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沒有載體怎麼辦
① 數字貨幣的利與弊是什麼數字貨幣最終能夠取代紙幣嗎
就像一枚硬幣有正反面一樣,任何一種東西都有利有弊,而且往往是其有利一面的背後就是有弊的一面。也正是數字貨幣利弊相存,決定了數字貨幣能夠取代紙幣的主要流通貨幣地位,但是並不能完全取代紙幣。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國家正式推行使用數字貨幣,我們只能從數字貨幣的設計特點來分析她的優缺點。由於我國央行數字貨幣已於4月15日開始在中國農業銀行內測,我們可以以央行數字貨幣為例來研究一下數字貨幣的利弊。
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通俗的說就是我們平時使用的一種錢。這種錢和我們用的紙幣最大的不同是,形態不一樣,紙幣是由特殊材料的紙製作和印刷的,看得見摸得著,而數字貨幣是一串由計算機數據生成的虛擬的圖文,看得見但摸不著。從網上流出的央行數字貨幣內測圖可以看出,央行數字貨幣並不是一串數字,而是包含圖形和文字組成的形狀類似紙幣的電子圖片。不過央行數字貨幣有一點是和紙幣一樣的,那就是擁有和紙幣完全相同的功能屬性,那就是貨幣(錢)的屬性。
除此之外,央行數字貨幣還有一個 歷史 上的貨幣從來沒有的功能。我們先看一下央行數字貨幣的英文:
可以看出,央行數字貨幣還具有電子支付的功能。這是顯然是 歷史 上任何貨幣都不具有的功能,紙幣沒有,硬幣沒有,金銀銅錢更沒有。可以這么說,央行數字貨幣就像一個不需要駕駛員的 汽車 ,因為他自帶駕駛員,這個駕駛員就是"電子支付"。以前的紙幣你需要存到銀行,再轉到支付寶和微信才能進行電子支付,但是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可以直接進行電子支付,省了好多麻煩。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央行數字貨幣,一種自帶電子支付功能的、具有紙鈔功能屬性的虛擬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的利弊要看央行數字貨幣的利弊,就要從央行數字貨幣的特點出發,特別是與紙鈔的區別。我們從央行數字貨幣的定義可以看出,她和紙鈔的主要區別有兩點: 一是 央行數字貨幣是數字化的、虛擬的,存在於手機等電子設備和互聯網中; 二是 自帶電子支付功能。另外,數字貨幣主要採用了一種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的區塊鏈技術,而紙幣採用的是防偽技術,這是和紙幣等其他貨幣區別的第三個方面,下面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數字貨幣的利弊。
一、從數字化方面看:
1.利:生產成本低,不消耗棉花和木材等資源。 紙鈔是使用特殊的紙張印製的,這種特殊的紙張是用95%的棉短絨和5%的木槳製造的,所以需要消耗原材料棉花和木材等自然資源。 數字貨幣是採用數字技術生成的,所以數字貨幣的生產不需要消耗原材料等資源,節省了大量成本和地球有限的資源。
不過,生產數字貨幣是需要專用的數字信息技術設備的,這些設備需要能源「電」才能工作,也就是說雖然數字貨幣的生產基本不需要資源,但是需要能源。而且由於其需要一直存在電子設備或互聯網中,需要一直消耗能源。紙幣誕生後,直到紙幣損壞或被依法銷毀,一生都不再需要資源和能源,但是數字貨幣產生後是不能獨立存在的,需要能源供給電子設備或互聯網,也就是說數字貨幣誕生後會一直消耗能源。至於一元數字貨幣一生中消耗的能源的成本是否超過一元紙鈔的生產成本,還真不好說。這樣看來,數字貨幣雖然生產成本低,基本不消耗資源, 但是弊端是:運行成本比紙張高,而且需要一直消耗能源。
2.利:便於攜帶。 由於數字貨幣是存在於電子設備或者互聯網中的數字圖片,你只需帶一個手機之類的電子設備,或者什麼都不帶,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你都可以使用。這比以往 歷史 上任何一種貨幣都便於攜帶。紙幣之所以取代黃金、白銀、銅錢的流通貨幣地位就是因為其便於攜帶,但是數字貨幣比紙幣更易攜帶。
但是正是由於數字貨幣便於攜帶,也帶來了弊端。那就是你要使用她,必須要有網路和電子設備。也就是說數字貨幣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她必須像寄生蟲一樣有載體,如果沒有載體,她將無法使用,另外如果電子設備沒有電了也將無法使用。 所以她的弊端就是無法獨立存在和使用。
3.利:不易損壞,易於儲存。 紙幣由於是紙張製造的,具有紙張的特點,用的時間久了或者使用不當就會損壞,比如紙幣遇到水就會變軟甚至溶解。但是數字貨幣是存在於電子設備或互聯網中的,只要有電子設備或網路,數字貨幣就可以存在,所以她不易損壞。紙幣需要存在一個不易讓她損壞的地方,比如你可以放到錢包里、抽屜里、房間里,但是你不能放到水裡,酒精里等等液體裡面和有腐蝕的地方。數字貨幣很簡單,有網路和電子設備的地方就可以存放。但是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你得設置密碼並記住密碼,或者用指紋、人臉識別,但是指紋和人臉識別並不能做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安全最靠譜的還是密碼。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時刻記住密碼的,比如很多老年人。其實現在很多老年人喜歡用現金,不喜歡用銀行卡和電子支付,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記不住密碼。 這就顯出了數字貨幣的弊端,不易提取,不適合一些人群使用,特別是老年人。
二、從電子支付方面看:
1.利:可以直接進行支付和交易。 從央行數字貨幣內測的圖片看,央行數字貨幣存放在一個央行數字錢包的APP內,這個APP有掃一掃、匯款、收付款等支付功能,完全可以取代支付寶和微信的電子支付功能。最可貴的是還有一個「碰一碰」,無需互聯網,兩個手機只要有電,即可進行支付和交易,這是何等的方便啊。以前我們收到工資,得首先到銀行取出來現金才能花,後來有了網路銀行和電子支付,需要把錢轉到支付寶、微信賬戶或將銀行賬戶與支付寶、微信綁定才能進行支付和交易。但是數字貨幣推行後,用數字貨幣發了工資,我們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就可以直接進行支付和交易了,快捷簡便。俗話說,有利就有弊,那麼用央行數字錢包支付有什麼弊端那?
我們都知道支付寶和微信並不只是一個支付工具,而是具有社交、支付、購物和理財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網路應用平台,不僅可以進行電子支付,還可以聊天,發朋友圈、交水電費、掛號、還信用卡和搶紅包等等,而你用央行數字貨幣只能進行電子支付。雖然說央行數字錢包以後會不斷增加應用場景,但是畢竟央行數字貨幣是貨幣,所有應用場景必然圍繞貨幣這一中心,不會像支護寶和微信那樣擁有那樣廣泛多樣的功能,而且人類的習慣往往很難改變。 所以,數字貨幣雖然可以直接進行支付和交易,但是功能單一,應用場景不夠豐富,很多時候需要轉到支付寶和微信等支付平台,這大概也算她的弊端吧。
2.利:不用找零。 因為央行數字貨幣具有電子支付功能,所以擁有電子支付的所有好處,包括不用找零。省了紙幣的找零。但是這個不找零卻帶來了數字貨幣的一個弊端,可能帶來欺騙與不安全,為什麼這么說,有一個新聞說,一個學校的學生到超市購物都是掃碼支付,每次付完款,店主都要看一下付款頁面,誰知這個學生想了個辦法,把第一次的交易頁面進行截圖,以後每次都讓店主看截圖,前後幾千元,後來店主發現了就報警了。 所以這就是數字貨幣的一個弊端,容易欺騙對數字技術不太懂、眼神不好的人。
3.利;免接觸。 通過紙幣支付,我們需要把紙鈔從一個人手裡交到另外一個人的手裡,這個時候就有可能傳播病菌。而數字貨幣支付時是不需要雙方接觸的,有效的減少了傳播病菌的途徑。 要說免接觸有什麼弊端,真的不好找。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沒有拿紙鈔那麼有感覺,缺少安全感,不過這個弊端不明顯。
三、從區塊鏈技術看。
1.利:安全。 由於數字貨幣採用了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徵。這個去中心化的意思不是說誰都可以發行數字貨幣,發行數字貨幣的還是央行,數字貨幣還是要堅持中心化管理的。這個去中心化是一個技術名詞,簡單地說交易記錄保存在多個地方。有什麼用哪?以前的支付和交易都會形成一個記錄,會記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交易的記錄中心。這有一個缺陷,如果有人篡改或銷毀了這唯一的交易記錄,那麼就會改變我們的財產歸屬,甚至被人盜走。去中心化的好處就是交易記錄保存在多個地方,成千上萬,非法者或犯罪分子如果想改變我們的財產歸屬,需要修改或銷毀所有的交易記錄,這是非常困難。所以說,數字貨幣的這種去中心化會讓我們的財產更加安全。盡管如此,任何技術都不會是完美的,就像電腦操作系統WINDOWS一直在打補丁,仍舊會有漏洞。數字貨幣系統無法避免沒有一點了漏洞,萬一有人發現了漏洞後可能會把整個貨幣系統破壞掉,雖然這種情況可能性非常小,而一旦貨幣系統出問題,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人,而將是所有使用數字貨幣系統的人。 所以,數字貨幣一個弊端就是一旦安全性不能保證,可能會導致整個系統崩潰。
弊端,效率低下,消費大量能源。
2.利:高匿名支付。 區塊鏈技術另外一個應用就是可以實現 高匿名性 ,保護交易者的隱私。用紙幣買東西時,我們可以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這就是匿名,因為對方可以看到你的容貌;電子支付雖然不能讓人知道交易雙方的容貌,但可以讓對方知道網路名字,通過網路名字可以向支付平台查詢到實名,這也是低匿名性。而數字貨幣可以實現既不讓對方知道實名,也不讓對方看到容貌,滿不了部分人員匿名支付的要求,保護個人隱私。至於數字貨幣怎麼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高匿名的,有其技術原理,這里不做過多討論。 但是匿名支付也會產生一些弊端,因為有可能會有人利用匿名支付進行非法交易。
從國家的層面看數字貨幣的利弊以上我們從 社會 和個人使用的角度討論了數字貨幣的利弊。其實從國家的角度看數字貨幣也有利弊。比如:第一,可以不用印刷紙幣節省財政支出;第二,可以實現對貨幣更精確的調控。因為紙幣在使用中是會損耗的,還會有人儲藏起來,流動中的紙幣到底有多少,央行是估算的,然後再根據估算進行貨幣政策調控,其調控結果未必能達到調控目標;而數字貨幣的運行可以完全在央行的監控下,這樣央行可以根據數字貨幣的運行情況精準的發行貨幣和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實現調控目標;第三,對人民幣國際化有戰略意義。目前,世界上的交易主要使用美元支付,美元成了國際間的主要流通貨幣,這也就形成了美元霸權,美國可以通過美元霸權剪世界羊毛。我國的人民幣國際化已進行了10多年,但效果不佳,這和美國美元霸權不無關系。如果我國首推數字貨幣,由於數字貨幣的優越性,將有利於推進人民幣數字化,進而終結美元霸權。 第四, 如果要說弊端,那就是數字貨幣是新生事物,需要通過實踐才能不斷推廣完善,同時技術上存在一定的未知風險,容易遭受網路攻擊。
上面我們討論了數字貨幣的主要利弊,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利弊,由於篇幅有限,不再做過多討論。現在我們用一張圖表總結一下:
數字貨幣最終能夠取代紙幣嗎我們從上面數字貨幣的利弊可以看出,數字貨幣雖然存在便於攜帶、不易損壞、免接觸、安全和直接電子支付等優點,但也存在無法獨立使用、不易提取、功能單一等缺點,特別是不適合老年人等特定人群使用,使其不能在人類 社會 任何一個地點都能使用。比如:有些人需要現金或黃金交易,這種情況在電影中經常看到;有些地方無電,或者手機沒電了也無能使用。 所以,數字貨幣會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但仍需紙幣和硬幣以及硬通貨黃金作為輔助貨幣。
結論:數字貨幣代表著未來,代表著希望,利弊明顯,總體上利大於弊,未來會取代紙幣的主要流通貨幣作用,但正像紙幣不能完全取代黃金白銀一樣,並不能完全取代紙幣。
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把法定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人民幣、紙質人民幣搞混了,如果不懂就麻煩去查查資料再來回答,別誤導他人可以么?
首先要糾正幾件事:
第一, 數字貨幣是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是法定數字貨幣,兩者雖然都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研發出來「具有通證貨幣屬性」的貨幣,但兩者發行的背景、作用、意義都是不同的。 區塊鏈技術是近10年內誕生的技術,目前應用場景最熟悉的領域就是「數字貨幣」領域,也就是類似於股票市場的數字貨幣市場,它類似於期貨、股票的性質,數字貨幣雖然不可控,但價格可控,大多數發行方(私人或私企,稱之為項目方)都用來割韭菜、散戶。
而法 定數字貨幣與數字貨幣不同,它的發行方是國家主導的,旨在促進法定貨幣的流通量、流通范圍、流通效率,且是錨定紙質法定貨幣價格的,紙質貨幣多少錢,法定數字貨幣就是多少錢;
第二, 法定數字人民幣與人民幣本質上沒有區別,我們可以統稱為人民幣, 很多人說法定人民幣的出現會替代人民幣或紙質人民幣,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沒必要替代。本身央行發型數字人民幣其實就是為了促進人民幣的流通,作為線上交易的通用貨幣存在,也就是說 數字人民幣和紙質人民幣都是人民幣兩者都是互通、可互換的,根本不存在替代這一說;而且兩種貨幣都是人民幣,只不過是形態、應用場景不一樣而已。
第三,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對老百姓的影響並不大,之前老百姓怎麼使用移動支付,未來數字人民幣普及後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可能我這么說會有很多人反駁我,我來舉個通俗的例子說一下:
早些年刷銀行卡交易,又是密碼、又是簽字的,後來隨著移動支付的出現,掃碼、指紋、面部識別即可輕松完成支付,而且只需要一部手機,這就是技術帶來的便利性,老百姓使用著也很便捷。但除了搞技術研發之外,作為普通人有必要去了解如何實現指紋支付、面部支付么?根本不需要,因為這與我們使用它沒有直接關系。
其實法定數字人民幣也一樣,研發出來流通之後,從發行到流通、到應用,那是發行方、銀行、以及研發部門的事,咱們老百姓根本沒必要去知道那麼多,只要享受技術提升帶來的紅利就好了。很多人又去分析利弊,又去各種預測, 這種預測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么?
但秉承答疑解惑的出現,我來分以下幾點說下數字貨幣的利弊:
利: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不可篡改、私密性、可溯源、非對稱加密,也就是 說法定數字貨幣是不可偽造的;且可以更好的保護人們的隱私;只要保存好自己的賬戶、密碼,甚至不用擔心自己的賬戶會被盜,如果技術成熟的話,被盜的法定數字貨幣實際上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立馬找回的。
最後還有一個作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馬雲實行的跨境支付,就是應用區塊鏈技術, 實際上法定數字人民幣也是具備這個功能的,也就是說法定人民幣最大的作用是跨國界交易、支付。
弊: 雖 然說法定數字貨幣可以更好的保護人民的隱私,但基於它的可不篡改、偽造屬性,同樣也暴漏了自己的隱私,自己賬戶的資金流動、交易、收入支出也是可以理解為「被監控著」,且是那種無法掩蓋的。
另外, 法定人民幣畢竟算是個新興技術 , 雖然現在聲稱其不可破解,但未來是否能被破解也未可知,這可能會導致「某些質疑人士」認為其很危險。
而且,基於法定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是需要特殊載體(APP、冷錢包、熱錢包等),可能前期在流通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不過有國家作為背書,推動它是很簡單的事。
數字貨幣最終能夠取代紙幣嗎?
我的觀點是不能,要知道數字人民幣的出現是為了促進人民幣的流通,並不是為了要替代誰,而在數字貨幣的流通過程中,如果它的流通場景無限擴大,而線下又不需要紙質人民幣了,那麼紙質人民幣才會消失。另外,除非是國家層次推動數字人民幣去替代紙質人民幣,不然在未來的十幾年裡,人民幣還不會消失。而且兩者本身都是人民幣,也不存在誰替代誰的情況。
跟著黨走就對了,用不著思考那麼多,國家會安排打算好一切。
對數字貨幣的看法,不知是誰想的叫什麼數字貨幣……如果是區別紙幣或硬幣等,那也不能稱為數字貨幣呀。
數字貨幣仍是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還以元為單位,不同的是支付手段,它與微信、支付寶一樣,都是通過某種工具如手機網路、本地網轉付,而不是需要紙幣或金屬幣轉移。
不知又是那路「磚家「的造化,把一種新型的支付工具,一定要說得那麼神手其神似的,叫人莫不著頭腦……
這使人想到,當年國有商業銀行股改時的一些作為,變賣原有網點房產作中間業務收入進行考核,又不息高額費用寧願租門面對外辦公與營業,美其言謂稱為:零資產經營……現在回頭來看,這可笑不可笑!據說,是一些留洋博士後研究出來的偉大成果?!!!
數字貨幣,也該好好地去認識、認識它的」廬山真面目」了……
數字貨幣的利當然在於它的方便性,對於中國來說就是為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可以和一帶一路的朋友們更深地幫在一起。當然弊端就在於如果技術安全不夠,將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另外,以一個主權國家為背景依託的數字貨幣對另外一個國家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也將是未來國與國博弈的焦點。
一,數字貨幣的好處多多,一是數字貨幣理論上使得用戶可以不通過金融機構直接進行點對點(Peer to Peer)的交易,能百提高交易效率並節省成本。二是其分布式總賬系統理論上可以讓度任何參與者都無法偽造數字貨幣,減少交易風險。三是數字貨幣的較低交易成本會促使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升服務水平,降低交易費用。四是數字貨幣與移動金融商業模式相結合,能夠促進普惠金融發知展。
二,數字貨幣的負面影響也不少,一是理論上會對傳統貨幣體系造成沖擊,影響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能力。二是由此可道能危及金融穩定,以比特幣為例,其價格與價值偏離幅度較大,風險極大,甚至與一些金融衍生工具相結合,極大的版放大了金融風險。三是可能危及金融誠信,數字貨幣的匿名性和不受地域限制的特點正在被用於恐怖融資與洗錢活動。四是數權字貨幣的技術安全性有待進一步完善。
2200年前秦始皇統一貨幣,中華民族的首次大一統得以實現。 1000年前世界首張紙幣「交子」誕生於中國,今天首張法定數字貨幣也即將在中國落地。貨幣從貝殼到金銀、到銅錢、到紙幣、到網路支付、到移動支付、到數字貨幣一路演進。我們親眼見證了銀行網點的減少。我們已經多久沒有使用過現金和錢包?數字貨幣的誕生是從需求中長出來的。銀行的職能、金融機構的角色、我們的生活方式都可能發生我們想像不到的改變,這個世界變化很快,加油跟上。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全球范圍內支付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於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比於紙幣,數字貨幣優勢明顯,不僅能節省發行、流通帶來的成本,還能提高交易或投資的效率,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還保證了金融政策的連貫性和貨幣政策的完整性,對貨幣交易安全也有保障。在數字貨幣防偽、監管等問題上,央行也有考慮。央行將與金融界、 科技 界合作,進一步加大對各種創新技術的研究和合理利用。
除此之外,發行數字貨幣還可以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經濟和 社會 發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實現。
弊端畢竟是新興事物,對於中老年或者文化水平有限的人群來說,在操作方面會有弊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弊端會慢慢削弱,比較年輕人的接受能力遠遠高於中老年人群,所以數字貨幣之後大概率會代替實物的紙幣進行流通。
利,收益快,無需供助第三方平台,安全性強,被盜的風險大大降低,有的銀行開始發行數字貨幣,目前在小規模試運營,這個數學貨幣和微信支付,就像當年現金和微信一樣,完全取代不可能。弊端就是對於年長的人來說,操作不太方便。
利當然不用說,數字貨幣符合未來數字化 社會 的發展趨勢,弊暫時來說是有幾個互斥的地方,比如以區塊鏈為底層的數字貨幣,特性是去中心化,但在現實中,要是沒有中心化監管機構的存在,那勢必會引發動亂,所以怎麼能調節好這兩個之間的矛盾,是急需解決的
數字貨幣的價值就是取代紙幣,成為主流的貨幣形式。數字貨幣取代紙幣也是 社會 發展的大趨勢。央行現在已經開始推出數字貨幣,馬上就會和我們見面。但是,這種數字貨幣剛誕生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多的限制,短期不可能大范圍的普及,但最終目的就是取代紙幣。
優點:數字現金有助於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促進經濟增長,而且易於分發,也降低了交易成本,中國數字貨幣藉助新的互聯網技術也大大的增強了防偽功能,並可以監控貨幣流通。
缺點:公民財務隱私的安全性降低,它可時查看每一筆交易,還可以將每一筆交易聯系起來,從而大削弱公民的隱私安全。
② 數字貨幣的風險
1、個人風險:當投資人的密碼被盜取時,所有的數字貨幣的都會丟失,並且沒有辦法找回;
2、市場風險:數字貨幣市場的浮動相當大,在短短一天的時間里就會有極大的變化,所以數字貨幣的市場風險非常高;
3、平台風險:由於是在網路上交易,所以有些平台並不正規,經常出現卷錢跑路的情況。
這就是 數字貨幣的 三個 風險 。
數字貨幣 的優勢
1、可控性:數字貨幣的總量是可控的,在交易之初只要發行商設定好了 數字貨幣 的發行總量,就能避免通貨膨脹的情況發生;
2、安全性:數字貨幣背後是有一套完整的密碼學演算法的。只要想消耗 數字貨幣 ,就必須通過密碼才能消耗,然後系統才能運行;
3、便攜性: 數字貨幣 沒有實體,只需要一個客戶端載體即可;
4、流通性: 數字貨幣 在區塊鏈中以數字的形態存在著,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智能終端消費 數字貨幣 。
③ 數字貨幣的利與弊
要看央行數字貨幣的利弊,就要從央行數字貨幣的特點出發,特別是與紙鈔的區別。我們從央行數字貨幣的定義可以看出,她和紙鈔的主要區別有兩點:
一是央行數字貨幣是數字化的、虛擬的,存在於手機等電子設備和互聯網中;
二是自帶電子支付功能。另外,數字貨幣主要採用了一種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的區塊鏈技術,而紙幣採用的是防偽技術,這是和紙幣等其他貨幣區別的第三個方面
拓展資料
一、從數字化方面看:
1.利:生產成本低,不消耗棉花和木材等資源。紙鈔是使用特殊的紙張印製的,這種特殊的紙張是用95%的棉短絨和5%的木槳製造的,所以需要消耗原材料棉花和木材等自然資源。 數字貨幣是採用數字技術生成的,所以數字貨幣的生產不需要消耗原材料等資源,節省了大量成本和地球有限的資源。
但是弊端是:運行成本比紙張高,而且需要一直消耗能源。
2.利:便於攜帶。由於數字貨幣是存在於電子設備或者互聯網中的數字圖片,你只需帶一個手機之類的電子設備,或者什麼都不帶,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你都可以使用。
但是正是由於數字貨幣便於攜帶,也帶來了弊端。那就是你要使用她,必須要有網路和電子設備。也就是說數字貨幣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她必須像寄生蟲一樣有載體,如果沒有載體,她將無法使用,另外如果電子設備沒有電了也將無法使用。所以她的弊端就是無法獨立存在和使用。
3.利:不易損壞,易於儲存。紙幣由於是紙張製造的,具有紙張的特點,用的時間久了或者使用不當就會損壞,比如紙幣遇到水就會變軟甚至溶解。但是數字貨幣是存在於電子設備或互聯網中的,只要有電子設備或網路,數字貨幣就可以存在,所以她不易損壞。紙幣需要存在一個不易讓她損壞的地方,比如你可以放到錢包里、抽屜里、房間里,但是你不能放到水裡,酒精里等等液體裡面和有腐蝕的地方。數字貨幣的弊端,不易提取,不適合一些人群使用,特別是老年人。
二、從電子支付方面看:
1.利:可以直接進行支付和交易。數字貨幣推行後,用數字貨幣發了工資,我們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就可以直接進行支付和交易了,快捷簡便。
數字貨幣雖然可以直接進行支付和交易,但是功能單一,應用場景不夠豐富,很多時候需要轉到支付寶和微信等支付平台,這大概也算她的弊端吧。
2.利:不用找零。因為央行數字貨幣具有電子支付功能,所以擁有電子支付的所有好處,包括不用找零。省了紙幣的找零。數字貨幣的一個弊端,容易欺騙對數字技術不太懂、眼神不好的人。
3.利;免接觸。通過紙幣支付,我們需要把紙鈔從一個人手裡交到另外一個人的手裡,這個時候就有可能傳播病菌。而數字貨幣支付時是不需要雙方接觸的,有效的減少了傳播病菌的途徑。要說免接觸有什麼弊端,真的不好找。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沒有拿紙鈔那麼有感覺,缺少安全感,不過這個弊端不明顯
④ 央行數字貨幣如何使用
從近日農業銀行數字貨幣的測試頁所獲取到的信息來看,央行所發行的數字貨幣使用方式基本上,可以說與國內廣大居民目前所使用的移動支付產品,相同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如: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移動支付產品) 。
央行數字貨幣其實也就是,央行不再使用紙張而使用一串數字所發行的貨幣(簡稱電子版人民幣),與我們目前國內所只用的紙質版人民幣區別在於首付款方式不用,其他方面均是相同的,因為有國家背書央行數字貨幣是按照,紙質版人民幣的發行總量進行發行,並不是無限量的發行,升值率與貶值率與紙質版人民幣相同,不會因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人民幣發生貶值與增值 (據了解,為了保障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銀行或其他兌換機構需要向央行100%全額繳納准備金,也就是說等價兌換) 。 個人認為數字貨幣正式上線後,各類移動支付機構均是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為廣大居民在使用數字貨幣的時候不會產生任何手續費,而是用第三方支付機構,均是會產生一定的手續費轉賬與體現。
綜上:從目前所了解的央行所發行的數字貨幣來看,使用方式與目前的移動支付基本上類似,沒有太大的變化,不據相關資料顯示,央行所發行的數字貨幣在網路信號不佳的情況下,依然是可以使用數字貨幣進行交易(與使用紙幣交易相同)。
4月17日,央行數字人民幣(DCEP)正在內測,但並不等於正式落地發行。
(圖:DC/EP錢包的雙離線功能)
總之,所謂的央行數字化人民幣其本質就是紙質人民幣的數字化形式, 紙質人民幣所具有的一切(法償性、穩定性、國家信用背書),DCEP同時具有。
而另一方面, 央行數字貨幣搭配上DC/EP錢包又具有「掃一掃」、「轉賬」、「碰一碰」等功能,完全不亞於兩大傳統支付工具 ,而最重要的是DC/EP錢包擺脫了對網路的依賴。
央行數字貨幣如何使用?下面我就說說我個人看法。
(1)數字貨幣相當於把現在手裡的紙幣換了一種看不見的形態,即數字化形態。它是可以在任何需要支付的場景下使用的,它與微信和支付寶不一樣,微信和支付寶有些場景可能並不支持使用。
(2)未來數字貨幣開始使用流通,會需要一個「載體」數字貨幣的數字錢包,等到需要使用時,只要手機上有這個載體,兩個手機碰一下就能實現相互之間轉賬,很有可能連網路都不需要。
(3)數字貨幣是可以跨行、跨App使用的。
(4)根據報道央行採用的是「雙層運營」機制,初期,央行將會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阿里、騰訊、工行、中行、建行、農行、銀聯,再由他們直接向大眾發行,等數字貨幣真正發行後,我們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行App直接兌換。
綜上所述:數字貨幣是一種數字化形態的貨幣,它可以在任何場景下使用,連網路都不需要,只需要一個數字錢包這樣的載體就可以實現相互轉賬。數字貨幣發行後,廣大人民群眾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行APP等多種渠道兌換數字貨幣。
貨幣分大概有6種,具體的時段以及功效也不太一樣,我就簡單說一下。
1.自然貨幣。自然貨幣也就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貨幣,類似石頭貝殼之類的。從我們的漢字也可以看得出,只要帶被子的基本就跟錢有關。
2.金屬貨幣。金屬貨幣屬於人工製成的貨幣,像黃金、白銀這種貴金屬。由於白金黃銀的一個稀缺,所以古代經常用來購買商品使用,充當著一個貨幣的一個功能。
3.信用貨幣。紙幣,銅錢,銀票等等這種標示好了賬面價值的貨幣就是信用貨幣。像我們古時候經常看電視,看到那個用銀票或者銅板來進行交易日常交易活動。
4.電子貨幣。最普遍的就是微信,支付寶。這應該是屬於現在用的最普遍的一種貨幣了。隨身一個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進行日常的一個交易活動。
5.數字貨幣。央行通過政府背書的信用擔保發行的數字貨幣。就是你的銀行卡裡面有多少存款,你就可以兌換成多少數字貨幣。
6.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是近年來爭議比較大的一個貨幣,最典型的就是比特幣。
虛擬貨幣跟數字貨幣好多人可能有點歧義,覺得都是屬於一個程序計算的一種貨幣。實際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數字貨幣背後是強大的一個政府信用擔保,國家信用擔保。而虛擬貨幣它本身的一個周轉周轉情況,流通程度,包括它的一個信用擔保能力也是差距非常大的。
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替代的是我們日常使用的人民幣現金。平日里我們使用紙幣支付款項,而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電子化形式,大概率將使用電子錢包的方式進行使用。
從最近測試的央行數字貨幣錢包界面可以看出,央行數字貨幣錢包的界面和我們熟悉的支付寶、微信差不多,主要功能也包括「 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 ,一般情況下,只要我們使用手機登錄電子錢包APP,點擊相關模塊即可激活相關功能。如:「掃碼支付」功能大概率就是由我們的手機掃他人的電子錢包二維碼進行支付,使用習慣上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而「碰一碰」功能可以實現電子錢包在無網路離線狀態下的資金轉移,可以說徹底擺脫了網路信號的束縛,使資金的流通變得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欣奇猜測該功能也是為老年人等不習慣電子支付的人群特意設計的,盡最大可能模擬現金支付的行為,可以說是非常的人性化。
綜上,我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與傳統的支付寶、微信APP軟體相比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基本上還是登陸APP進行各項操作,唯一的區別在於支付寶、微信上的資金為M1,而數字貨幣錢包里的資金為M0。
當然,大家大可放心,畢竟 科技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質量,央行數字貨幣也不例外, 社會 會給予公眾充分的時間來適應數字貨幣,逐步從「紙幣與數字貨幣共存」過渡到「數字貨幣」的階段。
央行的數字貨幣還沒有正式落地發行,最近確實進行了相關的信息測試,從下面這張圖上可以看到,這就是測試中的央行數字貨幣,這是從銀行的系統中截取的測試圖。數字貨幣對應的就是人民幣,發行機構為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是一種全新的貨幣,採用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不可偽造等多種特點,這意味著未來的數字貨幣會極為安全,比如說你的數字貨幣被盜了,完全可以跟蹤數字貨幣流向哪裡了,甚至可以直接將該貨幣凍結或作廢,那麼騙子騙到錢也沒有什麼用了。
至於說央行的數字貨幣怎麼用?現在還沒有正式落地發行,自然還沒有詳細又准確的的指引方案出來。不過其實就算是未來發行了數字貨幣,使用也不是什麼問題。
數字貨幣與我們用的紙幣是對等的,都代表了法幣,貨幣貨幣會代替一部分紙幣發行,使得貨幣發行更高效,與經濟活動更加匹配。那麼我們既可以選擇將紙幣換成數字貨幣,也可以選擇將存款換為數字貨幣。
使用數字貨幣就是在手機上安裝一個數字貨幣錢包,兌換到數字貨幣後,就進入到錢包,成為自己的資產,可以像現在的支付寶、微信等支付一樣,通過掃描支付、收款碼支付,或者通過碰一碰等方式支付,使用流程會無限趨同於大家的使用習慣。同時,數字貨幣還有一大優勢,那就是不需要網路,就算是跑到沒有信號塔的山溝溝里,或者在沒信號的電梯里,也可以隨時進行支付,將會更另方便快捷。
⑤ 數字人民幣怎麼轉賬的,是靠數字人民幣ID嗎,還是直接轉銀行卡
數字人民幣是國家新推出的數字貨幣,有國家作為背景。而且數字人民幣功能與紙鈔完全一樣,就是紙鈔的數字版。簡單來說,數字人民幣的本質是數字化的現金,或者說是數字形態的現金。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推出以及推廣,國家以後發行的紙鈔和硬幣會越來越少。
數字人民幣可以轉到銀行卡嗎?
數字人民幣可以轉到銀行卡中。如果用戶想要將數字人民幣轉入到銀行卡中的話,則需要和銀行卡進行綁定,之後就可以轉到數字錢包里。多數情況下,數字人民幣是可以轉賬的,關鍵要在數據庄戶安全的前提下操作。數字貨幣的載體等於一個錢包,用戶得到數字人民幣之後自然是可以轉到銀行卡中的。
用戶在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時候,可以選擇掃碼付款或上劃展示付款碼讓商戶掃描,同時也可以設置是否開啟小額免密支付。而且商家在接到數字人民幣後,就能即時將數字人民幣完全免費的轉到自己賬戶。在使用方式上,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常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類似。
國家推出的數字人民幣集合了現金和移動支付的優點,既保證移動支付的便捷性,也保留了現金的法償性、匿名性和雙離線支付。用戶無需綁定銀行賬戶即可使用,不過依然需要通過商業銀行將數字人民幣展示給商家。
⑥ 持有數字貨幣的手機丟了,數字貨幣還能找回來嗎該注意些什麼
大可放心,手機丟失造成數字貨幣損失的風險遠遠低於錢包丟失造成紙質貨幣丟失的風險,也低於手機丟失造成微信/支付寶錢財損失的風險。數字人民幣從本質上來講是數字化的人民幣,具有法理性,只不過是將貨幣的體現形式做了升級而已,就像之前我們通訊用的是紙質信紙,通過郵局傳遞到千里之外,而現在通訊用的是電子郵件,通過互聯網傳遞到千里之外。為什麼說手機丟失造成數字貨幣損失的風險極低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數字貨幣存儲在電子錢包APP里,電子錢包APP以手機為載體,手機大多設有開機密碼,雖然開機密碼很容易被專業人員破譯,但是這也是一道防線。2.電子錢包本身就具有支付密碼,就像微信/支付寶的支付密碼一樣,這是自己設置的,只要自己不透露出去很難有第二個人知道,也很難破譯。
綜上來說,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是國家行為,安全問題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只是我們目前對數字貨幣的了解還非常有限,所以會擔心其安全性,但是基於數字人民幣是為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一目的來說,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其安全性,等數字人民幣落地的時候,其方便性、安全性一定會驚艷到我們。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碼字不易,給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