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世界都是金銀作為貨幣
① 從古至今,幾乎所有古老文明都喜歡把黃金作為貨幣,這是為什麼
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具有貨幣屬性,這是絕大多數商品所不具備的。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從幾方面著手:
② 為什麼黃金從古至今都可當做貨幣
原因:黃金具有體積小、價值高、提煉難、耐腐蝕、容易分割、方便攜帶等特點,人類用黃金做貨幣就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
(1)從考古來看,黃金貨幣起源於公元前3400年的古埃及,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歷史中,以黃金作貨幣的也非常尋常。
(2)近代以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資本主義在全球各地的傳播,黃金作為硬通貨被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在19世紀初確立了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鑄造金幣,以備人們隨時用銀行券兌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際金融情況的變化,原來作為貨幣用的金幣逐漸減少,改為鑄造紀念幣使用了。、
【TSD、M】
③ 在古代,為何黃金白銀能夠成為全世界通用的貨幣
貨幣的出現起源於神農之世,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將貝殼看作是可交換商品的憑證。後來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慢慢地貨幣種類也多了起來,在秦始皇時期,貨幣實現了統一,以黃金和白銀為首的流通貨幣開始在歷史長河中發揮作用。古代時由於貨幣一長時間不能夠統一,但是黃金和白銀卻被所有國家認為是貴重金屬,其稀有性和物質的穩定性兩個特點決定了它們能夠成為通用貨幣。
直到今天,黃金和白銀依舊作為國際市場上各國之間通用的貨幣。這與這兩樣貨幣的價值有關,由於他們倆的稀缺性讓人們更加覺得珍貴,以黃金或是白銀來衡量商品是否等值,作為商品交易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判斷標准。黃金和白銀作為流通貨幣的發展也將不斷持續跟進,歷史終究是不會停下發展的腳步。
④ 古代為什麼用金銀作為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 黃金貨幣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金銀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紙幣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年間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編輯本段貨幣本位金本位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制度稱為「金本位」。 銀本位用白銀做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通貨的基本單位由定量的銀規定的貨幣本位制。 在貨幣史上,銀比金更早地充當本位貨幣。但在充當貨幣商品方面,黃金遠勝於白銀。西方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銀本位制先是過渡到金銀復本位制,19世紀20年代後又為金本位制所取代。到了19世紀末,隨著白銀采鑄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白銀價值不斷降低,金銀之間的比價大幅度波動,影響了經濟的發展.除了中國以外,各國先後放棄了銀本位制。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還保留銀本位制。 復本位同時規定黃金和白銀為貨幣單位基礎的本位叫做復本位。實行復本位實際上是同時實行金本位和銀本位。復本位的優點是:由於貨幣單位以兩種貴金屬為基礎,復本位貨幣價值比金本位或銀本位的貨幣更加穩定。如果金價上漲,復本位的變化小於金本位;如果銀價上漲,復本位的變化小於銀本位。而復本位的主要問題是:它有時成為金本位,有時成為銀本位,難以起到雙重本位的作用。 復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亦稱金銀復本位制,是指以金、銀兩種特定鑄幣同時充作本位幣,並規定其幣值對比的一種貨幣制度。其對稱是單本位制,即銀本位制或金本位制。英、美、法等國在確立金本位以前均曾在 18~19世紀長期採用復本位制。 不兌現本位不把貴金屬作為貨幣單位的基礎,並且規定紙幣不兌換貴金屬的本位叫做不兌現本位,又稱為信用本位。按照這種本位制,人們可以用一種紙幣兌換另一種紙幣,但不能兌換貴金屬。當代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在金本位或銀本位制條件下,一國的貨幣供給量取決於它的貴金屬存量,而貴金屬存量又取決於貴金屬的勘探和開采情況,所以貨幣供給量不能適應經濟變化和發展的需要。但是在不兌換本位制條件下,政府可以決定貨幣供給量。因此,不兌現本位制更有利於政府對經濟的調節。 面值為100元的人民幣圖片紙幣本位紙幣本位制,亦稱「自由本位制」。以國家發行的紙幣作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其特點是國家不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也不允許紙幣與金(銀)兌換,紙幣作為主幣流通,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國家也發行少量金屬鑄幣作為輔幣流通,但輔幣價值與用以鑄造它的金屬商品價值無關。由於發行紙幣是國家的特權,在中央銀行國有化之後,國家便委託中央銀行發行紙幣。中央銀行發行紙幣的方式是通過信貸程序進行的,所以紙幣實際上是一種信用貨幣。由於該種貨幣制度不與黃金掛鉤,紙幣發行量一般由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來決定,國家要對其實行嚴格的管理,所以也叫「有管理的通貨制度」。當今世界各國的貨幣制度,幾乎都是紙幣本位制。
⑤ 金銀充當貨幣的原因
問題一:,金銀成為貨幣的原因,? 答案C
本小題考查的是貨幣。沒有難度,只是對基礎知識的再現。作為貨幣的金銀本質上是一般等價物。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問題二:當金銀充當一般等價物時,就成了貨幣。這就話對嗎。。。。要解析 不對,應該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成為貨幣
問題三:為什麼古代用金銀做貨幣 首先是因為金銀的結構穩定性比較好,熔點高,一般人弄不出來,也不會隨經人手就損壞或者腐蝕;然後是比較稀有又不是特別缺乏
問題四:金銀充當貨幣後,可以與一切商品相交換。這表明 答案B
該題主要考查對商品和貨幣本質的理解。它們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金銀充當貨幣後,可以與一切商品交換,正說明它代表著一定的社會關系。金銀作為貨幣就是「商品」,仍然具有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金銀天然不是貨幣,在它不作為商品的情況下,就不具有社會屬性;金銀作為貨幣時它的購買力是由其價值決定的。金銀的價值是隨著生產金銀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價值發生了變化,其購買力也就會隨之發生變化。故此題正確選項為B。A、C、D項表述錯誤,不選。
問題五:高一政治問題金銀為什麼最適合充當貨幣 貨幣作為等價交換的中介物,必須有以下的特性.
1.本身具有價值,沒有價值的物品不可能成為貨幣.
2.必須具有可移動性,搬不動的東西不能成為貨幣.
3.便於攜帶.
4.可以計量,分割.
5.可以較長時間保存.
符合上述特點的物品曾經出現過貝殼,羊等.但是這些物品,象動物類,主要缺陷在於較長時間保存及計量分割上缺陷較大.因此被淘汰.象貝類,主要缺陷在於便於攜帶上,因其價值較低,如果量大,攜帶會不方便.因此也被淘汰.
問題六:古代為什麼用金銀作為貨幣 中國的貨幣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貨幣文化。先秦時期的貨幣,各諸侯國實行不同的貨幣制度:在不同地區使用形制各異的刀幣、布幣、環錢。秦統一中國後,中國貨幣主要以環錢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到明代,白銀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貨幣。
銀作為貨幣最早見於河南扶溝縣古城西門出土的一批春秋時的銀質空首布,但事例甚少。西漢於公元前119年亦曾鑄行「白金三品」,而「歲余終廢不行」。至唐末五代,白銀有進入流通的趨勢,宋、金、元民間流通漸廣。明中葉間發展成為普遍通用的正式貨幣。
問題七:貴金屬金銀作為貨幣具有哪些優點? 1、在稅收上的相對優勢。 2、產權轉移的便利。 在財產繼承中,黃金是最便利的,只要直接讓子女搬走即可。而股票,房產還要交繼承稅。這樣往往算起來實際轉移到的資產比能繼承的少的多。 3、黃金是世界上最好的抵押品種。 在貨幣貶值時,人們會對黃金格外看好。黃金是一個特殊的金屬,就向馬克思的資本論中說的:「貨幣天生不是金銀,但是金銀天生是貨幣」。所以無論什麼時候處黃金的價值始終是被認可的。 4、黃金能保持久遠的價值。 黃金在經濟的發展中曾一度起到貨幣的作用,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黃金雖非貨幣化但是仍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保值的手段和投資的工具。集商品功能和金融功能於一身。 5、黃金是對抗通脹的最理想的武器 一個國家貨幣的購買力是基於物價指數而決定的。物價穩定,購買力就越穩定。然而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往往會出現通脹的現象。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黃金會隨著通脹而相應的上漲,不會貶值。 6、黃金市場很難出現莊家。 黃金市場是個全球性的市場,就目前來看全球沒有一個公司能有能力控制整個全球的黃金市場。並且每天的黃金市場開盤價都是由倫敦的「黃金屋」制定,即安全又可靠! 7、黃金投資沒時間限制,可隨時交易。 黃金交易的流通性是24個小時。投資者可以隨時交易
問題八:金銀作為貨幣在流通中有哪些缺點 一方面貴金屬供應量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會出現「錢荒」,另一方面使用中會發生損耗,使鑄幣不足值,好的貨幣人們不捨得花,市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用金銀鑄幣帶著也不方便。
問題九:貨幣是用金銀充當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買賣商品使用的卻是紙幣,其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就是方便攜帶。
問題十:金銀是什麼時候開始當做貨幣使用的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 黃金貨幣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中國貨幣歷史沿革
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春秋時期,黃金已作為貨幣而出現,如子貢「家累千金」,越大夫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都說明黃金已作為衡量財富的尺度、作為一般等價物而出現了。此外,春秋時出現了銅鑄幣。
春秋時期黃金與銅鑄幣雖已出現,但在實際生活中似乎普遍使用的還不夠。李劍農先生統計了《左傳》中記載:賞賜、饋贈、獻納、犒 聘者二十九,或以器飾,或以車馬牲畜,或以璧玉,或以帛錦,或以衣服,以生金者一,無以錢刀者;言擄掠盜竊奪者十四,或禾麥米粟,或木材,或璧玉,或實用之兵器,或馬,或鍾,奪幣者一,不言為錢刀之幣。因此,對春秋時期貨幣的使用情況不能估計過高。
戰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普遍使用,但當時處於金屬鑄幣、貴金屬貨幣和實物貨幣並用時期。到戰國時期,除了黃金是各國的通用貨幣外,銅鑄幣是各國民間的通用貨幣。
古代中國的貨幣體系以銅幣為基礎。更早的貨幣形式目前尚未被發現。最初的銅幣形狀多種多樣,有刀幣、布幣、蟻鼻錢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全國的銅幣以秦國的銅錢為標准。由於澆注銅幣使用砂模,鑄造好的銅幣帶有毛邊,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聯起來打磨修銼。這種特殊的形狀使它被賦予很多象徵性的神秘主義解釋,有人認為銅幣的圓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銅幣上面通常帶有鑄造時的皇帝年號。
金幣在古代中國很罕見。春秋和戰國時期,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曾經使用過金餅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區和朝代里,黃金主要用於裝飾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紀,西漢的漢武帝曾經發行過白色的鹿皮貨幣,用於賞賜貴族和軍事將領。除了銅幣以外,棉布、絲綢、大米等生活物資也曾經作為貨幣的計算單位(而不是實際的貨......>>
⑥ 為什麼古代東西方都用銀做貨幣
根據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呂底亞人「是我們所知當中第一個鑄造
、使用金幣和銀幣的民族,他們可以說是最早的零售商」。呂底亞是公元前700
年位於小亞西亞西部一個富庶的古王國,距離希臘愛琴海大約二百英里遠。呂
底亞處於各文明地區的東西交通要道上,繁榮的貿易和商業活動對簡易兌換流
通的金幣產生了自然要求,而且呂底亞位於盛產沖積砂金的佩克托勒斯河岸,
黃金供應基本面良好。
呂底亞的末代皇帝克羅伊斯制定的新幣史塔特對後世影響久遠。史塔特由二
十四克拉純金構成,還可以細分成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一等更小的
單位,因此促成了金衡盎司的發展。而且,克羅伊斯採用了金銀復本位制度,
銀幣用於交易數額較小的場合,成為以後的貨幣歷史主流。另外,呂底亞人發
明了我們今天掛在口上的「試金石」,它是種黑石頭,金匠把金器在黑石上劃
出條痕,然後把條痕與一組二十四支由含有不同金、銀、銅等組合的試金針劃
痕加以比較。若是符合第二十四支試金針所劃出的條痕,就表示這個金器是純
金的。
黃金作為貨幣的轉變在社會學上有重要的意義,它促成了黃金的大眾化。因
為,它的使用和擁有不再是君王的特權。
到了羅馬帝國,雖然國力強大、疆土廣袤,每年黃金產量至少五噸以上,但奢
侈愛炫耀的羅馬人仍面臨黃金嚴重短缺,他們不得不面臨今後許多國家都會遭
遇的三種解決方案:
第一,忍受貨幣供應不足,承受蕭條通縮的痛苦;第二,從其他地區輸入黃
金,不管是掠奪還是交易;第三,用同量的金屬鑄成更多的錢幣,也就是貨幣
貶值。
羅馬帝國的暴君尼祿是第一個採取貨幣貶值的皇帝。盡管尼祿可以把自己的
母親和妻子殺害,但在做貶值這件事上還是小心翼翼。只是到了公元260年加
列努斯皇帝登基,物價每年上漲9%以上,而在之前的350年間,羅馬帝國的物
價平均上漲才0.4%。這樣,貨幣當然大大貶值,當時小面額的羅馬銀、銅貨
基本沒什麼價值,金幣則是在勉強維持。
直至公元306年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後,開始發行拜占庭金幣,重達
4.55克,純度98%,以一盎司300 美元計算,相當於今天的42.66美元,但購
買力要比現在大得多。拜占庭金幣以不變的重量和純度持續發行了七百年,是
歷史上發行期最長的金幣。
雖然君士坦丁大帝利用將基督教奉為國教的名義,將帝國各地的無數神殿中
幾百年的金銀財寶充公,其中的大部分用來打造他的皇冠。不過,比起「裝飾
」來說,作為黃金的另一項功能的錢幣,已在羅馬帝國時期顯得清晰和更為重
要。
⑦ 古時黃金為什麼能成為地球的貨幣
因為古時候沒有統一的貨幣,所以想要交換東西,必須要有一種東西作為媒介,這種東西就叫黃金,因為在古代,黃金很少,而且還有皇帝的推動,因此,黃金就成為了貨幣。
⑧ 為什麼古代的東西方不約而同的都使用金銀銅作為貨幣
銅好煉分布廣,是各國用的很多的貨幣。至於金銀,外國確實會拿他們鑄幣,但是是因為貨幣需求量少,鄉村地區以物易物多,在外國金銀幣會經常用來收藏或做投資,在羅斯柴爾德的那個時代依然如此,他就是靠在皇室間倒賣貴金屬貨幣積累的人脈資金。在中國金銀其實很少拿來直接做貨幣,電視劇在騙人,在某些朝代表面上普通老百姓是不許擁有金銀的。中國的金銀很多時候是做貯藏用,根本不流通。至於都把金銀當回事是因為分布較少,冶煉難度高,相比較銅鐵太賤,鋁是很晚以後才發明的,象牙毛皮翡翠鑽石珍珠珊瑚玳瑁水晶玉,這些形態都不能改變,價格波動幅度也大,是不能設立統一標準的。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都這樣了。
⑨ 為什麼從幾千年開始,古代的人們就用金銀銅
金銀這些東西有幾個特點導致它充當貨幣的角色:
1、量比較少,官方容易控制,不是隨便誰都能獲得,於是不容易出現通貨膨脹,不容易出現沒有勞動就能獲得財富的情況;
2、容易分辨,與其他金屬物有明顯不同的外觀特徵,被仿冒的機會和可能性較小;
3、硬度小,容易切割,便於在各種交易額的貿易行為中精確使用(古代小說里常提到的碎銀子,就是收款時稱重然後切割形成的碎塊或渣,相當於面額很小的零錢,把這些碎銀子熔煉一下就重新變成整塊的銀錠,也就是把零鈔換成了大面額鈔票)。
所以古代世界各國都選金銀當做流通貨幣,不是大家約定的,而是各自的選擇,不約而同。
⑩ 為什麼金銀都成為古時候東西方的通用貨幣
人類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比銅、鐵等金屬要早,在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被人類發現。因為黃金本身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稀有性,黃金成為貴金屬,被人們作為財富儲備。由於黃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屬性,被人們賦予了社會屬性,也就是貨幣功能。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寫道:「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就是貨幣。」(1)黃金被皇權貴族壟斷時期 在19世紀之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民很難擁有黃金。 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采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羅馬的文明。16世紀殖民者為了掠奪黃金而殺戳當地民族,毀滅文化遺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頁。搶掠與賞賜成為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也因黃金的專有性而限制了黃金的自由交易規模。 (2)金本位制 黃金作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財富計量標准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要認識黃金在現代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以及推導預測黃金在未來人類社會中的作用,就必須要先了解在過去人類社會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里,黃金在人類社會金融領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特殊地位演變史。 在長期的人類社會發展中,黃金被賦予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貨幣價值功能,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最後黃金的金本位制金融制度逐漸確立,金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歐美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 金本位首先誕生在工業革命浪潮的歐洲國家,在1717年英國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到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在制度上給予確定,成為英國貨幣制度的基礎,至十九世紀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後宣布施行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即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金幣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用黃金來規定所發行貨幣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單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價關系; ②金幣可以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磚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磚; ③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 ④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 從以上這些內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入輸出等三大特點。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黃金的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 全世界共有59個國家實行過金本位制,「金本位制」雖時有間斷,但大致延續到二十世紀的20年代。由於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有的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長達二百多年,有的國家僅有幾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國一直沒有施行過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資本主義各國為了准備世界大戰,加緊對黃金的掠奪與控制,使金幣的自由鑄造、所發行紙幣與金幣之間的自由兌換制度受到嚴重沖擊,黃金在世界各國之間的輸入輸出受到嚴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帝國主義國家軍費開支猛烈增加,紛紛停止金幣鑄造和金幣與紙幣之間的兌換,禁止黃金輸出和輸入,這些行為從根本上破壞了金幣本位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導致了金幣本位制的徹底崩潰。 3)金磚本位制 英國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於1926年恢復使用金磚本位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紙幣只能兌換400盎司的國際認許金條。同期歐美其他國家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受到通貨膨脹、物價飛速上漲的影響,加之黃金分配極不均衡,已經難以恢復金幣本位制。1922年在義大利熱那亞城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實行金磚本位制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美國等。在金磚本位制度下,各國央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准備金集中於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所代替,人們持有的銀行發行的紙幣在一定數額以上可以按紙幣規定的含金量與黃金兌換。英國以銀行發行的紙幣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相等於400盎司黃金的銀行發行的紙幣(約合1700英鎊),低於限額不予兌換。法國規定銀行發行的紙幣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21500法郎,等於12公斤的黃金。用這種辦法壓制了市場對黃金的需求,達到節約流通中黃金的目的,由各國的中央銀行掌管和控制黃金的輸出和輸入,禁止私人買賣黃金。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系。順便推薦你一本書《貨幣戰爭》也許有些寫得過於誇張,但是黃金與貨幣之間的關系,還是交代的比較清楚
參考資料:北京鑫輝泰達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培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