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國美市值多少億
Ⅰ 只有國美在認真的過愚人節
除了杜鵑,股民大概是最惦記黃光裕的人了。
文 / 華商韜略 張津京
黃光裕又「被」出獄了。國美的「出獄概念股」也又暴漲了。
今日可真是愚人節。
中午,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國美零售投資關系總監李虹在香港向媒體透露,國美零售創始人黃光裕將於明年出獄回歸;還稱:「我們一直向他匯報戰略轉型的進展,他回歸後可能會進度更快。」
不多久,李虹又出來解釋:「媒體聽錯了,現在正在溝通,黃光裕正常刑期到2021年2月16日,沒有變化。」
短短幾個小時,黃光裕出獄消息來了兩次180度大反轉,真相成謎。
就在李虹再次解釋前,港股方面國美旗下的國美金融 科技 漲幅已至12%,國美零售甚至漲幅超過20%。
國內A股方面,國美系的國美通訊也直線漲停板,國美作為控股方的中關村也應聲漲停。
雖然國美後有正式澄清,但港股方面只是漲幅縮窄,並沒有出現暴跌的跡象。
這已經不是黃光裕第一次在股市上「被消費」了。每次他被傳出獄,都能推動國美系股價大漲。「出獄概念股」,因他而生。
最近一次傳出黃光裕出獄消息,是在今年情人節。當時坊間突然盛傳:黃光裕將要出獄,鐵娘子杜鵑的堅守將有成果。當日港股國美系股票飄紅, 其中國美零售開盤後持續走高,最高峰時股價一度上漲11.59%。
2018年也有過類似的消息。8月15日,A股上市公司中關村公告稱,國美電器擬以接近兩成的溢價收購公司約13%股份,此舉再度引發市場對黃光裕「提前出獄」的猜測。次日,國美通訊就上漲4.91%,中關村漲停;港股國美零售在此後的十個交易日中上漲超10%。
2017年10月17日,一篇《前首富黃光裕將出獄!出獄前他做了三件事,出獄後第一槍會打向誰?》的自媒體文章在網間瘋傳。當日,港股國美零售盤中最高時上漲13.18%,A股的中關村、山東金泰等股均止住此前跌勢,漲幅達到7.71%和5.88%,而國美通訊亦在此後5日內大漲11%。
黃光裕減刑的消息在2016年5月31日傳出,這應該是至今唯一消息屬實的新聞了。當天,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減刑公告,裁定黃光裕減刑11個月。隨後,國美通訊5日內大漲8.65%;中關村5日內上漲4.15%,而港股國美零售股價此後震盪上漲近一個半月,漲幅超10%。
國美被冠以「出獄概念股」稱號的同時,這幾年來的業績卻並不算好。
港股上市的國美零售,是國美系股票的核心。其剛剛發布的年報顯示,全部1,381間可比較門店的2018年總銷售收入約為人民幣532.02億元,對比2017年同期的人民幣617.02億元下降13.78%。毛利約為人民幣97.3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10.55億元下降11.90%。
但由於商譽減持的影響,國美零售發布盈利預警公告稱,預計公司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擁有者凈虧損約為48.9億元,而上一年的虧損則為4.5億元人民幣。
國美零售落後的不僅僅是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的門店數量為1868家,遠遠落後於蘇寧的4813家自營店和765家加盟店。
而如果從股價上看,在黃光裕一路打壓的競爭對手蘇寧面前,現在的國美幾乎抬不起頭。
截至今日收盤,國美零售股價報0.77港元/股,總市值為165.99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141.87億元;蘇寧易購股價報12.94元/股,總市值為1204.72億元人民幣,是近8.5個國美。
如果說蘇寧用了十年,從千億干到千億,是一個失落的股市故事。那這個故事對「被出獄「的黃光裕來說,一點也不好笑。
在獄中,他一定想過,若沒有入獄,國美如今會是怎樣的光景。
只是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Ⅱ 國美和蘇寧哪個家電質量好
那個年代,由於環境所限,黃光裕初中肄業,16歲隨其兄黃俊欽北上內蒙古謀生計。從此,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這個階段黃光裕以電器銷售為創業領域。
在北京市前門的珠市口東大街420號盤下了一個100平方米的名叫「國美」的門面。黃氏兄弟先賣服裝,不久即改售進口電器。
1987年1月1日,「國美電器店」正式掛牌。其時進口電器銷售為賣方市場,不少商家正採用「抬高售價、以圖厚利」的經營方式,黃氏兄弟卻反其道而行,盡管有貨不愁賣,「堅持零售,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
1991年,黃光裕第一個利用《北京晚報》中縫打起「買電器,到國美」的標語,每周刊登電器的價格。其時商家多認為「賣不動的商品才需要廣告」,即使後來也有人想學習國美的廣告策略,但黃光裕已經以每次800元的低價包下了報紙中縫。
1992年,珠市口100平米的「國美電器店」發展為大型電器商城,同時,黃光裕在北京地區初步進行連鎖經營,將他旗下所持有的「國豪」、「亞華」、「恆基」等幾家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集中打響品牌,就此形成了連鎖經營模式的雛形。
1993年初,黃氏兄弟已經發展至五六家國美電器連鎖店,財富得到迅速積累。樹大分枝,黃氏兄弟遂謀分頭發展,黃光裕分得了「國美」牌子和幾十萬元現金,黃光裕時年24歲。之後,黃光裕獨自經營的國美電器開始迅速發展、擴張。 1995年,國美電器商城從一家變成了十家;1999年,國美從北京走向全國,之後迅速增長至在全國88個城市開出330家門店。到2004年底,國美電器遍布中國大陸、香港及東南亞區主要城市,擁有30多個分公司。在黃光裕的帶領下,國美跳躍式的發展,成功開創了中國經營的連鎖模式。此後的數年間,憑借自身的優勢和市場的需求,順勢順水,國美一度登上了零售巨頭的寶座,蘇寧緊隨其後,以致黃光裕一度欲收購蘇寧。
說起張近東的創業史,好像一切都很快,從南京師范畢業之後就進入了國企,過夠了朝九晚五生活的他,決定下海,跟家人一起承包著一些空調安裝的項目,其中他就發現了空調的商機。
1990年他借到了十萬塊,租了一個兩百平米的房子,成立了一家空調批發店,店名就叫蘇寧家電。當時空調正在處於一個暴利的時代,張近東第一次下海就把銷售額做到了六千萬。
在1993年,張近東就靠著平價的優勢,空調銷售額超過三億, 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器經銷商,五年之後蘇寧已經在市場里占據了很大的一塊蛋糕,確立零銷轉型連鎖零售的戰略目標,先後開創了互聯網銷售,智慧蘇寧,自營服務,等等一系列的銷售創新模式,在2015年實現營收三千億,身價高達近八百億。
但隨著2008年的到來,黃光裕入獄,一切開始改變,這一年,國美、蘇寧營收分別為459億和499億,國美相當於蘇寧的92%;2010年,國美營收規模跌至蘇寧的74%;2017年,國美雖然實現營收715.7億,但與蘇寧的差距已越來越大,僅相當於蘇寧的38%。如今,兩者的差距更是拉開了整整一個量級。
不過,好消息傳來,黃光裕最遲有望於2021年2月16日出獄,那麼,黃光裕出獄後,能帶領國美重回巔峰嗎?
Ⅲ 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趨勢是什麼
就業方向較廣。
1、網路前端設計。
這個方向培養的可以說是電子商務技術性人才,包括網頁設計、網頁美工、網站前台代碼優化等工作崗位。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工作環境都是很不錯的。
2、網站後台設計。
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網站後台設計方面的工作,像是網站建設和維護等崗位。但是這個就業方向需要學生掌握前端開發的技能和一門網站編程語言,最少需要熟練學習一門編程語言。
3、網站運營。
網站運營包括網路編輯、網站策劃、網路客戶服務、網站數據監控和數據挖掘、網站客戶關系管理等崗位。這個就業方向對學生的軟文編輯實力、內容策劃能力、溝通交流和數據分析等有很高的要求。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幾個趨勢
一、個性化趨勢,對於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成為電子商務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這比傳統企業更具有個性化的服務,是決定今後企業商務活動成敗的關鍵。
二、縱深趨勢,伴隨國家通信網路的發展,電子商務將會隨著時間的發展,成為國家的基礎建設。支撐電子商務的環境漸漸走向規范,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濃度也將擴展。
三、國際化趨勢,馬雲的支付寶已經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圈地發展,這是為電子商務全球化打好了基礎,利用好國內外各種資源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有利電動機。
Ⅳ 蘇寧的創始人張近東如何打造這么大的一個電器帝國
他以10萬元起家,打贏了商戰的每一場戰役,一路過關斬將,打造了年收入2800億元的商業帝國。此人是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金東。
於是,蘇寧創始人張金東憑借自己的堅韌不拔和成功轉型的經營理念,打造了如此龐大的電器帝國。
Ⅳ 從王者到青銅,誰「殺死了」蘇寧
蘇寧,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電器零售巨頭,如今卻深陷千億債務泥潭!
正當大家討論南京國資是否出手相助時,3月的第一天,深圳國資宣布148億接盤!
此次交易完成後,鯤鵬資本的持股比例為15%,深國際持股比例為8%,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持股19.99%,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蘇寧電器集團持股比例為21.83%。
雖然張近東仍為蘇寧的第一大表決權股東,但鑒於鯤鵬資本和深國際兩家公司為一致行動人,深圳國資已然成為蘇寧第一大股東!
曾經,蘇寧力壓國美,問鼎中國電器零售商第一寶座,揚言勢要超過美國沃爾瑪,之後在互聯網的大浪淘沙下,又立下營商轉型的鴻鵠之志,最終虎頭蛇尾被拍在了沙灘上。
蘇寧的 歷史
1984年2月,有14個沿海城市和海南島宣布對外開放,我國開始湧起第一撥下海經商的熱潮,包括聯想柳傳志、海爾張瑞敏也走上了創業之路,這一年,張近東剛剛畢業,當時被分配到南京鼓樓區的一家區屬企業工作。只是穩定的事業似乎難以滿足張近東的野心。
1990年12月26日,張近東以10萬元成立了一家名為「蘇寧交電」的兩層店面,並命名為南京蘇寧交家電公司,銷售冰箱、空調等電器,這便是蘇寧雲商的前身。
當時的張近東全部身家只有10萬元,光是租金就花掉了7萬,剩下的3萬作為運營經費,捉襟見肘之下,張近東選擇了先收款再送貨,並且提供免費安裝的一條龍服務。而那時的國營企業不送貨,不安裝,這成為蘇寧早期成功佔領空調市場的一大優勢,所以張近東的這一做法迅速搶佔了市場,成為蘇寧的制勝法寶,銷售業績異常火爆。
1991年,蘇寧營收6千萬,凈利潤1千萬。到了1993年銷售突破3億元,成為全國空調銷售的總冠軍!在當時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張近東可謂是早期中國沒有走向互聯網經濟的商業奇才。
接著蘇寧開始了版圖擴張,開連鎖店,開大型綜合電器賣場,上市……
面對市場的風雲變幻,蘇寧開始了第一次轉型,賣空調起家的蘇寧切斷營銷佔比超過50%的批發業務,轉向電器銷售業務,並在全國開設連鎖零售店同時入股了三羊、熊貓、飛鴿等生產廠商,除了批發轉零售,蘇寧還自建物業,當時蘇寧地產的租金也是收到手軟。
張近東一度春風得意,雖然戰勝了全國各大國營企業,可是,卻又出現了新的對手——國美,並上演了美、蘇大戰。
美蘇大戰
2004年8月,國美在香港借殼上市,公司股價0.148港元,上市後國美每股漲至0.315港元。
2004年7月21日,蘇寧登錄深交所中小企業版,蘇寧開盤價29.88元,到收盤大漲至32.70元。
當年國美營業額80億,蘇寧則落後20億
國美全國門店259家,蘇寧緊隨其後開設了224家門店
蘇寧在南京新街口開設旗艦店,國美懟過去也在那開設旗艦店
兩者你來我往,水火互不相容!
美蘇之爭的高潮,發生在2006年,37歲的國美掌門人黃光裕與46歲的蘇寧總舵主張近東會面,年輕又老練的黃光裕提出收購蘇寧,張近東強硬回復:我不賣。你也買不起!如果我做不過你,我就送給你,不用你買!
之後,為了戰勝蘇寧,國美加速擴張步伐,在2008年瘋狂的擴張之路戛然而止,國美掌門人黃光裕被警察帶走,國美業績受困後無疾而終,蘇寧輕松戰勝了失去靈魂人物的國美。穩坐中國家電零售市場第一把交椅。兩者市值相差拉大,蘇寧市值一度相當於十個國美。
但張老闆的好日子沒過多久,新的行業攪局者又出現了。
蘇東之爭
2004年,人大畢業的強東哥創立電子商務網站——京東,當時的張近東根本沒把這個銷售額區區幾千萬的B2C網站放在眼裡。
雖然,當時的京東並不起眼,但是出售小零售商品的淘寶營收已經超蘇寧3倍!五年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和網購的普及,更具消費力的年輕一代開始在網上下單購物,電商網站配售的物流、安裝等售後問題也愈發成熟!
此時的劉強東開始向蘇寧發出挑戰,他要求京東所有電器,線上線下都比蘇寧便宜,並在微博上發布攻打蘇寧指揮部的推文,至此,蘇東大戰正式拉響。
此時的張近東意識到必須轉型線上,當時還沒有一家連鎖賣場做互聯網轉型成功的案例,蘇寧吃了第一隻螃蟹。
2005年,蘇寧組建B2C總門店並上線「蘇寧網上商城」;2009年,蘇寧第三期的網上商城更名為「蘇寧易購」……
未曾料到,劉強東比黃光裕更會打價格戰,京東線上成本更低,結合互聯網思維,遠超轉型中的蘇寧。
聯手阿里
眼看兵臨城下,張近東急了,蘇寧在2015年聯手電筒商巨頭——阿里巴巴,雙方互相持股,蘇寧雲商以140億元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巴巴新發行股份,阿里巴巴集團以283億元參與蘇寧雲商集團的非公開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同時,蘇寧入駐天貓,並在之後連續多年蟬聯天貓店鋪排行榜第一。雙方還展開了新零售的合作。
雖然,張近東認可馬雲提出的新零售,但在他眼中最終能打通線上線下,成就新零售霸業的只有蘇寧。
瘋狂擴張
而隨著阿里股票的強勢走高,蘇寧獲得了擴張的資金。
根據CVS投中數據,2016年-2019年蘇寧完成了超過30筆股權投資,其中超過10億元的近10筆,包括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95億元投資萬達商業、27億元收購萬達百貨、40億元參與中國聯通混改等。
此外還有在 體育 上的連年投入,包括幾年來在國米身上投入的7億多歐元(約54億元),還有投資了6年的江蘇足球隊和投資了4年的電競隊。再加上恆大那筆突然從財務投資變戰略投資的200億,僅僅這些就花掉了蘇寧500億的真金白銀。
身陷囹圄
但這些投資並沒有給蘇寧帶來收益,似乎都打了水漂,除此之外,蘇寧主營業務也收入慘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虧損總額為59.94億元,對比上年同期的利潤總額為145.95億元。除了依靠出售股權外,就是靠著清空所持阿里股份來維持。
2015-2019年,蘇寧在互聯網競賽中大量發行債券並向銀行借款,最終債台高築,2020年三季度其負債1361億,而蘇寧賬面貨幣現金不足125億,2021年經歷了一年疫情沖擊後,蘇寧再面臨高違約風險,陷入財務困局。
張近東陷入困境,黃光裕低調歸來,不過是商業浪潮逐波推進中的尋常一幕,屬於蘇寧國美的零售時代已經結束,這一棒屬於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下一棒屬於更有力量的年輕人。
中木資訊整理自:危機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