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伯克希爾哈撒有多少市值
㈠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歷年市值
在巴菲特及其投資夥伴於1962年買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時,股價僅為每股7美元。1969年,沃倫·巴菲特將這家紡織品公司改造為投資公司,並親自出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共有60多家公司,涉足保險、傢具、地毯、珠寶、餐館和公用事業等多個領域。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總資產已高達1983億美元。關於這個公司股票的走勢圖可以在雅虎財經美國網站上看到 網址 http://finance.yahoo.com/q?s=brka 你說的超過10萬元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A股 5年前其價格約為71000美元,10年前約為32000美元
㈡ 市值超千億美元的公司大約有多少
截止2013年12月28日,市值在1000億美元以上,成立時間在1900年之後的,非行政壟斷型企業,有以下這些:
1911年,IBM,市值1989億美元,IT科技
1916年,波音,市值1028億美元,航空航天
1921年,斯倫貝謝,市值1163億美元,石油服務
1923年,迪士尼,市值1297億美元,文化娛樂
1933年,豐田,市值1879億美元,汽車,日本
195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市值2900億美元,金融投資
1962年,沃爾瑪,市值2524億美元,商業零售
1963年,康卡斯特,市值1341億美元,文化娛樂
1968年,英特爾,市值1266億美元,IT製造
1969年,三星電子,市值1914億美元,IT製造,韓國
1972年,SAP,市值1015億美元,IT軟體,德國
1975年,微軟,市值3095億美元,IT軟體
1976年,蘋果,市值5107億美元,IT科技
1976年,VISA,市值1392億美元,金融服務
1977年,甲骨文,市值1678億美元,IT軟體
1978年,家得寶,市值1135億美元,商業零售
1982年,沃達豐,市值1892億美元,IT電信,英國
1984年,思科,市值1159億美元,IT製造
1985年,高通,市值1233億美元,IT製造
1987年,吉利德科學,市值1149億美元,生物制葯
1995年,亞馬遜,市值1827億美元,IT互聯網
1998年,谷歌,市值3714億美元,IT互聯網
1998年,騰訊,市值1125億美元,IT互聯網,中國
1999年,阿里巴巴,市場估值1200億美元,IT互聯網,中國
2004年,facebook,市值1411億美元,IT互聯網
——以上25家全球頂尖企業,你能看到什麼呢?
如果將世界上所有1000億美元市值以上的企業羅列出來,這個名單將要長的多。
㈢ 誰給我巴菲特的詳細資料
沃倫·巴菲特經歷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鍾情於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五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經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 給理發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漲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克希爾公司去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爾公司A股股價上漲410美元,收於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爾A股股價上漲了23%,相形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股價平均漲幅僅為9%。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將捐出總價達37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向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進入全球首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會。巴菲特捐出的370億美元是美國迄今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
據路透社報道,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現年75歲,《福布斯》雜志預計他的身價為620億美元,是全球首富。370億元的善款佔到了巴菲特財產的大約60%。
巴菲特在一封寫給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會的信中說,他將捐出1000萬股伯克希爾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計算,等於巴菲特將向蓋茨基金捐贈300億美元。
蓋茨基金會發表聲明說:「我們對我們的朋友沃倫·巴菲特的決定受寵若驚。他選擇了向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捐出他的大部分財富,來解決這個世界最具挑戰性的不平等問題。」
此外,巴菲特將向為已故妻子創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萬股股票,同時向他三個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別捐贈35萬股的股票。
不久前,蓋茨剛剛宣布他將在兩年內逐步移交他在微軟的日常管理職責,以便全身心投入蓋茨基金會的工作。蓋茨基金會的總財產目前已達300億美元。該基金會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事業以及發展美國的教育。
2008年3月6日,《福布斯》雜志發布了最新的全球富豪榜,巴菲特由於所持股票大漲,身家猛增100億美元至620億美元,問鼎全球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斯利姆以600億美元位居第二,13年蟬聯首富桂冠的微軟主席蓋茨退居第三。
巴菲特投資「金」定律
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線投資也是如此。
利潤的復合增長與交易費用、避稅使投資人受益無窮。
不要在意某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只要在意其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
只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通貨膨脹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
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理念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協助你的投資。首先是緩沖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報酬率。
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在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即使美聯儲主席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為之改變我的任何投資作為。
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只注意兩點:A.買什麼股票;B.買入價格。
巴菲特股市不敗的六大要素
一、賺錢而不要賠錢
這是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投資的第一條准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准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點。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在1965年到2006年間,歷經3個熊市,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現虧損。
二、別被收益蒙騙
巴菲特更喜歡用股本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狀況。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凈收入除以股東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潤占股東資本的百分比,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長狀況。
根據他的價值投資原則,公司的股本收益率應該不低於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樂的股本收益率超過30%,美國運通公司達到37%。
三、要看未來
人們把巴菲特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有意識地去辨別公司是否有好的發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後25年裡繼續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說,要透過窗戶向前看,不能看後視鏡。
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辦法,是計算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辦法。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低價出售的公司。
四、堅持投資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預測未來必定會有風險,因此巴菲特偏愛那些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經濟屏障」的公司。這不一定意味著他所投資的公司一定獨占某種產品或某個市場。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從來就不缺競爭對手。但巴菲特總是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使他對公司價值的預測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紀90年代末,巴菲特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個公司具有足夠的長期競爭優勢。
五、要賭就賭大的
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資股市的620億美元集中在45 只股票上。他的投資戰略甚至比這個數字更激進。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隻股票佔了投資總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級股票分析師賈斯廷·富勒說:「這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要猶豫不定,為什麼不把錢投資到你最看好的投資對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裡換手,那麼可能錯失良機。巴菲特的原則是: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話:「要做一個好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可打。」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麼他寧可持有現金。據晨星公司統計,現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配比中佔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只有4%的現金。
巴菲特理財法:「三要三不要」
以下是堪稱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的「三要三不要」理財法:
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
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並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要投資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巴菲特認為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不要貪婪。1969年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在手中股票漲到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
不要跟風。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路概念股,巴菲特卻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路股股災。
不要投機。巴菲特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編輯]億萬富翁這樣煉成:巴菲特理財習慣揭秘
當今金融界,微軟公司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茨先生與投資大亨巴菲特二位長期穩坐排行榜的前兩位。他們曾聯袂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做演講,當有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學生請他們談談致富之道時,巴菲特說:「是習慣的力量。」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現在大家的理財意識越來越強,許多人認為「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樣即使某種金融資產發生較大風險,也不會全軍覆沒。但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者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它。
從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發生了分歧,其實雙方都沒有錯。因為理財訣竅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國際公認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倉持有少量股票。而我們普通投資者由於自身精力和知識的局限,很難對投資對象有專業深入的研究,此時分散投資不失為明智之舉。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資的策略基於集中調研、集中決策。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決策次數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資決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獨生子女總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顧多一些,長得也壯一些一樣。
生意不熟不做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個習慣,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遠只買一些傳統行業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網路股高潮的時候,巴菲特卻沒有購買。那時大家一致認為他已經落後了,但是現在回頭一看,網路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瘋狂的投機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現了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家。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一項投資前都要仔細調研,自己沒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倉促決策。比如現在大家都認為存款利率太低,應該想辦法投資。股市不景氣,許多人就想炒郵票、炒外匯、炒期貨、進行房產投資甚至投資「小黃魚」。其實這些渠道的風險都不見得比股市低,操作難度還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沒有把握前,把錢放在儲蓄中倒比盲目投資安全些。
長期投資
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沒有少過8年的。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葯,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
我們所看到的是許多人追漲殺跌,到頭來只是為券商貢獻了手續費,自己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不妨算一個賬,按巴菲特的底限,某隻股票持股8年,買進賣出手續費是1.5%。如果在這8年中,每個月換股一次,支出1.5%的費用,一年12個月則支出費用18%,8年不算復利,靜態支出也達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魔鬼往往在細節之中。
巴菲特推薦投資者要讀的書
股神巴菲特賺錢神力讓熱衷投資的人羨慕不已,如何能得到這些神力的哪怕一點點呢?抽時間讀讀巴菲特推薦給投資者閱讀的書籍也許有些幫助。
《證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巴菲特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閱讀此書10遍以上。
《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專門為業余投資者所著,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怎樣選擇成長股》(費舍爾著)。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他說:「運用費舍爾的技巧,可以了解這一行……有助於做出一個聰明的投資決定。」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書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的精華段落,巴菲特認為此書是整理其投資哲學的一流工作。
《傑克·韋爾奇自傳》(傑克·韋爾奇著)世界第一CEO自傳。被全球經理人奉為「CEO的聖經」。在本書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訣:在短短20年間如何將通用電氣從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場資本增長30多倍,達到4500億美元,以及他的成長歲月、成功經歷和經營理念。巴菲特是這樣推薦這本書的:「傑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贏》(傑克·韋爾奇著)。巴菲特稱「有了《贏》,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這種說法雖然顯得誇張,但是也證明了本書的分量。《贏》這類書籍,及《女總裁告訴你》、《影響力》都是以觀點結合實例的方法敘述,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掌握其中的技巧,那麼你只需要抄寫下書中所有粗體標題,因為那些都是作者對各種事例的總結,所以厚厚的一本書,也不過是圍繞這些內容展開。但如果你認為這便是本書精華,那麼你就錯了,書中那些真實的實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經驗才是這類圖書的賣點。技巧誰都可以掌握,但是經歷卻人人不同,如果你願意花時間閱讀書中的每一個例子,相信你會得到更多寶貴的東西。
最後,巴菲特是這樣概括他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是閱讀」。巴菲特神力的源泉應該是來自閱讀。
巴菲特的管理智慧
盡管組織形式是公司制,但我們將股東視為合夥人。
我和查理·芒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董事長)將我們的股東看作所有者和合夥人,而我們自己是經營合夥人。我們認為,公司本身並非資產的最終所有者,它僅僅是一個渠道,將股東和公司資產聯系起來,而股東才是公司資產的真正所有者。
順應以所有者為導向的原則,我們自食其力。
多數公司董事都將他們大部分的個人凈資產投入到公司中。查理和我無法確保運營結果,但我們保證:如果您成為我們的合夥人,不論時間多久,我們的財富將同您的同步變動。我們無意通過高薪或股票期權占您的便宜。
我們的長期經濟目標:每股實現內在商業價值平均年增長的最大化。
我們並不以伯克希爾的規模來評價其經濟意義或業績表現。我們的衡量標準是每股的增長值。
為了達到目標,首選是持有多樣化的資產組合。
我們的首選是持有多樣化的資產組合,這些組合能夠創造穩定的現金流,並且持續提供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資產回報。
我們會報告每一項重大投資的收益,以及重要的數據。
由於我們的雙重目標以及傳統會計處理方法的局限性,傳統的會計方法已難以反映真實經營業績。作為所有者和管理者,查理和我事實上對這些數據視而不見。但是,我們會向您們報告我們控制的每一項重大投資的收益,以及那些我們認為重要的數據。
賬面結果不會影響我們的經營和資本配置決策。
在目標資產的兼並成本相近時,我們寧可購買未在賬面體現、但是可以帶來2美元收益的資產,而不願購買可在賬面上體現、收益為1美元的資產。
我們很少舉債。
當我們真的舉債時,我們試圖將長期利率固定下來。與其過度舉債,毋寧放棄一些機遇。查理和我,永遠不會為了一兩個百分點的額外回報而犧牲哪怕一夜的睡眠。
我們不會讓股東掏腰包來滿足管理層的慾望。
我們不會無視長期經濟規律而用被人為操縱的價格去購買整個公司。在花您的錢時,我們就如同花自己的錢一樣小心,並會全面權衡如果您自己直接通過股票市場進行多樣化投資所能獲得的價值。
不論意圖如何高尚,我們認為只有結果才是檢驗的標准。
我們不斷反思公司留存收益是否合理,其檢測標準是,每1美元留存收益,至少要為股東創造1美元的市場價值。迄今為止,我們基本做到了這一點。
我們只有在收獲和付出相等的時候發行普通股。
這一規則適用於一切形式的發行——不僅是並購或公開發售,還包括債轉股、股票期權、可轉換證券等。每一份股票都代表著公司的一部分,而公司是屬於您的。
無論價格如何,我們都無意賣掉伯克希爾所擁有的優質資產。
您應該很清楚,這是我和查理共同的心態,可能會損害我們的財務表現。即便是那些我們認為差強人意的業務,只要有望產生現金流,而且我們對其管理層和勞資關系還算滿意,在決定是否出售時,我們也會猶豫不決。
我們將會坦誠地向您報告業績,強調對估價有正面的和負面效應的事件。
我們的原則是,要用一種換位思考的心態,將我們自己希望知道的真實情況匯報給您。這是我們的義務,決不打折扣。
我們只會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討論證券買賣。
雖然我們的策略是公開的,但好的投資點子也是物以稀為貴,並有可能被競爭對手獲取。同樣,對好的產品和企業並購策劃,也同樣得注意保密。因此我們一般不會談論自己的投資想法。
我們希望伯克希爾的股價是合理的,而不是被高估。
在可能的范圍內,我們希望伯克希爾的每一個股東在持有股份的期間內,獲得的收益或損失,與公司每股內在價值的漲跌呈相應的比例。因此,伯克希爾的股價和內在價值,都需要保持恆定,希望是1∶1。
㈣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介紹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富國銀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權。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一家主營保險業務,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商業活動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業務是以直接的保險金和再保險金額為基礎財產及災害保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設有許多分公司,其中包括:1996年收購的全資子公司——GEICO公司,是美國第六大汽車保險公司和美國第十大財產/傷亡保險公司,擁有470多萬投保人和730萬輛投保汽車;General 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險公司之一。
1998年7月,國際王後奶品公司(International Dairy Queen,Inc.)成為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運營著6000家特許商店,經營特色漢堡、熱狗、各種牛奶甜點和飲料等。
2007年12月,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收購怡口母公司Marmon Holdings Inc.60%的股權,後者為一家多元化工業企業,年收入約70億美元,營運部門超過125家。伯克希爾還將在2014年之前分階段收購Marmon的剩餘股權,最終價格將依照Marmon未來業績的表現確定。
怡口母公司The Marmon Group是一個國際性的聯盟,由130個不同行業的,獨門運行的企業組成。這些企業總收入達到70億美元。
The Marmon Group會員企業擁有員工約18,000人,經營250多個生產設施,主要是在北美,英國,歐洲和中國。每個會員企業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的部門結構,為同盟會員提供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
這11個部門是:
Building Wire 建築線
Construction Services 建築服務
Distribution Services 分銷服務
Engineered Wire & Cable 工程電線電纜
Flow Procts 流產品
Food Service Equipment 食品服務設備
Ecodyne Heat Exchangers,Inc.
Ecodyne Limited
Ecodyne Water Treatment LLC
EcoWater Canada Ltd.
EcoWater Systems Europe NV
EcoWater Systems LLC
Graver Technologies LLC
Graver Water Systems LLC
KX Technologies LLC(KXT)
Marmon Water LLC Marmon水處理企業由三大部分組合,
家用方麵包括美國怡口ecowater,加拿大ecowater,歐洲ecowter,中國崑山ecowater,
分離技術方麵包括KX,合資凱發集團,
工業方麵包括Ecodyne有限公司, Ecodyne 水處理, Graver Water Systems格拉弗, Ecodyne MRM and Ecodyne UET, and Amarillo Gear Company(齒輪
㈤ 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鍾情於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五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經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 給理發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克希爾公司去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爾公司A股股價上漲410美元,收於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爾A股股價上漲了23%,相形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股價平均漲幅僅為9%。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將捐出總價達37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向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進入全球首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會。巴菲特捐出的370億美元是美國迄今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
據路透社報道,波克夏-哈薩威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現年75歲,《福布斯》雜志預計他的身價為440億美元,是僅次於蓋茨的全球第二富。370億元的善款佔到了巴菲特財產的大約85%。
巴菲特在一封寫給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會的信中說,他將捐出1000萬股波克夏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計算,等於巴菲特將向蓋茨基金捐贈300億美元。
蓋茨基金會發表聲明說:「我們對我們的朋友沃倫·巴菲特的決定受寵若驚。他選擇了向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捐出他的大部分財富,來解決這個世界最具挑戰性的不平等問題。」
此外,巴菲特將向為已故妻子創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萬股股票,同時向他三個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別捐贈35萬股的股票。
不久前,蓋茨剛剛宣布他將在兩年內逐步移交他在微軟的日常管理職責,以便全身心投入蓋茨基金會的工作。蓋茨基金會的總財產目前已達300億美元。該基金會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事業以及發展美國的教育。
㈥ 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英文名字全寫是一家什麼類型的公司 還有其它股東嗎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 (BRKA-US))
官方網址:http://www.berkshirehathaway.com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於1956年由巴菲特與一些親戚朋友共同投資建成,目前旗下共有60多家公司,涉足保險、傢具、地毯、珠寶、餐館和公用事業等多個領域。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總資產已高達1983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發展成為擁用1330億美元市值的控股銀行,涉及行業包括保險、能源、地毯、珠寶、傢具、塗料和服裝。他在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可口可樂公司、吉列公司都擁有很大的股份。
如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已擁有各類企業約50家,其中最主要的產業系是以財產保險為主的保險業務(包含直接與間接再保)。此外,伯-哈公司還生產從油漆、毛毯到冰激凌等一系列產品,該公司同時持有諸如沃爾瑪和寶潔等許多大型企業的股票。
㈦ 你認為世界上哪個公司最厲害
我認為,巴菲特創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之一。1962年公司股價7美元,現在股價29.57萬美元,上漲了4.2萬倍!
1956年,時年26歲的巴菲特在他的家鄉內布拉斯加州小城奧馬哈創辦了一家公司,開始這家公司的偉大經營之路。當時公司的名字並不是伯克希爾·哈撒韋,伯克希爾·哈撒韋是一家紡織企業。
㈧ 巴菲特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多少股份
巴菲特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A股佔比38.16%、目前市值900億美金左右。
拓展資料:
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簡介:伯克希爾哈撒韋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總部在美國。該公司主要通過國民保障公司和GEICO以及再保險巨頭通用科隆再保險公司等附屬機構從事財產/傷亡保險、再保險業務。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珠寶經銷連鎖店Helzberb Diamonds、糖果公司See's Candies,Inc.、從事飛行培訓業務的飛安國際公司、鞋業公司(H.H.Brown and Dexter)等擁有股份。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還持有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富國銀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一家主營保險業務,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商業活動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業務是以直接的保險金和再保險金額為基礎財產及災害保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設有許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國第六大汽車保險公司;General 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險公司之一。1996年收購的全資子公司GEICO是美國最大的直銷保險商,也是美國第六大私人乘用汽車保險公司和美國第十大財產/傷亡保險公司,擁有470多萬投保人和730萬輛投保汽車。1998年7月,國際王後奶品公司(International Dairy Queen,Inc.)成為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運營著6000家特許商店,經營特色漢堡、熱狗、各種牛奶甜點和飲料等
㈨ 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每股利潤是多少,市盈率是多少倍
公司首頁http://www.berkshirehathaway.com/
伯克希爾哈撒韋收益高達去年5倍 http://cn.biz.yahoo.com/061106/124/jr1u.html
㈩ 巴菲特持有多少蘋果股票
截至2016年9月30日,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蘋果1520萬股股票。而到了12月31日,所持股票達到了5740萬股。基於3月31日的收盤價,伯克希爾哈撒韋目前大約持有1.3365億股蘋果股票,占蘋果流通股的約2.6%。美國數據提供商FactSet數據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已成為蘋果的第四大股東。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9日晚間消息,「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日前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稱,最近數月其所持蘋果公司(以下簡稱「蘋果」)股票的價值已增加到約200億美元,成為其第二大重倉股。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布該消息後,蘋果股價於周一再次上漲,並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在SEC文件中稱,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增持了蘋果股票。截至今年3月31日,其所持蘋果股票已價值192億美元,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為71億美元。
3月31日至今,蘋果股價又上漲了6.6%,意味著伯克希爾哈撒韋所持蘋果股票已價值近200億美元。按市值計算,蘋果股票已成為該公司第二大重倉股。
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股票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第一大重倉股,截至3月31日價值278億美元。可口可樂股票排名第三,價值166億美元。IBM股票位居第四,價值135億美元。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股票排名第五,價值112億美元。
截至2016年9月30日,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蘋果1520萬股股票。而到了12月31日,所持股票達到了5740萬股。基於3月31日的收盤價,伯克希爾哈撒韋目前大約持有1.3365億股蘋果股票,占蘋果流通股的約2.6%。美國數據提供商FactSet數據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已成為蘋果的第四大股東。?
今日,蘋果股價一度達到153.7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基於52.1億股流通股,蘋果市值已達到8013.7億美元。最終,蘋果股價今日以153.01美元收盤,漲2.7%,市值為7977.7億美元。
相比之下,谷歌母公司Alphabet市值約為6592億美元,微軟市值約為5303億美元,亞馬遜市值約為4510億美元,而伯克希爾哈撒韋市值約為4070億美元。
華爾街投資銀行Drexel Hamilton分析師布萊恩-懷特(Brian White)昨日曾發布報告稱,蘋果的股價仍被低估。為此,懷特將蘋果目標股價從185美元調高至202美元。基於此,蘋果市值將達到1.05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企業。(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