量

2004年世界鐵礦石總產量為14.3億t,較2003年增長15%。從分布看,亞洲4.35億t,南美3.15億t,大洋洲2.32億t,歐洲2.46億t,北美0.98億t,非洲0.56億t。鐵礦石產量最

大的四個國家依次為中國3.1億t,巴西2.8億t,澳大利亞2.3億t,印度1.2億t,其總和佔世界鐵礦石總產量的67%。

2.鐵礦石貿易狀況

進口

近3年來,隨著中國粗鋼產量的快速增長,世界鐵礦石貿易量也出現明顯增加。2004年世界鐵礦石進口總量為6.53億t,其中進口最多的地區集中在亞洲和歐盟15國。亞洲進口鐵礦石總量為4.11億t,佔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63%。歐盟15國進口鐵礦石為1.30億t,佔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20%。近幾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的量急劇增長,1995年進口鐵礦石4115萬t,2000年進口鐵礦石6997萬t,2004年達N2.08億t,日本進口鐵礦石1.35億t。中國和日本兩國進口鐵礦石總量為3.43億t,佔世界鐵礦石貿易量52.5%。

出口

世界鐵礦石出口地區主要是年世界鐵礦石產量將達15億t。

3.粗銅產量與鐵礦石需求的關系

鐵礦石是煉鐵的主要原料。由於世界粗鋼產量的快速增長,鐵礦石的需求量增幅很大,從而使得鐵礦石產量出現較大增幅。

2003年世界粗鋼產量比2002年增幅6.6%,世界鐵礦石增幅為9.5%,鐵礦石產量增幅高於粗鋼產量的增長。2004年世界粗鋼產量增幅8%,而鐵礦石產量增幅卻達16%。這一情況在2005年仍將繼續延續。由於鐵礦石產量增長過快,預計2005年以後鐵礦石供應將大於粗鋼生產的需求。屆時鐵礦石短缺的情況將大大緩解,鐵礦石價格也將回落。

澳大利亞一是BHP鐵礦有限公司。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鐵礦年產量總和超過7000萬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所有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長426公里的鐵路線運輸到黑德蘭和芬尼康島的港口混勻,再裝船外運到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二是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該公司所有生產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鐵路線運輸到丹皮爾港口混勻,裝船外運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三是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公司。該公司的鐵礦資源集中在潘那瓦尼加附近的羅布河谷,礦脈延續近100公里,估計褐鐵礦儲量30億~40億噸。現生產礦山位於羅布河谷的MesaJ礦區,目前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3000萬噸。其建在MesaJ礦區的洗選試驗廠完成了為生產低AI0203的球團料的試驗。其在西安格拉斯礦床有含鐵大於60%的鐵礦儲量7億噸,可作為球團礦的原料,設計的鐵礦年生產能力為800萬~1000萬噸,正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有望近期開發建設。

巴西一是淡水河谷公司(CVRD)。該公司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公司。其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擁有挺博佩貝鐵礦、卡潘尼馬鐵礦、卡拉加斯鐵礦等,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年生產能力在1.2億噸,球團礦生產能力在2000萬噸左右。二是巴西聯合礦物公司(MBR)。MBR是巴西第二大鐵礦生產出口公司。該礦山位於南部的「鐵四角」地區,保有鐵礦儲量約10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2300萬噸。三是弗爾特科礦業公司。其生產礦山在「鐵四角」地區,保有鐵礦儲量3億噸以上,鐵礦年生產能力2000萬噸。四是薩馬爾庫礦業公司。其生產礦山在"鐵四角"地區,保有鐵礦儲量約15億噸,鐵礦年生產能力1200萬噸。

印度一是庫德雷美克鐵礦有限公司。礦山位於卡納塔克邦,距曼加洛爾港67公里,礦山探明鐵礦儲量7億噸,礦石類型為磁-赤鐵礦,平均品位TFe為38.6%,礦山規模2060萬噸,可年產含TFe為66.5%~67%的鐵精礦750萬噸,由一條66.8公里的管道把精礦輸送到曼加洛爾港。其在港口合資建有球團廠,規模為300萬噸/年。二是拜拉迪爾鐵礦。其礦山位於中央邦南部的巴斯塔爾縣,估計儲量30億噸,其中含鐵達65%的礦石6億噸。該礦山采礦綜合生產能力為1100萬噸/年,除供國內鋼鐵企業使用外,約400多萬噸經維扎加帕特南港出口。三是多里瑪蘭鐵礦。該礦山位於卡納塔克邦的貝拉里地區,探明儲量1.55億噸,平均品位TFe為64.5%。該礦石類型為赤鐵礦-針鐵礦-褐鐵礦,采選能力400萬噸/年,礦石運到560公里處的馬德拉斯港出口。四是果阿地區。果阿地區鐵礦分布廣、礦床規模小、含鐵品位高,基本是小型機械化或人工開采,生產礦點較多。年產50萬~200萬噸的礦山有丹普、薩爾戈卡、圖道等鐵礦。該地區鐵礦石出口量保持在1100萬~1300萬噸的水平,約佔印度鐵礦石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五是奇里亞鐵礦。其位於比哈爾邦的辛格布姆縣,鐵礦儲量19.7億噸,含鐵品位TFe為62%~63%,礦石類型為赤鐵礦。該礦沒有大規模開采,產品供國內使用,礦山具有增產潛力,可增加商品礦出口。

南非一是錫興鐵礦。該礦可露天開採的高品位鐵礦石(TFe為66%~68%)還有9億噸左右,鐵礦年生產能力2000萬噸以上,產品80%~90%出口。二是薩巴津比鐵礦。該礦區儲量近5億噸,生產能力為500萬噸/年,礦石內銷為主,所出口的鐵礦石通過鐵路線運輸到薩爾丹哈灣港口,裝船外運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

據《Mining Annual Review2002》報道,由於2002年歐洲和日本鐵礦石市場需求不旺,2002年度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下降了3%~5%。2002年,澳大利亞的鐵礦生產者與日本的鋼鐵生產者所達成的粉礦價格下降了2.4%,塊礦價格下降了5%。日本市場鐵礦石粉礦價格為每長噸度28.28美分,鐵礦石塊礦價格為每長噸度36.13美分。在歐洲市場,鐵礦石的價格也有下降。從長期的角度分析,鐵礦石的價格是下降趨勢。但預測近期亞洲鐵礦石需求仍將有較多增長,特別是我國鐵礦石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將減緩鐵礦石價格下降的勢頭。

從世界范圍來看,未來鐵礦石的需求仍會緩慢增長。在近期,鐵礦石消費增長的大部分將來自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省以及韓國。從多年的進出口趨勢分析,全世界鐵礦石供需基本平衡並略有富餘,尚有一定的出口潛力。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都能大幅度增加鐵礦出口,滿足國外鋼鐵生產需要。據最新的資料顯示,全球4個鐵礦石公司CVRD、BHP、Rio Tinto、Kumba/Ang Io American公司仍在繼續擴大產量,將使世界鐵礦石供應量大幅增加。預計2005年,全世界各國鐵礦石出口總量將突破5億噸。

⑦ 世界三大鐵礦石企業是

國際上三家鐵礦石供應商(BHP billion、Rio tinto、CVRD)占據了鐵礦石海運市場的大部分市場。

一、 力拓

1公司簡介

力拓礦業公司成立於1873年的西班牙。Rio Tinto 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目前該公司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公司市值523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礦業集團,僅次於必和必拓公司。公司總資產按地區來劃分,89%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北美。該公司與中國的主要業務是雙向貿易。主要向中國出口鐵礦石、銅、氧化鋁、鎳、金、硼酸鹽、氧化鈦原料等。公司為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第一。
二、 BHP

1、公司簡介

必和必拓公司由兩家巨型礦業公司合並而成,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其中,BHP公司成立於1885年,總部設在墨爾本,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公司之一。比利登(Billiton)國際采礦業的先驅,曾經以不斷創新和集約式運營方式而聞名。2001年,兩家公司合並,組成BHP BILLITON礦業集團,BHP持股58%,比利登持股42%。

該公司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合作夥伴超過90個,員工約3.5萬人,遍及世界各地,主要產品有煤、鐵礦砂、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2004/05財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80億澳元,相比去年翻了一倍。同年,公司成功收購西部礦業公司(WMC),奠定了其全球采礦業「龍頭」老大地位。公司市值現在已高達882.74億美元,雄踞澳大企業名單之首。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必和必拓公司與中國關系源源流長,早在1891年就開始向中國出口鉛礦。目前,該公司在北京設有代表處,在上海等地設有工廠。在過去十年中,其在中國的勘探和開發的費用達到2千6百萬美元。
三、 CVRD

1、公司簡介

CVRD是世界上鐵礦石、球團礦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廠家,同時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礬土、氧化鋁、鋁、碳化鉀等生產廠家。

⑧ 三大鐵礦石巨頭是誰

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集團
力拓(Rio Tinto):世界第三大礦業公司,最早成立於1873年。在全球擁有60多家子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156.95億澳元,總市值698.3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中國在澳最大投資項目恰那鐵礦就是與該公司在西澳的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公司的合作成果。該公司向中國出口鐵礦砂、銅、鋁礬土、氧化鋁、鋁等礦產品。董事會主席保羅·斯金納(Paul Skinner),首席執行官利·克利福德(Leigh Clifford)。地址:Level 33, 55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NYSE:RTP)是一間跨國性礦產及資源集團,成立於1873年。2006年稅前盈利大約為102億美元,生意額則達254億美元。
最近它同意收購加拿大鋁業公司(Alcan),作價381億美元,相當於每股101美元,讓它成為世界最大的鋁業公司。加拿大鋁業公司的董事局基本上同意,但仍需股東及監管機構的同意。力拓集團行政總裁伊凡斯(Dick Evans)會帶領新部門-「力拓-加鋁」。2007年8月27日,美國反壟斷當局同意他們收購加拿大鋁業(Alcan)。新公司的總部將設立於蒙特利爾。
RioTinto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企業標識目前該公司總部在英國,澳大利亞總部設於墨爾本,名列2003至2004年澳大利亞十大企業第9位。2004年,力拓礦業將部分非核心資產剝離出公司主體,最終實現純利潤增長86%,實現銷售額28億美元。在力拓公司業務中,澳大利亞業務佔45%,北美業務佔40%,南美佔5%,該公司的銷售收入來源情況為:北美佔28%,歐洲佔23%,日本佔22%,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佔4%,中國佔5%,其他亞洲國家為14%。
力拓礦業集團(RioTinto)總部設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該公司控股的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和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
力拓礦業集團旗下的羅布河公司、加拿大IOC公司都是主要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礦業公司還涉及銅、鋁、能源、鑽石、黃金、工業礦物等業務。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取消與中國鋁業集團195億美元的協議。
按規定賠償力拓將賠償中鋁集團1.95億美元違約金;也標志著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計劃的流產 。
必和必拓公司目錄[隱藏]

概述
產業介紹石油

基本金屬
碳鋼材料
鑽石和特殊產品
動力煤
必和必拓與中國
近況: 概述
產業介紹 石油

基本金屬
碳鋼材料
鑽石和特殊產品
動力煤
必和必拓與中國
近況:

[編輯本段]概述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 - Broken Hill Proprietary Billiton Ltd.):以經營石油和礦產為主的著名跨國公司。BHP於1885年在墨爾本成立。Billiton於1860年成立。2001年6月,兩公司合並。2003-2004財年,總收入340.87億澳元,總市值1363.5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成為全球第二大礦業集團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是全球第三大鐵礦供應商。該公司與中國已有百餘年的業務關系,包括礦產品和鋼材進出口,礦物和海陸石油勘探等。董事會主席唐·阿格斯(Don Argus), 首席執行官查爾斯·古德伊爾(Charles Goodyear)。地址:180 Lonsdale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編輯本段]產業介紹
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目前鐵礦石的年產量為1億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零二。

石油
必和必拓是著名的石油天然氣勘探和生產商,其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澳大利亞、英國、墨西哥灣(美國)、阿爾及利亞和巴基斯坦。必和必拓公司高質量、高利潤的資產具有強大的增長潛力,並能提供豐厚的資本回報。石油和天然氣業務為必和必拓提供了產品多樣性,並使其在這一具有強大發展動力的行業佔有一席之地。



必和必拓活躍在原鋁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鋁礬土開采、氧化鋁精煉和金屬鋁冶煉。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上氧化鋁和金屬鋁的主要供應商,主要資產位於澳大利亞、巴西、莫三比克、南非和蘇利南。

基本金屬
必和必拓是世界前三大銅生產商和世界前五大銀、鉛、鋅生產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治煉廠提供高質量的金屬精礦,並向黃銅和銅線生產商提供高質量的陰極銅板。擁有大規模、低成本的優良資產,極具發展潛力。

碳鋼材料

必和必拓向全球鋼鐵製造業提供主要原材料(鐵礦、煉焦煤和錳礦)和服務。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第一大煉焦煤和錳礦海運供應商,世界第三大鐵礦供應商。集團擁有眾多開采年限長的"優勢資源",為全球市場尤其是發展迅速的亞太市場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

鑽石和特殊產品

必和必拓生產鑽石、鈦礦、金紅廠和鋯石。必和必拓公司的Ekati鑽石礦是世界最大的高質量鑽石生產商。鑽石和特殊產品部還擁有北美金屬分銷業務以及礦產勘探和技術資產。

動力煤
必和必拓是世界最大的燃燒生產商和出口經銷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電力行業的客戶提供高競爭力的動力解決方案。業務結構包括世界先進的資產組合,具有獨特的多資源生產能力,可為歐洲、亞洲和美國這些主要電力市場提供服務。大規模、低成本的礦山生產、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全球物流配送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必和必拓公司的競爭力,為未來發展提供了平台。
必和必拓是西方國家中第四大鎳生產商和第二大鉻鐵合金生產商。必和必拓公司向不銹鋼行業-必和必拓公司的主要客戶,提供鎳和鉻鐵合金。集團同樣向特種合金、化工、耐火材料行業提供鎳、鉻鐵合金、鉻礦和鈷。
必和必拓經營模式的中心原則是提供優質多樣的資產組合,以確保比傳統資源循環更平穩的現金流轉和更高的生產能力來驅動增長。2004年,公司的營業額達249億美元,息稅前收益(EBIT)55億美元,息稅後可營運現金額52億美元。截至2004年8月26日,公司的市值資本已達583億美元。
[編輯本段]必和必拓與中國
BHP與中國的關系始於1888年,源於當時公司一位董事的來訪。據記載,雙方首筆業務交易發生於1891年,當時BHP向中國福州出口鉛。雙方的貿易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但隨著BHP銀、鉛和鋅資源的日益匱乏,公司繼而轉向鋼鐵業務,雙方貿易也逐漸減少。
BHP總經理 Essington Lewis先生於1934年訪問中國。
20世紀60年代,隨著澳大利亞鋼鐵半成品的出口,貿易量又開始有所增加。70年代,BHP開始向中國出口鐵礦石,並繼續出售鋼材。在此期間,公司同時從中國進口氟石、煅燒礬土和燧土。
1979年,BHP是簽署《生產分配合約》以開發中國南海石油的首批國外聯盟成員之一。為支持這一行動,BHP於1983年在廣州成立了BHP石油辦事處。
BHP公司北京辦事處於1984年設立。
1985年,BHP開始研究在中國合資探礦的機會。1993年,成立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采礦企業--康滇合資公司,在四川省進行鉛和鋅的勘探。
BHP的某些服務性公司同樣在中國開展業務活動。BHP工程公司對1989年成立的福建省順昌水泥廠進行了設計,並對其建造和試運轉提出建議。作為其合約的一部分,BHP工程公司在澳大利亞對40名中國工程師和操作專家進行了培訓。1992-93年間,BHP運輸部在江蘇省為客戶監管了8艘自卸載駁船的設計、建造和交接。
1994年,BHP在中國進行了首次製造業投資,當時該公司獲得了在上海和廣州開展彩塗板加工成形業務的許可。這兩家工廠均於1995年投產。2001年BHP和比利頓公司合並後,這兩家工廠仍由必和必拓運營,直至2002年BHP鋼鐵公司從必和必拓分離出去。
至1997年為止,BHP向中國出售的產品包括鐵礦石、銅精礦、錳礦石、煤、石油和鋼鐵產品。199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了礦產市場辦事處,同時在北京的中國總部擴大至約50名員工。
20世紀90年代,BHP涉足在中國的幾個省份開采基本金屬業務,最終成立了5家合資開采公司。
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礦產品供應商之一。如今中國是必和必拓鐵礦石和氧化鋁的重要市場,占我們約20%的氧化鋁銷售,約40%的鐵礦石銷售。其它一些重要的產品還包括銅、鎳、鉻、煉焦煤和錳。
2005年財年(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必和必拓向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總額為40億美元,同比增長64%,占公司全球息稅前利潤(EBIT)的13%。
2004年3月,必和必拓宣布其與中國的四家優秀鋼鐵廠成立威拉拉(Wheelarra)合資公司的意向。該合資公司可保證每年向這些工廠銷售約1,200萬噸的鐵礦石。它將成為迄今為止必和必拓與中國鋼鐵廠簽定的最大的商業合約,在今後25年裡其鐵礦石銷售總額將達到90億美元。該合資公司協議已獲得中央政府的批准。
目前必和必拓在中國的員工數約為75人,其中大部分是位於上海的中國總部的員工。這些員工中約90%為中國公民。
必和必拓是西北大陸架合資公司的參與者,該公司已簽署廣東液化天然氣終端和天然氣管道項目一期液化天然氣供應的《銷售采購協議》。2003年5月,必和必拓及其餘西北大陸架合資公司的參與者簽署了一份《權益合約》,以中國國家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為實體,並由CNOOC參與西北大陸架項目投資。CNOOC將購買西北大陸架項目下正在建立的一個新合資公司25%的權益,以向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輸送液化天然氣。
必和必拓近期已簽署了一份《生產分配合約》,以在中國西北部勘探和開發煤層氣資源。除此之外,在多個領域的市場開發方面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機會。
2005年,必和必拓作為全球最大的多元化資源公司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多元化礦物及獎牌贊助商。同時進一步在中國支持一系列社區公益、教育和可持續發展項目。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奧組委和必和必拓面向世界公開徵集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奧運會倒計時500天之際,北京奧組委和必和必拓在首都博物館隆重發布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鑲玉」獎牌設計。
■2007年11月14日,殘奧會獎牌設計發布,設計創意、造型與奧運會獎牌一脈相承。必和必拓奧運項目中國區總監白凱睿女士榮幸地與北京奧組委官員一起為殘奧會獎牌揭幕。
■2008年1月15日,在「必和必拓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獎牌製作專用金屬交接儀式」上,必和必拓將製作奧運會及殘奧會獎牌所需原材料正式提交給了北京奧組委(BOCOG)。此次交接儀式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上海造幣廠舉行。
[編輯本段]近況: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董事長安德(Don Argus)嘗試打電話給力拓(Rio Tinto)董事長保羅•斯金納(Paul Skinner),通知對方:必和必拓將放棄對力拓62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但最終只是留了個語音信息。即便斯金納接到電話,他對這條消息也不會感到意外。近幾個月來,隨著股市和大宗商品需求接連崩盤,信貸枯竭,這宗采礦業最大的收購案早已岌岌可危。一年前,在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黎明時分,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果敢地勾勒出這宗交易。而今,該公司的董事會顯然嚇壞了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目錄[隱藏]

簡介
發展簡史
產品與服務
管理團隊

[編輯本段]簡介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VALE,簡稱淡水河谷
巴西鐵礦砂資源極為豐富,佔全球總儲量6.5%,為世界富鐵礦第一生產大國。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陸最大的采礦業公司,被譽為巴西「皇冠上的寶石」和「亞馬遜地區的引擎」。公司成立於1942年6月1日,除經營鐵礦砂外,還經營錳礦砂、鋁礦、金礦等礦產品及紙漿、港口、鐵路和能源。該公司於1997年5月7日開始推行私有化並大舉兼並鐵礦砂企業。2000年初,淡水河谷不僅收購了SOCOIMEX公司,還收購了薩米特里礦業的全部股份
[編輯本段]產品與服務

現在,淡水河谷鐵礦石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其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擁有挺博佩貝鐵礦、卡潘尼馬鐵礦、卡拉加斯鐵礦等,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 淡水河谷公司礦產開采開發規劃是著眼全球,
其中包括:在委內瑞拉開採煤、鋁礬土、銅、鐵和鑽石;在秘魯開采鋁和銅;在智利開采鋁
和銅;阿根廷開采鉀、鋁和銅;在加彭開采錳;在莫三比克開採煤、鋁和銅;在安哥拉開采
鑽石、鋁、銅、鉀和鐵;在巴西開采鋁、銅、鎳、白金族礦;錳、鑽石、高嶺土和鋁礬土;
在蒙古開采鋁、銅和煤;在中國開採煤、銅、鋁和鋁礬土。
淡水河谷公司 2006 年毛收入達到 204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純利潤達到 65 億美元,
同比增長52%。 該公司2006年度礦產品產量創歷史紀錄其中鐵礦石和球團礦達到2.76億噸,
氧化鋁 320萬噸,原鋁 48.5 萬噸,銅16.9 萬噸,鉀 73.3 萬噸,高嶺土 130 萬噸。業務經營
額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所佔比重:歐洲 29.0%,巴西 27.5%,中國 12.4%,日本 8.9%,美國
4.4%,亞洲其他國家 4.8%,世界其他國家 13.0%。
[編輯本段]管理團隊

淡水河谷公司在世界設有 5 個辦事處,其中 1994 年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在 15 個國家
地區有業務經營和礦產開采活動;在中國進行了投資項目;在 2 個國家正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

⑨ 澳大利亞為什麼有這么多鐵礦

澳大利亞最近又牛氣沖天,仗著自己鐵礦石豐富,只要和我們的關系出現不愉快,就拿鐵礦說事,用漲價的策略來惡心我們,還別說,這一招真的屢試不爽,因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鐵礦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儲量大,而且鐵礦石的品位非常高,基本都屬於富鐵礦,所以鐵礦石堪稱澳大利亞最強的殺手鐧。

反觀我國,雖然鐵礦石儲量也不低,但品位卻普遍不高,而我國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自身基建對鋼鐵的需求量也很高,所以我們不得不一直從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進口鐵礦,很多人不免發出疑問,同樣是世界大陸,憑什麼富鐵礦多分布在澳大利亞、巴西等,而我們多是貧鐵礦呢,原因啊要從鐵礦的形成以及陸地板塊形成講起。

鐵礦石之內生鐵礦

地球上的鐵礦形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內生鐵礦,另一種是沉積鐵礦。內生鐵礦,顧名思義就是在地球內生作用形成的鐵礦,這種內生作用可以是岩漿運動,也可以是各種來源的氣水溶液,一般的內生鐵礦都深埋於地下,不容易開采,除非是火山運動、地熱運動、地質構造運動強烈的地區,礦床才有可能運動至淺層地表,但這類淺層鐵礦品位普遍不高,我國像攀枝花鐵礦、馬鞍山鐵礦、白雲鄂博鐵礦等,基本都屬於內生鐵礦。

鐵礦石之沉積鐵礦

沉積鐵礦,是地表的成礦物質,在風力、冰川、河流等作用下,搬運到湖泊、海洋等低窪區域,長時間沉澱聚積而形成的,礦石品位受物源、氣候、岩相、地質構造等條件綜合影響,因此不同地區的鐵礦貧富程度差距也很大。全世界已探明的富鐵礦大部分都屬於沉積鐵礦,比如我國海南石碌鐵礦,就屬於富鐵礦,基本占我國富鐵礦儲量的70%,但像遼寧鞍山等眾多鐵礦,卻屬於沉積型貧鐵礦,這么看來,沉積鐵礦出現大型富鐵礦的概率也不算高,但澳大利亞確是個例外。

澳洲大陸鐵礦

澳大利亞所處的澳洲大陸,雖然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陸,但澳洲大陸的「年齡」並不小,根據科學家推測,澳洲大陸與其他大陸分離大概是在1.7億年前,而與其他大陸組合在一起的時間卻超過20億年。未漂移之前的澳洲大陸,位於大陸邊緣,屬於淺海環境,這也就是說,澳洲接受來自大陸沉積的時間超過20億年,因此積累了豐富的海相鐵礦物質沉積,形成了大型的鐵礦帶,並且在進一步地質運動中,完成提純、富集等一系列操作。

海相鐵礦VS陸相鐵礦

再後來,澳洲大陸分離,帶著鐵礦漂到了當前位置,又經過了長時間的乾燥氣候風化,鐵礦帶逐漸露出地表,因此澳洲大陸的鐵礦不但純度高,且易於開采。全世界海相沉積鐵礦佔世界沉積鐵礦總量的87%,而陸相沉積鐵礦只佔世界總量的13%,從澳洲大陸以及我國所處的歐亞大陸地質上看,可以大膽的推測出,在大陸未漂移之前,我國就基本位於大陸的中心,鐵礦形成多基於陸相,因此儲量、品位都不算最優。

不過上帝造物是公平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所有礦種品類是齊全的,我國雖然富鐵礦不多,但像鎢礦、稀土礦的含量,卻位居世界前列,因此也不必過分的厚此薄彼

在今年中澳關系持續緊張,澳大利亞多項產品被中國徵收關稅的情況下,經濟遭受不小損失的澳大利亞決定通過對鐵礦石漲價來彌補損失。

12月11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價格上漲近10%,創 歷史 新高,首次突破每噸1000元人民幣,達到1042元每噸,較11月初上漲34%,是五六月份價格的兩倍。


世界鐵礦石總的儲量約1900 億噸,澳大利亞的儲量超過世界總量的1/4,達530 億噸左,並且約70%是可直接裝船的高品位礦石。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根據目前的冶煉水平,鐵礦石中鐵的含量最少也要在20%~30%以上。而在地殼中,鐵的含量約為5%。由於開采技術的限制,很多鐵我們無法利用,目前只能開采地殼中的離地面很近的淺層的鐵礦。

含有鐵的岩石,經過風化崩解,裡面的鐵被氧化成氧化鐵。在距今5~6億年以前古老的地質 歷史 時期,它們逐漸沉澱堆積,在聚集過程中,再經過地殼中的高溫高壓作用,使這些沉積而成的鐵礦經過風化,把鐵進一步集中起來,造成含鐵量很高的富鐵礦。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與當地特殊的地質構造、地質環境有關:澳大利亞地質結構長期穩定,地層古老,數億年來沒有強烈的地質運動,利於礦物的長期積聚、富集。

澳洲已探明的鐵礦石主要分布在兩大地區:皮爾巴拉 (Pilbara)地區和中西部 (Midwest)地區。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石包括低磷、高磷布魯克曼礦 、馬拉曼巴礦、河床礦等,主要是高品位的鐵礦石;中西部地區的鐵礦石主要是低品位的磁鐵礦 、少量的赤鐵礦及混合礦等 。

鐵礦是在地球 歷史 上最古老的時期形成的,因為那時地殼較薄,地層斷裂深而且多,火山噴發也很頻繁,隨著岩漿的噴發,把藏在地幔深處的含鐵量高的岩漿噴發出來,給形成大規模的鐵礦創造了條件。


皮爾巴拉地區的岩石被稱為 「哈默斯利群 」,是古老的火山岩化和碎屑沉積階段後由化學沉積而成。哈默斯利群大約有2.5km厚,以赤鐵礦為主要含鐵礦物,低磷且很堅硬,鐵品位通常都超過 64%,含磷量在 0.05%左右 。

澳大利亞年產鐵礦石 1.8 億噸以上,僅次於巴西,居世界第二位。澳大利亞現有鐵礦石生產企業有RioTinto(力拓 )、BHP(必和必拓 )和 FMG等 。

上世紀 90 年代末,澳大利亞鐵礦市場的 85% 在亞洲,目前已經增長至近 100%。日本進口的澳大利亞鐵礦比例是56.20%,韓國接近 70%,中國為61.09%。由此可見,亞洲幾個經濟大國對澳大利亞鐵礦的依賴程度在不斷提高。


鋼鐵工業是國家基礎產業,而鐵礦石作為鋼鐵工業主要原料,其穩定供應是鋼鐵業 健康 發展的重要保障。由於資源稟的先天差距,我國鐵礦企業成本遠高於國際上主要鐵礦出口國,在規模實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澳大利亞最大的礦產公司力拓公司的業務遍布全球,2014 年,力拓銷售利潤共計 104.6 億美元,其中鐵礦石銷售利潤81.1 億美元,占總利潤的77.5%。目前,力拓已開發及待開發礦山儲量共計55.49 億噸,平均鐵品位 63.2%,鐵礦的生產成本從也2012 年的23.9 美元 / 噸,降至19.5 美元 / 噸,甚至有望達到17 美元 / 噸,利潤空間十分巨大。

不過澳大利亞漲價鐵礦石不可能長期卡住中國。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寶武集團已計劃在非洲的幾內亞投資鐵礦,該鐵礦有望在2025年投產,可以大大緩解中國對澳大利亞鐵礦的依賴。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提高鐵素資源利用率並落實供應多樣化等措施,澳大利亞「拽」不了多長時間了。

對澳大利亞來說,它們超過83%的鐵礦石都出口到中國,也就是說他們國家對鐵礦石出口的依賴性絕對很高。中國需要澳大利亞的鐵礦,澳大利亞的鐵礦也需要中國,雙方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與中國的鐵礦石貿易對澳大利亞經濟也很重要,澳大利亞也不太可能真的不把鐵礦賣給中國,否則它能賣給誰?

其實,貿易摩擦也好,其它因素也罷,資源價格出現浮動本就是市場經濟中很正常的現象,我們也不要太過於擔憂。記得2018年的時候,隨著我國對於鋼鐵行業去產能等因素的影響,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不斷下跌,澳大利亞不是加大鐵礦石供應,希望能夠彌補損失嗎?此一時彼一時,咱們真的不用太過擔心。

201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達到了9.96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高居世界第一,從高速鐵路,到大型船舶,再到跨海大橋,這近10億噸鋼鐵鑄就了中國「基建狂魔」的夢想,解決了數十萬工人的就業問題。 然而,這些繁榮指標的背後,是中國對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的嚴重依賴。

根據統計數據, 中國每年進口鐵礦石10億噸左右,其中6.65億噸來自於澳大利亞 ,佔到了采購量的6成以上。

隨著中澳關系的惡化,澳大利亞在貿易戰中祭出了鐵礦石這一大殺器,在12月份以來, 澳大利亞出口給中國的鐵礦石價格從上半年的每噸540元左右上漲到了1000元,上漲了幾乎100%。

然而, 面對澳大利亞的惡意漲價,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我們卻寧願忍受巨大的漲價壓力,利益嚴重受損的局面,也不願對澳大利亞鐵礦石「痛下殺手」。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是澳大利亞擁有地球上最優質、最豐富的鐵礦石。

根據數據統計, 世界鐵礦石目前已經探明的總儲量約1900 億噸,澳大利亞的儲量超過世界總量的25%,達530億噸,而且70%是可直接裝船的高品位礦石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鐵礦石10.7億噸,幾乎壟斷了全球66%的鐵礦石出口量,出口金額達到1070億澳元,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1大鐵礦石出口國。

那麼,為什麼澳大利亞有這么豐富的鐵礦呢?這篇文章,站長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鐵礦的形成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地表形成的沉積礦床,大部分的鐵礦都是這種類型,另一類是地球內部岩漿、熱液形成的內生礦床。

在距今23億年以前,地球大氣圈中的氧氣含量遠遠低於現在,海水中硫的含量也很低,因此鐵大量以二價鐵離子的形式存在於海水中。

到了距今23億年左右,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升高到了現今含量的一半左右,這時二價鐵離子不再穩定,而是與二氧化硅、碳酸鹽等一起沉積,形成了條帶狀磁鐵礦。而且隨著地表的風化過程,有大量的鐵被輸送到海洋,使得近海及湖泊的鐵含量往往高於遠洋。

而澳大利亞在地球演化早期長期處於淺海環境,形成了豐富的條帶狀磁鐵礦。

在距今5-6億年左右,條帶狀磁鐵礦經過長期的風化、與水等流體的交代反應及變質作用,鐵元素進一步富集,就形成了一系列含鐵量很高的富鐵礦。

此外,澳大利亞大陸非常穩定,沒有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利於礦物的長期積聚、富集,這些富鐵礦經歷了數十億年仍保存完好。

有人問了,咱們國家自己的鐵礦石儲存量又如何呢?其實,咱們的鐵礦石存儲量其實並不低,佔全球儲量的12.3%,排在世界前列。

但由於三個原因,使得咱們的鐵礦難以滿足煉鋼的使用需求。

第一,我們的鐵礦石品質一般 (個別富礦除外,數量極少),品味一般也就33%,而國外進口一般為55%以上,品質實在差不少。

第二 ,國內鐵礦廠稍微品相好點的,也都深埋在地下, 勘探開采難度和成本極高 ,僅算上開采成本都已經達到從澳大利亞購買鐵礦石的150美元每噸的價格了,而且還面臨著破壞自然環境的後果。

第三,國內鐵礦石中雜質含量較大 ,其中還有部分含有如釩鈦等稀土元素的礦,高爐應用起來負擔較大,綜合應用成本較高。

所以綜合考慮,還是從以澳大利亞為主的國外進口相對劃算一些。

鐵礦石,是任何一個強國崛起的工業化的基石。

從英國工業革命,到德國趕超,從歐洲各國復興,到美國稱霸,再到中國崛起,鋼鐵產量指標一直被看做是工業化的成績單。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鋼鐵產量逐年飆升,多年蟬聯世界第一,但由於中國的鐵礦石品質較差,因此中國每年需要巨大的資金用於鐵礦石進口。

此外,中國近些年取得基建成就,都是建立在鋼筋混凝土之上的,「 疫情之後的基建復甦政策里,鋼鐵背後的鐵礦石,絕對是中國的命門」。

因此很遺憾的說,我們除了在工業的塔尖——晶元製造等領域被「卡脖子」外,我們在工業的塔基——鐵礦石等原料進口上也存在「卡脖子」的問題。

澳大利亞為什麼有這么多鐵礦?

鐵礦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儲量最為豐富的礦產資源之一,七大洲都有分布,而且海洋底部也有相當巨量的鐵錳礦石,但是,從陸地上鐵礦的空間分布來看,又顯得極不平衡,儲量居前十位的國家,鐵礦的儲量佔到了全球總儲量的80%以上。其中澳大利亞以1500億噸的資源量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占據全球總儲量的18%左右,而且澳大利亞鐵礦的品質也非常好,我國雖然鐵礦儲量也比較豐富,但總體看品質與澳大利亞差了很大一截,有網友會問了,同樣是面積很大的國家,為何澳大利亞有這么多鐵礦而且品質很好呢?


鐵礦石從形成過程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生鐵礦和沉積鐵礦。其中,原生鐵礦是在地球的誕生過程中便開始聚積。太陽系中的太陽形成以後,那些沒有被太陽巨大的引力所吸聚的星際物質,在太陽風的吹拂以及星際物質之間引力的共同作用下,開始在太陽外圍軌道慢慢聚集,形成炙熱的行星內核,然後繼續吸收剩餘的輕物質,最後形成固態和氣態行星。由於一開始的星際物質,來源於上一任恆星在生命末期發生的超新星爆發,所以含有一定量的重元素,其中就包括鐵、錳等,這也是為什麼行星內核中都會有這兩種物質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隨著重元素物質的逐步沉降,它們都埋藏於行星表面以下很深的地方。不過,拿地球這樣內核仍然處於活躍狀態的行星來說,內部發生劇烈的地質活動,比如地震、火山噴發、岩漿大范圍垂直遷移等,都有可能將鐵元素從地底帶到淺層地殼甚至地表並富集起來,形成鐵礦。不過,這種通過岩漿遷移形成的鐵礦,可開採的儲量一般都不大,含的雜質也較多,品位往往也不高,比如我國西南和中部地區的鐵礦,很多都是這種類型。


還有一種鐵礦類型,是沉積鐵礦,它是建立在地表岩石在長期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下,積聚而成,同時也有大量微生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游離氧並與火山噴發物質結合的功勞,在形成鐵礦層的同時,還會形成硅質層、碳酸鹽層和白雲岩層。如果後期再經過風化淋漓或者內生岩漿的熱水液淋洗,或者經過高溫高壓變質過程等,沉積的鐵礦可以進一步發生富集,鐵的品味將明顯提升,甚至可以達到50%-60%,形成富鐵礦。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富鐵礦的誕生,一方面主要以沉積型為主,另一方面,必須經過沉積層的再次「優選」沉積富集,所以,經過漫長的海相沉積、然後再經過持續、劇烈的地質活動,這樣的區域,能形成富鐵礦的概率比較大。而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在「盤古大陸」時,陸相沉積的比率很高,微生物吸收分解沉積的 歷史 可以說不夠悠久,只有在海南及其附近地區,才符合這樣的特徵,我們現在也僅在海南發現了儲量豐富、品味很高的富鐵礦,正好印證了這一推測,按照這樣的推測,我國的青藏高原或許還存在著大型的富鐵礦,只是受地理條件的限制,現在沒有勘探出來而已。


而澳大利亞則不同,它與「盤古大陸」結合在一起的時間可以達到20億年,而且處於大陸的邊緣,具備長時間海相沉積的完美條件,在海洋微生物、海底火山爆發等地質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諸多鐵礦石岩層帶,後來又在大陸分離過程中,經歷了至少上千萬年的劇烈地質運動,鐵礦層又發生了一系列的再分解、再富集、再沉積過程,因此,鐵礦的品味不斷提高,達到了驚人的平均60%左右。這些鐵礦後來又在風力的侵蝕下,埋深逐漸減小甚至露出地表,成為最易開採的礦床。


和澳大利亞大陸經歷的 歷史 相似,像印度、巴西的鐵礦石,富礦的比例也較高,平均也能到50%以上,這樣的結果,是海洋沉積環境、礦物質持續沉積和地質運動共同推動所致。雖然我國鐵礦品味不怎麼高,但總儲量還不錯,另外,我國地大物博,地形地貌千差萬別,地質活動也程度不一,大約有近50多種的優勢礦產(其他國家很少),特別是稀土、膨潤土、鈦、鎢、銻儲量世界第一。

面對澳大利亞人的挑釁,我國決定利用關稅武器採取還擊措施。遭受了損失的澳大利亞人並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為,反而決定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利用鐵礦石漲價來彌補損失。利用鐵礦石說事是澳大利亞人的慣用策略,這一招非常的管用,非常精確地打在了中國的軟肋之上。

中國的經濟是兩條腿走路,一是對外出口,二是國內投資。由於疫情的因素,國外市場萎縮,對外出口這一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動力不足,我國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的重擔,更多的壓在國內投資上。

各種各樣的基建就是國內投資的主力,作為基建狂魔,每年都有大量的鋼鐵需求,可是不巧的是,我國的鐵礦石儲量不低,但是普遍品位較低,我國的富鐵礦最有名的就是石碌鐵礦,這個鐵礦原本名氣並不大,他的知名度全靠幾本群穿至明朝的小說撐起來的!

而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鐵礦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儲量大,而且品位又非常的高,所以我們不得不從澳大利亞以及巴西這兩個國家大量進口鐵礦石,以滿足我國國內基建的需要。

我國要搞基建,澳大利亞就是我們繞不過去的那道坎。那麼我們不得不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富鐵礦,多分布在澳大利亞,巴西,而咱們國內都是一些貧鐵礦呢?

這個事兒還得從鐵礦的形成以及地球板塊說起!

話說地球上的鐵礦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內生情況的,還有一種是沉積鐵礦。所謂的內生鐵礦,就是地球內生作用,形成了鐵礦。

這種鐵礦石兩級分化非常嚴重,要麼就是埋藏的特別深,以現在的 科技 手段無法開采,還有一種就是由於地殼運動,礦床被運動至淺層地表,相對來說比較好開采,但是問題又來了,這種鐵礦的品位普遍都不高。

沉積鐵礦是地表的,成礦物質在各種自然力的作用下搬運至湖泊,海洋等低窪區域長時間沉澱積聚而形成的。這種鐵礦也是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國內的海南石碌鐵礦就是沉積鐵礦,國內還有許多的沉積鐵礦都是貧鐵礦。

所以沉積鐵礦中出現富鐵礦的概率也不算太高。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咱們世界上探明的富鐵礦絕大多數都是這種沉積鐵礦。

那麼為什麼澳大利亞富鐵礦那麼多呢?

不得不說,澳大利亞得天獨厚。澳洲大陸面積雖小,年齡不小,根據板塊移動學說,澳洲大陸和其他大陸分隔兩地,是在1.7億年前,但是在此之前,他和其他大陸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超過20億年時間。

這段時間里,澳洲大陸一直屬於整個大陸的邊遠地帶,好比是伸向大洋的一隻腳!在這里,澳大利亞的土地足足接受了超過二十億年大陸的饋贈,積累了豐富的海相鐵礦物質沉積,再加上一系列的地質運動,使這里形成了大量的富鐵礦。

隨著時間的推移,澳洲大陸攜鐵礦私逃飄啊飄飄到了現在的位置,用歷經了千萬年的乾燥氣候鐵礦帶逐漸露出地表,所以澳大利亞的鐵礦不但純度高,而且開採的難度相當的低。

不過我突然想到一點,咱們的青藏高原,據說以前也是一個海,隨著地質劇烈變化,這里逐漸隆起成為了世界屋脊,這一點和澳大利亞大陸頗有幾分相似,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在西藏那裡動動腦筋呢沒准就有重大發現呢!

⑩ 中國鐵礦石儲量是多少

中國鐵礦石儲量為450多億噸,貧礦多、富礦少,富鐵礦石僅佔2.8%,全國鐵礦石平均品位33%,低於世界鐵礦石平均品位11個百分點,原料需求不能滿足國內生產需要。基於這種現狀,近10年來,隨著國內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年年遞增,鐵礦石資源全球化配置的趨勢已經形成。

2010年我國鐵礦石進口來源國達到40家,進口量6.18億噸,約占鐵礦石消費總量的67%,比十年前提高了近32個百分點。2011年鐵礦石進口來源國已擴展到63家,進口量達到6.86億噸,同比增長11%,所佔鐵礦石消費總量進一步增高。

中國的鐵礦進口安全還是有保障的。現在中國也在開拓更多的進口市場。鐵礦企業也開始在國外擴大礦山的購買,有的甚至直接控股。比如非洲幾內亞的世界最大鐵礦西芒杜鐵礦,和中國都有合作意向。總之,目前鐵礦的價格主要還是資本炒作的原因,中國的鐵礦石供應還是有保證的。

熱點內容
分立後公司股權怎麼處理 發布:2025-07-09 10:00:21 瀏覽:99
股市什麼時候開始收紅包 發布:2025-07-09 09:58:41 瀏覽:742
小商品城股票的歷史價格 發布:2025-07-09 09:58:00 瀏覽:476
巴菲特的股市指數是多少 發布:2025-07-09 09:37:00 瀏覽:619
大額存單和國債保守理財哪個劃算 發布:2025-07-09 09:36:04 瀏覽:785
股市現在多少點上證股市 發布:2025-07-09 09:26:08 瀏覽:396
收購資產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發布:2025-07-09 09:15:59 瀏覽:350
目前中國股票交易稅費是多少錢 發布:2025-07-09 09:09:20 瀏覽:528
轉增在股市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9 08:33:27 瀏覽:955
金融碩士研究生畢業工資多少 發布:2025-07-09 08:31:44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