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為什麼沒有市值
A. 資本運營的七個案例
資本運營的七個案例
【案例一】
前些年,有一個所謂發明家發明了一種據說可以代替現行冰箱或空調中的製冷劑的環保產品。
為 了推廣該產品,他在全國各地注冊了許多家公司,並創造了一種新的推銷模式,該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免費更換更環保的製冷劑的名義,向賓館、飯店、機關單位、廣 大的家庭住戶直接推銷該產品。由於產品具有壟斷性,國內市場又是如此龐大。經過一番精心准備和概念化包裝,他終於使自己的公司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
上市後,由於故事畢竟是故事,公司業績並不理想,於是改變主意,打著整合製冷行業的大旗,利用上市所融資金以及其他杠竿資金,大肆收購國內的空調、冰箱企業,經過合並報表,使上市公司的業績,由虛變實。幾年下來,發明家已不再是單純的發明家,而更多的是行業內的財富人士。
評論:發明家如果只是將發明專利賣掉,撐死了也就是個百萬富翁。
但此案例中的發明家,把發明專利與特殊的營銷方式結合起來,編成一個故事,並用這個故事在股市中圈錢,卻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故事無法再講下去的時候,一個新的故事又開始,而且做得很成功,的確不是常人所能為的。
【案例二】
有一IT人士,其實也談不上他懂多少IT知識,但是他有博士頭銜,有在國外學習、生活k的經驗和圈子。這就是他的資源,於是,他充分利用這一資源來實現自己的創富夢想。
做法是:他先提出了在中國建立一個搜索引擎網站設想(那時,中國網站很少,不像現在,網站多如牛毛),並告訴他的老師,老師借給他10萬美金。
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探索出一個有可能賺錢的模式,於是找到國外的風險投資進行游說,並成功獲得了新的投資。
幾年後又成功在那斯達克上市,趕上股市正瘋狂炒做互聯網概念,該股票價格和其他類似股票價格一樣,一路彪升,於是乎,該IT人士,立馬成為了IT精英,一舉進入中國富豪榜。其他IT精英創富的路數,也基本差不多。
評論:其實現在看來,建一個網站很容易,找10萬美金也很容易,那麼,為什麼他能成功,而別人沒有成功,關鍵在於: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並且將它發揮到了極致。
試想,如果他沒有在國外生活過,沒有博士頭銜,他就很難有超前的眼光,來發現他的`機遇,很難去說服國外的風險投資商,除非你實打實地拿出現金流,拿出利潤來。二、他抓住了一個可以讓人發揮想像力的項目,既是說,這個項目有無限擴張的潛力。
【案例三】
十幾年前,有一個17歲的小夥子來到北京,經過幾年打拚,經營起了一家經營家電的商店,後來又變成若幹家連鎖店,同時也做過一點房地產。盡管他乾的很成功,但也默默無名。最近由於進行了資本運作,突然身價百億,成了中國首富。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很簡單。
做法是:他首先把房地產作價與一家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把低於1港元錢一股的股票叫仙股)進行資產股權置換,從而很容易就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權。
然後迅速擴張他的連鎖店,由幾家變成幾十家,無形資產迅速膨脹。經過評估,再次作價進行資產股權置換,上市公司隨即變成市值超過百億的幾十家家電連鎖店的控股公司。
小夥子也從擁有看不見的、迅速膨脹的、一時無法變現的、說不清楚的無形資產,一夜之間變成了擁有價值上百億的可以隨時變現的上市公司股票。
評論:經營家電零售業,據說利潤很低。很多商店經營困難。而為什麼,這個小夥子能成功。
關鍵是,一、他看到了連鎖店的好處,即一家成功的模式可以迅速復制,而實際投入的資本不需要增加太多,但無形資產卻能以幾何級數增長;二、他通過學習,成功地掌握了資本運作的技巧,無須花費太多的資金就實現了市值上百億上市公司的控制。
【案例四】
網上傳說,有一高官之子,在國外讀完書,當然讀金融或MBA,之後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可能也攢了一些錢,即使沒有錢,估計也有人會借給他。
做法是:於是他大肆收購了一家在內地經營燃氣,但不太景氣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
前期工作完成之後,他通過正常渠道,從中牽線搭橋並運作,使國內某大型國有控股石油公司出巨資參股該燃氣公司。該高官之子當然就成為該燃氣公司之董事長。
消息一傳出,燃氣公司股票價格扶搖直上,兩個月之內,股價翻了一番。股票則由原來的垃圾股,變成了熱門股。隨之可以想像的是,高官之子,也變成了財富之子。
評論:此案例是典型的利用人際關系資源,經過合法的資本運作手段創富的例子。
盡管常人會對此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並表示自己的不滿,但我相信,如此高明的高官之子,絕對不會因此而犯法。因為這一切都是那麼地順理成章,無可挑剔。案例中,所有交易各方當事人所獲得的好處,都是不言而喻。
【案例五】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有一紅色資本家的公子,當別人挨餓時,他還能開著一輛紅色的跑車。盡管如此,他們家族的家產絕大多數已充公是不言的事實,否則,他的老爸也不可能在解放後成有赫赫有名的權貴。正是這種權貴,造就了他今日的財富。
過程是:他先到美國讀書,並創立了一家技術公司,變賣後,獲得了幾百萬美圓。於是他來到香港,在老爸管理下的大公司打工(注意,該公司並不為他老爸所有)。
老爸為了國家的利益回大陸擔任更重要的領導職位之後,公司董事長的位置當然就是他的了。有了權、有了老爸的福蔭,也有一些錢,對公司進行MBO式的改革也就水到渠成。公司變成自己的後,更強烈的擴張慾望就是必然的了。於是一系列的資本游戲就此展開。
先是低價收購一家上市的垃圾公司,並引入李氏等大亨為戰略合作夥伴,公司股價隨即上揚,於是增發股份籌集資金,收購國泰航空,出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戲。
之後,利用其在大陸不言自明的優勢,連續作戰,進行多個重大項目投資或兼並收購,屢獲戰果,其上市公司的市值也由當年的億上升到現在的億。
公子個人身價,也已躋身中國大陸首富,幾百萬的人造紅色跑車也早已換成幾千萬的純天然駿馬。每年英國度假時所表現出來的貴族氣息,是其他中國大陸爆發富們所無法比擬的。
評論:其實資本運作的關鍵,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必要的關系網路和運作能力。
試想:1、如果他不是他老爸的兒子,他能當上公司的董事長嗎?2、如果沒有家族的權貴,李氏等大亨能和他合作嗎?3、如果不看在他老爸的面子上,他能那麼容易在大陸拿到好的大項目嗎?4、如果沒有這些好的項目,公司的業績能好嗎?股票價值能升嗎?
當然,這一切僅僅是前提。公子的運作能力也是不容質疑的。否則的話,即使有了這些前提,要想創富也是不可能的。
【案例六】
有一個文化人,幾年前去了香港,發了財。後來回國投資失敗,變得幾乎一無所有,甚至欠了一屁股債,於是他打起了資本運作的主意。
做法是:先在維京群島注冊一個A傳媒公司,並以A名義與各地方電視台簽了一攬子協議,協議規定,A公司將免費為各電視台提供一定時段的節目,回報是給A公司每天幾分鍾廣告時間。
接著,他又找到某節目製作公司,承諾向該公司進行投資,回報是製作公司必須向A公司每年提供若干小時節目。一切搞定之後,他向一家股票已成仙的香港上市公司老闆講,他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廣告時段經營權,這足以使他每年獲得幾個億的廣告收益。老闆聽後,心知肚明。
於是決定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購A公司30%的股權,該文化人立即成為上市公司第2大股東,所獲現金拿出部分投資給製作公司,以兌現諾言。文化人如此這般一番後,又成了有錢人,時間不超過兩年。
評論:只要善於整合資源,把各方利益擺平,就會結出碩果。這是此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縱觀當事各方,電視台有廣告時段,沒節目製作能力;製作方有節目製作能力,沒有節目製作資金,上市公司有資金卻又沒有項目。
而文化人什麼都沒有,卻把他們整合在一起,從而突顯了文化人的價值。再通過資本運作,使這種價值得以在股市上以具體數字體現出來。
【案例七】
香港一家經營化裝品的上市公司,上市不過三年,卻因連年虧損而停牌。仔細研究後發現,公司經營雖然困難,甚至行將倒閉,但公司發起人卻發了財。
做法是:她先找了兩個合夥人,一個是有技術、有配方的高級研究人員,另一個則是有十幾年著名品牌運作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
首先她們合夥用極少量資金在加拿大、香港、台灣分別注冊了研究公司、品牌公司、經銷公司並開了幾家店鋪。經過一年打理,各公司獨自取得了產品配方、許可證、商標以及其他商譽,也賣出了少許產品,有些收入。
之後,她們在維京群島注冊了一家殼公司,並以殼公司名義高價收購先期注冊的公司股權,殼公司資產迅速膨脹到創業板上市要求的規模,收購資金則由大股東先借給殼公司,殼公司以債務形式列支在帳目上,而現金實際上已作為收購款,重新流入回了大股東腰包。
經過一番努力,殼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並融到一大筆資金,其中一半用於還債,歸還大股東。另一半用於公司日常經營。由於發起人夫妻雙方都是執行董事或董事,按香港標准,僅兩人年薪總計就達300--400萬港幣。兩年過去了,公司經營雖沒有起色,但發起人的收益卻可觀。
評論:總的感覺,此案例發起人有欺騙之嫌,但其所做又似乎合理合法,無可指責,因其在招股書中有明確的風險提示,所有帳目之信息披露也很充分。
發起人之所以能創富,很大程度上是:
一、充分運用關聯交易的資本運作技巧,使其前期投資所形成的無形資產迅速膨脹;
二、通過墊資的形式,將這些無形資產以負債的形式體現在公司資產負債表上;三、成功運作上市,將大股東的債權迅速變現,實現大股東資產增值。當然,公司如果不能成功上市,大股東前期的投資,的確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
;B. 泰國航空公司怎麼樣啊 哪位大俠做過泰國航空的,怎麼樣啊飛機好不好安不安全啊 謝謝你們了。
泰航有中文服務,如果有中國的乘客乘坐泰航的飛機,空姐都用中文問候,而且機上的安全提示、播音都有中文服務,讓人感到很方便。在幫乘客找位、放行李和下飛機時,泰航的服務效率很高,通常情況下中型的飛機可以在10分鍾內完成所有乘客落座。在聽候乘客需求時,空乘都會俯身貼耳,然後一溜小跑去為乘客拿來毯子、飲料等,不會有絲毫延誤。
在機上,頭等航或公務艙的乘客在剛登機時就有冷熱毛巾、登機飲料選用,途中提供的餐飲也遠較經濟艙為多。
乘坐泰航班機時,除了正好趕上飯點,一般機上不提供飯菜,僅提供一個「零食包」,裡面有一個麵包、100毫升純凈水、兩三片水果和一張餐巾紙。即使是正餐,也不過是一個三明治或漢堡,外加100毫升的果汁和幾粒龍眼乾而已。
C. 國泰航空為什麼沒有美聯航常旅客
這是由於國泰航空公司沒有和美聯航常公司合作。美聯航常旅客都是特殊申請,因而要走特殊渠道。
D. 國泰航空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引起網友的不滿
主要體現在國泰航空空姐歧視內地大陸遊客甚至是針對華人。空姐的種種行為,引發了大量網友的不滿。
此外,國泰航空不僅空姐如此,其他工作人員也是如此。內地遊客在進行登機排隊時,曾被地勤人員故意將其叫出隊伍,要求對這些內地遊客進行無理地檢查。而在檢查結束之後,卻沒有讓其回到隊伍中,而是讓其繼續在原地等待,直至所有人都完成了登機,他們才被允許最後一個進行登機。且國泰航空的所有指示牌都沒有中文,全都是粵語和英語。空姐更是明確表示過,她們不會掛中文名牌,因為在她們看來,這是討好內地遊客的表現。因此,這些大概就是網友們不滿的原因吧。
E. 中國十大爛航空公司有哪些
中國十大爛航空公司有海航、春秋、廈航、深航、聯航、祥鵬、首都、東航、成都航空、浙江長龍航空。下面介紹其中幾個:
1、春秋航空
西部航空基地位於直轄市重慶。被吐槽為沒有什麼服務,坐了一次就不想再坐了。沒有免費行李額,加上行李托運費後絕對不比其他家航空公司便宜。沒有多餘飛機應對前序航班取消或者延誤。
4、華夏航空
華夏航空是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支線航空客貨運輸的航空公司。以龐巴迪CRJ900 NextGen支線噴氣式飛機為主力運營機型,幾乎每一條航線都要至少有一個經停城市。
5、中國聯合航空
中國聯合航空運行基地位於北京南苑機場,東航旗下全資子公司,提倡的也是低成本的經營模式,航線主要來往於中小城市之間,讓中國聯航成為了經濟實惠航空公司中的典型代表。能夠連續兩個月出現三次安全事故(機組人員因工作摩擦在機上肢體碰撞、飛機進近下降低於安全高度、飛機不適航情況下違規。)
F. 五大航空公司是哪些
世界五大是:
1、中國國際航空目前市值高達200億美元
2、新加坡航空以140億美元居次
3、香港國泰航空市值120億美元
4、中國南方航空&拉美航空集團(LATAM) 市值同為110億美元
5、達美航空&德國漢莎航空 市值同為100億美元
中國五大是:
1、中國國際航空公司
2、中國南方航空公司
3、中國東方航空公司
4、中國上海航空公司
5、中國海南航空公司
G. 國泰航空空姐(國泰女空姐當場被開除)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更多資訊或新聞爆料 VX ceodaily1988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23日報道,國泰航空公司將其空乘協會的負責人解僱,國泰方面覺得這位叫做施安娜的女空姐存在安全隱患,作為國泰航空空乘協會負責人的施安娜,一直在支持國泰航空的空勤罷工,而這樣卑劣的行為到最終也是引來國泰方面的開除,雖然她在此工作已經20年了,到頭來卻是被開除,今後就是在失業的狀態,失去了生活來源,而最近她在發布會上哭的梨花帶雨,希望以此來博得網友的同情。
其實從國泰航空公司飛機駕駛員在不久之前被開除就能夠看出,航空內部的高官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這件事情國泰航空也蒸發了數百億的市值,他們通過開除員工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施安娜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後悔,自然是選擇首當其沖,而國泰航空將她解僱也是特別合理。
任職為高級艙務長的她,在周二的時候決定飛往杭州,但是在登機的過程當中,卻是被告知取消當天的工作,在第2天經理約了施安娜,並且手持三張截圖問施安娜是不是個人賬號,施安娜回答是,當場被開除,然而隨後她說到只有她的好友才能夠看到賬號,也是懷疑自己被同事給出賣了,國泰航空回應,當自己做出一些決定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這件事情的後果。
H. 深度|從此再無KA!國泰航空22億重組自救的背後隱情
連月盛傳的國泰航空大裁員計劃,終於塵埃落定。
10月21日早,國泰航空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占集團總體3.5萬名員工的24%,裁員規模超過此前市場預期的6000人。這是國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在此之前,國泰曾在2017年因燃油對沖虧損而裁員600人。
據了解,自9月起,國泰已與多個工會組織進行了多輪會面,針對重組計劃進行商討,工會組織紛紛提出各種減薪計劃積極爭取避免大規模裁員。
國泰航空表示,此次被裁的8500個職位中,由於凍結招聘、關閉海外基地以及自然流失的累計職位約2600個,未來數周內將實際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有約600名非駐港員工可能受到影響。
這是繼此前的資本重組計劃推出後的又一「自救」措施。今年6月9日,國泰航空公布一項資本重組計劃,集資總額約390億港元,包括按「11供7」方式供股,集資約117億港元,其中香港特區政府共投資273億港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21日表示,作為香港最主要的本地航空公司,國泰集團正面對史無前例的經營挑戰和財務壓力。國泰業務此次重組屬於商業決定,「特區政府此前委派的兩名觀察員雖然沒有投票權,但已就安排向公司提供了參考意見,亦提醒公司管理層,須盡可能減低對員工及 社會 影響。」
國泰航空預計,此次董事會通過的重組方案成本為22億港元。在此消息提振下,國泰航空(00293.HK)股價早盤一度大幅反彈5%,截至21日收盤,漲幅收窄至2.3%收報5.85港元/股。今年迄今為止,國泰航空股價已累計下挫逾40%。
相比其他國際航空樞紐,香港航空業高度依賴國際航班。作為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疫情對國泰航空的業務帶來空前的挑戰,而國泰航空佔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57%、貨運量佔41%。
一直以來,國泰航空主要針對高端商務客,打造「高富帥」的品牌形象。然而,近年來亞洲廉價航空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起,不斷蠶食傳統航空公司在短線航班的市場份額。去年7月,國泰完成對香港快運航空的收購,意味著國泰已控制了香港本地四家航空公司中的三家。此外,內地三大航空公司近年開辟多條直飛美歐航線,導致國泰在長線航線面臨極大競爭,可謂「腹背受敵」。
根據重組計劃,自10月21日起,國泰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有限公司將即日停止營運,公司計劃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公司及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營運國泰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國泰航空表示,所有2500名港龍員工會被辭退。
這家 歷史 長達35年的航空公司就此黯然落幕。國泰港龍航空前身為港龍航空,1985年5月由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及中資機構組成的「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創立,同年7月開始營運。國泰航空於2006年全資收購港龍航空。
他坦言,國泰在疫情暴發之前每年收入達千億港元,目前唯一方法是特區政府盡快恢復香港的出入境往來,放寬檢疫條件,增加航班客源,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目前國泰港龍航空的航點約有46個,以連接內地航線為主,但亦包括亞洲各地,如泰國清邁及越南河內等。
受即日停止營運影響,10月21日,根據香港機管局網站顯示,有6班原定由香港出發的航班需要取消,另有6班離港航班亦須取消。受影響航班主要是前往北京、廣州、上海、成都等內地城市的航班。
與此同時,國泰航空旗下的廉航品牌香港快運在此次裁員計劃中得以倖免。香港快運前身是成立於2004年的港聯航空,起初是以浙江寧波等內地二線城市和香港之間的客運為主,但自2013年前後開始大幅拓展日韓等東北亞航線,是香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廉價航空。國泰航空在中期報告中指出,香港快運由3月23日停運至8月1日,期內虧損達7.79億港元。
成立於1946年,在香港航空業壟斷多年,國泰航空曾經風光無限,更多年獲Skytrax評為年度「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然而,近年來業績連連虧損疊加 社會 沖突、疫情等多重打擊,國泰航空股價一路下挫,最新股價相比2010年底逾20港元的 歷史 高位,累計跌幅已超過70%。更不幸的是,其在2017年11月被剔出恆生指數成份股之列,失去逾30年的「藍籌股」地位。
事實上,國泰航空的業績在疫情發生以前已經深陷業績泥潭,疫情沖擊成為壓倒國泰的「最後一根稻草」。2016年開始,國泰航空出現連年虧損的窘境,兩年內合計虧損18.34億港元。在2018年短暫扭虧為盈後,到2019年下半年又虧損4.34億港元。
一直以來,運營成本高於其他競爭對手是國泰航空的一大軟肋。根據中期業績報告,截至6月底,國泰集團在全球員工人數超過3.3萬人,較去年底公布的3.42萬人減少1200名。其中,香港地區的員工為2.76萬人,較去年底公布的少約600人。國泰今年上半年的凈虧損已高達98.7億港元,期間員工支出高達74.2億港元,占營業開支逾20%。
為節省成本,集團今年分別於3月及4月宣布關閉溫哥華及美國所有外站,裁減433名機組人員。國泰及港龍今年上半年的員工開支為74.2億港元,同比減少17.9%,是集團近十年以來員工開支首次錄得雙位數跌幅。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航空業受到巨大沖擊,國泰此前已著手進行該公告所述的資本重組計劃,推行了多項現金保存措施,包括暫停非必要開支、推遲飛機交付、推出特別休假計劃及實施高級管理層減薪。
由於疫情影響,非香港居民入境仍須接受強制檢疫,航班需求疲弱。香港國泰10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國泰航空與國泰港龍9月合共載客4.706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暴跌98.1%;每日載客僅為1568人次,同期收入乘客千米數同比減少97%。乘客運載率下跌48.8個百分點至24.9%。今年前9個月,載運乘客人次較去年同期下跌83.2%。
「未來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而復甦的步伐顯然相當緩慢。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航空客運量須待2024年才有望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假設現行研發的疫苗證實有效並能於2021年夏季成功在全球推出,公司預期2021年上半年的客運運力將遠低於25%,而2021年全年的客運運力將會低於50%。」國泰航空行政總裁鄧健榮表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責編:李悟
I. 這個家族來中國153年,如今已富過6代,是哪個家族
去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朋友,一定會被這里的時尚氣息所感染。由19座低密度的當代建築布局也讓人印象深刻。 三里屯太古里是太古地產在內地首個落成啟用的商業綜合體項目。
內地加上香港地區的凈資產占據了整個太古集團凈資產的85%,其中僅航運和造船業務就已經達到了774億元人民幣。
同時,太古集團還是可口可樂在華最大的裝瓶商之一,擁有浙江、福建、廣東等七個省份可口可樂公司產品的專營權,覆蓋了4.1億人口。
和中國許多企業通過上市來快速獲取財富的增長不一樣,太古的大部分資產都沒有上市。相對而言他們非常保守。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內地的地產行業逐漸升溫,恆基、恆隆、新世界、新鴻基等香港地產商紛紛來到內地投資,但太古地產遲遲不動。而是觀望了足足10年,才在北京、成都推出太古里項目。
當銀泰百貨、萬達等國內知名商業地產公司紛紛宣布進軍電商,但太古的地產業務依然拒絕跟隨。事實證明他們堅守自己最熟悉的領域上,是非常正確的決策。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富不過3代,如今施懷雅家族已經傳承到第6代,而他們延續著財富的傳承。
這個家族來中國153年,如今已富過6代,每年賺走幾百億,雖然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但是施懷雅家族非常低調,甚至很多國人都不知道身邊有太古這樣一家數千億資產公司的存在。施懷雅家族才是真正的隱形富豪家族。
J. 我國3大航累計虧400多億,除了疫情消散還有辦法拯救航空業嗎
我國3大航累計虧400多億,除了疫情消散還有辦法拯救航空業嗎?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復甦之途充斥著艱辛,這類窘境會維持多長時間,啥時候邁入暑光。現階段新冠疫情在中國仍散點暴發,防治局勢仍然不容樂觀,國際航線貨物運輸吞吐仍不斷受到限制。新冠疫情總是會以往,行業復甦仍是方向。據國際航協預估,全世界航運業2022年仍將保持虧本情況,局勢仍然不容樂觀,但由於遊客的積極主動交通出行意向,行業有希望不斷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