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性貨幣政策有什麼效應
㈠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經濟效應是本國產出上升,外國產出下降,為什麼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也就是提高貨幣供給量,表現為利率降低,信貸更容易獲得,因此本國的產出會隨著投資增加而上升,在浮動匯率的情況下,國家不幹涉匯率,因此國內產品相對於國外產品更便宜,從而出口增加,也許會帶來國外的產出下降。
說多一點,如果是在固定匯率的情況下,國家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央行要拋售國外貨幣,購買大量國內貨幣,最終結果是經濟中貨幣供給量不變,也就是產出沒有變化。
㈡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含義和作用是什麼
擴張性是靠借債發展,緊縮性有剩餘的錢借出去。一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一個保證經濟穩定發展。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指主要通過減稅、增支進而擴大財政字的財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主要通過增稅、減支進而壓縮赤字或增加盈餘的財政分配方式,減少和抑制社會總需求。
一、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二、一般說,減稅會增加個人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相應地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在財政支出規模不變的情況下,相應地擴大了社會總需求。減稅的種類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脹效應也不同。對流轉稅的減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時也會刺激供給的增加,即這種減稅的膨脹效應主要在供給方面。對所得稅的減免,則可以增加社會需求,膨脹效應主要表現在需求方面。
三、在總量酌減的同時,應該致力於使長期建設國債資金逐步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與有選擇的"退出"相適應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的生態保護、國土整治、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等,顯然必須放在今後一段時期長期建設國債資金考慮的重點之列。對原來已經形成的長期建設項目,要考慮繼續投入資金來完成續建和收尾。對於社會總體發展需要的緩解公共產品和部分准公共產品瓶頸制約的基礎設施項目,長期建設國債資金要繼續予以特別關注。那些與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相關的重大項目,顯然也必須作為重點,即在原來已經有所關。
四、以發揮減稅效應。同時,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新體制相配套的分稅分級財政框架。其中的重點就是要在1994年已經搭出的中央和(省為代表的)地方分稅體制框架之下,對省以下體制灌注分稅分級體制的實質性內容。就目前情況看,五級政權的框架這條路已難以走通,應該設想逐步調成三級實體政權,建立三級的分稅分級財政:可以先考慮在鄉鎮一級結合一些已有舉措,逐步把它調為縣級政府的派出機構。
㈢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為什麼會使匯率下跌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匯率下跌:財政收入減少(稅收等下降),支出增加,刺激經濟增長,人的消費增加,外貿進口增加,對外幣的需求增加,外幣升值,本幣貶值。
財政政策對匯率的影響財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變政府支出和稅收的水平。稅收的改變,可以納入政府支出的變化中一起分析。當政府支出增加時,貨幣會升值,也是因為利率。政府支出增加,對貨幣的需求也相應地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貨幣需求又有所增加,可引起利率上升,也就是匯率的升值。比較一下,雖然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可以刺激經濟,增加產出。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本國貨幣卻有不同的作用:貨幣擴張使貨幣貶值,而財政擴張使貨幣升值。
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減少稅務等相關政府收入。一般這種大規模支出,需要融資發債,結果市場利率因為供求和資產流動性很大可能會被拉高。另外,因為套利行為,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話,匯率也會被拉高。擴張性貨幣政策:要把貨幣注入金融體系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央行回購市面上的債券或類似固定收益資產。回購交易會把貨幣注入到金融機構的賬戶里。這個回購的過程因為需求會拉高債券價格,利率下降。換個角度就是貨幣量增加,流動性大增,降低借貸融資成本,利率下降。自由資本進出,匯率也會被拉低。另外,很多時候兩種政策會互動。比如說,擴張財政政策會讓利率上升,那麼央行想利率目標不變,就會採取擴張貨幣量讓利率壓回去。這里不同力度的擴張互動就會讓利率有不同走向。最後,實證研究發現利率在零的時候,擴張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更大。
㈣ 用is-lm模型分析擴張性貨幣政策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Is-lm模型分析主要影響為經濟上。1.Is-lm模型是宏觀經濟分析的重要工具,是描述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關系的理論結構。在產品市場中,國民收入由對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X-M凈出口的總支出或總需求水平決定。總需求,特別是投資需求,受利率R的影響,利率R由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即貨幣市場影響產品市場。另一方面,由產品市場決定的國民收入會影響貨幣需求,然後再影響利率,即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可以看出,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是相互關聯的,只有通過這種相互聯系和互動,才能確定收益率和利率。描述和分析兩個市場之間關系的理論結構稱為IS-LM。對於已建立的正常LM曲線,曲線越平坦,財政政策效應越強。相反,越弱。對於給定的法態曲線,LM曲線越平滑,財政政策效應越強。相反,越弱。對於已建立的法態LM曲線,曲線越平滑,貨幣政策效應越強。相反,越弱。對於給定的法態曲線,LM曲線較平滑,貨幣政策效應較弱。相反,越強。
2.擴張性貨幣政策 通過增加貨幣供應來促進總需求的增長。在正常的經濟運行中,貨幣供給大大超過了貨幣的實際需求,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長。當貨幣供應增加時,利率就會下降,信貸也更容易獲得。因此,擴張性貨幣政策經常被用來應對經濟蕭條。例如,當經濟低迷時,央行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和貸款規模,導致利率下降,從而增加投資,促進經濟增長。中性的貨幣政策意味著貨幣供應大致等於貨幣需求。嚴格的貨幣政策是一種貨幣供應量低於貨幣需求的政策。第二個後果是,人們把額外的錢花在他們手中,增加了市場交易中對實際商品數量的需求,從而使經濟可以增長,而價格不能上漲。
㈤ 為什麼國際收支順差使用擴張的政策
1.當國際收支順差時,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因為擴張的貨幣政策作用如下:
一方面擴大國內需求,進口需求增加,經常賬戶順差減少
另一方面則降低利率,使資本外流增加內流減少,資本和金融賬戶余額減小,從而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賬戶+經常賬戶)余額減少。
2.蒙代爾的政策搭配中,提出用「貨幣政策」來調節國際收支順差(其實逆差也是),是由於貨幣政策對外部均衡影響較大,而財政政策對內部均衡影響較大的緣故,這是最優指派原則的應用。
3.國際收支順差或稱國際收支盈餘即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入大於出,而國際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結算,這種結算是在銀行之間進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國外其他國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國央行就將順差多出來的美元儲備起來,而發行3倍於儲備左右(我國就是這樣)的本國貨幣,以維持貨幣流通量的平衡。順差越多外匯儲備自然就會增長的越多。
㈥ 央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對於實體經濟,企業帶來什麼影響
擴張性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的一種,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㈦ 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效應是什麼
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效應,它是能提供市場的流動性,而且增加市場的貨幣量,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會提高國家的杠桿率,增加金融行業的不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