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貨幣區理論
A. 什麼OCA最優貨幣區理論
一般而言,最優貨幣區(optimal currency area, OCA)是指"一種''最優''的地理區域,在此區域內,支付手段或是單一的共同貨幣,或是幾種貨幣,這幾種貨幣之間具有無限的可兌換性,其匯率在進行經常交易和資本交易時互相釘住,保持不變;但是區域內的國家與區域以外的國家之間的匯率保持浮動。最優在此意味著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同時得以實現。
B. 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基本簡介
區域性貨幣制度的建立,是以貨幣一體化理論為依據的。「區域」是有特定含義的最適度貨幣區,這個區域是由一些彼此間商品、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經濟發展水平和通貨膨脹比較接近,經濟政策比較協調的國家(地區)組成的一個獨立貨幣區,在貨幣區內通過協調的貨幣、財政和匯率政策來達到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
歐元是最適度貨幣區理論的偉大實踐。由於歐洲各國小而多,它們的濟濟發展水平接近,它們有相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歐洲貨幣制度的建立和歐元的正式啟動,標志著現代貨幣制度又有了新的內容並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歐盟15國中,除希臘、瑞典、丹麥和英國外,其餘11國(法國、德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蘭、奧地利、愛爾蘭)已成為首批歐元國。歐洲中央銀行設在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首任行長是荷蘭人威廉·杜伊森貝赫。按照歐元系統匯率轉換機制,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的同時,確定了歐元對11國貨幣的匯率,各成員國貨幣與歐元之間的匯率到2002年(過渡期內)各國貨幣被歐元取代以前完全固定,並不得更改。2002年1月1日起,歐元的鈔票和硬幣開始流通,歐元的鈔票由歐洲中央銀行統一設計,由各國中央銀行負責印刷發行;而歐元硬幣的設計和發行由各國分頭完成。2002年7月1日,各國原有的貨幣停止流通,與此同時,歐元將正式成為各成員國統一的法定貨幣。
C. 什麼是適度貨幣區理論
適度貨幣區理論主要是用某些經濟指標作為基本的標准,判斷哪些國家或地區之間適合建立固定匯率制度,哪些更適合採用彈性匯率制度。根據貨幣理論的分析,對於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經濟失衡的調整,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調整其相對價格。而調整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相對價格的辦法主要有兩類:一是變動名義利率或調整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通貨膨脹差異,這在歐元區內顯然已不再適用;二是發揮工資和物價的彈性功能。如果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工資、物價具有充分的彈性,那麼沖擊(尤其是非對稱性沖擊)引致的經濟失衡、失業上升、通貨膨脹等問題就可以通過降低工資水平和物價水平來緩解,從而恢復經濟均衡。
D. 最優貨幣區的簡介
最優貨幣區理論最早由羅伯特·蒙代爾於1961年提出,其後麥金農(R.I.Mckinnon)、德拉姆(J.C.Ing ram)、哈伯勒(G.Haberler)和弗萊明(J.M.Fleming)等經濟學家對其理論從不同側面修正補充和完善。但在關於最優貨幣區的標准上仍缺乏一個強有力的解釋。麥金農提出的確定最優貨幣區的標準是這些國家的經濟高度開放性。加入通貨區的成本表現為喪失部分經濟自主權。
蒙代爾認為理想的貨幣區是封閉的,根據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中要素在國內充分流動,而在國際間不流動的假設,那麼基於國家貨幣的浮動匯率就可以有效地運轉,但要素流動的區域往往和國界不重疊。因此「最優」是指貨幣區成員間要素是完全流動的,而貨幣區成員國和貨幣區以外的國家不發生經濟聯系,貨幣區是封閉的。蒙代爾認為要素充分流動是最優貨幣區的標准,尤其是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可以對貨幣區結構失衡進行有效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