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貼現率上調對流通貨幣如何影響
1. 再貼現率提高有什麼影響
再貼現率的提高帶來的影響是,會使得市場貨幣的供給量減少以及利息率的提高。再貼現率也可以叫做 「重貼現率」,指的是各商業銀行由於資金發生短缺的情況的時候,為了使得資金可以周轉,向中央銀行進行再貼現時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並且使用已經辦理過貼現但還暫未到期的票據作為擔保憑證,而這部分的利率就被叫做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的作用

從宏觀的貨幣政策角度看來,再貼現率的提高,是為了遏制通貨膨脹的情況發生。當提高再貼現率後,由於各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進行再貼現的情況大大減少,而使得貨幣供應量的相應減少後造成的貨幣流動率大幅度降低。再貼現率作為一個國家的基準利率,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利率水平,而其他利率由於對再貼現率的調整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性,所以再貼現率的變化也會相應地對其他利率的變化產生影響。
2.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和利息率提高。再貼現率即商業銀行或專業銀行用已同客戶辦理過貼現的/未到期合格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再行貼現時所支付的利率。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一種特別形式,也是控制信貸規模和貨幣供給量的重要手段。
3. 為什麼提高銀行在央行的再貼現率。1.會導致銀行准備金的減少2.會導致高能貨幣的減少。
貼現率上升,意味著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貸款的成本上升,為了避免這個情況的出現,商業銀行會提高自己的准備金儲備,即多留一些准備金。這樣的話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增多,導致實際准備金增加,從而提高了實際准備金率。而貨幣創造乘數是實際准備金率的倒數。故貼現率的上升會造成貨幣創造乘數的下降。
當一國發生通貨膨脹或由於其他原因需要緊縮貨幣供應時,中央銀行通過提高再貼現率來相應提高商業銀行供應資金的成本,亦即減少其決定信用規模的准備金,從而使商業銀行收縮其信貸規模以達到緊縮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如果一國經濟衰退或由於其他原因需要擴大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通過降低再貼現率以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從中央銀行借款,從而擴大放款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
(3)再貼現率上調對流通貨幣如何影響擴展閱讀
處理手續
商業銀行持未到期的匯票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應根據匯票填制一式五聯再貼現憑證(格式由人民銀行省級分行比照貼現憑證確定),在第一聯上按照規定簽章後,連同匯票一並交人民銀行。
人民銀行計劃資金部門接到匯票和再貼現憑證後,按照有關規定和支付結算辦法的規定審查。符合條件的,在再貼現憑證「銀行審批」欄簽注「同意」字樣,並由有關人員簽章後送交會計部門。
會計部門接到作成轉讓背書的匯票和再貼現憑證後,按照支付結算辦法的有關規定審查無誤,再貼現憑證的填寫與匯票核對相符,其餘手續比照三、(一)的手續處理。其分錄是:
(借)再貼現科目××銀行匯票戶
(貸)××銀行存款
(貸)利息收入科目××利息收入戶
商業銀行收到人民銀行交給的再貼現收帳通知後,應填制二聯特種轉帳借方憑證,一聯特種轉帳貸方憑證,收帳通知作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借方憑證的附件。其分錄是:
(借)存放中央銀行款項
(借)利息支出科目××利息支出戶
(貸)貼現科目匯票戶或匯票轉貼現戶
(二)再貼現到期收回的處理手續
再貼現銀行作為持票人向付款人收取票款,可比照三、(二)的手續處理。
(三)再貼現到期未收回的處理手續
再貼現銀行收到付款人開戶行或承兌銀行退回的委託收款憑證、匯票和拒絕付款理由書或付款人未付票款通知書後,追索票款時,可從再貼現申請銀行帳戶收取,並將匯票和拒絕付款理由書或付款人未付票款通知書交給再貼現申請銀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再貼現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再貼現
4. 央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率一定會影響貨幣供給嗎,為什麼
會的。
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從兩個方面影響貨幣供給:一方面是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過這種直接的變動向市場和商業銀行傳達央行作為管理者對市場的意圖和作為對市場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市場主體對於市場的期望。
從影響銀行創造貨幣能力的角度說,大體上是這樣一回事:銀行的運營模式是吸收存款進行放貸,獲得利息差額賺利潤,因此銀行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就會把所吸收到的全部存款都放貸。也就是如果存款人把100塊錢存入銀行,那麼銀行就會把100塊錢貸出。這樣就可以這么核算銀行和存款人、貸款人的債權債務關系。存款者將100存入銀行,那麼在存款者的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是債權100;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是債權100,債務100;在貸款人的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是貨幣資產100,債務100。將銀行的資產負債加總核算,它的債權債務對沖,資產為0,將存款人和貸款人的債權債務加總對沖,那麼核算結果是資產100.這是一個循環過程,在銀行作為金融核心的市場體系中,貸款人再把他獲得的100存入另一個銀行,就會使上一個循環過程再度發生,這樣銀行就構成了一個體系,存款人和貸款人構成了和銀行相對的一個體系。兩個體系之間的循環會無限進行下去。銀行總是要把手中的存款貨幣貸出獲得利潤。我們看第一個過程,如果存款者沒有將100存入銀行,那麼在非銀行體系的市場上存在的貨幣就是存款者手中的100,銀行沒有創造貨幣;一旦存款者將貨幣存入銀行,銀行再把100放貸給貸款人,那麼市場上的貨幣就是存款者的債權100和貸款人的貨幣資產100,市場上的貨幣就變成了200,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創造了100.因為沒有限制,銀行和非銀行市場可以無限循環這個過程,銀行可以無限創造貨幣向市場供給,就會形成市場的信用體系和造成無限制惡性通貨膨脹,錢不是錢啦。但是銀行不能夠這樣無限創造貨幣,因為在一個循環過程之中存在一種風險:如果存款者今天把100存入銀行銀行馬上貸出,但是存款者又要馬上取錢,銀行又收不回貸款,它就倒閉了(擠兌)。如果只是一個循環,那麼影響到的只是存款人、銀行和貸款人;但是這個過程循環構成銀行和非銀行的市場體系之後,就會波及所有的市場相關者。因此為了防止銀行倒閉和及其對市場的沖擊,央行就要求銀行不能把所有的存款都貸出,要留一部分應對可能的取款人需要。當然,存款人不可能像上面說的那樣極端,但是有個比例吧,這個比例就是法定準備金率。如果這個概率是20%,那麼就是銀行吸收了100的存款,就要留下20應對存款者可能的支付要求而只能貸出80.但是這套不住銀行,特別是構成一個體系的銀行。貸款人把貸出的80再存入銀行,銀行留下16作為准備金,64貸出。一直這么算下去,其實到最後,100的最初存款全成了准備金,銀行第一次創造的貨幣80+64+……最後就是100成為了20%,市場上的貨幣就是100/20%=500,銀行創造了整整400.市場上原來有的100,通過銀行的放大作用就會變成500,這是在20個點的法定準備金率下,也就是這個作用機理是法定準備金率的倒數。當央行提高了法定準備金率,那麼銀行對於市場貨幣的供給、放大作用就會減小,反之亦反。
再貼現率說白了就是商業銀行向央行借款的利率,利率高了銀行就借的少些,利率低了銀行就借的多些,雖然這個不是很大,但是和准備金率聯合起來放大了就不得了了。銀行從央行那裡借出來了100它的資產就會增加一百,負債也增加100,也相當於央行把錢存在商業銀行里,然後商業銀行拿著這個錢放貸,在20個點的准備金率下它就可以創造400的貸款。如果央行的准備金率高了,原來能借100它只借了90,那麼就只能創造360,就是這么個機理。
所以再貼現率是和准備金率一起作用調節貨幣供給的。准備金率直接些,再貼現率間接一點。但是都是中央銀行調節市場貨幣供給的手段。
再從央行作為管理者和對市場有重要影響力的市場主體的角度考慮,我提高或者降低准備金率和貼現率就是一方面直接影響貨幣供給,另一方面作為老大,告訴大家我想怎麼樣,然後你們自己看著辦。
所以影響一定會有的,從直觀方面有影響,從意圖顯示方面也有,但是影響力的大小就不一定了。因為准備金率和貼現率並不是影響市場貨幣供給的唯一因素,而是還有其它的一些因素相互作用;而且老大的話有的時候小弟也不一定一定聽,而是要看具體的市場情形以及小弟的實力、意圖如何!
學過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大體上這么個意思,也有可能有些舛誤,我的表達能力也不怎麼好,姑妄聽之,僅供參考!
5. 中央銀行利用再貼現率如何影響經濟的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將其貼現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的預扣利率。再貼現意味著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從而增加了貨幣投放,直接增加貨幣供應量。
再貼現率的高低不僅直接決定再貼現額的高低,而且會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的再貼現需求,從而整體影響再貼現規模。
作為一種貨幣緊縮政策,它間接減少了貨幣供應,而樓市是主要依靠銀行融資的,因此緊縮政策也就影響了經濟。
拓展資料:
市場利率對債券價格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市場利率提高,債券價格下跌;市場利率降低,債券價格有上漲趨勢。而利率的走勢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因素
經濟周期。從經濟周期看,經濟開始衰退後,產品滯銷,利潤減少,投資減少,流通貨幣量增加,從而導致利率下跌。
當經濟衰退達到經濟危機時,大量企業倒閉,市場蕭條,資金寬余,利率跌至最低點。
經濟到最低谷後會緩慢復甦,此時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市場投資有利可圖,利率緩緩回升。
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投資大大增加,貨幣成為稀缺要素,利率上漲至最高點。
最新宏觀經濟形勢對市場利率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和銀行信貸松緊狀況是影響民間融資活躍度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今年宏觀形勢下滑的大背景下。
央行的貨幣政策使得金融機構資金相對充裕,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相對降低,必然對民間借貸渠道的資金需求有所減弱。
數據顯示,10天期平均利率為21.73%,1月期為17.07%,3月期為19.08%,6個月的利率為16.45%,1年期的利率為16.81%。
而一年以上的綜合利率為24.36%,相比此前發布的民間金融街數據,小額貸款市場平均利率的一年期和三月期的利率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GDP的增長率。
根據對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統計,1981年至2000年,GDP增長率與利率呈強正相關關系。
1987年以前,中國GDP增長率與利率基本沒有關聯。但1988年以後,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高,GDP增長率與利率之間的關聯度和相互作用的程度越來越高,變化方向逐漸趨於一致。
6. 提高或者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或再貼現率,對貨幣供應量會產生什麼影響
一方面是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過這種直接的變動向市場和商業銀行傳達央行作為管理者對市場的意圖和作為對市場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市場主體對於市場的期望。
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商業銀行手裡的資金會明顯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也會減少。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從兩個方面影響貨幣供給。
(6)再貼現率上調對流通貨幣如何影響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的多少,與社會最終總需求有正相關的關系,所以中央銀行通常把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保持貨幣供應量與貨幣需求的基本平衡,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基本任務。
貨幣供應量可以按照貨幣流動性的強弱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即M0、M1、M2、M3、M4等。貨幣供應量的初始供給是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這種基礎貨幣經過商業銀行無數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許多存款貨幣,使其出現多倍數的貨幣擴張。
7. 再貼現率有哪些影響和作用
央行通過調整再貼現率可以控制對商業銀行的貨幣供應量,提高再貼現率會增加商業銀行向央行貸款的成本從而減少貨幣供應量,即:收縮了銀根減少了信貸量;相反降低再貼現率可以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信貸量,刺激消費(央行和商業銀行的關系就如同商業銀行和企業的關系,再貼現率如同利率)。央行還可以保證國家財政,財政可以向央行貸款,即財政赤字,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引導投資,刺激消費
8. 提高再貼現率
1.再貼現率提高會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和利息率提高。當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趨勢或已有的通貨膨脹加劇時,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加重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迫使其緊縮信貸,從而抑制物價上升,首先,再貼現利率的發生一般是銀行用他的商業票據向同業拆借,商業銀行向銀行,中銀拆借獲得資金,再貼現支付的利率是再貼現利率,往往高於貼現率,再貼現利率發生在銀行,銀行和同業之間。貼現率發生在隱性退出與個人和企業之間,隨著貼現率的提高,企業和個人承擔了較高的貼現率,轉換成本增加,這相當於銀行貸款利率的提高。必然會減少企業或個人對銀行的商業票據交換,再貼現利率的提高減少了銀行從銀行,中部兌換商業票據的現金數量,因此貨幣供應量也將減少。
2. 貼現率和再貼現利率的提高會降低市場貨幣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是抑制通貨膨脹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在市場上推動一般利率,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銀行,提高存款利率後,貨幣將由流通轉為存款,抑制漲價,減少手中的錢,就是漲價的表現。那麼提高再貼現利率可以降低市場上的貨幣流量,從而使貨幣購買量上升,控制信貸規模和提高再貼現利率將提高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利率,這將增加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商業銀行將開始收緊信貸,從而控制信貸規模和抑制通貨膨脹。
3. 貼現率是指用於將未來付款轉換為現值的利率,或當持票人要求銀行兌現未到期票據時,銀行用於提前扣除利息的利率。這個貼現率也指再貼現利率,即每個成員的銀行保證貼現票據作為從銀行中部借款時支付的利息。
拓展資料
一般來說,要提高再貼現利率,銀行向央行,借錢的成本更高,因此它會借更少的錢,貨幣供應量自然會下降,但現實世界並非如此簡單。具體效果取決於具體背景,如果利率預計會下降,央行將提高再貼現利率。雖然這個時候已經做了,但是效果不一定好。利率可能還是很低,貨幣供應量還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