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m2為什麼一直回落
A. 我國近年來M2增幅波動較大的原因是國家怎麼樣的貨幣調控的結果
央行貨幣供應過量,就是使勁印鈔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歐洲國家的需求量減少,中國的GDP很大比例是靠出口的,為了讓GDP保持增長國家就印鈔票,拉動國內的投資建設消費,所以貨幣供應量就上來了。
B. 為什麼社融與M2增速持續背離(天風宏觀宋雪濤)
文:天風宏觀宋雪濤/聯系人趙宏鶴
8月金融數據超市場預期,社融新增3.58萬億,比WIND一致預期高9000億,存量同比增速升至13.3%;社融口徑信貸新增1.42萬億,存量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在13.3%的高位;但M2同比增速超預期回落至10.4%,連續第2個月增速回落。
一、推動社融高增的四個主要原因
一是政府赤字的大幅擴張。 政府債券凈融資規模高達1.38萬億,同比多增8700億,是推動社融高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8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速從7月的12.9%升至13.3%,上升0.4%;剔除政府債券後,同比增速從7月的12.2%升至12.3%,上升僅0.1%。
二是實體經濟活躍度的提升 。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7252億,企業資本開支意願好於預期,對應8月當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7月的6%上升至7.5%,其中製造業當月投資增速從-3.1%大幅上升至5%,房地產開發投資則繼續保持11%以上的單月增速。其次是居民短期貸款新增2844億,居民消費意願小幅回升,對應8月社零同比增速今年首次轉正至0.5%。相應的,8月M1增速從7月的6.9%升至8%。
三是資本市場改革帶來的中長期變化。 2016年之後股票融資在社融中的佔比從接近7%下滑到2%以下,隨著股市活躍度提升、注冊制改革等政策紅利釋放,今年以來股票融資規模逐漸走高,7-8月增量都在千億以上,佔比快速提升。
四是短期的波動甚至透支。 信託貸款負增僅316億,可能與預期即將出台的「三四五」房企融資監管政策有關。根據用益信託網的消息,在融資收緊預期之下,8月特別是下半月,房企境內外融資出現全面井噴。未貼現票據凈增1441億,可能與出口外貿景氣度較高、中小企業經營活躍度提升有關。
二、社融增速與M2增速連續背離的原因
8月M2增速下行至10.4%,社融增速則上行至13.3%,連續兩個月背離。 二者 歷史 走勢相當接近,因為社融和M2相當於一個硬幣的兩面,分別描述了金融機構資產端和負債端的情況。但二者走勢也不盡相同,因為社融和M2在統計范圍和渠道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實際上今年5月以來社融增速持續強於M2增速。
二者的交集部分,也是對新增社融和派生M2貢獻最大的部分「銀行向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社融口徑信貸)的存量增速已經自5-8月連續4個月保持在13.3%不變,因此非交集部分的差異化走勢比較容易造成二者走勢的背離。就當前而言,主要是三方面因素。
一是表外融資需求旺盛,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票據存量增速持續回升,從今年2月的低點-10.2%升至8月的-1.6%。這一過程中出資者的存款轉化為融資企業的存款,沒有派生M2但會計入社融。
二是政府債券融資大幅增長,但財政收入轉化為財政投放的效率不高,較多滯留在財政存款中,尚未充分轉化為對實體經濟的支持,8月金融機構財政存款同比多增5244億。這一過程中政府債券融資計入社融,但形成的財政存款不計入M2。
三是監管要求結構性存款壓降,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負債端壓力加大。截至7月底,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已經較今年4月時的峰值下滑近2萬億。
三、對社融和M2後續走勢的判斷
問題一:社融和M2的背離走勢能否持續?
答:概率比較低。
二者的重疊部分「社融口徑信貸」在社融中的佔比接近70%,同時也是M2派生的核心。5-8月社融口徑信貸增速連續4個月走平,使得非重疊部分的方向性差異很容易導致社融和M2走勢背離,一旦後續信貸增速出現方向性變化,則社融和M2增速走勢大概率回歸統一,這也是 歷史 上絕大多數時間的情形。
問題二:社融和M2走勢方向如何?
答:社融繼續小幅回升2個月左右後開始回落的概率更大。
首先,關鍵還是判斷信貸增速的方向。
貨幣政策從5月以來逐漸收緊,7月底-8月初流動性環境已經回歸疫情之前的水平。但弱復甦的基本面暫不支持流動性持續收緊,因此8月以來央行通過高頻率的公開市場操作連續凈投放,流動性整體保持相對平衡的同時,信用擴張速度也得以維持在高位。
往後看,兩項指標均指向信貸增速出現回落的概率更高。 一是流動性,經歷了5月以來流動性環境從寬松到緊平衡的變化後,信貸增速可能滯後1-2個季度出現回落;二是超儲率,6月超儲率超季節性降至1.6%,7月為1.1%,8月保持在1.1%,9月MLF超額續作4000億後可能恢復到1.3%附近。移動平均來看,超儲率年初以來經歷了一次快速回落,也將對後續金融機構擴表形成抑制。
其次,考慮其他相對次要的因素。
對於社融,短期的主導因素是政府債券融資。9-12月政府債券凈融資規模仍將高達2.68萬億,這將推動社融增速繼續小幅回升至10月前後。 表外方面,年初以來表外融資復甦兼有需求改善和流動性環境寬松的影響,但當前流動性環境已經回歸平衡,監管層面對融資類信託和房地產融資收緊的導向不變,表外融資後續可能轉向回落。 因此,社融增速在政府債券發行高峰期過後隨信貸增速回落的概率更大。
對於M2,短期的主導因素可能是財政支出提速。財政大規模融資逐漸轉化為財政支出後,可能對M2有一定拉升作用。 結構性存款規模壓降短期加大了銀行的負債端壓力,中長期的結果是存款資源在不同銀行間的在分配,對總量影響有限。 因此,M2增速在財政支出釋放過後隨信貸增速回落的概率更大。
問題三:信用擴張見頂後的回落速度如何?
答:今年4季度和明年1季度較平緩,明年2季度開始加速。
8月經濟數據顯示實體經濟復甦延續,但復甦的斜率仍然相對平緩,且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這種宏觀環境仍然不支持貨幣政策實質性收緊。如果央行能通過MLF超額續作、OMO凈投放甚至小幅降准繼續保持流動性的相對平衡,則今年後面幾個月的社融信貸增速回落會比較平緩。
明年3月開始,如果政策環境繼續保持平穩,受基數快速上升和財政赤字難以較今年繼續明顯擴張的影響,社融增速可能開始快速回落,至年底可能回到10%-11%的水平。
四、對資本市場的映射
「基本面弱復甦+流動性緊平衡」的宏觀環境暫時沒有變化,社融超預期高增後利率債的調整已經基本完成,預計短期重新進入震盪觀察階段。往後看,如果4季度明確信用擴張的下行拐點,政府債券的供給壓力也明顯回落,疊加國內外風險因素較多,屆時利率債面臨的壓力可能有所緩解。
對於權益市場,年內信用擴張的下行速度暫時會比較平緩,經濟基本面也將延續復甦勢頭,因此市場短期面臨的內部風險有限。後續的風險可能主要來自海外,過去兩周海外市場波動率釋放引發A股高估值消費和成長板塊調整,中低估值的可選消費金融周期板塊則較為抗跌,市場風格進一步平衡。 短期來看,如果不確定性事件抑制風險偏好,則「經濟弱復甦+流動性緊平衡」 作為兌現概率較高的方向,可能觸發市場風格進一步再平衡。
風險提示
團隊介紹
宋雪濤 | 宏觀團隊負責人
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2018-19年金牛獎最具價值分析師,2019年金麒麟獎新銳分析師,發表有央行工作論文、CF40金融書籍和多篇學術論文。
向靜姝
倫敦商學院碩士,主要負責海外宏觀和大類資產研究。曾任職於英仕曼投資旗下核心量化對沖基金AHL。
趙宏鶴
中央 財經 大學金融學碩士,主要負責國內宏觀經濟和政策研究。曾任職於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展戰略部。
林彥
武漢大學金融工程碩士,主要負責大類資產配置研究。曾任職於弘尚資產。
郭微微
武漢大學金融學碩士,主要負責行業比較和產業趨勢研究。
C. 貨幣M2什麼情況下會下降
嚴格來講存款准備金應該屬於M3范疇,但是存準的提高的確可以控制M2廣義貨幣的流通。
D. 如何看待中國 2017 年 7 月 M2 貨幣供應同比增速降至 9.2
中國已持續多年貨幣增發以至超發,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已持續多年在15%以上。截至2016年10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達到人民幣151.95萬億元,與1990年的1.53萬億相比,增長99餘倍。當月滙率約6.18,換算成美元是22.9萬億,同期美國M2是11.6萬億美元,中國M2遠超美國M2。要知道中國含有水份的GDP不及美國一半,人均GDP相距更大,中美相比已可見中國貨幣超發之巨。中國M2存量不僅超越歐美,占據全球規模已達25%,其新增M2常年占據全球50%左右,一國新增貨幣超過世界其餘國家貨幣之和,從任何角度、標准分析都是很難說是沒有濫發貨幣。
E. 中國m2增速下降說明什麼,是好是壞
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脹的壓力狀態。
近年來很多國家都把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M2過高可以看出是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外匯存款這三者過高引起的,由於M1表示的是通貨和活期存款,都是流通能力較強的貨幣。
所以M2過高說明人們不願意拿錢來花,而更願意存起來,就是更願意進行投資,所以說M2過高的時候就是投資過熱,需求不旺盛。可能造成經濟疲軟,發展過慢從而造成危機。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1-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F. 貨幣中M2.M1.M0的增長代表經濟如何的走向如果M2.M1.M0。下行的話對經濟又有這什麼樣的危害
我國現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 M1 )=M0+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單位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 M2 )= M1 +居民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准貨幣 (Quasi-money),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M1是重要的流動性和經濟活躍度指標。文章《M1對股市、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認為:M1 增加,投資者信心增強,經濟活躍度提高,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上漲;反之,M1減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下跌,因此,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具有經濟晴雨表功能,並對貨幣變化具有放大效應
如果M1增速大於M2,意味著企業的活期存款增速大於定期存款增速,企業和居民交易活躍,微觀主體盈利能力較強,經濟景氣度上升。
如果M1增速小於M2,表明企業和居民選擇將資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銀行,微觀個體盈利能力下降,未來可選擇的投資機會有限,多餘的資金開始從實體經濟中沉澱下來,經濟運行回落。
G. 2021年m2貨幣總量
2021年M2供應量為2336160.48億元。
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脹的壓力狀態。近年來,很多國家都把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
二、2011年11月15日,據央行透露,考慮到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規模已較大,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較大,從2011年10月起,央行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范圍。央行稱,貨幣供應量是全社會的貨幣存量,是某一時點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總和。隨著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工具創新,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會進行修訂和完善。當日,央行就M2擴大口徑一事,對M2+的概念隻字未提。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認為,新增加了兩個指標,應該還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謂M2+。但盛宏清則表示,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M2之後,或許就是所謂的M2+。盛宏清表示,從銀行的角度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即是同業存款。既然央行已將此類同業存款納入貨幣供應量的統計范圍,那銀行計算存貸比時,這部分存款理應加入分母之中。如果這部分同業存款算入存貸比的分母之中,那將極大地釋放銀行信貸的投放能力。
三、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根據金融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央行會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進行相應調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實情況。此前,央行也曾對M2的統計范圍進行過調整。事實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聞發言人曾表示,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針對上述情況,央行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
H. M2增速反彈與什麼有關
央行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5.57萬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51.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7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97萬億元,同比增長7.2%。前三季度凈投放現金1445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一方面,說明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同業業務收縮繼續拖累M2增速;另一方面,由於外匯占款邊際改善、信貸和財政存款投放季節性增加,助推M2觸底反彈。
中金固收研究團隊認為,9月M2增速小幅回升,一方面與貸款增量上升有關,另一方面與匯率重新升值後,外匯占款略有恢復也有關。
I. 什麼是貨幣供應量M1、M2的剪刀差
剪刀差指的是M2與M1的增速之差,主要是用於判斷資金活躍程度,尤其是企業商業活動層面上的變數。剪刀差越小,經濟體系中貨幣供應量存款活期化傾向越高,經濟活力越高;相反,存款定期化比重較高,經濟活力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