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貨幣增長意味著什麼
『壹』 人民幣持續升值意味著什麼
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影響有:外資流入增多、人民幣購買力增強、出國留學能省錢。
1、外資流入增多
人民幣升值,代表外資持續流入,有利於資產價格的持續提升,外資進入國內,是不能直接用美元的,所以他得到外管局去把美元換成人民幣,然後在進入國內投資,這樣國內的貨幣供給就會增多。所以總說,人民幣外升就會內貶,對內貶值主要就是因為貨幣供給多了,引發的資產價格上升。包括股債房產,通常都有正面的積極作用。
2、人民幣購買力增強
升值代表人民幣購買力增強,對於做進口生意的肯定利好,對於做出口生意,手上囤積了大量美元的朋友肯定利空。
3、出國留學能省錢
現在出國留學的人非常多,如果人民幣升值的話,學生出國留學的學費也可以省下很多了,也可以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可能會促進更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畢竟很多學生都是因為國外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才會放棄留學的機會,想著幫家裡省點錢,如果人民幣升值的話,那麼大家留學所產生的經濟負擔就會減少很多。
(1)國家貨幣增長意味著什麼擴展閱讀
人民幣近期走強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
1、美元指數走弱。
一般來說,美元指數強弱與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具有反向關系。數據顯示,今年5月下旬以來,美元指數開啟跌勢,9月美元指數在92左右徘徊,較今年3月最高點103美元下跌超10%。
2、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
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中國經濟持續恢復改善,主要經濟指標逐漸向好。二季度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對人民幣是有力的支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經濟繼續穩定恢復,其中,7月份商品零售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出口增速達到兩位數。而最新公布的8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這三大指數均連續6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
3、人民幣資產吃香
中國正在持續推動金融市場的開放,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和人民幣資產,國外資本持續流入中國的資本市場,有利於人民幣的升值。
明明稱,在全球央行維持寬松的背景下,中國央行在疫情期間貨幣政策保持謹慎、維持定力,中美利差維持高位,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明顯增強,也推動了人民幣匯率的走強。
『貳』 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意味著什麼
貨幣升值是資本主義國家貨幣不穩定的另一種表現。它不意味著提高本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而只是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比價。貨幣升值,為升值國家帶來許多不利之處:首先,隨著升值國家的貨幣同外國貨幣比價的提高,它們在國外出售商品的價格也要提高,從而影響了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其次,升值國家的外匯儲備以及從國外調回的資產,折成本國貨幣,也會相應減少;最後,貨幣升值也會影響本國商品的內銷。
『叄』 貨幣升值對本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1,對於本國企業進口貿易將帶來一定紅利,使得我國進口企業用同等量的人民幣換回更多外匯,購買到更多所需的原材料或產品,有利於刺激我國企業的進口活躍度,更好推動我國經濟企穩回升。同時,2,有利於促進我國股市良性運行。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將更加牢固,促進對外投資。對推動A股持續較長時間資金放量增長及投資價值回升都會起到有效作用,這也增強了國內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3,此外,對穩定人民生活,避免通貨膨脹,提高民眾生活質量以及幸福指數都將帶來利好。因為人民幣適度升值,意味著人民幣發行數量保持相對穩定狀態,可避免物價上漲或誘發通貨膨脹,民眾財富不會因為匯率波動而大幅縮水,有利於提高消費能力和擴大內需,推動民眾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
拓展資料:
1,中國人民幣近況:
a,7月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0207,上調103點,中間價升值至2020年3月17日以來最高。人民幣中間報價不斷刷新紀錄,表明人民幣持續升值,
b,自3月17日以來,人民幣進入升值區間。從全球視角來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外疫情泛濫,大幅降息拉開了寬松貨幣政策序幕,使得貨幣投放量激增,尤其是加劇了美元貨幣的泛濫和貶值,客觀上推動了人民幣的升值,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國際游資更加看好中國經濟發展潛能,增強了對中國市場投資的信心,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中國市場。
c,我國貨幣政策堅持靈活適度,通過系列操作工具,合理進行貨幣政策結構調整,使得在人民幣總量貨幣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將人民幣供應結構控制在了相當合理的運行區間。同時,盡管上半年幾次降准釋放了17400億元貨幣總量,但絕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小微實體企業,貨幣空轉套利現象基本得到遏制,確保了更多資金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揮了扶持實體企業恢復生產經營的重要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在疫情期間及疫情之後復工復產進入比較好的狀態,為我國經濟全面復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肆』 m2增長意味著什麼
m2增長意味著貨幣不斷的超發,通貨膨脹增加。這時超發的貨幣需要進入市場,市場包括地產、消費領域、金融領域等,總之這些增加的貨幣必須藉助一個載體攤派到大眾手中。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很多國家都把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
M2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脹的壓力狀態。
除了M2,還有M0、M1、M3,其中M0=流通中的現金,整個銀行體系之外的企業,個人擁有的現金之和;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同時,經常把m2和m1結合一起分析,當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國家也可以把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m2貨幣較多時,國家可以採取一定的緊縮貨幣政策,來減少社會上的流通貨幣,反之,採取一定的寬松貨幣政策,增加社會上的流通貨幣。
『伍』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什麼
呵呵,我們最近的政治課剛好有上到~
升值對本國的出口不利。貨幣升值以後,相當於商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也上漲了。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價格上漲了銷量就要下降。
升值對消費者有利。本國貨幣升值了,就可以兌換出更多的外國貨幣,可以購買更多的國外商品。
積極影響
1、有利於中國進口
2、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
3、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
4、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盈利增加
5、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
6、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
7、中國資產出賣更合算
8、中國GDP國際地位提高
9、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10、中國百姓國際購買力增強
負面影響
1、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是不能自由兌換的,也就是說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改變沒有意義
2、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3、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4、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
5、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
6、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陸』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什麼
人民幣升值是指人民幣相對於其他貨幣來說,其購買力提高,或者居民用較少的人民幣可以兌換到更多的其他國貨幣,比如,在以前中國居民兌換1美元需要8元人民幣,而現在,中國居民兌換1美元,只需要7元人民幣。
人民幣升值是相對於其他貨幣而言的,就是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以及外來的壓力。內部影響因素有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狀況、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和利率水平。2012年人民幣的匯率一直處於跌宕狀態,到2012年10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再度創下自1993年來的新高。
『柒』 人民幣匯率上漲意味著什麼
一國貨幣能夠升值,匯率上漲,意味著該國經濟狀況良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只有經濟健康穩定地增長,貨幣人民幣匯率才有可能升值。這種由經濟狀況良好帶來的幣值的穩中有升,對外資的吸引力是極大的。匯率變動對經濟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有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刺激進口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國外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比以前便宜,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
二是有利於改善吸引外資的環境,人民幣匯率升值,可使已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的利潤增加,從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促使其進一步追加投資或進行再投資;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吸引大量外資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間接投資比重將進一步增加。
三是有利於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債負擔。
但是,人民幣匯率升值給我國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第一,將導致外債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將吸引大量資本流入中國資本市場,使我國的外債規模相應擴大。第二,資本市場上活躍的多為國際游資,這部分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是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的潛在因素。第三,由於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迫使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買進外匯,從而使以外匯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礎貨幣相應增加。
應答時間:2021-01-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捌』 廣義貨幣m2增長意味著什麼
廣義貨幣M2的增長會引起中國經濟GDP的增長,而中國經濟GDP的增長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M2的增長。如果M2增長較快,說明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相反,M2太低,意味著投資不足和價格上漲的風險。
廣義貨幣供應量(基金的基金)是一個經濟學概念,與狹義貨幣相對應。這是一種形式或口徑的貨幣供應,由M2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M1,即流通中的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擴展信息:
廣義貨幣是狹義貨幣的對稱。狹義貨幣(M1)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之和。
由於各種定期存款一般都可以提前支取並轉化為真實購買力,因此將其作為貨幣來統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貨幣流通情況,便於對市場金融活動的分析和控制。以此類推,儲蓄存款、可轉讓存單、易於轉手的短期債券等。被視為具有貨幣性質的准貨幣。
也可以根據其流動性狀況納入。通常用M2M3等代碼進行分類統計,依次增加的准貨幣依次減少流動性。各國中央銀行對這些分類指標有不同的規定,在一國經濟金融發展的不同時期,廣義貨幣分類指標的數量也不同。
通常,每個國家只使用一種貨幣,由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但是也有例外,就是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比如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西非經濟共同體的法郎、19世紀的拉丁貨幣聯盟,都是可以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名稱不同的等價貨幣。
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其他國家的貨幣作為其法定貨幣。例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其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也可能使用相同的名稱。例如,在法國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他們的貨幣和瑞士的貨幣被稱為法郎。
有時,由於特殊原因,同一國家的不同地方政府也可能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比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甚至澤西島、根西島這些偏遠的離島,都有不同版本的英鎊,在英國的其他地方也可以互相交易。但只有英鎊是國際公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在帶出英國後可能會被拒收。
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可以分成更小的代幣。最常用的比例是二級貨幣是一級貨幣的1/100,比如100點= 1元。在法國大革命普及公制之前,歐洲歷史上長期採用1/20/240制。例如,在英國,1英鎊等於20先令240便士。
在法國,有12丹尼爾配1索爾和20蘇配1里弗(livre,又稱鋰)。也已經使用了1∶7、1∶14、1∶25、1∶10、1∶1000和其他載體系統。
有些國家的貨幣是沒有代幣的,或者雖然有代幣,但是因為價值小,只是理論上的換算單位,沒有發行實際的貨幣,比如日元,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