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市值多少最好
① ibm全稱是什麼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英語: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 Corporation,首字母縮略字:IBM,曾譯萬國商用機器公司)是美國一家跨國科技公司及咨詢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州阿蒙克市。IBM主要客戶是政府和企業。
IBM 生產和銷售計算機硬體、中間件和軟體,並在從大型計算機到納米技術等領域提供託管和咨詢服務。IBM 也是一家大型研究機構,連續 28 年保持著企業每年產生的美國專利最多的記錄(截至 2020 年)。
IBM 的發明包括自動櫃員機(ATM)、軟盤、硬碟驅動器、磁條卡、關系資料庫、SQL 編程語言、UPC 條形碼和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以System/360為代表的IBM 大型機是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主要計算平台。
IBM 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 30 家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僱主之一,截至 2020 年擁有超過 345,000 名員工。
在 2020 財年,IBM 報告的收益為 56 億美元,年收入為 736 億美元。IBM 的收入在過去 9 年中有 8 年下降。
截至 2021 年 4 月,IBM 的市值超過 1270 億美元。在 2020 年財富 500 強美國公司總收入排名中,IBM 排名第 38位。IBM 因使用「金融工程」來達到其季度收益目標而不是長期投資而受到批評。
業務范圍
IBM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2004年,IBM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正式標志著從「海量」產品業務向「高價值」業務全面轉型。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藍色基因和Watson),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軟體方面,IBM軟體集團(Software Group)分為軟體行業解決方案以及中間件產品,包括業務分析軟體(Cognos、SPSS)、企業內容管理軟體、信息管理軟體(DB2、Infomix、InfoSphere)、ICS協作(包括Lotus等)、Rational軟體(軟體生命周期管理)等。
IBM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也有很深造詣。硬碟技術、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都是IBM研究院發明。
② ibm 公司 和 索尼集團公司,哪家厲害
沒有大的比較價值,業務范圍不同。
論影響力,商業上的話。也沒有比較價值,不是一個級別的。
市值:ibm可以買10個sony
影響力:ibm技術最深厚的it巨擎,有4000多專利,百年老店,它不做消費市場,因為它只挑最好的那塊商業機,在it中是權威和壟斷的代名詞。ibm的沃森比賽看了嗎,ibm在寫下2nm的簽名知道嗎(我國舉國之力比ibm晚了5年,效果也明顯不如)
sony,市值200億,歷史最高也不過800多,最近還在虧損。
sony唯一那得出手得便是相機了,不過在尼康,佳能面前就悲劇了,電視也玩不過philips,筆記本完全坑爹(學蘋果,可是沒有技術和沒有喬總是硬傷)對了,sony的游戲機的核心零件和技術也恰好是ibm的(諷刺吧)。其實sony就只會收音機來著....
sony在世界it中還排不進前20,沒什麼資格和ibm比
③ ibm在世界500強排第幾名
2011年第14,2010年第21,2009年第45,2008年第46,2007年第42,2006年第11,2005年第5,2004年第19,2003年第9,2002年第8。不同媒體,結果不同,如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1年度《世界品牌500強》,IBM排第五。
④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大家怎麼看
毫無疑問,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在當今世界的發展仍然占據絕對的領導地位。不過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1990到2020這30年間發生的變化,會更加有意思。
1990年的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有8家日本公司,前7位都是日本公司,幾乎就是日本市值10大公司排名,美國只有兩個公司排進前10,IBM(全球著名的IT企業-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排在第8,埃克森美孚排在第10.
10年後的2000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美國公司佔了7個,日本只是剩下兩個。
又過了10年,2010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美國4個,中國有3家公司進入前10,由於石油和金屬礦產價格大幅上漲,中國石油、埃克森美孚、必和必拓、巴西國家石油分別居第1、第2、第7和第9。
2019年最新的全球市值前10大企業,美國有8個,中國兩個。
最後,這個排名的變遷也充分反映了世界經濟格局在30年來的變遷,不得不說,中國在改革開放的40年內迅速的崛起了,小夥伴們,特別是80後們,這是真實發生在自己生活的時代中的事情,生活變好了,國家強大了,感謝這個時代。
2019年美國GDP將達到22萬億美元,中國GDP14萬億美元——世界超大規模的兩個經濟體,世界最具實力的兩個經濟體——各種企業榜單無不體現這兩個國家的超強實力!
以市值為標准,先看看美國十大上市公司vs中國十大上市公司!
全球十大上市公司,嚴格意義上講,現在美國佔7個,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Facebook、伯克希爾、摩根大通——4000億的VISA無法入選!因為除了中國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之外,還有沙烏地阿拉伯的沙特阿美公司市值也是超過VISA!實際上,沙特阿美是世界第一市值!
十大上市公司得出幾點看法:
1. 美國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革命的先驅! 蘋果、微軟是計算機時代即產生的革命先驅,同時,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抓住了機遇。
2.Google和Facebook是PC互聯網時代霸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是先驅。
3.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中國互聯網時代的先驅,但是,他們除了行業模式先進,市場空間大之外,他們還抓住了移動互聯網,使自己成為除美國公司之外世界互聯網公司之中的霸主。相反,新浪和搜狐雖然也是中國互聯網的先驅,但他們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尤其是搜狐!
4. 時代在前進,產業在變化! 10年前,世界10強包括埃克森美孚、GE、IBM、沃爾瑪,現在,全部退出名單了—— 科技 才是這個時代的主導——而且蘋果、微軟、Google、Facebook、阿里、騰訊還在跑馬圈地,規模還在不斷膨脹。
美國實力當然很強,但是,《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世界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美元以上榜單》、《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榜單》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企業的實力,也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產業的實力。
以《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名單》為例,這裡面的公司主要都集中在 石化能源 、 汽車 、 電信 、 銀行 、 保險 、 食品 、 商業連鎖 ,但是,中國和美國是兩個例外!
除了韓國三星之外,中國和美國包攬了全部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 科技 公司:
美國: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
中國:華為(獨一個)——阿里巴巴營收將近800億美元了,再過2年方可達到1000億美元
中國還有一個行業世界第一——基建——基建狂魔哇(๑ŐдŐ)b
因此,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公司還包括中國的幾個基建公司——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
2019年美國GDP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GDP14萬億美元——世界超大規模的兩個經濟體,世界最具實力的兩個經濟體——《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世界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美元以上榜單》、《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榜單》都反應這兩個國家的超強實力。
這反映出美國的特點:國家大、人口和人才多,經濟發達。
國家大,代表這個國家地理條件多樣化,可以有各種各樣高 科技 公司發揮的空間。比如,研究寒帶、溫帶、熱帶農作物種子的高 科技 公司,都可以找到合適的環境。比如,廣袤的國土,本身就存在對大飛機、互聯網的需求。
人口人才多,代表這個國家擁有高素質的 科技 人才隊伍。人口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任何一個國家,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高 科技 人才,更多的人是餐館服務生和計程車司機、建築工人。這樣,就必須有足夠的人口基數,才能支持一定數量的 科技 人才隊伍。
經濟發達,意味著這個國家可以提供 科技 公司成長的優越的環境。比如投融資發達,就醫給高 科技 公司提供啟動資金。
所以,未來世界上如果有能在 科技 領域出現比美國更多大公司的國家,也必須在這些方面有雄厚基礎。
俄羅斯,人口太少,地理環境有所欠缺。印度,地理上有所欠缺,經濟稍差一些。巴西,經濟增長的勢頭比較差,偏愛享樂的民族性格的也是生產大量高 科技 人才的障礙。
唯有中國,才可能在高 科技 領域出現一大批堪比美國同行的偉大公司。
縱觀 歷史 ,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一直都在變化。90年代日本占據8個,之後日本經歷資產泡沫破裂;2000年美國占據7席,經歷了互聯網公司泡沫破裂;2010年比較分化,美國德國中國都有上榜;2019年,美國再次占據8個,這裡面是不是暗含泡沫危險呢?
二戰後,美國有意扶持日本來平衡亞洲的戰略布局。其表現主要為,政治上沒有報復美日戰爭恩怨,相反還釋放了大量戰犯,並迅速組建了日本新政權;經濟上美國大力扶持日本,朝、越戰爭大量訂單促使日本經濟迅速恢復並起飛。
日本戰後的經濟發展脈絡主要是承接美國落後產能,這個過程中幫助日本製造業完成了由模仿到創新的飛躍(這里不得不吐槽那些看不起山寨文化的國人)。日本其強大的民族韌性,硬是把日本製造從勞動密集型向高 科技 型轉變(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不是很熟悉?)。高性價比的日本製造在世界市場上迅速發跡,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在這個背景下,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猶如添了一雙翅膀一樣超速前行。1970年日本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6%,到了1978年日本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五成,佔世界生產總值的一成!
日本經濟的崛起,讓扶持他的老大開始不安,對於美國來說日本應該是一個溫順而謙恭的盟友,而不應該是一個平起平坐的對手。美國對日本挖坑其實在1971年就開始了,那一年美日簽署了一個協議(史密斯協議),促成日元升值16%也就是1美元兌換308日元。兩方協定,日後次匯率為基準匯率,上下浮動范圍在2.25%徘徊。協議簽訂當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由10%猛將到了4%,因為日本資源匱乏,這個升值並沒有給日本帶來更深影響(本幣升值利於進口)。
高 科技 的深加工使日本經濟並沒有因為本幣升值而陷入衰退,經過短暫一年的調整後,日本經濟在1972年後繼續回到快速車道。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盈餘國和外債持有國。
日本製造80年代開始滲透到美國本土,日本 汽車 、日本半導體開始蠶食美國製造市場份額。而美國經濟則陷入了滯脹的局面,對外貿易赤字連年擴大,國際收支嚴重失衡。1984年美國貿易赤字達到了1800億美元,佔到其當年生產總值的3.6%,美國經濟出現了惡性循環,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也在擴大!
這個背景下,簽訂了廣場協議,日本經歷短暫輝煌後跌落神壇。到了2000年,日本的企業估值前十名僅有2家上榜。而美國收割日本經濟後,迅速走出低迷。
1995年後,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人類的認知。
當時最流行的一個理念,互聯網將改變世界,這是當時最流行的一個口號。
隨著資本的驅動,以及人們的認知,投資互聯網企業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思想。主要源自傳統企業的投資失去吸引力,那些高成長公司的市盈率達到了高位。如果投資他們,按照價值投資體系,要幾年才能收回成本。(當時普遍市盈率比80年代高了很多倍)
當時的新秀,互聯網則不然。
互聯網企業根本不用考慮市盈率過高的問題,因為這些互聯網企業根本不存在任何盈利。
市盈率的概念是,每股的市場價格除以美股收益。
當時互聯網企業,除了幾個頭部企業,根本不存在盈利的問題。
但是互聯網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概念性強,未來預期強,還有靚麗的故事。
沒有市盈率,如何吸引投資者介入呢?
這並不能難道華爾街精英,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冥思苦想,發明了一個指導標准,市銷率。
所謂市銷率,就是每股市場價格與每股銷售收入之比。
但是,一些互聯網企業根本還在概念之中,沒有銷售收入怎麼辦?
華爾街經營再次鬧洞大開,發明了代表未來銷售的名次,那就是每股市價點擊之比。
也就是說,現在沒有銷售不重要,每一個點擊都代表了未來的預期銷售。消費者點擊的越高,互聯網企業未來收入的可能越大。
在一系列的打包中,投資者開始注意財富機會,你們看互聯網企業股價漲幅,買入的都賺錢了。
在互聯網改變世界的噱頭下,美股互聯網概念旱地拔蔥,股價飆升!
股價是因為買盤多而上漲,越漲跟風的越多,泡沫就在這種不合理邏輯下吹大。
2000年後,美股互聯網泡沫破裂。這里體現了價值投資的優勢,互聯網企業大多數退市,參與者最多的虧損100%,而成長股享受了下跌,但是公司還在。
當年活躍在互聯網風口的企業,目前已經消失殆盡!
互聯網改變了世界,至今我們還在享受 科技 帶來的變化。
只是當年參與互聯網紅利的企業,賺足人類貪婪的現金後,進入一個荒草的墳墓。
現在墳頭上的草,估計已經很長了,可憐的甚至連個墓碑都沒有。
過節的時候,也沒有人去上個墳,去敘述下今天的場面。
2010年美國經歷次貸危機後,出現了前十大市值公司分化的場面。新的格局正在形成,而日本已經在那場泡沫破裂中損失慘重,形成了中國、美國、歐洲三足鼎立的局面。2019年的市值排名中,美國再次奪魁!主要是 科技 類公司占據要塞。
按照 歷史 規律,一旦一個國家集中出現市值8名以上,經濟泡沫將會到來。這是美國經濟危機的前兆嗎?我們拭目以待!
2019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還有兩個是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我國十占其二,也不錯的!而在2007年中國股市6124點的時候,工行還問鼎過寶座的,那時候也是宇宙行之稱,後來中石油上市,市值寶座位置才又移交。
歷史 上前三大市值公司,第一為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那時候確實是巨無霸的公司,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而位居第二的是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位居第三的是英國的南海公司,可是這兩家公司卻是名副其實的騙子公司。泡沫去掉後,剩下一地雞毛。是不是讓你想起中石油!對中石油也曾經進過 歷史 上前五大市值公司,當時換算超過萬億美元,按如今估計在2萬億美金市值左右了。可是現在呢?二級市場還不是讓投資者虧損累累!
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等等都是巨無霸,他們的研發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電商的崛起改變了傳統的市場交易行為,成就了阿里巴巴、亞馬遜等。
2008年低谷6469點後如今將近3萬點高空,自然市值也是大幅飆升。而A股十年來還是原地踏步3000點不動,市值的增長主要依靠新股的上市,也就是股民笑談的只是橫長而沒豎向增長。
總之,市值前十的位置也是不斷更替的。公司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生產力是不斷朝前發展的。期待中國出現更多的大市值公司,出現更多的好公司!
美國企業引領世界 科技 革命大步向前。
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美國獨佔了8個。美國依然在計算機技術,軟體設計,生物制葯乃至金融和能源行業引領世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家來自我國的阿里和騰訊,主要是因為依靠的是國內較為封閉而龐大的市場,才勉強擠進了前十。
我們再來看看未來的人工智慧和探空 探索 等領域,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和space x公司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技術突破。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十年,美國企業仍將引領人類的 科技 進步。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大家怎麼看?
最近我看到了全球市值排行榜,確實在前十大公司裡面,美國佔了8個。我覺得這是過去20年裡長牛,以及 科技 大發展的結果,今天發生的事情,其實是上世紀美國推行 科技 主導的國策有關系。 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美國在過去20年裡主導了 科技 大發展,成就了跨國性的 科技 企業 。我們常說美國過去20年裡主導了軍事大發展,主導了 科技 大發展,在這場大改變中,自然成就了 科技 大企業的發展,FANNG成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
其次、美國過去20年 科技 發展, 科技 類公司推動美股走出長牛市,吸引全球資金投資 。 科技 類公司的贏家通吃的特性,讓美國 科技 企業逐漸成長為全球知名的獨角獸企業。隨著國家資金的推動,也造就了美股20年長牛市。
最後、中國占據了其他2席,也說明了中國慢慢進入了國家視野,未來美股的席位有所減少會是大勢所趨 。 當下隨著中國 科技 企業的發展,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航母級企業,慢慢有了進行全球競爭的能力。必須帶領中國 科技 企業的跨國發展之旅。
總之、全球資金是非常敏感 的,逐利的,隨著中國的GDP穩定中速發展,以及5G賽道的大發展,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美股的 科技 公司會在這場角逐中,慢慢會敗下陣來。畢竟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之上的。而當下中國的基礎設施的發展,給了 科技 類公司更大的空間,可以預見的是十年之後,中國的 科技 企業將會有更多的入榜機會。
《日經亞洲評論》編制了一份截至2019年12月20日的全球公司的市值榜單。與樓主的觀點略有差別、美國占據了7家,中國兩家,沙烏地阿拉伯一家,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屬於石油行業。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國大市值公司主要集中於電子、互聯網、 科技 行業,像智能手機的蘋果, 科技 公司的微軟,互聯網的臉書和谷歌、亞馬遜,谷歌的安卓系統是手機使用最普遍的系統之一,金融業的摩根大通,哈撒韋公司屬於投資公司,
從美國排名居前的 科技 公司來看,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在世界還是很有競爭力的,美國次貸危機以後,通過徹底的出清,國家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那就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消費電子,以微軟為代表的雲計算,以臉書為代表的社交平台,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子商務,都成為了世界的翹楚,特別是蘋果帶動了一大波的產業鏈發展,微軟的雲計算引領了世界大數據和雲計算熱潮,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就目前美國 科技 實力而言,還是最先進的,像晶元半導體技術就是世界最先進的產業之一,一個制裁就讓某通信公司陷入困境,只能接受美國苛刻的條件,付出沉重的代價,
美國 科技 公司成為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與美國三大股指不斷創 歷史 新高不無關系,股指漲不停,股價漲不停,形成巨大財富效應,讓投資者獲得巨大投資收益,轉化為消費新動力,而美國又是一個消費型 社會 ,股市與經濟發展就得到相互促進,股市上漲消費增加,進一步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刺激美國股市不斷上漲,投資者得到更多投資收入,用於更多的消費,
A股如果也能像美國股市一樣創新高,也帶來幾十萬億元的市值增加,讓投資者獲得巨大收益,可用於消費,對經濟增長是大有裨益的,可是股指在牛市聲音中再度跌破3000點,留給投資者更多的傷心和失望。
一個企業的市值在世界范圍內排名靠前,也說明該企業在世界范圍內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力,當一個國家這種企業多了以後,在一定程度上面也表明該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畢竟一個相對實力較弱的國家,想要誕生巨無霸企業難度不是一般地大。
據數據顯示,在1990年的時候,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日本電信電話、東京三菱銀行、日本興業銀行、三井住友銀行、豐田 汽車 、日本富士銀行、日本第一勸業銀行、IBM、日本聯合銀行與埃克森美孚(排名分先後)。
從上述名單可以看出來,大多都是日本的企業,來到了八家,剩下的兩家是美國的IBM與埃克森美孚。30年前,市值排名前列的絕大多數都是銀行,其他產業與金融銀行業比起來還是有一些差距。
到了2019年,榜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值排名前十的依次是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伯克希爾哈撒韋、阿里巴巴、騰訊、強生與JP摩根(單一股票市場市值)。前段時間上市的沙特阿美因為上市時間較短,暫時沒有將它收錄進去。30年後,日企無一上榜,我國倒是有兩家企業上榜了。
30年前,日企可以說是風光無兩,前十獨佔八席,如今前十日企無一上榜,除了可以看到競爭激烈以外,從這份榜單變遷史中還能看出哪些信息呢?
新興產業的崛起。1990年,上榜的十家企業當中有6家銀行,金融業或許是當時最穩定,賺錢效應最強的行業。到了2019年,市值前十名當中(單一股票市場的市值),僅有JP摩根這一家銀行。互聯網與高 科技 企業開始霸榜。
當然並不是說金融業現在不行了,事實上銀行業仍是目前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是目前金融市場已經相對穩定,盈利點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高端 科技 與人工智慧是當前世界不少國家大力發展的行業,這些企業生命力強,可能目前帶來的效益不是很多,但卻是未來發展必須要攻下來的陣地,是當前這個時代主要的風口企業。
美國在 科技 這一塊毫無疑問優勢是比較大的,這也是美國在30年後的今天巨無霸企業完全壓制其它國家的主要原因。我國雖然目前還比不上美國,但是從 歷史 變化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潛力不容小覷,正在大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美國佔8個這個很正常呀,你想想美國Gdp佔全球多少,他是排名第一,那他的公司排名前10裡面佔8個,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說明他經濟非常發達。
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經濟非常發達,如果他公司排名不靠前,他能經濟發達嗎?
要想國家強大,你首先經濟要發達,經濟強大了,你才有更多的錢去發展更好的經濟去做研發,不然你連錢都沒有,你如何去支撐去研發?…
而如果你一個國家連經濟都不發達,那你如何保障自己國家強大呢,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在經濟上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美國前十大的公司裡面佔8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當某一天如果我們中國是世界經濟第一,那麼前十大裡面佔8個,我覺得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⑤ 聯想把IBM兼並了
IBM的PC部門被聯想收購了,現在的筆記本和台式機上已經沒有IBM的標志,只有聯想的商標了。
⑥ IBM為什麼被稱為藍色巨人啊
因為IBM早期的VI就是一藍色的巨大標志,被人們說成藍巨人的原因就是VI的視覺。
IBM能夠在近百年的歷史過程中,多次領導產業革命,尤其是在IT行業中,制定多項標准,並努力幫助客戶成功。IBM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強中位居前列。
IBM保持著擁有全世界最多專利的企業的地位。自1993年起,IBM連續20年出現在全美專利注冊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發人員共累積榮獲專利22358項。這一記錄史無前例,遠遠超過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國企業所取得的專利總和,所以被人親切地稱為藍巨人。
(6)ibm市值多少最好擴展閱讀:
經營業績
2008年,盡管全球金融危機的威脅繼續存在,但IBM的收益依然保持穩定上升,實現營業收入1036億美元,實現創紀錄的營收;稅前利潤167億美元;實現創紀錄的獲利。
2009年,IBM總營收1036億美元,全球雇員約398455人。
2011年9月30日,截至周四收盤,IBM的市值達到2140億美元,從而一舉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科技企業。
2012年總收入為1045億美元,比2011年的1069億美元下降了2%(按匯率調整後持平)。
⑦ 世界500強公司差點轟然倒下:沒有誰可以靠優勢一直屹立不倒
IBM公司全稱是IT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公司。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業務,有員工30多萬人。在2018《財富》世界500強中IBM是第92位,是2018年世界品牌榜的第28位。
但這個世界500強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卻遭受了一次重大危機。在1990年,IBM擁有645億美元的市值,在美國上市公司中排第一。但是隨後業績滑梯似下滑,1991-1993累積虧損168億美元,所有的人都在等著這只龐然大物轟然倒下,沒想到在1993年,新CEO郭士納上任後,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扭虧為盈,並讓IBM轉型成功。
郭士納用這句話形容當時的IBM,深層含義是大公司如果掌握了靈活性,它會跳舞的話,也就沒有小公司的什麼事情了。
我們普通職場人如果了解這只大象倒下又起來的原因,我們會更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
即使你身上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或者潛能,如果你不跟隨時代發展,如果你只是固步自封,你終究有一天會倒下,而且這一天會比你想像的來得早。
IBM是1911年托馬斯·沃森在美國創立的,它起初只是生產製表設備和打孔機的小公司。在1950年的時候,沃森的兒子抓住時代機遇,將這家生產公司轉型成為計算機公司,並且通過小沃森的敏銳嗅覺,全力研發出了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晶元,比其他採用晶體管作為晶元的計算機公司高出了一次技術革命。
這個集成電路的計算機就是昔日的計算機霸主S/360,這個霸主厲害到什麼程度呢?現在有個詞語叫做躺贏,估計就是為S/360研製的。1964年,IBM公司研製成功360後,直到1980年中期,20多年的時間里這個S/360就一直處於主機市場的壟斷地位,為IBM公司帶來了超額的利潤。IBM依靠這個360每年的收入以14%的增長率增長,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據。因為S/360IBM公司成為行業領先的佼佼者,不光收貨巨額利潤,而且牢牢把握行業話語權。
據說,當時完全就是IBM一家獨大,所有的企業,供貨商都是拿著訂貨單求IBM賣S/360給他們,可想而知當時的場景是什麼樣的,IBM也因此賺大發了。而且因為獨特的行業地位,大家都求著買他的主機,IBM也成為一個相當傲嬌的公司,對顧客別說巴結,就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愛買不買,反正你不買有的人買,頗有一種官僚主義的做派。
IBM公司成長為行業的大象,但是它一開始也是只很弱小的螞蟻,因為抓住了時代發展機遇,又因為當家人獨到的眼光,讓他們乘上了重大技術變革的快艇,逐步成長為行業的霸主。
可見,任何企業,任何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時代的機遇。就如小米創始人雷軍說的那句話: 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也許這句話有些誇張,其實背後的含義是想告訴我們普通的職場人 :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如果我們想要成功,當然這種成功並不是說要腰纏萬貫,作出一番震驚世界的業績來。是想說明,但凡我們要作出一點成績來,都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規律,從大環境入手,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和大環境不違背的事情。然後再從中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優勢,這種優勢是區別於別人的,當然這是小范圍內的,並不是說非要你和全世界的人比。
我們只要做到,在一個行業,在一個領域,在一個小范圍內,比周圍其他人優秀就好了,這就是我們突出的優勢。再往小點去說,我們只要在公司內部,做到有一點比其他同事做的好就可以了,當然這個優勢是和公司大環境下一致的,這就是你的核心發展力,也就是這一點能讓你在公司有話語權,主導權。
IBM經歷的危機,如果我們不重視,終有一天我們在職場上也能遇見,而且這天會很快到來。
IBM因為S/360的霸主地位,在計算機領域領先二三十年。這個情況在1991突變,昔日的計算機霸主地位得到腰斬。在1990年,IBM公司的銷售收入還是130億,在93年的時候截掉一半,不足70億美元。股價最高峰的時候是美股43美元,最後下降到每股不足6美元,市場份額急劇下降,以人們來不及感知的速度。
為什麼會突然間遭受如此大的重創呢?
表面原因是,在1991左右,IBM公司的競爭對手經過追趕,生產出了性能比S/360還要先進,但價格比360要便宜接近三分之一的價格。競爭對手的產品一經問世,迅速以低價質優的優勢搶佔了市場。
其實,這場挫敗並非來得毫無預兆。
只是因為20多年的時間里,IBM一直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在1990的時間里,IBM的市值還是全美第一呢,長時間的壟斷地位,長時間的躺贏,讓IBM公司放棄了警惕,放棄了技術研究,他們太過於自信,認為360的霸主地位無人撼動。等著市場份額逐漸縮緊的時候,他們才回過神來。
面對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他們除了S/360主機產品沒有新的核心產品與之抗衡,而且他們的主打產品360還比競品高出30%-40%的價格,他們的競爭優勢完全消失,而且這個時候他們還不能降價處理,因為一旦降價就會出現資金斷流的情況,情況很危急。
這和 陷入能力陷阱的職場人處境一樣的尷尬。
我們可能在早期的工作中,因為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長和優勢成為行業、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某一模塊的主負責人,我們也因此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和「金錢」福利。
我們很驕傲,我們很沾沾自喜。這一塊是我擅長的,這一塊我是單位第一,無人能給我比,於是我們就在這個能力陷阱中越陷越深,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其實,我們一直都是靠著之前的經驗,之前的模式去工作,也就是說我們一直靠著習慣去工作,沉浸在過去的成績中,久而久之我們忘記了抬頭看看這個世界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我們忘了學習,忘了去看看周圍的人都在干什麼,都在學什麼。
因為,我們潛意識里認為:我這些能力足夠讓我存活,卻忘記了我們身處飛速發展的世界。
不進步,不學習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不斷後退。
在所有人等著昔日的計算機霸主IBM轟然倒下的時刻,郭士納臨危受命來到IBM任CEO,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讓IBM公司扭虧為盈,並且分析IBM優勢,發展優勢,又使得IBM公司從一家計算機公司成功轉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和軟體服務公司。
郭士納採取的策略有很多,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一個是 硬實力, 繼續堅持主機業務優勢,在穩固優勢前提下找到新的戰略發展方向,也就是我們後來熟悉的IBM的軟體業務。
另一個是 軟實力, 提高IBM公司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去除因為壟斷地位造成的IBM公司內部根深蒂固的官僚主義做派,精簡組織結構,提高辦事效率,改變薪酬制度,讓員工的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緊密結合,提高團隊的合作精神。也就是讓IBM公司重新重視市場導向,重視競爭對手,在創新改變中逐步發展。
從郭士納拯救IBM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職場中,如何避免陷入能力陷阱,讓我們隨時保持競爭優勢,讓核心能力一直有競爭力。
01:硬實力:認清自己的優勢,不要人雲亦雲,更不要拿自己的弱勢和別人優勢抗衡
在S/360主機優勢逐漸衰退的情況下,IBM公司當時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發展主機業務,另一個就是發展當時比較流行的個人電腦業務。面對不同選擇,公司內部出現了不同的聲音。當時郭士納分析了形式後,依然堅持選擇發展自己的優勢——繼續主機業務。
除了IBM公司在主機業務上獨特的優勢外,郭士納發現很多老客戶對IBM的產品依然很認可,只是價格比較貴,還有服務比較差。而且更重要的是,郭士納發現個人電腦業務雖然是當時流行的業務,但微軟已經占據了強有力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90%,這個份額是IBM公司怎麼都追趕不上的。所以權衡之下,郭士納依然選擇了發展主機業務。
而且,郭士納通過對IBM公司業務盤點,發現公司在當時的情況下,有個叫做系統集成的部門還能保持盈利。系統集成業務是,很早的時候買電腦,有的人會選擇買各個軟硬體組裝成電腦,而不是直接買成品。後來,他還發現公司給主機配套的軟體服務也可以獨立發展,就這樣通過盤點,在發展主機業務的情況下,郭士納又獨立發展出了兩個業務部門。
這給我們職場人士一個啟發。
認清自己的優勢,不要拿自己的弱勢和別人的優勢硬碰硬。在自己的特長潛能優勢不明顯的情況下,也不要看著別人哪個地方比較吃香,就去學習,這樣很可能我們再努力也追趕不上別人已經形成的優勢霸主地位。
這個時候我們還是要認清自己優勢,分析自己在哪方面有擅長的地方,繼續在優勢上尋找突破點,更加努力學習,彌補優勢缺陷,在主幹優勢下看能否分出相對優勢來,然後去發展這個相對優勢,讓自己手中的法寶多一些,而不是只憑一招就吃定天下。
02:軟實力:保持清醒的頭腦,對環境保持敏銳的察覺力,保持開放低調的心態
IBM出現了巨大危機,表面上是硬實力出現了問題,其實是它的企業氛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文化出現了問題。
長期的養尊處優,讓他們養成了傲嬌的心態,目中無人,無對手,無顧客。工資與公司效益無關,任何情況都有工資拿,這就造成了大家不關心公司大利益,而只盯著自己那點小錢。
其實,從職場個人來看,就是 長期陷入我很行的意識中,沒有危機意識,更沒有一個清醒的頭腦,沒有一顆開放低調的心態。
如果我們要擺脫能力陷阱,讓自己一直有競爭力,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改正的。
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學習,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時代。 無論你現在處於什麼位置,有多少競爭力,在公司有多少人不如你,都不要被這些情況蒙蔽,你需要不斷保持學習,不斷向上,才會讓你的競爭力一直領先,才能讓你的經驗跟上時代發展。
保持低調開放心態,這是一個一年河東一年河西的時代。 保持開放心態,積極努力向周圍的人學習,任何人身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點。即使這個人,這個同事你沒有發現他比你強的地方,你都需要謙虛、低調,尊重別人,和他人搞好關系,不要像IBM公司一樣目中無人,這是一個一年河東一年河西的時代,我們需要保持低調,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才有可能不被這個時代拋棄。
大象雖然強大,但是如果它不靈活,打死它的可能只是一隻不起眼的小螞蟻。
⑧ 全世界股票市值最高的公司是
蘋果公司,截止到2015年10月30日蘋果公司的市值為7008.48億美元。
市值即為股票的市場價值,亦可以說是股票的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總價值,它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買賣價格。
⑨ 全球10大IT業巨頭
1、銷售額最大的IT企業、最大的PC和列印廠商惠普。 2、最大的IT服務企業、最大的企業級IT企業、最大的中間件廠商IBM 3、最大的軟體企業、市值最高的IT企業微軟 4、最大的互聯網企業、增速最快的大企業Google 5、最大的網路企業思科 6、最大的手機製造商諾基亞 7、最大的半導體廠商英特爾 8、最大的資料庫廠商甲骨文 9、最大管理軟體廠商SAP 10、近幾年表現非常搶眼的蘋果公司 圖:全球十大IT巨頭2007年業績一覽表 十大IT公司點評中涉及的主要數據 1、惠普 HP下設5大IT部門:企業存儲及伺服器(ESS)、惠普服務(HPS)、惠普軟體、個人系統產品部(PSG)、圖像和列印部(IPG)、惠普金融服務(HPFS)和集團投資。ESS、HPS、惠普軟體組成了一個大的集團科技解決方案部(TSG)。 2007財年,惠普收入1042.86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13.8%。凈利潤72.64億美元。 1)最大的PSG部門收入364.09億美元,增長21%,PC出貨量增長28%。其中筆記本收入增長47%,台式機增長8%。同時消費類客戶端產品增長39%,而商用產品增長16%。PDA產品則下滑,其中商用PDA下滑5%,消費類PDA下滑1%。 2)IPG部門收入284.65億美元,增長4%,主要來自於多功能列印機和大幅面列印機 3)2007財年,惠普ESS部門收入187.69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5%。其中工業標准伺服器增長14%,商業關鍵系統產品收入下降3%,主要因為PA-RISC和Alpha產品銷售下滑,而占商業關鍵系統64%業務的Integrity伺服器則大幅上升37%。 4)惠普服務部門收入166.46億美元,增長3%。其中咨詢顧問和集成增長9%。 5)惠普軟體收入達23.25億美元,增長高達74%。主要原因來自於2006年7月惠普以45億美元收購了管理軟體公司Mercury Interactive,如果不計算Mercury的收入,惠普軟體增長5%。 2、IBM 2007年IBM收入987.86億美元,同比(914億美元)增長8%;利潤104.18億美元,同比(94億美元)增長11%。 四大IT部門: 1)GTS(全球技術服務部)361.03億美元,比2006年的323.22美元增長11.7%;利潤率29.9% 2)GBS(全球商業服務部)180.41億美元,比2006年的159.69億美元增長13%;利潤率23.5% 3)系統與科技部收入213.17億美元,比2006年的219.7億美元下降3%;利潤率39.7%(下滑原因在於07年6月賣掉了列印部門) 4)軟體部門收入199.82億美元,比2006年的181.61億美元增長10%;利潤率85.2% 3、微軟 微軟2007財年收入511.22億美元,研發投入71.21億美元,利潤140.65億美元。 微軟產品線: 1)客戶端操作系統(Client) 主要產品:Windows Vista、Windows XP 2007財年收入149.72億美元(約80%來自OEM),增長14%,運營利潤116.03億美元,增長13% 2)伺服器和工具(Server and Tools) 主要產品:伺服器操作系統Windows Server 資料庫SQL Server(2006年收入26.54億美元,Gartner數據) 開發平台Visual Studio、中間件BizTalk Server 安全工具Forefront Security 2007財年收入:111.75億美元,增長16%;運營利潤39億美元,增長29%。 3)微軟商業軟體部(Microsoft Business Division,MBD) 主要產品:Office system Exchange Server Dynamics business solutions(ERP、CRM等) 2007財年收入163.96億美元,增長13%;運營利潤108.38億美元,增長13%。 4)在線服務業務(Online Services Bus
⑩ 全球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TOP10
技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滲透到不同行業,並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大變革。數據統計顯示, 科技 行業總產值有望在 2021 年達到 5 萬億美元。
IT行業爆發式增長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許多公司正在將人工智慧集成到基於雲的技術中,以更大規模地交付它們。
支持這種增長的其他關鍵創新包括社交和大數據、分析、雲和移動技術。人們認為領先的 IT 公司正在加大對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增強現實的投資,這被認為是技術革命的未來。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轉向互聯網、應用程序、基於雲的服務和人工智慧,IT 公司通過提高利潤率和擴大客戶群繼續蓬勃發展。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每年的收入高達數十億美元。
讓我們來看看全球最有價值的10家 IT 公司分別是哪些。
10. Infosys(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INFY)
市值:898億美元
Infosys是上榜的第二大印度 IT 公司。
這家跨國 IT 公司總部位於班加羅爾,主要專注於歐洲、北美、印度和其他國家的業務咨詢和外包服務。隨著全球多家企業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這家 科技 巨頭似乎正受益於需求的增長。
Infosys還專注於合作夥伴關系和收購,以改進其產品和服務,並擴展到其他市場。Infosys被稱為下一代數字服務的全球領導者,最近宣布與 Archrock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後者是一家正在經歷重大數字化轉型的美國天然氣公司。
截至 2020 年,Infosys的全球收入約為 135.6 億美元。
9. ServiceNow(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NOW)
市值:1100億美元
ServiceNow最近幾年風頭正勁。
這家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致力於設計企業雲計算產品和服務,以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其數字工作流程。該公司有望在來年實現其收入 100 億美元的目標。
2021 年 3 月,ServiceNow宣布計劃收購 Intellibot 和 Lightstep,以擴展其雲計算平台。ServiceNow還宣布與微軟合作,為企業整合安全運營。
ServiceNow最新的雲服務軟體通過結合人工智慧來解決實際的企業問題,已經顯示出可喜的成果。
ServiceNow2021 財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為 13.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提高 IT 生產力和用戶體驗方面的成功導致客戶要求公司將其產品擴展到其他業務工作流程,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和客戶服務。
8.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IBM)
市值:1243億美元
藍色巨人,近幾年有些沒落了。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成立於 1911 年的先驅 IT 公司之一,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紐約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在170 多個國家/地區開展業務,是世界上最大的僱主之一。
它也是一個研究機構,擁有自過去 28 年來創造最多美國專利的記錄。憑借收購西班牙 IT 公司 Bluetab Solutions Group 的最新協議,IBM 希望擴展其在混合雲和數據咨詢服務方面的產品組合。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2021 財年第一季度的強勁財務業績,收入達 177 億美元,增長 1%。公司股價自年初以來已上漲17%。
7.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NSE:TCS)
市值:1480億美元
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IT界也算是老面孔了。
他是一家位於孟買的印度 IT 公司。該公司專注於提供基於雲的管理系統、自動化軟體、評估平台和區塊鏈解決方案等 IT 服務。
這家全球咨詢和商業解決方案公司是印度最大的 IT 出口商,業務遍及全球 19 個國家。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歐洲的業務發展勢頭強勁,占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採用更新的技術,該公司已成為頂級 IT 提供商之一。塔塔已經擁有一些大牌客戶,如德意志銀行、SAP、ABB 和英飛凌。
6. SAP(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AP)
市值:1749億美元
SAP是一家專注於企業應用軟體的德國 IT 公司。
該公司有四個主要部分:應用程序、Qualtrics、服務和技術支持。該公司成立於 1972 年,已成為德國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SAP 也是營收規模最大的非美國軟體公司,2020 財年的總收入為 322.8 億美元。
SAP最近在其全球會議上宣布了創建全球最大業務網路的計劃。SAP 在全球 180 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425,000 名員工。
5.埃森哲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CN)
市值:1988億美元
獲得第五名的是埃森哲公司,這是一家成立於 2009 年的愛爾蘭跨國 IT 專業服務公司。
埃森哲公司總部位於都柏林,在全球擁有超過 569000 名員工。該公司在 2020 財年報告的總收入為 443.3 億美元。
其目前的客戶名單包括近 91 家財富全球 100 強公司。該公司最近宣布收購 Imaginea Technologies、Infinity Works 和 Cygni 等多家 科技 公司,希望擴大其混合雲第一部門。
根據 Forrester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埃森哲公司被評為所有歐洲網路安全提供商的領導者。該公司正在鞏固其在 科技 行業的地位,自 2021 財年開始以來,其財務業績表現強勁。
今年第一季度,埃森哲報告的收入為 132.6 億美元。
4. Salesforce.com(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RM)
市值:2200億美元
Salesforce無論在SaaS領域還是CRM領域都是當之無愧的開創者。
他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基於雲的軟體公司,專注於客戶關系管理服務。創始人貝尼奧夫極有性格,帶領公司取得了極大的成績。
該公司專注於多個類別的營銷自動化、應用程序開發和分析。Salesforce.com在《財富》雜志 2021 年 100 家最佳僱主公司名單中排名第二。
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 100000 名客戶,截至 2020 年的總收入為 215 億美元。
3. 甲骨文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ORCL)
市值:2400億美元
老牌資料庫巨頭,全球用戶無數。
眼下國內正在試用新的分布式資料庫的企業用戶紛紛哀嘆,如果新產品是甲骨文做的該多省事——其中心情,你可以細品。
甲骨文公司專注於提供企業信息技術解決方案。該公司成立於 1977 年,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憑借其創新的基於雲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之一。
該公司開發資料庫軟體和雲工程系統。甲骨文公司最近宣布與金融 科技 提供商 Everest 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希望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世界各地的銀行。德意志銀行已經選擇甲骨文簽訂一份多年期合同,以實現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現代化和加速。
據路透社報道,甲骨文公司希望到 2022 年將其在雲領域的資本投資增加一倍,達到約 40 億美元。
2. Alphabet(納斯達克股票代碼:GOOG)
市值:1.8 萬億美元
谷歌是全球搜索行業巨頭,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在全球 10 家最有價值的 IT 公司中排名第二。
Alphabet還有其他子公司,包括 Fitbit、Google Fiber、Waymo、Deepmind 等。2020 年 1 月,該公司成為第四家市值達到 1 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
谷歌與 AT&T 的最新合作夥伴關系也加劇了微軟和亞馬遜等其他 科技 巨頭在 5G 競賽中的競爭。
1. 微軟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SFT)
市值:2.1 萬億美元
當之無愧的IT公司全球一哥。無論硬體還是軟體,無論2B還是2C,無論前台還是後台,「微軟全家桶」,總有一款適合你。
微軟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雲計算公司。該公司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於 1975 年在車庫中成立,現在被認為是與蘋果、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一樣的美國五大 科技 公司之一。
以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統、Microsoft Office 套件和 Edge 網路瀏覽器而聞名的微軟公司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微軟還擁有 LinkedIn、Skype、Mojang、Github 和 aQuantive等公司。
該公司 2020 財年的凈收入為 153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