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乘數為什麼那麼多
1. 如何理解不同層次下的貨幣乘數
第一通過對貨幣乘數變化來源的拆借,我們嘗試解釋不同原因導致的乘數變化往往反映了不同的政策意圖(不考慮中性),在法定準備金率的沒有調整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看到貨幣乘數走低,往往來自於央行投放增加。
如果將乘數的變化和銀行信用擴張快慢聯系起來,那解釋的角度大約是,乘數走低,表示相對於銀行體系當前的信用擴張水平,政策仍然希望其進一步加快,即一個走低的貨幣乘數反映的政策方向是鼓勵信用擴張;相反乘數走高,往往來自於央行回籠增加。
即政策認為當前的信用擴張是偏快的,希望信用擴張可以放緩,那麼走高的貨幣乘數反映政策方向是減緩擴張。而法定如果准備金率予以調整,這個調整的方向本身就代表了政策方向,至少是政策偏向,那麼法定準備金率的下降往往會看到貨幣乘數立竿見影的上升。
那麼這個上升也代表了央行鼓勵金融體系進行信用擴張,而如果法定準備金率上升,往往也會看到貨幣乘數的下降,這個時候也代表了央行鼓勵金融體系進行信用收縮。
第二今年以來貨幣乘數逐漸走高,主要是因為法定準備金率的調整和央行貨幣統計口徑的變化。
第三、估算3月末銀行體系的狹義超儲率水平較去年12月末的下降幅度大約在0.4-0.5個百分點,低於官方公布的超儲率0.8個百分點的降幅。
(1)中國貨幣乘數為什麼那麼多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春節之前的一段時間,需要投放的現金量很大,會出現較大的流動性缺口,有必要搭配使用降低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保證流動性的供給。
除了短期因素,國際收支情況的變化是此次降準的主因。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全面疊加定向的降准方式不宜被解讀為全面放水,這是應對外匯占款趨勢性減少、基礎貨幣供應出現缺口的必然選擇。我國面臨的國際收支情況較過去已有很大的變化,目前雖然經常項目還有順差。
但資本與金融項目已經出現逆差,外匯占款變化已經不再是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換句話說,由於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干預,外匯占款已經不是一個投放長期流動性的來源,因此必須使用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通過降准來提高貨幣乘數,並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廣義貨幣的合理增速和適度的流動性水平,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2. 中國的貨幣乘數是多少
假設央行維持現有貨幣政策操作,2015年M2新增規模或出現顯著下滑,貨幣乘數將回落。
所謂貨幣乘數也稱貨幣擴張系數或貨幣擴張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效應:
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決定因素:
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因素決定:現金比率(k)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即流通中的現金占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k 值大小,主要取決於社會公眾的資產偏好。一般來講,影響k 值的因素有:(1)公眾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需要持有現金越多;反之,需持有現金越少。(2)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預期通貨膨脹率高,k值就高;反之,k 值則低。(3)社會支付習慣、銀行業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響到k 值的變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k 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超額准備金率(e)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e 值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決策。商業銀行願意持有多少超額准備金,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1)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大小,即生息資本收益率的高低。(2)借入准備金的成本大小,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如果再貼現率高,意味著借入准備金成本高,商業銀行就會保留較多超額准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反之,就沒有必要保留較多的超額准備金。(3)經營風險和資產的流動性。如果經營風險較大,而現有資產的流動性又較差,商業銀行就有必要保留一定的超額准備金,以備應付各種風險。一般來說,e 值越大,貨幣乘數越小;反之e 值越小,貨幣乘數越大。活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準備金率rt)rd 和rt 的大小是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的。若rd、rt 值大,貨幣乘數就小;反之,若rd、rt 值小,貨幣乘數則大。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1]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總之,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現金比率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而影響我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3. 為什麼會有乘數效應
在經濟學中,乘數效應更完整地說是支出/收入乘數效應,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概念,也是一種宏觀經濟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變化導致經濟總需求與其不成比例的變化.乘數效應-理論支撐 凱恩斯乘數理論的內涵乘數效應的理論支撐源於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1946)著名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的收入乘數原理,其內容簡述如下:
以簡單商品市場為例,簡單商品市場是指只考慮了商品市場而暫時不考慮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等其他市場.在簡單商品市場中,當窖藏等於貿易余額時,供給等於需求,國民經濟處於均衡狀態.(1)貿易余額:以公式表示為:一個國家的貿易余額 T = X - M ,它實際上是三個變數是函數,用模型表示:T = T(g ,Y* ,Y)其中,g 表示兩國貨幣之間的實際匯率 (g=e.(P*/P)), Y*是外國國民收入,Y是本國國民收入.經過分析證明,T = T1 - mY,0式中,T1 表示「自主性貿易余額」, m稱為「邊際進口傾向」.(2)窖藏與國民收入:當一國的國內吸收小於國民收入時,就會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貨幣資產的形式儲存起來,稱為「窖藏」,用 H 表示,即: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於儲蓄.以此來計算簡單商品市場平衡時的國民收入,兩公式相加得:H=-A1 +sY=T1 -mY=T,解得:Y0=[1/(s+m)](A1+T1) = α(A1+T1) ,式中 α=1/(s+m)稱為「凱恩斯開放經濟收入乘數」.1. 封閉經濟中的收入乘數模型(1) 封閉經濟中消費乘數: α=1/s =1/(1-c) =1/(1-a),這是因為在封閉經濟中,本國經濟與外界沒有交換,所以邊際進口傾向m=0.因此,凱恩斯乘數在封閉經濟中的作用要比開放經濟中的作用大.(2) 投資乘數:投資對國民收入也有乘數效應.投資乘數的大小與消費乘數是一樣的.這是因為消費、投資、政府支出三者共同構成了國內吸收:A+C+I+G,短期內他們的作用都等同於a(邊際吸收傾向),乘數作用大小等於s,這是因為1-a=s.不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投資I對國民經濟長期增長有促進作用,這是因為當投資的資本品產業的收入獲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時,他們便會啟動新一輪以及由此引發一系列次一輪的消費支出和就業.(3) 政府支出乘數:政府的財政支出(包括政府消費支出和政府投資支出)是一種與居民投資十分類似的高效能支出.政府在商品與服務上的一項采購,將會引發一系列的再支出.不過政府支出乘數也會出現反向作用.如果政府支出下降,而稅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則GDP的下降幅度將等於G的變化量乘以乘數.因此任何一屆政府在選擇經濟政策時,究竟是採取擴張性政策還是緊縮性政策,在採取行動前必須知道實際的乘數究竟有多大.否則將會對國民經濟造成極大的傷害.2. 開放經濟的乘數效應在開放經濟中,自主性支出擴張對國民經濟的擴張效果比封閉條件下小.這是因為在開放經濟的支出擴張過程中,一部分支出被邊際進口傾向用於進口外國商品與服務這一擴張效果作用在外國經濟之上.則:α=1/(s+m).例如:M國的邊際儲蓄傾向是s=0.04 (即儲蓄率為4%),邊際進口傾向是m=0.16 ,那麼該國的國民收入乘數是多少呢?α=1/(s+m)=1/(0.04+0.16)=5;Z國的邊際儲蓄傾向是s=0.83 ,(即儲蓄率為83%),邊際進口傾向是m=0.10 ,那麼Z國的收入乘數是多少呢?α=1/(s+m)=1/(0.83+0.1)=1.075.兩者相比,差別何其大也!導致一國經濟在低水平上摸爬,另一個卻在高速發展.3. 現實中的乘數和實踐中的財政政策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客觀准確地把握乘數的數值是診斷經濟和制定對策的關鍵.就象醫生用止痛葯必須知道不同劑量的效果,同理,經濟學家和經濟決策者也必須知道政府支出乘數和稅收乘數數值的大小.當經濟增長過快或經濟長期低迷而必須開出財政政策的猛葯時,經濟的診斷者和決策者在決定用多大劑量的「增加稅收」、「減少稅收」或「減少開」」、或「增加開支」之前,必須知道實際的乘數究竟有多大.
乘數效應-類型
乘數效應在實際應用中常見的類型有貨幣(政策)乘數效應、投資或公共財政支出乘數效應、稅收乘數效應、預算平衡乘數效應等.貨幣乘數效應1.貨幣(政策)乘數效應
貨幣乘數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擴張關系的數量表現,即中央銀行創造或縮減一單位的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四個因素決定:(1)法定準備金率.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2)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影響中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2.投資或公共支出乘數效應投資乘數效應是指一筆初始的投資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從而會使社會的經濟總量發生成倍的增加.意即投資或政府公共支出變動引起的社會總需求變動對國民收入增加或減少的影響程度.一個部門或企業的投資支出會轉化為其他部門的收入,這個部門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儲蓄後用於消費或投資,又會轉化為另外一個部門的收入.如此循環下去,就會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或支出的倍數遞增.以上道理同樣適用於投資的減少.投資的減少將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的倍數遞減.公共支出乘數的作用原理與投資乘數相同.3.稅收乘數效應平衡預算乘數效應稅收乘數效應是指稅收的增加或減少對國民收入減少或增加的程度.由於增加了稅收,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就會下降.一個部門收入的下降又會引起另一個部門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環下去,國民收入就會以稅收增加的倍數下降,
這時稅收乘數為負值.相反,由於減少了稅收,使私人消費和投資增加,從而通過乘數影響國民收入增加更多,這時稅收乘數為正值.一般來說,稅收乘數小於投資乘數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數.
4.預算平衡乘數效應預算平衡乘數效應,是指當政府支出的擴大與稅收的增加相等時,國民收入的擴大正好等於政府支出的擴大量或稅收的增加量,當政府支出減少與稅收的減少相等時,國民收入的縮小正好等於政府支出的減少量或稅收的減少量.乘數效應-運用 乘數效應的實際效果乘數效應以一個變數的變化以乘數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終量的增加.它包括正反兩個方面作用.當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擴大、稅收減少時,對國民收入有加倍擴大的作用,從而產生宏觀經濟的擴張效應.當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削減、稅收增加時,對國民收入有加倍收縮的作用,從而產生宏觀經濟的緊縮效應.
乘數效應是制定宏觀政策要考慮的因素.而在管理中某一政策的實施是否也具有乘數效應,且這乘數效應是正管理者所追求的.比如一個促進銷售計劃的實施,管理者希望這個計劃可以成倍的增加,但是結果往往發現,如果沒有其他的策略實施的配套,乘數效應很難實現.
再比如激勵政策,管理者採取了諸如結果激勵方法,過程激勵方法等,但是最好的結果也可能只是對某些具體的行為產生效果,而持續的激勵或者自發的激勵效果卻不可能實現.因此,管理者希望能夠實現一個乘數效應,即一種措施產生多重效果. 我國古代也有很多乘數效應的例子,比如古代忠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乘數效應,對於忠孝者而言,君或者長輩對他們的教育或者激勵也僅僅限於幾次偶爾的說教或者獎賞,但是這種思想卻一直延續下去,達到了很好的乘數效應. 但是這里要注意一個問題,乘數效應不是一勞永逸.乘數效應是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裡面的.只有這些相應的配套措施發揮了功效,乘數效應才可能發生功效的.所謂的配套措施是使當初的措施的效果進一步發揮的配套措施,比如管理中的激勵措施,如果單純的激勵是不可能在沒有激勵的情況下繼續發揮作用的.必須要相應的比如企業文化等的配套,只有做好相應的這些措施,乘數效應的效果才可能發揮的.
4. 中國貨幣是否超發,談談你的看法
肯定是有的,但如果把中國的貨幣超發都歸咎於央行,確實也有失偏頗。這么說的原因在於,廣義貨幣M2等於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央行主要通過控制基礎貨幣量來控制貨幣總量。在金融危機之後,各國都開啟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並且通過購買國債的方式加大了基礎貨幣的投放量,幾年下來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基礎貨幣量都翻了近4倍,但反映至廣義貨幣上,漲幅並不快,貨幣乘數並未增長反而是下跌的,這其中的奧秘就是商業銀行作為貨幣創造的主要部門,因對實體經濟不看好,其投放信貸的意願並不積極,最後各國央行無奈只能使用「零利率」政策,歐洲央行甚至採取負利率政策,結果「機關算盡」,商業銀行仍不買賬。
5. 影響貨幣創造乘數的因素
AC
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四個因素決定:
1、法定準備金率。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
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
(5)中國貨幣乘數為什麼那麼多擴展閱讀
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1、央銀對商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
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
2、國外凈資產數額
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
3、對政府債權凈額
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入了流通領域。
4、其他項目(凈額)
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6. 中國國家貨幣總之M2是多少
中國國家貨幣總之M2至今為止,中國廣義貨幣M2首次突破了兩百萬億的,同比增長了8.4%,超過了很多的國家。狹義的增長了1.5%。
7. 中國貨幣乘數長期超過7.95倍會產生什麼問題
資金錯配。市場利率持續走低,資金空轉;7月高達7.95倍的貨幣乘數暗示杠桿率高企以及資金錯配等。內外因素緊約束下,人民幣匯率也在承壓。
8. 金融中什麼是乘數效應
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是一種宏觀的經濟效應,也是一種宏觀經濟控制手段,是指經濟活動中某一變數的增減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財政政策乘數是研究財政收支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其中包括財政支出乘數、稅收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
貨幣乘數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擴張關系的數量表現,即中央銀行創造或縮減一單位的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四個因素決定:
(1)法定準備金率。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
(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
影響中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