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市場如何實現均衡
A. 影響貨幣均衡實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貨幣均衡實現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穩中有升。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765億美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2%,繼續處於合理均衡區間。
二是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穩健。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跌,呈雙向波動,保持了較高彈性。境內期權市場1年期隱含波動率平均為5.0%,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的波動幅度達7.5%,處於合理、適度范圍。前三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CNY)累計小幅上升2.3%。
三是市場行為更加理性,市場預期保持穩定。從結售匯交易看,今年以來,市場主體保持了「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交易模式,說明市場主體更加理性,控制匯率風險的意識不斷增強。從外匯市場遠期、期權等相關指標看,匯率預期也保持了總體穩定,沒有形成一致性的單邊匯率預期。
四是跨境雙向投資依然活躍,跨境資金流動平穩有序。一方面,境外投資者保持了對國內投資的較高熱情。據商務部統計,前三季度我國非金融企業外商直接投資1033億美元,同比增長2.5%;外匯局的統計顯示。
B. 試說明市場經濟下貨幣均衡的實現過程離不開利率的作用
(1)市場經濟條件利率的變動能夠作為貨幣均衡的指示器,因為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達到均衡狀態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的變動還能成為由貨幣失衡趨向均衡的自動調節杠桿。貨幣失衡表現為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或貨幣供給小於貨幣需求,由於利率與貨幣需求呈負相關,①當貨幣供給為內生變數時與利率呈正相關,所以利率的變動會影響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的發生變化,最終在新的均衡利率水平上形成新的貨幣均衡。②當貨幣供給為外生變數則貨幣需求只對利率有影響,但卻不能通過利率機制影響貨幣供給。
C. 當產品和貨幣市場非均衡時,如何實現均衡
貨幣市場均衡,是貨幣供需決定的,調整貨幣供給量;產品市場均衡,是產品供需決定的,調整產品供給量和供給結構。一個是政府行為,一個是市場參與者自動根據自己對市場的理解來進行調整。
拓展資料: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
1、產品市場。產品市場是商品經濟運行的載體或現實表現。相互聯系的有4層含義:一是商品交換場所和領域;二是商品生產者和商品消費者之間各種經濟關系的匯合和總和;三是有購買力的需求;四是現實顧客和潛在顧客。市場是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勞動分工使人們各自的產品互相成為商品,互相成為等價物,使人們互相成為市場;社會分工越細,商品經濟越發達,市場的范圍和容量就越擴大,這一點就像生物圈一樣,物種種類越多,生物圈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大。同時,市場在其發育和壯大過程中,也推動著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通過信息反饋,直接影響著人們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以及上市時間、產品銷售狀況等;聯結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產、供、銷各方,為產、供、銷各方提供交換場所、交換時間和其他交換條件,以此實現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各自的經濟利益。
2、貨幣市場。貨幣市場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內的金融資產交易的市場。該市場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以便隨時轉換成可以流通的貨幣。它的存在,一方面滿足了借款者的短期資金需求,另一方面為暫時閑置的資金找到了出路。貨幣市場一般指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可轉讓定期存單、回購協議等短期信用工具買賣的市場。 具有期限短、流動性強和風險小的特點,在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上被置於現金貨幣和存款貨幣之後,稱之為「准貨幣」,所以將該市場稱為「貨幣市場」。
D. 貨幣均衡及其判斷標志
貨幣均衡是指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基本相適應的貨幣流通狀態。市場供給決定了需要多少貨幣來實現價值,從而引出貨幣需求,貨幣需求是貨幣供給的決定依據;貨幣供給形成了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對市場供給有決定性影響。
因此,貨幣均衡的兩個基本標志,就是商品市場上的物價穩定和金融市場上的利率穩定。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貨幣均衡需要具備兩個條件,首先,要有健全的利率機制,其次,要有發達的金融市場,尤其是活躍的貨幣市場。
E. 市場的均衡是怎麼實現的求詳細啊!!!
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需求等於供給時,市場達到均衡狀態。當需求小於供給,即供過於求時,產品價格下降,廠商會自發減少產量適應需求,從而從供求失衡逐漸趨於均衡;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即供不應求,產品價格上升,廠商會增加產量,直到供給與需求相等,即均衡狀態。
F. 簡述貨幣均衡的科學含義及實現條件
如果假定Ms和P是已知的,則貨幣能否均衡就取決於國民收入Y和利率r這兩個重要條件。
貨幣的需求與供給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貨幣的均衡狀況是這兩者對立統一的結果。
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上保持一致的狀態。貨幣均衡是用來說明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關系,貨幣供給符合經濟生活對貨幣的需求則達到均衡。
特徵
1、貨幣均衡是貨幣供求作用的一種狀態,使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而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價值上的完全相等。
2、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在短期內貨幣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長期內是大體一致的。
3、貨幣均衡不是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需求量一致,而是貨幣供給量與適度貨幣需要量基本一致。
G. 什麼是貨幣的均衡狀態,如何理解,實現條件
這是我整理的金融資料,您的答案見圖表第一題,希望您解決您的問題http://blog.renren.com/blog/271026473/451498628?frommyblog改圖為federal funds對貨幣控制的簡要說明圖。
H. 根據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說明貨幣市場的均衡利率是如何實現的請詳細說明,考試題目,謝謝啦
凱恩斯的貨幣供求理論包含兩個方面:(1)人們的貨幣需求包含三個動機,第一是交易動機:是人們為了滿足日常商品和服務購買需求而持有貨幣的動機;第二是謹慎動機:是人們為了預防突發事件而持有貨幣的動機;第三是投機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有價證劵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在這三個動機裡面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是關於收入Y的增函數,記為L1=L(Y);而投機動機是關於利率水平i的減函數,記為L2=L(i),所以貨幣需求函數可以表示為一個多元函數L=L1(Y)+L2(i),在以貨幣需求量(L)為橫軸,利率水平(i)為縱軸的平面直角坐標系裡面,貨幣需求函數表現為關於利率水平(i)的減函數,即函數圖象從左至右下降。(2)貨幣供給量分為名義貨幣供給量(M)和實際貨幣供給量(M/P;其中P表示價格水平,實際貨幣供給量即為名義貨幣供給量剔除價格因素後的貨幣供給量。),在凱恩斯的貨幣供求理論中將貨幣供給量視為外生變數,由中央銀行控制,在上述的直角坐標系中,貨幣供給函數圖象表現為垂直於橫軸的一條直線。
那麼現在就可以藉由貨幣供求函數圖象來分析貨幣市場的均衡里了的實現。必須聲明的一點是,我們此時分析的貨幣市場利率均衡,是沒有考慮產品市場均衡狀況的一種簡化分析,如果要在封閉市場條件下結合產品市場來考察貨幣市場均衡利率的變化,需要用的漢森-希克斯模型,即IS-LM模型,當然若果要進一步分析開發市場條件下的情況需要用的IS-LM-BP模型,我們現在只針對貨幣市場進行簡化分析。從圖象上可以看出貨幣需求函數和貨幣供給函數的交點E就是達到貨幣供求均衡的點,在這一點實現了均衡貨幣供給量和均衡利率。在這一點的左邊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量小於貨幣供給量,此時利率下降,直到均衡利率水平,同時可以發現貨幣需求量隨著利率下降而增加,與貨幣供給量相等實現供給均衡。在均衡點的右邊,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此時利率上升,直到均衡利率水平,同時貨幣需求量隨著利率上升而減少,與貨幣供給量相等實現供給均衡。
I. 商品市場,貨幣市場與國際市場均衡的條件是什麼
貨幣市場與商品市場同時均衡,該結論是作為IS-LM模型的理論描述。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凈出口X-M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
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可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才能決定。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