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交易 » 股票交易所引发的金融危机

股票交易所引发的金融危机

发布时间: 2021-04-27 20:29:49

1. 历届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及背景,还有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

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

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

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

,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

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

危机。

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

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主要表现 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

;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见停滞膨胀)。
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

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

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

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

料。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著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二十世纪初经济危机 在1899年,美国的工业产值远远超过了农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

,如 果这些钢铁巨人的股票一旦大幅下跌,就将引起全方位的震动。

美国1901年的5月,发生了交易所危机,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跌落,到了5月9日,一次暴跌开始

了。在一次交易中,北方太平洋股票就下跌了400点。这次下跌引起了

大规模的恐慌。到了1903年,美国才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危机。铁矿石开采量下降了 22.5%,

生铁产量下降了8.4%,钢产量下降了7.3%,失业率高达10.1%。

一次大战前的经济危机

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

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 元。随着恐慌的加深,储

户一窝蜂地拥到全市各家银行提款。还有一些储户因为疲 惫不堪便雇人给他们排队(后来成为

华尔街名人的高盛公司的悉尼·温伯格,当时 排一天队赚10美元)。1907年的危机中,美国工

业生产下降的百分比要高于在此以 前的任何一次危机,失业人数最多时估计为500-600万,这

是以前各次危机中未曾 有过的。

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

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

一九二九年黑色星期四

繁荣与乐观似乎是戛然而止,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正式拉开了大危机的序幕。

那些平时被认为可靠的大公司股票价格一路向下翻着跟斗,29日股票惨跌到一个新低,一天之

内被抛售1638万股,损失比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大5倍。农业资 本家为维持高价,确保利

润,除缩小耕地面积、实行减产外,还把大量农产品、畜 产品加以销毁。美国将1000多英亩的

棉花毁在田间,将大量小麦当燃料烧,将所存 牛奶倾入密西西比河中。加拿大让小麦烂在田里

,阿根廷将猪肉坏在仓库中,巴西 将咖啡投入炉中做燃料。这就是此后3年目睹之种种怪现状

。这次大危机不仅在经济 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在兴

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后第一次危机

1948年8月开始至1949年10月结束。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的繁荣后的突然爆发。危机

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10.1%,失业率达到7.9%,道· 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

下降了13.3%。这次危机是由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

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机导致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七十年代“石油危机”

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运用石油武器来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

运,削减石油产量。结果是石油价格暴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了1978年,伊朗发生政治

局势的变换,造成了石油生产的不稳定,生产一度从每天600多万桶降到了70万桶。这样,第二

次石油危机也出现了。

石油危机的出现,大大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 就马上使日本

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导致了外汇的大量外流。

八十年代债务危机

70年代,拉美国家的债务迅速膨胀,到了1981年,危机从墨西哥开始。其到期的公共债务本息

达到268.3亿美元,墨西哥无力支付本息,要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 支付,但是遭到拒绝。政府

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无限期关闭兑汇市场,暂停偿付 外债等措施,从此爆发了债务危机。其

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也相继告急。 庞大的债务是世界经济的包袱,随时可以威胁到

国际金融的稳定性,如果拉美国家 发生倒帐,作为债主的西方几百家大银行将不堪设想。

经过努力,债务危机已经不像原先那样严重,但是还是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 随时会危及全球

经济。

一九八七年金融地震

1987年10月19日,美国的道·琼斯工业股票下跌了508点,跌幅为22.6%。全国损失5000亿美

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10月20日,伦敦股票市场下跌249点,损失达11%,约为500亿英镑。香港股票停止交易。巴黎

股票市场下跌9.7%,东京股票市场下跌14.9%。

造成美国股票市场发生剧烈振荡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投机,导致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美国连年

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是引发这次股票暴跌的罪魁祸首。在1987年暴跌以前,美国连

续5次提高利率,投资股票的利润相对较低,导致了相当一部分资金持有人的投资方向发生了变

化。

这次股市暴跌,对世界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首先,使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 心大受损伤。其

次,股市暴跌引起了债券市场和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同时使汇率下跌,对各个国家之间的经

济关系造成了破坏。

一夕之间亚洲告急

1997年7月,泰国中央银行在无奈之下,宣布放弃实施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

改由市场浮动决定汇率。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随即大幅下跌,而由泰铢贬值为序幕的金融风暴迅

速席卷东南亚各国,并触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日本、香港等金融市场和全球股市激烈动荡,

中国经济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从表面上看,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国际金融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实际上,导致这场金

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则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性失调;金融调控不力;经常项目赤字过高;过分

依赖外国游动资本等众多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两年多,是战后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金融危机。它使一些国家经济一

度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放慢,1998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只达1997年的将近一半。东

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区域性通货紧缩,以及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难以

解除。时至今日,虽然一些国家的经济开始步出低谷。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之路仍将是

曲折的。

2. 金融危机跟股票有什么关系

股票可谓是金融市场的晴雨表。通过股票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经济的走势是不是看好。
一旦股票市场出现问题,那么市场就会恐慌,进而造成抛售股票。
之后,货币市场上就有大量的积压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也会造成投资的大量萎缩。货币的需求小于供应后,产生的问题可能就是通货膨胀。继而引发货币危机,外汇市场上也会因此而大抛本币,加速金融危机的产生。

所以,可以认为股票可以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3. 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几次

9次。

历史上金融危机有: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3)股票交易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扩展阅读:

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世界经济历史上最著名的九次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危机 (金融学术语)

4. 以前的几次金融危机各是什么时间

历史上发生过的金融危机
1.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机
1922年至1929年是美国经济繁荣的7年,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极大地激发了华尔街投机商的野心,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1920年至1929年,美国股市的平均股价升幅达5倍,股价呈抛物线式的上升,股票市场急剧升温。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当纽约证券市场开市钟声响过之后,令大多数股民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交易场内显示的几乎全是卖盘,刹那间,股票呈价跌量增的背离之势,各个技术支撑点均无力抵抗先后被逐一击穿。至当天收盘时,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交股票近130万股,是平时成交量的4至5倍。在第二个交易周,股价仍然毫无反弹之意,连创新低。至1930年,25种有代表性的工业股票价格由1929年平均每股最后成交价格的366. 29美元降为96. 63美元。这次股灾引发了美国前所未有的金融、经济危机。
2.80年代美国金融信贷危机
80年代的银行危机是美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危机引起了美国立法当局对一些金融监管问题的深刻反思,加快了美国有关金融改革法案的出台和金融监管政策的改革与调整。
1980年至1994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银行危机,银行和储贷机构破产倒闭数量急剧上升,共有2912家银行和储贷机构被迫关闭或接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援助,其中银行1617家,储贷机构1295家,约占同期银行和储贷机构总数的14%,平均每两天就有1家被迫关闭或接受援助。倒闭机构资产总额9236亿美元,占银行和储贷机构资产的20.5%,银行平均每天要处置资产1.68亿美元。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危机接近尾声,该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台币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此后,香港恒生指数大跌,并于28日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了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以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5. 为什么股市大涨会引发金融危机

如果疯涨 到时候资金获利后出逃 就会引发连锁效应 导致崩盘 就会引发金融危机

6. 历史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是在哪一年

1929-1933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与1929年相比,欧美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三千多万工人失业,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社会底层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整个西方世界,激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欧美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导致了美国以及西欧历史上延续近三年时间的“大萧条”时期。

7. 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金融危机

历史上发生过的金融危机1.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机1922年至1929年是美国经济繁荣的7年,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极大地激发了华尔街投机商的野心,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1920年至1929年,美国股市的平均股价升幅达5倍,股价呈抛物线式的上升,股票市场急剧升温。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当纽约证券市场开市钟声响过之后,令大多数股民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交易场内显示的几乎全是卖盘,刹那间,股票呈价跌量增的背离之势,各个技术支撑点均无力抵抗先后被逐一击穿。至当天收盘时,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交股票近130万股,是平时成交量的4至5倍。在第二个交易周,股价仍然毫无反弹之意,连创新低。至1930年,25种有代表性的工业股票价格由1929年平均每股最后成交价格的366. 29美元降为96. 63美元。这次股灾引发了美国前所未有的金融、经济危机。2.80年代美国金融信贷危机80年代的银行危机是美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危机引起了美国立法当局对一些金融监管问题的深刻反思,加快了美国有关金融改革法案的出台和金融监管政策的改革与调整。1980年至1994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银行危机,银行和储贷机构破产倒闭数量急剧上升,共有2912家银行和储贷机构被迫关闭或接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援助,其中银行1617家,储贷机构1295家,约占同期银行和储贷机构总数的14%,平均每两天就有1家被迫关闭或接受援助。倒闭机构资产总额9236亿美元,占银行和储贷机构资产的20.5%,银行平均每天要处置资产1.68亿美元。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危机接近尾声,该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台币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此后,香港恒生指数大跌,并于28日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了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8. 股市的崩溃如何引发金融危机

股市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国家的经济靠的是企业的发展支撑,而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主要看公司的价值,即为上市公司的市值。试想:当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跌(就像目前的A股市场一样)而引发股市崩盘,投资者必然信心大受打击。为什么呢?这个国家的企业和公司的价值都缩水了,谁还会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抱有希望?于是为了避险,投资者纷纷撤离资金,从而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CURRENVY)短缺,说白了:市场没钱了!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没钱就相当于制造性企业没有了原材料,无米下锅!那么市场还怎么运转?所以必然引发金融危机。当然这是对于西方金融市场而言的。因为没有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西方金融市场(美国)的银行、证券(股票、期货期权等)和保险都是绑在一起的蚂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股市的崩盘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而对于像中国目前这种管制严格的金融市场,股市崩溃,利率上升,商业银行就会取得大量负债(存款),所以和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危机”不太沾边。

9. 08年金融危机股市那些股票涨

股票涨停是指为了减少股市交易的投机行为,规定每个股票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度,达到上涨上限幅度的就叫涨停。就中国股市来说,每个交易日涨跌限幅为10%,达到10%涨幅的就是涨停,当天不能再涨了。
对特别处理的ST股票规定只能每天涨5%就涨停。 所有的价格升降都是由股票的市场价值(即股票的预期收益和相应的风险)大小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涨跌停板制度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中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现象,对每只证券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即规定交易价格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动幅度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下百分之几,超过后停止交易。
我国证券市场现行的涨跌停板制度是1996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12月26日开始实施的,旨在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保持市场稳定,进一步推进市场的规范化。制度规定,除上市首日之外,股票(含A、B股)、基金类证券在一个交易日内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超过涨跌限价的委托为无效委托。 [1]
我国的涨跌停板制度与国外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股价达到涨跌停板后,不是完全停止交易,在涨跌停价位或之内价格的交易仍可继续进行,直到当日收市为止。涨停原因也有很多。

热点内容
加拿大货币如何称呼 发布:2025-08-05 01:01:53 浏览:411
哪些金融平台使用登录激励方式 发布:2025-08-05 00:50:50 浏览:847
水泥股市盈率一般多少 发布:2025-08-05 00:13:10 浏览:251
一百万能存多少钱理财 发布:2025-08-05 00:12:19 浏览:680
宏观经济股票板块影响 发布:2025-08-04 23:57:46 浏览:445
如何做好理财规划 发布:2025-08-04 23:53:08 浏览:807
中一期货到底怎么样 发布:2025-08-04 23:11:52 浏览:873
基金为什么扣款失败 发布:2025-08-04 22:51:56 浏览:366
哪个银行有1万的理财 发布:2025-08-04 22:01:49 浏览:897
期货一分钟能涨多少 发布:2025-08-04 21:44:36 浏览:665