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寫的如何
『壹』 貨幣戰爭這本書的可信度 , 到底有多少啊
我讀過,原理正確,情節精彩,但內容太過誇張和陰謀論,覺得讀書還要去判斷,我們不要拿來主義。他只代表他的觀點和自己的目的。 個人覺得他寫的過於偏激。 《貨幣戰爭》寫的不完全是真的,有一部分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這些機密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整理,再部分誇張表現出來的,他讓這本書出版的目的是揭示世界貨幣發展的真相,特別是讓世人改變對美國的看法。 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甫一問市,立即引發了眾多媒體的熱評,也引起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引發了財經界與學界的熱烈爭論。日前在《第一財經日報》、中信出版社、上海若鄰網路聯合組織下,宋鴻兵先生攜《貨幣戰爭》來滬發表演說,並與上海的部分學者和企業界人士進行對話和交流。 有什麼辦法能夠保護我們掙來的錢? 在這次小型論壇上,宋鴻兵指出:很多人不知道美聯儲是個私有性質的機構。對於「央行本身是中性的,主要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的認識,宋鴻兵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誰擁有中央銀行,誰就掌控了金融市場。美聯儲有很多內幕操縱。 宋鴻兵表示,美聯儲負責美國整個的發行制度,事實上影響世界。它完全獨立,不對政府或國會負責,無人監督、審核,也就是三權之上還有第四權,如果有人能夠控制貨幣發行,那麼現在金融市場的基本理念就出現問題了。 在美國不是美聯儲要向總統匯報,而是總統應該向美聯儲匯報。中央銀行的權力某種程度上大於總統的權力。這樣的制度存在問題,一是利益沖突問題。商業銀行是央行成立最主要的推動力量。當時的商業銀行控制著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中,這些人是真正制定策略的人,他們早於市場的參與者知道政策的變化,利率政策變化的先知權使他們擁有種種賺錢的機會。二是公平性。商業銀行如果用自己的錢來發行貨幣,不構成任何問題,但事實上銀行是以國債作為抵押來發行貨幣,國債是未來收益的承諾,這涉及到公平性和道德風險的問題。 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美元是和黃金掛鉤,它的幣值是非常穩定的。從上世紀30年代到現在,它真正的購買力已經下降了90倍以上。從1970年到現在,尤其是最近十年,現在它的購買力是越來越弱,黑市上做美元的黃牛都下崗了,這也是美元加速貶值的過程。美國的房地產最近也漲得很厲害,上世紀70年代6萬美元的房子現在的價格是40萬美元,內在價值沒變,實際上是貨幣不值錢了。現在人民幣和美元都一樣,購買力在快速下滑。 美元近十年來加速貶值,如果國債用未來作為抵押,實際上購買力就必然下降。通貨膨脹的兩個結果是購買力下降和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如果了解這樣的運作機制,我們該怎麼辦?有什麼辦法能夠保護我們掙來的錢? 宋鴻兵說,按照現在貨幣增發的量來計算,存錢是無法依靠利息來抵沖通貨膨脹的。金融系統在通貨膨脹中獲利最大。中央銀行在印刷貨幣。美元流通中只有3%是在流通中的貨幣。信用貨幣會越來越多,而不是紙幣。比如存100元進銀行,銀行可以擴大到190元用於貸款,銀行就相當於在印鈔票,離銀行系統越近的行業、貸款最多的行業實際上獲利最大,完全不找銀行貸款的人受損最大,實際上是把離銀行系統最遠的人手中的財富轉移到離銀行系統最近的人。 百姓要對現在的金融系統有所理解。錢和財富之間是不完全一樣的。財富的擁有是指你擁有產品、服務。擁有錢本身並不意味著擁有等量的財富。貨幣和財富之間不完全是一個概念。當你收到錢的時候,不要被貨幣的數量所迷惑,最重要是看你擁有的產品和服務。 人民幣對於真正的財物它是貶值的,為什麼對美元來說它是升值的呢?因為美元貶值得更厲害,所以應該從財富的角度考慮,人民幣實際上是在貶值。人民幣、美元、股指都泡沫化,也即學術上的資產通貨膨脹。泡沫化問題嚴重,都會導致房地產等被高估的問題,我們就應該尋找被低估的地方。 對通貨膨脹最穩定、最有效的指數是黃金的價格,包括資產,也包括物價的因素,它是最綜合的,所以如果用黃金價格來做測算,是最能反映通貨膨脹的。所有黃金的價格要被嚴格控制。一旦黃金的價格上升,歐洲銀行就會拍賣黃金來壓制它的價格。宋鴻兵認為現在的黃金價格被低估了。真正美元的通貨膨脹實際上是現在黃金價格數字的至少2倍。如果用黃金進行類比,那麼黃金的價格現在至少被低估了50%。 當一個國家對其紙幣發行制度發生懷疑的時候,紙幣就會貶值。 當人們對美元資產發生動搖的時候,黃金、白銀必然會漲價。當百姓對美元產生動搖的時候,就不會再信任任何貨幣,轉向黃金、白銀。今年很多歐美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道,有篇文章直接提出了主權貨幣終結這樣的觀點,也就是說各國中央銀行的制度現在都失靈了,很可能像1929年出現大衰退。這是我們看到的對美國金融最大的警告。 貨幣發行恢復「金本位制」不可能 對於宋鴻兵先生的觀點,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堅卻認為,在全球經濟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宏大規模的狀況下,貨幣發行要恢復「金本位制」幾乎是不可能的。 陳堅說,首先,各國政府是不會同意恢復「金本位制」的,因為這種制度會嚴重製約政府通過發行紙幣來調控經濟的權力。所以,不會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或者央行),特別是經濟大國,會同意恢復「金本位制」。當然,政府行為的背後是社會的經濟活動本身對一種富有彈性的貨幣發行制度的需求,在「金本位」制度下,有限的貨幣供應量根本滿足不了一個大國乃至全球經濟對貨幣的需求。 其次,老百姓也不會喜歡「金本位制」的恢復。在現實生活中,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大家對採用哪一種貨幣制度,關注度是不高的,無論是做生意還是過日子,大家都希望擁有一個比較寬松的、自由的環境。大家關注的是自己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以中國為例,改革開放以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現有的貨幣制度已經比較適應了,不存在改變這種制度的念頭。 關於現有貨幣發行制度的弊端,可以通過加強監督和制約等手段予以完善,陳堅認為,隨著貨幣的過量發行、隨著其弊端的不斷暴露而引起人們的重視,但不會回歸到「金本位制」的軌道上去。在紙幣超量發行的時代,如何避免被人「剪羊毛」的問題他是非常贊同的,他認為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如何正確理財。把黃金投資作為個人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有其合理性的。 中國應該警惕貨幣戰爭 就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中提出的美元主導世界金融的風險,上海交通大學經濟戰略研究所沈思瑋副教授深有同感。沈教授強調:美國是一個資源高消耗國家,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難堪重負,為了直接獲得石油資源不惜訴諸軍事手段,陷入伊拉克泥潭,高油價以及軍事支出的劇增導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劇增,美元大幅度貶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並不想解決自己的問題,反而藉助於美元的國際地位,變本加厲推進世界金融一體化與政治一體化。本質上,是要求世界各國對於美國所制定規則的全面履行,這就是美國所推行的「規則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是外生的,對於美國則是內生的」。 所謂「政治一體化」就是指世界各國應該接受「美國兩黨輪替執政的民主模式」,並被標榜為人類普世價值觀,這只不過是另一種宗教。本質上,其目的是可以使美國更好地干預別國內政以獲取最大利益。所謂的「金融一體化」就是金融自由化,本質是美國通過美元從世界各國融資,再通過政治、軍事、金融手段低價購買別國資產,來獲得最大利益。沈教授表示,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發行價格總是很低,在國內發行價格總是很高。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外投公司高價買入黑石優先股,而黑石又買入藍星公司股權,我們為什麼不自己買自己的股權呢?本質上是由於如果你不對美國讓渡利益,國際市場不允許你參與,這又是什麼邏輯呢? 隨著金融自由化的推進,世界金融市場越來越脆弱,本質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承受全世界資本的沖擊。但全世界的資本決不會沖擊美國,因為美國金融機構掌管著全球美元,美國次級貸危機,美元不跌反漲,這就是金融霸權的含義。 請給分
『貳』 貨幣戰爭真實嗎
《貨幣戰爭》有一定的真實性,但不完全真實,《貨幣戰爭》是小說演義,不是歷史書,存在一定的小說的虛構成分。
內容簡介
自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300年間,幾乎每一場世界重大變故背後,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
他們通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的政治命運,通過煽動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流向與分配。可以說,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陰謀史。
通過描摹國際金融集團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雲覆雨的過程,本書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著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
通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與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為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准備。
(2)貨幣戰爭寫的如何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自2007年《貨幣戰爭》出版以來,該系列叢書不僅持續風靡中國大陸多年,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海外,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
在韓國,《貨幣戰爭》系列創下韓國引進圖書的銷量紀錄,強烈震動了韓國各界;在波蘭,被波蘭第一副總理向政府官員大力推薦,並親邀作者前往波蘭討論「貨幣戰爭」。
在俄羅斯,《貨幣戰爭》系列將作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薦書介紹給廣大市民。目前,《貨幣戰爭》叢書除中文簡體版之外,還出版有繁字體版、法文版、俄語版、波蘭語、韓文版、日語版、越南語版等。
『叄』 貨幣戰爭 大家如何評價
會,也可能不會,畢竟未來無法真正預測,但我個人更願意相信不會,這不僅是猜測,也是期盼!好吧,說點實在的,其實我覺得會的可能比較大,如今貨幣戰,經濟戰,資源戰,裝備競賽,科技競賽已是各國的主要戰場,雖然誰都願意世界和平,但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這是促使人類進步的基石,也是人類自我毀滅的源頭,雙刃劍啊
『肆』 《貨幣戰爭》一書講的什麼
不論希臘薩摩斯島的古代暴君,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中世紀君主,對美國開戰的英國的帝王將相,法國革命的鬥士,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皇威廉二世,對抗歐洲仇家的拿破崙·波拿巴,南北戰爭中對抗南部同盟的北部聯邦;
對抗赫伯特·胡佛的美國的約瑟夫·斯大林,對抗英國及其盟國的阿道夫·希特勒,抑或對付越南共產黨和古巴菲德爾·卡斯特羅的中情局,沒有人可以單單靠偽幣贏得戰爭。
恰恰相反,搞偽幣的大部分人輸掉了他們的戰爭,輸掉了整個帝國或本人的財富。還有個別人,比如葡萄牙的阿爾維斯·雷斯,無意之中引發了政局的變遷,給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帶來了深遠影響——基本都是負面影響。
(4)貨幣戰爭寫的如何擴展閱讀:
部分精彩內容介紹
1、中東的偽幣
華盛頓盛傳這樣一種說法:特勤局和財政部還沒有公布的打算,因為一旦承認有數量如此之眾的偽鈔正在流通,對於美元已然動盪飄搖的國際地位不啻是雪上加霜。
2、東方造假西方幫
義大利黑手黨賣掉毒品,並通過遍布全球的網路進行洗錢——俄羅斯黑社會也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隨後又將部分收益作為買家支付的貨款轉移至各個金融中心。
3、法國大革命:軟錢對硬錢
而在使用貨幣作為打擊敵國武器的問題上,拿破崙及其他幾位十九世紀早期歐洲領袖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造偽是他們秘密武器庫中的一件重要法寶。正統歷史學家對這個話題要麼避而不談(也許是因為缺乏相關史料),要麼就是含糊其辭。不過,紙幣收藏家及錢幣商手頭有的是證物。
『伍』 如何評價宋鴻兵的《貨幣戰爭》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所有讀經管專業、都應該看。但這本書有一樣東西鶴立雞群——這本書背後的利益,是和絕大部分人一致的,不管作者有意無意,也許他自己也只是某個利益集團的棋子,但這個利益集團,屁股和我們在一張凳子上。
而那雞群(一入行就被我摒棄的東西),背後的雞屁股坐在哪張凳子上,大家應該都清楚,好好的中國人,讀了書想做雞的也大有人在,那這些書和貨幣戰爭相比,更應該被拋棄。
相關資料:
觀點還是很正確的,比如債務貨幣勢必會引起不斷的通貨膨脹,掌握了貨幣發行權就可以掠奪人民的財富,金銀才是最值得信賴的貨幣,金融黑客的狙擊手段——製造泡沫,再抽走資金引起市場動盪,繼而掠奪財富。
以及媒體誤導老百姓的判斷等等,都是放之四海都能說的通的道理,就算有不準確的地方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考方向,可以對貨幣有個大概的了解。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從來都是見仁見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陸』 《貨幣戰爭》中描寫的事情是否真實
不是真實的。
本書嘗試投入遠至古希臘的漫長歷史,以發掘歷史上的政治家、歹徒、間諜乃至平常老千是怎樣為了贏得戰爭、搞垮對方的經濟或者只是為了使自己發財而開始偽造貨幣的。
對抗赫伯特·胡佛的美國的約瑟夫·斯大林,對抗英國及其盟國的阿道夫·希特勒,抑或對付越南共產黨和古巴菲德爾·卡斯特羅的中情局,沒有人可以單單靠偽幣贏得戰爭。恰恰相反,搞偽幣的大部分人輸掉了他們的戰爭,輸掉了整個帝國或本人的財富。
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戰爭將來不會在世界上重演。人作為貪婪的造物,從人的本性看,幾乎可以肯定,貨幣戰爭將永無止境。了解過去那些為首的偽幣製造者成功和失敗的手段和原因以及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或能有助於限制這類人帶給將來的危害。
(6)貨幣戰爭寫的如何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約翰·K.庫勒:美國記者兼作家,曾效力於美國廣播公司,同時也是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長期特約編輯。作為一位中東歷史和政治專家,他是為數極少的在中東受到關注和信任的西方記者之一。
他采訪過幾位中東地區的國家元首,與巴解組織的高層領導相熟。他因其在國際新聞報道中傑出的成就獲得了美國著名新聞獎項喬治·伯克獎(George Polk Award)。以他為首的ABC新聞現場報道組還曾贏得美國艾美獎。
『柒』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這本書可信度有多高
在這本暢銷書中,講述了世界史中跨越兩個世紀,互不關聯的重大事件背後,都有一個根本原因:猶太人羅斯柴爾德銀行業家族王朝對貨幣發行的持久控制。
按照 《貨幣戰爭》 的描繪,似乎整個世界都在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所領導的國際銀行家,即一小撮「黑暗金融勢力」的肆意擺布之下。他們透過策劃和資助暗殺、戰爭、經濟蕭條而獲得巨大利潤,通過廢除金本位、債務擠壓、操控石油供給和大量金融衍生產品,進一步掌握貨幣發行權,控制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命脈。他們在密室里做了某些秘密籌劃,使了一個眼色,美國總統就會被刺殺,戰爭就會被發動,各種工商農牧業就會遭到「定向爆破」,美國和世界就會陷入大蕭條;英法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甚至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這幫傢伙幕後操縱的。
實際上,這個羅斯柴爾德家族雖曾在19世紀風光一時,由於堅持只在家族內部人員中傳承,一直沒有很好融入現代金融業;1865年就退出了美國市場,兩次世界大戰中又受重創,早已淡出了歐洲銀行界的主流。目前主要在歐洲做並購重組業務,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估計資本總額不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和書中所渲染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這本書依據的是一些西方早已成為明日黃花,無人當真的過時傳說,其中主線竟然直接基於沙俄和納粹宣傳品關於猶太人陰謀的無稽濫言。
本書大部分內容幾乎原封不動地來取自The Unseen Head(作者A. Ralph Epperson) 和Conspiracy Encyclopedia:The Encyclopedia of Conspiracy Theories(Thom Burnett編)等陰謀稗史。即使在其發源地的西方,所有的陰謀論觀點都只是猜測,沒有任何實證依據。另外,一些讀者指出該書許多內容其實抄自一套1995年記錄片《金錢主人(The Money Masters)》,兩者在目錄、內容、情理推演上如出一轍. 但在書中卻從未提及該紀錄片。
該書讓人們像讀武俠小說那樣看待金融的 歷史 ,用想像替代了事實,最多隻能算一本玄幻金融讀物吧。
就跟楊過用石頭扔死蒙古大汗的可信度差不多吧
這書剛上市的時候,翻過幾次。覺得裝幀就透著一股子地攤讀物的味道。打開看看,文筆還算流暢,故事也有引人之處,大部分這種讀物賣的就是誇張的觀點和符合大眾心理期待的故事。
開始沒在意,因為每年都有無數的這類低劣出版物充斥市場。後來有在銀行工作的同學,也大誇這本書,大意是觀點值得稱贊,論述也頗多精彩之處,銀行不少人人手一冊。好像還是銀行內部推薦讀物。
大駭之下,覺得事情很詭異了。一本靠東拼西湊的材料,利用民眾潛意識里的獵奇心理和反歐美心理,再加上美國留學、金融專家的身份,無底線炒作,左右一下升斗小民的視線和思維也就罷了,竟然還讓金融行業人員奉若圭臬,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打開這套書,裡面對羅斯柴爾德家族充滿陰謀論的描述,就足夠嚇人,50萬億美元財富,幾百年來操縱歐洲 歷史 ……對民主制度沒有認識並且常識匱乏的讀者,在滿足了獵奇心理後自然而然就會深信不疑。而對羅斯柴爾德家族神乎其神的描寫,也讓不少騙子多了一條途徑,網傳前兩年就有外國老漢冒充羅家後人,在中國騙了個溜夠,還成了清華大學座上賓,宋鴻兵先生,這里邊也有你的功勞吧。
更可笑的還有宋鴻兵這段話,「《貨幣戰爭》一書,如果不是在中國出版,而是以英文或任何一種西方語言文字出版的話,恐怕早已被羅斯柴爾德家族探知,並採取一切或軟或硬的手段,進行攔截。……大約在1980年代,有若干美國作家曾經撰寫過羅斯柴爾德家族史,但是這些著作都神秘地消失了,只有在極少數圖書館有收藏。而撰寫這些家族史的作家,很多都死於非命。」作者當自己是誰啊,為人民代言的鬥士嗎?什麼時候這種貨色少了,可能 社會 就多了點希望了。
貨幣戰爭是宋鴻兵摘編自西方的陰謀論。
西方的陰謀論里,有貨真價實的干貨,也有空口無憑的猜測。
對現實世界,經濟教科書能解釋的東西非常有限。但是經濟科班出身的人已經被教科書禁錮了頭腦。
貨幣戰爭里即使只有3分符合史實,就有莫大的價值。因為它打開了另一個維度另一扇窗。
世界未必是羅斯柴爾德控制的,但一定是在利益優先的原則下的控制與反控制的演變。
這裡面涉及到的 歷史 傳統、族系紐帶、資本財團以及政商媾和,不外乎利益取向。合乎常理。
如果把經濟當成一門科學,一定要有一個子科目:discovery。
就像我們2015年的股災,當你看到從證監會到中信證券一個個大鱷被查處,就知道這不是什麼陰謀論。已經是金權天下。
《貨幣戰爭》原本就是一部金融武俠,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像古龍筆下的蜀中唐門,沒人拿這些名字當真。但這部書的價值在於:他告訴我們在金融領域,必須把「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作為國策。
有一位經濟學家說得好,貨幣戰爭如果算經濟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應該算冶金類;
《貨幣戰爭》可讀性可以得100分,把陰謀故事和淺白經濟金融知識完美結合。
初讀貨幣戰爭是在大二,有種小白青年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感覺,痴迷到了秉燭夜讀的程度。剛巧,那時上的是高鴻業版宏觀經濟學,兩相印證,貨幣戰爭適度演繹的世界經濟金融史,作為成年人的金融啟蒙讀物是非常合格的(給未成年人看,可能會形成消極的世界觀)。
《貨幣戰爭》可信度卻只能得0分,看完貨幣戰爭久久不能平靜,差點顛覆了我自小接受的唯物主義史觀教育,也一直在思考書中所述是否真實,宋鴻兵是哪裡的大神,為啥知道世界上這么多秘密。
這些年,有不少人對這本書不屑一顧,說懂金融的都看不上它,但曾有一位金融教授在課堂上為我們推薦過這本書。畢竟做學問是很枯燥的,貨幣戰爭把金融史講得如此有趣,當做佐餐小菜還是合格的。
還有不少人把貨幣戰爭奉為圭臬,此類人可細分成兩類,一類是小白,世界觀不牢靠,閱歷和知識不足,看了就信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相信對書中觀點會一笑置之。另一類是懶人,缺乏獨立的思考,貨幣戰爭把世界描述歸納的極端而簡單,把主角光環給了一個家族。這樣,寫書的輕松,看書的也輕松。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經濟金融名詞和世界史,讓懶人們以為掌握了解釋世界的鑰匙和秘聞,突然從普通的人生中超凡出來,這種滿足感是一切陰謀論的最大賣點。
我覺得對這本書的看法不能一味宣傳好,也不能一味說他無知。
第一,這本書的效用確實激起了很多人對金融的認知,意識到貨幣的力量,資本的力量,這可以算是這本書最大的功能。
其次,這本書的確真真假假,用了很多小說的口吻,將一些事情擴大化,但並不是說沒有這些事,戰爭是需要銀行、貨幣系統進行金融支持的,不然你打個毛仗。
但是一件事可以客觀說,也可以主觀說,作為 歷史 需要客觀而辯證地陳述,但作為小說寫主觀點當然可以激起人們的胃口。因此對於裡面的事情,比如銀行家支持選舉、為戰爭融資這些事情也許就是事實,但是作者很巧妙地換了一種角度,做成了因果關系。
我覺得宋鴻兵的貨幣戰爭所發揮的作用不是書本本身,而是讓國人明白在和平年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時時刻刻在上演,而且很多國家幾十年財富被洗劫,東南亞金融危機洗劫了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亞洲金融危機洗劫了日本,韓國,最近一次洗劫了俄羅斯。
所以如果一味帶著吹毛求疵的視角看待貨幣戰爭這本書完全是沒什麼水平的人才會這么做。畢竟這本書里述說的都是真實的案例,只不過加入過多人為論斷,有點像三國演義,每個事件都是真實的,人物也是,可是卻帶有科幻色彩。
從宋鴻兵來說,他也沒有看透世界的能力,沒必要神話任何人,從泛亞事件可見一斑。
綜上,將貨幣戰爭一書定位為通俗小說或金融啟蒙讀本更為恰當。真實的世界是運動而復雜的,用簡化的模型去解釋發現具體的問題本沒有錯,但學者有的是嚴謹和數學等工具,而小說家有的是想像和演繹。
貨幣戰爭是一部小說,其中無限擴大了財富的作用。殊不知」錢控制政治」,在人類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不成立的。
中國一大批屌絲認為錢是萬能,能掌握一切。但是在權利面前,鈔票就是一張紙!猶太人一戰後在德國掌握巨大財務,控制了金融業。卻在納粹面前如同待宰羔羊一般。2016年猶太集團掌握了美國的財富吧,他們黑出翔的川普也當上了總統。所以以色列也痛定思痛,強迫自己向戰斗民族轉變!
另外其中關於羅斯切爾德被吹的控制了一切。卻不知在美國稅制下,不可能有人能夠隱瞞如此巨大的財富!任何法律只保護合法財產。隱瞞的財產誰去保護?200年過來,這么多子孫,這么多次遺產稅會把家族財富消耗殆盡!如果成立信託,則國家就一定知道。所以好矛盾。
高中時候就讀了這本書。憑借到基礎的 社會 常識判斷其實為一部YY小說!現實生活中這本書有智商篩選器的作用。是不是無知,就看這個人信不信這本書
《貨幣戰爭》當然有可信度!看看從2007年金融危機這十年來,美國都幹了些什麼就知道了!通過美元貶值和升值,加息和減息,美聯儲超發貨幣外加戰爭世界己變得一團糟。金磚五國除中國外所有貨幣貶值40%~50%,中國去年為保匯率花了一萬億美元,還有索羅斯現身香港,號召國際玩家做空中國貨幣,引起中國政府強硬回應。有幾個小國貨幣崩潰了,歐元區已經半死不活,可能永無翻身之日了。說不定還會大規模脫歐。而這時美還在不停加息,年底還要縮表,這樣的金融核彈,會造成海嘯!誰還在說沒有貨幣戰爭?那就是睜眼說瞎話!目的只是片面地攻擊宋先生。
一句羅斯柴爾德家族有50萬億美元,就知道可信度是多少了。這傢伙張口就來,估計宋鴻兵都不知道50萬億是個什麼概念。2016年全球GDP才70萬億左右。這么說吧,如果把貨幣戰爭當經濟類書目,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可以當冶金類,射鵰英雄傳就可以當狩獵類,情深深雨蒙蒙就可以當氣象類。
8年來,宋的《貨幣戰爭》系列叢書出了一部又一部,且經常名列中國大陸暢銷書榜首。據介紹,該書已經被翻譯成韓語、日語、法語、波蘭語、越南語等多語種,暢銷海外。宋最近在新浪微博自言,《貨幣戰爭5》在俄國剛剛舉辦俄文版首發式,簽名版已呈交總統普京,主辦方稱,會在一周內把普京閱後的反饋信息傳達給宋本人。
上述事實足以說明,羅斯柴爾德家族影響力實在有限。它既沒有能力阻止《貨幣戰爭》在全世界流行,更沒有能力讓寫了他們家族史的宋鴻兵「死於非命」。相反,依靠《貨幣戰爭》的銷售業績,宋鴻兵過上名利雙收的生活,直到2015年12月12日在太原被投資者圍攻。而這次圍攻,來自羅斯柴爾德家族授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令人意外的是,8年之中,對《貨幣戰爭》這本影響廣泛的著作,中國大陸不管是經濟學界還是 歷史 學界,既沒有權威學者慎重推介,也少有人在論述問題時加以引證,形成高度一致的靜默。難道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了中國大陸學術界?誰應該為這個問題不寒而慄?
公開發布的精神性產品,若非出於文藝性虛構,均應句句有出處,處處有來歷;符合事實,合乎邏輯。這不僅是公認的做人底線,也是對他人負責。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教授在一篇論文中介紹稱,當《貨幣戰爭》一書風靡於中國大江南北之時,也在猶太世界引起極大震動,稱之為「反猶太主義正在當代中國蔓延」。
英國猶太人代表局首席執行負責人喬恩·本傑明表示:「這本書的說法與那些關於猶太人及其影響力的最不足信及過時的謠言如出一轍,而這種說法在全球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中得到流傳,令人深感憂慮。」
張倩紅教授僅從史學角度提出質疑。如《貨幣戰爭》稱,羅斯柴爾德家族今天的資產至少超過了50萬億美元。但曾為《貨幣戰爭》一書扉頁題字的中國 社會 科學院張宇燕研究員指出:「如此龐大的資產以什麼形式存在呢?應該主要是金融資產。
可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包括各種衍生品在內的全球金融資產總值為350萬億美元左右……坦率地講,對這個數字我將信將疑。」至於模糊時空概念,渲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對猶太文化知識的誤讀等等問題,不再一一引用。
中國經歷長時間閉關鎖國,人們對外部世界認知非常有限。教育的長期落後,更使問題雪上加霜。這種背景下,有海外學習背景的學者著書立說更應謹慎萬分。誤導大眾、誤導大政方針的著作固然不擔刑責,但依靠它所謀求的富貴,終生都會打上骯臟的標簽
我,曾經是宋鴻兵的忠實fans,貨幣戰爭,我是逐字逐句的讀過,對宋鴻兵佩服得五體投地。當年還沒有微博的時候,宋先生在草根網開了博客。我就特意去草根網注冊,只為更快的看到宋先生更新的東西。
後來年齡大些了,思想沒那麼左,沒那麼激進了。開始對貨幣戰爭里的某些細節懷疑了。再然後就懷疑了大部分的細節。主要是些故事的細節。反過頭再看貨幣戰爭,看宋先生的行文手法。覺得宋先生也就是一個迎合民粹主意的人而已。貨幣戰爭里太多的東西經不起推敲了。
不過宋先生還是有很大的貢獻的,他讓很多人知道了羅斯柴爾德家族,也讓很多人對貨幣有了新的看法,有了貨幣戰爭的理念。
『捌』 為什麼現在《貨幣戰爭》的名聲不行是觀點有矛盾或錯誤嗎具體舉例說明一下
錯誤
現在《貨幣戰爭》的名聲不行了,歸根結底是作者站的角度有問題。貨幣這是個載體,比如英國,黃金儲備量世界之最,但是它所印發的貨幣只是它的儲備量的20%為什麼?因為她要確保英鎊的國際貿易地位的穩固。美國雖然有足夠的黃金儲備量,但是它的外債是儲備量的數十倍,不管它印發多少美元,只能造成美元貶值。其實,國際金融組織對每一個國家所發行的貨幣是有嚴格規定的量,否則亂套了。不是如《貨幣戰爭》所說的那麼的恐怕。
第一,任何事物越出名,受到的非議肯定就越多了。《貨幣戰爭》銷量那麼好,不受非議才奇怪。
第二,他那個其實有一部分都是奇幻小說了,但是當財經書籍來寫,自然會受到非議。
第三,其中一些觀點是不對的。當然,對經濟的預測不對的書很多,不止這一本,下面來詳細分析一下這本書的問題和優點。
因為《貨幣戰爭》內容太多,所以,這里集中就黃金是否會成為最終的誠實貨幣一個觀點展開議論,不包括其所有的內容。《貨幣戰爭》書裡面用了好大的篇幅來寫黃金背後的陰謀,給我印象特別深刻,所以切入點就寫黃金吧。
拓展資料:
舉例:在《貨幣戰爭》一書中,作者卻解釋為是美國刻意打壓的緣故,目的則是為了讓美元法幣可以無限制的通脹,從而賺取世界人民的財富。
這個論點的後一段的解釋是正確的,美國確實是依靠美元做為國際結算貨幣,而美元年年超發來賺取世界人民的血汗,維持其本國國民的高福利和高享受。但是論點的前一部分,這個目的是否要靠打壓黃金價格來實現,就需要斟酌了。
美國當年在二戰之後,繼英國之後,將美元和黃金掛鉤,從而建立起美元的世界結算貨幣的地位。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為黃金數量實在有限,全球經濟活動又有極大的擴張,最終只能讓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跟黃金脫鉤,從此之後,美元想怎麼超發就怎麼超發。
『玖』 怎麼看待貨幣戰爭這本書
之前聽朋友說過這本書,因其主要說中國該如何防禦美國發動的金融戰爭而受到無數愛國青年的追捧。剛開始只看從朋友那裡看到部分內容已深深打動了我,當從當當得到這本書里,我五天把它讀完。《貨幣戰爭》為我們披露了滑鐵盧戰役背後那一段發人深醒的歷史。原來,戰役的結果關乎著英國公債市場的價格方向。如果威靈頓戰敗,英國公債會變得幾乎一錢不值,而如果威靈頓將軍能夠戰敗拿破崙,那英國公債將是另一番景象。可以說,在那個沒有互聯網,沒有電報電話的年代,這種情報具有更大的價值。 而羅斯切爾德家族——《貨幣戰爭》中介紹其為最顯赫的金融家族,則已經非常有遠見的在歐洲建立起了他們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的馬車和船飛奔或行駛在歐洲的街道和河海。毫無懸念,6月19日清晨,他們最先獲得了滑鐵盧戰役的結果,甚至早於英國政府。 內森,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在英國的成員,他先是拋出了一筆數十萬美元的英國公債,然後更大的拋單像海潮一樣一波比一波猛烈,英國公債的價格開始崩潰。毫無表情的內森以及他的拋單被市場認可,拋售變成了恐慌。經過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已經變成一片垃圾,票面價值僅剩下5%。而這時,內森和他的交易員開始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6月21日晚11點,威靈頓的信使終於到達了倫敦,這個晚了一天的情報,讓內森狂賺了20倍的金錢,而羅斯切爾德家族也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 像是驚險刺激的好萊塢大片?遺憾的是,這就是發生在我們熟知的戰爭之後的歷史。這也只是《貨幣戰爭》這本書所給我們驚訝的開始。 實際上,羅斯切爾德家族不僅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很發達,而且還興旺至今。《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他的博客里介紹,該家族下屬的銀行也已經進入到中國這個全球最熱的市場。2006年7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1億美元QFII投資額度,並批准其在中國銀行開立人民幣特殊賬戶。宋鴻兵稱,該銀行即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法國的一家銀行。除了QFII之外,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還在中國獲得了設立私人銀行代表處的牌照,希望介入客戶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的高端個人資產管理領域。 現實近的我們可以去觸摸,但歷史卻已經走遠,國際金融市場風雲變幻的背後,還蘊藏多少如滑鐵盧戰役背後英國公債市場的故事? 一戰的背後?二戰的背後?美國南北戰爭的背後?乃至上世紀70年代中東戰爭?這些戰爭的背後都有國際金融家的影子和黑手? 《貨幣戰爭》確實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