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交易 » 股票交易里的群体心理

股票交易里的群体心理

发布时间: 2021-12-09 03:35:13

Ⅰ 做股票的心理

其实我觉得做股票和其他的投资一样的,都是一个道理,两种心态。
道理就是一种想要赚钱的投机心理。
另外的心态就是,贪婪和害怕。
每当上涨的时候你的贪婪会让你不想抛,想要再涨高一点再涨高一点,然后到了下跌的时候,你承受不了自己害怕的心态,所以一旦跌了,刚开始,你还可以自己安慰一下,然后就等跌到自己承受不了的时候,就抛了,这样的话,不是肯定是要亏的吗?
所以说,我想要怎样克服这样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吧,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比较的赚钱吧。

Ⅱ 股市交易中群体行为的陷阱有哪些

你好,股市常见陷阱:
陷阱一:对倒放量拉升,这是盘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盘口现象
主力利用“量增价升”惯性思维,在拉升的时候采取不断的大手笔对敲,持续的放出大成交量,制造买盘实力强劲,来吸引场外跟风盘的进入,来达到自己趁机出货的目的。
陷阱二:借助利好放量大涨
一般的当个股在分布中报、年报业绩优异的时候,以及重大利好消息或者有题材出现的时候,主力机构一般都能够提前的掌握好各有利好消息而提前推升股价,一旦利好兑现的时候,利用人们纷纷看好买进时,往往顺势的放量上涨,趁机减仓或者出货,诱骗散户上当。
陷阱三:借助利空大幅的杀跌
这种情况下多数会出现在大盘个股已经持续下跌的时候,一旦出现了利空消息,主力就经常会采取放大利空的效应,利用大手笔的对敲来打压股价,刻意的制造恐慌性破位下行,或者大幅的杀跌,诱骗心态不稳的散户抛售股票,来达到主力借机快速的收集筹码的目的。当主力在建仓之后进行震仓洗盘的时候,也会采取这种手法的。
陷阱四:逆市放量上涨
有些股票本身就是跟随大盘同步下跌的,或者逆市抗跌、构筑平台整理,某一天在大势放量下跌,个股都翻绿的时候,而这股却逆势飘红,放量上攻,这相当的吸引眼球,这时候很多投资者就会认为,这股逆势上涨,这股一定是有潜在的利好消息,或者有大量的新资金入驻。于是就大胆的跟进。却没想到这股只有一两天短暂的行情,之后就加速下跌了,导致很多股票在放量上攻当天跟进的人套牢。
陷阱五:缩量跌不深
缩量跌不深,成交量萎缩就意味着抛压在减弱,这属于正常的价量配合关系。然而很多累积升幅巨大的个股主力机构就会利用投资者的这种惯性的思维,利用缩量阴跌方式,缓慢的出货,让在高位套牢的投资者产生缩量不会在深跌的麻痹思想,丧失了警惕性,就错过了及时止损出局的最佳机会,一步步就进了深套的陷阱了。
陷阱六:高送配送出现之后的填权
高送配送出现之后的填权,一般在个股大比例送红股啊、用公积金转送何配股消息公布前,主力通常都会讲股票炒得很高。这时候,一般散户都会有畏高症,不会在高价追高买进,而主则会再进一步拉抬也没有办法吸引到跟风盘。只能等待送红股或者公积金转送的机会了。一旦股票大幅的除权,价位上马上会便宜很多,在去利用填权行情炒作和和散户都喜欢追涨的心理,在除权了之后开始大幅的拉抬股价,造成了大量踊跃买进的假象,这时就会趁机大肆地出货。因此,对于除权的个股必须要复权。让股价波动保持这一种连续性,避免掉入到陷阱。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Ⅲ 请问什么是细分群体的心理特征

我国居民消费群体的分析与研究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 方言 2002年8月5日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已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去向,对于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将起到—定的作用。

不同消费群体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一)城市与农村两大消费群体的消费差距继续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9倍,差距倍数扩大了1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情况,收入差距更大。从净增额看,2001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2366元,净增113元,城镇居民净增580元。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的净增总额比农村居民高出4.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生活消费支出比率扩大到3:1。

(二)城镇居民之间特别是高低收入群体消费差距悬殊。住户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上升至2000年的0.32。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户户均年收入13311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年收入只有2653元,差距已由1992年的3.26倍扩大为2000年的5.02倍。从收入增速看,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增长越快,中等偏上收入组以上的收入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收入差距相差悬殊,意味着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购买力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

(三)农村居民之间消费群体的消费差距扩大。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按纯收入进行五等份分组,2000年最低收入组农户和较低收入组农产人均纯收入分别是802元和1442元,比上年下降了6%和0.6%。中等收入组农户、较高收入组农户和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是2005元、2768元和5198元,分别增长了1.6%、3.3%和6%。

不同层次收入群体消费状况

(一)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这一群体主要包括四部分人:首先是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是“体制外”的人,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进城的农民工。四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从集体企业退下来的,工资水平非常低。低收入消费者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为2500—5000元,其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影响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且增加缓慢。由于收入水平越低,消费需求相对就越高,所以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将对促进整体消费带来较大效用。

(二)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般在5000到25000元之间,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略有结余,但是受近几年体制改革的影响,消费倾向下降很快。而且这一消费群体的家庭占到城镇家庭总数的60.98%,收入占到居民收入总数的58%,是我国消费的主体部分,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我国整体消费状况的影响是最大的,对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启动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启动的成败。

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资料显示,目前中等收入消费群体占据较大比重,处于“多收少支”和金融资产积累阶段。这部分居民属温饱型消费群体,其基本的消费需求已经满足,正积聚资金向更高一层的消费提升。但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的集中推进,使这些居民预期支出大增,有钱也不敢花,即期消费变得缩手缩脚,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大量的购买力沉淀下来,以获得“未来安全”需要。目前在城市居民中仍有相当—部分消费者抱有中长期的消费行为。

(三)高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生活宽裕的高收入居民十分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倾向也出现明显变化,投资意识日益高涨。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收入居民,在消费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期盼消费,教育、文化、通信、保健、住宅等成为消费热点,追求时尚化与个性化日趋明显。2002年,25.6%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通讯设备(包括电脑),19.9%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贵重家电,14.4%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住宅(包括装修、家具),12.8%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车。另有16%的高收入家庭准备投资股票,6.1%的高收入家庭准备投资商业和服务业。

农村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除个别的仍十分贫困地区以外,经济水平大体可分为三个消费层次:

一是温饱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1000-2000元,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0%左右(1998年统计)。这部分家庭整体生活已进入温饱阶段,消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边际消费倾向强烈,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呈数量扩张,但由于购买力有限,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以及东部少数地区。

二是温饱向小康过渡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2000-3000元,占调查家庭总数的50%左右。整体生活水平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由数量扩张过渡到质量提高阶段,具有—定购买实力,消费观念处于由农村向城镇转化阶段,对日常消费品、生产资料以及家电产品的需求已开始对品种、质量、品牌、档次表现出明显的关注,但要实现消费能力的升级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主要集中在中部大部分地区、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

三是小康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0%左右,多分布在东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和西部少数地区。这部分家庭整体生活已步入小康,由于其手持现金和存款已具有满足消费意愿的能力,因此传统的生产生活消费品基本饱和,特别是住房消费大多已经完成,消费热点开始向家电产品转移,消费结构的升级愿望强烈,消费观念明显趋向城市化。而占农村家庭总数5%左右、年收入超过30000元的富裕家庭,已开始消费大屏幕彩电、家庭影院、电话、空调、微波炉等高档商品。

分层次促进居民消费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高收入群体:科学引导促进大额消费。应建立相应的消费环境和投资环境,引导这一群体消费,吸引投资。尽量促进他们在旅游、文化以及大件物品上的消费,关键是丰富其消费内容,提升消费品位,引导其消费方向。如开发适合这—群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减少对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的行政性干预,同时积极改善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最终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二)中收入群体:改善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对于这一层次的消费群体,刺激其消费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其一要给他们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信心,其二要尽快出台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改革的明确方案,对未来的支出状况更加明朗,从而改善心理预期,增加当期消费。对于中等偏上收入者可以以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一部分人首先购房、买车;对于中等收入者可以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对于中等偏下收入者可以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三)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政府可以考虑以税收和补贴方式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水平居民的补贴,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扶持的力度。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对失业(下岗)人员的补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等。

(四)农村居民:增收减负。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收入水平低是制约其消费的主要原因。要增加消费,增加收入是关键。在当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其他产业吸收第—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副业之外的收入有比较大的增长。同时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通过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从而使居民的各种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消费,以带动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http://www.yuxi.gov.cn/health/newsjk.asp?id1=20020805144655

股票投资心理分析的目录

第一部分心理学与证券投资
第一章导论
一、关于市场
二、投资还是投机
三、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四、心理学与股票投资
第二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一、概述
二、心理过程
三、个性心理
第三章群体心理
一、群体与群体心理
二、对群体心理的一些早期研究
三、流言的心理分析
四、群体心理的感染效应
五、时尚或流行心理
六、正态分布
七、集群行为与去个性化
八、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第二部分投资者心理分析
第四章股票投资中常见的一些心理幻觉
第五章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
一、恐惧心理
二、贪婪心理
三、过度交易的市场化行为
四、希望:最精致的心理陷阱
五、克服习惯化的投资偏好
六、克服股市心理焦虑症
第六章避免外部影响坚持独立思考
一、大众媒体
二、市场传闻与小道消息
三、专家与权威的意见
四、绿色草坪效应
第七章满招损谦受益
第八章耐心是获利之本
第九章遵守纪律坚持原则
第十章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上)
一、焦虑过度
二、固执己见
三、杞人忧天
四、拒绝承认事实
第十一章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下)
第十二章投资人的个性问题
一、优柔寡断
二、赌性十足
三、完美主义
四、抑郁心理
五、得意忘形
第三部分投资大众心理
第十三章股票投资中的社会心理效应
一、从众效应
二、时狂现象
三、暗示流言的作用
四、感染效应
第十四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上)
第十五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中)
一、美国:佛罗里达地产泡沫
二、英国:南海泡沫
三、泡沫膨胀期
四、泡沫破灭期
第十六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下)
一、变通性
二、对未来不要妄加猜测
三、未来是由事件本身决定,而不是个人所能控制
四、一致性意见如何形成
五、历史会重复,但相反意见者却要认真对待
六、滥用相反意见理论同样会走向反面
第十七章突发消息获利良机
一、一个人人皆知的消息是需要打折扣的
二、我们如何通过分析市场对消息的反应而获利
三、投资人的独特选择——丑闻投资
第四部分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策略
第十八章成功投资者的心理归因
一、沃伦·巴菲特
二、约翰·坦普尔顿
第十九章投资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投资前的心理准备
二、辩证的思维
三、必备的心理素质
第二十章投资交易的一些心理策略
一、确立投资目标
二、确立投资理念
三、确立投资计划
四、确立投资评估方法
第二十一章投资交易的十九条原则
一、心理调控
二、资金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Ⅳ 为什么说成功的投资者都是远离交易人群的成功的交易者都是孤独的,都不轻易和人谈股票等等所以一般的

我对此深有感受,我之前有个师傅,每天晚上要和他讨论那些股票好,准备第二天买,但是早上有变化了,本来是应该根据股票早上的变化改变策略的,但是因为前天决定下来了,所以还是固执的买了,然后大跌亏损.可是我们都不好否定的.
如果否定了就是否定了我师傅,还有我.因为这样的心里作用,继续持有,然后亏损加大.
还有我们早上9点多10点的时候频繁通电话,但是那个时候是操作的最关键时候.4月30号9点40,照例,我师傅给我来电话,我是前一天买的当代东方,30号一开盘就跌,直到跌停的位置.
我刚挂掉电话才发现跌停的位置,我立马慌了,竟然不知所措,然后鬼使神差的在跌停附近卖出.我当时一想,不对,其实那是我熟悉的洗盘方式.然后,当天这个股票早上跌停的位置拉回1.34的位置,第二天涨停.(我死都忘不了那次的心情)
所以操作的时候不要和别人讨论.
股票本来就是一种变化无常,或者是变化很快的东西.当你和别人谈论的时候,你就会得到某个结论,这个股票一定涨,或者一定跌的想法.做股票思维一定不能固化的,要有灵活的策略.行情变了,看法要变.条件变了,操作要变.形势变了,什么都变了.
股票讲的是一种动态博弈.所以尽量不和别人讨论股票.
还有就是和别人讨论股票的时候很影响心理的,当亏了也舍不得割肉,赚了又不想卖.当跌了大家心情都不好,本来一个人心情不好没什么问题,两个人的心情加起来就是双倍了.
当有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就会消极的采取措施,等下再看吧,看看再说吧.炒股票最重要的不是怎么买,很多人买入一个股票一分钟就决定下来了,但是花几天的时间都决定不下来是否要卖.重要的是知道还要跌的时候敢于割肉,涨了也不要太过乐观,及时卖出.
当你刚入门的时候要和别人经常讨论,多学习别人的方法.当你对股票认识比较深了,不要和别人讨论买卖某个股票.当你炒长线的话,多和别人讨论,好看清楚长期走势而不被短期变动而左右.当你炒短线,不要和别人讨论.只会让你错过时机,影响判断.当你决定买某个股票或已经持有的时候不要和别人讨论,你不打算买的时候应该多和别人讨论

Ⅵ 股民的哪些炒股心理必须要克服

初入股市的投资者朋友们,在操作过程中,心理上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些心理上的误区,克服一些人性的弱点。为了让股民朋友们尽快认识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尽快成熟起来,总结了以下9点在股市中人性存在的弱点。


好了,就讲到这里吧,其实每个人都差不多,在刚进入股市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犯所有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纠正。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学习,相信每个人都会克服这些所谓的人性弱点、心理。在股市中立于不败之地。

股票交易哪些心态会导致亏损 炒股心理

对于股票交易来说,以下几种心里因素都是不可取的:

不做资金规划的赌徒心理

做什么产品的投资,都必须要有资金的一个规划管理,否则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有些人会抱着一夜暴富的侥幸思维进入这个市场,特别是哪些可以杠杆操作的产品,会用大比例的杠杆重仓下手,这也是很多钱前期赚大钱,然后又爆亏的原因。

这些人好多因为对投资市场不熟悉,赚钱欲望和强烈,然后全仓或重仓,在方向错误的情况下,不收手,然后陷的越来深,最终难以自拔,所以要防止赌徒心理。

手心痒频繁交易

有些人就是这样的,一天就不操作,心里就是慌的。从而造成频繁的买卖。在交易中,交易的越多,错误的概率就会越大。但是很多人就是明白这个道理,却不能克制自己。

这样心态很容易就坏掉了,越做越错。造成账户的严重亏损,就算要自救都要花很长时间,和较大的资金。

恋战优柔寡断

投资市场有赚,肯定也会亏钱,这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你整个交易过程的一部分。所以一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你又发现了,不要怀抱侥幸,该止损必须马上止损。否则你亏15%不敢出,亏了60%你又更没有勇气出了。

所以,不愿放弃,死不认错,一方面是投机理念上的误区,是虚荣心作祟,是心理上的障碍;可是投机不是赌博,侥幸和运气不能永远伴随着你,要想稳定获利,还是要靠自己真正的实力。市场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侥幸心理这一不良的交易习惯,要在自己的交易行为中,彻底根除,否则后患无穷。

害怕上涨小赚即可

成功的交易者讲究“稳”、“准”、“狠”。所谓“狠”,就包含了抓到机会时绝不放手,努力扩大战果以获大胜的内涵,就是顺应大的趋势,轻舟直放,顺流而下,争取得到大胜的结果。只有当判断大趋势正确,让仓单顺势大赢,才能弥补以前所发生的亏损并进而做到小亏大赢,然而很多投资者在现实中的做法却是与此相反,大多却是及时地“止赢”而落袋为安了!

很多时候交易者在赢取大钱机会时的心态会更不稳定,账面上的浮动赢利会搞得交易者夜不能寝,食不甘味,对好不容易挣到的钱能否失去的恐惧会时刻折磨交易者平仓获利,落袋为安。此时交易者的反应就是,一旦股票上涨了一点,就会坐立难安,怕煮熟鸭子飞了。这个时候,需要耐心在技术面和基本面严谨分析,自己不行请教专业人士,尽量最大化利润。

总是亏损不做总结

前面已经说过,投资失败是交易的一部份,很多人的困难的不是失败,而是来自失败之后的反省!是在失败中学习,而使自己不会在以后的交易中重蹈覆辙!如果你不能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吸收你本该得到的经验,那么你的失败就白白地失败了,那么你的失败就还会延续,那么你最终得到的就仍会是失败。

Ⅷ 股民的心理特点表现有哪些

平均值谬误,“替罪羊”效应,赌徒效应,痛苦最小化倾向,没有规律的规律,信息迷恋症等。

Ⅸ 股票散户心理是什么样的

亏了舍不得止损 赚了舍不得止盈
不会分析大盘和板块 只看手里的个股
用感觉操作 而不是行之有效的交易系统

都说那么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想炒股的投资的话,最好还是有自己的知识和操作体系。别人的建议也只是别人的,以讹传讹,你最后听到的消息也不一定正确。像马光远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次泡沫破灭之前,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人知道;当每个人都在讲泡沫的时候,那还未必是泡沫。所以消息那么多,建议那么多,但是林林总总谁知道呢?所以,炒股我建议还是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操作体系,多看宏观新闻,少纠结那些技术指标。

所以,建议可以跟着一些实战派高手学习,可能更好一些。可以到牛人直播上选择一些老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Ⅹ 买卖股票的一些心理问题

自己有把握看好的股票可以一路持股,没把握涨几个点就卖出。股票都是涨涨跌跌的,最理想的就是低吸高抛,所以叫做炒股,想炒菜一样,翻来覆去

热点内容
5万买指数基金10年后的收益是多少 发布:2025-05-18 04:14:52 浏览:612
如何进行股市个人评估 发布:2025-05-18 03:55:04 浏览:47
香港满地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8 03:54:58 浏览:636
如何认定公司股权持有合法 发布:2025-05-18 03:53:37 浏览:143
基金工作人员叫什么 发布:2025-05-18 03:42:24 浏览:601
短线的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8 03:34:21 浏览:157
工基金个人交多少 发布:2025-05-18 03:25:10 浏览:491
2月10号的基金怎么没有收益 发布:2025-05-18 03:21:44 浏览:241
投资股票跑赢房价 发布:2025-05-18 03:11:53 浏览:170
忘记退市股票是那个怎么办 发布:2025-05-18 03:11:52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