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人民幣如何贏得貨幣戰
1. 《貨幣戰爭》一書講的什麼
不論希臘薩摩斯島的古代暴君,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中世紀君主,對美國開戰的英國的帝王將相,法國革命的鬥士,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皇威廉二世,對抗歐洲仇家的拿破崙·波拿巴,南北戰爭中對抗南部同盟的北部聯邦;
對抗赫伯特·胡佛的美國的約瑟夫·斯大林,對抗英國及其盟國的阿道夫·希特勒,抑或對付越南共產黨和古巴菲德爾·卡斯特羅的中情局,沒有人可以單單靠偽幣贏得戰爭。
恰恰相反,搞偽幣的大部分人輸掉了他們的戰爭,輸掉了整個帝國或本人的財富。還有個別人,比如葡萄牙的阿爾維斯·雷斯,無意之中引發了政局的變遷,給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帶來了深遠影響——基本都是負面影響。
(1)15年人民幣如何贏得貨幣戰擴展閱讀:
部分精彩內容介紹
1、中東的偽幣
華盛頓盛傳這樣一種說法:特勤局和財政部還沒有公布的打算,因為一旦承認有數量如此之眾的偽鈔正在流通,對於美元已然動盪飄搖的國際地位不啻是雪上加霜。
2、東方造假西方幫
義大利黑手黨賣掉毒品,並通過遍布全球的網路進行洗錢——俄羅斯黑社會也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隨後又將部分收益作為買家支付的貨款轉移至各個金融中心。
3、法國大革命:軟錢對硬錢
而在使用貨幣作為打擊敵國武器的問題上,拿破崙及其他幾位十九世紀早期歐洲領袖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造偽是他們秘密武器庫中的一件重要法寶。正統歷史學家對這個話題要麼避而不談(也許是因為缺乏相關史料),要麼就是含糊其辭。不過,紙幣收藏家及錢幣商手頭有的是證物。
2. 人民幣貶值的事件
8月13日,人民幣再貶700點,報6.4010,已累跌4.6%。這是自央行11日宣布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以來的第三日下跌,跌幅比前兩日有所減少。那麼,人民幣究竟還會跌多少,這對市場來說是一個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11日,人民幣中間價大跌2%,引發市場對人民幣長期貶值的擔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表示,今日調整是人民幣完善報價所帶來的一次性的調整,不應該被解讀為人民幣將出現趨勢性貶值。
12日,人民幣中間價再度跌1.6%。央行新聞發言人再度回應稱,中間價報價調整有利於減少扭曲,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向市場均衡匯率趨近。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
當日在岸人民幣中間價一度跌近2%,在央行大力干預之下,尾盤快速反彈600點,最終收跌1%。期間,外管局下發通知,要求部分銀行對境內購匯量較大的客戶進行限制,並加強相關業務監測。
可見,官方想極力維護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趨勢。但,和市場預期存在巨大差距的背景下,央行能容忍人民幣貶值到多少?
昨日晚間,路透社引述一位政府智囊團高級經濟學家表示,政府內部有一種聲音,即要求人民幣適度貶值來穩定外需和增長,「我認為人民幣貶值在10%以內是可控的,人民幣應該有一次充分貶值,否則不足以刺激出口」。路透分析稱,這意味著未來幾個月央行仍面臨進一步貨幣貶值的壓力。
今日發布會上,外匯局局長易綱嚴厲批駁該說法,稱在市場發生扭曲行為的時候央行會進行有關的管理,貶值10%促進出口是無稽之談。中國不需要調整匯率來促進出口,出口仍存在巨大的順差。不過,易綱表示,央行官員不評論什麼是人民幣匯率的均衡水平,要相信市場尊重市場敬畏市場順應市場。
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認為國內外因素疊加,人民幣匯率偏差大約積累帶來3%左右。因這種誤差不可能長期持續,所以央行繼續通過增強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加以調整,以免失衡過度累積。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表示,央行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具有促改革的重要意義,但市場和媒體環境卻走向另一個方面,這是對央行新匯改的誤讀。他表示,央行最好的方式的用行動回擊,通過出手干預人民幣,實現短期匯率穩定。他建議,年內應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定在6.2-6.4。
沈建光曾准確預測到央行6月27日的降息降准。
瑞銀最新報告認為,央行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這暗示政府希望看到人民幣兌美元有更大幅度的貶值,預計今年年底人民幣匯率在6.5元人民幣附近,2016年底進一步貶值到6.6。
瑞信銀行則預計,人民幣兌美元3個月將調整至6.6,12個月將調整至6.8,相比此前預測均大幅調低。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5年8月13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010元,1歐元對人民幣7.1010元,100日元對人民幣5.1260元,1港元對人民幣0.82553元,1英鎊對人民幣9.9548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4.6966元,1紐西蘭元對人民幣4.2059元,1新加坡元對人民幣4.5548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4.9271元,人民幣1元對0.62548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10.0645俄羅斯盧布。
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010,較前一交易日跌704基點。為2011年8月19日以來新低。
在岸人民幣周三尾盤跌幅迅速收窄,全日收低1%,成交額創2014年4月有數據以來最高,知情人士稱,尾盤看到中資大行大量拋售美元,支撐人民幣快速回升。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外匯局12日下發通知,要求部分銀行對境內購匯量較大的客戶進行限制,並加強相關業務監測。
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稱,央行在必要的時候完全有能力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人民幣匯率;近兩日的人民幣匯率波動仍在可控范圍之內,中國沒有發動競爭性貶值的意圖和需要。
新華社發表社評,人民幣匯率短期下行不會引發貨幣戰,中國貨幣當局主觀上沒有動機放任人民幣匯率持續大跌,因為這與中國改革方向、國家利益和信譽背道而馳。
3. 人民幣成為第五大貨幣的挑戰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挑戰:
一是人民幣貶值的趨勢。許多國際投資人前些年持有人民幣主要是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的,他們未來如果減持,會形成一定的壓力;二是現在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三是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美元表現強勁。
專家認為,人民幣納入SDR有望開啟新的市場格局,但也並非一路坦途。人民幣成功「入籃」,標志著人民幣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後的第五大世界貨幣。作為SDR籃子中的新成員,人民幣也是第一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加入SDR貨幣籃子。
(3)15年人民幣如何贏得貨幣戰擴展閱讀:
「入籃」SDR助力人民幣資本走出去
SDR又稱「紙黃金」,是IMF在1969年創設的一種輔助國際儲備資產,是IMF賦予成員國可以自由兌換國際儲備貨幣的一種特殊權利,僅限在IMF成員國官方部門使用。
人民幣「入籃」SDR是IMF歷史上首次將一個新興經濟體貨幣作為儲備貨幣。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入籃」SDR標志著人民幣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貨幣,成為了IMF180多個成員國官方使用貨幣,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獲得更大話語權。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SDR絕對數量較小,實際交易也很少,其更多代表的是一種象徵意義,代表著一種貨幣的國際認可程度和影響力。
人民幣進入SDR,將會推進人民幣的國際使用,促使國際社會更多購買人民幣資產,不僅能夠幫助中國吸引外資,也能助力人民幣資本走出去。
4. 數字人民幣是如何沖擊到美元霸權的根基呢
在數字人民幣這個概念中,瓦解美元霸權的不是人民幣,而是貨幣數字化這種流通模式。
嚴格來講,美元霸權有兩個錨定物,一是與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貿易結算綁定,以早期大宗商品在國際貿易中大額的市場,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龐大的流通量;二是囊括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各國經濟結算往來能夠在同一平台結算的SWIFT支付系統,即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
由於覆蓋范圍廣且與通用貨幣對接,全球90%跨境資本流動,都是通過SWIFT完成的。
大家都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後,全球化進程呈倍數提升,直觀體現為現代產業分支非常精細化,這使得任何國家想要取得長足發展,就必須通過自己優勢的資源稟賦,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找到最合適的位置。
比如俄羅斯、中東、澳大利亞這類國家自然資源豐富,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是原材料供應國;
日本精密器械製造業發達,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是先進材料級產品供應國;
韓國和中國台灣省半導體製造能力強大,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屬於先進專用級產品供應國和地區。
中國製造業體系完善,零部件和銜接成本低,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屬於終端成品生產國。
換言之,一種產品的生產環節涵蓋全球各個不同的國家,其供應鏈向下游國家轉移時必然會產生跨國貿易。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智能機生產為例,原材料硅由中國提供,材料級產品的光刻膠和含氟聚醯亞由日本提供,專用級產品的晶元由韓國和台灣省提供,終端成品的智能機則由中國進行生產,最後在面向全球市場銷售。
拓展資料
美元霸權是指美元在執行世界儲備貨幣職能的過程中,給美國帶來了諸多經濟利益,但同時可能給其他國家經濟造成各種負面影響。美元霸權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重要基石,它可以幫助美國收割全球財富,讓世界各國為美軍開支「買單」 。
美元霸權是歷史上最復雜的金融體制。在人類金融事務中,首次出現了由一國不兌現紙幣通過浮動匯率和自由兌換強加的貨幣霸權,全球化的金融市場使這種貨幣霸權的形成成為可能。
目前已有42個國家加速去美元化,中俄兩國推出了數字貨幣,這足以說明美元霸權正在崩塌 。
美元霸權的基礎--美元的國際地位
1、世界貿易中用美元計價結算的比重遠比其他貨幣要高,與美國無關的國際貿易也廣泛採用美元計價結算
2、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儲備平均佔比達65%以上,其中,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美元佔比更高
3、外匯交易中,用美元交易的比重平均約90%,有些外匯市場上美元的交易佔比甚至高達99%以上
4、美元的貨幣錨作用非常明顯。其一,各國貨幣的匯率制度;其二,各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制定和調整匯率
美元霸權的維持--國際貨幣合作
第一,美元霸權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國際貨幣合作基本上是圍繞維持美元匯率穩定展開的;
第三,形成了浮動匯率制下以美國為主導的新的合作方式---從10國、20國集團變為7國集團。
美國政策對美元匯率有較大的影響力,美國堅決地維護浮動匯率制。
例如:1983年,1999年2月美國認為,
1、市場決定匯率,而非人為的安排。
2、合理的匯率水平無法確定。
3、固定匯率或匯率目標區將會遭受外匯投機的沖擊,無法維持。
4、固定匯率將喪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即貨幣供給不能根據變化調整。
5. 人民幣和sdr是怎樣做到雙嬴的
「人民幣加入SDR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它的意義非常重大,它利在長遠。它標志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特別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肯定。這對於中國和世界來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易綱12月1日說。
事實上,在IMF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宣布人民幣納入SDR這一歷史性時刻的背後,中國此前已經做了大量籌備和推動工作。央行行長周小川親自掛帥,易綱牽頭擔綱,帶領央行10多個部門和IMF相關部門多次開展技術會談,並且和國內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妥善解決人民幣加入SDR涉及的技術問題。
在中方和IMF的共同努力下,IMF執董會最終做出了人民幣「入籃」的決定,SDR貨幣籃子由原來的四種貨幣相應擴大成五種,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英鎊、日元,權重相應為41.73%、30.93%、10.92%、8.09%和8.33%。
自此,人民幣成為SDR籃子份額第三大幣種。消息公布後,離岸人民幣短線上漲,美元走高,歐元和英鎊下行。
對於為何人民幣「初來乍到」,權重便超越了英鎊和日元。IMF官員解釋稱,英鎊的比重從11.3%下降到8.09%,這是考慮到過去5年間,英國出口下降的影響。
此外,盡管此次人民幣權重位居第三,但排名第二的歐元未必會感到威脅。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潘英麗點評稱:「歐洲的基本思路是擴大SDR作用,未來讓IMF發揮全球央行的作用。2008年SDR增發主要用來救歐洲。這樣大家就知道歐洲力挺人民幣加入背後的利益所在了。」
喬依德告訴記者,之前的SDR籃子貨幣全部是發達經濟體貨幣。目前新興經濟體的GDP增速仍遠遠高於發達國家,僵化的SDR籃子使SDR不能真實反映世界經濟力量格局的變化,其代表性不斷降低,合法性受到質疑。要使SDR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充分發揮作用,亟待擴大SDR籃子以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合法性。
促進中國金融改革
一方面,人民幣「入籃」關繫到IMF的代表性,另一方面,SDR對於人民幣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IMF總裁拉加德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將人民幣納入SDR是對中國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的認可,是對中國經濟開放的認可,也是對中國政府未來將遵守市場化原則的認可,這對人民幣和中國而言具有重要象徵性意義,未來一系列改革將繼續推進。」
言下之意即是,「入籃」並非終點,改革還將繼續。
比如在匯率形成機制上,易綱12月1日表示,「我們長遠的目標是匯率的清潔浮動,那時候的干預就極少了,但我們現在是有管理的浮動,有時為了穩定市場還有一些干預,從現在的體制到我們的目標,實際上有一個過渡的過程,這個過渡的過程就是市場化的過程。」
2015年「8·11」匯改以來,外匯市場出現了比較劇烈的波動,有觀點認為,央行此前努力保持匯率穩定旨在助力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入籃」以後,央行可能會退出干預,引發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的擔憂。
事實上,盡管人民幣「入籃」消息公布後,離岸人民幣曾出現短線快速上漲,但好景不長。12月1日人民幣在離岸市場表現出明顯的下跌態勢,基本抹去此前全部漲幅。12月1日的離岸市場上,人民幣開盤價為6.4246,開盤後一路下跌,貶值勢頭始終未見扭轉,最低曾下探至6.4504。截至記者發稿時,人民幣對美元為6.4474,較上一交易日下跌0.35%。
對於離岸人民幣的明顯走貶,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對記者表示,部分海外投資者認為人民幣加入SDR後,中國央行會放鬆對人民幣匯率的管理,甚至認為人民幣將重啟貶值趨勢,這一擔憂反映在了12月1日的匯率走勢上。
「關於人民幣加入SDR後會不會貶值,我覺得這種擔心是大可不必的。」易綱12月1日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人民幣加入SDR,讓各界對人民幣有了更高的預期和信心,可以預見人民幣將會被廣泛使用,國際認可度增加,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提高,這會帶來跨境資金流動的增加。這種跨境資金的流動是雙向的,人民幣「入籃」對資本項目、對資金流動的影響是雙向的,有流入的因素也有流出的因素。
至於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方面,國泰君安北京分部研究主管周文淵對本報表示,人民幣在籃子中佔比10.92%,據他測算,這將產生300億美元的人民幣儲備需求,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提升明顯,特別能夠促進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功能的提升。
在周文淵看來,人民幣支付功能提升,逐步成為世界支付貨幣之一,各國將人民幣資產納入外匯儲備,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方面。人民幣納入SDR籃子,還將對資本項目的開放有促進作用。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人民幣加入SDR將促進擴大資本項目雙向開放。人民幣的「可自由使用」是成為全球「硬通貨」的前提和基礎。目前,中國對資本項目管理主要採取渠道和額度「雙管控」的手段,比如,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資本市場主要有QFII、RQFII、滬港通等渠道。下一階段,應繼續在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外債和外匯市場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擴大雙向開放的規模和力度。
同時,人民幣納入SDR,將加快人民幣境外離岸市場的建設,在現有的香港、新加坡、倫敦離岸金融中心市場空間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擴容,離岸金融中心將更加完善,進一步擴大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的互聯互通。
6. 為什麼說,人民幣要贏得「貨幣戰」必須救日韓
這是因為我們跟日韓本身有著不錯的貿易聯系,如果日本和韓國的匯率不穩定的話,我們的貿易會因此而受到相應的影響。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美聯儲選擇加息的時候,即便日本和韓國選擇同步加息,但日本和韓國的匯率的貶值幅度確實有些大,這個情況已經想到了日本和韓國的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人民幣的匯率相對比較穩定,同時也沒有出現過大的跌幅,但人民幣的匯率也會受到日本和韓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所以我們可能會選擇主動幫助日本和韓國穩定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雖然這個問題本身看似比較復雜,我們需要用全球化的眼光來看待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當一個國家出現經濟問題之後,這個問題都會影響到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
7. 宋鴻兵說貨幣戰爭的內容介紹
一、貨幣尋根
究竟什麼是錢、什麼是貨幣、什麼是財富?
二、美元稱霸
美元如何幹掉英鎊
美元如何成為世界貨幣
三、貨幣冷戰
美、蘇貨幣戰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蘇聯70年國家財富神秘蒸發
四、歐元崛起
歐盟與歐元
歐債危機
歐元貨幣戰
五、人民幣創世紀
人民幣歷程
人民幣與中國經濟
人民幣與世界貨幣
六、走向亞元
亞元的設想
人民幣國際化
亞洲貨幣戰
8. 人民幣貶值會引起貨幣戰嗎
只能說有讓貨幣貶值的沖動,具體會不會付諸行動有很多方面的決定因素。
1. 沖動的原因: 戰爭期間要承擔巨額的軍費開支,勢必劇烈增加財政負擔。開動印鈔機讓貨幣貶值是最直接,成本最低的解決手段。
2. 主要決定因素: 首先貨幣貶值直接降低民眾生活質量影響公眾支持率,因此除非經濟上實在無法承擔,否則一般情況下不會出此下策。其次對於泯注國家,增發貨幣發行債券不僅要總統批准而且需要經過國會通過的,而相關人員也要考慮後果和可能因貶值導致的選票流失問題,因此相對比較慎重,實施的難度較高。
如果有獨立的貨幣發行權且經濟上無法承擔,那麼貶值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
9. 建國初期的銀元大戰是怎麼回事啊,投機商是怎麼炒銀元的啊
不僅僅是自買自賣,惡意散布各類金融消息很普遍,當時中央剛取代國民ZF,需要將人民幣推廣成為市場主要流通貨幣,而限制金圓券流通,上海資本家囤積銀元,抵制人民幣流通,加上各類炒賣,使得銀元對人民幣匯率猛漲,人民幣的通脹率幾乎無法購買任何大宗商品(幾天時間,銀元對人民幣匯率就暴漲10倍,廣大群眾不敢持有人民幣,因為購買力貶值非常迅速),後來上海投入數十萬銀元抑制銀元投機,毫無效果,連北平也出現銀元投機浪潮,最終導致上海軍管取締上海證券交易所,禁止銀元交易,收繳大量投機銀元,並宣布人民幣為主要流通貨幣。
本質上就是爭奪貨幣權,上海資本家用金圓券和人民幣大量購買市面上的銀元並囤積物資,結果給中央消滅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也搬到香港去了。
10. 聽說《大對決——即將爆發的中美貨幣戰爭》這本書宣稱人民幣必勝,是真的嗎
這是一個「自我安慰」「超級扯淡」的文章
1、理論:人民幣升值後,進口會增加,出口會減少,所以國內商品供給增加,物價可以下降。
現實:物價越來越高,除了工資不漲什麼都漲。
2、理論:人民幣升值後,熱錢會退出,就是外國人把他們手中的人民幣換成外幣出逃。導致國內人民幣數量供給下降,流動性不足,大家手中的錢變少了,消費會減少,經濟陷入衰退。導致供給不足,物價上漲。
現實:南方外企外逃的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的上升。隨著國家勞動政策及物價的上漲,中國很多地區的勞動力開始變得「不廉價」,而且由於通貨膨脹,原材料也不再「廉價」,綜合成本上升,沒有賺頭肯定撤。
3、貨幣戰爭是國家與國家金融之間的戰爭,與我們老百姓沒什麼關系。寫這些書的所謂「學著、精英」都是一群王八蛋,他們哪個在沒去過國外?有的甚至就在美國定居,寫基本破書來糊弄老百姓的錢罷了。美國指望著中國買他的國債呢。
看清現實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