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什麼政策
❶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體現在五個方面,分別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不同、政策內容不同、政策的含義不同、政策的可控性不同以及政策的作用過程不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屬於宏觀經濟的重要政策,兩者同樣是政府在進行調控國家宏觀經濟時的重要手段。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具體差異
1 、制定者與實施者不同:一般情況下,財政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分別是國家和政府財政部門。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都是中央銀行;
2 、政策內容不同:財政政策的內容主要有稅收、國民收入分配、財政補貼、預算收支政策等。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與利率、公開市場業務和信貸政策等相關;
3 、政策的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國家為了使社會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在一定時期運用不同的財政手段來調節經濟總量增減的政策。貨幣政策是為了完成特定經濟目標,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和措施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政策;
4 、政策的可控性不同:財政政策一般通過政府的直接調控實現。貨幣政策一般需要通過控制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最終經濟目標,其政策傳導結果不一定完全吻合最終目標;
5 、政策的作用過程不同:財政政策的作用過程是通過改變國民收入的結構和收入數量來影響社會經濟。貨幣政策的作用過程是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來影響經濟生活。
❷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區別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調控的兩大手段,二者常常被拿來比較,這兩種手段之間有相當多的共同之處,也有不少的差別,學習並了解它們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的理解國家政策的走向,這將奠定股市的大方向。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區別有:
1、含義不同:貨幣政策是通過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信用量來對經濟進行調控,財政政策是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進行調節來影響供求。
2、內容不同:貨幣政策是與利率、信貸等政策相關,而財政政策則是和財政收入與支出相關。
3、政策制定者不同:貨幣政策是由一國央行直接制定的,而財政政策通常要由國家制定。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目的都是為了穩定物價、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相對而言財政政策對普通群眾的影響更為直觀,因為它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稅率的調節;而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參與者的影響更為巨大,因為貨幣政策的結果是流動性的改變,會直接導致進入金融市場的資金發生編變化。
(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什麼政策擴展閱讀:
一、財政政策,主要分為三類: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准財政政策。
1、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和發債的問題。稅收通過加稅減稅控制稅收總量,而調節稅率,比如增值稅和所得稅則相對復雜的多,涉及產業發展階段、社會收入結構等目標設計。一般來說,有利於老百姓投資和消費的,就被認為是擴張的財政政策。發債則是向老百姓借款,如果將稅收理解為儲蓄卡,發債就可以理解為是信用卡,都是國家可以動用的財政資源。
2、財政支出就是政府主導的消費,定向采購、基設、購買勞動力、公共服務投入、都屬此類/財政支出的方向,對國內產業的影響作用較大,如今倡導的國內循環部分,一種觀點推崇政策采購方向以國內高端產業尚不具備競爭力的產品為主,這是一種保護扶持企業成長的常用手段,過去日本德國在相同的產業階段也是這么乾的。
3、准財政政策是本國特色。通過對事業單位和國企的所謂計劃式的投資安排,有利於控制投資總量和靈活調節。這一點西方世界理解不了,西方的理論也無法簡單套用在這一方面。二、貨幣政策,也分三類:利率,貨幣供應量,匯率。
利率可以理解為貨幣的國內價格,權威的定價以shibor銀行間拆借利率為准,反映的是市場中資金的稀缺程度,調節利率則是調節市場資金的供求,利率升高則信貸收緊。存款准備金率也是工具之一。降低利率可以認為是積極的貨幣政策。
貨幣供應量就是貨幣的數量,擴張的貨幣政策直白說就是印鈔票。同樣,貨幣的供應量也是可以縮小的,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回收貨幣進行注銷。積極的貨幣政策意味著擴大貨幣供應量。
匯率可以理解為貨幣的國際價格,是相當復雜的領域,本幣的升值和貶值對本國的進出口企業影響巨大,從而也會影響到以內需消費為主的企業的成長和創新能力,可以說,匯率政策對本國的產業結構影響深遠。
❸ 什麼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什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用來調節經濟
財政政策是國家財政部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貨幣政策是央行主要通過 1.控制貨幣發行 2.調整利率 3.調整存款准備金率 4.調整再貼現率 來調整貨幣供給 。當經濟過熱或者出現通貨膨脹時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也就是減少支出或者增加稅收、減少貨幣供給)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發行、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再貼現率);當經濟蕭條或者通貨緊縮則相反,採用寬松財政、貨幣政策。
❹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哪些
一、財政政策主要包括:
1,預算政策,根據財政收支的差額來調整預算,以刺激或抑制總需求來達到調節經濟的目的;
2,稅收政策,一般在經濟蕭條時,通過降稅或稅收優惠等途徑來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如果經濟過熱,則採取相反措施;
3,公債政策,主要通過發行公債來影響流動性,或通過調整國債發行利率影響金融市場,進而達到對經濟運行擴張或緊縮的影響;
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5,政府投資政策,通過調節政府投資規模影響總需求和供給,通過調整投資方向來調節經濟結構,促進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優化;
6,補貼政策,主要針對低收入的群體,通過增加財政補貼,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促進社會分配的公平,進而增加社會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二、貨幣政策一般包括:
1,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
2,選擇性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優惠利率和預繳進口保證金等;
3,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行政命令直接對相關金融機構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
4,間接信用知道,主要方式是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
財政政策是指一國為實現預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財政收支關系進行調整的指導原則和措施。
拓展資料:
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基本內容
財政政策工具也稱財政政策手段,是指國家為實現一定財政政策目標而採取的各種財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財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稅收。支出政策工具分為購買性支出政策和轉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購買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費性支出政策之別。
二、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
❺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什麼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為政府需求管理的兩大政策,其運作就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貨幣供給來調節總需求。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什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什麼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為政府需求管理的兩大政策,其運作就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貨幣供給來調節總需求。就調節貨幣供給這個角度來說,它們的區別在於貨幣政策是通過銀行系統,運用金融工具,由金融傳導機制使之生效;而財政政策則是通過財政系統,運用財稅工具,又財政傳導機制使之生效。
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政府支出和稅收來影響宏觀經濟的政府行為。在短期中,財政政策 主要影響物品和勞務的總需求,是刺激或減緩經濟發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政府經常通過不同的財政政策工具的操作來影響經濟的走向。政府預算支出的狀況、預算赤字與GDP的比值、稅種與稅率的變動等都是理財規劃師所需要密切關注的經濟指標。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控制貨幣供給量來影響宏觀經濟的行為。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利率來實現的。貨幣量的增加會使短期利率下降,並最終刺激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使總需求曲線發生位移。再貼現率是市場經濟國家的基準利率,其升降將直接影響各類市場利率的走向。同時法定準備率的調整以及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都會影響貨幣供給量,進而影響利率水平。理財規劃師判斷各種金融工具利率走勢的基礎就在於根據貨幣政策的操作對基準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做出預測。
什麼是貨幣政策,什麼是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根據穩定經濟的需要,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它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制約。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稅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
政府支出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政府購買,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花費——購買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體(如老人或失業者)的收入。稅收是財政政策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整體經濟。首先,稅收影響人們的收入。此外,稅收還能影響物品和生產要素,因而也能影響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式。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宏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效力
在凱恩斯經濟學中,“需求管理”是政府的主要宏觀經濟政策。這里主要分析在封閉經濟條件下,從它們對總需求的影響角度來考察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效力。
(一)財政政策的效力
當政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時,政府需求增加將通過財政政策乘數效應使GDP增加。GDP的增加又使貨幣需求增加,即需要更多的貨幣用於交易。在儲備銀行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利率必然上升;利率上升,一方面會抵消由於GDP增加而增加的貨幣需求,另一方面又會減少投資需求,從而抵消一部分政府支出或減稅對GDP的刺激作用。如果投資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很高,利率的上升將會大量降低投資。如果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很低,那麼,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貨幣需求將使利率猛增(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意味著利率必須變動很多)。①(①參見[美]R.E.霍爾和J.B.泰勒: (宏觀經濟學>,171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8。)
此外,財政支出乘數是衡量財政政策效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財政支出乘數能否使財政政策的效力充分發揮出來,同樣要受到上述兩個因素的制約。如果投資對利率高度敏感而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即使財政支出乘數很大,財政政策也無法產生強有力的效果。
與上述情況相反,當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時,如果利率上升幅度不大,或擴張性財政政策對利率水平沒有多大影響,那麼,這種政策對投資的沖擊就很小。在這種情況下,擴張性財政政策對總需求就有很強的影響力。換言之,當投資對利率不敏感而貨幣需求對利率高度敏感時,財政政策的效力就很強。
圖14—2利用IS——LM曲線的形狀及其移動來展示財政政策效力的強弱。財政政策的效力與IS曲線和LM曲線的形狀有很大關系。當投資需求對利率很敏感時,IS曲線比較平緩,因為利率的較小變化和投資需求的較大變化有關。相反地,當投資需求對利率不敏感時,IS曲線就比較陡峭。
再看LM曲線的形狀。當貨幣需求對利率很敏感時,LM曲線就比較平緩,因為當貨幣需求隨著收入變化而增加時,利率的很小變化就足以使它減少;反之,當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時,LM曲線就比較陡峭。
當IS曲線比較陡峭,或者LM曲線比較平緩時,財政政策的效力比較強。相反,如果IS曲線比較平緩,或者LM曲線比較陡峭,財政政策的效力就比較弱。
(二)貨幣政策的效力
貨幣政策的操作主要體現在貨幣供給的變化上。擴張性貨幣政策或松貨幣政策是貨幣供給增加;緊縮性貨幣政策或緊貨幣政策是貨幣供給減少。一項擴張性貨幣政策如果在貨幣供給的增加時使利率下降的幅度很大,並且對投資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它對總需求的影響就很大。這種效果產生的條件是:第一,如果投資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很高,利率的下降就會使投資受到極大鼓勵。第二,如果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很低,貨幣供給的增加使利率下降很大(利率的很小下降就足以把貨幣需求提高到同較高貨幣供給一致)。在這兩個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效力就強。
❻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含義
財政政策是指根據穩定經濟的需要,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簡單地說:財政政策就是通過財政支出和稅收政策調整而進行經濟決策的政策,而貨幣政策是通過利率調整而影響經濟決策的政策.
❼ 我國現在實行的是什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呀
我國現在實行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是以比較平穩的貨幣供應量增長來實現穩健的貨幣政策操作的。
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來擴大社會總需求. 包括增加政府購買、增加政府轉移支付、降低稅率。
堅持相對寬松的財政政策,主要為支持供給側改革與經濟增長。而貨幣政策以幣值穩定為目標,正確處理防範金融風險與支持經濟增長的關系,在提高貸款質量的前提下,保持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可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
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財政政策都是為著維護其超經濟的剝削關系。當其統治者處於上升時期時,往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採取較為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財政政策。但隨著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財政政策會變得越來越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從而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
網路_貨幣政策網路_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