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為什麼國家要多發貨幣

為什麼國家要多發貨幣

發布時間: 2023-01-21 04:38:22

❶ 現代國家為什麼都傾向於濫發貨幣

從直接反映或動機看,一個國家濫發貨幣的原因,大多是為了應對經濟和財政危機。很多國家和政府都曾通過不斷印錢來化解危機,這樣就會導致市場上的鈔票越來越多。
從間接原因看,由於產值太虛,導致其所計算出來的貨幣必要量過高,也會造成增發貨幣的錯誤決策,導致貨幣濫發。
供參考。

❷ 國家為什麼要不停的發行新貨幣

不斷的發行貨幣因為經濟在不斷成長的,象我國GDP每年以8%的速度增長,如果不增發新貨幣的化,物價就會下跌,因為流通的商品的多了,紙鈔卻沒有增加.發行貨幣可以簡單的看成是為配合經濟的成長穩定物價,穩定物價是內部均衡的一個重要指標.

❸ 既然發行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為什麼國家還要多發行呢

首先,抑制通貨膨脹不是宏觀調控的唯一目標。宏觀經濟的四大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生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沖突的。
最典型的就是通貨膨脹和就業,菲爾普斯曲線表明,通貨膨脹與失業存在著短期的替代關系,也就是在短期中,降低失業會對應通脹的高漲。中國的情況來講,失業是很嚴重的問題,社會影響很壞,為了降低失業,有時通脹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一定程度的通脹也對經濟是有好處的,這個就如二樓分析的那樣,也就是通貨緊縮會抑制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高增長就會需要更多的錢,銀行也就得多印點啦

還有就是為了償還債務的需要。在政府赤字嚴重的情況下,發債、發貨幣也算是一個辦法吧。而且通貨膨脹對於作為債務人的政府來講是有利的。因此,有人把政府鑄幣的權利作為一種鑄幣稅來理解,因為它可以利用自己發行貨幣的權利,來使得社會財富的分配對它自己更有利。

還有人認為,通貨膨脹給調節過高工資提供了一種手段。因為工資具有剛性,也就是調高容易調低難,那麼通脹就使得在名義工資不降低的情況下,實際工資降低成為了可能。

政府發行貨幣主要是出於前面三條的考慮,當然,也不能通貨膨脹的太過分,一定要在社會可容忍范圍內。

❹ 中國為何要增發那麼多的貨幣

1、通貨膨脹,降低匯率, 穩定出口,增加稅收,提高人民收入,穩定房價,提高人民收入人均GDP,
改善人人生活。
2、貨幣進入市場的唯一途徑就是借貸,錢就是債務。比如說國家要發行10億貨幣,就在一張紙上寫著10億塊,再蓋點很官方的章,這叫國庫券,然後送到央行;央行再印出一批自己的紙,叫做票據,央行再拿這個票據去買國債,這樣政府就能拿到這10億塊的票據,然後把它存進銀行,然後通過存款,這些票據就成為合法償債的貨幣。

❺ 通貨膨脹是因為增發貨幣造成的,政府為什麼要增發貨幣呢

增發貨幣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供參考:
1.一定程度的通脹也對經濟是有好處的,通貨緊縮會抑制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高增長就會需要更多的錢,銀行也就得多印點。
2.償還債務的需要。在政府赤字嚴重的情況下,發債、發貨幣也算是一個辦法吧。而且通貨膨脹對於作為債務人的政府來講是有利的。因此,有人把政府鑄幣的權利作為一種鑄幣稅來理解,因為它可以利用自己發行貨幣的權利,來使得社會財富的分配對它自己更有利。
3.人口的增長、技術的進步、生產效率的提高等因素,全社會的經濟總量也會不斷增大,而經濟運行,是需要資金貨幣來支撐整個經濟運行過程的,當經濟總量增加後,原有的貨幣資金就不夠用了,必須要合理的增發一部分貨幣,才能確保經濟運行的平穩。若不增發貨幣,全社會所有企業都會出現資金緊張的狀況,會影響企業正常經營,進而影響經濟效益。
4.過度的通貨膨脹是不可取的,政府工作人員是深知這個道理的,抑制通貨膨脹不是宏觀調控的唯一目標。宏觀經濟的四大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生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沖突的。
最典型的就是通貨膨脹和就業,菲爾普斯曲線表明,通貨膨脹與失業存在著短期的替代關系,也就是在短期中,降低失業會對應通脹的高漲。中國的情況來講,失業是很嚴重的問題,社會影響很壞,為了降低失業,有時通脹是不可避免的。
若不增發貨幣,全社會所有企業都會出現資金緊張的狀況,會影響企業正常經營,進而影響經濟效益。所以,合理增發貨幣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一定要防止過分發行貨幣。

❻ 央行為何超發貨幣

第一個重點是央行不斷以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大手購匯,為穩定人民幣匯率而累積增加基礎貨幣的供應。第二個重點,是條條塊塊的政府及其公司具有極強的土地融資能力,經由商業銀行的放貸不斷創造貨幣。這是近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貨幣基礎,也是國民經濟運行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因素的貨幣根源。與此相對應,中國的貨幣調控也形成了兩個著力點。其一,央行發行多種短期央票,以回收過量放出去的基礎貨幣。其二,央行以數量型工具,即提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作為抑制商業銀行貨幣創造的主要手段。近年貨幣調控在兩個圈圈上跳舞,揮來舞去主要就是央票和法定準備金率這兩把刀。讓我們點評一番吧。先看央票。顧名思義,央票是中央銀行發出的債券,通常短期,三、六、九月不等,也有更長的。無論哪種期限,都是央行以還本付息的承諾為條件,向金融機構借錢。一般認為,當市場流動性偏多、通脹壓力加大之際,央行發出央票,把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借」回來,鎖在央行內不解凍,是對沖流動性的對症之葯。至於為什麼選用央票,主要理由是央行庫存的國庫券不夠,2002年正是央行用盡了幾千億國庫券,才讓央票登場,並從此大行其道。這當然有道理。但不妨多問一句:為什麼待回收的流動性居然越來越多?這些年央行發出的多少萬億央票,不是天上來的黃河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查數據,2002年以來央行總資產中增加最快的是「外匯占款」,也就是企業和個人結算給商業銀行的外匯,又被央行用基礎貨幣買入、最後成為國家外匯儲備的那一大塊。撇開細節,央行不斷發央票要對沖的流動性,原來正是央行自己購匯發出去的基礎貨幣。問過的,央行何苦這么來來回回兩頭忙?也回答過,因為央行在本幣幣值穩定的目標之外,還要顧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穩定。為了匯率穩定,央行有如愚公移山,大手購匯天天不止。哪天只要少買一點,人民幣對美元馬上升值。央行出手,人民幣匯率倒是穩定了——甚至再固定十年也不難——可過量的基礎貨幣放了出去,有導致流動性泛濫的危險。於是,再發央票回收流動性。問題是,央票並不能完全對沖被動超發的基礎貨幣。幾周前易綱(專欄)副行長到朗潤園做報告,提到為持有2.85萬億美元的國家外匯儲備 (2010年底),央行用了約20萬億人民幣購匯,其中80%已被對沖。這說明央行兼顧匯率穩定與貨幣穩定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也積累了在開放環境里調控貨幣的新經驗。不過他的報告可沒有以下意思,即能夠兼顧匯率穩定與貨幣穩定的貨幣調控方面的中國模式已經誕生。首先,央票並沒有做到百分之百回收超發的基礎貨幣。困難應該不是技術方面的,因為再多發20%的央票,總量上不就可以做平了嗎?我的理解,困難還是來自央行的多目標——當權衡要不要更多回收基礎貨幣時,其他目標包括保增長、保就業、保財政、甚至保商業銀行的生意等等,均可能構成央行決策的約束。一時低估流動性偏多帶給物價總水平的壓力,是很容易發生的。特別是對一個習慣於超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來說,收緊流動性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質疑、批評和埋怨。惟有看得見的通脹壓力,才能夠抵抗幾乎全社會「松貨幣」的持久沖動。可惜,通脹信息通常要滯後很久,例如2008年上半年和今年年初我們遇見的情形。加起來看,央行用左手發出的央票,要把右手購匯花出去的每一塊基礎貨幣全部收回來,實際上面臨不少困難。最近的發現是,即便做到總量完全相等,央行干預外匯的基礎貨幣也還有可能發生某種「泄漏」。我這里想到的是時間對貨幣創造的影響。大家知道,央行每天動用基礎貨幣購匯,但是並沒有——一般也不可能——每天發行等量的央票回收商業銀行由此新增的流動性。這就是說,有部分基礎貨幣已經從央行之手,經由購匯環節先落到了商業銀行手裡,然後經過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才被央行發出的央票非百分之百地收回。恰在這段時滯當中,貨幣運動的第二個圈圈加速轉動!不是嗎?商業銀行今天把一筆外匯賣給了央行,今天就得到央行付出的一筆基礎貨幣——央行則增加了相應的國家外匯儲備——並在今天就可以增加信貸投放。在央行日後發央票回收這部分貨幣之前,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程序早就啟動,並創造出了實實在在的貨幣增量。在邏輯上,就算日後央票的總量與事前購匯基礎貨幣的總量完全相等,也擋不住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量。規律是:央行從增發基礎貨幣到發央票回收的時間間隔越長,「泄漏」到商業銀行的「過路貨幣」越多,新創造的貨幣量就越多。是的,時間就是金錢——這是理解近年我國基礎貨幣增加較快、但廣義貨幣增加更快的一條基本線索。商業銀行要增加貸款放發,就要求借款人增加抵押的資產。這就是說,可供抵押資產的增量是貨幣創造增量的第一個支點。講過了,在資產形成方面,中國特色異常耀眼,其中的最亮點就是條條塊塊政府連同掌控的公司,都可以動用征地權把原本屬於農民的集體土地直接變成國有資產,並以此滿足增加向銀行貸款的抵押條件。這是「供地融資」的關鍵環節,也是貨幣創造方面的中國特色的關鍵所在。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數量型調控工具」——直接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成為中國貨幣調控的一件主打武器。原本我對有關的說明並不接受,不過聽多了,不由得想想處理此事的央行官員總有他們來自操作實踐的道理。現在我想通的原理如下:在中國特色的資產形成、抵押和信貸發生過程中,由於政府主導的貨幣創造直接依託於行政權力、行政命令和行政審批——都是數量型手段,所以中國的貨幣調控手段也必須以數量型為主才比較對路。否則,在物價之火上了房的緊急情況下,用價格型工具調控本質上靠數量型手段加速創造出來的貨幣,不免有遠水不解近渴之慮。行政長官一聲令下形成的土地資產和由此增發的信貸流量,非央行官員一聲令下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來收緊,才比較對路和管用。講到底,在幾年前本文作者戲稱 「價格不管用的市場經濟」里,向對價格不敏感的主體揮舞價格工具,不過是對牛彈琴而已。小結一下。貨幣運動和貨幣調控,逃不脫「多中有一、一中有多」。值得我們關注的,不僅是所有貨幣運動和調控中那些共性的問題,而且是獨具中國特色的那些環節。依重要性排列,我以為是:央行的多政策目標,用基礎貨幣干預匯市匯率,以總量有缺口、回收有時滯的央票對沖,政府主導的貨幣創造以及數量型工具為主的貨幣調控。對這些環節多做些功課,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的貨幣運動和貨幣政策。炒股要想能賺錢先來學學一招鮮標簽:央行央票貨幣政策基礎貨幣廣義貨幣

❼ 為什麼國家要不斷的發行新貨幣

為什麼國家要不斷的發行新貨幣?因為舊錢幣有破損,意外流失,要回收,為了經濟的發展,現有通貨總量大大少於等值社會總產品量,具體表現是貨幣升值。發行新貨幣更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更加的防偽。
一、什麼是創造的價值?
要討論經濟問題,一定不能離開實體經濟。生產經營活動是人類最基本活動,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向人們提供各種消費品和服務,生產就是創造 價值,人們的生活就是在不停地消耗價值。
二、什麼是「貨幣」的發行?
國家一年勞動創造的價值總量都以工人的工資、投資者的利潤、政府的稅收分掉了。在轉帳結算條件下,職工的工資由企業直接劃到職工個人帳戶,投資者分紅也劃到投資者個人帳戶,比如買股票的分紅,直接由企業上到股民帳戶上,稅收由企業直接轉帳交稅務部門帳戶。他們在沒有消費或作為其它投資之前都是存在銀行中的,這就是我理解的「貨幣的發行」。這存在銀行中的存款如要從銀行取出來,就減少了存款變成了現金,就是現在稱的廣義貨幣量M2=現金+儲蓄存款。這些貨幣在消費或投資的時候就被花掉了。實際存在銀行中,銀行用於放貸也是一種間接投資。
三、貨幣價值的穩定條件。
一個國家創造的總價值以工人的工資、投資者的利潤、國家的稅收分配後他們都要花掉,就變成了總消耗和總投資。貨幣價值的穩定條件,就是創造的「價值」同耗用的「價值」相等。打破這一平衡就是貨幣價值波動的原因。發行貨幣中存在的漏洞,都可能造成虛增貨幣,使耗用的價值多於創造的價值,從而使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
四、信用貨幣時代為什麼常出現通貨膨脹
信用貨幣時代,貨幣不同任何實物掛鉤,稱為無錨貨幣。當然貨幣與任何實物掛鉤都不合適。因此信用貨幣時代,貨幣的「價值」就是人頭腦中的一個觀念。當貨幣貶值後,人們自然會調整這個觀念,政府存在的危機只是老百姓的不滿,不存在支付的實物代價。往往國家可以通過增發貨幣變相增加稅收,俗稱「印錢」,銀行監管不力,也會存在漏洞。這就是為什麼在信用貨幣時代通貨膨脹總是相伴的一個原因了。信用貨幣時代要使貨幣不貶值,就要靠國家的「誠信」和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了。

熱點內容
股市打新准備多少錢 發布:2025-07-10 19:58:13 瀏覽:688
消費貸買基金怎麼規避 發布:2025-07-10 19:58:01 瀏覽:417
a股退市股票清單 發布:2025-07-10 19:50:35 瀏覽:521
股票退市後沒賣現有上市的 發布:2025-07-10 19:38:22 瀏覽:823
tcl科技的股票分析 發布:2025-07-10 19:32:27 瀏覽:451
京東金融白戶可以借多少錢 發布:2025-07-10 18:39:29 瀏覽:445
基金中海能源策略多少錢 發布:2025-07-10 18:30:58 瀏覽:4
股票歷史信息下載 發布:2025-07-10 18:29:28 瀏覽:95
余額寶裡面哪個基金實力最高 發布:2025-07-10 18:27:58 瀏覽:594
對於退市股票如何能快速賣出 發布:2025-07-10 18:02:52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