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魅族現在市值多少
㈠ 曾經手機界的黑馬,魅族是如何衰落的
有一家公司,做出了中國第一款電容式觸屏手機。口碑超過當時的iphone3GS,出道即巔峰。第二款機型,被譽為國產機皇,讓無數人徹夜排隊,在專賣店前排起長龍,是中國最早具有粉絲文化的手機 科技 公司。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第一窄邊框(MX至MX4),引入安卓第一款正面指紋識別,將全金屬機身帶入千元機時代。擁有口碑絕佳、國產操作系統的祖師爺「Flyme」。在2012年,「中華酷聯」還在埋頭做低端補貼機時,它早已憑借精美的機身和性價比坐擁粉絲無數,名聲響徹國內外,它就是——魅族。
魅族無疑擁有在那個時代最好的牌。供應鏈方面,與三星具有最好的關系,最新的獵戶座處理器,自家頂尖的2K屏幕只供應給魅族。獨特的「侘寂美學」在那時可真的算顏值爆表,雷軍的性價比之道更是取師於黃章,資金上更有土豪相助,14年阿里注資5.9億美元。大量的注資+頂尖的硬體+優秀的設計+極致的性價比,妥妥的天選之子,請問,拿什麼來輸?可誰都沒有想到,僅僅3年的時間,魅族從聲勢浩盪的黑馬淪為19年市場份額不到1%,奄奄一息,隨時被倒閉的「珠海小廠」。
魅族衰落如此之快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萬年不變的聯發科」,也有歸結為「Pro7的失敗」、「黃氏打磨」「品控」「缺貨」等等。但魅族之興衰,不可簡單地歸結為幾款失敗的手機產品上。要想理清魅族興衰的緣由,就得盡可能了解到巔峰時期的魅族公司內部和外界發生了什麼?
魅族有難
2014年春節的某個傍晚,魅族的幾位元老人物在黃章的別墅二樓大眼瞪小眼地相互看著,有人終於忍不住向跟前隱退3年一臉茫然的黃章說到:「魅族有難了」。公司內部庫存壓力,MX2是2021年推出的產品,但到了2013年依然還有幾十萬的庫存,對本來就缺錢的魅族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外界的天變了,2011年10月隨著雷軍一聲「1999」互聯網手機的性價比時代正式開啟,小米僅用3年時間便以6080萬部的銷量排名中國市場份額第一(14.97%)。對比之下魅族黯然失色,一時間360、ov、華為等紛紛加入賽道,樂視更狠,挖走魅族兩位副總裁夾帶30多號人,直接全部挖走。內憂外患之下,魅族一度陷入飛車危險的境地。黃章不得不第一次出山收拾這爛攤子。
歸來
魅族總部,黃章對著兩百多名員工講到「我大徹大悟太晚了」。黃章復出後做的最重要的事:1、股權架構調整( 此前並沒有利潤分配),2、引入阿里5.9億美元緩解公司資金壓力(如同吞下惡魔果實,此資金注入擁有協議,需要達到一定的市場份額)。
偏離命運的航道
魅族拿到錢後,全面對標小米、採取機海戰術、加大營銷投入,發力線下渠道以及大規模擴張。對標小米:1、戰略上全面狙擊小米,小米當時是尖子生,抄它的作業無疑是最佳選擇,2、黃章與雷軍的個人恩怨。黃章還時常對小米開炮,論壇及微博均有涉及,由此開始了全面反攻小米的戰略。
魅藍由紅米誕生,大搞機海戰術,小米有生態鏈,魅族馬上聯合海爾、阿里等弄了個「LifeKit智能硬體平台」。魅族大打價格戰,僅僅跟隨小米的機型定價,最有標志性的事件就是MX4發布後,雷軍微博下刷屏的1799,價格戰沒有贏家,但魅族一定是輸得最慘的那個。2015年魅族凈虧損達到驚人的10.37億元,讓一向資金鏈羸弱的魅族雪上加霜,並且由於16年的機海戰術形成月月發新機,有一個月甚至連開三場發布會,更是讓手機發布會變成了「演唱會」,那年魅族一共發布了14款手機。豐富產品線固然是好事,但步子一下跨得太大,魅族的供應鏈、研發、團隊很難跟上,於是祖傳打磨聯發科,外觀換個模具就勉強上市了。發布的機型眾多,讓人眼花繚亂,甚至讓剛了解魅族的用戶難以分清有什麼大區別。
崩塌
2015年2000萬出貨量、2016年2200萬出貨量,大部分機型為低端機,利潤微薄。同時在一些機型上還出現品控問題:比如跳電、邊框漏膠、機身與屏幕銜接處有明顯縫隙、SIM卡槽和實體按鍵松垮等等。突然暴漲的機型也讓Flyme團隊搓手不及,Flyme5/6時代BUG多到離譜,「Bugme」的名頭也是從那個年代得來的。眾多機型適配工作太大,也讓魅族的系統常年無法及時升級,用著萬年不變的安卓6.0/7.0底層。讓人好感盡失的營銷,因為阿里資金的注入,手頭變得闊綽的魅族加大了營銷投入,魅族掀起了手機界第一場「世界罵戰」。在表面互稱友商的當時,魅族直接稱:「你個垃圾」「卡慢丑小米造」「買米3的大概都是無腦屌絲」那個年代的手機品牌基本都被魅族碰瓷過,甚至連「優衣庫事件」魅族都要整下活。無節操的情色營銷、惡意的碰瓷策略給魅族的品牌價值,帶來了巨大的污點。也讓多年塑造的「文藝青年、有追求、匠心」的形象逐漸崩塌,似乎開始了精神分裂......
屠龍勇士
2016年6月,高通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控告魅族,稱其侵犯3G和4G相關專利,將魅族與高通長達7年的糾紛曝光與眾。這份恩怨從09年M8時代開始,高通曾主動和魅族洽談合作,魅族不滿高通的專利收費模式,且當時跟三星和聯發科關系極好,於是一口回絕,自此屠龍勇士誕生。高通有一個追溯條款,凡是你公司之前的產品,涉及到高通專利的都得一次性補繳之前的費用,否則不予合作,這意味著魅族要從M8時代算起重新交。而魅族一個做MP3的電子廠哪有錢去交呢?不過,當年魅族和高通打官司的時候,國內手機廠商不但沒有落井下石,甚至某幾家大廠都不約而同的私底下找到魅族,提出願意提供法律與資金支持,這也算是中國手機行業難得的一次大團結了。高通的恩怨直到16年12月30日才告一段落,但此時的魅族已經步入衰退期,魅族在與高通的交惡中失去了太多東西。17年手機掀起的雙攝大潮,魅族足足晚了半年,原因在於魅族打磨了聯發科P10一整年,而P10壓根不支持雙攝,長期詬病的性能、信號也受聯發科晶元所限,而三星獵戶座延遲半年出貨自帶基帶信號問題,也將Pro5和Pro6的高端之路安排的明明白白。若是魅族早點用上高通的處理器又或者是三星處理器不掉鏈子,魅族如今會是如何?
被拖入泥潭
步入17年的魅族早已外強中干,但將它拖入深淵泥潭,沉底扭轉命運的則是7個月後發布的Pro7。在14年阿里注入資金後,魅族大力發展線下渠道,從1000家擴充到2000家,線下渠道沒有進行轉型,不溫不火,甚至出現專賣店隨意加價的情況。魅族手機本身利潤就低,也急需一款手機拉大溢價空間,提振市場信心。事實上在備受爭議的楊拓來之前,白永祥在15年就已經確定了Pro7的設計。那時魅族專門花了大價錢請了美國著名的設計公司「frog」來設計,光為了讓背後那塊副屏,就耗費了6000萬,備了第二年618五折出售還清不完的貨...這樣一款集魅族全公司之力,打造的「年度旗艦」。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時至今日,我也認為那塊副屏使用價值不大,但在17年手機高度同質化的背景下,恰恰是一個珠海小廠敢於冒如此巨大的風險來嘗試打破這個僵局。這次失敗後,魅族的衰落之勢再難逆轉,黃章再次出山接管魅族,使得Pro7的負責人老白逐漸退出管理層、魅藍業務被砍、李楠離職,大規模裁員達2000人,線下專賣店也到了倒閉潮大量縮減關門,黃章只好選擇回歸精品路線,魅族重新走上小而美的道路。但如今留給魅族的時間或許不多了。
曲終
手機是一個重資產行業,研發、運營、營銷、備貨、渠道、售後等等都需要海量的資金,正如黃章所說,如果早日引入資本運作,當初收購moto的就不是聯想,而是魅族;如果有錢,交得起高通的授權費,魅族就不用萬年打磨聯發科;如果有錢,補足供應鏈短板,魅族就不會在每次關鍵的時候,都面臨缺貨危機。而且魅族的資金情況一直不好,如果方向錯了就難以翻身,實屬無奈。
魅族成於追求,敗於追求,魅族是一家設計驅動型公司,它對手機外觀、手感的追求、工匠般的專注,得到了無數人的認可與追捧,但魅族沉浸在這片榮光,逐漸迷失了方向。魅族固執的重復打磨後蓋弧度、邊框寬度,沒有敏銳察覺到市場的變化,脫離了手機升級的主流方向,尷尬的是,魅族引以為傲的手感不到實體店去親子上手,人們是很難體會到的,而線下店隨意加價、漫天推銷的氛圍又打消了人們購買的熱情和慾望。但無疑魅族擁有一群真心熱愛、認真做手機的人,今天雖然混得這么慘,但他們做出的東西,依然跟別人不一樣,至少我覺得魅族的手機依然是安卓機中最好看的其中一款。
㈡ 魅族2021年營收
2021魅族營收三百億。魅族科技(MEIZU)創立於 2003 年,是中國領先的科技生活產品及軟體生態服務創新者。
科技與藝術的交界是魅族的熱忱地帶 。
㈢ 當年碾壓小米的魅族手機,為什麼現在沒人買了
一直想要來聊聊各大手機廠商,今天終於要開始了!
談到手機廠商,我首先要說的肯定是魅族。沒錯,我是個老魅友。
魅族現在的命運就是被想要做手機的資本收購,比如騰訊阿里,要麼就是等著慢慢倒閉。
㈣ 魅族為什麼不收購匯頂
銷售體量不夠。截止2022年7月20日,根據查詢網面信息顯示,魅族公司2021年銷售額只有40億,按這個銷售體量是不足以收購任何公司的,匯頂科技也不會那麼傻選擇被收購,畢竟國內的指紋識別技術提供商稀缺,而匯頂的產品已經能達到量產了,如果能把國內眾廠商拉過來變成為自己的客戶,無疑更有利於自己公司發展,不需要選擇被收購。
㈤ 2021魅族16th一手的能賣多少錢 驍龍845 6/128
目前價格大約在六百到七百多的樣子,具體價格還要取決於手機成色,功能正常否,如果非常新我預估在將近八百。
㈥ 賣到4000塊的魅族,把魅友嚇跑了
魅族16s Pro,魅族的顏值基本不會讓人失望。/ 圖蟲創意
魅族18發布了。
作為老魅友,現在卻不大好意思提這事兒了。
這個世界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大家談論的東西,可能不是同一個東西。比如,我說我是魅友,你說你也是。
發布會開始前的現場。/ 圖蟲創意
我說,我懷念在台上那個老喘不上氣的李楠,懷念寫《iPhone可有設計哲學》,被黃章免試特招進魅族的李楠,懷念為魅族帶來「侘寂」氣質和阿里注資的李楠。我甚至懷念那個用魅藍刷銷量的李楠,至少他在賬面上讓魅族很好看。
李楠忽胖忽瘦,有時鬍子拉碴神情頹靡,但總有一種看透市場並直指勝機的銳利感,一份攻無不克的自信。他現在依然是最懂年輕人心理和需求的創業者之一,計劃把怒喵 科技 做成「中國的任天堂」。
而你說,那胖子都走那麼久了,他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既然那麼重要,為什麼黃老闆不留他。
世界的那一頭,李楠在打磨自己的產品,明裡暗裡地談論「溢價」。/ 微博@李楠或kkk
我說,我懷念老白那口極其普通的西南腔普通話,懷念他不時瞟向提詞器的飄忽眼神,懷念他生澀至極的控場,稀爛的演講節奏和不好意思的笑。
他確實不適合登台,但每次上來都會讓人覺得「魅族這次又穩了」。他身上的老實人和工程師氣場莫名讓人覺得安心,這導致後來聽別人用標準的普通話開魅族的發布會,總覺得哪裡不對。
而你說,哦,老白啊,不就是個每次都被迫上來念詞還念不好的工具人么,要是黃章在,還輪得到他獨力支撐大局?
我說,我懷念自信滿滿的楊顏,懷念那個在台上自豪地說Flyme是最美也最牛的系統的楊顏,懷念那個無論其他友商如何折騰,都敢說魅族自家設計是獨一份的好的楊顏。
你身邊還能「活捉」魅友嗎?/ 視覺中國
而你說,Flyme啊,也就那樣,小眾系統,沒有出息,現在各家UI都不錯了啊。
我說,我更懷念那個在論壇上親自回復網友的J Wong,那個開全員大會時一臉豪橫說要做大做強的黃老闆,那個坦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親自打磨手板、老喜歡躲家裡玩Hi-Fi的黃章。
現在這行都是成熟至極公關周全的體面企業家,哪裡還有這么散淡自我又如此傳奇如此獨一無二的人啊。
你說,黃章啊我知道,天天躲家裡不幹正事,把企業按作坊辦就是個死。還有,理想主義放到現在,值幾個錢?
是啊,理想主義,能換來多少市值呢。
魅族薄弱的售後體系一直為用戶詬病。/ 視覺中國
至今記得魅族給過年輕人的種種美好期待:黃章親手打磨的手機模型,李楠提出的侘寂美學,統一而和諧的小而美氣質,為夢想而造的MX系列機型。
是啊,夢想。我們多久沒好意思提這個詞了呢?又是誰把這個詞生生玩壞了呢?
每個產品,都會賣自己的故事和價值觀。魅族打動了一群初出 社會 的年輕人,這些買單的年輕人與魅族一樣,是世界上、行業里很微小的一分子,沒有先發優勢,背後沒有資源,他們生澀又倔強,堅信自己不會也不該被卷進最俗氣無聊的競爭中,用著與別不同的工業品,自己也變成毫無趣味的螺絲釘。
魅族和這些年輕人,走過了整整十八年。
黃章從來就不是一個像雷軍一樣的小鎮做題家和平民氣質的奮斗者,也不是老羅那種把理想主義掛在嘴邊的體面企業家,他是一個輟學搞產品的技術宅,草莽江湖裡的行者,出道即巔峰的猛人,是小作坊主,也是大夢想家。
機海茫茫,魅族的存在感卻越來越低。/ unsplash
2002年底,黃章從論壇發跡,做出第一款MP3並打響魅族名號。2006年弄出了「祖國版iPod」miniplayer。2007年到2008年,集魅族全員之力研製第一款觸屏智能機M8並於2009年2月上市,M8成為魅族乃至中國手機行業里程碑式的作品。
從2010年開始,黃章退出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交由老戰友白永祥主持,歸隱家中,繼續鼓搗音響,只留下一個不時出現的,已經成為時代符號的ID,J Wong。
在此期間,發生了著名的「雷軍求教黃章」的故事:雷軍拜訪黃章請教做手機之道,對黃章表示仰慕,看好魅族並打算投資,但黃章對資本和人才態度淡漠,合作終告擱淺。雷軍轉頭改做小米,黃章質疑雷軍竊密,才有了後來魅族與小米長達數年的縱貫產品內外的激烈爭斗。
從M9開始,魅族的產品和氣質日趨成熟,奠定魅族聲望和價值基礎的MX系列手機、Flyme系統、侘寂美學的定位、畫龍點睛的小圓圈呼吸燈也在這一時期誕生,M9額頭上因為要放魅族的篆刻logo導致產品延期發布,任性程度堪比後來做T1的老羅。在沒有黃章的日子裡,黃章的影子依然無處不在。魅族則用實打實的產品力積攢口碑。
2014年,黃章在手機市場競爭空前激烈、行業新貴和暴發戶頻出、公司內憂外患達到頂峰之際宣布重回魅族,並發表了一次罕見的公開講話,誠懇反思過去因個人原因阻礙公司發展的種種問題,留下了被各大廠商相繼挖角的高管,表示將引入投資,重視人才與推廣,擴大產品線,早日上市。
2016年的發布會,還能看到魅族的「大話」。/ 視覺中國
那一年,魅族相繼發布MX4與MX4 pro並推出子品牌魅藍,次年初獲得阿里巴巴5.9億美元的投資,開啟了魅族從小而美轉成大而滿的歷程。魅藍成為主角,頻繁迭代發布,請過李健、汪峰、鄧紫棋、李榮浩、羽泉、朴樹和逃跑計劃等知名歌手的「魅族演唱會」持續上演,2016年共發布了14款新產品,「祖傳聯發科」晶元,成為繼「黃章親自打磨」之後的又一個魅族專用梗。
老魅友們開始察覺到了怪異:沒見過工匠如此頻繁出活,沒看過打磨可以如此匆忙完成,那個在珠海偏安一隅,時不時震動世界的魅族似乎不見了,一個和資本對賭,用平價機狂刷銷售額的魅族站在眼前。
熟悉么?熟悉。陌生嗎?有點。
去年,魅族因為系統bug撥不出120急救電話而登上熱搜。
魅族悄悄從一個年輕人變成了中年人。當年憑mp3打響名聲時,魅族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因為某個突出的技能開始嶄露頭角;做小而美的MX系列,年輕人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逐漸有人喜歡和追隨。
憑魅藍走量的時期,這個年輕人急躁起來,急於把習得的技能兌現成可見的收益——他已經等不起消耗,也不能不想著掙大錢了。
到pro7和魅藍相繼退出時,像極了年輕人不斷撞上高牆,開始被迫確認自己能力的邊界在哪的窘迫——順帶一說,紅米都熬成了Redmi,魅藍始終熬不成一個能改變消費者認知的洋文名字。
系統是魅友們引以為傲的一項特長——盡管更新慢。/ unsplash
隨後李楠、白永祥、楊顏等高管離開,引來國企注資之後的魅族,則像一個年輕人終於步入中年,開始接受變化、重塑自我,並開始了最後的奮力一搏。
這個奮力一搏的成果,是魅族18系列的兩款手機,其中18起售價4399元,18pro起售價4999元。
發布會公布價格之前的彈幕。
魅族18發布會公布價格之前彈幕還是一片期待,公布之後滿屏都是「走了走了」「下次一定」「路走窄了」「是我不配」。當視頻上方飄過「收官之作」乃至「收棺之作」的彈幕時,當「魅族是不是在自爆」的調侃反復出現時,我笑了一下,剩下都是悲涼。
發布會公布價格之後的彈幕。
在2021年這個潮濕的早春,三星推出了新的Galaxy旗艦S21,華為發布了全新「理財產品」折疊手機mateX2,背靠小米的Redmi K40 Pro成為最新的旗艦焊門員,背靠OPPO的realme GT說我也是焊門員,而且保留了現在基本沒人用的3.5mm耳機口。OPPO Find X3很快就要發布,傳說中的一加9也在路上。
魅族榜上無名。/ CINNO Research
報完這堆菜名之後,看著起售價直逼三星、華為、OV旗艦,但銷量甚至已經不如新面孔realme的魅族,看著還不錯的18和大喊「買不起」的彈幕,看到第三方市場調研公司CINNO Research公布的2020年中國手機銷量排行榜上,魅族已經被歸入「others」一欄,沉默無言。
魅族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想必有些委屈,魅族18具體的參數和評測結果絕對不差,這是被數碼博主們公認的一款不錯的旗艦機,魅族為其傾盡全力,但它實在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堅果的最後一款手機R2——大家都看得見這份努力,但是抱歉支持不動了,當年陪著魅族一起走過來的人,已經在為別的商業故事買單。
魅族的產品線不止手機。/ unsplash
魅族有它獨特的意義。它證明了在國內做產品不只有資本和口號,還有情緒、氛圍,觀察的角度,與別不同的方法。他們比老羅更早談論理想主義和工匠精神,比雷軍更早被資本看見,比華為、OV更早確立了品牌調性,只不過在當下的市場,魅族縱然全力奔跑也已經追趕不上了,更何況它也曾犯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珠海小廠」的稱呼,過去是以小博大的驕傲,現在是實打實的自黑與無奈。
在當下世界手機廠商版圖里,沒有「活得差不多好」的,要麼活得不錯,要麼出局。活得差不多,就等於差不多出局。做手機這件事,終歸不只是台前堆的料,還有文化和資本共同攢出來的後勁。
黃章幾乎已成為互聯網大資本時代的隱士。/ 澎湃新聞
彈指十八年,魅族終究是一剎那的光輝,也是永遠的others。當無數比魅族更有實力的廠商開始高談理想,魅族的理想就顯得面目模糊,在現實的打擊面前同時失去了對供應商和消費者的議價能力,以及最初任性放飛的底氣。魅族18在此時面目模糊地混入了機海,就像曾經的老粉絲們面目模糊地在 社會 中流動那樣。
很悲哀,不是么?無論內外如何動盪,你踏踏實實按部就班做好了所有事情,但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
魅族曾經吸引的,是那群天天泡在論壇,願意為了智能手機的一丁點改變而熱烈討論的年輕人。魅族最有魅力的時期是集結了文藝咖、夢想家、青年觀察者、暴躁老哥的奇人輩出的作坊,在發展過程中它好像變得更科學,更有追求,阿里注資也好,國企注資也罷,因為創始人黃章的存在,作坊的底色卻從來沒有改變。
討論度能否轉化為銷量?
它曾經打動過許多人,作坊式的體質不影響粉絲熱愛,但影響長久的發展。魅族18無法拯救這家公司,黃章也不能。賬面上的各種數字是一回事,那些追不回的歲月是另一回事。
對魅族來說,用18奮力一搏是真的,關於未來的悲觀情緒也是真的。新的賣身傳聞是真的,一隻腳踏進智能家居戰場也是真的。曾經改變世界的夢想是真的,而改變不了,怕也是真的。
2021年2月7日,黃章將魅族CEO的位置推給了弟弟黃質潘。而黃章在微博發的最後一條微博已經是兩年多以前了,他在2019年1月問了一句:「我想做個855的 游戲 手機,魅友們喜歡多大屏幕,6.2吋還是6.5吋?」
作者 | 康斯坦丁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㈦ 2021年繼續做減法的魅族,是否還能重現輝煌
對於 科技 數碼領域來說,每個行業都有幾年藍海期,紅海期,以及最後的寡頭期。然後大家又去尋找新的機會,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2021年3月,當魅族發布的新品手機都在4000元以上,主打的魅族18 Pro高配版要5499元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些差異,魅族是怎麼考慮的,是否考慮到其粉絲的接受度,市場的接受度了呢?
實際上,在消費數碼領域,企業都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時光回到2005年,當時誰是明星品牌呢?板卡廠商可以說是很火的,比如華碩、微星、技嘉,比如新天下,比如外設的明基。
在這些品牌中,華碩是向更上一層轉得最好的,從華碩筆記本,到發現還需要繼續拔高,到ROG電競設備,華碩不斷地提升了自己,這既是企業自身的驅動,也是市場需求的推動,一切按照市場需求來。
而能否做成,還要看企業自身實力,創新能力,研發實力,綜合實力。比如當年還挺火的明基筆記本,現在已經杳無蹤影。
再看看魅族,魅族一開始是生產MP3,後來推出魅族手機,一步步提升,然後又開始線下擴張,並推出魅藍手機,然後大調整,又變成精品魅族手機。到現在,則將新品手機直接提升到4000元以上,再次縮小了自己的影響范圍。
而與此同時,小米之家的門店總數已突破2000家,實現了在全國從市到縣的全面覆蓋。在其中,從牙刷,到音響,到電池,到電視手機,琳琅滿目。可以說,小米一直在做加法,而魅族則因為種種原因,一直在做減法。
而這還不夠,現在不管是投資者,還是粉絲,都希望小米能進軍 汽車 行業。也不僅是小米,業內也瘋傳華為要推出自己的 汽車 ,雖然華為堅持辟謠。可以看出,粉絲希望自己喜歡的品牌覆蓋更多的生活場景,不僅是手機,不僅是客廳的電視,不僅是小夜燈,還有公路上飛馳的 汽車 。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小米早就明確了,手機是核心,但不是全部,有時候手機是一個骨架,上面還有各種豐富的組織。
所以,即使紅米K40 Pro只要2799元,從小米總的盤面看,依然是不虧的,會給線下店帶來多少人氣,不言自明。
在這種情況下,魅族只推出高端機型的新機,到底意義有多大,可能就不太樂觀了。一般來說,國內手機早已開始集體作戰,華為榮耀雖然分開,但技術一脈相承,而小米紅米黑鯊,還有藍廠陣營,綠廠陣營,都是龐大的陣營。
而魅族之前曾經和阿里雲系統合作,之後又砍掉魅藍,外設方面開展也比較有限,現在看確實不太占優。
可能魅族還會繼續做一個深挖細節的匠人,獲得自己應有的那部分榮耀和堅持,就可以了吧。爭霸四方,擴展全行業難,但做自己喜歡做,擅長做的事情,還是有可能的。
而價格方面,做到隨緣就好,很難將旗艦的價格壓下來,那就讓價格體現價值的本色。至於市場走向會如何,有時候也不是企業自己能完全左右的了,盡力做到最好就是了。
㈧ 魅族「自斷左臂」放棄千億市場,靠系統來自救,究竟能成嗎
面對每年上百億的額外收入,魅族選擇了放棄!
已經不能清楚記得魅族被歸類在「other」有多少年了,如今市場的「頭部效應」已經非常明顯了。華為因為晶元問題釋放出很大一部分空間,但這基本上已經被小米、OPPO、vivo這三家瓜分完了,對於小廠魅族來說,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真的是太難了。
一年到頭,魅族能夠上熱搜的次數一個手的手指數不完,可能也就那麼一兩次,主要是靠僅有的每年一場發布會獲取流量。
這次發布的魅族18相比於以往的產品, 提前了兩個月發布,趕在了一大波高通驍龍888處理器手機的前面, 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能夠提前發布,這得益於魅族前CEO黃章的放權。
但有一個問題是,按照魅族每年的計劃,只發布一款手機,這么早發布了如何撐到明年的新機發布,除非下半年還會有新,來吸引用戶關注來保持熱度,但這對魅族目前的情況來說,情況不容樂觀。
魅族18的硬體是2021年標準的旗艦機配置,但是在價格上,卻很難被大家接受。
發布會上公布價格的時候,滿屏的彈幕都是那熟悉的一句「下次一定」。 魅族18的8GB+128GB售價4399元起,魅族18 Pro的8GB+128GB售價4999起,最高已經賣到了5999元。 對於用戶來說,大家的配置都差不多,但是價格卻貴很多,遠遠地超過了心裡的預期價位。
其實,大家心裡也都知道,幾乎所有的手機品牌供應鏈都差不多,魅族的體量小,一些零部件的價格肯定要比其他大廠的要高,想要有低單價,真的是太難了。 心裡能理解,而行動很實誠——買了其他品牌的手機。
既然硬體堆料拼不過,那就拼軟體,總的尋求一點差異化,總的尋求一條出路,
在這次的發布會上,魅族宣布了一個很大的決定,放棄互聯網廣告收入,要做一個純凈的系統,要做一個「三零手機」,在眾多的手機因為差異化脫穎而出,刺激這部分用戶購買。
據魅族營銷負責人透露,這部分收入很客觀的,成本幾乎為零, 一部手機一年有100-200元的收益,國內的手機廠商這部分收益加起來有近千億的規模。
這部分的收入主要來源於: 預裝第三方軟體、軟體開屏廣告、消息通知推送廣告、系統自帶廣告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 預裝一個第三方APP的費用在0.8-5元不等。 小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手機硬體不賺錢,這些廣告收入對他來說就很重要。
而魅族並不是TOP5的手機品牌,所以他的每部手機的收入是在幾十元左右,面對這樣的問題,魅族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魅族的主要用戶是年輕人,確確地說主要是學生, 本身的消費能力有限,廣告收益不大,並且還影響到所有用戶的體驗,對品牌的口碑也不利,索性就不做了。
雖然這不是魅族的主要收益來源,但對於這千億級別的市場, 魅族寧願「自斷左臂」,也要有自己的品牌差異,重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何為「三零手機」? 零預裝、零推送、零廣告。
不預裝一個第三方APP,系統自帶必要應用沒有任何形式廣告,默認禁止第三方應用通知。 在如今到處都充斥著廣告的時代,魅族這一動作,恰好獲得了廣大用戶的好感。 友商曾經因為廣告的問題遭到很多人的吐槽,但因為利益關系最後還是沒有改正。
這樣一款「三零手機」魅族18系列,標准版只有30個必要軟體,18 Pro裡面只有31個,比蘋果手機的預裝還要少,更別提華為、小米了。
已經有部分人提前用上了魅族18系列手機,拿在手上感受到了從沒有過的純凈,就連 自帶的瀏覽器都這么清爽,一丁點廣告都沒有。
因為系統純凈的問題,魅族終於再一次上熱搜了,因為魅族18系列手機在微博上不再顯示小尾巴,只會顯示來自Flyme或者來自安卓,即使是微博vip也不能更改顯示。連微博這么大的流量入口也不要了,看來魅族這次是徹底下定決心了。
為此,魅族還專門發布了一個公告, 最後說了一句:「你的手機,你說了算」。
魅族的這一舉動對用戶體驗來說,增加了不少的好感,但有個嚴重的問題隨之而來,失去了廣告這部分的收益,會把成本直接轉嫁到手機上來,就拿魅族18Pro來說,去年的17Pro的起售價才4299元,今年的起售價直接沖4999元氣,漲價了700元。
作為絕大部分用戶,第一時間考慮的是成本,其次再是體驗。好的產品讓更多的人用上,才是最後的成功。
一晃魅族已經成立18年了,在這個成年周歲禮上,回歸到用戶和產品本身,魅族這次究竟能成嗎?
希望魅族能成,國產手機需要魅族這樣的品牌。
㈨ 一加和魅族哪個市值
您是想知道一加和魅族哪個市值高嗎?一加的市值要更高一些。
截止到2020年9月1號,市值大概436.35億美元。相對比之下,魅族的市值就略顯得不足了。
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手機廠商,位於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魅族M8是第一部國產智能手機,被微軟總部珍藏在展廳。魅族產品分為手機、生活、聲學、智能家居。魅族手機為創新精品,有魅族17系列、魅族16s Pro、魅族16Xs、魅族16系列、魅族PRO等系列。
㈩ 2021年魅族手機銷量排名第幾
從蘇寧發布的報告可以看,2021年6月份魅族 18 作為魅族 2021 年初發布的雙旗艦之一,首次進入蘇寧平台 4000 元以上旗艦價位段銷量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