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鞋王的市值多少錢

鞋王的市值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2-01 03:32:34

『壹』 國內破產的籃球鞋品牌

貴人鳥:

曾重金聘請劉德華、張柏芝等大牌藝人為其形象代言,風頭一時無二,1987年的它曾是A股上市的體育鞋服第一股。高光時刻市值高達400億元,門店數量超過5500家。由於滿目擴張埋下巨大隱患,三年關店1421家,2018年虧損6.86億元,如今的貴人鳥市值卻僅剩下28億元。很多線下門店甚至打出39元清倉關門的廣告。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

翻箱倒櫃找出前幾年買的一雙貴人鳥,記得當時是240元左右,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夾腳,前腳掌部位真的太窄了,可能是過於追求流線設計導致的吧,透氣還算好,沒有減震,技術一般。

二、富貴鳥

富貴鳥集團公司成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中國最大的服裝產業基地——石獅,最具影響力的大型企業之一,被稱為是「中國真皮鞋王」,2016年時的富貴鳥廣告依然鋪天蓋地,門店數量更是超過了3000家,員工人數高達上萬人。巔峰時期,其創始人林和平幾兄弟的身價更是一度超過了50億元,誰能想到短短三年間富貴鳥竟然會落到如此田地。2019年8月26日,富貴鳥正式退市並宣布破產,留下30億元的巨債。作為創始人之一的林國強去世時,其子女都因巨額債務而不敢繼承遺產。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咳咳,不好意思,富貴鳥我也穿過,可見我時多麼的支持咱們自己的企業,當時好像是299元買的,真皮的沒問題,鞋子舒適度很好,就是款式太平庸,毫無亮點,甚至有那麼一點點老氣。

三、達芙妮

達芙妮是一家製造及銷售女裝鞋類的企業,成立於1990年,總部位於中國香港。2004年,達芙妮號稱中國市場每五雙品牌女鞋中,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2012年擁有近7000家門店,市值超過170億港元。就在前幾年還曾聘請了全智賢給做廣告代言,我就說嘛,挺好的品牌為什麼要找韓國人代言呢。很好的印證了一句話: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曾經的「大眾鞋王」達芙妮已跌去96%。超過4000家門店被關閉,日均關店3家。其目前市值約為6.5億港元,僅為其巔峰時期市值的4%。現在已經成了廉價鞋代名詞了。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就在2018年初,本人還支持了一把達芙妮,花費320元為女友購置了一雙真皮小粗跟,感覺還挺好的啊,穿著不累,款式做工也都不錯,印象里達芙妮的涼拖、高跟都挺漂亮的,怎麼涼涼的這么快?

四、百麗

Belle百麗是百麗國際推出的一款品牌。1992年在深圳正式成立。通過女鞋品牌代理,再到大力收購以及自創品牌,形成自己的品牌矩陣。曾創下連續12年在中國女鞋銷售中居榜首的輝煌戰績,市值在2013年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在當時國內上市的民營企業里僅次於網路和騰訊,成為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被譽為「中國第一女鞋品牌」。不過瘋狂開店的背後卻是難以彌補的窟窿,加上電商的沖擊和「又丑又貴」的產品,百麗的業績連年下滑,市值縮水千億,已於2017年在港交所正式退市。2018年6月,百麗上線購物商城小程序,但是對銷量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曾幾何時,百麗也是高端品牌的代名詞,表姐就在百麗門店做工銷售,從月薪6-7K到下崗失業,她也是很無語,她太難了,哈哈哈。上面這雙鞋是表姐送我老婆的,店內賣700多塊錢,還挺時髦的,怪就怪百麗這些年做的奇形怪狀的松糕鞋,太丑了。

五、德爾惠

福建晉江系最早一批製鞋的企業,2003年,德爾惠花1000萬元的天價聘請周傑倫擔任品牌代言人。同年,德爾惠的銷售額暴漲46.5%,達到3.5億元。2004年,德爾惠的銷售額更是突破6億元,一舉超過國內眾多運動品牌。8年上市無果的德爾惠傷透了心,2015年開始大面積關閉門店,2017年底,德爾惠欠債共計6.36億元,廠房、土地和倉庫均被抵押,德爾惠就此宣告停業。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德爾惠給我的印象一直是青春時尚,充滿朝氣的,翻箱倒櫃找出這雙198元購買的休閑板鞋,感覺還能再戰兩年,不過它和貴人鳥一樣,夾腳,沒有減震,技術落後,哎,反正已經停產了,就別挑三揀四的了,遇到大的折扣活動還是值得入手的。

六、奧康

曾經超火的綜藝節目星光大道,就是奧康贊助的。1999年,創始人王振滔因火燒假冒奧康鞋一舉成名,這把火也讓奧康鞋火遍全國。2012年,奧康在上交所上市,成為A股第一家男鞋上市公司。同年,奧康實現男鞋市場佔有率6.79%,排名第一。然而自2016年起,其凈利潤已連續3年超過20%下滑,且呈現加速趨勢,溫州鞋業沒落的代表,前景堪憂。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本人的婚鞋就是奧康,穿了一次就被珍藏了,舒適度還不錯,就是外觀設計有點過時,加上價格虛高,銷量慘淡。真心希望奧康走出困境,擺正姿態,王者歸來。

七、紅蜻蜓

記得我上大學那會,國外的品牌還沒這么火,紅蜻蜓可是女鞋中的貴族。作為溫州另一大皮鞋品牌的紅蜻蜓,其創始人錢金波是奧康創始人的親戚。紅蜻蜓選擇了和達芙妮一樣的套路:瘋狂開店。2014年底,紅蜻蜓在全國門店數量高達4321家,成為中國皮鞋行業的巨頭之一,在市場份額上僅次於達芙妮。但受到電商沖擊等因素的影響,2015-2018年,紅蜻蜓累計關閉2224家門店。只能說,市場越來越規范,紅利時代已經過去了。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當時買這雙鞋真心是奔著牌子去的,219的價格太高了,相比電商那些100來塊錢的鞋子沒有什麼優勢,款式也老氣。不過穿著還算舒適。

八、361°

你沒看錯,361°也快涼了,是不是還感覺這牌子挺火的,請了那麼多體育明星代言,曾躋身一線運動品牌,但近年來,361度相比安踏、李寧、特步而言,已經難以跟上隊伍。其核心門店數量自2015年的7208間,已下降至2019年6月末的5444間。市值方面,目前361度只相當於1/53個安踏、1/16個李寧和1/4個特步。2019年啟動品牌重塑計劃,能否扭轉頹勢不得而知。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盤點十大沒落的國產鞋品牌,你都記得么?_新浪眾測

你就看這設計,也太寒磣點了吧,還賣那麼貴,不重組等什麼呢!

九、喜得龍

晉江鞋業沒落的代表,連廣告都找不到高清版的了,不過在成立之初,喜得龍就斥巨資請郭富城作為品牌代言人,知名度迅速提升。2009年,喜得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首家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運動消費類品牌。2010年喜得龍全國店鋪總量超過4000家,成為國內知名運動品牌。但風光並沒有持續太久,2013年,喜得龍業績下滑嚴重,被迫退市。2016年,老總騙貸4億多元,同年宣布破產重組。

十、金萊克

金萊克自1991年成立,憑借製造跑鞋的專業技術,輝煌時期在全國擁有4000多家門店。曾聘請乒乓球冠軍王楠、張怡寧、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百米冠軍胡凱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其掌門人李一克曾對媒體表示,「以前品牌做得挺響亮的。在2010年、2011年,一年營業額算起來也有30多億元,後來下滑那麼厲害,從30多億降到幾個億。」而現在看來難以在大街小巷上尋覓到金萊克的身影。

『貳』 百麗宣布退市是受到了什麼影響

7月27日,百麗正式宣布退市!

對於中國的女孩子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買女鞋,十有八九會買到百麗和它旗下的品牌。

也難怪百麗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盛百椒曾豪氣地說: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就在新零售模式,開始風靡整個中國商業圈的時候,一個讓人不勝唏噓的消息來了!

北京時間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點,「一代鞋王」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聯合交易所。

時移勢易,由於鞋履市場的不景氣加上電商轉型失敗等多重因素,最終讓這位昔日的王者日漸沒落。

創始人,CEO套現百億離場

早在4月末,百麗國際公告稱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約人所計劃的私有化價格為6.3港元/股,公司總估值為531億港元。這與市值巔峰時的1500億港元相比,市值縮水近2/3!

最終,中國最大的鞋業企業百麗國際(港股代碼1880)在7月27日收盤完成了私有化。

百麗的兩位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均沒有參加此次收購,宣布出售全部的百麗股份

而根據最新資料顯示,鄧耀和盛百椒總共占據25.74%的百麗股份,也就意味著最終以套現百億而離場,百麗從此不再是「百麗」!

此次百麗高達531億港元的收購金額,也刷新了港交所的最高紀錄。

從小學徒到香港十大富豪

創始人做了一輩子的鞋

百麗國際過去三年多時間里,同樣受到了來自馬雲所帶領的淘寶天貓的巨大沖擊。

曾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目前83歲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鄧耀並沒有參與此次私有化,他賣出所持有的百麗國際全部股權,把自己創立了幾十年,經營一輩子的企業賣了出去。

鄧耀出生於1934年的香港的一戶普通人家,20來歲的時候進入香港皮鞋廠做學徒工。十年之後,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小型皮鞋工廠。

如果從鄧耀當小學徒到2017年7月27日百麗國際完成私有化,賣出全部股份,鄧耀做了能有60多年,也就是一輩子的鞋。

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之後,鄧耀看到了並把握住了內地的大機會。鄧耀在1980年左右,先是提供設計給內地工廠,製成後再購回香港售賣。

當時,他是除國貨公司以外,惟一跟內地工廠買鞋的香港人,而Belle(百麗)這個品牌,也在1979年於香港面世,名字取自法語Belle(美人)。



資料圖

鞋王百麗國際的隕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市場沒有永遠的王者,更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規律!

據華爾街見聞,在5月16日的發布會上,百麗首席執行官盛百椒表示,過往百麗未能轉型成功,自己仍然不會開電腦,連微信都沒有,對市場的變化沒有做出很好的預判,欠缺目前應對市場更加復雜情況的能力,進而導致了如此局面,「沒有找到轉型路徑,主要責任在我」。

盛百椒直言不諱表示,自己已經65歲了,能力及價值觀上難以再為公司帶來大貢獻。

若此次私有化成功,自己將再工作兩、三年,希望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公司順利轉型過度,若是私有化不成功,公司未來也要以長遠發展為主,不再糾結短期利益,也不再發布季度同店業績數據。

「最近兩年,每次開業績會都難受,正是因為有責任感,所以感覺無法交代」。

業界有人評價稱,「鞋王」的唏噓落幕,意味著以百貨商場為核心的時代正式結束了!百麗的成功興於百貨商場的盛起,百麗的失敗也源於對百貨商場的無限執著;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玩法。

沒有提前進行電商布局,也沒有想對應對電商沖擊之策,太過於相信渠道為王,讓百麗吞下了苦果,千億企業瞬間崩塌!

『叄』 負債42.29億元的一代「鞋王」富貴鳥退市了, 還有哪些同類品牌在強力支撐

中國一代」鞋業大王「,富貴鳥轟然倒地,曾經引以為傲的富貴鳥品牌,欠債竟達42,29億元,他們的失敗是投資失敗,也是轉型失敗,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富貴鳥從此消失了。

作為另一「鞋王」 達芙妮,也是全面虧損,近三年平均每年關店1000家,是指從當初的170億,跌到只有8億多。想想當年,達芙妮在全國有4600多家直銷店,1000多家加盟店,當時內地每賣出五雙女鞋中,就有一雙是達芙妮的。曾經是那麼榮耀,那麼風光,短短的幾年時間,達芙妮就從神壇跌入深溝 ,昔日的光彩不見。

當年福建很多鞋廠都是由小作坊崛起的,品牌非常多,安踏、361°、德爾惠、貴人鳥、啄木鳥、特步、金萊克、匹克、喬丹,總之還有很多很多,許多都死了,只有少數還存在著,艱難奮斗著,能活下來的真的不容易。

『肆』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國產鞋服品牌有過一段好時光。

那個時候黃渤在電影《瘋狂的石頭》里炫耀自己穿的是「牌子,班尼路!」

楚雨蕁被端木磊帶著逛一次美特斯邦威就芳心淪陷,喃喃自語,「站在鏡子前,我都不知道裡面那個女孩子是誰……」

那個時候真維斯新店開業得雇幾十個保安,湧入的人流和現在優衣庫發售聯名款時有的一拼;

達芙妮的店裡循環著SHE的歌,想聽周傑倫就得去美特斯邦威;

如果穿了佐丹奴和以純去學校,那麼一定會吸引嫉妒艷羨摻半的目光;

而阿依蓮也還沒成為一個指代土味女裝的形容詞,買它只是因為大S為它代言;

……

但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國產品牌的好日子也不過持續了二十年。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落幕後,此前如日中天的國產品牌們也隨之集體加速老去。其中有的還未從躺著掙錢的年歲里回過神來,有的還試圖重返巔峰,但大多隻能無奈地邁向在年輕群體中失語的境地。

畢竟,時代拋棄你時,往往連說一聲再見都非常吝嗇。

1993-2012

僧多粥少,開店即賺錢

1993年,中國第一本 時尚 雜志《 時尚 》創刊,真維斯也在上海開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同時開啟了國產品牌的黃金時代。

那一年,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500多塊,但真維斯一條牛仔褲賣到上百元,仍然有人搶著買。

據說當時真維斯在青島開出第一家店時,進店購物得排隊,「15分鍾進去一撥客人,都是抱著衣服出來」,第一天營業額就有十幾萬元。本來准備賣兩個月的庫存,兩天就賣光了。

對於剛感受到了一點 時尚 啟蒙的人們來說,國內可消費的休閑品牌簡直供不應求。

真維斯來自香港,自帶幾分藍血貴族的基因。在那個年代,香港就是時髦fancy的象徵,只要穿上真維斯,彷彿就能變身為瀟灑愛恨、風頭無兩的港男港女。

嘗到甜頭的,還有同樣來自香港、後被稱為 時尚 服裝三巨頭的佐丹奴、班尼路、堡獅龍。溫州出身的美特斯邦威和森馬,雖然剛出 社會 時完全籠罩在港牌大哥的陰影下,只能做做跟班小弟,但是很快也自立山頭。

優衣庫早在2002年就進入中國開店,但是在各大國產巨頭的強勢擠壓下,根本沒有喘息的空間。2005年,優衣庫的9家中國門店裡關了2家。

跨入二十一世紀後,各個國產品牌銷量不斷上漲,並迎來了一陣迅猛的開店潮。

據統計,在2012年前後,班尼路有4404家店,美特斯邦威5220家。

國產女鞋更猛,達芙妮巔峰期最多有6881家店,每年賣出5000萬雙鞋,平均每5雙賣出的中國女鞋裡就有一雙是達芙妮。

2011-2012年,百麗平均每天開2-3家新店,店鋪數量超過了1.2萬。

這是怎樣一個概念?做個對比的話,截至2017年上半年,ZARA的所有中國門店加起來也不過700多家。

不僅數據拿得出手,國產品牌也真真正正嵌入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在虎撲一個關於班尼路的帖子里,有個JR回憶起了自己和班尼路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還記得98年大學第一年,省吃儉用買了一身班尼路。 行走在校園里,感覺被萬眾矚目,自豪感油然而生…… 」

對於很多80後、90後來說,這種第一次穿上國產品牌的心情,甚至可能比幾年後第一次購入國際大牌時更加難忘。

而還沒被奢侈品文化浸淫的少年郭敬明,也曾對彼時的奢華世界投去過嚮往的一瞥。

「 我念初二了。 我有了第一雙LINING的運動鞋。我開始覺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那個時候還沒有美特斯邦威,也沒有森馬。曾經用存了很久的零花錢,買了一件佐丹奴98塊的背心。」

何以國產品牌能夠平地起高樓?

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國產品牌與潮流文化的緊密 結合 。各家都不吝花重金請年輕人最愛的天王天後來代言,力求證明自家的衫才是潮人必備。

班尼路有華仔和菲姐,以純有張柏芝和古天樂,美特斯邦威坐擁周傑倫、潘瑋柏和張韶涵,唐獅和達芙妮則都請來了青春活力的SHE。

拿班尼路的袋子裝書去學校,別提多有面兒了

以純的粉綠配只有柏芝駕馭得了

可惜年輕的我們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雖然是溫州品牌,但森馬的代言人找的都是港星

這些對於00後來說已是夕陽紅的明星,卻是80後90後的回憶里貼滿房間的海報,和隨聲聽里的單曲循環。

2010年,以韓寒、王珞丹等明星為代表的凡客體廣告橫空出世,讓這個創立不過三年的年輕品牌立馬捕獲了廣大文藝青年的心,並在一眾國產老大哥的包圍中實現了小小突圍。

雖然這些品牌的設計在今天看來平平無奇,甚至把商標遮住後都分不清彼此,但是在明星帶貨的影響下,它們曾經真的是青年男女們追逐的白月光。

另一邊對於品牌而言,國內鞋服市場方興未艾,僧多粥少,只要受到年輕人追捧,就是主流商圈的座上賓。如果去當時還是時髦人逛街聖地的巴黎春天 轉轉 ,你會發現一樓的女鞋幾乎被國產品牌壟斷。

媽媽帶你逛商場時在一樓女鞋區挑挑揀揀,其實大多牌子都隸屬百麗旗下

擁有好的商圈資源,再 加上 競爭尚不激烈的市場環境,以及帶貨能力趕超楊冪的巨星代言,走大眾化路線的國產品牌每逢開店都發發必中,多開一家店,就多賺一份錢。當它們下沉到二三四線城市時,也能立即受到小鎮青年們的擁躉。

2012年對於國產品牌們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在這一年裡,品牌們的開店數量刷新記錄,卻也盛極而衰。

如果你還有印象,這一年曾經被盛傳是世界末日年,當然地球最後並沒有毀滅,但自此之後,大多國產品牌卻要開始直面生死存亡的末日局面。

2012年4月12日,地處淮海路黃金地段的美特斯邦威關門歇業。

2012-2019

腹背受敵,跌下神壇

要討論國產品牌為何由盛轉衰,有兩個時間節點至關重要。

一個是2006年。ZARA進入中國,經過戰略調整、改頭換面的優衣庫也再度殺回市場。快 時尚 雖是舶來品,長期渴望變得更時髦的中國大地卻為它們提供了肥沃的生長土壤。

2006年2月24日,ZARA首家中國內地旗艦店在上海南京西路亮相

另一個是2009年。淘寶舉辦了第一屆雙十一購物節,共有27個品牌參與,銷售額總計0.5億元。這個數字在九年後翻了無數番,達到了2135億。

快 時尚 和電商是國產品牌最強勁的兩個對手,不僅帶來了更激烈的競爭,也帶來了消費者的轉變。

大家開始看更多的 時尚 雜志,接收更前沿的潮流訊息,也漸漸意識到從前自認弄潮兒的我們,是真的沒見過什麼世面。

隨著中國的 時尚 豁口被打開,快 時尚 和電商也為越來越挑剔的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有時候更加便宜的選擇。

雖然快 時尚 店鋪不放流行歌BGM,也沒請來國內巨星站台,但是主打冷色調的店鋪裝潢、緊隨國際前沿的潮流設計,和每周兩次的上新頻率,都讓人在逛街時不自覺地邁入店鋪感受高級,同時看看上架了哪些新品。

如今活得還不錯的「小ck」店鋪裝潢也採取了高級感的Normcore色調

這不禁令人想到那句知名廣告詞,「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每次都有新感覺。」這句話里其實暗含了一眾國產品牌的運營模式:上新周期長,對潮流動向的反應慢半拍,不 關注 大眾 時尚 品位的變化。在這點上,它們甚至不及淘寶網紅店。

據 時尚 商業媒體LADYMAX的數據顯示,ZARA從設計、生產到上架的流程平均只需2周,最短可以壓縮到7天。歐洲地區24小時產品到店,全球范圍內也只需36-72小時。相比之下,一件國產品牌從生產到上架之間要多方流轉,經歷數月,而此時 時尚 風向標早已轉移。

在 時尚 圈,快就是王道。ZARA一年能夠生產1.2萬個款式,相當於如今一眾國產品牌 累加 的數量。

即便如此,二十年來的順風順水早就讓國產品牌們恃寵而驕,沒有了危機感: 既然原來設計得多差都賣得出去,便少有人願意大動干戈地改革。

百貨商場這條品牌們一度爭相擁抱的大腿也是泥 菩薩 過江。

為了謀求生路,商場們都希望投靠更吸引客流的快 時尚 品牌、或是更提高商場檔次的奢侈品品牌。 國產品牌成了棄子,但是更年輕的購物中心也不願意做接盤俠。 2012年之後,各個國產品牌都開始陷入一波洶涌的關店潮。

班尼路三年間關閉1600家門店,美特斯邦威僅2014年一年就關閉800家,達芙妮累計關店 30 00多家,市值也從170億港元跌落到2018年僅剩的7億港元。

曾經遍布街頭巷尾的國產品牌們,不得已將店鋪挪往郊區,挪往城鄉 結合 部,挪往小城, 但即便是現在的小鎮青年,也不再稀罕這些品牌了,他們更愛在淘寶上買網紅同款。

銷量的直線下滑,直接導致了滯銷貨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則是管理支出的直線上升,龐大的庫存拖油瓶使得國產品牌們更加舉步維艱。為了消減庫存,一部分品牌選擇剪標售出,另一部分品牌則選擇直接銷毀。

達芙妮在 拼多多 上最低可以賣到25元一雙,大概也是有清理存貨的考量在裡面。

那麼國產品牌曾引以為傲的明星效應也不奏效了嗎?

其實過期的不是明星效應,而是曾經的鐵桿粉絲。踏入 社會 的他們在消費上更趨理性,鮮少再為偶像沖動買單—— 比起再度穿上土氣的美特斯邦威,他們寧願為周董熬夜刷數據。

美特斯邦威當然不願自甘墮落。品牌旗下的高端線Me & City直接對標ZARA,並深入ZARA代工廠學習,試圖模仿其供應鏈模式,在設計風格上也更加成熟。

美特斯邦威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挽迴流失的成年客戶,但是在運營更從容、早已打下江山的ZARA面前,Me & City顯然沒有任何優勢。

說了這么多,國產品牌最大的症結還是出在設計上。千篇一律的款式,用舊模具對款式稍加改動就推出新品,都令人厭倦—— 連抄大牌,也比快 時尚 和淘寶店抄得更慢、更丑。 「班尼路」等曾為人稱道的品質,已經無法再成為其設計停滯不前的借口。

誠然,最近幾年抵制快 時尚 「星期衣」的聲浪越來越高,但是在價位相近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更願意選擇設計好看、質量稍次的產品,而非那些質量尚可但根本不願意穿出門的單品。

人傻錢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中國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難糊弄了。

快 時尚 和電商能給「班尼路」們

帶來鯰魚效應嗎?

一些品牌自認無力回天,主動退出了這場競爭,或是轉移了戰場。

班尼路基本退出了一線城市的主流商圈,在外環賣起了打折款。在班尼路網店裡,便宜的T恤20塊一件,比都市男女心中的平價標桿優衣庫還要低上許多。

這幾年僅有的關於班尼路的消息也令人唏噓。2016年——在黃渤說出那句台詞十年後, 班尼路因連續虧損和轉型無望,被母公司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以2.5億元的價格賤賣。

佐丹奴要好一些。雖然中國大陸、港澳台的市場持續低迷,但是在東南亞地區卻收入大漲,表現平穩, 印尼、泰國成為佐丹奴最賺錢的市場

昔日「溫州雙雄」的命運各有不同。

美特斯邦威還在苦苦掙扎。斥資5000萬冠名了第一季《奇葩說》,之後又續簽了兩季。

看過《奇葩說》的人,應該都對馬東花式植入「有范」廣告印象深刻,這是美特斯邦威為求變而推出的一個 時尚 配搭體驗平台。

不過即便在8.8億播放量的綜藝里進行口播轟炸,有范 app 在幾大手機市場的 下載 量仍然未突破一百萬。 在2017年,美特斯邦威黯然下架了「有范」。

森馬這幾年將重心轉移至童裝領域,算是走出了差異化路線。

2018年,森馬還攜手獨立設計師走上紐約時裝周T台,並帶來一個頗有奇趣的Chingl is h系列,對於追求新鮮的年輕人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像森馬一樣希望藉由和國際接軌來重塑品牌的不在少數。

太平鳥轉型做國潮,主打青年文化,趕時髦做聯名,2018年2月去了紐約時裝周。在2019春夏系列裡,太平鳥還和新銳藝術家Trouble Andrew與Reilly合作,對芝麻街漫畫進行再創作。

達芙妮也依循著國際大牌轉型必先換logo的慣例, 拋棄了自己的中文名,只留下線條簡約的「DAPHNE」,以求脫胎換骨,擯棄大眾對品牌的低端女鞋刻板印象。

2016年,達芙妮投資了選秀節目《蜜蜂少女隊》,但最終虧損7441萬港元。

2017年8月,達芙妮與國際知名買手店Opening Ceremony推出合作系列,想要借一把國際 時尚 的力。但是無奈Opening Ceremony在國內知名度不算高,而這個合作系列的設計也見仁見智,很難判斷是否有爆款潛質。

一邊在拔高人設,一邊卻在瘋狂打折,達芙妮的自救之路充滿了少女般的糾結。

相比下來,百麗就聰明許多。曾經的「鞋王」雖然2017年在港交所退市,引來喟嘆一片,但事實上百麗並沒有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女鞋上。

入股小眾設計品牌initial,買下Moussy和Sly母公司的大多數股權,百麗的這些舉動都表明了轉戰服裝領域的決心。在這個時期, 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非常理智的選擇。

另一些品牌也沒有放棄角逐。凡客在解決了十幾億債務和清理完龐大庫存後輕裝回歸,重新開始賣昔日火爆的文藝T恤。海瀾之家1億入股號稱「中國版ZARA」的UR,向快 時尚 取經的意圖明顯。

雖然大勢已去,但是傳統國產品牌們還是試圖逆風翻盤。至於結果如何,只有讓時間和實打實的銷售額去作答。

在一旁看盡「班尼路」們浮浮沉沉的我們,很偶爾也會想起自己為了多聽兩首周傑倫在美特斯邦威多逛兩圈,也不會忘記那件存很久錢才買下的佐丹奴對少年的自己意味著什麼。雖然心懷惋惜,但我們大概還是願意承認自己「愛過」。

只是那些曾經輝煌的國產品牌們也應該明白一件事, 消費者不會一輩子只為情懷買單

參考資料:

1. 土酷時裝發展史, 青年橫財發展會

2. 再見了嗎?兒時記憶真維斯, 文刀米

3. 為什麼中國出不了Zara? LADYMAX

4. 為什麼達芙妮還沒能翻身? LADYMAX

5. 國產鞋履品牌搞砸了,LADYMAX

6. 百麗正式退市,為什麼百貨一樓的老牌女鞋不行了? 好奇心日報

7. 美特斯邦威上半年虧損,冠名大熱的奇葩說也不管用, 好奇心日報

歡迎與我們分享

你關於國產品牌的回憶,

大家都一起來品品

過去的自己有多土。

『伍』 曾經的中國真皮鞋王,為何富貴鳥負債40多億破產

富貴鳥在發展階段進行了不正確的決策,投資自己並不熟悉的金融行業,管理決策失誤,後來導致富貴鳥股份不斷下滑,資金也沒有回籠,最終導致破產。

富貴鳥本是一個以實業經營為主的企業,但是卻投資了自己不熟悉的金融資金類的虛擬產業,這是經營發展決策上的錯誤,富貴鳥的倒閉破產是因為自己「作死」的,2019年,富貴鳥宣布了破產。從2013到2019,這短短的6年間,富貴鳥經歷了到達了人生巔峰又走向低谷的大起大落之路,現在的富貴鳥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陸』 LVMH旗下,手握250億美元的大PE,正在用錢給消費賽道投票

最近發生的兩件「小事」,把老牌消費投資機構L Catterton重新拉入到人們的視線。

第一件事發生在3月底,元氣森林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達60億美元,據悉元氣森林這輪的份額非常搶手,L Catterton和紅杉、華平一起笑到了最後;第二件事是在6月中旬,L Catterton北京辦公室開業,並宣布發起第一隻人民幣基金。

事實上,只要研究一下L Catterton的 歷史 就能發現,這家管理近250億美元資產、有著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支持的私募股權機構,雖然在海外取得了驕人戰績,但在內地和香港將近10年的投資 歷史 ,不論出手的次數還是取得的戰績都不算亮眼。

而最近一連串動作的背後,L Catterton正在改變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特別是瞄準快速崛起的中國本土品牌。在其今年2月發布的一篇報告中,L Catterton向投資者強調:未來3-5年,鑒於中國電商巨頭們將不斷發力扶持本土品牌,新興品牌和垂類Top品牌中將出現一大批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這條來自太平洋東海岸的鯊魚,已經聞到了中國消費市場的血腥味。

LCatterton

L Catterton的前身是美國私募基金Catterton和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的投資機構L Capital,2016年雙方合並後更名為L Catterton。目前L Catterton管理的資產總規模超過250億美元,比剛合並時(約120億美元)增長了一倍以上。

Catterton最早成立於1989年,由Frank Vest、華裔投資家J. Michael Chu(朱邁賢),以及前美國財政部長William E. Simon創立。成立之初,Catterton專注投資飲料行業。而隨著公司的發展,投資范圍逐漸擴大到更廣的消費領域,其最有名的投資案例是收購美國網紅連鎖餐廳澳拜客牛排館(Outback Steakhouse)和美式傢具品牌RH(Restoration Hardware)。

L Capital則是LVMH旗下的私募股權基金,這個成立於2001年的機構,最初的定位是投資價格低於LVMH的「負擔得起的奢侈品」。其投資的項目包括服飾品牌Gant,義大利美妝連鎖店La Gardenia,以及數個歐美地區的豪華商業地產項目。

根據紐約時報當時的報道,合並前主要聚焦歐洲市場和亞洲市場的L Capital正考慮向北美拓展,同時以北美和拉美為主陣地的Catterton正考慮向歐洲、亞洲擴張。這兩家消費投資機構背後的出資人都有LVMH創始人伯納德·阿諾特,後者從1998年開始成為Catterton基金的投資者。最終在阿諾特的撮合下,L Capital與Catterton成功合並,締造了這個消費投資行業的「巨無霸」。

從結果來看,這次合並將二者的優勢互補結合,從而得到了「1+1大於2」的結果。

第一點體現在投資范圍的結合。合並前Catterton主要業務是北美和拉丁美洲的私募股權投資,與L Capital的歐洲和亞洲私募股權業務,以及房地產業務正好互補,合並後形成了六大投資平台在全球進行投資。

LCatterton Portfolio:控股型投資

這六大平台分別是主投北美和歐洲7500萬-5億美元規模公司的「L Catterton Flagship Buyout」;主投1000-7500萬美元的「L Catterton Growth」;主投5000萬美元-1.5億美元的「L Catterton Asia」;主投西歐3000萬至1億歐元公司的「LCatterton Europe」;主投3000-7500萬美元的「L Catterton Asia」;以及主投2500萬美元到1.25億美元規模奢侈品零售地產項目的「L Catterton Real Estate」。

此外二者的優勢也正好互補。Catterton的優勢是作為老牌消費投資機構的專業性,合並後Catterton的團隊得以保留,並成為新公司的骨幹,兩位管理合夥人J. MichaelChu和Scott A. Dahnke分別出任新公司的全球聯席CEO。

L Capital最值錢的當然還是LVMH這塊奢侈品之王的金字招牌,這點也在L Catterton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在L Catterton的官網和官方宣傳資料中,這家機構反復強調自己與LVMH集團的關系,而這也成為了L Catterton啃下一些「硬骨頭」時最好的幫手。

一位參與的投資人告訴投中網,在元氣森林最新一輪融資中,L Catterton能在一眾搶破頭的VC、PE中脫穎而出,拿到這一輪的領投份額,唐彬森看中的就是其背後LVMH的品牌價值。

不論是消費者還是消費企業,沒有人能拒絕LV、迪奧的誘惑,盡管L Catterton與LVMH的關系,可能遠不如國內投資人更加熟悉的順為之於小米,又或者雲鋒之於阿里。

L是面子,Catterton是里子

研究L Catterton的前提,是弄明白這家投資機構與其背後的LVMH集團的真實關系。

表面上看二者的關系並不復雜,有點類似順為資本和小米,或者雲鋒資本和阿里的關系。合並前的LCapital是LVMH旗下的戰略投資基金,合並後LVMH集團的控股股東阿諾特集團控制L Catterton約40%的股權,同時LVMH和阿諾特也以投資人(LP)的身份參與了L Catterton管理的基金。

在官網上,L Catterton將其與LVMH的關系定義為「戰略夥伴關系」。稱作為「持續性合作夥伴關系的一部分」,雙方在集團共有的投資組合中,在消費者洞察、品牌戰略、零售擴張和規模經濟等領域展開積極的合作。

但從現實來看,LVMH對LCatterton的Portfolio賦能,遠弱於小米之於順為,或者阿里之於雲鋒。在國內投資圈很多人會認為,拿到順為和雲鋒的投資,意味著拿到了米家和阿里系的入場券,但拿到L Catterton的錢,並不意味著企業拿到了與迪奧、LV或者絲芙蘭合作的敲門磚。

LVMH集團有自己的戰略投資部門,包括2017年成立的新銳奢侈品牌投資部門LVMH Luxury Ventures,如上圖所示,成立以來這個部門一共進行了7筆投資,投資對象多是一些早期的品牌和渠道。

與之相比,L Catterton大多時候是以一個財務投資人的角色進行投資,回報率是其追求的核心指標,LVMH集團整體的品牌和產品戰略並不與L Catterton相關。但創業者並非不清楚這點,他們看中的是L Catterton入股後帶來的品牌和渠道運營能力。

除了LV這張虎皮,L Catterton真正的內功是傳承自Catterton和LVMH集團的品牌運營能力,其核心的投資理念,是在品牌成長期入股後,藉助投後團隊的運營能力和LVMH集團的渠道和品牌資源,來促進企業成長,從而在3-5年的投資周期內,收獲可觀的回報。

L Catterton Asia大中華區負責人黃晗躋2017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幫助被投企業:

第一是地域擴張,例如投資韓國美妝品牌卡萊歐(CLIO)和小CK(Charles & Keith)後幫助二者進入中國市場,2017年時小CK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新加坡本土;

第二是品類拓展,例如將小CK的產品品類從鞋履拓展到了包袋;

第三是兼並與收購,例如2016年投資GXG後,L Catterton幫助GXG與澳大利亞運動品牌2XU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藉此從男裝拓展到運動 時尚 領域。

最後是人才和管理,L Catterton的官網顯示,其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250名員工,除投資團隊外還有一隻強大的投後團隊,裡面既有奢侈品領域的高管,頂尖咨詢公司的分析師,還有零售企業的人才、產品專家等。

而作為大股東,LVMH給予的更多是渠道和資源方面的支持。例如幫助小CK拓展渠道的時候,會用到LVMH現有的渠道資源,去跟商場打交道;幫助丸美進入香港DFS和絲芙蘭,也是直接藉助LVMH的資源體系。

這種產業資本的打法不可謂不先進,2017年高瓴400多億收購鞋王百麗後,也走上了相近的道路。但只看大中華區的成績,入華10年的L Catterton卻難言成功,不僅出手項目寥寥無幾,回報也不算亮眼。

投資中國本土品牌,收割Z世代

L Catterton Asia的前身是L Capital Asia。2010年12月L Capital Asia完成募集,其中LVMH出資10%,其餘由歐美金融機構和高凈值人群出資,該基金主要的目標是尋找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市場的投資機會。

L Capital Asia在大中華區的第一任負責人是上文中提到的黃晗躋。根據官網和領英的資料,黃晗躋此前先後在Intel資本和香港對沖基金DE Shaw任職,2010年以創始成員的身份加入L Catterton Asia,此後一直是L Catterton Asia投委會的成員之一。

入華以來,L Capital Asia在國內相繼投資了擁有多個高端女裝品牌的欣賀公司,Ochirly的母公司赫芬國際集團,廣州的葯妝品牌丸美,以及香港的英皇珠寶和明豐等,但除了香港的兩家珠寶公司,其餘三家內地公司都未能如預期般幾年內上市退出。

L Capital Asia 2011年投資欣賀公司,當時L Capital對這筆投資寄予厚望,不僅合作後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小組與欣賀對接,還幫他們拿下了澳門威尼斯人一個欣賀心儀已久的門店,以及請來前迪奧設計師加盟欣賀。

但這些都沒能鋪平欣賀的上市之路,後者幾次沖擊A股失敗,直到2020年才登陸深交所中小板。而早就失去耐心的L Capital,2018年1月將其持有的7%股份由欣賀回購,在後者IPO成功前已經退出。

赫芬國際的上市之路也不平坦,2017年赫芬國際申請IPO,但幾度沖擊未果,最終低調撤回。

還有2013年投資的丸美上市之路也幾經波折,2018年7月丸美IPO進程被暫停,而從2014年6月首次報送IPO材料算起,這是丸美第四次在A股IPO路上折戟。但總算LCatterton沒有完全失去信心,2019年7月丸美第五次申請IPO終於成功,L Capital也在次年陸續減持,套現將近17億元,7年時間賺回6倍回報。

2016年與Catterton合並之後,新公司也沒有逆轉在中國區的頹勢。2016年L Catterton和另一家投資機構Crescent Point投資GXG母公司慕尚集團3億美元,2019年慕尚上市時LCatterton持有約38%的股份,CrescentPoint持有14%,按照當時的發行價計算,這些股票的市值約3.7億美元,3年時間回報只有20%。

2019年之前LCatterton只在大中華區進行了不到10筆投資,除了投資策略,業績不佳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但從2020年開始,L Catterton悄然轉變中國內地的投資策略,開始加大中國市場的布局力度。

2020年初,LCatterton挖來前TPG亞洲合夥人陳悅擔任管理合夥人。公開資料顯示,陳悅是TPG在華投資的奠基人,在TPG期間曾經長期參與了李寧等消費企業的投資和投後管理。

李晶介紹

此外,L Catterton還募集了第一期人民幣基金,總額達數十億元,並請來前國力民生集團CIO李晶擔任人民幣基金主管和L Catterton Asia的董事總經理。

而對於中國策略轉變的原因,L Catterton在其2021年初發布的一篇名為《Fads vs. Facts: Hunting forUnicorns in China』s Booming Consumer Market》的報告中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首先從行業來看,2020年是中國本土消費品牌崛起的一年,天貓雙11期間有357個本土品牌登上榜單,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僅有11個。而完美日記和泡泡瑪特上市後得到的追捧也令消費投資機構瞠目結舌,按照首日收盤價計算,完美日記的P/S達到15.6倍,泡泡瑪特達到35.2倍。

L Catterton認為這種消費市場的熱度不是泡沫,其背後是中國Z世代消費群體的崛起。這群1996年至2010年出生的新生代約佔中國人口的17%,但其消費支出卻佔中國新國貨品牌總銷售額的25%。盡管這裡面一半的人還在上學或者初入職場,收入相當有限,但從家庭消費支出的佔比來看,中國年輕世代支出占家庭支出的13%,遠高於美國(3%)、英國(3%)、德國(4%)或者全球平均水平(8%)。

L Catterton在報告中提出,中國Z世代顯然更具全球意識,更精通數字技術,更能接受「中國製造」的產品。年輕的中國消費者並沒有把產品來源作為唯一的購買標准,而是被那些可以作為「自我表達」和「個人價值觀」的產品所吸引。鑒於中國在全球舞台上日益活躍帶來的民族自信,年輕人中日益增長的民族自豪感已經轉化為對本土品牌的喜愛。

此外,中國Z世代還培養了與全球其他同齡人不一樣的消費習慣,例如美妝行業直播帶貨的興起,食品行業對快速食品的喜愛,以及服裝領域興起的漢服文化等。

L Catterton認為,中國新消費品牌將誕生一批獨角獸,而投資者可以從三個維度衡量一個品牌的發展潛力。

第一,品牌的創新速度是否夠快;第二品牌是否能以更加直接和更有創造性的方式觸達消費者;第三,企業是否專注於建設品牌,建立用戶的品牌忠誠度。

『柒』 一代「鞋王」富貴鳥退市倒下了,它是怎麼一步步走向衰敗的

被稱為中國真皮鞋王的「富貴鳥」,來自福建石獅。定位中低端市場,成為「縣城男鞋扛把子」。曾經的「鞋王」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實在是令人惋惜的。

結果一炮打響,當年賣出10萬雙休閑鞋,相當於計劃的十倍,之後富貴鳥崛起,在全國31個省市設有門市部,此後,2013年,富貴鳥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可是2014年開始,富貴鳥業績下滑,並在2016年9月1日起9月1日期停牌,此後公司還發生內斗,公司創始人去世。之後為了恢復元氣,公司開始實行多元化和轉型,投資包括礦業P2P公司,投入金融房產礦業,均告失敗,之後公司徹底垮下來,也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捌』 全國最大的耐克、阿迪達斯一級代理商有哪幾家。

全國最大的耐克、阿迪一級代理商為滔搏運動,只此一家。下面介紹一下滔搏運動:

1、起源

2017年,中國「一代鞋王」百麗黯然退市。兩年後,旗下控股的運動業務板塊滔搏在港交所上市,市值達527億港元。

2、規模

截止到目前為止,滔博旗下的店鋪已經超過了上萬家,其中有8343家都是直營門店,另外還有1880家下游的零售運營門店。

2018年滔博公司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325億元,穩居國內運動行業第一,甚至超過了國產巨頭安踏。

3、代理品牌

目前滔博旗下代理的運動品牌,除了耐克和阿迪這兩個品牌以外,還有匡威、北面、哥倫比亞等多個國際運動品牌。

耐克和阿迪達斯是滔博代理的最重要的兩個品牌,滔博旗下的耐克和阿迪門店,已經達到了6383家。

滔搏運動盈利不足

雖然滔博在營收方面的確高於了國內的很多運動企業,但是在盈利方面卻有明顯年的不足。在近三年裡面,滔博的營收和凈利潤雖然都在增長,但是截止到2018年也不夠只有22億元的凈利潤。

作為中間商來說,滔博的確做得非常好,盈利能力也非常強,但是要直接和運動品牌企業相比,相差還是比較遠的。

『玖』 李寧屬於滔博嗎

不屬於,李寧與滔博是屬於兩個不同的品牌,而且是競爭對手的關系。2019年10月10日,百麗國際控股的運動鞋服零售商滔搏國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8.5港元,到下午收盤時已經上漲到9.25港元。根據收盤價計算,其市值到達了573.61億港元。而百麗這個「倒下的鞋王」通過分拆上市的滔搏也重新進入了資本市場。相反,1989年,李寧品牌在廣州誕生,到了2004年,李寧成功上市,靠著李寧本人在體育界的名氣,品牌也聲名大噪。

熱點內容
可以查看現貨黃金的股票軟體 發布:2024-04-19 16:04:18 瀏覽:498
股票漲停又打開是怎麼了 發布:2024-04-19 15:17:05 瀏覽:518
期貨生存率低怎麼盈利 發布:2024-04-19 14:32:23 瀏覽:429
期貨做短線沒有未來怎麼辦 發布:2024-04-19 14:22:03 瀏覽:535
缺火怎麼補炒股票 發布:2024-04-19 14:01:05 瀏覽:246
股市如何放假的 發布:2024-04-19 13:54:40 瀏覽:252
股市大跌後市如何發展 發布:2024-04-19 13:45:57 瀏覽:222
杭州正規美原油期貨怎麼選平台 發布:2024-04-19 13:41:04 瀏覽:816
美國的消費股市盈率最高多少 發布:2024-04-19 13:25:48 瀏覽:578
怎麼查找自己期貨開了幾個賬戶 發布:2024-04-19 12:06:06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