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怎麼讓貨幣流通的
A. 貨幣最開始是如何進入流通市場的
你的問題比較多,我一條一條回答:
1、你說:「央行發行貨幣通過買國債,再貼現,外匯等方式把錢注入了流通環節,但是這些方式的票據都有時間期限啊,到期的時候,央行都要把票據、國債券還給原持有人,同時收回人民幣。這樣的話,發放到流通市場的錢又回到央行。外匯也有人拿人民幣買,這部分人民幣也回到央行了。所以也沒有增加新的流通貨幣總量。」
是這樣,你看我國的國債規模,是每年都在增加的,就是說舊的國債到期了,新的更大規模的國債又發出去了,國債是國家發的,大家買,然後國家有錢了,就搞建設,比如蓋醫院,修公園等。
央行發貨幣,最直接的就是逆回購,用錢買銀行的票據,銀行有錢了,通過貸款,貼現,就發出貨幣了。「
2、你說:」我的問題是,之前在市場上一直流通的貨幣是以何種方式來的?打個比方說,有個國家剛建立,還沒有貨幣,那這個國家怎麼發貨幣給人民,讓人們拿貨幣來進行各種購買交易呢?「
最早的貨幣肯定是由少到多,攢起來的,比如人們最早使用白銀做貨幣,一開始白銀少,後來越開采越多,同時社會上東西也在增多,所以物價變化並不大。
至於你的假設,一個國家剛成立,沒有貨幣,那大家都不是長毛野人吧,上個政權肯定也有貨幣啊。舉個例子,共產黨趕跑國民黨後,就用新貨幣更換了國民黨時的貨幣(銀元券),百姓可以到共產黨的銀行,去按照一定比例兌換。
3、你說:」每人免費發一份肯定不行,那麼用手裡的東西做抵押,從央行換錢嗎,那手裡無產的人怎麼辦?還是怎麼個方式?「
錢不會免費發,想要可以拿東西換,家裡有棉布,可以給你換錢,你去買鹽吃。多幹活才能攢錢。無產就沒有錢,這個沒有辦法。政黨會給你活路的,你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會,那你就去修水庫,抬石頭,政黨會給你錢。
4、你說:」有了基礎流通的貨幣,以後要不斷增加它的量,是靠現在的票據到期後再發新票據,周而復始的循環的方式增加供給量嗎?「
你說的很對,貨幣發行就是周而復始,一刻不停的,好比越開越大的水龍頭,這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因為社會在發展,比如出現了一個新行業,叫做大數據分析,這就需要資金才能去建設發展啊。
回答完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B. 政府應該如何引導貨幣資本的合理流通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認識政府經濟活動:1、政府經濟的主體政府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各級政府。即狹義的政府,也就是國家行政機構。政府是市場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主體,其行為與企業、個人相比,存在根本區別。企業、個人經濟行為是追求私人利潤的最大化,而政府經濟以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政府經濟活動是市場供求平衡的重要條件,如從市場主體角度分析,則政府是市場上最大的買主,一定時期內政府采購總額、采購商品和勞務的結構,對市場供求關系具有重要影響。2、政府經濟的客體政府經濟的客體是參與部分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分配,並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企業、個人經濟活動,是從事商品和勞務的生產和供給,而政府經濟是以財政收支為核心,實質上是一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宏觀管理。政府機構不直接創造任何物質財富,政府財政收入來自企業和個人繳納的稅收,構成支出所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財政集中的財力多少。3、政府經濟的形式政府經濟的形式主要表現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觀經濟管理。與企業、個人等微觀經濟活動不同,政府經濟是以組織財政收入、安排財政支出的方式進行資源配置,履行政府職責,並以收支為基礎開展宏觀管理,即對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過程進行有效調控。4、政府經濟的依據與企業、個人等微觀經濟相比,政府經濟的依據是社會公共權力。政府之所以能夠強制地、無場地、固定地徵收稅收等收入,滿足其支出需要,就是因為政府是公共權力機關,掌握著法律等強制手段,對違規者予以處罰,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5、政府經濟的目的政府經濟活動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通過教材有關章節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活動就是為了解決企業、個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克服市場缺陷,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於企業、個人的生產經營活動目的有根本區別。通過對政府經活動的描述,我們就可以概括政府經濟學的基本含義。即政府經濟學是專門研究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規律的學科。任何一門學科,必須有其獨立的研究對象,政府經濟學也不例外。研究以政府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及其宏觀管理,就使政府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科產生了明顯的分野。
C. 央行發行的貨幣怎麼流入市場
我是金融系的學生!中央銀行是指在一國金融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代表一國政府調控金融和經濟發展的特殊金融組織,它是商品經濟、貨幣信用制度以及銀行體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央銀行有三大基本職能,即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
其中「發行的銀行」這一基本職能是指中央銀行接受國家政府的授權,集中和壟斷貨幣發行權,是國家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而「銀行的銀行」這一職能則解釋了中央銀行所發行的貨幣是如何流入市場的。該職能一方面是指中央銀行處於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上,居於領帶地位,並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和機構進行監督管理,另一方面中央銀行的業務對象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和機構,中央銀行集中他們的准備金,為他們提供信用,辦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和機構之間的資金清算等。同時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通常採用再貼現和抵押貸款這兩種形式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貸款。這樣一來,市場中的資金流通就會更加穩定。
簡單來說,就是央行壟斷貨幣發行權發行市場中所需要的貨幣,但是這些貨幣通過央行的業務服務於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而不是一般的工商客戶和居民個人,央行以再貼現和抵押貸款的形式給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然後通過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流向社會,工商客戶和居民個人可以通過貸款,購買基金、股票或者證券等方式與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資金貨幣的流通,在這個過程中央行只有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連接。
央行發行貨幣流向
D. 中國人民銀行印刷出來的人民幣是如何投放到市場上流通的
發行到銀行,由新貨幣換舊貨幣。
E. 央行是如何貨幣投放的,使貨幣流到老百姓的手裡
央行把錢發行庫投放到商業銀行的業務庫,之後商業銀行再通過貸款的方式,錢逐步流通到企業和居民手中.居民主要是以工資的方式獲得貨幣的.
F. 央行發行的貨幣是如何進入流通領域的
從理論上央銀行是根據一定時期內全社會的商品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來確定當前市場上貨幣的數量。
因為國家制度不同,貨幣的發行有很大的差別。先說美國,國家是把未來的稅收作為抵押來換取美聯儲的貨幣發行(相當於借錢),在這里你可以把貨幣當商品來看,他們再貸給其他銀行,或者進入政府財政。銀行再貸給企業 or 個人~~ 政府的財政支出也會讓這些貨幣變成社會財富。
在這里央行的收入就是利息(政府借錢也要交利息阿),而不是印出來的貨幣。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貨幣發行差不多都是這樣,央行的工作就是圍繞貨幣展開的。
現在說回中國,國家擁有貨幣的發行權這個是不同於其他的國家(美國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哦,而且美聯儲不是完全的國家銀行),至於如何進入流通領域~ 就沒有什麼分別了。
G. 貨幣是怎樣發行及流通的
貨幣發行是一定時間內從央行進入流通領域的貨幣減掉迴流到央行的貨幣的差額。國家授權發行貨幣的銀行將貨幣從發行基金保管庫調撥給銀行業務庫,並通過它向流通界投放貨幣的活動。貨幣發行有兩重涵義:一是貨幣從中央銀行的發行庫通過各家銀行的業務庫流向社會,二是貨幣從央行流出的數量大於流入的數量。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負債。貨幣發行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經濟發行是為了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是符合貨幣流通規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又能保持幣值穩定。財政發行是為彌補財政赤字(見財政收支)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超過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
貨幣流通是指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經濟活動中所形成的連續不斷的收支運動。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貨幣不斷在賣主和買主之間轉手,這種連續不斷的貨幣轉手,便形成一個與商品流通W—G—W相伴隨的貨幣流通G—W—G。社會上的貨幣流通量是由貨幣發行和流通兩個環節共同決定的。通常發行是由國家控制,流通主要是通過銀行進行。銀行在開展住房按揭貸款等業務時可以創造出大量流通貨幣,這是現代金融體系運轉的一個基本原理。在高效率的金融體系當中,國家只要發行/回收少量的基礎貨幣,就可以通過銀行的信用擴張來增加/縮減大量的社會流通貨幣。
H. 一個國家誕生之初是如何發行其貨幣的是通過什麼渠道,是如何推動這種新貨幣的流通的
貨幣由每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發行,央行無商業職能,管調控貨幣M0、M1、M2在現代經濟里,各個國家只有一個銀行可以印錢,那就是「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是政府最重要的機構之一。中央銀行把印出來的錢貸給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把錢貸給企業或者個人收取利息。中央銀行再從商業銀行回籠貨幣,燒掉一部分現鈔,又印一些新鈔,維持心目中理想的現鈔總數,即M0的數量。大部分貸款是用票據或者電子形勢大額走賬的,並沒有對應的現鈔,總數會大大高於M0的數量,就是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例如,支票、活期存款算M1。M2包括 M1,還多出了機構存款這樣的大頭。
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貨幣的國際兌換幣值,由該國的實際經濟容量以及中央銀行操縱M0、M1、M2決定。中央銀行對掙錢沒興趣,因為錢就是它印的,對它沒有意義,它的任務是讓國家經濟平穩運行,就是調控通貨膨脹、貨幣幣值之類的。一國經濟增長了,中央銀行就可以把M0、M1、M2的數值放大一些,老百姓外國人卻仍然覺得你的貨幣與原來價值一樣。這種無代價多印多貸出來的,就是政府搞經濟的直接成果,相當於「鑄幣稅」,政府可以拿去干自己想乾的事。中國政府最近真的是發了,中央銀行印錢貸錢增長比GDP增長要快得多,卻仍然沒有通貨膨脹,人民幣還要升值。蔣介石沒有多少本錢發動內戰,就通過央行瘋狂印M0、搞M1之類的撈錢打仗,於是惡性通貨膨脹。
為了防止中央銀行亂印錢,一般要求印錢的時候政府有對應的金銀、合格票據、外匯、有價證券等等,作發行准備。不過這個很復雜,實際運行是個動態平衡,匯率、通貨膨脹的變化怎幺調控太專業了。經常有國家調不過來,就經濟危機了,其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該國的中央銀行失敗了,某些數據變得很壞,卻沒有辦法阻止。
中國改革開放以前不理這一套,全國就一個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印錢也是它,貸款給個人或者單位也是它。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它一家包搞,反正是計劃經濟,印出鈔票來不是為掙錢,而是為了算賬方便,不搞那麼復雜。改革了,這樣搞不行了。1984年,弄出「四大商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理論上把人民銀行的商業職能接過來了,人民銀行專心干中央銀行的事。理論上四大行應該是獨立奔著利潤去的,實際上仍然聽命於中國政府,職能不清,亂得很,搞出壞賬一堆。最近才包裝得比較現代了,可以上市了,每年多少利潤都可以象模象樣的算出來。所以我們知道,四大行會陸續上市,但是人民銀行卻不會上市(也沒法包裝),因為它是中央銀行,是政府機構。
I. 國家發行的貨幣是怎樣進入流通的
中央銀行,在我國即中國人民銀行,是唯一合法的貨幣發行機構.央行發行的貨幣一般通過三種渠道進入流通.一是通過再貼現,再貸款業務流入商行,又經過商行的資產業務(如貸款,證券投資等)進入流通.二是通過對付金銀和外匯業務;三是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國債,既而政府獲得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