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是如何創造貨幣的
⑴ 銀行是如何創造貨幣的
這個是專業問題哦~~我想應該沒有人知道,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平常我們看到的銀行,什麼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這些銀行是不能創造貨幣的,
貨幣的製作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完成的,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是從中國人民銀行拿的錢。
不然為什麼人民幣上寫的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呢~~對吧~~
⑵ 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是怎樣的
銀行在收到人們的存款後,按照法定存款金率上交法定存款准備金,其餘的可以全部以貸款的形式發放,投資者將貸款如果存入另一家銀行,另一家銀行同樣會交出一部分法定準備金,貸出其餘部分,這樣一來,流通的貨幣量就是實際貨幣量的數倍。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即為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各級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賬結算,不斷地在各銀行存款戶之間轉移,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系列過程。
影響因素:
1、居民持幣行為影響。
2、居民儲蓄行為影響准備—存款比率。
3、企業的持幣行為影響通貨-存款比。
4、企業的貸款需求影響存款貨幣的擴張。
5、企業的經營與效益影響貨幣流通速度,從需求方面相對影響貨幣乘數。
6、存款貨幣銀行變動超額准備金的行為影響准備—存款比率。
(2)商業銀行是如何創造貨幣的擴展閱讀:
貨幣是商品,但卻不是普通的、一般的商品。它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與其他一切商品相區別的特殊商品。貨幣商品的特殊性,在於它具有一般等價物的特性,發揮著一般等價物的作用,這是貨幣最重要的本質特徵。
貨幣商品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它是表現和衡最一切商品價值的材料或工具。
2、它具有可與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換的能力,成為一般的交換手段。
貨幣商品不同於一般商品還在於其使用價值的兩個性特點:一方面,貨幣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按其自然屬性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比如黃金可作為飾物的材料等。另一方面,更敢要的是貨幣商品還具有其他商品所沒有的使用價值,即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作用。
⑶ 14.1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14.1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1.銀行創造貨幣就是銀行通過存貸款業務使流通中貨幣量增加。
2.銀行能創造貨幣的關鍵在於現代銀行是部分准備金制度,即銀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都作為准備金留在金庫中或存入中央銀行,只要按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率(中央銀行規定的銀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備金與存款的比率)留夠准備金就可以,其他存款則可以作為貸款發放出去。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以後,一般並不取出現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貸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以便隨時開支票使用。存款的增加就是流通中貨幣供給量的增加。這樣,商業銀行的存款與貸款活動就會創造貨幣,在中央銀行貨幣發行量並未增加的情況下,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用公式表示為:D=R/r。這說明法定準備率的高低決定銀行能創造出的貨幣的多少。
3.銀行所創造的貨幣量與最初存款的比例,稱為簡單貨幣乘數,它實際上就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用公式表示為:
典型例題:簡單貨幣乘數與貨幣乘數的計算
商業銀行通過存貸款業務可使流通中貨幣量增加。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其公式為:D=R/r。
銀行所創造的貨幣量與最初存款的比例,稱為簡單貨幣乘數,它實際上就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用公式表示為:m=D/R=1/r。
中央貨幣控制的僅僅是基礎貨幣(商業銀行的准備金與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之和),由於商業銀行有創造貨幣的機制,所以基礎貨幣變動量並不等於流通中的貨幣變動量。市場貨幣供給量會因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機制而多倍的擴張或收縮。貨幣乘數是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之比。貨幣乘數的公式為:mm=M/H=(cu+1)/(cu+r)。
在計算簡單貨幣乘數與貨幣乘數時,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步驟1:確定已知的條件。
步驟2:確定採用哪個公式,並將已知的數據代入公式進行計算。
步驟3:根據計算結果,回答所問的問題。
例1:如果銀行最初吸收的存款為100萬元,准備率為0.1,計算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的貨幣量及簡單貨幣乘數。
分步解析:
步驟1:已知R=100萬元,r=0.1
步驟2:確定計算公式採用D=R/r,m=D/R=1/r。將已知數據代入公式:
D=R/r=100/0.1=1000(萬元)
m=D/R=1000/100=10。
步驟3:根據以上的計算結果,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的貨幣量為1000(萬元),簡單貨幣乘數為10。
試一試
根據以上例題,試著做一下下面的題目,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後再看題目解析。
已知一經濟中存款為5 000億元,通貨為1000億元,准備金為500億元。計算現金-存款率、准備金率及貨幣乘數。
⑷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
註:貨幣創造又叫做貨幣擴張,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機構或個人)通過信貸關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銀行體系內流通貨幣量擴大的金融行為。
(4)商業銀行是如何創造貨幣的擴展閱讀:
創造貨幣的三大基本條件:
1、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
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貨幣製造表現受法定準備金的影響,而實際是受客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2、部分准備金制度:
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⑸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是怎樣的
想知道商業貨幣,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貨幣,然後才能知道商業創造貨幣是什麼樣的過程,銀行是怎麼創造貨幣的,下面我們一一擊破。
網路裡面給的貨幣的概念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么重要的東西,商業銀行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在存款的基礎上,商業銀行在儲備的情況下為每一筆錢創造一種貨幣。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中的貨幣量等於原始存款+新貸款,而下半年則稱為衍生貨幣。銀行貨幣創造是維持經濟流動性的基本條件。
這些都是淺藏輒止,要是想要深入商業、貨幣、銀行這個領域還是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深造。
⑹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供給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范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為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廣泛認為具有貨幣性質。
一般認為,貨幣層次可以劃分如下:
M1=現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他金融資產。
貨幣創造(供給)過程是指銀行主體通過其貨幣經營活動而創造出貨幣的過程,它包括商業銀行通過派生存款機制向流通供給貨幣的過程和中央銀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量而影響貨幣供給的過程。
決定貨幣供給的因素包括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中央銀行調節商業銀行的可運用資金量、商業銀行派生資金能力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企業和居民的貨幣需求狀況等因素。貨幣供給還可劃分為以貨幣單位來表示的名義貨幣供給和以流通中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和服務表示的實際貨幣供給等兩種形式。
貨幣供給的環節
中央銀行供給基礎貨幣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記賬貨幣
中央銀行供給基礎貨幣有三種途徑:
變動其儲備資產,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或貴金屬;
變動對政府的債權,進行公開市場操作
,買賣政府債券變動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業務或發放再貸款
⑺ 商業銀行是如何創造信用貨幣的其創造存款貨幣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約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
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制約因素如下:
1、部分准備金制度:
又稱存款法定準備金制度,是指為防止信用過度創造,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的存款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商業銀行不得動用,其餘部分可以用於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對銀行信貸能力有很強的制約作用。
2、非現金結算制度:
個人可以通過開出支票進行貨幣支付,銀行之間的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時的主要制約因素。
3、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必須從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備金,上繳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不得動用。
4、提現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提現率又能稱現金漏損率,是指現金漏損與銀行存款總額的比率,這也是影響存款擴張倍數的一個重要因素。
5、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為了安全和應付意外之需,實際持有的資金准備金常常多於法定存款准備金,從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
(7)商業銀行是如何創造貨幣的擴展閱讀
相關影響:
信用貨幣體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貨幣供應缺乏彈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貨幣當局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有了更大的調控空間。
但其最大的危險性在於政府的貨幣發行規模擺脫了黃金儲備的束縛之後,很容易失控,各國政府的負幣當局在貨幣發行規模上已經在傳統教科書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所嚴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他們在貨幣發行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從超過GDP的1%到百分之幾百。
由於紙幣的信譽依賴於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現財政或貨幣危機,信用貨幣便會一文不值,從而造成社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