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用什麼貨幣交易
A. 三國時期各國貨幣相同嗎有匯率的話該怎麼算
自漢朝時期貨幣制就已經崩盤了。由於通貨膨脹,東漢末年人們便改成了以金銀做交易。後到三國時期戰亂不斷升級,人們更是開始了以物換物方式交易,金銀成了主流貨幣。至於匯率,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貨幣堆積如山,人們也改成以糧和布帛交易。鐵制錢幣甚至用來加高堤壩。沒有了實際存在價值。也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計算匯率了。三、吳國經濟癱瘓之源
吳國地理位置極佳,物產也極為豐富。吳國當時的百姓甚至比政府還有錢。在無奈之下孫權實行了“大泉五百”之大面值錢幣。隨後政府充盈起來。但百姓去經不住這樣剝削。於是暴亂不斷。後雖廢除這一錢幣。但東吳整個經濟體系也徹底坍塌。最終走上亡國之路。以上便是三國時期以物換物的經濟流通方法。所以說貨幣在三國時期並不通用。糧和布帛才是交易根本。
B. 歷史三國用什麼錢幣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政權。曹魏初期,曾一度廢錢不用,交易皆用谷帛。至魏明帝太和元年,五銖錢復鑄。曹魏五銖直徑常20毫米左右,五字靠外廓,兩角不全,銖字的金字旁多為半個。 與魏相比,吳、蜀的錢幣鑄造則非常復雜,且多為大錢。蜀國鑄造的錢幣有:直百、直百五銖、犍為五銖等。其中,直百五銖錢文順讀,四字皆篆體,穿上下分書直百,左右書五銖,面背肉好,且均有廓,錢背多見模鑄或鏤刻的文字元號。直徑26-28毫米,重8-9.5克。之後,該幣出現減重錢,輕且小。犍為五銖是直百五銖的一種,錢背穿左處有一陽文為字,系蜀國犍為郡所鑄。犍為郡屬益州,地處蜀國通往國外的西南交通要道。 吳錢作價很高,有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等。東吳皇帝孫權在嘉禾五年,開始鑄造大泉五百,該錢面文旋讀,面背皆有內外廓,有合背錢,且形制、大小有差異。其面文書體效仿新莽大泉,但並非一層不變,該幣的泉字中豎不斷。通常直徑為29毫米,大者重12克,越往後其分量越輕。在孫權赤烏元年,開始鑄造大泉當千,以供鑄造發行了九年,該幣面文旋讀,四字皆篆體,形制與大泉五百相同,大小各異,通常直徑38毫米,重約14.5克,小的相當於一枚漢五銖,一枚大泉當千可以當五銖錢一千枚。大泉二千也是孫權赤烏元年至九年所鑄的大錢。此錢直徑33毫米,穿寬12毫米,面文旋讀,四字皆篆書,面背均有內外廓,一枚大泉二千可以當五銖錢兩千枚,是繼王莽後最大的虛值錢。
C. 我國古代每個朝代用的貨幣
1、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2、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3、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4、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5、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6.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7、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1481年紙幣崩潰,1581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8、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3)三國用什麼貨幣交易擴展閱讀:
六大主要貨幣對是:美元(USD)、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瑞士法郎(CHF)、澳大利亞元(AUD)。
相關介紹:
貨幣對是由兩種貨幣組成的外匯交易匯率,由兩個ISO代碼加一分隔符表示,例如GBP/USD,其中第一個代碼代表「基本貨幣」,另一個則是「二級貨幣」。
最常見的貨幣市場中交易最為常見的貨幣被稱為「主要貨幣」。大部分貨幣的買賣相對於美元(USD)進行。美元(USD)是交易次數最多的貨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