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為什麼要接盤
『壹』 對於上市企業來說,市值管理重要嗎為什麼
對上市企業來說,市值管理比較重要。
1 、是體現公司價值,從資本市場角度給出估值,反映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評價
2、 市值高低可以體現市場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潛力的信心
3、 市值高,企業進一步發展進行融資就比較容易。
比如最近發布iphone7的蘋果 iPhone7系列需求好於預期 蘋果市值增600億 市值管理核心理念有三點: 第一點是幫助上市公司樹立產融互動和創造價值提升的經營理念。現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老闆,他們更多的思維是在供研產銷上面,但如何把產融進行有效的互動,如何把價值提升創造而不是利潤作為公司的經營理念,很多公司實際上是缺乏這個思維的。 第二個是幫助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的經營體系,它是一套很完整的經營體系; 第三是在市值波動中進行價值實現,增加股東財富和公司競爭力,促進可持續增長。 市值管理需要虛實結合 這三個理念是我們認為是市值管理最核心的三個理念。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是在兩個市場進行經營, 第一個市場是資本市場,這個市場的經營目標是市值。 第二個市場是產品市場,這個市場經營目標的核心是利潤。 實際上我們了解很多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在右邊,就是產品市場。每天供研產銷思考的是利潤問題,很少有上市公司能夠有左邊這套思維,更少有上市公司能夠把這兩種思維有效地融合。 要知道有效地兩個市場互動,可以講產品市場的價值乘以一個資本市場系數(類似市盈率)。
實質上市值管理核心的思維就是: 一家公司必須具備產業和資本兩種思維,而且必須進行產融互動;必須認識到從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股東財富來說,市值是終極指標,利潤只是過渡性指標;利潤做的好不好會影響你的市值,這是經典的價值決定價格理論。 但很少有人思考,反過來也是成立的。 就是市值的高低同樣也會影響你的利潤和企業發展。 第二個理念是建立市值管理的經營體系 市值管理經營體系分成兩個定義。 第一個是廣義的市值管理經營體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市值管理就是管理公司的一切」。簡單地來理解,一個公司的市值是由凈利潤乘以市盈率,就是E乘以PE。 廣義的市值管理經營體系 如果是廣義的市值管理經營體系,它應該就是把和市值相關的所有影響E的重要因素和所有影響PE的重要因素都有效地進行管理。 最近我們做的一些案例,也涉足到了E的管理。一是通過並購基金的方式,去幫助企業通過並購的方式成長。二是通過股權激勵、精益生產、產品營銷等服務,幫助上市公司降本增效。
影響PE的主要因素有這么幾個: 1、這家公司的產業布局和性質是怎樣的,是多元產業還是單一產業,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是周期性產業還是非周期性產業,是政策支持性產業還是政策退出型產業等; 2、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每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搞清楚一家公司到底怎麼掙錢; 3、核心能力是什麼,每個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樣的,可能是規模、營銷、品牌、團隊等,每個公司掙錢的那個核心的東西它是不一樣的; 4、企業家團隊,在中國的經濟轉型背景下,對民營企業來說,企業家團隊往往是影響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續掙錢的核心要素,所以一個企業家團隊是非常重要的; 5、是盈餘管理,盈餘管理和財務報表作假的差別在什麼地方?財務報表作假顯然大家都很理解是什麼概念,盈餘管理是在符合會計准則的條件下對財務報表進行合法合規的調節,這叫盈餘管理。 這些因素我們認為是影響E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要進行市值管理的話,就要把影響E的這些因素做出相應的改變和優化調整。這個是企業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但是,很少有企業家做右邊PE(市盈率)的這些事情。 1、股市周期 第一個是資本市場的周期,就是股市周期。股市周期有牛市有熊市,在牛市裡面還有結構性的熊市,在熊市裡也有結構性的牛市。在整個股市發展過程當中,它有大周期和小周期存在,每個周期裡面又有不同的主題。這是影響市盈率最大的因素。 2、主題管理 每家上市公司都有若干個主題。從業務來看,有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穿戴、環保、安全等主題;從風格來看,由龍頭股、跟隨股、邊緣股等主題;從板塊看,有大市值、小市值、高價股、低價股主題等等。 3、4R管理能力 4R我們是指投資者、分析員、監管機構和媒體關系。這是上市公司面對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四個對象,他們都是需要有效地進行管理的,而不僅僅是投資者關系管理或媒體關系管理; 4、送轉能力 每一家公司有兩個指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叫未分配利潤,一個叫資本公積金。這兩個指標在財務領域大家可能認為不是很重要,但是在A股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指標。一個公司的送轉能力我們可以通過這兩個指標進行有效的評估; 5、股東結構 即使是同一個產業做同樣的業務的兩家公司,如果它的股東結構不一樣的話,那它市盈率是完全有可能不一樣的,最典型的就是巴菲特效應; 6、市值股價區間 兩家同樣業務的公司,它是十個億市值和一百億市值它的市盈率是絕對不一樣的。一般來講,市值越小、股價越低,市盈率越高。
『貳』 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導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有效實施,還需要形成多種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結構,以及加快證券發行市場化;同時,逐步豐富企業融資產品,增強上市公司的融資選擇空間和企業融資市場的有效性。
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第一、理念的轉型。
把錯誤的,甚至認為市值管理就是投機炒作的方法的那種認識要徹底的改正過來。實際上我認為在上市公司中,市值管理應該是董事會最重要的目標,最重要的責任。那麼,經理層主要是負責利潤的創造,董事會是如何將利潤的創造轉變成市值的增長,為此它就要進行戰略的思考,包括它的融資工具的選擇,資本結構的.設計,投資者關系的維護,股東結構的安排,包括管理層激勵機制的安排等等這些。
第二、要進行制度的創新。
那麼,制度的創新也包括很多層面,宏觀層麵包括一系列圍繞著它的股權變動所帶來的審批制度的一個創新。因為市值管理它有兩條途徑,一條是自然的成長,但是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靠自然的成長得到市值的增加是比較緩慢的,更重要的還是通過並購重組來完成。
第三、很好的市場機制。
這個市場一定是一個良好的估值機制。整個的中國金融體系,實際上一個重大的缺陷,就是對風險缺乏定價的能力。我們這個金融體系應該這么多年市場化的改革,但是缺乏定價的能力。如果這個東西不存在,炒股票一年掙了50%,你就成了巴菲特第二,炒虧了,就找政府,這個不行。信託現在的收益那麼高,現在違約的找政府,政府就要擔保,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必要,因為你拿了13%的收益,你應該承擔13%的風險,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缺乏風險定價的能力,如果缺乏風險定價能力,實際上這個市場的市值管理很難,我想這個也要進行改造。
第四、我們需要一個協調的政策。
如果沒有一個協調的政策,是一個有缺陷的政策,或者不平衡的政策也很難做,目前中國的市場很多企業沒有一個良好的估值,是因為我們整個政策不協調。一方面我們重啟IPO這沒有問題,另一方面重啟IPO的政策不配套,和重啟IPO相配套的宏觀政策是要國家層面的配套,包括資金層面,資金沒有進入,肯定這個市場不會有很好的估值能力,也很難進行市值管理。所以,我們要對資金的進入進行大幅度的改革,這個就是要有一個協調的政策。
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1、這家公司的產業布局和性質是怎樣的,是多元產業還是單一產業,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是周期性產業還是非周期性產業,是政策支持性產業還是政策退出型產業等;
2、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每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是B2B的,有的是B2C的,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很多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它的商業模式又不一樣。所以要搞清楚一家公司到底怎麼掙錢;
3、核心能力是什麼,每個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樣的,可能是規模、營銷、品牌、團隊等,每個公司掙錢的那個核心的東西它是不一樣的;
4、企業家團隊,在中國的經濟轉型背景下,對民營企業來說,企業家團隊往往是影響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續掙錢的核心要素,所以一個企業家團隊是非常重要的;
5、是盈餘管理,盈餘管理和財務報表作假的差別在什麼地方?財務報表作假顯然大家都很理解是什麼概念,盈餘管理是在符合會計准則的條件下對財務報表進行合法合規的調節,這叫盈餘管理。
『叄』 市值管理對一個企業有多重要
作者:沈一冰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360444/answer/275524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 基本概念:
市值指的是每股價格乘以總股本數,而股價等於每股凈利乘以市盈率,每股凈利就是凈利潤除以總股本。
可以看到,由於總股本數通常不會經常變化,我們所說的市值管理其實通常來說就是除權後的股價管理。而股價的決定因素為兩個,一個是凈利潤水平決定的每股凈利,另一個是市場上投資者給予的估值倍數。前者是「基本面」,後者是「未來」。本文中所述的「股價」均為除權後。
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指的是會改變公司估值水平的信息,包括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信息。內部的利好消息例如簽訂大額合同,新技術研發成功等;外部的利好消息例如扶持政策出台,限制政策撤銷,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有利變化等。利空則相反。
2. 股價的影響因素
公司的盈利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數字,是企業實際經營成績的體現,通常有較為客觀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進行評價,盡管可以通過一些會計技巧來進行利潤調節或隱藏/虛增,但是大型的利潤數據不真實,無論是相比真實情況多了還是少了都會引起投資者的不信任。這種不真實通常也會帶來監管部門的處罰,因而通常來說,在一個監管嚴格的市場上這種情況較少。
而市盈率則相對要主觀地多,例如我們常聽說的「概念股」、「利好」、「利空」就是這種主觀性的體現,在短期,實際上是投資者用錢進行信心投票引起的,例如一些市盈率達到成百上千的股票(特例可能是那些股價已經不能用未來凈利潤折現衡量,而是用其他方法例如每股凈資產來衡量的時候),股票的高市盈率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這些公司的投資者對於公司的未來前景越看好。從較長的時間上來看,股價的支撐不僅在於凈利潤,而是在於凈利潤的不斷增長這一趨勢。如果公司的凈利潤增長出現減緩,通常就已經會出現股價下跌,即我們常在財經新聞上讀到的「XX公司公布了XX年的財報,利潤增幅低於預期,導致股票大跌X%」。
3. 市值管理的動機
最原初的動力是來自股東,無論是否在公司任職或是實際控制人,再或是小股民,都希望手裡的股票買入後(請注意)會更值錢。或者說股東在買入時希望股價盡可能低,而在賣出時盡可能高。道理很簡單,不用多說了。
如2.所述,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的管理層是有著很大的經營壓力的,不僅現有的盤子不能出問題,還得不斷保持增長。上市公司的高管考核指標通常會有股價這一指標,而管理層的薪酬體系設計,通常來說也會有相當比例是股權激勵,因而從管理層上來說他們會有對股價進行管理的動機。
一家目標相對長遠的公司應當對自身的市值經常關心,因為在健全的資本市場例如美國存在著敵意收購和最低市值的要求,原因在於:
1. 在美上市公司通常股權較為分散,如果公司市值過小容易被敵意收購,導致管理層被撤換,原大股東失去控制權;
2. 「殼」資源不值錢,如果股價長期過低,走勢也沒有大的起伏,很容易導致不滿足交易所關於成交量和總市值的要求導致退市。而中國因為上市公司具備最基礎的賣殼價值,所以會發現上市公司市值再小,通常也不會低於15億。
4. 常見的市值管理策略
對於小投資者來說,他們對股價沒有多少影響力,他們通常是價格接受者。而如果股東同時又是管理層或熟悉企業運營的人,那麼就有很多空間。
最近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具體名字不提。實際控制人自上市以來不斷減持,而且每次減持前一段時間都有些利好消息放出。這種行為雖然作為證券市場投資者來說,應當預見到這樣的風險,但是略有吃相難看的感覺。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市值管理,我個人不推薦這樣的行為。
但是上面做法的原則大致就是通過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的估值達成市值管理的一種方法(再次強調這種做法比較極端),作為股東+管理者雙重身份者來說,股價低時買入股票,並在買入後釋放對公司經營利好信息。或者通過釋放利空信息,股價下跌後進行增持。減持的時候就反過來,不再贅述 。此處股價的高低衡量標準是股東+管理者的視點,而由於管理者的身份,他的視點通常來說相較一般投資者來得准確。
我在2. 中提到,股價的影響因素包括凈利潤和市盈率。市盈率變化主要依靠信息,那麼是否有辦法在不影響審計報告意見的情況下改變凈利潤呢?可以,通過公司並購重組。
借殼上市實際上控制者和管理層通常來說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個人覺得不能算本問題的「市值管理」所討論的范疇。在不根本改變控制者和管理層的情況下,通常通過並購一些公司來達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而且往往是凈利潤和估值水平同時提高。
比如:
(1)並購一家或數傢具備較好凈利潤水平的同行業公司,可以較好的將收進來的公司消化,市值可以至少提升利潤增長的百分比,此外由於降低了競爭水平,對於兩者的利潤投資者會預期有所提升,也可以有助於股價的進一步提升。就我感覺好像通常發生在行業的前幾名之間,老二和老三合體防止被老大收購,也可以抱團和老大拼一下,老大和老三合體可以和老二甩開差距。各有各的動機。
(2)並購一傢具備較高估值的企業,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上近兩年來最最火熱的活動。各種亂七八糟的跨行業並購,餐館收了游戲,化工收了傳媒等等等等。這種行為的邏輯就是公司將具備高成長性的資產/運營實體納入了上市公司范疇,這部分資產/實體帶來的利潤增長可以支撐公司的股價成長。說的直白點,就是一家30倍公司用20倍收了一家60倍的小公司,結果把公司整體股價帶到40倍去了。對上市公司包括散戶在內股東來說獲得了10倍的額外估值,對非上市公司股東來說,手裡的股票突然變成了40倍,還一下子上市了,簡直是大股東、被收購股東、散戶的三贏。
這樣的並購狂歡發生在TMT行業的高估值、小體量、難以單獨上市、大市又熊的大背景下。狂歡結束之前這樣的奇怪並購還會繼續發生,但在狂歡真正結束之後,只有能真正帶來良好協同效應的並購才能真正繼續長期推動股價上漲。比如,通過並購實現傳統產業向新興轉型,或者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等等。
此外,分拆估值較低的資產也是一種市值管理的思路,但在中國資本市場見得不多。多見於BAT這些巨頭之間,比如疼訊就把易迅丟出去了……期待海外並購專家舉例詳細說明。
5. 市值管理的一些具體手法
(1)公開市場增持和減持
過程無需多介紹,缺點是動向完全透明,成本較高,對於上市不久,股權還相對集中的企業操作空間較小。公開市場減持基本同上,大股東的集中大額減持對股價打擊很大。通常需要事先披露減持計劃。
(2)定向發行和非公開發行
定向發行是指目標確定的發行,可能是非公開發行,也可能是超過200人的公開發行,通常用於並購重組,例如用向收購標的股東定向發行股票換取其持有被收購標的的股權。有時將上市公司體外同樣由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但質量較好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既不稀釋自己股權又提振股價,但小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通常難有這樣的精力,多見於大型企業集團。
非公開發行是指對象不超過10人,非公開發行是定向發行的一種,相當於私募股權,由非公開發行對象向公司增資,通常用於增持。
(3)分立、分拆
將估值較低,盈利狀況較差的資產/實體,在不違反同業競爭相關規定的情況下轉讓給第三方或者移出上市公司體外。少見這樣的案例,希望有讀者可以提供以供學習。
(4)盈餘管理
在不違反會計准則和不影響審計報告意見的前提下,做一些會計調整,例如確認收入,資產折舊等科目,在跨期處理上做一些文章。通常空間比較小,對股價的影響一般也有限。
(5)利好/利空信息管理
前面已經介紹過不再重復。
(6)公司回購/公開增發
在管理層認為公司股價被低估時,可以用公司的自有盈餘現金對流通股進行回購,可以提振股價,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另一方面,在公司不缺現金,也沒有很好的投資項目時,回購比分紅通常在稅務等方面更為劃算和便利。回購的股權也不一定注銷,也可用於股權激勵等。
但是回購通常不會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本質影響。為了市值管理的公司回購目前在國內是不允許的,國內的上市公司股權回購必須有規定的目的。
如公司有較好的投資項目,而管理層又認為目前公司股價高估時,可以進行公開增發,向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進行新項目的開發。如新項目屬於較高估值或凈利率高於原有水平的項目,則會帶來股價的成長。
(7)杠桿比率調整
杠桿比率指的是公司的總資產和股東權益的比值,當公司現金流較好,具有較好投資項目時,但股價較低時,使用債務融資對股東成本更低。新增債務會導致杠桿率增大,只要新項目凈利率高於原有公司經營項目即可帶來股價成長。
通過(6)和(7)股和債分別調節,可以達到資本結構最優化,提升公司股價的目標。
6. 小結
市值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實際上就是帶著傳銷味道的「資本運作」這個詞換了一種高大上的說法。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個寶貴的融資平台,在中國尤其如此。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巨頭除外,只有上市公司具備同時玩股和債的條件,實際控制人也可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優勢。躋身上市公司的新貴們對於市值管理也不再是一無所知,有相當多的企業家從實業家變成了資本玩家。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家對於上市公司平台作用的發揮仍然是懵懂的,如果成功上市,但沒有做好市值管理導致公司市值長期低迷實在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願本文可以為讀者提供有用的觀點,其中必定存在諸多謬誤,還望包涵指正。
另外萬福生科是個非常惡劣的企業、中介機構合謀造假案,我不認為老闆是「無知」或「無辜」,和市值管理我覺得也搭不上邊。
編輯於 2014-07-04
贊同 38919 條評論
分享
收藏感謝收起
Luo Patrick
用戶標識
首次公開募股(IPO)、金融、投資銀行 等 12 個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收錄於編輯推薦、知乎圓桌 · 156 人贊同了該回答
大多數老闆還是看重股價的。
現在老闆們對上市公司的理解不是一堆股票,而是像個平台。平台弄得越大,外面能夠接入的資源越多。一個200億市值的明星公司,銀行信託券商私募甚至保險政府部門都圍著轉,引見標的,拓展資金業務,教老闆各種新玩法,推薦團隊,老闆的路子就寬了。如果只有20億市值的公司,研究員可能都不愛去看,老闆想做什麼只能自己動手動腦花自己的錢找人。在上市公司裡面就算比較苦逼了。
市值肯定是越大越好,主要還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是還能做多大事。
還有更高風險的。
上市公司市值對老闆來講,是一切活水的源頭,是所有杠桿的支點,是錢箱子里壓底的錢。老闆把杠桿用滿之後,有點風吹草動就不光是市值的問題,是用市值撬動的其他事情會不會崩塌。
打個比方,自己住的房子價格漲漲跌跌,不需要太在意。但如果把商品房抵押了借錢開個小店,那房價漲跌就要小心了——萬一房價暴跌銀行要求補抵押怎麼辦?小店賣賣不掉,掙掙不回來,最後銀行把房子低價處置剩點小錢給你還不夠營運成本無家可歸陷入赤貧,才是最倒霉的。
某些上市公司老闆就是這么搞的。市值本身漲漲跌跌無所謂,但是資金鏈綳太緊可能會斷掉,把其他的事情一起拖垮,那就麻煩了。
新上市公司一般不太在意,因為還沒來得及搞那麼多花樣。
穩健的老闆相對也好點,不會綳太緊。
『肆』 你如何看待葉飛計劃爆料18家上市公司這件事
葉飛公開爆料刷屏了,除中源家居外,抖出9家上市公司,完整名單已經曝光了:眾應互聯、工、辰安科技、凱盛科技、維諾信、東方時尚、天宜上佳、今創集團、國軒高科、昊志機電、華鈺礦業、利通電子、祥鑫科技、隆基機械、法蘭泰克。
一、周末葉飛的爆料
原本的周末本來一片安寧,上周五A股大漲,美股大漲,券商股直接漲停潮.引來一些韭菜的牛市幻夢!但被「葉飛舉報」事件打破了,徹底的發酵了,還不斷的上熱搜。
在我看來,其實葉飛爆料那些沒業績的中小盤股內外勾結坐莊做盤的丑聞事件客觀上是個大好事,有利於促進滌盪我們證券市場那些大資金內外勾結,吃裡爬外長期操縱坐莊的腐敗風氣。歸根到底,這是有利於所有真有業績好股的事情,不論是價值股,成長股還是周期反轉股,有利於那些真正願意走正道的資金的好事情,靜待花開。
『伍』 為什麼要進行市值管理
為什麼要進行市值管理?
一個上市前的企業,是當下值錢,還是未來值錢?
1)對企業當期的估值,是資產價值;
2)對企業未來的估值,是市場價值;
2、內部投資者和外部潛在投資者,對待利潤和市值的態度
1)都把利潤當做經營的過渡性指標,
2)而把市值當做經營的終極指標;
3、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兩個經營市場——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
1)產品市場叫資產經營,資本市場叫資本經營。
2)產品市場叫資產管理,資本市場叫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的內容
一、狹義的市值的內容構成
1、企業凈利潤/總股本=每股凈利潤;
2、每股凈利x市盈率=股價;
3、股價x 總股本=市值;
二、狹義的市值的影響因素
1、每股凈利潤x市盈率x總股本=市值;
2、 總股本相對穩定,不會經常變化。因此,除去股權數量(除權)之外的因素,就只有每股凈利潤和市盈率兩個因素了,所謂市值管理,就是管理這兩個因素變化
三、狹義的市值管理的內容(股東追求的終極指標,年利潤只是過渡性指標)
1、每股凈利潤:凈利潤水平(質和量)決定每股凈利潤(基本面);
2、市盈率:市場上的投資者給予的估值倍數(未來價值預估)。
企業估值與市值管理的「五道坎」
1)第一道坎:從500萬到2000萬利潤;從2000萬再到3000萬利潤;市場和能力遭遇「天花板」,要麼提升利潤,要麼降低成本;
2)第二道坎:從3000萬到5000萬到1億利潤(靠「企業家精神」難以支撐);
3)第三道坎:規范稅務導致利潤下降,提升利潤需要商業模式升級(商業模式再定位)。
4)第四道坎:市場消費總量受限(市場就這么大),雖然做到行業第一,卻碰到「天花板」了,需要增加主營業務的產品或服務(企業再定位)宗旨:突破利潤靠模式,突破「天花板」靠市場;
5)第五道坎:打擊競爭對手從500萬到2000萬….., 越往上打擊競爭對手越需要立體防線;
影響市值7大關鍵
資本市場的波動和周期不以企業和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在內部管理層面上,企業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我總結了識別影響公司市值的7大關鍵因素(專指A股)。
(1)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中我習慣看三個指標:一是收入,尤其是收入結構;第二是每股收益(EPS);第三是收入和利潤的構成。此外,要看這些數據表現出來的趨勢是漲是跌,歷史上的數據串起來是什麼幅度,斜率有多高。
茅台剛剛公布的年報非常閃亮,預收貨款38億,每股收益4.57元,分紅也非常豐厚。但股價暴跌,原因在於它的趨勢出了問題,只增長了15%。歷史上,茅台的增長幅度很高。因此,這給了市場一個信號—茅台可能進入增長的平台期了。
市值管理注重財務報表的意義有兩個:一是避免玩空城計帶來的風險;另一個是報表策略。任何一家公司,在不違反會計准則的前提下,都可以在很多地方修飾報表。
我仔細分析過GE的報表,報表策略相當嫻熟。而有一些公司上市都多年了,還不知道怎樣在通過四大審計的前提下,配合市值上的要求去做報表。
(2)行業
行業有很多劃分,例如多元化Vs.專業化,朝陽行業Vs.夕陽行業,周期性行業VS.抗周期行業,傳統行業Vs.高科技行業,政策扶植行業Vs.政策限制行業,低風險行業Vs.高風險行業。公司所處的行業結構對市值影響非常大。
這次的金融危機中,中國的醫葯公司漲得最好,因為它抗周期。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估值水平,三家公司利潤都在1.7億元,但市值卻天壤之別。一家市值50多個億,一家150多個億,一家200多億,原因就是三家企業處於不同行業,由此給股市帶來的想像空間不同,造成了估值水平的不同。
業務結構有時也會左右市值。神州數碼原是聯想控股的子公司,當時虧損;聯想控股與神州數碼業務類型不同,定位、戰略不清晰,市盈率也不高。剝離神州數碼後,聯想控股定位、戰略清晰,市盈率相應提高。由於不含神州數碼的虧損,聯想控股凈利潤也提高;市盈率、利潤同時提高,導致聯想控股市值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神州數碼雖然虧損,但業務(以軟體服務為主)有發展前景,故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同,有了不錯的市值。通過分拆,兩家上市總市值遠高於原市值。
(3)商業模式
即便是同一行業,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估值水平差異也很大。圖1的企業都屬於服裝行業,為什麼美邦服飾的估值水平超過雅戈爾、報喜鳥這樣的老牌服裝製造商?圖2的企業都屬於物流行業,為什麼怡亞通的市盈率超過營口港、鐵龍物流這樣的老牌公司?
原因就在於,不同的商業模式有不同的成長空間。美邦和怡亞通被認為其商業模式的成長性很好。又例如世聯地產,其房地產服務的商業模式在住宅地產行業專業化分工的背景下,擁有廣闊的復制空間和並購重組空間。
不同的商業模式有不同的資產結構、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從而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回報。世聯地產資產結構更輕,運營效率更高,從而凈資產收益率更顯著,因此其市盈率要比萬科高很多。
(4)主題和概念
在A股市場,主題和概念是很重要的。目前流行的主題或概念有:物聯網、低碳經濟、3G、內需消費、新疆、出口復甦、手機支付、大盤90……不過,有時候概念真的就僅僅是概念。
(5)股本和股東結構
這里包括股本大小、送股能力(可分配利潤、資本公積金)、股東結構/股權激勵。我非常偏好的一個指標是資本公積金,代表企業的送股能力。送股在教科書裡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在中國的情景下,就是關鍵的指標。資本公積金高的公司送股能力強,而送股永遠是中國的股票價格漲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做市值管理,就要練好送股能力。送股策略比分紅更重要。
另外,公司治理方面,通常大家很關注股權結構。但我的心得是,股東結構比股權結構重要得多。所謂股權結構就是占股比例的多少,是40%還是50%,誰多誰少。然而,具體是「誰」在一起治理公司,對公司的效益影響更加致命,這就是股東結構。
舉個例子,原來的東北高速這家公司,由吉林高速、黑龍江高速捆綁後上市;上市後兩大股東互相爭斗,很好的資產卻發揮不了經濟效益,市值也很低。後經中國證監會特批(國內首例),東北高速分拆為吉林高速(601518)和龍江高速(601188),2010年3月19日復牌,吉林高速股價上漲140%,龍江交通上漲108%。分拆後的總市值是分拆前的兩倍以上。
營銷中有個概念是「打噴嚏者」,指的是意見領袖打個噴嚏,其他人都會被傳染。股東結構里也有這樣的「打噴嚏者」。例如基金經理王亞偉在中國A股市場上,就屬於「打噴嚏者」;世界范圍內,巴菲特是「打噴嚏者」。
例如昆明制葯這只股票,在2009年10月15日之前一直處於窄幅震盪盤整之中。當日昆明制葯公布三季報,業績大增,同時顯示王亞偉掌管的基金共買入了1100萬股,於是昆明制葯股價拔地而起,連升4日,從9元一路漲到11元。
再如,大楊創世控股大楊集團創建30周年之際,股神巴菲特寄來了一段3分鍾左右的DV視頻表示祝賀,並題詞:「三十年卓越,縫制男裝新高度。」2009年9月10日到2009年10月20日,大楊創世的股價上漲幅度超過106%。如果「打噴嚏者」成為股東,對公司的市值影響就很直接。
(6)股票風格
股票風格也是影響市值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用友、萬科就是非常穩定的風格。我以前會建議客戶保持穩健的風格,但現在我沒有任何傾向性,因為任何股票風格都有機會,只要這種風格適合你的公司。
(7)4R(IR、AR、MR、RR)
IR、AR、MR、RR分別代表投資者關系管理、分析師關系、媒體關系、監管層關系。這4個R在市值管理中大有可為。一個企業即使由神仙來經營,也不能在短期內使基本面發生巨大的變化。但這個公司的價值識別和描述,高手和平庸之輩真是天壤之別。
用投資者理解的語言去描述你的公司價值,與資本市場對話,公司估值立馬就不同了。因為任何一個公司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怎樣描述價值,並通過4R傳導出去就很關鍵了。
『陸』 私募冠軍「拉皮條」被坑,引爆「市值管理」羅生門
文 AI 財經 社 伍月
編輯 楊潔
徐翔應該沒想到,在自己入獄多年之後,還會有業績曾碾壓自己的同行因為資本市場黑幕登上熱搜,角色卻是「拉皮條」。
這幾天,一位叫葉飛的私募人士在資本圈熱度很高。早在5月9日,葉飛在微博上公開向上市公司中源家居(603709.SH)「討債」,稱後者市值管理找的操盤方沒有向下家(接盤方)及時支付尾款,而且因為中源家居股價連續下跌,參與其中的公募基金經理和券商資管損失很大,自己作為中間人已經難以向下家交代。
看得出,葉飛對自己爆料的「黑吃黑」現象已經沒什麼耐心了,但外界的判斷多是「魚死網破」,其自身也難脫干係。有律師指出,如果操縱股價坐實,不論是上市公司、中間人還是接盤方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但相比上市公司和葉飛等人的後果,投資者更關心自己的錢。如若葉飛的爆料屬實,此事最後的買單者也將是股民與基民,而葉飛揚言要陸續爆料至少18家上市公司的言論引起了投資者更大的好奇心和對相關機構的憤怒情緒。不過有業內人士向AI 財經 社表示,此類事件並非主流,「有所耳聞但沒有接觸、也沒見過如此惡劣的現象」。
市值管理成了「黑吃黑」?
舉報事件還在持續發酵。盡管中源家居在13日晚間收到交易所問詢後已經火速回應,否認了所謂的「市值管理」,並表示與葉飛及其提到的「上家」蒲菲迪不相識、無接觸。但周五早盤這家風口上的上市公司股價仍然大幅低開,最終收跌3.14%。
在此之前,葉飛就在微博上表示,如果中源家居董事長、董秘等不及時聯系他,不認真處理,而是賴賬或者繼續騙他,他將向中國證監會實名舉報。
按照葉飛通過網路及媒體釋放出的信息,此次交易的目的是有中源家居的操盤方試圖找資金代持上市公司股票控盤,從而進一步拉升公司的股價。而葉飛只是整個事件的中間人,他的上家是申萬宏源青島營業部劉鵬,後者當時對其表示「這單業務非常靠譜」,但最終不僅自己沒有收到中介費,自己找的下家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也遲遲收不到尾款。
也正是因此,葉飛還與一位叫做蒲菲迪的「操盤方」產生經濟糾紛,並在今年月初在深圳福田一家酒店,因為葉飛「暫時保管」了蒲菲迪的銀行卡與身份證,二人一起被帶到了派出所。
舉報內容的真實性尚難定論,但已有多位市場人士表示,爆料內容基本符合A股市場上較為常見的股票坐莊模式,而所謂的「盤方」也就是「莊家」,各方串通一氣操縱股價最後被美其名為「市值管理」。
在A股市場,投資者對「坐莊」的猜測並不新鮮,但真正將幕後細節公之於眾的還真是不多,這也是葉飛此次爆料能「火」的主要原因。有業內人士透露,在一般的坐莊模式下,莊家將股價操縱到高位需要出貨或繼續拉升時,會找其他有實力的資金方、操盤方買入股票,並按照一定比例向接盤方支付費用。
葉飛也向媒體爆料稱,中間人和代持方均能得到一部分中間費,但大頭還是歸代持方,中間人拿到的比例在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之間。
盡管葉飛在私募圈摸爬滾打近二十年,但這次他還是失算了。在第一次與上述盤方見面後葉飛發現,中間人可能並不止劉鵬的上家、劉鵬和自己,對方給出的總的中間費價碼也因此遠遠超過了這一比例。
而如果進展順利的話,葉飛與蒲菲迪本不用見面,整個流程均為口頭協議。有業內人士也向AI 財經 社透露,做市值管理的各方本身也會為了規避監管選擇「物理隔絕」。但隨著中源家居股價的背向而動、盤方尾款失約,葉飛已經難以向他找的下家交代。
私募冠軍擅長「拉皮條」?
這么一折騰,葉飛成了資本圈熱議的「紅人」,其本人也在微博上接連曝出更多的內幕細節,並表示自己「有幾百G的料,估計40天曝完。」
正如葉飛的微博名字「葉飛私募冠軍直說」一樣,他的確是「私募冠軍」出身。葉飛1994年開始炒股,2003年從事機構私募投資,還是CCTV證券資訊頻道長期特約 財經 證券講師,2007年獲得「中國股市民間高手大賽」第一名。
2010年,奉徐翔為偶像的葉飛創辦了自己的私募倚天投資,旗下產品「倚天雅莉3號基金」在2015年上半年實現了351%的收益率,被機構評為「陽光私募基金股票策略組2015年上半年度冠軍」,同期其偶像徐翔只取得了147%的收益。
也是在這一年的11月,徐翔就因涉嫌違法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這是後話。
盡管經歷了2015年股災,葉飛旗下產品仍然取得了年內200%+的收益,達到了其投資的高峰。但在2016年熔斷期間,倚天投資產品凈值單月回撤就達到了45%,2019年倚天投資直接被注銷。
葉飛的名聲在資本圈也並不明亮。2015年9月,剛拿完私募冠軍的葉飛就開始開班教人炒股,而且對象還是一群高凈值的EMBA學員。跟著這位明星私募上炒股課的結果是,不少EMBA老闆巨虧億元,而各位老闆為這筆虧損繳納的學費也不低,培訓費動輒十幾萬甚至二十幾萬。在其最近爆料微博的下方評論中,還有不少網友拿此事回懟他。
除了中源家居,葉飛還在爆料中提到了維信諾、昊志機電、隆基機械、東方 時尚 等上市公司,其中部分公司的回應與中源家居基本類似,大意是與葉飛不認識、沒接觸。對此葉飛不忘社交平台上回懟,並揚言要曝光不低於18家上市公司的類似內幕。
葉飛自稱此前已經兩次舉報華鈺礦業總經理徐建華非法薦股、操縱市場,並表示目前該公司已經被「ST「,其貼出的資料顯示證監會已經受理,但從原因來看,該公司被「ST」是因為關聯交易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與舉報事件並無直接關聯。
從公開信息來看,葉飛的資本履歷並不「干凈」,其在私募圈摸爬滾打20多年,對「拉皮條」的生意或早已輕車熟路。也是2015年9月,剛剛拿完冠軍的葉飛就收到了證監會的罰單,由於操縱信威集團、晉西車軸、江淮 汽車 、奧特迅、中青寶等股票,被沒收所得所有金額,並罰款1991.37萬元,合計超過2600萬元。
隨著曝光度的不斷提高,葉飛近日也在微博上提起此事,稱其當時是拿自己的錢當「卧底」,自己的律師申訴6年未果。
在爆料過程中,葉飛還在網路上曝光了前述關系人蒲菲迪、劉鵬的個人信息,其中後者稱已經就此事聯系律師。
鐮刀和韭菜
市值管理本是監管機構鼓勵上市公司保護股東權益、做大做強企業經營、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方式,最終卻被一個個資本玩家「玩」成了利益輸送與股價操縱的載體。
除了涉事的中間人ABC,此次葉飛也將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拉下了水」。這也意味著,最後買單的將是無數股民與基民。
葉飛找的兩個代持方一個是公募基金內部人士,一個是券商資管內部人士。二人計劃使用公募基金資金、券商資管資金代持,個人從中賺取代持費用。但交易之後,中源家居的股價並不像盤方一開始口頭承諾(葉飛單方面表示)的向上拉升30%,一上來就把接盤方坑慘了。
3月31日交易當天,中源家居在高開約5%的情況下,盤中一度跌停,最終收跌8.82%。葉飛對外表示,最終公募基金方面因為中源家居盤中跌停沒有買,券商資管方面買了1500多萬元。
此後兩個交易日,該股又連續跌停。葉飛稱,券商資管方面出於機構風控要求,最終平倉止損了。
在此之前,中源家居就是A股市場典型的「殺豬盤」標的,投資者聽到的最多的也是「薦股群老師」等割韭菜的手段。2019年4月至5月,中源家居股價從48元跌至26元下方,跌幅超過45%;2020年3月至5月,公司股價又從39元跌至23元下方,跌幅超過41%;2020年8月至9月,公司股價從36元跌至25元下方,跌幅超過30%。
而每一次殺跌,中源家居的股價特點都是快速拉升、高位放量、連續跌停。
對於此次參與接盤的公募與券商資管,葉飛表示目前仍選擇保護,沒有透露機構名稱。但有基金業人士向AI 財經 社透露:「一般規模大的基金公司不會做(這類交易),為了幾百萬黑錢不至於,參與的大部分是小基金。」
業內熟知的是,相比私募,公募基金對交易的風控更為嚴格,基金經理上交手機、交易員特定交易室內全天監控是交易期間的常規措施。因此,對於葉飛提到的代持方在酒店執行買入,有公募人士表示了質疑。
此前中源家居向媒體回應,葉飛沒有拿出任何有力的證據材料,稱其有碰瓷的意味。有資本市場人士猜測,如若葉飛爆料屬實,要麼是盤方不守信用想讓中間人和接盤機構吃「啞巴虧」,要麼是有莊家為了出貨假借代持名義找人接盤。
在葉飛的爆料中提到的一份上市公司前200名股東名冊,是對前一種猜測最有力的支撐證據。據某上市公司內部人士透露,這份名冊中證登公司每月會下發3次(截至上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本月10日和本月20日)。據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接盤方往往要在名冊公布前一天執行買入操作,以便於盤方第二天確認交易。
而對於名冊的獲取渠道,前述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需要在中證登公司官網下載電子版名冊,股東可以憑借持股證明到上市公司辦公地查看電子版名冊,不能拍照、不能列印帶走。
這也意味著,葉飛看到的「紙質版前200名股東名冊」,很可能是中源家居股東名冊發生了泄露。中源家居在對交易所的回復中解釋,公司曾為了發行可轉債,將部分股東名冊展示給了兩家中介機構。
在最新的對外發聲中表示,中源家居稱公司已經就相關事項和浙江證監局、交易所等監管機構積極溝通,並已經以葉飛誹謗為由向公安機關報警。
北京時擇律師事務所臧小麗律師向AI 財經 社表示,從葉飛的爆料內容來看,所謂的「市值管理」實際就是控制股價,如果坐實,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中間人、接盤方都將承擔法律責任,而且不以是否獲利為依據,即使最終上市公司證實與公司無關。
「但要坐實還要看葉飛能否進一步提供有力的證據,包括協議或者錄音。」臧小麗表示,「根據《證券法》第192條,證監會有權做出處罰,如果情況特別惡劣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徐翔就是典型案例。」
『柒』 為什麼上市公司需要做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推動上市公司實體經營與資本運營良性互動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需要市值管理以使上市公司在公開市場上更好展露自己,拓寬融資渠道,為股東創造可持續的最大利潤,給予大眾股東良好的回報和增值。HK資本市場成熟,不少專業機構或團隊例如利好駿航可以幫助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結合上市公司戰略目標優化其市值表現,使上市公司獲得良性發展。
『捌』 在股市中,什麼叫市值管理股票
市值管理,其實從字面意義來看是一個中性詞,並不是大家口中的貶義詞。市值管理,原本屬於上市公司的戰略管理領域,它是一種公司運用科學合法的經營手段,達到公司價值最優化的管理行為。市值管理的目的,在於讓公司在股票二級市場上的價格,充分反映公司的真實經營價值,實現股東利益的最優化。不過,在近一階段的A股市場里,有一部分人藉助「市值管理」的名義,干著操縱上市公司股價、收割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不法行為。這一類具備基本面劣跡的上市公司,會被市場稱為「市值管理股票」。
3、公司的股價走勢形態怪異、分時走勢不連續。由於「市值管理」的公司不入主流投資機構的法眼,這類公司股票的成交額一般較少。在此情況下,參與「市值管理」的資金力量不大,也很難對市場上的其他投資者形成吸引力,股票的換手率不高,因此這類上市公司的股價K線走勢會呈現不流暢、不連續的走勢,形態比較怪異。
總體來看,監管層已經明確表態要打擊偽「市值管理」,打擊藉助「市值管理」名義來操縱市場的坐莊行為。因此,我們中小投資者最好能夠認真辨別「市值管理」型股票,對其避而遠之。投資有風險,判斷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