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網市值多少
A. 中國互聯網網站中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是誰
中國互聯網網站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是,中華網,於1999年7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2000年3月,納斯達克指數見頂,當時中國三大門戶開始在美國上市,與中華網的風光相比,新浪、網易與搜狐上市在當時已經被稱為流血上市,隨著互聯網泡沫破裂,三大門戶股價一度破發。
2002年第二季度,網易首次實現凈盈利,網游概念成為隨後幾年上市潮流,網易股票開始領漲納斯達克,並成為當年納斯達克表現最優異的股票。
2003年10月10日,網易股價升至 70.27美元的歷史高點,比年初股價攀升了617%,比2001年9月1日的歷史低點攀升了108倍。丁磊也憑借網易股票的上漲成為中國大陸首富。
2004年空中網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SP業務上市成為當年熱潮。當年5月,盛大上市,超越了韓國網路游戲公司NCSOFT的市值,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游戲股。盛大創始人陳天橋掌握的股票市值達到了約11.1億美元,成為新的中國首富。2004年6月16日,騰訊在香港上市,成為門戶網站中最後一個上市公司。
2005年8月5日晚網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融資1.09億美元,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IPO融資記錄,發行價27美元,開盤價66美元,8月6日沖破150美元。
2007年巨人網路與完美時空在美國上市,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網路在納斯達克的股價歷史性突破300美元大關,成為中國概念股在納斯達克第一家邁入百億美元市值規模的公司。
2009年暢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分拆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隨後新浪分拆房產業務,盛大分拆游戲業務在美上市。騰訊控股股價一度創下130港元新高,騰訊市值摺合約300億美元,躍居全球網路股季軍,也成為中國第一家市值超過300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
2010年中國概念股再次掀起上市狂潮,電子商務與視頻網站成為主流,優酷和土豆網登陸美國,電子商務網站包括麥考林與當當網,同時垂直門戶網站搜房與易車網也在美國上市。
2011年3月30日,中國知名的互聯網技術公司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 4月21日世界互聯,5月4日人人網,5月5日網秦,5月11日世紀佳緣,5月12日鳳凰科技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
2014年9月19日(美國時間)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正式進行IPO。股票交易代碼為「BABA」。
B. 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哪些
中芯國際、新東方、中國鋁業、中海油、玉柴國際、廣深鐵路、中移動、中國人壽、中國電信、中石化、上石化、東方航空、華能電力、南方航空、正保教育、永新視博、英利、中國聯通、日月光半、中華電信、搜房網、諾亞財富、易車網、、晶科能源、大全新能、JF中國基、中國臍帶、中國綠色、博潤、人人公司、網秦、鳳凰新媒、唯品會、西斯班、金馬國際、58同城、汽車之家、AMC院線、樂居、獵豹移動、聚美優品、阿里巴巴、一嗨租車、鉅派、宜人貸、無憂英語、中通、信而富、百世、紅黃藍、搜狗、拍拍貸、趣店、簡普科技、網路、華米 等等....
阿里巴巴集團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
網路
網路(納斯達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1999年底,身在美國矽谷的李彥宏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抱著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他毅然辭掉矽谷的高薪工作,攜搜索引擎專利技術,於 2000年1月1日在中關村創建了網路公司。
「網路」二字,來自於八百年前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句詞:眾里尋他千網路。這句話描述了詞人對理 想的執著追求。
網路擁有數萬名研發工程師,這是中國乃至全球最為優秀的技術團隊。這支隊伍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使網路成為中國掌握世界尖端科學核心技術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人人公司
人人公司向美國證交會遞交的F-1上市申請文件顯示,該公司股票代碼為RENN,計劃在紐交所出售5300萬份ADS(美股存托憑證),預計發行價區間為9到11美元,按此發行價區間中間價計算,此次IPO募集資金約5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在IPO完成後,千橡集團創始人陳一舟將持有約2.7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22.8%,成為第一大個人股東,陳一舟還持有約55.9%的投票權,擁有絕對控制權。此外,SB PanPacificCorporation將持有4.05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34.2%,成為第一大機構股東。根據投行的消息,人人公司已正式啟動上市流程。據推算,人人公司將於5月中旬左右掛牌交易,將有包括摩根士丹利等7家投行擔任此次IPO的承銷商。
由於在上市緘默期內,人人公司未對上市內容做任何回應。
2012年6月人人網邀請比亞迪王傳福接替黎瑞剛出任獨立董事。
(2)有緣網市值多少擴展閱讀
美股,即美國股市。開盤時間:美國從每年4月到11月初採用夏令時,這段時間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採用冬令時,則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2:30-次日凌晨5:00。
C. 微博市值反超Twitter,中美互聯網局勢反轉
移動視頻矩陣,無疑極大的增強了微博的媒體屬性,也讓其時效性和感染力變得更加強大。
據媒體報道,10月17日美股交易時段,微博的市值達到113億美元,一度超過Twitter,瞬時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體。今年以來,微博的股價已經累計上漲173%。
從近一年的發展態勢來看,微博採用了和Twitter兩種不同的戰略布局,除開微博一直在盈利的大目標上不斷發力,並逐步在營收上不再依靠阿里輸血的自身因素外,另一大創新則是成功的依靠移動短視頻實現了遠超過去的用戶黏性,使市場的想像空間空前加強。反觀今天的Twitter已經有點落魄,頻頻傳出被收購消息,窘迫到靠轉租舊金山總部的辦公空間來賺錢,令人唏噓。
微博究竟做了什麼?
從社交到媒體,三次短視頻沖擊波改造微博
摩根士丹利近期發布報告指出,視頻和直播產品正在推動微博用戶增長,並預計微博月活躍用戶數將在2018年達到4億。在產品形態上,微博已經不再是成立之初的「Twitter模仿者」,而是成為類似於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綜合平台。
個中的關鍵詞就是視頻(直播、短視頻都是廣義在線視頻的細分類別)。甚至可以說,在今年的3次微博市值飆升中,微博短視頻領域重要戰略夥伴一下科技旗下的三款差異化視頻產品,秒拍、小咖秀、一直播扮演了強力催化劑的角色。
秒拍的崛起源自2014年度公益大事件「冰桶挑戰」,72小時內122個明星使用秒拍發布冰桶澆身的視頻,最後擴散至2000名明星。秒拍從此火了,如今已經成長為日活躍用戶超6000萬的國內最大短視頻播放平台。而秒拍出現之初,亦如微博出現時那樣,遭遇到了競品的遏制性絞殺,最大的競爭對手來自騰訊旗下的微視。然而這次,秒拍同開放式、媒體屬性強烈的微博聯手,並開始進入更高端的PGC領域,而不再僅僅是草根草創。在微信朋友圈這個相對封閉的社交空間里傳播的微視反而在2015年3月宣布解散。
在秒拍最終成為國內最大PGC短視頻播放平台的風頭中,其母公司一下科技乘勢推出了另一個短視頻產品——小咖秀,依靠為明星對口型大賽迅速爆紅,並形成了和自家產品秒拍的差異化補缺——吸引更多草根進入,迅速成為國內最火草根娛樂UGC視頻平台。這些強有力的移動短視頻,與微博這一開放式的社交網路形成化學反應,經過有效沉澱後,成為今年2月微博股價飆升的強大助力。
而在今年4月,一下科技的又一個迭代視頻產品、迎著直播風口的一直播在微博試運營,同月29日,微博市值突破50億美元,在海外市場的觀點中,對於「直播+微博」這一生態的期許值之高,以及直播未來可以將微博這種社交網路真正變成一個強大媒體的可能,造就了這一次飆升。
很快,機遇又來了,奧運期間,「微博+一直播」生態聯合體爆發了強大傳播力,成功的推動了如傅園慧洪荒之力和王寶強事件橫壓奧運討論場等熱點事件的傳播,奧運和寶強事件分別成為全民「看」直播和「玩」直播的分水嶺,形成一波又一波話題引爆網路……8月15日,微博市值突破百億大關,速度迅猛。微博這三次爆發恰恰和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的視頻矩陣成型息息相關。
更重要的是,依靠真正能光速捕捉社會熱點的短視頻矩陣和已有的意見領袖內容積累,微博終於完成了從「社交」向「媒體」的轉型,真正成了社交媒體。是一個能夠在第一時間形成優質內容創造、發布和傳播的媒體生態,而非過去的媒體報道的二次社交傳播和發酵池。
最終,被低估的微博,和移動視頻們強力配合之下,成功實現對Twitter的超越。
從網紅到變現,移動視頻正成為微博盈利窗口
Q2財報顯示,微博月活躍用戶達 2.82 億,同比增長 33% ,已連續九個季度保持 30% 以上的增長。用戶黏性的增長同時,微博Q2總營收達9.27億元,同比增長36%;凈利潤為355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5%。
是什麼締造了經歷多年燒錢的微博,快速實現營收上的超高速增長?或許,其中一部分答案依然能在秒拍、一直播、小咖秀身上找到,微博不僅和一下科技在產品上實現數據互通,二者更在商業模式上實現強強聯合,互利共生。
靠和微博實現數據互通,能夠短時間內成為爆款,但若沒有自己的生態鏈,則難以煥發持久生命力。一下科技顯然明白這一點,而其突圍的路徑就是四個字——製造網紅。
一下科技崛起之路離不開明星、達人、KOL等頭部資源,眾明星參與的「冰桶挑戰」讓秒拍大放異彩,賈乃亮、王珞丹、蔣欣的模仿讓小咖秀實現病毒傳播,一直播綁定宋仲基一躍成為國內最主流的直播平台。一下科技深知明星對流量的催化,希望依靠自身產品矩陣,成就更多行業KOL,反哺微博。這正好踩在了內容創業的節點之上,而微博和一下科技也不惜血本,在網紅的內容創造上全力扶持。
一方面是給錢,微博同一下科技聯手出資1億美金,整合短視頻行業上下游企業,同時還以「秒拍創作者平台」、「秒拍惠」等優惠政策,不斷吸引內容創業者入駐。以秒拍為例,會選擇一些成長性好的PGC進行扶持,從資金、數據、流量、視頻製作等方面幫助短視頻創作者成長。隨著播放量的增加,會獲得不同程度的資源扶持。
這其實就是盡可能減少創作者初期推廣方面的阻礙,而內容創造者明白,要想獲得支持,關鍵就在於用PGC的思維創造能夠吸引到更多關注和黏性的視頻,而非簡單的用無聊或低俗的內容來博眼球。
其二是曝光率。一直播上線的頭兩周,明星直播在微博上的收看總量就已達1億次。酷6創始人、現為一下科技創始人兼CEO韓坤曾表示:「一直播的推出,我覺得它對於我們前面兩個產品來說,是一個延續,一個銜接。」而實際上,與其他直播平台不同,一直播所產生的內容會通過秒拍進行二次傳播,再通過秒拍向微博和其他平台分發,進行多次消費。
這使得這個和微博深度綁定的短視頻平台矩陣,擁有了所有內容創作者夢寐以求的超強曝光率,更容易成為網紅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多維度的網紅創造體系,也為營收創造了變現可能。其中,微博收獲了更廣闊營收視野,短視頻產品功能和網紅經濟,幫助其擴展更多的商務合作。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種角色定位,讓微博和一下科技兩個相互扶持且各自獨立的公司,找到了成功的路徑。
從媒體到黏性,內容深度沉澱才是王道
10月18日是王寶強離婚案開庭日,微博又迎來一次流量高峰。無他,一個開放式的媒體平台和它與生俱來的社交網路,成就了無以倫比的爆發力。各路人馬現場拍攝的圖片、短視頻、甚至實時直播的內容都在微博呈幾何量級擴散開來。
移動視頻矩陣,無疑極大的增強了微博的媒體屬性,也讓其時效性和感染力變得更加強大。相對於競品的封閉屬性,微博一直足夠開放,背靠新浪自身的媒體屬性,用弱關系、強傳播的方式耕耘自己領地,並在和一下科技的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風口。
但短視頻矩陣還必須有更強大的內容創造來配合這種成長,才能真正和微博一起形成「微博+秒拍+一直播+小咖秀」的移動視頻社交生態聯合體。
關鍵點就在於一下科技的競爭者,特別是一直播所面對的數以百計的直播平台對手們,也正在即將到來的直播平台大洗牌壓力下,正在不斷的構建自己的PGC內容壁壘。
一下科技的三大產品,能否在這樣的條件之下,突破目前正在移動視頻在內容同質化和競爭激烈化越演越烈的大背景下的瓶頸嗎?這將是其能否在未來成為微博下一次迭代的關鍵助力的核心問題。
韓坤說:「我們不只是要生存下去,我們應該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或許,這個偉大的關鍵,也就在於,如何讓短視頻這種初期上手簡單、深度創作極難的產品,能夠在技術上實現更多內容創造者的「簡單應用」,就如當初在小咖秀中用對口型來形成極簡錄制、創意百出的爆款效果那般。
如何給內容創業者降低專業創造難度、讓其凝神於創意,實現「減負」,或許將成為當下擁有媒體、流量和變現優勢微博和它盟友一下科技亟待解決的問題。
D. 除了微信,國內社交APP哪個比較火,特別是職業社交。
職業社交對接的是工作場景或者人脈場景,承載著龐大的職場人士剛需,Linkedin在國外證明了這是一個很賺錢的領域,國內現在還在發展中,可能會水土不服。國內的幾個職業社交玩家,「獵聘同道」從氛圍到方向、實力都具備沖擊行業老大的潛質,目前也是最火的。
E. 2012中超16傢俱樂部董事長
北京國安
投資方背景:北京國安足球隊是由中信國安集團公司和北京市體育局共同建立,由中信國安集團公司經營管理。中信國安集團公司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國安公司經營行業涉及信息產業相關業務、旅遊房地產、高新技術及資源 開發等領域,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是中信公司在國內最大的實業子公司之一。
把老底揭穿:中超球隊中背景最深的球隊首推北京國安。要知道,背靠中信國安集團這一央企「大樹」,連中國足協都得避讓三分。投資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近20年,中信國安集團公司終於在去年第一次實現了「國安永遠爭第一」的目標。雖然這是一個遲來的「冠軍」,但來得卻恰到好處。去年曾有傳聞稱,如果北京國安再拿不了第一,中信國安集團就准備收手了。
長春亞泰
投資方背景:1996年6月6日,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手創辦了亞泰足球俱樂部。亞泰集團創立於1986年,組建於1993年,亞泰集團A股1995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亞泰集團已成為以建材、地產、金融為主業,並涉足煤炭、醫葯、商貿等領域,資產、營業收入雙雙過百億,躋身國內500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把老底揭穿:長春亞泰是為數不多的能在介入足球之後就沒再動搖過的民營企業。不過,據記者所知,亞泰集團對足球的一腔熱血與當時「足球市長」不無關系。據說,為了鼓勵亞泰能夠辦好長春的足球,長春市政府每年為亞泰集團的幾個企業一共退稅近3000萬。坊間曾有傳聞稱,2007年奪得中超冠軍的長春亞泰本應該在奧運年有所作為,但成績卻一落千丈,據說這是亞泰集團在足球上與政府之間博弈的結果,因為「足球市長」的離開造成亞泰集團對長春隊的投資熱情降低。
河南建業
投資方背景: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994年8月。建業住宅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是香港建業住宅集團有限公司於1992年5月在國內創辦的獨資企業,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主業,並成功涉足教育、體育、文化等相關產業領域的集團化企業,總資產逾20億元人民幣。目前建業正在進行IPO香港上市准備,正向可持續盈利的專業化品牌地產開發商快速發展。(編者註:目前已經上市 股票代碼為00832 市值大約40億)
把老底揭穿:河南建業足球隊是目前中國足壇唯一由民營企業投資且沒有更換投資人的職業足球俱樂部。據記者了解,當年與河南建業同時涉足足球領域的許多房地產公司都已經轉身離去,唯有建業通過足球這一平台和媒介成為河南房地產的頭號「名牌企業」,而這也正是建業老闆胡葆森在面對球隊起起伏伏、甚至幾度慘遭降級厄運時,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對足球不離不棄的原因所在。
南昌八一
投資方背景:2004年4月2日,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樂部正式成立。上海衡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金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華東交通大學、上海閘北體育場及南昌八一體育場為俱樂部的投資方。
把老底揭穿: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樂部是江西地區第一支職業化足球俱樂部隊。俱樂部前身為上海衡源,2004年初上海衡源足球俱樂部整體遷移至南昌,並出資買下解放軍八一青年隊,並將「八一」的稱謂一直沿用至今。但實際上,從傳承關系來說,現在的南昌八一隊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八一隊了。
上海申花
投資方背景:朱駿是16支中超球隊中曝光率最高的投資人。作為第九城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駿曾在2007年以24億人民幣身價排名胡潤百富榜第351位。不過,到了2008年其資產縮水為10億元,排名退至第727位。去年胡潤百富榜上,朱駿根本沒有排入前1000位,其個人財富縮水幅度和速度令人驚嘆。
把老底揭穿:從上賽季結束之後,圍繞朱駿准備出手申花套現的傳聞就不絕於耳。的確,自從某網站搶走《魔獸世界》代理權後,有關朱駿資產將縮水的說法就一直不曾間斷。不過,朱駿卻多次表示,這不會影響他繼續投資申花的決心。「足球一定是門生意,但是以中國目前的現狀,現在談生意為時太早。它是個長遠的生意,必須很久以後才能發生效益。」看來,朱駿離放手足球的時間還早著呢。
天津泰達
投資方背景: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在2003年4月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控股方為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授權行使資產的經營管理,總資產 1050億元,經營范圍涉及金融、基礎設施、土地開發、工業、物流、能源供應、交通運輸和會展酒店等行業。
把老底揭穿:「泰達集團從接手天津足球至今,砸進去的錢能有十幾億人民幣了,天津足球怎麼就不能拿回冠軍呢?」這是很多天津球迷對於天津足球始終與聯賽冠軍無緣的不解和疑問。在不久前召開的天津足球工作會議上,泰達俱樂部已明確提出了「五年內沖擊中超冠軍」的終極設想。不過,要想讓天津這張足球名片真正地、長久地亮起來,僅靠一味砸錢還不夠。
山東魯能
投資方背景:山東足球前身是濟南泰山將軍足球隊,1998年1月5日,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由山東電力集團及其下屬11家法人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後經轉股股東單位變更為9家),控股單位為山東魯能控股集團公司,注冊資金6619萬元。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月,以煤電、房地產等為核心業務。此外,還涉及鋁產業、港運物流業等業務。
把老底揭穿:在中超諸多豪門中,背靠國企大樹的山東魯能絕對是最有職業足球味道的俱樂部。前遼足隊員李金羽在轉投魯能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到了魯能才知道啥才是真正的職業化俱樂部。」不過,對於魯能的「職業化」,很多足球投資人也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大把燒錢不講回報,這就是國企背景下的俱樂部為何會如此「職業」。對此言論,魯能集團卻並不認同,在他們看來,在投資足球後,「魯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大漲,像山東電力在參與美國電廠建設的競爭中,依靠足球賺到不少印象分,這就是足球給國企的回報。
大連實德
投資方背景:2000年1月9日,大連實德集團以1.2億人民幣全資收購大連萬達實德足球俱樂部並重新組建現代型、股份制足球俱樂部。實德集團是以化學建材業為主,家電產業、金融保險業和文化體育產業綜合發展的民營企業。2006年,實德集團董事長徐明的個人資產便已達到48億元人民幣。
把老底揭穿:對於俱樂部投資人徐明來說,足球不僅僅是一個宣傳平台、跳板、通行證,而且還是其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用一位圈內人的話來說,「足球在實德集團的資產戰略中占據的比重非常小,但是足球的影響力卻足夠大。」在徐明所構築的事業藍圖中,是絕對不能缺少足球這一「外交」手段。
深圳紅鑽
投資方背景:2009年10月30日,萬宏偉正式成為深圳亞旅足球俱樂部董事長,深圳市南金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為深足的新任控股方。有消息稱,萬宏偉所掌控的深圳市南金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2月23日,注冊資本僅為3萬元。
把老底揭穿:深圳市南金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與深圳隊的冠名「紅鑽」有什麼關系?「紅鑽」又是什麼品牌?原來這是深圳俱樂部准備自己養活球隊所自主開發的產品。如果沒有「紅鑽」,深圳足球隊將是中超賽場上唯一「裸奔」的球隊。深圳隊依然是一支沒有冠名、沒有基地、沒有固定訓練場的球隊。
江蘇舜天
投資方背景:江蘇舜天俱樂部隸屬於江蘇舜天國際集團。江蘇舜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1996年12月由原江蘇省服裝、機械兩個進出口公司聯合組建的省級外貿企業集團。集團注冊資本為44241萬元,截至2008年底,集團總資產105.08億元,集團主營進出口貿易。
把老底揭穿:作為國企背景的江蘇舜天足球隊,給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不緊不慢、穩扎穩打,在中甲一呆就是12年。不過,12年的付出終於換來了今年在中超站穩腳跟的「碩果」。而江蘇舜天國際集團在通過足球獲得知名度的同時,也得到了較高的美譽度。
重慶力帆
投資方背景:該俱樂部是重慶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000年以5580萬元人民幣全資收購並重新組建的現代化股份制足球俱樂部。力帆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以汽車、摩托車的研發、生產、銷售(包括出口)為主業,並投資於金融業的大型民營企業。
把老底揭穿:重慶力帆足球隊,中國西部職業足球的一面旗幟。力帆老闆尹明善當初搞足球是為了力帆集團的社會形象,但當足球對於企業社會形象只有副作用的時候,任何一個精明的商人都會熱情不再。即使重慶力帆本賽季幸運地「起死回生」,但這依然無法重新燃起尹老闆的熱情,已經被足球「傷」怕了的尹明善現在只是被足球推著往前走的「稻草人」。
杭州綠城
投資方背景: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的前身是浙江綠城足球俱樂部,由綠城房產、浙江大學和浙江省足球協會共同發起成立。俱樂部現注冊資金5000萬人民幣,2005年俱樂部股權進行了變更,其中浙江綠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占股96%;浙江大學占股4%。
把老底揭穿:今年這支球隊「鳥槍換炮」,吳金貴召到了杜威等五名國腳,僅五名內援的花費就在1300萬人民幣左右。據悉,綠城俱樂部經營收入今年已超過兩千萬元,其中主冠名商和胸前廣告商就為俱樂部帶來1400多萬元的收入,球衣背後廣告則以400萬元賣給了一家空調企業。加上門票收入以及場內廣告,俱樂部今年的經營收入相當可觀。
長沙金德
投資方背景:金德管業集團是一家國家大型企業集團,注冊資金6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涉及新型化學管道系統的製造、模具製造、傢具製造、物流運輸、酒店、足球等產業。
把老底揭穿:金德從不將收入信息透露給外界,因此該俱樂部球員的工資與獎金,在外界看來一直是個謎:沒人知道一名主力在金德一個賽季能夠拿到多少月薪,也沒人知道一場勝利能夠為球員換來多少真金白銀,更沒人知道,在其軍事化管理的背後,這支看起來與其他俱樂部格格不入的球隊,這么多年來卻一直沒有降過級,哪怕在2009賽季這么危險的時候……
青島中能
投資方背景:青島中能隊隸屬青島中能集團,青島中能集團有限公司由青島中能電線電纜製造有限公司、青島中能光科通訊有限公司、青島中能硅化工有限公司、青島中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組成,是涉及機電、化工、通訊、地產的多元化、多產業、科技型的民營企業集團公司。
把老底揭穿:在青島海利豐被取消了注冊資格之後,青島足球也走到了十字路口。總經理於濤卻表態:「沒了海利豐,中能將會扛起青島足球的大旗,捍衛這個足球城的榮譽。」在中能眼裡,這個時候重振青島足球雄風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更高的曝光率,還有無法用金錢買到的社會責任感。
陝西中建
投資方背景:陝西寶榮滻灞俱樂部球隊已更名為陝西中建地產滻灞隊。中國中建地產有限公司購得滻灞隊的冠名權。幾天前,繼中建地產、綠地集團、中新集團、西安世園和陝西榮德後,延長石油與西飛公司也和俱樂部達成了戰略合作的協議。
把老底揭穿:在中國足壇正經歷「風暴」的時候,一聲「狼來了」固然振聾發聵,但在國外一些大贊助商唯恐避之不及的時候,中建卻迎難而上,這又作何解釋?答案許是「抄底」。從眼下來看,多家大型企業助力陝西,「中超新皇馬」儼然已成中國足壇的「香饃饃」。
遼寧宏運
投資方背景:2007年4月,葫蘆島宏運集團從遼寧省體院手中購得了遼足前大股東持有的76.2%的遼足股份,成為遼寧職業足球生涯中第一個本土大股東。葫蘆島宏運集團創立於1992年,開始經營貿易,1995年涉足房地產開發,1996年開始組建集團並向實業發展,1998年實現多元化產業的初步跨越。目前,宏運集團已形成了以資本運營為核心,集港口、加工、地產、商貿、零售、醫院、礦業、酒店等多產業為一體的多元化民營投資控股集團,總資產已超過20億。
把老底揭穿:宏運接手遼足之後在資金投入上走過一段彎路,特別是在對球隊的投入上總給外界一種捨不得掏腰包的感覺,結果導致2008年降級。不過,實力雄厚的宏運集團其實並不差錢,去年在遼足一舉返回中超之後,立即兌現了口頭承諾的並未寫進合同中的300萬元沖超獎金。用俱樂部投資人王寶軍的話來講,「我經營遼足就一定會做好、做到底。」
結論
縱觀16支中超俱樂部的投資方,有著國企背景的俱樂部已經屈指可數,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變身為中超「大佬」。去年的胡潤百富榜排名中,實德老闆徐明的財富已達到80億元,排名整個排行榜第88位。浙江綠城老闆宋衛平的個人財富從過去的30億元大幅攀升到75億元。而重慶力帆老闆尹明善的個人資產則從31億元上升到45億元。此外,河南建業老闆胡葆森和遼寧宏運老闆王寶軍的個人資產均達到了25億元。可以說,在中超陣營中身價過億甚至是幾十億的投資老闆不佔少數。而這也決定了,一旦投資人想搞好足球,中國足球是絕對「不差錢」的。
與幾年前煙草、能源、電力、金融為背景的俱樂部占據中超半壁江山的情況不同,眼下中超投資方的結構已發生巨變,其中房產商、地產供應集團和相關衍生產業鏈的商家已成了中超陣營中的新興勢力。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地產企業在足球領域的活躍充分反映了地產是資金富裕的行業,地產企業多元化投資,更是為了自己的品牌和美譽度的建設。」不過,昨天一省足協官員在和記者聊起這個話題時也給出另一種觀點,「任何企業搞足球都有其自己的商業目的,足球絕對不是公益事業,但也不僅僅是體育事業。在中國,足球已成為企業與政府連接的紐帶,通過足球這個紐帶,可以很名正言順地與政府搞好關系,從而獲取政府的政策傾斜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