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唐朝貨幣是什麼意思

唐朝貨幣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6-01 08:14:38

『壹』 唐朝貨幣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面(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

北洋政府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於是,就有了第一次幣制改革:「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於十二角(仿英制)。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或銀行都會發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主。銀行發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幣以銀為本位。

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一。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政府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定1盎斯黃金等於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自己產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濟與發展國際收支平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政府與英國、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後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於是,南京政府決定進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後增加)四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用於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在看電視劇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里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格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貳』 唐朝的貨幣制度

唐王朝建立後,較有政治眼光的統治階級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武德四年(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1] 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幣地位。與此同時,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錢即銅錢,帛則是絲織物的總稱,包括錦、綉、綾、羅、絹、絁、綺、縑、紬等,實際上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貨幣制度。 就貨幣制度本身而言,存有明顯的缺陷:多元的貨幣形態不但必然會造成其內部復雜多變的比價問題,容易引起貨幣流通的混亂,而且與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的職能和排他性是相矛盾的。馬克思指出:「兩個排斥其他一切商品的商品,彼此也是互相排斥的……全部的歷史經驗總結起來不過是這樣:凡是兩種商品依法充當價值尺度的地方,事實上總是只有一種商品保持著這種地位……而其實也只有估價過高的那種金屬才起著價值尺度。」[2] 又說:「價值尺度的職能同價值尺度的二重化是不相容的」。[3] 錢帛兼行制乃是多種商品依法充當貨幣,造成了法幣的多樣化,其內部的矛盾沖突自然更加劇烈。 不過,貨幣制度也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問題,對發展中的不足應歷史地看待,不宜苛求。如所周知,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貨幣理論,一定歷史時期的貨幣制度從根本上說是由該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所決定的,人類歷史進程中貨幣形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經歷的由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再到紙幣的由低級向高級變化的過程,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一定歷史時期的貨幣制度作為由國家法律所規定的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即作為一種法律制度,又對該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產生反作用:貨幣制度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則起促進作用,反之則起阻礙作用。這一貨幣理論同樣適合於作為我們研究唐代貨幣制度的指導思想。從有唐一代歷史發展的總體進程來看,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有其適應小商品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時候,也有其不能適應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起阻礙作用的時候。 唐王朝建立在亡隋的廢墟之上。初期,社會經濟以自然經濟為主,商品經濟處於復甦階段,水平很低。在這種情況下,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既有多種實物貨幣,又有單位價值較小的銅錢,從而較好地適應了小額商品交易的需要。這是其合理的一面。但隨著貞觀後期,尤其是高宗、武後及玄宗時期商品經濟的繼續發展,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逐漸暴露出其落後的一面。首先表現在絹帛作為貨幣因體大物重、不便分割、難於運輸儲藏等缺點開始不受市場歡迎,絹帛作為貨幣的職能趨於衰退,商品交易趨向喜歡使用更高一級的銅錢作中介,提出了增加流通中銅錢投放量的要求,然而唐王朝的官營鑄幣不能滿足這種要求,於是造成了流通中銅錢短缺的日益加劇,又進而引發了嚴重的銅錢的私鑄和濫鑄,造成了物價波動、貨幣流通不穩定以及經濟發展的混亂,對國家財政制度造成威脅,使唐政府大傷腦筋。唐政府不斷出台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等的法令,並禁斷使用惡錢,但是由於銅錢供應量嚴重短缺,幣值不斷上升堅挺,私鑄和濫鑄有暴利可圖,所以成效並不理想。 絹帛受到市場排擠和銅錢短缺,說明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已不能較好地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新水平。商品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對貨幣制度進行改革,實行從實物貨幣與金屬貨幣兼行向全部金屬貨幣改進提高的客觀要求。從當時銅礦資源有限,官鑄銅錢效率不高,甚至賠本,鑄幣總量不多,無法滿足市場對金屬貨幣的需求來看,借鑒漢代以金為上幣銅為下幣的歷史經驗,及時起用貴金屬金銀作為主幣,以銅錢作為輔幣,改行金銀與銅錢相結合的主輔幣的貨幣制度,是適應商品經濟發展要求的最好的辦法。但是,由於錯誤落後的貨幣思想的影響,唐代統治階級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主動地調整貨幣制度,而是採取了極力維護錢帛兼行制度的多種措施,結果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對良好的貨幣流通的客觀要求得不到滿足,與落後的貨幣制度間的沖突日趨激化,成為中唐以後,特別是兩稅法實行以後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現為錢重物輕即所謂「錢荒」問題的不斷惡

『叄』 唐朝貨幣種類,你有哪些了解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開創,永徽之治,唐玄宗繼位後又開創了經濟繁榮,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唐朝的經濟比較發達,貨幣與前朝有不同的地方,代表了當時的經濟發展,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唐朝都有哪些貨幣?

一、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是唐朝的貨幣,也是唐代的第一種貨幣發行量最大,延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的質量和李通或控制的得當,而且錢幣的做工非常精美,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開元通寶現已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最初的開元通寶是由書法家歐陽詢所寫的,仍然採用方孔圓錢,每十文重一兩,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開元通寶有很強的收藏價值,同時也有旺財的作用。

『肆』 古代唐朝使用什麼貨幣唐朝貨幣有哪些特點經歷了哪些演變

唐朝時使用開元通寶,不過在統治者剛來長安時大家還使用的是前朝的貨幣,一直到了四年後,才改成以另外錢名的交易體系,有了唐朝獨特的錢幣。後來還有什麼別的通寶比如開通玄寶之類的。

唐武宗在他當上皇帝的第五年,決定讓他們把佛像拿來造錢。於是讓僧人還俗,尼姑返回原籍,把寺廟里的佛像用來打造錢幣。唐代最後一種貨幣和乾元重寶差不多,寫的是隸書,反面光滑沒有寫任何東西。一直在唐朝使用到都最後。

『伍』 唐朝時期貨幣是怎樣的

唐代是一個經濟文化都發達的強盛朝代。據考621年鑄行「開元通寶」錢,結束了秦漢以來以重量銖兩定名的錢幣體系,而開創了唐宋以後以「文」為單位的年號,寶文體系銅鑄幣。

「開元」有創始,首創之意,「通寶」即流通的寶貨。其在重量單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銖為一兩。開元通寶開創十進位制,每枚重二銖四為一文錢,積十文錢重一兩,即十錢一兩「以錢代銖」。

開元通寶在唐代鑄行200多年而使幣制長期穩定。唐以文計數,以錢兩為重量單位的寶文錢體系沿襲至清朝歷時千年。另相傳唐高祖鑄行的開元通寶由初唐書法大家歐陽間所書的增文采,被譽書法幣。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為對付財政困難,鑄造大錢,稱「乾元重寶」。這是最早稱「重寶」的錢,一文重寶當開元錢十文,引起通貨貶值,物價飛漲,盜鑄嚴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廢佛,取佛銅大量鑄「會昌開元」錢,使延續了半個世紀的通貨緊縮現象才有所緩和。「乾元」,「會昌」均為紀年。

五代十國是軍閥割據混戰分裂時期,由於政權林立,貨幣五花八門,是一個貨幣混亂時期。幣材除銅外還有錫、鐵等。大額錢幣當十當百,甚至當千當萬流行。錢制的混亂復雜反映出割據戰亂帶來的經濟惡化。

綜上所述,銅鑄幣方孔圓錢從銖兩體系轉變為年號,寶文體系為貨幣發展一大轉折時期。

『陸』 唐朝貨幣種類有哪些唐朝貨幣的變遷史是什麼呢

唐朝是我國古代史上最著名的一個朝代,也是人才輩出的一個朝代。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他們的作品直至今日仍然被後世廣泛傳誦。正是因為唐朝的繁榮和繁盛,才留下了中華民族無數的文化瑰寶。在那個時候百姓安居樂業,富足安康。而現代社會的人文大多數關注的焦點,都在於如何掙錢養家的目標上。由此看出,從古至今,錢的多少是一個人民最關注的問題。那麼作為中國古代最繁榮繁盛又令無數外國人羨慕的朝代,唐朝的貨幣種類和變遷史是什麼呢?

再在之後唐代宗鑄過大歷元寶,但是這種貨幣應用的時間也不是很長。直到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貨幣才得到了真正的統一。

『柒』 唐朝貨幣種類有哪些唐朝貨幣的發展及變化是怎麼樣的

唐朝貨幣種類有哪些?唐朝貨幣的發展及變化是怎麼樣的?唐代時,銀幣還沒有成為一種普遍流通的貨幣,人們用青銅或絲綢作為貨幣時,紙幣仍然沒有出現,「錢和絲綢」。吳德四年,李淵「還清5銖硬幣,實行開元硬幣匯率」,即李淵政權取消了5銖硬幣的效力,從武帝開始就存在於這個城市,並開始使用人民幣硬幣。開元通寶又稱開元寶,是唐代第一種法定貨幣,也是整個唐代流通時間最長的貨幣,發行了最大的一筆錢。聚銅,也有一點金銀來製造金錢(皇帝的獎勵,不流通,極為罕見和珍貴)。根據其造幣表面和生產時間,可分為三類:早期發現硬幣要做工好,大小一致,指精緻的貨幣產品;硬幣背面有圖像的中期硬幣,通常為星形或鋸齒形條紋;後來發現的錢幣是粗糙的,質量也稍有不同,這是由於唐國勢力後期衰落所致。


「絲綢、絲綢、布料、雜貨等,一切交易都是共同的……商品與金錢結合使用,違法即為犯罪。」政府稅收,如「實物稅」,也是有償絲綢。軍事開支一次就達到幾十萬塊絲綢。高中時,兄弟倆都知道,一個白衣半機械人,一個麻煩老爺,被太監用木炭處死,但他也不是白衣人:一半是紅線,一個是張阿陽,對公牛來說是碳的。錘子也不知道,就念詩罵那些死太監,用紅綢換煤,後來才知道錢是給的。

一半是紅的,一個是張阿ai,錢,白菊寫的,說給少了錢,老人有虧本,但中國唐朝首先使用銀幣,但中國的銀幣王朝並不參與市場流通。只用於徵收所有的稅,即稅和銀。而唐朝用什麼錢來進行市場流通呢?唐武德四年,李淵下令取消五次開放式錢幣交易,開放人民幣河。開元通寶有大量的貞操鑄件,而且做工精良,重量、材質均為優質青銅。歐陽文所有的書法書籍,文字與禮儀、篆書與李之間的字體,以及斜體字,對後人的錢幣都有深遠的影響。

『捌』 唐朝的錢幣有幾種

八種。唐朝的錢幣有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得壹元寶、順天元寶等。

1、開元通寶:為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的時候,一改歷代的貨幣制度,鑄行屬於唐朝的被稱為「通寶」的錢幣,取名為「開元通寶」。

2、乾封泉寶: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時,由唐高宗推出,錢徑是2.5厘米,錢上的文字是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

3、乾元重寶:在乾元元年七月,由唐肅宗下令鑄行推廣開來。錢徑是2.7厘米,重5.97克,錢上的文字是隸書,順讀,書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雲或星文的。

4、大歷元寶:唐代宗大歷年間似曾鑄造的一種貨幣,沒有明文記載但卻有實物存在,錢徑2.3厘米,錢文隸書旋讀,為小平錢,背無文。

5、建中通寶:錢徑2.1厘米,重1.8-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

6、會昌開元:淮南節度使李紳率先鑄造進呈一種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以紀年號「會昌」。

7、得壹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史思明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8、順天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安祿山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8)唐朝貨幣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古代貨幣指的是相對於現代貨幣,具有歷史性、貴重性、交換性的貨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是最早作為中間媒介的古代貨幣。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玖』 唐朝用什麼貨幣

問題一:唐朝用什麼貨幣 唐朝的貨幣主要有哪些?各自的幣值如何換算(比如說一兩金值多少兩銀、一兩銀是多少吊錢)?
從唐高祖李淵到昭宣帝李(左木右兄),終唐一代凡290年,只發行了七八種錢幣,而見於正史的僅有三種,即前述「開元通寶」和「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兩種年號寶文錢。這種情形與此前歷代王朝讓人眼花繚亂的錢制,自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從這里可以看出,唐朝的貨幣政策是十分穩定、有效的,而穩定的基礎當然還在於錢幣本身在市場流通中的積極表現。
唐朝早期社會開放,經濟繁榮,「開元通寶」森沖始終是貨幣流通中的主角。早期統治者對於控制物價,使通寶保持合理幣值及較強購買力十分努力,這也是此時期被稱作盛唐的重要特徵之一。至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發行了大面值、「以一當舊錢之十」的「乾封泉寶」,此錢製作精美,形制略大或等同於開元錢,但次年就因引起通貨膨脹而停鑄,又恢復了開元錢的行用。這是唐朝首次推行的大面值錢幣。
進入中期後,由於「安史之亂」引發的社會動盪,唐朝經濟開始走下坡路,不僅國家錢制大亂,私鑄小錢亦泛濫無度。這期間,朝廷又推出一種新錢「乾元重寶」,這是唐肅宗上台後,於乾元元年(758年),發行的當十年號錢。次年,肅宗又鑄當五十的「乾元重寶」,但只比當十錢重約一倍,是名副其實的虛值大錢。此錢背面有寬細兩道外郭,故泉家稱之為重輪乾元。唐代宗大歷年間和唐德宗建中年間,官府還分別鑄有「大歷元寶」和「建中通寶」兩種錢,但在近現代的考古發掘中,它們很少在中原地區的唐宋窖藏中露面,倒是屢屢出土於新疆庫車一帶的古龜茲廢墟中。這對於研究唐朝中期中原文化與西域絲綢之路文明的交流和影響,是一個十分珍貴的見證。
晚唐的經濟有所恢復,帶動了小平錢制度的復甦,這突出地表現在鑄有地名的「開元通寶」小平錢上。因為這種錢是於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開始鑄行的,故史稱「會昌開元」。當時,由於連綿的內戰造成經濟不振,貨幣短缺,各州府都就地鑄錢,其中淮南節度史李紳在新錢背面添鑄一「昌」字,進呈朝廷,以紀年號。這個創意很為唐武宗欣賞,遂下令各地錢爐新鑄「開元通寶」時,均增添如京、洛、益、荊、廣、福等地名,目前有傳世或出土實物的「會昌開元」錢已達23種。
「會昌開元」雖被後人稱為古錢的一大景觀,卻是以實行廢寺毀佛鑄錢的極端措施為代價的。唐代佛教十分流行,佛寺、蘭若廣布天下,而興建寺廟及造像都需消耗大量銅材,這使得本來銅礦開采規模不足的局面,在國家需要增加貨幣總量時,更加窘迫。為解決這一矛盾,唐武宗於會昌五年七月令全國「天下廢寺、銅像、鍾磬委鹽鐵使鑄錢……衣冠士庶之家所有金銀銅鐵之像,敕出後限一月納官。如違,委鹽鐵使依禁銅法處分」,結果僅一個月後,「其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鋒晌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余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舊唐書・武宗紀》)。這種景況,可以看作唐代貨幣發展史中的一個意味深長的注腳。

問題二:唐朝的錢幣有幾種 開元通寶、封泉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得壹元寶、順天元寶等。(不包括南唐錢幣)

問題三:唐朝使用的貨幣是什麼貨幣?? 開元通寶,開元通寶之前的是漢武帝時期貨幣改革那種銅錢好像 金銀都可以流通,日常主要以銅錢結算

問題四:漢朝至唐朝各朝用什麼錢幣 漢朝前期用的是秦制半兩錢,約12銖(一兩24銖)
漢武帝時,定五銖錢,即五銖重的銅錢
唐朝時,李淵制開元通寶(不是李隆基的開元年號那個開元),直徑八分,重二銖,積十錢為一兩,千錢重六斤四兩。因為唐代一斤比西漢一斤重一倍多,故開元通寶比西漢五銖錢略重

問題五:唐代用的什麼貨幣?那時的消費水平是什麼樣的?銀春鋒 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確立了通寶作為國家鑄幣的法幣地位。與此同時,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錢即銅錢,帛則是絲織物的總稱,包括錦、綉、綾、羅、絹、、綺、縑、等,實際上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貨幣制度。
貞觀以後,絹帛逐漸退出貨幣市場,引發銅錢短缺的「錢荒」難題互終唐一朝,「錢荒」這一反映唐代貨幣制度缺陷的問題不得解決。
至於消費水平,可以從貨幣的購買力和物價水準來看:
唐高祖初得天下時,由於京師谷貴,甚至禁止關內屠沽;直到十年後唐太宗繼位,各地物價仍高居不下。但是,僅過三年,情況就有好轉:「至貞觀三年……米斗三四錢」。
到了高宗執政,前期物價也低,永徽五年,洛州一帶粟米每斗才兩錢半。直到乾封元年,改鑄乾封泉寶,以一當十大錢,造成商賈不通,米帛騰貴,又因連年用兵,農事不振,引起物價飛漲。在很長一段時間,關中一帶米斗竟達三四百錢。其後從武則天稱帝到唐中宗復位,天災連綿,「米斗百錢」隨處可見。
唐玄宗在位近五十年裡,大唐政治昇平、經濟繁榮。 *** 收兌惡錢、增加銅錢流通量等,使通寶貨幣的幣值及購買力高而強。當時,每文通寶可購米3.9市斤。這樣的物價水平,這樣的貨幣購買力,正是大唐盛世的重要標志。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從此由盛轉衰。天災頻繁,征斂急侈,農民起義風起雲涌,自然造成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景象。大唐前期令人嚮往的物價水平與貨幣購買力,是一去不復了。
整個唐朝,消費以奢侈為尚,天寶年的勛貴仕宦之家,「一盤之貴,蓋中人十家之產」。武宗朝,宰相李德裕「每食一杯羹,費錢約三萬」。晚唐宰相杜琮,「一日之費皆至萬錢」。普通人家年入數千錢,權貴一日糜費至此!

問題六:關於唐朝金錢 古代飢銅幣用線穿起來,一千個為一貫。習慣用法是一文錢為一個錢,即1000文為一貫。一文錢的單位值跟現在的一分錢差不多,但價值可要大多了。400貫即為4000元錢。但在唐代時,家有4000元錢,可是富甲一方了。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萬元戶更有名氣的。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
還好吧。這個說的還算比較簡單????
求通過

問題七:唐朝都有什麼錢幣 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在唐朝建立以後, *** 迅速頒布了貨幣政策,在武德四年秋, *** 下令廢除五銖錢,鑄造發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的直徑是八分,重二銖四參,十文開元通寶錢重一兩,一千文開元通寶錢重六斤四兩」。
唐朝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定地位。同時,又繼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並行的貨幣制度,這里說的錢就是指的銅錢―開元通寶,帛是絲織物的總稱,其中包括錦、綉、綾、羅、絹、、綺、縑、等,其實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一起流通使用的多元的貨幣制度。

問題八:唐代主要錢幣是什麼? 李淵初入長安時,民間使用的是隋代的輕錢,積八九萬枚才滿米斛,乃於武德四年,一改歷代以「銖」「兩」為錢名的貨幣制度,鑄行成為「通寶」的錢幣,取名為「開元通寶」。開元通寶錢幣幣材多種,除銅以外還有金、銀等,其中銀錢較多,金質開元傳世較少。唐高宗時, *** 看到通貨緊縮的利益卻為私鑄者所得,大感不滿,命令取締私鑄,並以五比一的比率用官錢換私錢。但缺少人問津,甚至有把私錢收藏也不兌換的。於是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推出唬乾封泉寶」,以一枚當開元通寶十枚行使,目的似在於增加發行, *** 物價,使私錢失去存在的依託。 唐玄宗後期發生的「安史之亂」是唐朝歷史的轉折點。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個叛將也發行過錢幣――「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唐肅宗乾元元年七月,御史中丞奏請鑄行「乾元重寶」,以乾元重寶一枚當開元通寶十枚。唐代宗大歷年間似曾鑄有「大歷元寶」錢,史書未有明文記載,但傳世有實物。 此外傳世有「建中通寶」錢,錢徑2.1厘米,重1.8-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這兩種錢鑄造較粗糙,在新疆等地發現較多,而內地倒較少見 。會昌五年,李炎在他登基後的第五個年頭,毅然下令毀佛鑄錢。他規定西京(長安)只留寺廟四座,東京留兩座,其餘的一律拆毀,僧人還俗,沒收寺院良田,和尚尼姑們遣回原籍,從事生產。把寺院內的佛像,僧尼缽盂、鍾磬、用具統統砸碎,化銅鑄錢。會昌開元已經發現的背文計23種,有「昌、京、洛、益、藍、襄、荊、越、宣、洪、潭、兗、潤、鄂、平、梓、興、梁、廣、福、桂、丹、永」。其中「平、桂、丹、福」少見,「永」字尤罕見。「開通玄寶」是唐代最後一種錢,直徑2.2厘米,大小和乾元重寶小平錢相似,錢文隸書,光背無文。據史書記載為桂陽錢監所鑄,數量極少。因其錢文為「玄寶」,一般認為是功德錢,是為討信佛的唐懿宗歡喜所鑄。
開元通寶是唐朝時期的主要流通貨幣,鑄行了近三百年,時間長,數量大,版別也較多,但絕大多數為小平錢,大錢非常罕見,也有爭論。

問題九:唐朝實行什麼貨幣制度? 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武德四年(621年頂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幣地位。同時,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錢即銅錢,帛則是絲織物的總稱,包括錦、綉、綾、羅、絹、、綺、縑、等,實際上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貨幣制度。唐 *** 不斷出台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等的法令,並禁斷使用惡錢,但是由於銅錢供應量嚴重短缺,幣值不斷上升堅挺,私鑄和濫鑄有暴利可圖,所以成效並不理想。 兩稅法實行以後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現為錢重物輕即所謂「錢荒」問題的不斷惡化。

問題十:李淵時期用什麼貨幣 使用「開元通寶」也是銅錢
關於「開元通寶」的開鑄《新唐書.食貨志》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仍置錢監於洛、並、幽、益等州。秦王、齊王各賜三爐鑄錢,右僕射裴寂賜一爐」。此舉標志著中國以銖兩重量命名的貨幣正式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者為全新的「寶文錢」幣制。(注二:所謂「寶文錢」即以一錢

『拾』 不用銀子的唐朝,到底用什麼當貨幣

秦統一中國,規定銀不能作為貨幣,打破了銀貨幣正常演化的過程。唐朝的時候,人們用銅錢或是絹帛作為貨幣,也就是「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李淵「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也就是說,李淵政權廢除了自漢武帝時期就流通於市的五銖錢,開始使用開元通寶。開元通寶,也稱開通元寶,是唐朝的第一種法定貨幣,也是整個唐朝流通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的錢幣。除開元通寶,唐肅宗年間還發行過「乾元重寶」,代宗年間發行過「大歷元寶」(史書無記載,但有存世實物),以及安祿山鑄造的「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等。
除了銅幣,絹帛也是唐朝社會上流通的法定貨幣,這包括綾、羅、錦、縑等,都是比較有價值的絲織物。絹帛的使用比銅幣更為廣泛,尤其在賞賜、賄賂、答謝、徵集軍費時,絹帛一般都會替代銅幣,若是在經濟發展比較迅速,錢荒出現的時候,絹帛的通行更是彌補銅錢不足的重要方式。
不過自魏晉至隋唐,民間以銀為稱量貨幣,始終沒有禁絕。唐代與各國通商非常興盛,而當時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國已廣泛使用銀幣,這些銀幣不斷流入中國外貿的興起,帶動內地大宗貿易以金銀尤其是銀作為支付手段。大體在唐末、五代時,白銀出現了正式進入流通的趨勢。不僅官廷的上次、進貢等大量用銀,政府的軍政經費也常常用銀支付。

熱點內容
美國的消費股市盈率最高多少 發布:2024-04-19 13:25:48 瀏覽:578
怎麼查找自己期貨開了幾個賬戶 發布:2024-04-19 12:06:06 瀏覽:436
如何選擇期貨合約期貨 發布:2024-04-19 12:05:59 瀏覽:197
怎麼查每年的每股市價 發布:2024-04-19 11:52:11 瀏覽:792
純理工科和經濟金融哪個好 發布:2024-04-19 11:08:50 瀏覽:955
伯克希爾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4-04-19 10:43:53 瀏覽:391
藍曉科技股票好嗎 發布:2024-04-19 10:29:51 瀏覽:756
微信理財通用貨幣怎麼玩 發布:2024-04-19 10:06:42 瀏覽:459
借貸影響股票嗎 發布:2024-04-19 10:06:38 瀏覽:373
民生銀行2級理財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4-04-19 09:57:30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