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民國貨幣叫什麼

民國貨幣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05 11:27:27

『壹』 民國時為什麼叫法幣

法幣是「法定貨幣」或「法償幣」的簡稱,法幣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賦予其強制流通使用的貨幣。人民幣也是法定貨幣的一種。

民國法幣背景:

抗日戰爭爆發後,政府實行外匯統制政策,法幣成為紙幣本位制貨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法幣初期與英鎊掛勾,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

結局: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48年5月後,由翁文灝出任行政院長,王雲五被任為財政部長,開始籌劃另一次貨幣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

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實行幣制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 強制將黃金、白銀和外幣兌換為金圓券。但由於濫發造成惡性通貨膨脹,致使大量城市中產階級因此破產。

(1)民國貨幣叫什麼擴展閱讀

由國家銀行發行,以國家信用保證的法幣,使貨幣與價格波動的貴重金屬脫鉤,在當時的中國是一種進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現代國家金融體制下應有的特徵。法幣發行,統一了國內的貨幣,而通貨發行的控制權落在政府手中,國內白銀等硬貨幣,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

法定貨幣是指不代表實質商品或貨物,發行者亦沒有將貨幣兌現為實物義務;只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為合法通貨的貨幣。法定貨幣的價值來自擁有者相信貨幣將來能維持其購買力。貨幣本身並無內在價值,當紙幣產生之後,法定貨幣實質上就是法律規定的可以流通的紙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幣

『貳』 民國時期有哪些貨幣

民國初期以銅元(俗稱「銅鐳」)代清末銅錢為輔幣,原來規定每個銅元可當銅錢10文(枚)用,10個銅元為1角,但以後1角只換得12個銅元。大約在1930年左右,竟貶值至1角只可換得32個銅元。 當時市面流通的銀毫大部分是清宣統年間的福建、廣東兩省鑄造的「龍毫」,有雙角(2角)、單角(1角)兩種,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鑄造的銀毫,在市區流通較少,甚至被拒絕使用。後來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鑄版,但只有雙角而無單角。 1918年陳炯明率領粵軍入閩,建立「閩南護法區」以後,曾鑄造民國八年、民國九年兩種雙角銀毫,質量比「龍毫」差,比值亦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僅限於統轄地區。至1923年、1924年間,又鑄造「三面旗」銀毫,質量亦差,流通范圍亦不廣。同時廣東省鑄造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雙角銀毫,亦流通於漳屬一帶,但數量極少。由於各種銀毫的質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為銀元一元。 1924年北洋軍閥張毅統治漳州以後,在本市竹巷下南方巷右邊大厝內,籌設造幣廠,鑄造民國十三年版的雙角銀毫,銀質極差,而且逐版降低質量。張毅持其割據地方的勢力,擅自規定以14角5分比值為銀幣1元,強迫在市面使用,人民懾其淫威而不敢拒用。 抗日戰爭期間,銀毫、銅元由國家銀行逐漸回收,並印發5角、2角、1角三種鈔票代替銀毫,另鑄造5分、2分、1分三種鎳幣代替銅元,作為輔幣流通。 我國自鑄的銀元極少,只有清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1元(俗稱「大銀」)、5角的銀元,由於鑄造的數量不多,在市面流通的大部分是外國鑄造而輸入的銀元,通稱「大洋」。其中以日本的「龍銀」最多,還有墨西哥的「鷹銀」、英國的「執叉銀」、荷蘭的「婦女執花銀」等外國銀幣。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逐步收回清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銀元。約在民國七八年間,曾收回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頭像版的銀元,但不久又以原版鑄造。 1926年北伐後,國民政府建都於南京,由國家銀行改鑄了孫中山頭像版的銀元,其後又鑄出帆船版的銀元。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銀元逐漸由國家銀行回收,印發鈔票(法幣)。由於物價波動,鈔票一直貶值,起初市場上拒用1元以下的法幣,買賣以5元面額起碼算,不久以10元面額起碼算。到了1945年—1947年間,則以100元、500元、1000元面額起碼算,數字變化迅速驚人。1948年初,市場上拒用1000元法幣;不上一個月,1000元、1萬元的法幣也停止使用,交易以4萬元起碼算,法幣喪失幣值,人民對法幣失去信任,美鈔、黃金充斥市場。國民政府為了挽救財政,開始收集金銀、外幣,管制物價,企圖以政治壓力,使經濟免於崩潰,1948年8月間,當局宣布發行「關金」,不久,又先後改用銀圓券、金圓券,但是不到兩個月,又告貶值,這兩種券幾乎等於廢紙。 當時物價一日數變,人民生活極端困苦。到了國民黨軍政撤離漳州後,金圓券終於完全失效崩潰。

『叄』 民國貨幣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又稱「民國貨幣」,指1949年前流通於中國的貨幣。除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外,還有多種地方性貨幣,如西藏地方政府發行的藏幣等,以及在中華民國境內非法發行的貨幣,如中國共產黨政權發行的邊幣。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又稱「民國貨幣」,指1949年前流通於中國的貨幣。除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外,還有多種地方性貨幣,如西藏地方政府發行的藏幣等,以及在中華民國境內非法發行的貨幣,如中國共產黨政權發行的邊幣。
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國父孫中山推翻了清朝長達268年的專制統治,創立了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為掃除清朝殘余勢力,中央政府應付軍政急需,發行了陸軍部軍事用票和中華民國南京軍用鈔票;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亦發行了帶有辛亥革命標志的鈔票。
1914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推出的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為中華民國國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中國國內的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無法持續,且國內的貨幣發行趨多元化。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後加中國農民銀行),並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在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由於國內的戰火連綿,法幣急劇貶值,從而徹底崩潰。
由於法幣急劇貶值,1948年8月19日,中華民國政府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脹速度比法幣更快,十個月上漲一百七十萬倍,各地有較少人使用。中國民間多數繼續使用銀元,南京政府於是使用銀本位幣制,發行銀元券。

『肆』 民國時期的紙幣叫什麼 民國時期的紙幣值錢嗎

民國時期的紙幣按不同時期叫法不一樣,民國剛成立時期的軍政府和過渡時期的北洋政府階段,這個時期發行的紙幣沒有固定的叫法,但是一般都是和銀元等價的;
至國民政府階段到抗戰勝利,這個時期的紙幣叫法幣,同時還流通關金卷;
至抗戰勝利到新中國成立這個階段,這個時期的紙幣發行混亂且濫發,廢除了法幣、關金卷,通過幣制改革陸續發行的了金圓券、銀圓卷,但是都未能遏制金融的崩潰。
整個民國階段發行的紙幣,目前最具有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就是軍政府和北洋政府階段發行的紙幣,其他的法幣、關金卷、金圓券、銀圓券的收藏價值都不高。

『伍』 民國時期的貨幣主要是什麼一個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的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再加上現在我們幾乎都是使用手機支付,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對一塊錢已經沒有什麼概念了,但是在以前的時候一塊錢卻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因為那個時候的一塊錢購買能力是很強的。在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就是印有袁世凱頭像的大洋,這種貨幣是在北洋政府統一全國之後才出現的,而且在《國幣條例》頒發之後,北洋政府規定了“袁大頭”的製作材料為銀,並且還規定了在1914年12月開始由江南造幣廠開始製造一元大洋。

如果按照當時的土地價格來計算的話,在民國時期只有四五塊大洋就可以購買一塊面積差不多為三畝的土地,而且這塊土地的位置還是很好的。如果是放在現在的話,位置很差的一塊面積為三畝的土地價格最少就是幾萬,所以說大洋的購買力在當時是非常大的。

『陸』 民國的錢幣都有哪些只有袁大頭一種錢幣嗎

民國錢幣只有袁大頭一種錢幣嗎?答案肯定不是!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由北洋政府發行並且背書認可的官方貨幣,正面印有袁世凱側面像,背面印有兩株交叉的稻穗圖案,稻穗雅稱嘉禾,所以「袁大頭」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民間通俗說法都叫「袁大頭」。

法幣的發行,一直持續到民國政府倒台覆滅。新中國建立後,人民幣開始成為主流,並且逐步取代其他貨幣,成為唯一流通並且得到人民信賴的貨幣,並且持續至今。

本文主要介紹了民國時期中央政府發行的主要貨幣,其實在民國時期,地方軍閥為了聚斂財富也會發行一些貨幣,是在太多了,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所以袁大頭並不是民國時期的唯一貨幣,只是因為質量較高,發行量也大,流通比較廣泛。法幣由於戰爭期間通貨膨脹的濫印濫發,導致名聲不太好,因此造成了「袁大頭」成為人們對民國時期貨幣的一種條件反射性的認識。

『柒』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叫啥

1914年中華民國三年為發展經濟維護國家主權頒布國幣條例,統一貨幣,發行銀元,既三年銀元,壹圓中圓貳角壹角等硬幣種類,同時中國銀行發行紙幣,面值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種面額。國民黨奪取政權後發現法幣,後法幣通貨膨脹嚴重,又發行金圓券,掠奪民財,不懂經濟,不知工業農業是金融根本,金融在建立在農業工業之上的。

『捌』 中華民國貨幣為什麼叫法幣

民國法幣,是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1935年11月4日,規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家銀行(後增加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禁止白銀流通,發行國家信用法定貨幣,取代銀本位的銀圓。各金融機關和民間儲藏之白銀、銀元統由中央銀行收兌,同時規定法幣匯價為1元等於英鎊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國、交通三行無限制買賣外匯,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抗日戰爭爆發後,政府實行外匯統制政策,法幣成為紙幣本位制貨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法幣初期與英鎊掛勾,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談判後,由中國向美國出售白銀,換取美元作為法幣發行的外匯儲備,法幣改為與英鎊及美元掛鉤。 1948年8月19日被金圓券替代。

『玖』 中華民國時期的貨幣有哪些 幣值都是什麼樣的

在我國鑄造的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可數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或「大頭洋」,它是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由北京政府鑄造發行的。
民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頭緒紛繁,貨幣問題尚無時間作更多的研討,市面上流通的銀元仍然以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為主,還有些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等。到了民國三年(1914年),北京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規定民國三年由天津造幣總廠鑄造的袁世凱頭像銀幣為國幣,隨後南京、廣州、武昌等造幣分廠也開始按規定的重量和成色仿鑄這種新銀幣,流通全國。袁世凱頭像銀幣面值分別為壹元、中元(五角)、貳角、壹角4種;直徑分別為39、31.5、22.6、18.6毫米;成色分別為90.4%、78%、70%、70%;重量分別為26.6克、13.5克、5.3克、2.7克。由於這類袁世凱頭像銀幣形式統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袁大頭」銀幣正面圖案為袁世凱側身像,上方是鑄造年份「中華民國某年」字樣;背面圖案為二株嘉禾花紋,當中襯托著「壹圓」面值字樣。根據「袁大頭」的鑄造年份、鑄造樣式和鑄造地點不同,「壹圓」面值的「袁大頭」一般可分為六個品種。
目前,我國國內郵幣卡市場里也常見有「袁大頭」銀幣出售,市面上最多的三個品種是民國三年、九年和十年鑄造的,其售價基本在50~60元之間,屬老銀幣中的低價潛力品種。民國八年鑄造的「袁大頭」存世量略少些,現市價約120餘元一枚,為不少集幣愛好者所看好,甘肅省鑄造發行的標有「甘肅」字樣的「袁大頭」存世量已經很稀少,現成交價已達1800多元,普通的集幣愛好者已難以玩轉它了。
「袁大頭」中最珍貴、最稀罕的品種當屬民國三年袁世凱頭像「簽字版」試鑄幣,現一般郵幣卡市場里根本難覓其蹤影,連錢幣拍賣會上也鮮有所聞。該幣目前估價約值人民幣4~6萬元左右,是近代銀幣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為國內外錢幣收藏家所關注。袁世凱頭像貳角、壹角小銀幣的售價一般在15~40元左右,中元(五角)價格較貴,為300元左右一枚,市面上中元銀幣贗品較多,收藏愛好者當引起重視。
對一些剛涉足錢幣交易市場的朋友來說,花上數十元,購藏一枚民國三年或九年、十年鑄造的「袁大頭」留存,還是物有所值的。
民國的開國紀念幣有幾種:孫中山像、黎元洪(帶帽、脫帽)像。
孫中山像壹圓開國紀念銀幣,俗稱「小頭」。
根據鑄造時間和鑄造廠不同,主要分為三個大的種類:
1 上五星:在背面(壹圓那面)的2、10點的位置各有一個五角星
2 下五星:在背面4、8點位置各有一個五角星
3 上六星:在背面2、10點位置各有一個六角星
五星的是民國元年鑄造的,目前普品的市價也在千元以上。
六星的是民國16年(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以後後鑄的,市價普品在150元左右。
黎元洪帶帽、脫帽的價格分別在1200、800元以上(普品,上品的價格還要高很多)。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總手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9 03:01:09 瀏覽:762
巴菲特如何看待今天股市 發布:2025-07-09 02:55:16 瀏覽:268
迅游科技什麼時間增發的股票 發布:2025-07-09 02:55:15 瀏覽:960
理財轉入什麼基金好 發布:2025-07-09 02:46:01 瀏覽:171
新手期貨炒什麼 發布:2025-07-09 02:45:10 瀏覽:646
海康股權激勵什麼時候可以交易 發布:2025-07-09 02:45:08 瀏覽:417
農業銀行歷史數據股票工具 發布:2025-07-09 02:42:59 瀏覽:736
京漢股份股票歷史股價 發布:2025-07-09 02:41:35 瀏覽:144
股市暗語849代表什麼 發布:2025-07-09 02:29:00 瀏覽:851
金科股份股票歷史交易數據一 發布:2025-07-09 02:20:21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